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先手下稍稍用力按着杨大娘子坐下,又端了那碟子虾饼,拉着杨兴坐下,将虾饼送到他手里拿着。

杨兴拿了只虾饼,低着头吃,杨大娘子看他吃上了,神情仿佛松快了些,回转目光看了李夏半眼,就飞快的躲闪开,垂下眼皮,“先生和五爷是大恩人。”杨大娘子没头没脑的说了句。

“大娘子客气了。”李夏笑容温和,“五哥昨天回到府里,就跟我说了大娘子和兴哥儿的事,把大娘子和兴哥儿托付给了我,不知道大娘子有什么打算。”李夏顿了顿,带笑道:“五哥只说了大娘子一家人的不幸,别的竟是一句没有,我想着,让人问先生,不如直接见了大娘子,当面问一问。”

杨大娘子脸上都是怔忡茫然,仿佛李夏问的这个问题,她没听懂,或者,是和她无关的事。杨兴低着头,吃完了一块虾饼,又拿了一块。

“你是太原府人?”李夏见杨大娘子只有一片茫然怔忡,立刻转了话题。

“是。”

“老家还有什么人?想回太原老家吗?对了,你父母的棺椁,现在还在吉县?”

“没什么人了,从来没想过,阿爹,说是葬在北九驿旁边了,阿娘原来一直寄在义庄,是先生张罗着下的葬,在吉县。”李夏问的问题极其具体,杨大娘子声调松泛了些。

“你父母的棺椁,还要送回太原府老家安葬吗?”李夏看着明显松泛下来的杨大娘子,心里一阵悲凉,她不知道十五岁之前的杨大娘子是什么样儿,眼前的这人,没有未来,只有眼前,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一个的问题,其它的,大约早就忘记了。

杨大娘子脸上又浮起几丝茫然,“没想过……”

“嗯,人死如灯灭,入土为安也就安了,再惊动也不合适,咱们不说这个了,弟弟读书了吗?”

“从前阿爹教弟弟念过千字文和百家姓,后来……”杨大娘子看了眼专心吃虾饼的弟弟,后面的话没说下去。

李夏顺着杨大娘子的目光看向杨兴,笑道:“是不是很好吃?这虾饼我也爱吃,你拿一个给姐姐尝尝。”

杨兴立刻放下手里的虾饼,拿了一个递给杨大娘子。

“兴哥儿还能背千字文和百家姓吗?上面的字是不是还都认识?”李夏看着他递了虾饼,接着问道。

杨兴点了下头,又点了下,却不说话。

“还想念书吗?”李夏接着问道。

杨兴顿住,微微抬头,从眼皮上方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李夏,李夏迎着他的目光,绽放出笑容,再问了句,“还想念书吗?”

“想,把字写好,以后能替人抄书。”杨兴答的小心翼翼。

“以后想当个抄书先生?”李夏说不上来什么心情。

“嗯。”杨兴这一声嗯,声音很重,低着头,看着好象又紧张起来了。

“怎么想起来做抄书先生?你见过抄书先生?”李夏语里带笑。

杨兴先点了下头,“是董大爹,让我好好练字,有一笔好字,以后就能当抄书先生,就是坐着抄书,风不吹雨不淋,还有茶喝。”

看样子这令杨兴极其向往,说到这个,连话都多起来。

“董大爹?”李夏看向杨大娘子,可杨大娘子垂着眼皮没看她,李夏只好收起目光里的疑问,“董大爹是常到你家的客人?”

“嗯,他在衙门里当差,说是……”杨大娘子声音突然一哽,猛的拧过头,好一会儿,才哽出后面的话,“常说从前衙门里的事,就说说话儿,放几个钱。”

李夏想起了五哥说过的那个书办。

“做个抄书先生确实不错。”李夏装着没看到杨大娘子的哽咽,转向杨兴,声调愉快上扬道:“那你是不是一直在练字?”

杨兴点头。

“做抄书先生,最好再多读几本书,我找个地方送你去再读几年书吧,好等你大了,能做个抄书先生,或是,”李夏顿了顿,紧盯着杨兴,“象董大爹那样,考到衙门里寻个差使,做个书办什么的。”

杨兴抬头看向李夏,眼里有一团亮光闪过。

“那就这么说定了。”李夏冲杨兴笑说了句,看向杨大娘子道:“那就让你弟弟再读两三年书,一会儿我让秦先生替你弟弟找一家合适的塾学,你呢?是看着弟弟读书,还是,我替你找个合适的人家嫁过去?或是,你还想象在吉县那样?都容易。”

“弟弟,”杨大娘子看了眼不吃虾饼,看向她的弟弟,“不用我看。我这样的人,嫁人……”杨大娘子说不出什么表情,“我没有本事,什么本事都没有,就这个身子,要吃饭……”

“吃饭的事我能替你安排,你要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过就是每个月几百个大钱的用度,这极容易。”李夏打断了杨大娘子的话。

杨大娘子呆了片刻,抬头看了眼李夏,“那我,那就……”

“我看这样吧,我先替你弟弟找一间塾学,之后就在塾学旁边找间小院,你和弟弟住过去,我每个月让人送一吊钱给你,你先安心照顾弟弟饮食起居,再慢慢想一想以后的事。怎么样?”李夏替她做了决定。

“好。”杨大娘子长长松了口气,整个人一下子松驰活泛下来。

李夏叫过秦庆和郭胜,吩咐了下去,看着杨大娘子和杨兴跟着秦庆出了院门,站起来,带着端砚穿过月洞门,往后门上车。

“唉。”坐到车上,李夏歪在靠枕上,想着杨大娘子,长叹了口气。

“这杨大娘子,好象……有点儿傻。”见李夏是想说说话的样子,端砚先开口道。

“先前五哥跟我说,她阿娘听说杨承志死了,就扔下两个孩子,一根绳子吊死了。这会儿看到杨大娘子,就能想通她阿娘为什么吊死了。这世间女人,不是人人都能自己支撑起来的。”

李夏语调轻缓,沉默了一会儿,才接着道:“多数都象杨大娘子和她阿娘,只适宜于在家里打点饮食衣服,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杨大娘子已经很不容易,也很不简单了。”

端砚拧着眉,姑娘的话,她不怎么能理解,这撑家,不都是女人在撑吗?象夫人,象霍老祖宗,象姑娘……

姑娘怎么能说多数是象杨大娘子这样?杨大娘子真象傻子一样……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一个大人物

秦庆送杨家姐弟出门前,见郭胜冲他使了个眼色,出了门,吩咐小厮送杨家姐弟回去,自己折回来,去寻郭胜。

郭胜刚刚送走李夏回来,和秦庆站在廊下,低声笑道:“安置杨家姐弟的事,交给我吧。”

秦庆眉梢挑起,打量着郭胜笑道:“怎么,你还要用一用?”

“您可真敢想!”郭胜失笑出声,往院外努了努嘴,“就那一对姐弟,傻成那样,还用?百无一用!您哪,想的太多了。

我不过是安排个人时常过去和这一对姐弟说说话儿,一来,教导教导这一对傻子,京城毕竟不是吉县那样的小地方,五爷既然把这一对姐弟带回来,姑娘又接了手,总不能让这两个再受人欺负,出了什么事。

二来,得有个人跟他们说道说道,教他们知道个好歹。让他们知道姑娘和五爷这样待他们,这是大恩,姑娘和五爷一向大度,随手之善从来没想过求知恩求回报。姑娘和五爷大度,咱们就得想的周到些,不求什么回报不回报,他们也没那本事,可也不能养出白眼狼,您说是不是?”

秦庆一边点头一边笑,“也是,交给你最好,正好,也让人看着些杨兴,别学坏了,行了,这事你安排。”

郭胜笑着冲秦庆拱手以示感谢,侧身让过秦庆,将他送出院门。

李夏得了信儿隔天,新任江阴府尹马怀德的密信,也递到了苏烨手里,信里详详细细说了江阴军冯福海和利家这场官司,以及前因。

苏烨将信仔细看了两遍,傍晚,拿着信去寻父亲苏相。

苏相接过信看了,沉默了片刻,看着苏烨,“你的意思呢?”

“马怀德刚刚就任,立足未稳,这案子又算是前任移交到他手上的,他这样就事论事,不旁出枝节,儿子觉得处理的十分妥当。”苏烨微微欠身。

苏相嗯了一声,点头以不赞同。

“既然冯福海志在那块坟地,这桩案子必定只是个开头,先除去利家最有前程的人,又抹掉功名,之后必定还会有动作,打死利平这桩案子,冯福海以有心算无心,又特意赶在新旧府尹交接的时机,天时地利,占了极大便宜,可之后,就没这么便当了,阿爹看,是不是趁机拿掉冯福海?”

“冯家连着两代经营江阴军,冯福海和他父亲冯全,都是极有手腕的人,后续动作,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漏洞把柄,江阴市舶司又在丁家手里,丁家和冯家两姓一体,马怀德初到江阴,又是刚刚提上来,年纪阅历都浅,让他对付冯福海,只怕反倒要把自己折进去。先留心着,以后再说。”苏相声音清冷。

苏烨凝神听着父亲的话,微微皱眉道:“若是睁眼闭眼,就怕往后翻出这桩案子时,马怀德要牵连进去。”

苏相眉头微蹙,带着几丝不满,看向苏烨,苏烨迎着父亲的目光,忙笑道:“跟阿爹在一起,总是想指着阿爹,是儿子懒散了。”

苏烨一边解释一边拧眉想了想道:“让马怀德往杭城报一报这事?”

“嗯,”苏相满意的点了点头,“你舅舅这一任眼看就满期了,这是个节骨眼儿,十分要紧,你交待好马怀德,这事儿,不要把你舅舅牵进去。”

“是。”苏烨忙答应一句。

他舅舅谢余城在两浙路宪司的位置上,已经连做了两任,这一任顺顺当当做下来,他和阿爹早就议定了,要推舅舅到刑部,替下唐承益。

“让他去找唐继明,唐继明是两浙路帅司,江阴军,他也是管得着的,告诉马怀德,不要多说,也不要明说,点到为止,和唐继明当面说一回就行了,唐继明是个君子,以后至少牵连不到马怀德。”

苏相只说了头一层,苏烨明了的看着父亲,嗯了一声,马怀德提醒过了,再有什么事,唐继明可就脱不开干系了。

杭州城里,利家老大利安抱着那包卷宗,面色灰败的从弟弟利平授业恩师王举人家里出来,出了巷子,迎着刺目的阳光,只觉得眼睛生疼,无数悲怆从心底冲出,直冲的眼泪夺眶而出。

利安踉跄了两步,小厮急忙上前扶住他,利安将卷宗抱好,推开小厮,“我没事,饿了,到前面坐坐吧。”

利安跌撞了两步,努力站稳,顿了顿,才稳步往前,看到间茶坊,就拐了进去。

利安胡乱吩咐了,掌柜摆了几样茶点,又送了两碗擂茶,利安端起擂茶,无滋无味的慢慢喝着。

他在这杭州城跑了三天了,头一天找遍了城里大大小小的讼师,个个摇头,都说这案子就案论案,也是铁证如山,翻不了的,不就案论案,他们利家有什么?跟冯将军比,就是鸡蛋和石头。

第二天他开始找能攀得着的任何关系,没人敢惹冯家,甚至,他们还板着脸呵责他,身为长兄,怎么教导出了光天化日之下,猥亵奸淫别家妻女的祸害……

这第三天,他把这座城里但凡认识的人,都找了一遍……

利安放下茶碗,双手抱着头,他这头突突跳着,疼的厉害,他这三天,是求公道,也是要为利家求一条生路,可现在,一条生路也没能求到,他这头上,紧紧笼上了灭门之灾,却毫无办法。

小弟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谁?也行第二个就是他了……

“利大爷?”从茶坊最里面一张桌子出来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经过利安,又倒退回来,带着几分不确定,伸头仔细看了眼,“果然是利大爷,利大爷这是怎么了?”

男子有几分惊讶的打量着憔悴不堪的利安。

利安目光茫然的看着男子,他这会儿心神焕散,眼前的男子好象有几分面熟,可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男子的话落进他耳朵里,绕上几圈,他才明白他在说什么。

“利大爷?您是不是病了?”男子见利安两颊塌陷,眼里全是血丝,目光呆直的看着他,吓了一大跳,忙转身看向小厮,“你们大爷这是病了?还是出什么事了?”

小厮看着利安,没敢答话。

利安总算恍过了神,下意识的站起来,冲男子拱手见礼,“您是?”

“小的胡三,利大爷不记得小的了?”胡三再次仔细的打量着利安,利安挺了挺后背,努力让自己更清醒些,紧蹙着眉,再次打量胡三,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看来利大爷忘了,”胡三毫不介意,“利大爷象是病了,咱们还是坐下说话吧。”胡三先扶了把利安,又随手拖了把椅子,坐到利安旁边。

“两年前,就在前面和记药铺,我去买参须,遇到利大爷,利大爷看我可怜,问了我几句,说我媳妇的病,吃参须没用,得吃几回独参汤,买了根这么粗的老山参给我……”

“噢,我想起来了。”利安焕散的心神渐渐聚拢,他想起来眼前的人了,“你那时候怀里抱着一个极小的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小的哭,大的也哭,实在可怜,你媳妇的病怎么样了?好了没有?”

“好了!早好利落了,利大爷赏的那根老山参,吃了大半根,就好了,媳妇儿好了之后,能走得开了,我到江阴府去过一趟,想当面给大爷磕几个响头,可是说大爷没在家,往海上去了,我就在大门外磕了几个头,就回来了,没想到今儿在这里碰到大爷,真是巧极了,我得给大爷磕几个头。”

胡三说着,不等利安反应过来,已经跪到地上,咚咚有声的连磕了几个响头。

“快起来快起来,不值什么,实在不值什么。”利安急忙扶起胡三。

“搁大爷手里是不值什么。”胡三磕了头,重新坐回来,笑声响亮,“搁我们,就是天大的恩情,要不是大爷赏了那根老参,我媳妇这条命就没了,您也看到了,那时候小二刚生下来没几个月,老大走路还没走稳,利大爷救了我媳妇的命,也是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利大爷,您这是怎么了?病了?”

这个胡三看起来十分健谈。

“不是病了。”利安满腔悲愤又涌上来,紧紧闭住嘴,慢慢压下又要冲出来的眼泪,“家里出了点事儿。”利安顿住话,看着愕然而担忧看着他的胡三,突然涌起股好好说一说,好好诉一诉的冲动,就和眼前这人说一说吧。

“前儿,我三弟被人活活打死,不但打死,还泼了一头污秽,革了秀才功名,就是五天前,我三弟去上坟……”

利安一口气说了前因后果,又说了自己这三天的奔波,“……我们利家从翁翁起,都是以善为本,不管是谁,能帮必定帮一把,这世道,难道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象我们这样修桥补路做善事的,就要死无葬身之地吗?

三弟这桩案子,被他冯福海做成了天衣无缝,三弟的冤屈我已经不敢多想了,只求着能替利家求一条生路。”

利安双手捂着脸,眼泪从指缝里淌出来。

胡三听的先是目瞪口呆,接着叹气不已,一边叹气一边一巴掌一巴掌的拍着大腿,唉,真是,这叫什么事儿,利大爷这样的大善人,怎么能有这样的遭遇?真是没了天理!

“对了,咱们这杭州城的访行,您去过没有?”胡三不光拍腿叹气,还努力替利安想办法。

利安点头,“去了,说是没有折腾的余地,多少银子都没用。”

“也是,这访行折腾,要么有理,要么是个能欺负的,你这个,哪一条也不占,我不是那个意思,这可怎么办?这真是没天理!这……”胡三一巴掌一巴掌拍着,还真拍出办法来了,“我想起来一个人,大爷去找他,指定管用!”

“嗯?谁?”利安屏气问道。

“小的的营生,是带了几十号人,在码头上扛活,挣口辛苦钱,我们码头上最大的老大,姓胡,胡大爷,那可是大人物,您听说过没有?”胡三竖着大拇指,一脸骄傲。

“胡磐石?听说过,如今几处海码头装货卸货,也都尊胡磐石为老大。”利家是做海上生意的,胡磐石,以及那位由匪而官的邱将军,怎么可能没听说呢。

“听说胡爷这几天就在杭州城,我们码头上这几天特别齐整,我跟您说,您去求求我们胡爷,我们胡爷那可是肩膀上能跑马,手掌上能托船的人物,最仗义不过,最爱打抱不平,眼里容不得沙子。”胡三拍着胸口,好象这个最仗义不过的,是他自己。

利安紧拧着眉,胡磐石确实是个人物,可他再是人物,是不过是个江湖草莽中的人物,他们家这样的事,对方是冯福海这样的一品将军,可不是他胡磐石能碰得到的……

“我跟你说件不能说的事,大爷是小的恩人,救过小的全家的命,小的就说这一回,大爷听了,知道了,就烂在心里,就当体谅小的了。”胡三上身前倾,靠近利安,利安急忙点头。

“上个月初,胡爷身边的余爷到了咱们杭州码头,召集小的这样的十几号人,清空了鱼嘴石东边一块,大爷也知道,那边本来就僻静,天落黑,有只钦差的船,停进了鱼嘴石东边。小的那回得了趟差使,带着人往船上送吃送喝,就看到余爷带着好些人,护着位又年青又好看的公子爷,下了船,上车走了,后来,小的打听了下,大爷您猜猜,那钦差是谁?”

胡三几乎在贴在利安耳朵上说的这番话。

“谁?”利安的心提了起来,他有点儿想到了……

“咱们帅司的女婿,大名鼎鼎的李五爷!”胡三说完这句,坐回椅子上,啧啧有声,“你说说,咱们胡爷……对吧?您去找一找,我跟你说,我们胡爷,还有余爷他们,都是面凶心善,您就豁出去,只要求下来,指定管用!”

利安慢慢吐出口气,缓缓点了下头,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许管用呢。

第四百四十四章 日常怼

郭胜安顿好杨家姐弟,李夏悄悄过去看了一趟。

塾学的先生是位秀才,正派严谨,因为学费便宜,学里有二三十个附近一般人家的子弟。杨家姐弟的住处离塾学不远不近,独门独院却极小,三间堂屋,东厢两间,一间做了厨房,院子里青砖漫地,一棵石榴树枝叶茂盛,如同一把绿伞,将院子遮了一半,有一枝从院门上方斜出来,红红的石榴花开的正艳。

李夏的车子在院门口停了停,透过半开的院门,看着在院子里石榴树下小方桌上端坐写字的杨兴,和忙个不停的杨大娘子,这院子和这一对姐弟极其搭配,仿佛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李夏放下帘子,车子不紧不慢的穿过巷子,回到永宁伯府,李夏换了衣服,出来往宫里去了,今天是太子长女周岁生辰。

李夏照例先到萱宁宫,和金太后一起,往宁安殿过去。

和往常一样,出了萱宁宫没走几步,就迎上了接过来的姚贤妃,走到半路,又迎上了特意弯过来的唐嫔和四五个美人常在,苏贵妃照例迎出一箭之地,江皇后接到台阶下,太子妃魏氏在江皇后之前四五步,笑着曲膝见礼。

金太后一边笑着示意不必多礼,一边看向今天的小寿星,太子的长女福姐儿,魏氏忙示意保姆抱着福姐儿走到金太后面前,金太后看着粉团儿一般,极其漂亮活泼的福姐儿,爱不释眼。

“外头有风,姐儿还小呢。”李夏低低提醒了句逗着福姐儿忘记走路的金太后,金太后忙示意保姆,“赶紧抱进去。你们看看,我这个老婆子,年纪大了,就不周到了,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们娘娘一样能干呢。”

“是咱们福姐儿太让人喜欢了。”姚贤妃忙笑着凑趣儿,“别说娘娘,我也是这样,一看到福姐儿,光顾着疼爱喜欢,别的就什么都忘了。”

“可不是,这人上了年纪,就喜欢这样的小孩子,”金太后爱不释眼的看着福姐儿,由李夏扶着,脚步微颤的上了台阶,进到殿内,站住,转头打量着四周。

李夏跟在金太后身边,也打量着宁安殿内的布置。

这两三年,宫里一年比一年寒酸,这殿内几乎没什么布置,不过一左一右放了两排小几,东边横放着张长案,铺着红毡,上面摆着些物件儿。

京城各家孩子过周岁抓周,也要请些人,热闹上一天呢,可眼前太子这位长女福姐儿的周岁礼,也就宫里诸人,加上她这个说起来不算外人的外人,真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

金太后扶着李夏,先去看长案上摆的抓周物件儿,苏贵妃等人也都跟过来,围着长案看那些书本针线等物件儿。

金太后正要说话,外面小内侍清亮的通传声响起,皇上到了。

大殿内,除了金太后和陪着金太后的李夏,其余的人都一起迎了出去。

金太后示意李夏扶着她,脚步缓缓的往上首主座过去。

皇上身后跟着太子,秦王,二三四五四位皇子,以及江皇后等人,迈进大殿时,李夏扶着金太后,正动作迟缓的落坐在椅子上。

“母亲慢些。”皇上忙紧走几步,离了一丈来远,伸手虚扶了下金太后。

“我没事,这身子骨虽说老了,还硬朗着呢,有几天没见皇上了,皇上好象清减了些,朝中事儿太多?”金太后关切的看着皇上,这几年她上了年纪,有几分啰嗦了,搁在从前,她从来不提朝中这两个字的。

“让母亲操心了,一切都好。”皇上敷衍了句,坐到金太后旁边,伸手示意保姆将福姐儿交给他,抱在怀里,将福姐儿转向金太后笑道:“宫里这么多孩子,朕瞧着,就数福姐儿最漂亮最可爱。”

“可不是。”金太后看着福姐儿笑,“一转眼,福姐儿就周岁了,福姐儿,咱们抓样好东西给你翁翁瞧一瞧,好不好?”

福姐儿在皇上怀里,咿咿呀呀的舞着手笑。

“母亲说的是,咱们先抓周。”皇上真是极其喜爱福姐儿,抱着福姐儿站起来,一群人跟在皇上后面,呼啦啦围在长案四周。

皇上看着长案上的笔墨,胭脂针线以及铲子尺子等物,眉头蹙起,看着江皇后,有几分不满道:“怎么都是这些东西?这针线铲子……”后面的话,皇上没说出来,只带着几分恼火哼了一声。

福姐儿是皇家女,抓这针线铲子做什么?难道还能让她亲自做针线操持家务?

“我跟魏氏说了,福姐儿是要好好学学针线家务,只怕等她长到能做针线的时候,真要自己动针线做衣服操持日常起居了。”江皇后神情淡然,“这件事儿,我本来打算等福姐儿过好生辰,再跟皇上说,皇上既然问起……就这会儿说吧,总是要说的。”

金太后往后退了半步,示意李夏扶着她在旁边椅子上坐下,看着迎着皇上的目光,神情淡定自若的江皇后。

李夏低眉顺眼,看起来全部注意力都在金太后身上,这两年,她进到宫里,都是这样的一幅提前进入角色的柔顺媳妇儿形象。

秦王没看金太后,也没看李夏,他谁都没看,只微微蹙眉,凝神听着江皇后和皇上说话。

太子下意识的斜了眼并肩而立的二皇子和三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了。

四皇子和五皇子一个挨着太子,一个离秦王近些,都是一幅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姚贤妃从皇上怀里接过了福姐儿,太子妃魏氏立刻上前接过抱着。

苏贵妃斜着江皇后,脸上隐隐有几丝冷笑。

唐贵嫔站在对面,看着江皇后,等着她说是什么事儿。

“宫里今年比去年还要艰难,皇上也知道,这两三年,能节俭的法子,都已经用上了,这会儿实在没办法了,各处人手,月例份例,都要裁撤些才行,我细细算过了,除了萱宁宫和皇上身边不动,其它地方,包括我这里,都要裁撤掉三成才行。”

“三成?”唐贵嫔脱口惊叫,“娘娘去年把我带进宫的几个丫头算进人头里,已经裁了六七个人了,这会儿再裁掉三成,那岂不是连当值的人都排不过来了?”

低眉垂眼的李夏暗暗叹了口气。

唐家玉在宫里这几年,从太后到皇上到江后到宫人,集了万千宠爱,虽说随老夫人和古夫人隔三岔五的进宫耳提面命,可话说的太多,也就等于没说了,唐家玉原本的娇字上,又添了份骄。

江皇后看着她,叹了口气,无奈道:“实在是委屈妹妹了。”

“这不是委屈不委屈的事儿,我就不明白了,这宫里这几年,跟前几年前几十年一样,一点儿分别没有,怎么从前从来没有用度不够的时候?也不能光是一味省俭,节流也得开源才行,都用不着开源,只查清楚为什么从前年年够用,怎么这几年就不够用了,还穷成这样?”

唐家玉是真生气了,别说她听说的那些从前的奢华,就是她刚进宫那时候跟现在比,也快差到一个天,一个地了,她在娘家时,也没这样委屈穷酸过。

“没有银子了?”金太后最近一两年上了年纪的症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显,“是不是又打仗了?年成不好?哪儿又受灾了?我那儿还有些用不着的银子,还有几库用不着的金器银物儿的,原本是想留给岩哥儿的,岩哥儿也不缺这个,你让人抬去卖了,都是些用不着的东西。”

金太后絮絮叨叨,也不知道是跟皇上说,还是在跟江皇后说话。

江皇后从眼角斜睨着金太后,片刻,移开目光,不看金太后,只看着皇上。

皇上的脸色很不好看,看着紧挨站着的二皇子和三皇子,沉着脸道:“朕让你俩查一查皇庄的帐,看看怎么回事,查的怎么样了?”

“还在查。”二皇子硬着头皮答道:“从前全具有用小弓充大弓收租,民怨极大,这事皇上也知道,遵皇上的旨意,把小弓地重新调回大弓,地租不变,这就少了不少。”

“如今交进来的银子,跟全具有那时候比,就是一成和十成,这大弓小弓,量出来的地亩竟然差了十倍?”江皇后看着姚贤妃,姚贤妃看向苏贵妃,陪着笑小声道:“好象差不了多少,我也不会算这样的帐。”

“再怎么也差不了这么多!这里头肯定有古怪。”唐家玉忿忿不已。

二皇子垂着眼皮一言不发,差了十倍的原因,苏烨接手皇庄第二个月,就查的一清二楚了,皇庄的收益就那些,那其余的九成多,只有去向没有来路,不过来路是明摆着的,全具有父子四人满天下替人量地,可不是白量的。

可这件明摆着的,清楚的不能再清楚的事儿,他们没有证据,而且,就算有证据,他也不一定敢拿给皇上,宫里,还有皇上,这几十年用的,都是这样的赃银,这事揭出来……唉,他哪敢?

可这事,皇上压根没想到,他以为陈江正要查的那些案子,全具有父子几十年量地,都是谋了私利……

因为当初接了皇庄这事,他和苏烨,都悔青了肠子。

“今儿是福姐儿生辰,福姐儿还没抓周呢。”秦王和了句稀泥。

“嗯。”皇上沉着脸,示意太子妃魏氏,“抱她过来。”

皇上沉着脸,金太后看起来好象是累了,勉强撑着而已,江皇后神情自若却淡淡的没怎么有笑意,魏氏和李夏一样,垂眉顺眼的做媳妇。姚贤妃一惯的淡然平静,苏贵妃脸色比皇上还不如,唐家玉一直嘟着嘴,恼怒而忿然。

秦王的淡然和江皇后不相上下,二皇子三皇子脸上的烦躁掩不住,四皇子和五皇子心惊胆颤的坐着的浑身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