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来问我?”

“去寻过几趟阿爹,”李文山一脸苦恼,“哪能和阿爹说得上话?阿爹不是和县尉说话,就是和两位师爷说公事,或是出门查看农务什么的,还有审案子,都是不能打扰的,阿爹实在太忙了。”

李县令点头,确实是这样,他在衙门里一忙就是一整天,经常连安安生生喝杯茶的空都没有。可能指点儿子的先生到哪儿去寻呢?横山这么个小县,连个举人都没有,到杭州城去寻?杭州城肯定有,可他不熟……

“阿爹,那回在江宁府,我听大伯家的松哥儿说,他们府上有位秦先生,学问品行都极好,连翁翁都赞不绝口,松哥儿还说,秦先生很向往杭城的绝佳景色,说要到杭城住一阵子,松哥儿还托我照应秦先生呢,要不,我问问松哥儿,看看这位秦先生来杭城没有,要是在杭城了,就请他到横山县暂住几日请教一二,等我考进万松书院,他要是还在杭城,就接着请教,您看呢?”

这番话李文山斟酌了再斟酌,李县令紧拧着眉头没说话,这位秦先生他是知道的,二十年前就和老大交好,是老大身边极得用的几个幕僚之人,不光学问极好,心计手段也好……

“这位秦先生是伯府旧人,极得你大伯倚重,他是做大事的人,哪有空教导你?”李县令摇头。

“肯不肯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李文山一听有话缝,立刻打蛇随棍上,“我看这样,这事阿爹只当不知道,我写信给松哥儿,肯就肯,不肯就不肯么!反正阿爹不知道,阿爹看怎么样?”

李县令眉头蹙起又松开,松开又蹙起,儿子的课业学问,科举前程,这是最大的事……犹豫了片刻,李县令点头道:“别说太多,就随口问一问,他既然托你照应,你问一问也是尽了礼节。”

“阿爹放心!”李文山笑逐颜开。

钟老太太病了两天,见李知县就是不吐口,就自己好了,傍晚,出了县衙门宅,往衙东巷找杨婆子说话。

杨婆子侄子杨大和媳妇支着个小食摊儿养家糊口,这会儿刚收了摊回来,见钟老太太来了,杨大忙丢下手里的活,出去买了酒菜,杨大媳妇捅开火,现炒了几个菜,摆进厢房杨婆子屋里。

钟老太太和杨婆子酒量都极好,一坛子酒很快就见了底,杨婆子拿了钱出来,让杨大又去买了一大坛子。

“……这个家,要不是我操碎了心,能有今天?我这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姓李的……狼心狗肺的东西!一窝子狼心狗肺。”钟老太太心情不好,酒喝得猛,没多大会儿就已经大半醉,不诉苦情了,开始骂个不停。

杨婆子又给她斟上酒,顺着她的话意劝道:“再怎么不是自己生的,人心隔肚皮,你还是得替自己多打算打算。要靠,可不能全靠。”

“我拿他当亲生儿子看!”钟老太太牢骚满腹接着骂,“我这都是为了他好!他一家子好!什么东西,要是没有我……呃……什么东西……我告诉你!这样的好事,我说什么也不能由着他,这个家,我说了算!这么好的机会……能由得了他?”

钟老太太拍着桌子,杨婆子急忙将杯子往里挪了挪,免得掉下去摔碎了,“老姐姐,我说一句你别恼,照我看,这门亲事……都不算亲事,可不怎么样,你家冬姐儿,正正经经的官家小娘子,后头又有侯府,还有个一品大员的大伯,不是寻不着好亲……”

“你懂个屁!”钟老太太往地上猛啐了一口,“那侯府早就跟他们断了往来!这往后……”钟老太太挪了挪,靠近杨婆子,“我就说你是个傻子,我跟你说过没有?我那身契,还在那个老不死的恶婆子手里,我这老太太……呃!是个奴儿!”

钟老太太打了个酒嗝,杨婆子忙又给她添上酒。

“上不得台盘!我跟你说,这贵人家的规矩,你不懂!头一条,上下有别,大过天!当年我在那侯府……一窝子王八东西,连吃顿饭都一层一层吃下来,王八东西!你一辈子在下九流混,你不懂!”

第三十四章 一门营生

钟老太太一脸傲然的鄙夷着杨婆子,杨婆子干笑几声,接着给她添酒。

“这一家子,到今天这地步儿,够了!”钟老太太再一拍桌子,一句话说的斩钉截铁。

杨婆子一怔,钟老太太仰头喝了酒,将杯子拍在桌子上,“大妹子,我跟你说,你心眼少!你不懂!这一家子,那俩妮子,就是这样的人家最好!进府做了妾,富贵一文儿不少,可……”

钟老太太一阵接一阵干笑,“老姐姐跟你说,这富贵用在自己身上,才叫富贵!”

这话杨婆子不好接,打着呵呵应酬过去,再给她添上酒。

又两三杯下去,钟老太太醉的坐不住了,杨婆子叫了杨大媳妇进来,扶钟老太太半躺下,打发杨大往县衙后宅递信儿。

杨大媳妇拉了拉杨婆子,示意她出来,“老姑,她那几句话,我听到了,这不是个好人,这哪能……”

“嘘。”杨婆子示意她噤声,“这也是一门营生,以后我再跟你说,你听到的,就当没听到,咱们得罪不起她,这样的人,可惹不起。”

杨大媳妇不停的点头,不敢再多说。

一大早,李夏刚从自己屋里出来,还没来得及对着朝阳再多打几个呵欠,就被钟老太太一把揪住,“你这死妮子!太阳都照到屁股上了,这会儿才起来!快跟我来,有好吃的!”

李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被一股妖风撮着的,再有个飞沙走石就全活了。

钟老太太将李夏扯到离后厨不远的假山旁,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捏了块芝麻糖递给李夏,放柔声音一脸笑容,“咱们九姐儿最乖,先吃块糖,姨婆有几句话问你,你只要好好告诉姨婆,看到没有,这一大包芝麻糖都给你吃,九姐儿说好不好?”

娘的!拿她当小娃儿哄!

“好!”李夏长睫毛扑闪扑闪,一脸天真。

“前天去杭城,九姐儿一直跟在你姐姐身边的?”

李夏咬着芝麻糖,用力点头。

“那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好看的男人跟你姐姐说话?都说什么了?你学给姨婆听听!”钟老太太屏气看着李夏。李夏咬着糖,眼珠慢慢转过去看着钟老太太,突然从嘴里拉出咬的粘呼呼的半块糖,一把拍到钟老太太衣服上,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叫,“才没有呢!我才没看见呢!你乱说!”

钟老太太恶心无比的看着衣服上粘呼呼的糖块,气没升上来就笑起来,这死丫头,人小鬼大,这一跑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

秦先生来的很快,隔天就到了横山县衙。

李县令再怎么和伯府有仇,和兄长有恨,也不至于摆在外人面前,何况人家秦先生是来给他的宝贝儿子当先生的,热情客气的请秦先生吃了顿饭,再热情的邀请秦先生住进县衙,秦先生推辞说爱个自由自在,已经在离县衙不远的地方寻好住处了,李县令客气了几句,就不坚持了。

饭后茶毕,李文山送秦先生去住处,梧桐立刻悄悄溜出去,到后宅寻钟老太太。

说不上来为什么,梧桐总觉得这位秦先生的到来象灾星降临,秦先生看他时,他有种被当众剥光的感觉,得赶紧让干娘出手,把这个灾星赶走。

钟老太太没等梧桐说完就炸了,一件两件,当她是摆设吗?

“那群坏种!又想来害咱们!杂种!坏种!狗娘养的东西!”钟老太太怒极了,不等梧桐说完,就破口大骂。

“干娘,您在这儿骂有什么用?也就是累坏您自己个儿,您得到……”梧桐努着嘴往前衙示意,“跟老爷好好说说,唉!老爷也真是,最近这是怎么了?一阵接一阵的犯糊涂!”

钟老太太被怒气冲晕了头,这十几年,这个家,谁敢逆着她?谁敢?

梧桐的话提醒了她,钟老太太直冲前衙,在内院门口,正撞上送秦先生回来的李文山。

“你干什么去了?你们瞒着我,跟那帮坏种穿一条裤子!你这个混帐行子!”钟老太太揪住李文山,劈头盖脸就骂上了。

李文山由着她揪着,一脸唯唯诺诺,“姨婆这是怎么了?我没干什么,阿爹替我请了个先生……”

“从哪儿请的?从江宁府?从那个坏种手里?你当我不知道?你爹是疯了还是邪了?当了个小小芝麻官,他以为他就能入了人家的眼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净做美梦……”钟老太太破口大骂,嗓门亮的整个衙门都能听到。

李文山更加怯懦害怕,连声喊着阿爹。

前衙各屋,书办衙役们探头探脑,一脸兴奋的看着热闹。

李县令三步并作两步,从签押房冲出来,推着钟老太太和被钟老太太死死揪着的儿子往里走,“这里是衙门,老太太这是干什么?有话进去说,先进去。”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非得进去说?”钟老太太松开李文山,一把揪住李县令,“你这是疯了还是鬼上身了?啊?你竟然让那个坏种来给山哥儿当先生?你就不怕他害死了山哥儿?那一家子坏种只恨咱们不死,成天想着害死咱们,你是疯了还是傻了……”

“老太太,这是衙门,不能说这样的话,阿爹的官声!这要害死阿爹的,还有咱们一家,求求你了老太太,我给您跪下了!”李文山扑通一声跪在钟老太太面前,“老祖宗,求您了。”

李县令脸都青了,猛一把甩开钟老太太,伸手去扯跪在地上的儿子,一个错眼看到从院门里伸头伸脑的梧桐,一声暴呵:“还不把她拖进去!真是反了!太太这是怎么齐家的?一个……一个……奴儿……反了天了!”

李县令这一急怒交加的暴喝,喝的钟老太太的哭声骂声戛然而止,梧桐吓的赶紧上前去拖钟老太太,钟老太太不敢相信的瞪着李县令,他敢跟她吼?他怎么敢跟她吼?

李文山被阿爹这一声大吼,吼的大喜过望,急忙嗷的一声哭,掩饰住笑意,一只手抹着两只眼,膝行到李县令面前,“阿爹,老祖宗是长辈,您这是不孝……”

第三十五章 怼那个爹

“胡说八道!”李县令正在暴怒头上,抬脚要踢儿子,抬到一半又硬生生放下去,那是他儿子!

“一个奴儿,什么长辈?谁跟你说的这种混帐话?晚上我再教训你!”

李县令转身就走,李文山用力抽泣了几下,站起来,低头垂手进去了。

李县令再回到签押房,哪还能坐得住,勉强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回到了后宅。

后宅,钟老太太正坐在上房门口台阶上,拍着大腿抹着鼻涕眼泪,一边哭一边诉,正哭诉的凄惨无比。

“……嗷呵呵嚎嚎……可怜我操了一辈子心……老天哪……你长长眼吧……啊呵呵呵呵……我这都是为了谁啊……可怜我那早死的妹妹啊……啊嚎嚎嚎……妹子啊你命苦……啊呵呵……我是个命苦的……”

李县令垂头站在钟老太太身边,李夏眼珠转了半转,怯怯上前,拉住阿爹的手,“阿爹,我怕。”李县令想说话,却没能说出来,只拍了拍女儿的头。

“阿爹,是你把老祖宗气哭了?老祖宗是长辈,阿爹你这是不孝,阿爹,你给老祖宗磕个头吧,要不,我和六哥替你给老祖宗磕头陪罪好不好?”李夏拉着李县令的手,仰头问道。

李县令被李夏这几句话说的刺心无比。

她是对他有大恩,他敬她,从来没拿她当下人看待过,他打心眼里把她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长辈尊敬,可如今看来,他敬她敬的有点儿太过了,这个家里,现在已经乱了纲常,也让孩子们潜移墨化,混淆了主仆尊卑。

从前还好,如今,和以后,他们家和从前不一样了,他如今要讲官声,这个小小的横山县,藏龙卧虎,手眼通天,一个不慎,他这个县令就别想做了,他不做县令……他无所谓,只要老太太高兴,可山哥儿怎么办?山哥儿的前程怎么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这是他的错!早该想到这些,已不正不能正人。

想到这些,李县令慢慢直起后背,环顾四周,这院子里,除了凄惨号哭的钟老太太,只有傻呼呼看着热闹的小九儿,李县令指着小九儿,厉声厉色道:“还不快扶她进去!这是能哭闹的地方?成什么体统?太太呢?这个家!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站在上房帘子后,从帘子缝里往外看动静的洪嬷嬷惊呆了,老爷这回……这简直是失心疯了!

一直凝神听着外面动静的徐太太也惊呆了,李文山急忙示意洪嬷嬷,“你去,快把她拖回去,快。”

洪嬷嬷‘哎’了一声,掀帘子出来,拉上吓的快要哭了的小九儿,一左一右去拖钟老太太起来。

徐太太和李冬也紧跟出来,弯腰去扶钟老太太,“老太太上了年纪,要爱惜自己,我扶您回去,有什么话,等您好一点再跟老爷说,老爷最……”徐太太硬生生咽住那个孝字,这个字以后不能说了。“……老爷是您带大的,您还不知道他……”

所有人中,最震惊的,是钟老太太。

这个她一把屎一把尿了三十多年的名义主子实际儿子,竟然这样对她,这天,这日头,打西边出来了吗?

徐太太带着李冬安顿好钟老太太,再回到上房时,李县令正抱着李夏,坐在炕上发呆。两个儿子却不在。

徐太太心里的忐忑可比惊喜浓重多了,掀起帘子,刚要进屋,却又收住脚,推了把李冬暗示道:“看看你哥……”

李冬一听就明白了,急忙转身去寻五哥。

如今在阿爹面前,她五哥那可是说一句算一句。这会儿,得五哥过来镇场子。

县衙内宅小有小的好处,徐太太进屋,刚净了手开始沏茶,李文山牵着弟弟李文岚,李冬跟在后面,一起进了上房。

徐太太看到三个人……特别是大儿子进来了,顿时心里一松,舒了口气。

“阿爹没事吧?”李文山牵着脸上还带着泪痕的弟弟,坐到李县令旁边,“刚才岚哥儿吓的大哭,我就把他带出去了,老祖宗没事吧?”

“什么老祖宗?”李县令正一肚皮邪火,“小时候不懂事叫一叫也就算了,一个奴儿,能担得了老祖宗这三个字?你也是,怎么能容她这样?这个家,你是怎么打理的?”李县令有火没地方发,责备上了徐太太。

“是我的错。”徐太太立刻认错。

“不怪阿娘,老太太刚才指到阿娘脸上骂,说阿娘是狐媚子,阿爹,什么是狐媚子?”李夏立刻接话,这是阿娘的错?笑话儿!不带这样迁怒的。

李文山紧跟妹妹,“是阿爹让阿娘把老太太……把钟嬷嬷当婆婆侍候的,阿爹说过不只一回,阿爹还说,钟嬷嬷就跟我们的太婆一样,这些话都是阿爹交待的,这怎么能怪阿娘?”

“过年要给老太太磕头的。”李文岚有些云里雾里,不过这话接的倒是十分恰当。

“阿爹还让阿娘在钟嬷嬷面前自称媳妇儿,你说这是咱们家的家礼。”李冬也鼓起勇气,怯怯的替阿娘说话,“家里上上下下都称老太太、老祖宗,也是阿爹发的话。”

李县令呆看着一致怼他的儿子女儿,张着嘴说不出一个字,这一瞬间,他体会到了什么叫众判亲离。

“看看你们,怎么能这么跟阿爹说话。”徐太太声调哽咽,挨个看着她的孩子们,恨不能一把都搂在怀里,挨个亲一遍。

“是我……错了。”李县令口齿粘连,是他的错,他这个上梁不正。

“瞧老爷说的。”徐太太再也忍不住,眼泪扑簌簌往下掉,“我和老爷夫妻同体,老爷的错,也是我的错,老爷放心,我以后……”后面的话,徐太太没敢说,那位老太太的事,全在老爷身上,她能有什么办法?

“五哥也有错。”李夏指着李文山。

“我?”李文山指着自己鼻尖,阿夏这话什么意思?他没反应过来。

“五哥你自己说的,你要修身,还有齐家,我问你什么是齐家,你说就是咱们家什么都要好,六哥,五哥是这么说的吗?”李夏顺手将六哥拉进战团。

第三十六章 他爹的死穴

李文山有点儿明白了。

李文岚只知道妹妹在向他求援,急忙挺起小胸膛站出来,“五哥说他要名留青史,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妹妹叫五哥……不是陪她玩,我说阿爹让五哥好好读书,五哥就说他将来要治国平天下,现在就得先齐家,他去齐家去了,阿爹,五哥明明是跟妹妹出去玩了。”

说到最后,李文岚嘟着嘴告上了状。

李县令却听的心惊肉跳。

他疏忽了,他竟然没想到这些,山哥儿是要跟在王爷身边伴读的,家里却尊着这么位老太太老祖宗,这是尊卑上下不分,这是乱了纲常,这是贵人们最忌讳的事!

“你说的对,”李县令神情凝重,看着徐太太,“你我夫妻同体,这件事,我有错,你也有错,往后我再犯糊涂,你该劝就要劝。”

徐太太张了张嘴,话没说出来,眼泪出来了,她不是没劝过,可是……

“老太太……钟嬷嬷这事,是我没想周全,只想着报答嬷嬷的养育大恩,做的过了,反倒陷嬷嬷于不义,现在不比从前,一来我毕竟入了仕途,二来,就是山哥儿,山哥儿……伴读,这上下尊卑,纲常伦理,是最最要紧的事,要是因为这个惹了王爷厌弃,山哥儿这一辈子的前程就全完了。”

李县令说的严重,徐太太听的脸色发白,李文山虽然知道这话对极了,还是下意识的看向李夏,李夏垂着眼皮,似有似无的点着头。

“一会儿你把家里人都召集过来,我说几句,以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都是内宅的事,你得刚强些,矫枉得过正,过正几天,把这事矫过来就好了。”李县令接着道,只是声音低落了许多。

徐太太连连点头,事关她儿子的前程,这一次,她一定要真正刚强起来。

李夏歪头看着阿爹,这事太容易了,阿爹变的太快太容易了……

李县令训完了话,将钟老太太由老太太一步降到了钟嬷嬷,散了众人,徐太太带着女儿冬姐儿,激动的乱忙却不知道忙什么才好,李夏瞄着机会,贴着墙根一溜烟跑进了李文山的小书房。

“一击而中!”见李夏进来,李文山抛下手里的书,一把抱起李夏放到桌子上,“怎么样?五哥这把牛刀,小试一回,锐不可挡!”

“五哥,我觉得你高兴的太早了。”李夏坐在桌子边上,甩着两条胖短腿,“钟嬷嬷要是这么不堪一击,那这几十年,特别是在侯府的时候,她是怎么所向披靡的?运气好?”

“也是哈。”李文山的兴奋得意被李夏几句话吹散了一大半,皱起眉,拉开椅子骑坐到李夏对面,“照你这意思,钟嬷嬷这是暂时撤退,以图后计?”

李夏不停的点头,“钟嬷嬷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一败即溃,今天这事,我们只是暂时赢了一个回合而已。而且,五哥,你很快就要去杭州城读书了,你一走,要是有什么事,我只能干着急。”

“横山离杭州这么近……也是,那怎么办?要不,把你这事儿跟冬姐儿说一说?”李文山一听,眉头一下子拧紧了。

“不行,姐姐不象你,她要是知道肯定害怕,肯定会告诉阿娘,阿娘要是知道了,阿爹也就知道了,阿爹要是知道了……我会被钟嬷嬷当妖怪烧死的。这是一,其二,姐姐不是你,她在阿爹面前说不上话,就是在阿娘面前,也不能说一句算一句。”李夏摇头反对,李文山一听也是,“也是,那怎么办?”

“不光是你去杭州读书的事,还有你考童子试的事,阿爹说过好几回了,也就是明后年,你肯定就得去京城考童子试,这一考,肯定是童子连着秀才,最快最快也得三两年,我今年才五岁啊五哥,过三年才八岁!”李夏长叹了口气,对于她才五岁这件事,她是真真正正的束手无任何措!

“那……你有主意了?你肯定有主意,快说说!”李文山愁眉刚皱起又舒开。

“五哥,你是哥哥,我是妹妹!”李夏踢了李文山一下。

“那当然,这我知道,我是说,从前……我的意思是,长大后雄才大略的你五哥我,是怎么做的?”

“上回哪有这样的事?五哥,我觉得,阿娘得立起来,我想过了,阿娘能带着咱们赶进京城救阿爹,那就是说,阿娘不是没有本事,阿娘肯定能立起来的。”

上一回,阿爹出事后,阿娘能带着她们兄妹四个,几乎赤手空拳从横山县回到京城,就冲这一件事,阿娘就不是个没本事的。

“那怎么让阿娘立起来?”见李夏顿住了话,李文山挪了挪,催促了句。

“阿娘的死穴跟阿爹一样,得让阿娘知道,她要是不立起来,她的孩子们……主要是你,就得被钟嬷嬷祸害死了,为母则强。”李夏说的极其笃定,她从前就是因为有了儿子,对着那张看着她就咿咿呀呀,笑的手舞足蹈的婴孩,她才有了勇气,做出了那样大逆不道的事。

想到儿子,李夏心里一阵揪痛,她的儿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去跟阿娘说?光说肯定不行,得让阿娘看到,最好让阿爹也看到……”李文山一边说一边想。

“这事,我有点儿眉目了,这个不急,眼下,得先看紧钟嬷嬷,不能让她有翻身的机会。”李夏下意识的摇了下头,抛开这一瞬间的揪痛。

“你去找一趟洪嬷嬷,就说这些年委屈她了,你知道她是真心实意对阿娘,对咱们好,请她看在咱们都是她一手带大的情份,最主要是你的面子上,好好辅助阿娘,管好这个家,不要再让小人祸害大家。”

上一回,阿爹出事后,钟嬷嬷不知其踪,洪嬷嬷一直陪着她们,她自请入宫时,洪嬷嬷气的大哭,指着她骂,说她作贱自己,就是最大的不孝。等她手握权势时,洪嬷嬷已经过世了,这是她前一世未能报答的恩情之一。

第三十七章 愧疚的傻李

“好!我这就去。”李文山跳起来,先将李夏从桌子上抱下来。

“等等!”李夏拍着哥哥的头,“你先去找一趟秦先生,跟他借十两银子,把银子拿给洪嬷嬷,让她打点人用,有钱好办事。”

洪嬷嬷送走李文山,紧紧捏着那包散碎银子,心里一阵接一阵热的发烫,眼泪淌成两行。

这些年,对这个家,对太太,她已经死了心了。

钟婆子不是个好东西,她是拖着老爷,拖着这一家子给她当孝子贤孙,她早晚得害死老爷,害死这一大家子,可太太三从四德,只听老爷的话,老爷眼里,全天下对他最好的人,就是钟婆子,太太眼里,全天下最好的人,也就成了钟婆子,老爷眼瞎,太太自己不长眼,她多说一句,太太反倒说她心里恶念多……

她原本都看开了……

太太福命好,大少爷这么点大,就这样眼明心亮,这样能干……

洪嬷嬷再次掂了掂那一包碎银子,大少爷才这么大,就这么明白通透,这样知道人情世故……这真是太太的大福气。

洪嬷嬷打开荷包,挑了两小块碎银子出来袖好,藏好银包,出门往后厨找唐婆子说话去了。

当天下午,钟嬷嬷就病倒了。

徐太太带着四分高兴三分愧疚三分不安,以及对那四分高兴的十分自责,亲自看着人请了大夫,一遍遍看了脉案,亲手熬上药,吩咐李冬看着。

又让人拿了一把大钱去寺里给钟嬷嬷上柱平安香,一会儿一趟往钟嬷嬷屋里问安,简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安抚下自己那颗纷乱愧疚的心。

李夏和六哥李文岚对坐,手里描着字,心思却都在来来回回禀报钟嬷嬷怎么样了的小九儿身上。

李县令从前衙回来,徐太太先说钟嬷嬷的病,请的哪位大夫,怎么说的,脉案如何,她和冬姐儿怎么亲手煎的药,钟嬷嬷只喝了小半碗等等等等,事无巨细都说了一遍,一边说,一边瞄着李县令的神情。

李县令板着脸听到一半,就有些耐不住,直起上身想过去看看,抬眼看到对面正紧盯着他看的大儿子,抬起的脚又落了回去。

不能去,他一去,这上下尊卑就又乱了,为了山哥儿的前程,也为了全家的前程……

唉,这事都怪他,光想着低调,没跟嬷嬷说山哥儿伴读这事,嬷嬷要是知道这是为了山哥儿好……哪还会计较这些?

嬷嬷为了他,为了这个家,什么都肯,连命都能舍得的……

徐太太见李县令只是嗯了一声就吩咐摆饭,竟然没象从前那样,一听说钟嬷嬷病了,就要立刻过去,饭不吃茶不喝,象孝子一样亲自在床前侍候,心里又惊又喜又忐忑,压着满腔复杂到完全理不清的情绪,努力摆出一脸平和。

李夏瞄着一脸担忧焦急却以为自己板住了的阿爹,再看看六分高兴四分忐忑却也觉得自己一脸平和的阿娘,心里一声长叹,她爹她娘这一对老实人哪!

李县令耐着性子吃了饭,又教训了李文山几句,再点评了几张李文岚的字,这才说要出去走走。

看着她爹背着手,严肃着脸出了门,李夏冲李文山悄悄使了个眼色,李文山忙站起,借口要回去念书,出了门。

李夏悄悄滑下榻,贴着灯影溜出门,刚跑了几步,就被李文山一把揪住。

“阿爹往那边……”李文山眼里闪着兴奋的八卦,往旁边钟嬷嬷居住的上房指了指。

阿夏一使眼色,他就知道她什么意思了,肯定是要跟着阿爹,看他干什么去。

李夏连连点头,示意自己走前面,两人猫着腰,一前一后,鬼鬼祟祟溜到钟嬷嬷的正房廊下,溜到窗下竖耳听动静。

“……我知道,我老了,不中用了,你们一家子都嫌我碍眼了,我知道……”是钟嬷嬷压着悲伤,带着哭腔的声音,“等好了,我就家去,我这辈子有什么求的?只要你好,你们爷几个好,我有什么求的?你也不用这样,等好了,我就家去……”

“姨母,您别这么说,是我……这事都怪我,我没跟姨母说清楚。”李县令的声音又急又痛。

“姨母,我是您一手养大的,我是什么样人,您最知道,姨母怎么能这么想?姨母又不是不知道,我心里,是拿您当亲生母亲一样看的,生身不如养身,您就是我阿娘,我哪敢……”

钟嬷嬷哭出了声,“明哥儿,要不是你,当年你娘死的时候,我就一头碰死了,都是为了你,那些年,为了护着你长大成人,我吃了多少苦,九死一生……

你娘命苦,我这命,比你娘苦百倍千倍啊,那些年,我成天背着人哭,我要是替你娘死了多好,一死百了,活着苦啊……都是我命苦……

你放心,好了我就家去,我活着,就为了你好,你如今……你觉得好,我碍着你了,我走……你也大了,有媳妇有儿子,一家子亲亲热热,不是早年孤苦一人……我这就家去,你有媳妇有儿子……”

钟嬷嬷一边念叨一边高一声低一声哭的十分凄惨。

“姨母,您这样,儿子怎么受得住?”李县令也哭起来,哭声话声中夹着膝盖撞地的闷沉声。

李夏急忙示意李文山往里看看,李文山探头看了一眼,冲李夏示意:他俩的爹跪下了。

“都是儿子的错,没跟姨母说清楚。”李县令带着哭腔。

“姨母,你听儿子说,儿子对姨母,没有半分嫌弃,要是有,就让儿子天打雷劈!姨母,您听儿子说,今天这事,是儿子的错,儿子该先跟姨母说,姨母,这都是为了山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