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阿娘最近的六哥忙挪了挪,将最靠近阿娘的位置让给妹妹,李冬上前替李夏脱了鞋,将她抱上榻。

“阿娘,你好了没有?你今天气色真好!”李夏仰头看着阿娘。

“阿娘好了。”徐太太抚着李夏的头,爱怜无比,“阿夏,这两天家里乱,你别乱跑,要么跟着姐姐,要么就到我这儿和六哥一起写字,听说我们阿夏最近也喜欢写字了?”

“嗯,阿娘……”李夏话没说完,就听到外面老太太本来就不低的声音猛然往上提了整整一个八度,“站住!这是哪儿来的箱子?抬过来!打开我瞧瞧!”

徐太太抚着李夏的手一僵,脸色泛白,急忙冲自己的陪房洪嬷嬷使了个眼色,洪嬷嬷正站在上房门口斜看着外面动静,看到徐太太的眼色,掀帘出屋,陪笑道:“这箱子里就装了几件旧衣料,是太太亲手装好封起来的,抬到这屋里来吧。”

“这箱笼都是我亲眼看着一箱箱收拾的,我年纪大了,记性可好得很!断没有这样的箱子!这么大一个箱子,得装多少衣服料子?家里有什么东西还能有我不知道的?就是太太的嫁妆,我也一清二楚!好端端的,哪儿冒出来这么一大箱子衣服料子?你说!”老太太凶悍无比。

李夏有些纳闷的看着脸色泛白的阿娘,和浑身惧意的姐姐,她们都怕她?她已经不记得这位姨婆的事情了。

这一箱子衣服料子,是上次去江宁府时,大伯娘给的,除了衣料,还有几方好砚,两匣子上等徽墨,一匣子湖笔。好象这有别的,阿娘和姐姐为什么不敢让这位老太太知道?

“我去看看。”李冬看着脸色灰白的徐太太,紧咬着嘴唇,强撑着站起来往外走。

李夏急忙挪了挪,从窗户缝往外看。

“老太太,这只箱子确实是阿娘亲手收拾的,我在旁边看着呢,就抬到屋里……先抬进屋,我和阿娘陪老太太一起看。”李冬塌肩缩头,低声下气,站在气势如虹嗓门惊人的老太太面前,仿佛最下等的奴儿。

李夏心里一阵刺痛。

“难道这箱子里,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老太太双手叉腰,先喷了李冬一脸口水,再伸手指点在李冬脸上,“去!你给我打开!敢在我面前弄鬼,我呸,你还嫩点!”老太太骂最后一句话时,手指点着屋里。

箱子打开,老太太一把捏住李冬削薄的肩膀,将她一把接一把往箱子里按,“这是几件旧衣料?你瞎了?还是你觉得我瞎了?你说,你给我说清楚,这是哪儿来的?偷的还是抢的?我看你再敢跟我扯谎,你说啊?你倒是再给我说一声啊!”

李冬被她连摇带按,头发都散了。

洪嬷嬷站在旁边袖手看着,神情淡然,一幅司空见惯的样子。

李夏绷着脸,心里的痛如洪水泛滥,猛回头看向阿娘,阿娘脸色青白,微微闭着眼,嘴唇在轻轻的抖。

“去请老爷,把老爷叫过来!我活不了了!老爷刚升了官,这就要逼死我啊!我活不了了!我就知道,升了官了,不得了了!我不活了!”老太太猛一把推开李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拍着大腿嚎啕大哭。

李老爷正在签押房熟悉公务,听说后宅出事了,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来。

老太太看到李老爷,眼泪哗的涌出来,原本的干嚎,立刻配齐了鼻涕眼泪,由刚才的凶悍,瞬间凄惨无比。

“……我把你拉扯大……吃了多少苦!那一家……那一家门啊!除了你爹,哪有一个好人?个个都盼着你死!个个都恨不能一把掐死你啊,都不是人啊……啊呵呵呵……几十年啊,我睡觉都不敢合眼,才把你带大……啊呵呵……可怜我……啊呵呵……我不活了……我活不成了……”

第十五章 烧银子

“老太太您这是怎么了?谁敢……“李老爷话没说完,一眼看到了敞开在老太太面前的衣料箱子,顿时舌头打结,声气低落到地面之下不知道哪里去了,“老太太,您当时晕船,难受的厉害,我就没敢打扰您,这是那府里老大……也就是几件衣服料子,我想着五哥儿要进学,总得……”

“天哪!”老太太听明白是李家大老爷送来的,猛一提气,这一声天哪响彻云天,“那一家门坏种啊!他们日日夜夜盼着你死啊!你还没被他们害够?他们这是看你好了,这又找由头要来害死你了!你怎么这么傻啊……啊呵呵……我这心得操到什么时候啊……我不活了!啊呵呵,我活不下去了……”老太太哭声震天,大腿拍的啪啪响。

李老爷耷拉着肩膀,垂着头一声不吭,徐太太脸色灰白,靠在已经进来的李冬身上,不停的咳嗽,李冬低着头,眼泪一滴一滴往下掉。

“明哥儿啊,从小到大,我怎么教你的?这做人,什么都没有,也得有骨气!咱做人,这骨头就是得硬!那帮坏种……他有钱那是他的,咱不要!这东西……你如今是堂堂县太爷,你更得有骨气啊!这东西,你说!你说!你说话啊!”

李老爷勉强抬头,看了眼老太太,嘴唇动了动,却没能说出话来。

山哥儿穿他的旧衣服,被人取笑时,他的心象被刀捅了又捅……

“我那可怜的妹妹啊……”老太太一拍大腿,哭声更加凄惨了,“我的……妹妹……哎哎……啊……你怎么就一伸腿走了啊……啊……老天爷啊……怎么不让我替她死啊……”

“姨母……我……我没……没打算……没……不要了,这两天忙,没顾上,我知道,我都知道,哪能要他们的东西,我这就……”李老爷听她这么一哭,顿时眼圈红了,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下来了。

“叫梧桐进来,把这些阿物儿扛出去,扔了!一把火烧了!全扔了!全给我烧成灰!咱穷归穷,可咱有骨气!咱有骨气!”老太太顿时不哭了,气势震天的拍着李老爷的肩膀。

李夏目瞪口呆,眼看梧桐应声而进,关了箱子,叫了两个粗使婆子抬箱子就走,李夏一跃而起,跑出两步才想起鞋子没穿,急忙回身拖上鞋,拖几步提上,飞奔出去。

“阿夏!阿夏!快去看看你妹妹!”徐太太被李夏吓着了。

李夏盯着梧桐,跑的飞快,刚追出二门,一头撞在五哥李文山身上,李文山一把抓住李夏,“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

“那一箱子东西,大伯给的,那个老太太让梧桐抬出去烧了,你赶紧跟出去看着,悄悄儿的,别让梧桐发现,看看他烧没烧,要是没烧,东西去哪儿了!”李夏脸色难看之极,却条理分明。

李文山叹了口气,“又是……我知道了,你放心,我现在就去,你赶紧回去。”李文山推了一把李夏,一路小跑去盯梧桐。

李冬追上来,也不知道是因为刚才的事,还是追李夏太急,脸色灰白,“阿夏,你……”

“姐姐我没事。”李夏回身扑到姐姐怀里,难过的嘟囔了一句,“阿夏心疼姐姐。”

李冬喘着粗气,没听到李夏那句嘟囔,抱起李夏,“阿夏舍不得那些好东西?阿夏,那不是咱们的东西,不是咱们的东西,咱们就不能要……”

“姐姐,我懂。”李夏抱着姐姐的脖子,脸在姐姐肩膀上蹭了蹭,她不在乎东西,她只心疼姐姐,这一辈子,她一定一定要拼尽全力保护好姐姐。

没多大会儿,李文山就回来了,脸色很不好看,悄悄叫过李夏,两人蹲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咬着耳朵:“出了县衙,他就自己扛着箱子,我一直跟着……”

“真烧了?”李夏屏着气问道。

“烧个屁!”李文山错着牙,粗话都出来了,“他扛着箱子进了八字街最头头那家当铺,我没敢跟进去,在外面守了不到一刻钟,他就出来了,箱子没了,换了个重的不得了的褡裢!王八东西!”

“出来之后呢?去哪儿了?银子给谁了?”

“呃!”李文山呆了,“还能给谁……你是说?老太太?他是她干儿子!”李文山这一回反应极快。

“干儿子?”李夏眯缝起了眼睛。

“都怪我!这点事都办不周全……”李文山懊恼的拍着额头。

“五哥,老太太真是阿爹生母的姐姐?亲姐姐?”关于这位老太太,李夏能想起来的实在太少太少了,她对她几乎没什么印象。

“说是堂姐,你不知道?姨婆后来也……那个了?”一个’死’字,李文山没说出口,李夏摇了摇头,“我不记得了,阿爹坏了事之后,我印象中就再也没有她了,后来,咱们俩谁都没想起来她,也没去查过她后来怎么样了。”

“阿爹坏了事就没有她了?”李文山拧起眉头,“阿夏,这话我不敢跟别人说,我总觉得,老太太不怎么像个好人,对阿爹和咱们……那不是好。”

“就看今天这件事,肯定不是个好东西。”李夏目光阴沉,看这样子,她们这个家,是被这位老太太捏在手心里的,就看刚才的事,这老太太是个贪婪恶毒没有下限的,那阿爹坏事,以及抄家时家里穷成那样,会不会跟她有关系?

“这样的事不是一回两回了,京城每次送东西来,老太太都要大哭大骂,然后让人烧了砸了什么的……照这么看,那以前那些,其实也都进了当铺?”李文山一边回想,一边不停的拍着额头,以前那么些回,他怎么就从来没想起来跟着看看呢?

“……要是从前在伯府,老太太也是这样……”李文山越想越远,“阿夏,伯府对阿爹不好,只怕也跟这位老太太有关……”

“先别想那么远。”李夏冷声打断了李文山越来越远的回想,“阿爹生母是带着身契进府的奴儿,她必定也一样,也是带身契进伯府的奴儿,这样的奴儿,伯府若不放纵,她敢这样?她能这样?各有因果,没有谁是干净的。”李夏声调冷酷。

第十六章 凭栏处

“五哥,咱们得盯紧这个老太太,阿爹那事,说不定她也有份儿。”李夏紧拧着眉,越想越有可能。

“好!老太太好盯,你盯内宅,我盯外面。”李文山摩拳擦掌。

“五哥,这一回,无论如何,咱们俩都得护住全家,护住姐姐,阿娘,六哥,还有阿爹。”李夏站累了,按着五哥脖子坐到他腿上。

李文山被李夏坐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的点头。

上房,徐太太的目光越过窗户,落在蹲在石榴树下说话的大儿子和小女儿身上,好半天,慢慢吐了口浊气,“看着你们好,就好,别的,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她心疼那满满一大箱子衣料,疼的难受,五哥儿穿旧衣服被人笑话的事,她听老爷说到一半,眼泪就下来了,她不是贪人家东西,实在是……唉!

“五哥真是的,越长越回去了,妹妹才多大,你看他俩一递一句的说话,好象真能说上什么话儿一样。”李冬努力往轻松愉快的方向说话,她知道阿娘心疼那些料子,她也心疼。“妹妹也是,现在粘五哥粘的不行,一会儿看不到五哥,就到处找。”

“阿夏越来越懂事了。”徐太太看着小女儿,越看越好。

“可不是,不管吃什么,先给我,我不吃,她就说,姐姐不吃我也不吃,真是。”李冬看着妹妹,也是越看越好。

趁着还没进县学上课,李文山打着跟阿爹习学的幌子,没事就呆在前衙盯着两个师爷,盯了半天,就发现这衙门里头的学问比书本难多了,两个师爷当着他的面说什么春赋并秋赋以帐抵粮,他听的云中雾里,唉!看来一时半会他盯也是盯不住的,要不要催催大伯?大伯那么忙,会不会忘了这事?

“请问李五爷可在?”李文山正胡思乱想忧心忡忡,小院门口传进来一声客气的询问,李文山忙探头出来,见问话的是一个锦衣锦帽的清秀小厮,没等他答话,小厮已经看到他了,脚步极快的绕过几个书吏,眨眼就到了他面前,拱手揖了一礼笑道:“小的眼拙,刚才竟没看到五爷。”

“你是?”李文山觉得自己才是真眼拙,这小厮认得他,可他怎么看他都应该不认识,好象压根就没见过他。

“小的主子前儿和五爷在江宁府一起赏过花,”小厮看着李文山,“今天正巧路过横山县,想起五爷必定已经随李县令到任了,就打发小的过来请五爷过去说说话。”

李文山一听就明白了,在江宁府一起赏过花的,只有秦王他们!

“走吧。”李文山和两位师爷打了个招呼,和小厮一起出了衙门。

“小的承影,是陆爷陆将军身边小厮,方才失礼了。”承影这会儿才回答刚才李文山那句‘你是谁’,顺便诚恳道歉。

“陆将军?噢!你叫承影?承影剑?你会功夫?”李文山性子爽直粗率,他压根没留意承影刚才没答他的问话这么个不礼貌的小细节,听说是陆仪的小厮,又以名剑为名,想到李夏介绍陆仪的那一大段话,头一个反应就是功夫。

承影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点头,“爷给小的起名字时,确实说过承影剑,至于功夫,说不上会功夫,不过跟在我们爷身边侍候,手脚总要利落点。”

承影在前面引路,左转右拐,没走多大会儿,两人就到了一处清雅非常的深深庭院前,李文山惊讶了,“这是哪里?”

承影比李文山还惊讶,他居然不知道这是哪里!“这是凭栏院,五爷不知道这儿?小的是说,五爷刚到横山县,初来乍到……”

“凭栏院是什么地方?不会是……青楼吧?”李文山一听凭栏院这么个名字,就想多了,脚下一顿,立刻问出了声,承影被他问呛着了,“当然不是!咳!这凭栏院是间酒肆,虽说有唱小曲儿的……就是个正经吃饭的地方。”

李文山松了口气,这才放心往里走,承影郁闷的看着他,这位爷怎么有点愣呵呵的,青楼!亏他想得出!

凭栏院从外面看着,就清幽非常,进了里面,四下景色极佳,鸟雀跳上跳下,鸣声婉转,颇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味道。

承影引着李文山进到后园山包上的一间暖阁里。

暖阁非常宽敞,正中放着张宽大长案,案子上摆的满满的,边上却没有人。秦王半躺在临窗的矮榻上,半眯着眼睛,合着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丝竹声,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金拙言和陆仪手里捏着杯子,站在矮榻对面的窗户旁低低说着话,古玉衍则站在花架前,微微蹙着眉,认真的研究花架上那盆寒兰。

“李五郎来了。”李文山刚抬脚踏上台阶,陆仪就出声示意众人。

“五郎过来说话。”李文山一进暖阁,就看到秦王笑盈盈冲他招手。

古玉衍上上下下打量着李文山身上洗的发白的银灰绸长衫和腰间系的半旧布带,金拙言捏着杯子,目光清冷的看着李文山。

“王爷!”李文山跪下磕头,秦王急忙摆手,“我最厌这些俗礼!”

陆仪却是等李文山磕好了头,才上前拉起他,“王爷确实最厌这些俗礼,可礼不可废。给李五爷设个座。”陆仪示意。

李文山在凳子上坐了,左右转头打量着四周,“承影说这是家酒肆,这酒肆一点也不像酒肆,倒像大户人家的宅院。”

“那什么样才像酒肆?”秦王目光闪闪的看着李文山,这傻小子愣呵呵的,非常有意思!

“总得热热闹闹的吧,客人进进出出,茶酒博士忙来忙去,有厮波、闲汉、撒暂,什么都有,一看就是酒肆,这里……”李文山扭头四顾,“连个茶酒博士都没有。”

秦王抖开折扇,不动声色的掩着半边脸偷笑,陆仪同情的看着李文山,金拙言有些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古玉衍笑出了声,“你说的……那确实是酒肆!可那种下等地方怎么去得?又脏又乱,根本没法呆嘛!”

第十七章 不诚之邀

“那倒也是。”李文山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他虽然心性阔大,神经又粗到令人发指,却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眼前这些人都是站在云端里的,他觉得热闹可喜,在他们眼里就是杂乱肮脏无法忍受了。

“可是,象这样开酒肆,得亏成什么样?刚才我一路进来,除了你们,别的客人一个也没看到,这不得亏死了?”这话,他知道不该说,可要是不说,实在憋的难受。

这下,古玉衍瞪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秦王的扇子虽然挡住了脸,可笑的一动一动的肩膀却挡不住,金拙言高挑着一根眉毛,斜着李文山,他若是真憨也就罢了,若是装疯卖傻讨王爷欢喜……这份心计可就该杀了!

陆仪猛咳了几声,掩饰住笑声,“咳,咳,那个,五郎忧国忧民……”

话没说完,秦王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直笑的手里的扇子都捏不住了,滑到地上,古玉衍也失声大笑,“忧国忧民!老陆,没想到你这么……这么……促狭,忧国忧民!”

“这家凭栏院生意极好,多数时候得提前三五天才能订到地方,今天你之所以没看到其它客人,是因为我把凭栏院包下来了。”金拙言看着李文山,慢吞吞解释道。

李文山一只手按在后脑勺,总算是露出了几分尴尬,“我见识少,让大家笑话了,怪不得都说江南富庶清雅,连酒肆也能做成这样。”

“难道太原府没有象凭栏院这样的酒肆?我听说太原留芳阁就以清雅著称,比这里应该不差。”古玉衍奇怪问道,李文山冲古玉衍伸出五根指头,来回翻了好几翻,“那个留芳阁一顿饭最少最少,二十两银子起价!二十两!我哪去过那种地方。”

古玉衍被李文山的理直气壮噎的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

“永宁伯府在京城伯府里算是数得着的富贵,你父亲是永宁伯幼子,怎么竟拮据成这样?”金拙言过来,捻了捻李文山身上已经发白磨毛的长衫。

“这个……”李文山一下下抚着自己的长衫,迟疑了片刻,才抬头看了眼众人低声道:“翁翁没成亲之前,永宁伯府已经很穷了,没多少家底,如今的富贵,都是因为太婆的嫁妆,我阿爹是庶出,当年到太原府时,已经把该从伯府分得的银钱全部带上了。太婆的嫁妆是大伯和二伯的,跟阿爹没关系。”

这些都是李夏告诉他的,之前,老太太总是不停的说:永宁伯夫人毒若蛇蝎,大伯二伯毒若蛇蝎,大伯娘二伯娘毒若蛇蝎,整个永宁伯府除了永宁伯是好人,其它全部是蛇蝎,人人都恨他们一家不死,对这些话,阿爹沉默不言,阿娘沉默不言……

这些话的真假,他现在已经很怀疑了,象阿夏说的那样,永宁伯府如今吃的用的都是太婆的嫁妆,那大伯二伯富贵,他们家穷,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秦王神情微凛,仿佛刚刚认识李文山一般上下打量着他。金拙言一脸意外的看着李文山,这份坦率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永宁伯府的那段往事不是秘闻,稍稍一打听就清清楚楚,他说的都是实话,既没替永宁伯府掩饰,也没替自己着粉,倒难得。

陆仪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古玉衍却是一脸惊叹连连击掌,“这是明白话!你是明白人!钱算什么东西!做人不愧于心才最要紧!”

李文山横了他一眼,钱是不算什么东西,可没钱就什么东西也没有!

“不说这些,好没意思,”秦王打着哈哈,“你上回说去县学读书?去了没有?县学的先生怎么样?”

“县学还没去,先生倒是见着了,”一提这个,李文山顿时苦恼起来,“这先生实在是……唉!提不起。阿爹说了,下个月初他去杭州府拜见罗帅司,看能不能求一求罗帅司,让我到府学附学。”

“府学……”秦王折扇轻摇,“不错倒是不错,不过……”秦王一句一顿,“你既然要去杭州府,不如去万松书院,至少比府学强一点。”

“万松书院?”李文山一怔,“文正公读过书的那个书院?”

“嗯嗯嗯!”古玉衍点头如捣蒜,“正是先祖读过书的那个万松书院,如今我们都在那里读书,你也来吧,咱们一起!”

李文山这个土冒儿还知道文正公在万松书院读过书,这让古玉衍对李文山的印象大大好转。

“我竟然没想起来万松书院就在杭州城外!我真笨!怎么忘了杭州有个万松书院!我该去万松书院,去什么府学啊!”李文山最仰慕的就是文正公,顿时两眼放光手舞足蹈。

“万松书院好是好,就怕不容易进。”陆仪在旁边提醒了一句,秦王却紧接道:“不就是考考诗文策论什么的,别人想考进不大容易,五郎必定轻而易举。”

“考试咱不怕!这回考不上,下回再考!大不了多考几回!”李文山是个乐观无比的乐天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陆仪往后退了半步不说话了,金拙言无语的看着李文山,他知道秦王的身份,古六又说了秦王如今就在万松书院读书,他难道真想不到万松书院根本不可能再招任何人吗?现在的万松书院,没有太后发话,文曲星也考不进去!

只有古玉衍‘啪啪啪’鼓掌叫好:“说得好!”

他跟李文山一样,心眼不够使算不上,可就是想不到。

秦王等人还要赶回杭州城,不敢多耽搁,没多大会儿就启程往回返,李文山一直目送他们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往回走。

回到杭州城,陆仪和秦王一起进了明涛山庄二门,陆仪紧前半步,低声问秦王道:“李文山进万松书院的事,明天我去和山长打个招呼?”

“不用。”秦王手里的折扇抵着下巴,微微眯缝着眼睛:“让他自己想办法,我总觉得……”秦王拖长尾音,“他不象看起来那么憨,先看看吧。”

第十八章 小有小的好处

“嗯。”陆仪应了,没再跟进,目送秦王进去,转身回自己住处。

秦王径直往里,去给金太后请安。

吃了晚饭,秦王回去,金太后端起茶杯,韩尚宫掀帘进来,曲膝笑道:“陆将军已经候了一会儿了。”

“叫进来吧。”金太后抿着茶吩咐。

陆仪垂手进来,磕头见了礼,金太后放下杯子,声音轻缓随和,“云哥儿又淘气了?”

“那倒没有。”陆仪笑道:“是一件小事,臣觉得还是跟您禀一声更好些。”

“嗯。”金太后微笑点头。

陆仪从江宁府之行说起,“臣随王爷去江宁府游历那天,在漕司衙门见到了江南东路转运使李学璋的庶弟、新任两浙路横山县县令李学明,以及其长子李文山,次子李文岚和幼女李夏……”陆仪简洁清晰的将在江宁府碰到李家兄妹的事细说了一遍。

金太后听的很专注,陆仪抬头看了眼,垂下头接着道:“今天早上,王爷突然说想吃横山县凭栏院的龙井虾仁,到了横山县,王爷记起李文山,让人把他叫到凭栏院说话,又让他去考万松书院。”

“噢?”听陆仪说到秦王让李文山去考万松书院,金太后神情里露出了几丝郑重。

“刚刚回到别庄,王爷吩咐臣不必和山长说起这事,说要借机看一看李文山这个人。”陆仪一番禀报到此为止。

金太后眉头微蹙,“照你这么说,这个李文山倒象是个憨厚本份的?”

可是,云哥儿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憨厚本份的性子了?

“王爷说,也许李文山不象看起来那么憨。”陆仪垂着眉眼。

金太后微蹙的眉头松了松,露出丝笑意,“不让你和山长说入学的事,他是要看看这李文山会不会使出什么手段?真是小孩子脾气。这事你做的很好!我知道了。辛苦了一天,回去好好歇下吧。”

“是!”陆仪躬身告退。

陆仪走了好大一会儿,金太后还目无焦距的看着远处想的出神。

“老黄。”

“老奴在。”百宝格前,那幅银灰纱帘动了动,一个身形干瘦,面容谦卑的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老内侍往前走了两步。

“你都听到了,你说说。”金太后的话有点没头没脑,老黄微笑,“王爷的心思越来越难猜了。”

“一转眼云哥儿都十三了,从前我总觉得日子漫长,一天天看着云哥儿,总不见他长大,如今又觉得这日子快的就是一恍眼的功夫。”金太后的感慨里透着浓浓的伤痛。

“王爷长大了,万事就都好了。”老黄这一句低低的劝说中透着说不出的滋味。

“说是长大了,哪里真长大了,才十三呢,这件事你盯一盯,把李学明一家查清楚,还有永宁伯府,都细细查一查。”金太后敛了伤痛吩咐道。

…………

万松书院是天下数得着的好书院,要考进必定不容易,李文山集中精力准备,就没办法再天天到前面盯着梧桐和那两位师爷。李文山和李夏商量了半天,事情分主次,考进万松书院读书这事更重要也更紧迫,梧桐和两位师爷的事暂时不急,可以先放一放。

李文山专心读书备考,李夏坐在廊下发呆。

她和五哥手里没有一个能用的人!五哥连个小厮都没有,她倒是有个丫头小九儿,可小九儿……李夏扭头看了眼拿着针线呵欠连天的小九儿,这个小九儿,说是她的丫头,却是听老太太使唤……

“九娘子,太阳都这么高了,您早饭吃的早,该饿了吧?我让唐嬷嬷煮碗蛋酒给您吃?”见李夏看她,小九儿忙放下针线,垂涎欲滴的建议道。

“我不饿!”李夏嘴角往下扯了扯,一口拒绝。

小九儿被这个钉子碰的愣住了,从太原府到横山县这一路,她一直在老太太船上侍候,这一路过来,九娘子好象变了个人,从前她和九娘子商量着吃商量着玩,多好!现在的九娘子,吃也不吃,玩也不玩,整天不是写字看书就是坐着发呆,真没意思。

“九娘子,你这是怎么啦?吃也不吃,玩也不玩,九娘子一点也不象九娘子了!”小九儿一向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

这句话听在李夏耳朵里,象一道亮光划破云层。她竟然忘了自己只有五岁!正是任事不懂只知道嘴馋、可以到处乱跑乱走乱听乱问乱翻乱动的时候!前面衙门自己是去得了的,不但能去,还能随便去!自己去可比五哥去有用多了!

“咱们去前面找阿爹,看看阿爹怎么做县令!快走!”李夏跳起来,拉着小九儿就往前面跑。

两位师爷,卜师爷理刑名,陆师爷理钱粮,自从进了横山县,两位师爷天天都是天不亮就起来,直忙到半夜灯还亮着,每天早上,李县令一进县衙,两位师爷就捧着册子,一件件一桩桩,仔仔细细跟他禀报解说。

这份勤勉认真、仔细周到,以及绝对的专业,让李县令感动之余,只觉得自己的天时地利也就算了,这人和真是太难得了,看来他真是要时来运转了。

李夏带着小九儿溜进前衙时,正赶上卜师爷拿着厚厚的刑案文书,紧盯着吴县尉一句紧一句问的吴县尉一头冷汗。

李夏看向阿爹,从他那一脸严肃中看到的都是满意。李夏心头微微一动,是了,这两个师爷得先站稳脚跟,要站稳脚跟,就要先得到阿爹的信任,更要先摸清这横山县,以及县衙的底细,也就是说,他们先得把活干好!

想通这些,李夏顿时轻松下来,先前自己太着急犯了糊涂,大伯要查清两个师爷底细需要时间,这两个师爷要做好干坏事前的准备,更需要时间!

她和五哥不用太着急,大可以从容些。

大伯的行动力比李夏预想的快得多,没几天,赵大就到了横山县衙,送了几篓子枇杷、无花果等时令鲜果,出来悄悄寻了李文山,低低说了两位师爷的底细。

第十九章 人家是池鱼

卜怀义和陆有德不光是同乡,卜怀义的妻子,是陆有德嫡亲的姐姐。

卜怀义出身师爷世家,是积年老师爷,做过钱粮,也做过刑名。陆有德却是初入行,陆有德自小聪慧,十七八岁就中了秀才,之后却是屡考屡败,三年前再赴秋闱时,拿钱买题走门路没走通,反倒落了个革了秀才、永不许再考的下场,陆有德无奈,只好投奔姐夫,半路改行做了师爷。

跟李县令这个东家前,卜怀义带着陆有德在河东路定平府闪知府门下做事,因买陈粮调换定平府粮库新粮,赚新旧粮差价这事败露,被闪知府打了几十板子,剥的只剩一身衣服赶了出来。

闪知府之前,这个卜怀义还跟过几任东家,大伯还在托人打听。

“我这就去告诉阿爹!”李文山和李夏说完这些,气的捶着桌子叫。

“我觉得吧,你说了也没用。”李夏趴在桌沿上,下巴抵着手背,想着这两天看到的两位师爷的表现,若不是重活一遍,知道后来的事,她也会觉得这两个师爷好到无可挑剔。

“怎么会没用?这两个人劣迹斑斑!阿爹最讨厌行为不端的人!我去找阿爹!对了,还有件事,回来我再跟你说!”李文山站起来就往外走,李夏忙甩着小胖胳膊跟在后面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