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大伯娘好象没有这样的气势和威风,那时候,这位老祖宗大发脾气的时候,大伯娘也和大家一样,只敢屏气噤声垂手站着……大伯那时候坎坷得很……

严夫人带着徐太太和李冬姐弟几个,出了姚老夫人正院,就叫人抬了小暖轿过来,自己和徐太太坐了,一路往收拾好的住处过去。

严夫人给小三房收拾的住处十分用心,也是大动了一番干戈的。

连成一片的三处小院落,正中的明安院前后三进,中间一进,三间上房连着耳屋,两排各有三间厢房,后面一排后罩房,还有个不算小的小厨房。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这边和那边

旁边的明萃院是处两进院子,后面没有后罩房,一个小小的花园,十分精致。

斜后的荟芳院,看起来刚刚修整过,也是两进的院子,红柱绿瓦,看起来十分富贵。

在明安院前下了轿,严夫人笑容满满,和徐太太仔细介绍道:“这荟芳院,原本是老太爷的书房,你也知道,老太爷眼睛花了,这十几年,早就不看书了,请了示下,干脆腾出来,这院子精巧雅致,给冬姐儿或是阿夏住最好。

这明安院和明萃院一直空着的,今年春天刚刚修缮过,十分干净,明安院大一些,后头又有个小厨房,没跟你商量,我就先做主,照着你和三老爷的住处收拾的。

明萃院虽说比荟芳院小点,却胜在后面有处小园子,当年是请了大家用心布置的,都说雅致,这两处院子,是一式一样收拾出来的,冬姐儿和阿夏各一处,谁住哪一处,你们姐妹自己商量。

岚哥儿今年十三了,我就挑了处离他五哥最近的院子,已经收拾出来了,这会儿你们都累极了的,就先让岚哥儿在他五哥院子里歇一天,等明天咱们再过去看一看合不合适,安排好了,再让岚哥儿住进去。

离得远,没来得及和你商量,我就先安排下了,你看着哪儿不合适,就让人立刻调换,要调换极便当的,说一声就行。

这会儿来不及了,等开了年,再让人把这三间院子中间,用游廊连起来,来来往往就便当了。”

“都合适的很,再合适没有了,大嫂费心了。”徐太太心里暖的眼泪又差点掉下来。

“大伯娘,这里,和这里,哪里离七姐姐的院子近啊?”李夏伸手拉住严夫人的手,仰头问她。

严夫人失笑,手指轻轻点在李夏额头上,“离得近了,和你七姐姐一起淘气便当是吧?这里和这里,都不近呢!”

李夏立刻一个转身,一只手抓住沈三奶奶的手,一只手抓着姚四奶奶,“三嫂四嫂,我最喜欢你们了,哪一个离七姐姐近?”

沈三奶奶和姚四奶奶笑个不停,沈三奶奶瞄着严夫人,只笑没敢多嘴,姚四奶奶却往明萃院努了下嘴,“就是近,也近不了几步路。”

“我住明萃院!”李夏立刻宣布。

严夫人笑出了声,指着李夏和徐太太道:“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瞧着她是个鬼灵精,是不是也成天淘气得很?”

徐太太一边笑一边点头。

严夫人指了明萃院给李夏,让姚四奶奶赶紧看着人抬行李到各人院子里,自己陪着徐太太先到明萃院和荟芳院转了一圈看了,再到明安院。

明安院里,洪嬷嬷已经得了信儿,后面厨房,一应都是齐全的,唐婆子已经团团转的忙着熬了粥,做了几样可口冷热菜出来。

严夫人也不多耽误,告辞出来,果然,外面唐家,和陆将军夫人阮氏打发过来问好的婆子,已经到了。

李文山不在府里,李文岚先跟在明安院,他中午吃的不算少,沐浴出来,就困的呵欠连天,倒头睡了。

李冬从进了姚老夫人正院就高高提着一颗心,中午饭几乎没怎么吃,徐太太更不用说了,连杯茶也没能喝完,这会儿两个人都饿极了,赶紧坐下吃饭。

李夏倒是吃的饱饱的,沐浴洗漱好,带着青果和榆叶,先在明安院前前后后仔细的看了一遍,再跑到荟芳院仔仔细细看了一圈,出来回到明安院,徐太太刚刚歪下要歇一会儿。

李夏瞄了一眼,正要轻手轻脚退出来,明安院外,小丫头扬声禀报了进来,恭敬曲膝道:“三太太,老祖宗说,几十年没见,要和您好好说说话儿,请您过去。”

徐太太急忙挣扎着坐起来,让人拿衣服来。

她晕船晕的厉害,这一趟虽说船大而稳,人又心情舒畅,比赴任横山县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可晕船还是要晕的,这一路上,几乎没睡沉过,这会儿,真正是累极了的。

“我陪阿娘去。”李夏立刻跳起来叫道。

小丫头瞥了她一眼,垂头垂手道:“老祖宗只说了请三太太过去说话。”

“冬姐儿看着你妹妹,让她好好歇着,别累病了。”徐太太吩咐了李冬,带着大丫头丁香,硬生生打点出满幅精神,出门往正院过去。

李冬担忧无比的看着阿娘出了垂花门,李夏站在她旁边,拉了拉她,“姐姐,我的院子我要自己安置,我先回去了,姐姐也睡一会儿,歇出力气,才能好好帮一帮阿娘,让阿娘一心一意侍候老祖宗。”

李冬搂了搂妹妹,叹了口气,“姐姐知道,姐姐没事,阿娘也没事,你也先好好睡一觉。”

“嗯。洪嬷嬷,你帮我收拾好不好?”李夏答应一声,转身拉着同样站在廊下担忧不已的洪嬷嬷道。

“好好好!我还当你真能自己收拾呢,敢情是心疼你姐姐,这孩子,就是心眼多。”洪嬷嬷叹了口气,拉着李夏,往旁边明萃院过去。

进了明萃院,李夏跟在洪嬷嬷身边,一边从前到后仔细查看各处,一边说着闲话:“嬷嬷,先生说,舅舅和太外婆要年后才能到京城?”

“要是赶得紧,初几就能到了,哪用年后……咦,可不就是年后,初几也是年后了。这一间安排值夜用,最好,从屋里一眼看出去,四下都能看清楚。”洪嬷嬷一边答着话,一边安排各处。

“嬷嬷,舅舅说太外婆可厉害了,太外婆怎么厉害啊?是不是很凶?嬷嬷,我有点害怕。”李夏接着聊她太外婆。

“厉害可不是凶,九姐儿,嬷嬷告诉你,那脸上凶巴巴,恶气外露的,那叫傻,可不叫厉害,这垂花门真好看。”洪嬷嬷在垂花门下,来来回回的看了好几趟。

“那太外婆怎么厉害啊?舅舅说,太外婆最会跟人吵架了。”李夏只盯着问太外婆,太外婆是洪嬷嬷最喜欢聊的话题之一。

“怎么厉害啊?那说起来话就长了,头一条,你太外婆是个明白人,说话做事,都站在理儿上,第二条,你太外婆可不象你阿娘这样,唉,你和冬姐儿,冬姐儿象你阿娘,我瞧着你,倒象你太外婆,你太外婆见了你,指定疼的不行,你太外婆可不喜欢你阿娘这样的。”

第二百二十章 你回来真好

和往常一样,李夏连问三句太外婆,洪嬷嬷这话就开了闸,话顺话分着岔流到哪儿算哪儿,李夏也不打断她,只凝神听着。

“你太外婆从小儿到大,唉,也不能说没受过气,谁能不受气呢?你太外婆命不好,头一条,不生孩子,就没底气,就是那样,你太外婆也没让过谁,哎哟一想到过几天就能见到你太外婆了,二十来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你太外婆见老了没有……

你太外公走的时候,你大伯不是个东西,非逼着你太外婆改嫁,你说说,几十岁的人了,还改什么嫁?往哪儿嫁?真不是个东西!你太外婆拎着刀子直奔衙门,他们徐家族里弱,你大伯那时候说一句,族长就得听一句,找族里没用,你太外婆就到衙门,一手举着状子,要告你大伯忤逆不孝,要是官府不接这状子,她就一刀抹了脖子……

唉哟哟,当时那个热闹啊,你太外婆就站在八字墙前,一只手把刀横在自己脖子上,一只手举着状子,一边哭一边诉,一句一个津县地面不许妇人守节,官府吓坏了,离京城那么近,这要是传起来,还得了?就把你大伯抓到官府,当场往脸上打了几巴掌。”

洪嬷嬷说的笑个不停。

李夏暗暗舒了口气,等太外婆到京城吧。

傍晚,李文山带着几个婆子,抬了一只大箱子进来,捧着十来只匣子进来。

徐太太还在姚老夫人身边侍候没回来,李冬忙着看着人收拾行李,安排各处。

李文山转了一圈,直奔明萃院。

“这一大箱子里,全是九连环,从进了京城,六少爷看到新鲜样儿的九连环,就说得替你收着,你看看,幸亏花样少,要不然……”李文山指着密密麻麻放满大大小小各样匣子的大箱子,摇头叹气,这个古六,简直有点儿少心眼。

“这些匣子里全是糖,是王爷给你的,我跟他说了,你大了,不吃糖了,不过我说了没用。”李文山指着那一摞匣子。

“嗯。”李夏将匣子全部打开,挑了匣子艳红色的果汁儿糖,掂了一个放嘴里,再挑了两匣子出来,吩咐青果:“把这两匣子给七姐姐送过去,就说秦王爷刚刚打发人送过来的,可好吃了。让她慢点儿吃,这糖就宫里能做出来,吃完了没地方买。”

青果凝神听了,看着李夏,将话重复了一遍,见李夏点了头,托着匣子出去了。

李夏又把榆叶叫过来吩咐道:“你拿上这几匣子糖,先去八姐姐那里,给她两匣子,再去大奶奶院里,给大哥儿、二哥儿各两匣子,再到二奶奶院里,给大姐儿两匣子。都是一样的话,这是秦王爷刚刚打发人送给我的,很好吃,请他们尝一尝。”

榆叶答应了,叫了两个小丫头,各托了几匣子糖,往各处送糖去了。

打发走了榆叶和青果两个,李夏抱起糖匣子,先塞了一粒到李文山嘴里,自己再吃了一粒,笑逐颜开道:“这么好吃的糖,别说大了,老了我也喜欢吃。”

李文山咬着糖,笑的眼睛眯起,“阿夏,你们回来真是太好了!阿夏,你不知道,朝里乱得很,王爷……唉,你要是见了他,指定认不出来,人都愁老了。”

“朝里一直都乱。”李夏咬着糖,十分淡定。

“倒也是!”李文山笑起来,“阿夏,有好些事,明尚书临行刑前,大哥和三哥去送行……”李文山低低将明尚书交了个方胜给他的事说了,“你说,那方胜上写的什么?我没敢看,也不知道大哥看了没有……”

“没看。”李夏十分肯定的接了句,李文山一个怔神,李夏看着他,“折方胜,是有讲究的,有些方胜,只要拆开,就能看得出来,大哥要是拆开过,陆仪肯定看得出来,他们不知道是你拆开的,还是大哥拆开的,那就必定要问你,什么也没和你说,那就是,方胜从来没拆开过。”

李文山瞪大着眼,好一会儿才哎了一声,这讲究也太多了。

“所以啊,五哥只宜谨守本心,以诚待人。”李夏看着恍然大悟的五哥,轻声道。

“不守也不行啊。”李文山连声叹气,“还有件大事……”李文山低低说了郭胜救了柏景宁一家的事,说的极其仔细。

李夏凝神听的十分专注,这件事她更清楚,可李文山这话,是秦王他们,以及柏景宁,是怎么想的,这比这件事,更加重要。

“……大伯让四哥带了口信给我,让我留神郭胜,说这个人,太有主心骨,担心他借着我的名头,做出……”

“不用担心郭胜。”李夏打断李文山的担忧,“大伯这么担心,是对的,郭胜确实是大才,不过,这几年我留心看下来,他是个可以信,可以放心用的,五哥放心。”

李文山长长松了口气,“阿夏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那个,从前,是不是……”

“没有!”李夏立刻截断了李文山的话,“五哥,我早就跟你说过,不要再提从前,没有从前了!这里是京城,你得记好,没有从前,再忘掉那些从前!”

“我知道我知道,我是说,阿夏既然看准了,那就肯定没事。阿夏你不知道,接到大伯这信,我真是……到昨天都没能睡好觉,又不能跟任何人说,秦先生更不能说,大伯娘也不能说,又没法跟你说,信肯定不能写,把我愁的……现在好了。”

李文山轻松的甩了下手。

李夏看的笑起来,“五哥这几年在京城,做的多好!件件事都好。”

李文山顿时眉开眼笑,“那就好!阿夏你们回来真是太好了!说正事,好多事!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前几天,王爷又问我郭胜,问的特别细,我就留了心,问王爷,郭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王爷就说起高邮军的事……对了,高邮军的事还没说……”

“高邮军的事我知道,阿爹被人家打成那样,我肯定得留心,你只管说你的,我不知道的就问你,我不问你只管说。”

第二百二十一章 汇报

“好象听说年后要整军调往北边,说是北边有什么事儿,这是听陆将军和王爷说话时,听到了一句两句,还说到关将军,不过我就听到一句关将军,他们就不说了。”

“大约是北边蛮族又扰边了,秦先生应该跟你说过,北边隔上十年八年,就得打一大仗,一直除不了根。”李夏没跟李文山多说,这些不是他该知道,以后,不是他该知道的,她都不准备再跟他说了。

“秦先生说了,还找了好些旧折子什么的给我看,说这会儿王爷署理兵部,我得多知道些才行,听说北边老头领死了,几个儿子都被他小女儿和女婿杀了,现在的大头领,说是他小女儿,秦先生说,说是小女儿必定是托词,真正的大头领,是那个小女婿,我不这么觉得,女人厉害起来,厉害的很呢,你说是吧?不过我没吭。”

李文山看着妹妹,这个小女儿要是象他妹妹这样厉害,做个大头领也不算什么。

“五哥就是厉害,是那个小女儿,极其不简单。”李夏想了想,这个应该告诉五哥,当年,太后也是坚定的认为,真正的大头领,就是这个号称在外的女大头领,可皇上却觉得是个笑话,因为这个,帝国大军吃了大亏……

“那……”李文山刚要问出口,立刻想到阿夏刚才的话,到嘴的话又赶紧咽下,“秦先生说,今年北边风调雨顺,去年也好,前年也没什么大灾,说这帮蛮人还是一到冬天就扰边,王爷好象挺烦的,不过这些事他没在我面前说过。”

“嗯。苏尚书那边,有什么大事没有?”李夏低声问道。

“大事……苏大公子娶了柏家大娘子,古六说两个人站一起,用一文一武来形容最佳,听说夫妻两个琴瑟和美……”

李夏低低嗯了一声,柏悦和苏烨,确实是一对神仙眷侣,据说她是因为柏乔一句用爹娘的性命,换了自家的称心如意,才自缢而死的……

“……苏大公子在京城年青士子中,数一数二,好多人都以他马首为瞻,古六和他很合得好,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清雅,两个人一替一个月的办文会,很热闹。”

“嗯,他对你怎么样?”李夏关切问道,从前,五哥在入宫前,没有机会结识这些人。

“对我很好,不过不大谈得来,那些诗词歌赋什么的,我一点儿也不行,调香品茗,赏花听曲儿,我也不行,也不喜欢这些。”李文山摊手道。

李夏一边笑一边示意五哥接着说。

“苏大公子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侍读,苏大公子的文会,二皇子和三皇子大多数都在。二皇子和三皇子生的好看极了,比六哥儿还好看,你见过他们吧?”李文山不知道怎么形容,干脆直接问道。

李夏点头,那一对漂亮极了的双胞胎,她见过很多次。

“有一个那么好看也就算了,还有两个,二皇子和三皇子长的很像,不过二皇子更可亲些,三皇子性子略清冷,多数时候,两个人都是一起来来往往,看起来,两个人好得很。”

李夏听的有几分出神,两个人确实要好的如同一人,生一起生,死,也是一起死的。

“对了,姚贤妃把五皇子抱到身边教养,这事你知道吧?就是去年的事,说是因为五皇子没了生母,无人照料,可五皇子的生母都死了七八年了,这会儿才想起来……咳!”

李文山迎着李夏斜过来的目光,用力咳回后面那些更不该说的话,“养到姚贤妃身边没多久,也就两三个月,就说四皇子大了,什么读书有成,封了郡王,出宫开了府,四皇子也托了五皇子的福,一起封了郡王,开了府。”

去年,五皇子正好十三,可四皇子,已经十五了,皇子十三岁冠礼后,就要搬出皇宫,开府独居,四皇子,确实是托了五皇子的福。

李文山又说了七八件事,才长长松了口气,往后甩了甩胳膊,“……阿夏,你们总算回来了,你不知道,这几年我真是累坏了,外头的事,大伯娘全让我拿主意,这么一大家子,连二哥这科举,明年怎么考这事,也问我,我哪知道?你回来就好了。”

“我回来,还是你的事,以后,这一大家子,一直都是你的事,我替你承担不了。”李夏看着五哥,笑容里带着同情,这一大家子,人越来越多,可能商量支撑的人……几乎没有,上一代是大伯独立支撑,这一代,大约就是五哥独立支撑了,六哥那性子,最多是个不添乱的……

“唉!不想那么多,总之,你们回来了!”李文山苦恼的挠了挠头,随即甩了甩手,先不想那么多,车到山前总有路。

“五哥,有件事得事先安排好,六哥跟郭先生念书的事,最好一直跟下去。”李夏看着李文山,先说这件最重要的事。

“一来,六哥的性子,五哥也知道,跟着郭先生这样的先生最好,这几年,六哥确实进益极多,二来,李家族学,那几位先生过于拘泥了,对六哥不利,还有就是,郭先生刚进京城,我还得再盯着看上一阵子,看稳当了才行。”

李文山不停的点头,“六哥儿确实进益很大,脚踩实地多了,嗯,好。显哥儿他们都在族学里,怎么跟大伯娘说……”

“跟大伯娘说,明年开了春,六哥就想下场考一考童生试,看一看深浅,经一经场。”

李文山惊愕的大睁着双眼,“啊?六哥儿的学问文章这么好了?”

“差不多吧,一个童生试应该是能应付的,再说……就是试一试,六哥过了年才不过十三,考中考不中,都没什么大不了。”李夏笑眯眯看着五哥。

李文山一脸狐疑的瞄着她,“阿夏,你盘算什么呢?不能告诉我?”

“还是不告诉你的好。六哥对自己的学问文章,可得意的很呢,让他去考一考,考上是好事,考不上也是好事,省得他老是翘着尾巴。”

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先生很重要

李文山失笑,“好,六哥儿真是,那样子跟古六象得很,对面看着谦虚的很,转个身就看到尾巴翘的老高还不停的摇。”

“这话是谁说的?五哥可没这么促狭!”李夏想象着古六那幅样子,笑个不停。

“还能有谁,王爷呗。”李文山也笑。

“六哥明年想下场经一经童子试的事,你见了王爷,机会合适的时候,提一提,这事不让他知道不好,当成一件事说也不好。”李夏接着道。

李文山连连点头,“这我懂,你五哥我,历练了这四五年……唉,累死了。”李文山往后仰靠的椅背上,“王爷让我好好准备后年的春闱,明年一年,我闭关读书,万事不管!”

“那你娶媳妇这事,也不管了?”李夏双手撑在椅面上,看着五哥,笑个不停,五哥相亲的事,大伯娘细细写了信告诉阿娘。

“就这一件。”李文山浑然不觉李夏笑的有什么不寻常,挥着手。

“那六哥开年考童生的事,你也不管?”

“就这两件……”李文山再挥一下手。

“那过了年舅舅和太外婆到京城的事,你也不管了?还有舅舅后年也要春闱的,你也不管啊?舅舅这趟进京,好象是头一回到京城来呢,你不管舅舅吗?还有……”

“打住打住!”李文山跳起来了,“咱们先过年,过了年,再说这些事。”

李夏笑个不停。

李文山出了明萃院,就找到严夫人,先说了李文岚明年想下场经一经童子试这件事,再说了李文岚最宜郭先生教导,以及,阿夏最黏她六哥,一直随着她六哥跟着郭先生念书,这会儿最好还让她跟着。

严夫人立刻就满口答应了,当时就叫上李文山一起,把几处合适做书房的地方看了一遍,定下了青藤居,吩咐管事婆子,立刻收拾出来。

六哥儿开了年就要考童子试的话,就是过年,这功课也是不能落下的。

送走李文山,严夫人歪在榻上,满腔的五味俱全,感慨最多,心酸不少,高兴一会儿,眼眶又湿一会儿。

六哥儿那个先生,不是寻常人,这个,她早就知道,不比李文山知道的少,甚至还多一点儿,郭先生肯让六哥儿下场,那必定是有了十成十的把握的,六哥儿过了年,才十三岁,十三岁的小童生,京畿道有过没有?

明年考了童生试,只怕秋闱也要下场的,李家,要出一个闻名天下的才子了……

严夫人出神的想了半天,坐起来,吩咐蔓青侍候笔墨,亲自写了封信,说了六哥儿开了年要下场考童生的事,吩咐快马急递,送往江宁府。

沈嬷嬷站在门口,看着严夫人写好信,封好漆印递出去了,这才进来见了礼,接过蔓青递上的茶,奉给严夫人:“刚才青衣来说话,说老祖宗未正前后,就叫了三太太过去侍候陪说话,一直站着陪到现在了,青衣说,三太太脸色白得很,说二奶奶中间只找到一回机会,说是让三太太教教她怎么沏龙井,让三太太在茶水房歇了不到一刻钟,说是三太太一额头的虚汗,腿都抖了。”

严夫人冷着脸听了,好一会儿,低低叹了口气,“当年,三老爷执意要到太原去,我和大老爷都没说话,就是因为这个,真要一直留在府里,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

“唉,可不是,夫人刚嫁过来那几年,也是这样侍候……老夫人真是,唉,幸亏夫人娘家得力,可这三太太……”沈嬷嬷摇头叹息,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是孝道,能怎么样?”严夫人拧着眉头。

“夫人要不要去看看?”沈嬷嬷看着严夫人,犹豫的问了句。

“她这会儿正别扭的很,她是老祖宗,从小儿,由着性子到现在,谁能怎么样?这又是孝道,照理说,只要她没吩咐不用侍候,就连我,不用打理家务的时候,也应该时时跟在她身边侍候着。”

严夫人轻轻叹了口气,“再说,老祖宗那里,小三房得自己能应付下来,这事,谁也帮不了。”

“夫人说的是,唉,老祖宗真是福命好,年青的时候娘家风光,娘家势败了,大老爷又跟咱们严家攀了亲,大老爷又能干,这会儿,五哥儿又起来了,真是一辈子风风光光做老封君的命。”沈嬷嬷啧啧感叹。

“明安院那边,你要多留心,还有青藤居……”严夫人顿了顿,将李文岚开了年就要下场考童子试的事低低说了,“……青藤居那里,我让你媳妇看着收拾,你也多盯几眼,老祖宗就不提了,别的,无论如何不能慢待了小三房。”

沈嬷嬷大睁着双眼,不停的点头,“夫人放心!六哥儿……生的多好,我看着跟江家那位公子都不差什么,还这样有才,真是……我知道了,夫人放心。”

……

明安院等几处人手齐全好用,晚饭前,李冬就看着人收拾好了各处,徐太太一直没回来,李冬担心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幸好中间有几个婆子过来说闲话,说徐太太一直陪老祖宗说话,二奶奶也在,听起来一切都好,李冬这心,才稍稍安稳了一点。

李夏和五哥说了大半天话,再指挥着众人调整了几处地方,出来到明安院,见阿娘还没回来,倒没怎么着急,她早就想到了,这从天不亮侍候到天不亮的日子,还得好些天呢,只能先熬一阵子。

小三房回来前,伯府里也就七娘子李文楠,八娘子李文梅,和显哥儿等三个重孙辈,一天三顿饭,都是跟姚老夫人一起吃的,如今添了李冬姐弟三个,姚老夫人发了话,都一起过去,跟着她吃饭。

洪嬷嬷听了婆子的传话,急忙拿了几块点心过来,又沏了杯茶,叫李冬和李夏,“再急也不急这一会儿,快过来吃几块垫一垫再去。”

中午李冬回来时饿的那样子,她看的心疼极了,现在还要去吃晚饭,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先垫一垫才行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执拗的老夫人

“姐姐吃,我能吃饱,六哥也能。”李夏将点心碟子送到李冬面前。

“冬姐儿,你这脾气,唉,我跟你说,咱们阿夏这样的最好!你得跟阿夏学学,放宽心,也总委屈自己,该说的话就得说,该堵的就要堵回去……”洪嬷嬷一边看着李冬急急的吃点心,一边唠叨。

“那是老祖宗,怎么堵?”李冬喝了口茶,苦笑道。

“姐姐别担心,有我呢。”李夏严肃认真的表态,有她在,这一辈子,绝不容姐姐再受委屈。

“有我们阿夏这句话,我还真不担心了。”洪嬷嬷笑起来,抬手在李夏头上抚了把,“嬷嬷现在最疼我们阿夏,你姐姐不行,嬷嬷现在不疼她了。”

“我最疼姐姐!”李夏将点心碟子再送过去,“姐姐再吃一块,不用急,我年纪小,路上走的慢,晚点没事。”

李冬失笑,又吃了块点心,漱了口,喝了半杯茶,替李夏穿了斗蓬,两人带着苏叶和青果,出门往姚老夫人正院过去。

李文岚比她们早些,正在离姚老夫人院门口不远,一步挪不了四指,东张西望看着景等她们,李冬紧走几步,拉过李文岚仔细看了一遍,带着弟弟妹妹,紧步进了院门。

姚老夫人上房西厢,已经摆好碗筷,一眼看到李冬三人进来,姚老夫人脸就沉下去了,“我就说,你们这规矩……就没有规矩,楠姐儿她们自小儿跟着我吃饭,可从来没让我等过……”

“是八姐姐没让您等过,我常晚的,还有五哥,以前五哥更晚,有一回,咱们等五哥,等的一桌子菜全凉了,太婆还发了脾气,说厨房当差不用心,明知道五哥没赶过来,那么早上菜干什么?”李文楠立刻连说带笑的接话,一边说,一边冲李夏挤着眼。

李文岚最忍不住,笑的一脸灿烂,赶紧把头低下去,李夏用力抿着嘴唇,眼睛一眨不眨的瞪着李文楠,李冬想笑,却又一阵心酸。

“你这个死丫头!”姚老夫人扬起巴掌,落到李文楠身上,却只是轻轻拂过,这是她亲孙女,她可舍不得。“行了,吃饭吧。”

“大夫人来了。”门口小丫头声音清亮的禀报。

刚刚起身的姚老夫人皱起了眉,急步进来的严夫人见了礼,一脸笑,“刚添了几件要紧的事,忙的晕了头,差点误了侍候老祖宗用饭的时辰。”

严夫人一边说,一边上前去扶姚老夫人,姚老夫人一张脸拉的更长了,“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你,你这么忙,不用来侍候了,让老三媳妇侍候着就行。”

“这是老祖宗疼我,可再忙,这孝道上不能缺了,咦,二太太呢?”严夫人扶着姚老夫人进了西厢,只看到徐太太和黄二奶奶,惊讶问道。

黄二奶奶用力抿住笑意,急忙示意小丫头,“快去看看,二太太到了没有。”

姚老夫人拉长的脸上,露出隐隐的执拗之意,这个大儿媳妇,当初她就没看中,她就知道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从来就没跟她一条心过,当初她就不该太心疼儿子,一时心软就由着儿子了……

李夏心疼无比的看着脸色苍白的阿娘,李夏看了几眼,移开了目光,唉,以后她和姐姐,也要练一练这一站一天的站功才是。

李文岚之前被李文山耳提面命教训了小半个时辰了,看着阿娘,一声没敢吭,顺着严夫人的示意坐下,低头吃饭。

郭二太太正吃着饭,连漱口都没漱干净,连走带跑赶过来,西厢房里,已经上齐了菜,安静无声的吃上了。

李冬的位置,正对着紧挨着黄二奶奶站着的徐太太,目光下落,看到徐太太颤抖不停的裙子,心里猛的一疼一紧,手里那双赤金包裹、沉重无比的象牙筷子噹的一声,砸在了碗沿上。

正喝着碗汤的姚老夫人咣的一声,将细白瓷调羹砸在碗里,目光狠厉的瞪着瑟瑟发抖的李冬,“哪一品菜没对上你的胃口?还是你大伯娘二伯娘没侍候好你?你就砸起碗碟来了?”

李冬呆呆的看着姚老夫人,抖着嘴唇,连气带吓,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