可谁也不能揭穿。情之一字,最是伤人。

江‘阴’侯待顾臻,明面是一口回绝,丝毫不留情面。可七姑娘觉得,侯爷这般,必有他的苦心。

这是不同于那人的另一种温和。温和的不是话语,而是人心。既然不爱,半分不予侥幸,何尝不是莫大的怜惜。

求而不得苦,比求而不得更苦的是,陷在其中不可自拔。或许四姑娘也是明白的,故而嘉和四年元月,由国公夫人做主,为她定下京中太仆大人家的长子。得闻此事,四姑娘含笑点头,多的话一句也没问,毫不迟疑,当即应下。贺帧回绝四姑娘情意,在大周朝,除了四姑娘的原因,不掺半点儿利益‘私’心,不可谓不难得。

第三八零章 画中谜题

已是压抑过的咳嗽声响在屋里,贺帧握拳稍掩,垂眸静待老侯爷训话。

“侯府眼下已是如此境况。为父误你,王上虽重用吾儿,到底因前事心有芥蒂。贺氏一族,除你外,竟无一人能在朝中入主显要之职。”

前江阴侯两鬓斑白,望着堂下因哮症拖累,自入冬以来总是面色不佳的嫡子,目色复杂而疲惫。

若非此子,侯府已亡。同样因他,原本被先王视作心腹的江阴侯府,于怀王治下,再无锦绣前程可言。

此间因果,辩不明白,更怨不得他。

谁又能料到,先王一生谋划,末了,竟坏在顾家小子手上。

老侯爷暗自叹息,挥手招人再添炭盆,就近摆在贺帧脚边。朝堂之事,他已无力插手。只他这嫡子的亲事,却是再耽搁不起。

“外间事,你与世子如何计较,只记得莫要忘本就是。然祖宗香火,却不由你任性妄为。你母亲去得早,此事,便由为父替你做主。此三家贵女,你且好生看看,更中意哪家。”

将早录好门第的册子递到他手中,老侯爷话到此处,已透出几分不容违逆的威严。

贺帧闻言翻开册子,如此前几次,对结亲一事,兴致缺缺。眼波极快自右向左瞥过,显是不怎么上心。

只平淡的目光在中间那列略过,忽而一顿,见“覃府”二字,眸中倏然一凛。

是她!前世本是他发妻的女子。

指尖在“覃”字上面轻抚描摹,贺帧目中散漫,顷刻间便淡了去。懒懒向后靠进圈椅,一腿搭在膝上,抬眸,望着不远处小几上点燃的香炉,恍惚中,似又见了前世他不顾一切冲进产房,只换来见了姜氏最后咽气一幕。

彼时她眼中再没有他,屋里那许多人,独她,凄凄冷冷躺在血泊中,见他赶回,她解脱般,面露痛楚,力竭合眼。

一眼,斩去的,岂止前缘。

贺帧心里蓦地一痛,抬手抚上胸口,强忍住快要冲出口的咳嗽。好半晌,缓过气来,他拿上册子,留下句“容我细想两日”,便起身告退而去。

屋外寒风瑟瑟,不久前才扫洒过的门廊,靠外那一侧,浅浅积了层雪。惯来侍奉他的老仆,只见侯爷拢着氅衣,咳嗽时微微弓着肩头,单薄的身影,迎着回廊那头投来的微光,似融进傍晚灰沉的天幕里,让人一见,莫名心酸。

侯爷,也是时候娶亲了。

嘉和四年元月,四姑娘亲事议定不足半月,京中又传出当朝江阴侯与覃氏嫡次女,已合过八字,想来无甚意外,两家亲事,已是八九不离十。

消息传进国公府,四姑娘人前装得再漠然,夜里也捂在被子里,偷偷哭了一回。

她知晓他心里有人,他不曾否认,更借此一口回绝她,只道不欲耽误了她。然而如今,言犹在耳,她心里伤疤未好,他却出尔反尔,与旁人订了亲?

这是“不欲耽搁”,还是从来就看不上她?

西山居里,七姑娘得了这信儿,静默良久。夜里窝在他怀里,肉嘟嘟的小手抓着他手背,一根根掰他指头。有一搭没一搭的絮叨,仰头冲他长吁短叹,“四妹妹怕是心里又要难受。”

那人俯身亲亲她眉眼,眼里流烨着莫名的光彩。柔声宽慰,“整日瞎操心,先顾好你自个儿。”说罢长臂一展,微微侧身,替她揉捏已然有些肿胀的腿脚。

她也不过随口一说,哪里是真就稀罕管旁人家事。近日里被他养得娇了,她歪着脖子靠在他颈窝,被他揉得舒服了,便秀气哼哼两声,挺着圆圆的肚子,像极了吃撑了在他跟前讨好卖乖,翻白肚皮的阿狸。

他看在眼里,隐约带笑。见她面色红润,目若秋水,更是喜爱。就着揽她的臂膀,抬手抚上她鬓角,徐徐道,“估摸最迟两日,泰隆寄的家书,便该到了。”

果然,她眸子一亮,瞬时来了精神。不出一月,肚子里这个便该瓜熟蒂落。可惜路途遥远,加之在国公府上,不可坏了规矩,太太不便进京作陪。能得家书,聊以慰藉,也是好的。

先头去的那封家书,还是他提醒她写的。这个男人的细心体贴,一如既往,平日默默无声。只到了时候,方显出一二。

念及他的好,她心里暖暖的,笨拙挪挪身子,小手摸上他右腿膝盖,略微担忧道,“您别只顾着训我,倒是您那腿,管大人如何说?”

若然换了旁的时候,寒冬腊月,最冷的天儿,他的腿伤易反覆,总是她照料。今岁却是例外,她身有不便,他便不许她操劳。

她心里早有疑虑,怕他又瞒着她,尽挑了好的说。便欲寻了管大人来问,却被他再三拦下,只道是在书房时已招管旭看过,施了针,实无大碍。

不想她这会儿提起这事儿,他眼底幽光一闪而逝。趁她埋头试探着摁压他膝盖,极快敛了异色。

他的伤,将养得好,远不似他面上表露的那般离不得推拿药浴。只往昔有她在,娇娇小小的人儿,担忧起来,凡事亲力亲为,不假人手。他自然乐得见她一副珍而重之的模样,由得她摆弄。

尤其她伺候药浴,其间多有旖旎。她被他逗弄,羞红着脸,披衣带水,甚是可人。

如今她身子重,他自然舍不得她过多劳累。于是这“侍疾”的差事,便落到管旭头上。管旭照看他,循的是正经路数,有一是一,哪里用得着如此繁复。他肚子里那些个坏水,也只在她面前使。

她看人惯来厉害,恐管旭被她问出猫腻来,遂以安胎为名,令她静养,轻易不见外人。听她重提此事,隐隐有召管旭来问的架势,他眸子一眯,低头含了她耳朵,含糊道,“夫人且安心。管旭看过,业已告假,家去探望老母,算是提前过了年节。”

她是知晓管大人家在燕京的,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更相信管大人为人。加之体谅管大人身为国公府家臣,难得告假一回,实属不易,于是点点头,几句话便被他哄得睡了。

却不知隔日一早,天还没亮,管旭便被公孙告知,世子放他家去。管大人咋舌不已,怎么都觉得公孙那口气,似有催促之嫌?

这厢七姑娘被顾大人教养得服服帖帖。左相府上,后院屋舍,温良微微皱眉,盯着不知何人送来的年节贺仪,满心困惑。

将这用画筒装好的帛娟取出,解下系带,于案上铺陈开。

及至整幅画跃然入目,温良赏看许久。这一幅天子春狩图,气势恢宏,着笔处处精致,栩栩传神。

温良起初惊叹,折服于作画之人技艺精妙。然则盏茶功夫后,细细一想,只觉画来得蹊跷。手托着下巴,直起身来,于案后来回踱几步。终是不得其解,欲往前边寻六爷相询,猜想这画,莫不是六爷或是其帐下之人相赠?到底,他温良在京中声名不显,且不入仕途,外间并无交好之人。

收拾一番,温良带上画卷,沿着游廊往前边书房而去。人还没走出院门,几步后,脚下突地一滞。跟在他身后的两名侍从,见状只得跟着急急止步。

却见先生不知何故,当先好好迈着步子,一转眼,魔怔了似的,竟就这般不管不顾,丝毫不讲风仪,飞快取出画卷,哗一声展开来,用力摁在墙上,死死盯着,看得入了神。

第三八一章 出其不意,分崩离析

天子春狩图。好一副天子春狩图!

周天子率众围猎,方才竟不察,画中天子身后,近身几人,佩的乃是诸侯品阶之佩绶!

温良无力放下胳膊,收起画卷。怎么也料不到,那人,打的竟是如此算盘。这样一来,诸事也就说得通了。早年公子丹远赴属地交州,王上登基,下令将公子成流放毗邻交州之安鹿原。至于公子义,温良仰头喟叹,幽州,恰在大周西北…

史载,大周庆王之前,是为西周。前朝遗留动乱不止,故天子分封有功之臣,镇守边疆,分而治之。

庆王后期,天子立郡县,经庆王以下三代君王,终废黜诸侯列国,集权中央。

“庆吴之乱”期间,各地兵戈不止,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乃是大周取前朝而代之后,少有的乱世。

回想至此,温良于廊下,伫立许久。

好半晌后,步履沉重,手持那人处心积虑,穿堂入室送到眼皮子底下的画卷,去往书房。甫一见朱曦的面,将画卷置于身侧,屈膝便是一礼。

“先生这是何故?”朱家六爷一愣,自王上封笔后,府中筹备年节筵席,已有近半月未见温良。不想他登门请见,一语不发,当先一拜,却是行了大礼。观其神色,肃穆中竟带了抹决然?

“在下有一事请奏,还请六爷速速定夺。”

见朱曦放下身段,不吝亲来搀扶。温良暗叹,只依旧跪拜不起,避过他虚扶的手掌。朱曦又一愕,今日已是第二次对温良举止,颇为不解。何事值当他如此慎之又慎?

“先生有话,不妨直言。”却是好脾气,也不计较被一谋士拂了好意。退回案后,抚膝而坐。不负他在外“礼贤下士,胸襟广阔”的贤名。

温良闻言,抬头深深看一眼案后端坐之人。见他面容和煦,颇有君子之仪。心知暂居府上这段时日,此人待他,确是心诚。可惜,事关天下大势,只有诚心,远不足矣成就大事。

譬如那位,不惜舍掉一世清名,当真算是不择手段。

将心头万般感慨暂且摒弃,温良俯身,额头抵着交叠的手背,掷地有声道,“在下恳请六爷,即刻遣人擒拿公子义,暗中扣押。倘若事不可为…”话音一顿,片刻,屋里响起令朱曦惊骇莫名之语。

“温良…请反!”

一个“反”字,咬得极重。像是费劲力气,砸得朱曦呆若木鸡,耳畔嗡嗡直响。

“想必那画,也该送到温良手上。”春秋斋内,公孙执着羽扇,即便是隆冬天里,依旧扇不离人。不熟悉他习性的,怕是要嘀咕一句“附庸风雅”。

顾衍挑眉,处置完族中要事,心情大好。斜一眼公孙,瞧出他眼中对那温良,似颇有几分“时不待他”的怜悯。浅笑言曰,“这一手‘迫离’,若无朱家帮手,未必成得了事。”

言下之意,他虽使计逼迫温良,令他知晓,这一盘棋,早已布下,只等收官落定。眼下想要翻盘,除谋反一途,再无它法。然则这般身家性命相交的大事,能做主的,非是温良,而是另有其人。

“他既投靠朱家,且看朱家是否如他一般,有那破釜沉舟之毅勇。”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温良之才,堪与良驹匹配。如今只看那朱家,是否容得下这分才学,又能否识得,温良此人,日后有大用。

公孙听世子此言,禁不住连连摇头。那温良,入了左相府邸,怕是要可惜。

也难怪,世子当初便有言,此人避祸避入相府,除逃得一命,何尝不是作茧自缚。这却也怪不得温良,初一进京,凡事尚未洞察前,便惹来杀身之祸。一时半会儿,哪里又知晓,京中这滩水,乍一看波澜不兴,实则水深得很。尤其有这位在,既可说温良一脚踏足朱顾之争,情急之下,掺和得早了;又可说他,入局太迟。

七姑娘不知京里这趟浑水,已搅得暗涛翻涌。这会儿她得了家书,慢慢读来,却意外得知,没等到开年,江家老太太到底撑不住,人已是去了。

“真就去了?”春英咋舌,脑袋凑过来,直瞪瞪盯着信笺瞧,犹自不敢置信。

当日那般刁难姑娘的老太太,讲心里话,春英替姑娘不值,自然少了分敬重。可真真得知这人没了,春英心里五味陈杂,不知是该安慰姑娘,还是庆幸自此往后,大房那边,再不能仗着老太太的势,事事都想白白沾二房的便宜。

七姑娘见信,原本欣喜得很,只读到末尾,意外获悉老太太病故,心底也是复杂难言。

到底是血亲,亲祖母不待见她,她识趣儿躲得远远儿的,真要说有怨,倒也未必。倒是四姑娘姜娥知晓此事,怕是会觉得夙愿得偿,抚掌相庆的。

“信里还说,老太太这一去,老太爷那头,比往常更是不如。”这夫妻两个,堵了大半辈子的气。一个去了,余下另一个,随着这怨气没处撒,强撑着吊命那口气,仿佛也跟着散了。

傍晚那人回屋,她将家书递给他瞧。小脸一派坦荡,既无丝毫伤怀,亦无半分幸灾乐祸的得意。

见她如此,他如待哥儿般,摸摸她脑袋。她无需他宽慰,他便懒得与她违心客套。老太太待她如何,他与她俱是心知肚明。

“拜祭一事,自有姜昱前去。”她已是出嫁女,且身怀有孕,燕京与泰隆,何止千万里之遥。这吊唁,自用不上她。待得清明那日,在府中设香案,敬一柱香,便是尽了小辈的孝道。

他这般示下,她啄啄脑袋,很是赞同。时下各家家中但凡有红白大事,对外,总是男丁撑场面。女眷多避在后堂,再者她身子重,去了反倒是冲撞。不怕人闲话。

七姑娘暗忖,这般算来,老太太也是可怜。姜家两房人,算来算去就这几个姑娘。诚心去拜祭的,又有几人?

姜娥恨她,姜柔轻易出不得宫,姜冉连姓氏都撇了不顾。姜春私逃与人为妾,没脸家去。余下大房已出嫁的大姑奶奶姜怡,十一姑娘江珊,这两人整日缠着童氏,一心只为分了家财。便是到灵堂给老太太上香,保不准心头还彼此猜忌,怕童氏私下分开来给的老太太留下的嫁妆,偏心眼儿短了自个儿那一份儿。

七姑娘抱着那人胳膊,舒舒服服半倚在他怀里。几分不厚道的叹息:好在这人当初恫吓她,早早绑了她在身边。正因如此,她不用过多沾染与姜家老宅、大房相牵连,乌烟瘴气的家事。不失为一件幸事。

第三八二章 谁知守夜人(一)

年初,午后未时刚过,天突然暗下来,殿外刮起呼呼的雪风。即便正在年节上头,这宫中的女人,没有得到伴驾的宣召,各自在后宫,也觉不出多少喜气。

今日朱婕妤宫中来了几位平日走得近的妃嫔,坐着一块儿说说话,图个热闹。

婕妤娘娘跟前那掌事姑姑,见门外小宫女探头探脑,面有急色,似有事禀报。便悄然退出门,近身寻她问话,免得扰了诸位娘娘赏舞的雅兴。

“姑姑,方才宫外来人。那人往姜婕妤宫里传了口信儿,说是赵国公府世妃发作了。”这婢来得急,回话时候微微带着些气喘。

那掌事姑姑脸上一愕,闹清楚缘由,挥手打发她下去。

算算日,那位发作,左不过也就该是这几日。

于是转身回去,附耳照着原话,将此事承禀朱婕妤知晓。

“哦?她那肚,倒是会挑日。本宫记得,几日前,国公府刚宣了御医。”朱婕妤抬头,眼角轻瞟,目光隐隐扫过座下庄容华。

似笑非笑,话里有话。

果然,前一刻屋里还热闹的鼓乐,渐渐便偃旗息鼓。

能到娘娘跟前赴宴的,没一个是蠢人。那掌事姑姑既当着众人的面回禀,便没想着瞒了人。只做做样,隐隐约约漏出几个字眼儿,足矣令众人尖着耳朵,窥得一二。

加之娘娘紧接着这话,底下的,哪个还猜不出头尾?于是纷纷收敛着,藉故埋头吃茶。

前朝纷争,事情更牵扯朱顾两家。她们不过是各自家中送进宫来,侍奉君王的玩意儿。人微言轻,无论恩宠或是家世,远远比不得两位婕妤。如此,聪明些的,自然不敢妄自插嘴。

只一人形容顿变,拉下了嘴角。显是不待见国公府的喜信儿。

眼见挑拨事成,再次往庄容华心口撒了把盐。朱婕妤眼里快浮现出一抹得逞的快意。

朝堂内外,谁人不知,右相大人偏宠姜氏偏宠得厉害。早半月便借口腿疾复发,留了宫里的御医在府上。王上对此,并不追究他过错,竟是由得那人假公济私。可见对顾衍,怀王终究看重更多些。

相比起朱家此刻在朝堂,颇有几分战战兢兢,隐隐已是骑虎难下,引来君王猜忌,朱婕妤心里,无奈深深叹一口气。

党派之争,口诛笔伐,由来杀人不见血。再急,她也使不上半分力气。只惟愿父兄,慎之又慎才好。

低头瞧一瞧自个儿平坦纤细的腰腹,婕妤娘娘掩在袖口下的手,徐徐握拳——姜家,又是姜家。想她朱芜性才情,何其了得。绕来绕去,竟绕不过一个姜家。

宫里这个,已然仗着为王上诞下唯一的小公,每每在御花园碰面,莫不摆出一副既矜贵,又防她如蛇蝎一般的戒备。

宫外那个,虽与她无什利害干系,却不知为何,姜氏盛宠之名,听了就如同自个儿寻不自在。两相攀比,总叫人生出股忿忿难平的郁结。

姜家姐妹两人,婕妤娘娘只觉厌恶之。唯能聊以安慰,也就仅剩下将这份不虞,拉了那庄容华作陪,分担一二了。

国公府西苑,已备下逾一月的产房当中,七姑娘咬着布团,只觉身仿佛被撕扯开来,一阵痛过一阵。浑身大汗淋漓,好容易逮着阵痛的空当,禁不住张开嘴,嘶嘶抽冷气。

天寒,那人怕她着凉,命人摆了炭盆。她被接生的仆妇摆弄着屈了腿儿,只在上半身覆着厚厚的被褥。额上的细汗,分不出热的还是痛的。

春英早被吓得惨白了脸,手脚不利,被陶妈妈一把拽到身后,只叫她端水拧帕,给七姑娘擦汗。

“您要疼得慌,实在受不住了,叫几声儿也成。只千万记得节省些力气,以助小儿安安稳稳落地才是。”陶妈妈是府中老人,这时候比春英管用。一边心疼姑娘,一边柔声宽慰,心里虽急,面上却不显。

七姑娘仰躺在榻上,被汗水浸得湿哒哒的发丝,黏在脸上,既难受又可怜。答话都难。她生来玲珑,骨架娇小,比起北地娇娇,委实吃尽苦头。

那人亲自抱她进产房的时候,行止虽一如既往的沉稳有序,可他侧颜紧绷的轮廓,依稀透露出那人心里,远非他面上那般镇定自若。

将她于榻上安置妥当,他目光紧紧锁住她,替她将额发拨弄开,仔细挽在耳后。难得的,他神色间,竟露了丝举棋不定。

“阿瑗,莫怕。”

如近段日,晚间他拥着她,反反覆覆,叮嘱的那一句。到了此刻,任凭这男人素日再多智若妖,女生产一事,除嘴上宽慰,他亦是莫可奈何了。

此情此境,见他如此,感觉他握她的手,紧得发疼。她咬牙胡乱点一点头,抽出小手,胡乱推攘他胸膛,催促他离去。她怕他再如此,她会忍不住,娇气得将心底的不安,一股脑宣泄出来,开口要他留下。

眼见她疼得厉害,偷偷红了眼眶,尚且使力赶他出门。他哪里不明白,她不过是碍于赵国公与许氏,还有偌大一家,得了信,俱守在外间。她懂事,不肯叫他被人责难。她一应心思他懂,于是稍稍一蹙眉,为安她心,终是如了她愿,再不逗留。

转身那一刻,他眼角掠过案上托盘里备好的参片。又特意将每月为她诊脉的女侍医叫至一旁,沉声叮嘱一番,这才挑帘出门。

这般一等,便等到天已擦黑。屋里偶有传出几声痛呼,许氏指尖急急捻着佛珠,默默然,无声颂着经。连晚饭也是敷衍了事,只去了一刻钟,复又回返。仿似对御医诊出,世妃肚里的嫡长孙,格外看紧,一刻也离不得了。倒是赵国公,尚有几分国公爷的威仪,留下人传信,回了书房。

世妃临产,既惊动了宫中,这事儿也就瞒不住了。消息像生了翅膀,京中耳目通达的,晚间便得了信儿。

江阴侯二话不说,即刻命人备车,披上氅衣,登车而去。看似行色匆匆,却只到得离国公府尚有一个巷口的食肆,孤身一人步上阙楼。隐隐带着忧色的眼中,透过稀稀落落飘雪的暮色,临窗远眺。夜阑深处,前尘之事,纷至沓来。心有挂碍,脚下却如铸了山石,寸步不移。

正如他待她,从头至尾,只守在,不远不近处。

恰如,一墙之隔,寂寂无闻。

第三八三章 谁知守夜人(二)

“你这话何意?可是暗指世妃要难产?”

等到半夜里间还没个准信儿,许氏听那女侍医来报世妃比旁人生产更艰难,只觉心里一凉,因着熬夜迷迷糊糊的瞌睡,也给吓醒了。

“接下来如何尚不好说,眼下要说难产,倒也没到那般糟糕的境地。只世妃已是熬了大半宿,身上乏力,瞧这样,即便能顺顺当当诞下大,也得等到天明过后了。”

闻言,国公夫人刚才乍停的佛珠,如今又急急辗转起来。“御医呢?可开了助产的方?”

说罢一把拂开脚边替她揉腿的婢,端坐起身。焦躁中,显是动了迁怒。

那女侍医见此,哪儿还敢轻忽,赶忙补救道,“奴婢们已喂了世妃补气血的汤药,又给世妃嘴里含了切了片的血参王。只待世妃精气恢复些,想必定能吉光普照,母平安的。”

即便心里一清二楚,世妃这胎,恐是免不了要多遭些罪的,这女侍医也知晓,到了这时候,话得捡寓头好的说。更不论,她身前不远处,那位爷正居高临下看来,眉宇间的阴鸷,像是要吃人。

许氏回头见世脸上容色已是大不好,心下咯登一跳,就怕他又闹出没规矩的事儿。于是抢先发话,一头叫那女侍医赶紧进去先伺候着,一头劝诫他,“这当口你可休要犯浑。你若是进去扰了她心神,岂不是给她添乱,越帮越忙?”

顾衍皱眉,这些年来得她相伴,好容易养得缓和几分的脸色,而今已是又硬又冷。隔着门帘矗立片刻,见得进进出出的婢,端着热水穿梭来往。不方便靠近前说话,脚下一转,大步跨出门,性立在她窗下,静静窥听里间动静。

她强自压抑的痛呼,若有似无,钻进他耳朵。无端端令他想起他教她念书那会儿,即便她再委屈,也是咬牙忍着。他训她,但凡话说得重些,她便缩着脖,脑袋像要埋进心坎儿里。既羞愧又不敢顶嘴。下一回再考校同样的课业,她必定答得脆生生,一字不漏。

她性虽绵软,本心却自有一股骄傲。她的骄傲不同幼安,幼安是将心底那份倨傲,尽数用作争强好胜,与人争斗。而她…他胸口霎时柔软。与其说她骄傲,不若说她固执的,护持亲近之人。

当初为姜家,她委曲求全,被他使计留在身边。起初虽心有怨愤,对他却算得言听计从。彼时她憋屈忍耐,为的是家人。而今她撵他出产房,很是可怜,孤零零受着生产之痛。顾忌的,无非是不愿落了他堂堂丈夫的脸面。说到底,时人对女生产,多血光之说,多有避讳。

他抬手抚上窗棂,窗纸上透出昏黄氤氲的光来,照得他神色也渐渐柔缓。

“阿瑗,”他轻唤。语调醇和而平缓。像是怕惊了她,小意温存,暗藏几分抚慰的鼓舞。

“阿瑗莫慌。你我之孩儿,必定生而有福泽。阿瑗只需安心生产,听医侍指引,只待时候到了,一鼓作气。你既不欢喜我进屋,我便守在此处陪你。”

她正疼得龇牙咧嘴,迷糊间,骤然听他这话,不禁转头看去,果然见得他半个身影立在窗前。身形挺拔,刚直伟岸。

她心头忽而一热,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滑下去,不难猜出他此举用意。

虽则是隔窗相望,槛窗上只映出他一道黝黑的身影,连面容都瞧不见。可正如他所说,他时时刻刻都在她举目可及之处。只要她抬头,他总是在的。

他以他的方式,尊重她,亦与她分担。

想到外间此刻还在飘雪,她仿佛能想像他立在廊下,夜风掀起他袍角,而他言出必践,半步未离。

如是这般,府外的更鼓,不觉已敲过几回。

天边夜色渐消,微光朦胧,食肆台阶处,终于传来咚咚的疾步声。

“侯爷,那厢已传来喜信,国公府迎来弄璋之喜。”

凭栏背对那人,背脊微僵。顷刻,又似松了一口气。神思还半陷在沉重的往事中,恍惚哀痛。伸手倒茶,茶盏递到嘴边,这才发觉,竟是枯立了一宿,茶汤早已浸凉。

那人自嘲一笑,原封不动,一口茶没吃,很是平静将茶碗放回去。

先前他忧心,那人心存芥蒂。倘若她一个不好,年节他藉机送去的贺礼,那两株参王,那人会否弃之不用。

如今想来,那人待她,何曾比他差了。

凡事关乎她,那人最是小气,何尝又不是最最宽容?

贺帧握拳掩在嘴角,清咳两声。心头大石落定,如今,也到了归去之时。

心愿已了,去如来时,除驾车的老仆与随行侍从,再无人得知他今夜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