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和李文岚说着诗词文章,世事人情,李夏牵着李文岚,心不在焉的听着,看着这看看那,一行人不紧不慢的逛了大半个码头,上了望远阁。

这会儿的望远阁,十分热闹,三楼早就满了,二楼也只有正中间有一两个位置,三个人只好在一楼挑了个临窗的位置,点了李文岚向往已久的红绿豆糕,咸豆花之类,又要了两壶茶。

红豆糕确实不错,不过,这望远阁最好的,还是这个位置,偏在一隅,斜对着码头,前面却是几乎一无所遮,看全了大半个码头,和码头上杂乱却又暗含着章法停泊着的大小船只。

透过林立的桅杆,波光荡漾的河水,和冬日萧索的对岸景致,衬托着热闹繁忙的码头,如同一幅热闹而又冷漠的画卷。

一楼已经是这样的景致,不知道三楼看出去,又是如何。

李夏紧挨窗户坐着,出神的看着窗外的美景。

她也看过很多文人词臣坐在这望远阁里写的诗词,坐在这里,却是头一回,这份热闹和冷漠如此和契,这份色彩浓丽的苍凉,让她这样的人,都生出了几分想写几句的冲动。

码头上泊着的一只货船上,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手脚都拴着绳子,连成长长一串,沿着窄长的跳板,摇摇欲坠的往岸上走。

最前的孩子已经上了岸,跟着最前带路的壮汉走出了十几步,船舱中,还在不停往上走出一个又一个麻木摇晃的小孩子。

“先生!你看!看那边!”李文岚也看到了那一长串的孩子,目光从那群孩子褴褛到不能遮体的衣服上,看到一只只光着的脚上,再从脚上系着的绳子,看到系着每个人双手的那根绳子,震惊无比。

郭胜漠然看着那串孩子,回头看了眼紧盯着那群孩子,一脸余悸的青果,“你当初,也是这么被带到高邮县的?”

“是……不大一样,光捆着手脚,没串一起,也没坐船,是车……”青果声音极低。

李夏看了她一眼,将那碟子红豆糕托起来,“都过去了,你尝尝这个,是比咱们家做的好吃,都吃了吧,我记得你很爱吃这个。坐下吃。”

“是。”青果接过碟子,顺着李夏的指示,斜签着坐在李夏旁边,低头吃着红豆糕,不再往窗外看。

“太可怜了。”李文岚拧回头,看着郭胜,眼泪几乎要掉下来。

郭胜正看着漠然看着窗外的李夏,他是从比这群孩子更不堪的地步,走了好些年,一路走过,姑娘呢?他总觉得,她一直在俯看着所有人,和这个人间,大处悲悯,小处,却极其冷酷,比如现在。

楼上一阵急促却整齐的脚步声,李夏和郭胜齐齐回头,几个护卫急而不忙的冲下来,接着是一群俊秀小厮,一个穿着件青莲色织锦缎面白狐里斗蓬的高个少年,如群星捧着明月一般,急步下来。

少年背着手,青莲色斗蓬往后扬起,露出里面的雪青长衫。

娇艳的青莲雪青,映衬着少年如雪的肌扶,和几乎完美的面容,却没有丝毫阴柔之意,反而让人感觉到一股刺骨的犀利,和扑面而来的烈焰一般的气势。

李夏直直的看着少年,那一回她头一次看到他,他也是这样年纪,也是雪青长衫,也是白狐,不过是银白缎面,也是这样,人如雪气势如火……

少年迎着李夏直直的目光看过来,勾起嘴角露出丝隐隐的笑意,笑意还没露全,人已经出了望远阁。

李夏轻轻抽了口气,没想到……她该想到了,烟花,一向是江家的船运送,好象从几年前开始,宫门以外,年年都是他经手操办的了。

“先生,这是谁?真是……太……”李文岚看的目眩神摇,往郭胜身边靠近些,低低道:”先生,他太好看了!比我好看多的多了!太好看了!”

“他是江皇后嫡亲的侄子,太子自幼伴当,江家嫡长子,江延世。”郭胜也靠近李文岚,瞄了眼还在茫然怔忡之中的李夏,低低介绍道。

“哇喔!”李文岚一声压抑的惊叹,一个急转身,往窗户探了半边身子,看向已经骑上了马,被众人拱卫在中间的江延世。

“姑娘?”郭胜看着端直坐着,怔忡失神的李夏,低低叫了声。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到京城

李夏恍过神,噢了一声,挪了挪,低头吃起了咸豆花。

那一年,她和姐姐追着看他,被人流裹挟,不想挤出来,也挤不出来,回去的太晚,姐姐罚跪病倒……三年后,她进了宫,他死在秦王长枪之下……

窗外,那串孩子中间,有一个踉跄几步,后面一个孩子急忙上前两步,用肩膀顶住他/她,因为这急上前的两步,后面一串的孩子被带出一连串的踉跄斜歪。

跟在孩子串旁边的壮汉先一巴掌打的踉跄的孩子仰面倒在地上,接着冲顶住踉跄孩子的孩子扬起了巴掌。

正纵马经过这一串孩子的江延世猛一勒马头,马斜侧冲向打人的壮汉,壮汉高高扬起的巴掌落在孩子头上的同时,江延世手里的鞭子,重重抽在壮汉头上脸上,壮汉惨叫一声,顿时血流满面。

郭胜反应极快,壮汉头一巴掌挥下去时,已经急急示意跟着他过来的长随富贵出去看看,富贵动作快捷无比,江延世鞭子刚刚收起,富贵已经冲在最前,看上了热闹。

看热闹的人群呼啦啦围上去,几个眨眼间,从望远阁一楼看出去,能看到的,就只有背影和攒动的人头了。

片刻,人群渐渐散去,几个壮汉将长长一串孩子拢在一起,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进了旁边的小分茶铺子。

富贵回来,垂手低声禀报:“先头那个孩子饿的厉害,才步子不稳,这是那个扶人的孩子哭叫喊的,说是饿了一天多了,大冷的天,再怎么命贱,也是个人。那个管事挺横,和江公子挺着腰子叫板,说他这是领着官府文书的买卖,个个都是公道买卖来的,有身契有文书,他怎么管教自家奴仆,只要不出人命,连官府也管不着。”

李夏看着窗外围成一堆,瑟瑟发抖的那群孩子,郭胜面无表情,只李文岚,义愤填膺,“怎么能这样?”

“六爷说的对。江公子说,他不管什么身契文书,让这么大的孩子饿着,还下狠手殴打,他看不惯,他看到了又看不惯,那就要管,让那管事,第一,让孩子们吃饱,从现在起,不许饿着一人一顿,第二,不许殴打。”

“好厉害!”李文岚激动的胳膊肘顶在桌面上,上身一窜一窜的跳。

窗外,几个伙计跟在管事后面,端着盛满馒头的大筐出来,挨个发给那群孩子。

“回去……吧。”郭胜看着李夏,见她垂了下眼皮,这最后一个吧字,才语调往下,把这句话说成了肯定句。

李文岚跳起来,跟到郭胜身边,仰头看着他,还在激动不已,“先生,江公子真是令人敬仰!怪不得能到太子身边伴读……不是,应该是,江公子就有这样的德行,怪不得都赞太子盛德。”

郭胜瞄了眼看不出什么表情的李夏,笑道:“六哥儿,看人,不能只看一件事,大奸大恶之人,必定先是不凡之人,有大智大勇,往往以德行高尚、慈悲刚正的面目示人,至于朝臣盛赞太子之德……”

“我懂了我懂了。”李文岚打断郭胜的话,带着十二分的不好意思,“我知道了先生,就是……江公子实在太好看了,太英武了。”

“我觉得还是六哥好看,比江公子好看多了。”李夏看着李文岚,接了一句。

李文岚顿时又是不好意思又带着无数开心,“哪有,我觉得还是江公子好看,不是不是,我觉得我们家阿夏最好看。”

郭胜想笑赶紧忍了回去,不停的点头。姑娘可不是能用好看不好看来论的。

徐太太和洪嬷嬷都是归心似箭,第二天一大早,就催着启程,顺风行船,午正前后,就进了京城南水门外的码头。

透过大门的窗户,徐太太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码头上,伸长脖子往河面上张望不停的李文山,指着李文山,话没说出来,泪流满面。

李冬往前伸头,看到五哥,呀了一声,“阿娘,五哥长这么高了,五哥越长越好看了,阿娘你看,五哥往那儿一站,鹤立鸡群!”

李夏挤在窗户边上,目光从五哥身上,移到紧挨五哥站着,同样伸长脖子看个不停的李文松,以及两人一两步后,拉着斗蓬,不时跺几下脚的二爷李文栎,李文栎后面,三爷李文林怀里抱着手炉,正仰头往旁边一棵树上看。

郭胜的船最先靠岸,不等船停稳,郭胜已经一个箭步跳上了岸,冲着李文山大步过去,离了十来步,就拱起手,再冲前几步,恭恭敬敬的长揖到底,“五爷,总算又见到您了。几年不见,五爷长大了。”

“郭先生!”李文山连连长揖回礼,“郭先生安好,这些年,辛苦先生了。”

郭胜眼里闪过丝满意,没劈头盖脸先问他阿娘,嗯,很好,长大了。

“谢五爷关爱,五爷过奖了,在下份内之事。太太和六爷,两位姑娘都很好,老爷也很好。”郭胜再次长揖到底,交待了几句,顺着李文山的介绍,和满眼好奇打量着他的李文松,以及客气无比的的李文栎,有几分懒洋洋的李文林一一见了礼,徐太太的大船,已经停稳,搭出了跳板。

“阿娘晕船晕的厉害,我去看看,把阿娘扶焉。”见大船上放下了跳板,李文山急不可耐的交待了一句,一溜小跑往船上冲过去。

“唉,那个……”李文松一句话没说完,见李文山已经跑远了,急忙跟在后面,也跑过去。

郭胜一边笑,一边不紧不慢的跟过去。

李文山几步跳上船,一头扎进船舱,正迎上已经穿戴整齐,正要扶着洪嬷嬷出来的徐太太。

徐太太看到儿子,松开洪嬷嬷,冲了一步,仰头看着已经比她高出很多的儿子,想笑却又淌起了眼泪。

“阿娘。”李冬忙用帕子去擦她阿娘的眼泪。

“五哥!”李夏从后面硬挤过来,跳起来往五哥怀里扑,“五哥我想死你了!”

“还有我!五哥我也想死你了!”李文岚紧跟李夏后面挤上来,也往李文山怀里扑。

第二百一十六章 到家

李文山急忙蹲下,一只胳膊搂一个,“我也想死你们了!阿夏长这么高了!快长大了,岚哥儿也这么高了,咱们岚哥儿不光书读的好,人也越来越好看了!还有阿冬……”后面一句大姑娘,刚要滚上舌尖,又被李文山吞了下去。李冬老大不小了,亲事还没议定……

被李夏和李文岚这一通尖叫热闹,把徐太太的眼泪给热闹没了,“岚哥儿你下来,你都多大了,还跟阿夏学着,阿夏你也下来,你都多大了,你五哥抱不动你了。”

“抱得动抱得动!”李文山一只胳膊抱着阿夏试了试,“五哥跟着陆将军练了好些年功夫,可是今非昔比。”

“象什么样子?阿夏你下来!”徐太太又气又笑。

后面,李文松探头进来,“三婶好,六妹妹好,岚哥儿,阿夏好。先下船吧。”

一群人七嘴八舌打着招呼说着话,涌出船舱,李文松上前扶着徐太太,李文山牵着李夏,李冬拉着李文岚,下了船,李文栎带着李文林忙上前一一见礼。

码头上风大寒冷,匆匆见了礼,李文栎就让着徐太太等人上了车,要留下来看着卸行李,却被郭胜客气却坚决的让着上了马,行李什么的,由他看着就行了。

徐太太带着李文岚坐了一辆车,李夏和李冬坐在一辆车上,李文山等人都是骑马。

南水门码头离城门极近,车子很快进了城门,李夏将车帘子掀起条缝,说不出什么心情的看着外面的年味已经极浓的京城繁华。

上一回从哪个门进的城,她已经不记得了,或者当时就不知道,再之后,她出过几回城,到郊外祭祀天地,端坐在尊贵辉煌之中,从来没能看到过市井的模样。

李冬从后面抱着李夏,也探头看着外面,时不时低低惊叹一声,“阿夏,你看,这一排,全是楼!家家都是两层三层的楼,还这么漂亮。”

“那些都是酒楼,每家都有拿手菜,都很好吃。”李夏甩开那些无谓的记忆,“郭先生说的。”

“郭先生真是见多识广,他都吃过?”李冬心情好极了。

“姐姐,以后我们一家一家去吃一遍好不好?”李夏笑眯眯打着主意,李冬失笑,“不是跟你说了,进了京城就得收收心,洪嬷嬷的话,你没听到啊?伯府里,太婆的规矩严着呢,咱们……阿爹不是太婆亲生的,咱们更得小心些才行呢,以后啊,阿夏要好好儿的,不能淘气,听到没有?”

“我以前也没淘过气,姐姐放心,有我呢。”李夏下巴抵在按在车窗台上的手背上,笑的眼睛眯起,哎呀,回到京城,她怎么有种回到自己地盘的感觉呢?

街上人多的摩肩接踵,马走不快,车子走的更慢,李夏和李冬,一个看外面从前只听没见过的种种,一个看着外面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热闹繁华,两个人都看的只觉得这车,还是走的有点儿快。

穿过大半个城,从一条笔直繁华的大街,转进条宽阔的巷子,一下子就清静下来,李文山总算能催马赶到李夏车旁,弯下腰,看着看稀奇看的一脸兴奋的两个妹妹,笑道:“快到了。”

“怎么这里一点儿也不热闹了?”李冬从繁华转入清静,很有几分不适应。

“这一带都是公侯之家,”李文山用手里的鞭子划了一圈,“哪有热闹?也不敢热闹。前面转个弯就到了。”

李冬看着眼看就到的转弯,顿时紧张起来,她这是头一回回到听过无数次,不管谁说,都是极其尊贵、规矩讲究极多的伯府。

“阿夏,等会儿,一定要谨慎小心,可千万别……”李冬紧张的交待李夏,李夏侧头看着她,“我都知道了,姐姐,大伯娘在家呢,大伯娘你又不是没见过。”

“嗯。”李冬随口嗯了一声,却根本没听进去,端正坐下,将李夏一把扶正,从上到下将她查看了一遍,再从上到下把自己摸了一遍,刚要问李夏自己有什么不妥当没有,车子猛的晃了下,进了二门。

“阿娘刚才还要打发人到码头上看看。”外面一声笑语传进来。

隔了许多年,李夏还是一声笑就听出了这是大奶奶赵氏,这位最瞧不上姚老夫人。却和姚老夫人如出一辙的伯府当家大奶奶。

帘子掀起,车门外,黄二奶奶笑容满面的冲两人远远伸着手,虚虚的以示搀扶,“小心些,一路上辛苦了,总算到家了。阿娘这大半个月,天天念叨掂记呢。”

李夏紧挨李冬站着,用怯意,掩饰着自己从心底涌出的那丝冷漠和厌烦。

“这就是冬姐儿和阿夏吧?咱们进去吧……”赵大奶奶扶下徐太太,眼风扫过也下了车的李冬和李夏,刚刚招呼了一句,就听到远远一声尖叫:“阿夏阿夏!”

李文楠提着裙子,一路狂奔过来。

“七姐儿你慢点儿!看摔着!”黄二奶奶急忙扎着手迎上去。

“七姐儿别跑了!成什么样子!”赵大奶奶又气又急,也紧赶着迎上去。

李文楠一阵风冲到李夏面前,放下裙子,喘着粗气,眉开眼笑,“我在太婆那里……我让人看着给我传信儿呢!阿夏你长这么高了!我给你写的信,你都收到了吧?我养了一只小哈巴狗,走,咱们……”

“七姐姐,这是我六姐姐,这是我六哥,还有我阿娘。”李夏拉住李文楠的手,一个个指过去。

黄二奶奶噗一声笑起来。赵大奶奶斜了眼李夏,看着李文楠嗔怪道:“瞧瞧,被人家笑话了吧。”

“阿夏才不是笑话我呢,你不懂。三婶好,六姐姐好,六哥好,六哥你越长越好看了,所有的哥哥,你最好看了!”李文楠见了一圈礼,看着李文岚,一声接一声惊叹,直把李文岚叹的脸儿通红。

徐太太失笑出声,“这孩子,还是跟阿夏一个样儿,也是这样的性子,这么……什么都说。”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气就是不顺

“老夫人和夫人都等着呢,还是进去再说话呢,别让老夫人和夫人都等急了。”赵大奶奶看着徐太太笑道,黄二奶奶侧身让着李冬,“这儿风大,今儿又冷,咱们还是进去说话吧。”

李冬微微曲膝,让了黄二奶奶,跟在阿娘身后,一起往里进去。

李文楠却拉着李夏,先去看她的哈巴狗。

李文楠和李夏一路跑,先看了一眼那只雪团一般的哈巴狗,再赶紧往姚老夫人院子里跑,在院门口不远,总算赶上了徐太太一行人。

开间深长的正院上房,暖香扑面,到处明晃晃,耀眼富贵。

一脚迈过门槛,徐太太一颗心就不由自主的提起来,她刚嫁进来,还住在伯府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踏进这间屋里。

李冬仿佛感受到了阿娘的害怕,也跟着提起了心,连脸色都有些发白。

李文岚站在门口,看着李文楠和李夏牵着手进了屋,才最后迈进了门。

上首榻上,姚老夫人稍稍斜身坐着,姚老夫人面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和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子,正头抵头坐着,拆着一只白玉九连环,姚老夫人腿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拿着美人锤,正低眉顺眼的给姚老夫人捶着腿。

榻沿上,端坐着一个十一二岁,神情严肃的小男孩,塌前,严夫人和二太太郭氏都是垂手侍立,两人身后,站着两个极年青的小媳妇。

听到通传,姚老夫人抬起眼皮,冷冷的目光从徐太太身上,一直扫到走在最后的李文岚。

“总算到了,一路上辛苦了,从接了你们要启程进京的信儿,老祖宗就掂记的不行。”严夫人上前几步,拉着徐太太的手,一边将她拉到姚老夫人榻前,一边语笑温暖的说着话。

小丫头在地上放了锦垫,徐太太跪下,一丝不敢苟的行了磕拜大礼,“给母亲请安,多年不见,母亲可还好?”

“好,一向安好,起来吧。”姚老夫人声音倒是十分温和,抬了抬手指,示意李冬几个,“过来我瞧瞧,这就是六姐儿?叫什么来?”

“是冬姐儿。”严夫人笑着答话。

姚老夫人微微蹙起了眉头,“我记得,这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我是赐了名的,不叫这名字,大名叫什么?李冬?这名字谁起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徐太太张着嘴,一个字说不出来,赐过名这事……都是钟氏……

“冬姐儿原本是小名,女孩子家没那么多讲究,老祖宗也知道,老三夫妻都不是讲究人,这小名叫着叫着,也就叫成大名了,说起来,族谱上的上的什么名儿,还真得让人看一看,族谱这事,一向是大老爷管着的。

也不知道大老爷这下一任……唉,昨天我还跟山哥儿说,让他看看能不能问一问王爷。”严夫人在徐太太前头,连说带笑,连敲带打。

郭二太太斜着严夫人,想撇嘴却没敢。

姚老夫人似有似无的哼了一声,示意胆颤心惊的李冬坐到自己面前,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她,叹了口气,指着李冬和严夫人道:“你看看这孩子,生的倒还好,我早就说过,把孩子接回来,到咱们身边教养,你父亲就是不肯,看看这孩子,我就跟你说,就不能听你父亲的话,你看看这孩子……行了行了,好在长的还过得去。”

李冬脸都青了,这一番话言下之意,太明白不过。

李夏淡定无比的看着姚老夫人,这样的手段,她领教了好多年,从惶恐到愤怒到暴躁,到恨到要杀人……后来她就杀了。

“你也过来。”姚老夫人指着李夏,李夏上前两步,先曲了曲膝,再侧身坐到姚老夫人手指点着的位置,仰着头,直视着她。

“这孩子,这双眼睛是怎么回事?亮成这样?”迎着李夏亮的出奇的眼睛,姚老夫人心头一阵恼火,她就知道,这一家子,就没有一个让她省心的好东西!

“先生说,是因为我聪明。”不等严夫人说话,李夏看着姚老夫人,认真的答了句。

李文楠先噗的笑起来,正捶着腿的八姑娘李文梅想笑忙又抿住,严夫人看看李夏,又看看目瞪口呆的姚老夫人,只笑不说话了。

郭二太太不敢置信的看着李夏,脸皮如此之厚者,她是头一回见!

赵大奶奶瞪大眼睛,看向黄二奶奶,黄二奶奶满眼满脸的兴奋,看着李夏,简直想点几个脚尖了,有好戏看了噢!

垂手站在后面的两个小媳妇低头抿嘴笑。

“你今年几岁了?”姚老夫人脸色往下沉。

“回太婆,过了年就十一了。”李夏笑意隐隐的看着姚老夫人,她最讨厌她们兄妹喊她太婆了,从前,她只许她们喊她老夫人,连老祖宗都不许叫的。

姚老夫人脸色一僵,“可真是个聪明孩子,就是没规矩了些,你阿娘给你和你姐姐,请的哪家的教引嬷嬷?”

李夏直截了当的看向严夫人,严夫人眉毛刚要挑起,又急忙落下,接话答道:“因为你们一直在外任辗转,几个孩子的教养,老祖宗操心得很,一直说要请个教导嬷嬷送过去,都是我疏忽了,好在冬姐儿和阿夏,弟妹都教导的极好。前儿我见陆将军夫人,她问起老三一家什么时候进京,还说陆将军跟她夸过好些回,说冬姐儿和阿夏,一看就是伯府出身,教养极好,实在是难得。”

“小九也就算了,陆将军跟着太后在杭州的时候,冬姐儿可不小了,陆将军怎么见着她了?”姚老夫人盯的极紧极快。

“皇上是个大孝之人,太后在杭州城那几年,杭州城的烟火,比咱们京城好,听说王爷年年都请山哥儿他们兄妹过去看烟火,古家六少爷前儿听说阿夏要回来了,说是买了一堆九连环,单等阿夏到了,就送过来,这九连环,是怎么回事?”严夫人努尽全力,要把姚老夫人从不着调状态,给拉回来。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和人

“他没有我解的快。”李夏看着严夫人,指着李文岚,“不信你问六哥,他们都没有我解的快。”

“嗯嗯嗯!”李文岚不停的点头,“阿夏解九连环,象飞一样,可好看了,六少爷回回都看的又叫又跳,说他也要练成那样。”

姚老夫人斜着严夫人,脸色很不好看。

凑在一起玩九连环的明哥儿和玉姐儿,听的眼睛亮了,明哥儿扬脸看向赵大奶奶求援,“阿娘!”

玉姐儿则直接举着九连环扑向李夏,“姐姐……不是,是……这一个解不开!”

严夫人一步上前,一把先抱起玉姐儿放到地上,再利落的把明哥儿从榻上拉下来,“想让九姑姑教你们解九连环是吧?那你们给九姑姑磕头了没有?还有三婆婆,六姑姑,六叔,都磕过头没有啊?你们两个要学着有点儿心眼,既然有求着九姑姑的事,还不赶紧磕头见礼?还要嘴巴甜甜的多叫几声九姑姑,听到没有?”

姚老夫人一张脸顿时拉着老长。

郭二太太神情一滞,立刻陪出满脸笑,回头吩咐媳妇儿沈氏,“你三婶儿和弟弟妹妹一路上辛苦,还不快去好好沏几碗茶。”

三爷李文林媳妇儿沈三奶奶忙曲膝答应,四爷李文松的媳妇姚四奶奶低着头抿着笑,赶紧跟过去沏茶。

赵大奶奶眼观鼻鼻观心,黄二奶奶小心翼翼却兴致盎然的瞄着拉长了脸的姚老夫人,再看着姚老夫人将拉长的脸一点点收回去,忍不住一声接一声的暗叹,看样子,老夫人这脾气,只好收一收喽。

连大少爷显哥儿一起,已经先从徐太太起,磕了一圈儿头了。

李夏不理姚老夫人了,坐在明哥儿和玉姐儿中间,先十指如飞,飞快的解开那根白玉连环,又飞快的套上,引得明哥儿玉姐儿一声接一声的惊叫。

“姑姑……九姑姑,你教我,你快教我,九姑姑好厉害噢!”玉姐儿巴掌都要拍红了,急不可耐的往李夏身上挤,“九姑姑你最好了,九姑姑你快教我,九姑姑你要先教我,九姑姑你最好了,九姑姑我最喜欢你……”

李夏笑出了声,她还真不知道,这位玉姐儿小时候,嘴巴甜成这样。

大哥儿李章显也凑过来,伸头看着李夏手把手的教玉姐儿解九连环。

满屋说不清的气氛,被玉姐儿一声接一声的九姑姑,和明哥儿的惊叫以及一句接一句也教教我冲淡,郭二太太比严夫人还热情的指挥着自己家媳妇儿,顺带上老四媳妇,忙着沏茶上点心拧帕子。

姚老夫人板着脸,开始嫌弃八姐儿捶个腿都捶不好,不是这儿轻了,就是那儿重了。

李文岚站在李夏旁边,正屏着气等着给太婆见礼,太婆却不理他了。

李冬暗暗舒了口气,唉,钟婆子说的,一万句都是错的,只一句是对的,她这个太婆,一眼都不愿意看到她们。

已经是午正前后,茶刚上来,就有管事婆子过来请示下如何摆饭,严夫人犹豫了下,请了姚老夫人示下,还是吩咐摆在这里,老三一家刚刚回来,一顿团圆饭,总要吃的。

姚老夫人居上首坐了,叫了显哥儿坐到自己右边,才招手叫李文岚,“岚哥儿虽说不小了,可你头一趟来,就在这儿用饭吧,坐到这里来。”

严夫人被姚老夫人一句头一趟来,闷的简直想吐血,硬撑着只装没听见。

徐太太垂着眼,心里酸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李文岚怔忡了下,就赶紧坐过去,他听到那个来字,只以为是自己多心听错了,或是,太婆一时错嘴。

李冬下意识的缩起了肩膀,李夏侧头看着姚老夫人,这位老祖宗,就是因为任性成这样,直着肠子顺着心,才长寿的吧……

姚老夫人不发话让三个儿媳妇,四个孙媳妇坐下吃饭,老一代小一代七个媳妇儿,就只能站着,侍候老祖宗和一帮娇儿娇女吃饭。

这一顿饭,坐着吃的,姚老夫人加八个孩子,七个儿孙媳妇站着侍候,也就姚老夫人一个人,至少看起来,吃的十分愉快自在。

吃了饭,严夫人亲自给姚老夫人奉了茶,不等姚老夫人发话,先笑道:“老三一家在路上走了小一个月,累透了的,我这就带她们去安顿歇下。

这一会儿功夫,只怕老三一家回到府里的信儿,陆将军,唐家,还有古家六少爷那边,已经知道了,打发过来问好的人,只怕一会儿就要到了,都是比咱们讲究得多的人家,我得去看着才行。

还有古家六少爷那一箱子礼物,只怕这一会儿也要送过来了,这回不回礼,怎么回礼的事,还得问问九姐儿和六哥儿才行。老祖宗是知道的,六少爷可是个讲究的不得了的人。

还有陆将军那边,老祖宗也知道,都是之前从来没跟咱们来往过的人家,我心里也不托底,还得赶紧跟三弟妹请教怎么回话回礼,都是极要紧的事。”

严夫人连说带笑,接着给各人指派了活,赵大奶奶去看着收今天庄子里送来的年货,郭二太太去巡查一遍各处,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该换新打扫的都要收拾好了,黄二奶奶留在这里侍候老祖宗看着几个孩子,老三老四媳妇儿跟着自己,去学个眉高眼低……

徐太太和李冬眼花缭乱的看着严夫人边说带笑分派指挥,李夏却瞄着屏气噤声的众人,和沉着脸只顾抿茶的姚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