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样,阿爹也很担心,阿爹说,金娘娘越来越安静了,看人的时候,眼神越来越清澈。”

“这是想明白了。”陆老太爷坐直了身子。

“是,阿爹也这么说……”

陆佶的话没说完,就被外面一声微带颤声的通传打断,“老太爷,外头有人求见。”

“进来说。”陆老太爷听出是老仆安顺的声音,也听出了这声音中的微颤,扬声叫了进来。

“老太爷,祠堂门口来了个年青女子,带了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说要求见老太爷您,那孩子……那个孩子……”安顺两只手乱比划。

“那孩子怎么了?你好好说话。”陆老太爷拧眉问道。

“是,那孩子……唉,老太爷您看看就知道了,老奴不敢说。”安顺急的一跺脚。

“你跟我去瞧瞧。”陆老太爷站了起来。

安顺跟在他身边侍候了几十年,他知道安顺的禀性脾气,能让他惊成这样,急成这样,这事儿必定小不了,他说让他去看看,必定是一定要他亲眼看看的人和事。

“是。”陆佶答应一声,忙上前虚扶着陆老太爷,跟着健步如飞的陆老太爷,到了祠常门口。

虽说几十步外就喧嚣一片,可陆家祠堂门口,却十分清静。

清静的祠堂门口,一个荆钗布裙,略有些瘦削的年青女子,正蹲着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低低说着话儿。

小男孩先听到动静,转头看向祠堂大门。

陆老太爷迎上小男孩的目光,目瞪口呆的看着小男孩,陆佶也看傻了眼,安顺着看着的目瞪口呆的陆老太爷,唉了一声。

年青女子也看到了陆老太爷,看着目瞪口呆的陆老太爷,明显松了口气,轻轻推了孩子一把,“凤哥儿,快跪下。”

小男孩立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却没磕头,只仰头直视着陆老太爷。

年青女子也跟着跪下,“您就是老太爷吧?民女姓沈,原本不敢打扰老太爷,实在是这孩子……”

年青女子眼里涌满了泪,怜惜无比的看了眼小男孩,“难得的聪慧,若是一直跟在民女身边,埋没了他,民女实在……心如刀绞。”

沈氏眼泪成串落下来,小男孩垂下了头,浑身僵直。

“这是谁的孩子?”陆老太爷上前一步,一把拉起小男孩,弯下腰仔仔细细的看他。

“三老爷。”年青女子目不转睛的看着小男孩,心里的酸涩无以形容,从今天以后,她就再也见不到他,见不到她视若性命的儿子了。

“叫老三过来,立刻!”陆老太爷头也不回的吩咐了一句。

安顺答应一声,也不叫人,自己一路小跑去叫三老爷陆明画。

“三老爷不知道有凤哥儿。”年青女子用力从儿子身上移开目光,看向转头看向她的陆老太爷,“民女原是兴昌县县令姚讳寸福家的丫头,四年前,三老爷经过兴昌县,在县衙住了两晚,头一天宴请时,因为三老爷多看了民女两眼,当天晚上,姚县令就让民女到三老爷屋里侍候。

三老爷走后第二个月,民女发觉自己怀上了,就将三老爷走时赏的一百两银子拿出三十两,想办法自赎出来,搬到兴安城,生下了凤哥儿。

凤哥儿七个月就会说话,不到两岁就识了不少字,如今已经读完了千字文,诗韵,和所有民女能找到借到的所有的书。

他才不过四岁,民女就已经无力再教他,再教养他。

民女实在不舍得耽误了他。”

沈氏的声音哽住,看着正拧头看着她的儿子,想笑,却没能笑出来。

“三老爷来了。”安顺年纪虽然大了,腿脚却利落得很,三老爷陆明画跟在他后面,倒落后了四五步。

“你看看,认不认识?”不等陆明画走近,陆老太爷就指着沈氏问道。

陆明画跑的简直要气喘了,听到父亲的问话,忙紧前几步,看向沈氏。

沈氏也仰头看向他。

“你是?”陆明画声音透着几分迟疑,“姚惜泽家的那个丫头?琴瑟?”

惜泽是兴昌县令姚寸福的字,姚惜泽就是兴昌县令姚寸福。

姚老太爷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脸色沉下来,举起拐杖在儿子背上敲了下,示意他看小男孩,“你看看这个!”

“这是……呃!”陆明画还没注意到那个三四岁的小豆丁,被父亲这一敲看到了,顿时目瞪口呆,“这是!”陆明画圆瞪着双眼,看着陆老太爷,指着小男孩,却说不出话。

“这是你儿子!”陆老太爷又一拐杖敲在陆明画背上。

“啊?!”陆明画更加目瞪口呆。

“你跟我进来说话。”陆老太爷不理儿子陆明画了,看着沈氏,神情和蔼。

沈氏有几分迟疑,站着没动。

“你放心,这孩子一看就是我陆家子嗣,你肯送他来,必定也是听说过的,我陆家最重子嗣,何况,又是这么出色的孩子,放心,进来说话吧。”陆老太爷和蔼耐心的解释道。

“老太爷见谅。”沈氏并不否认,只曲膝致了歉意,跟在牵着小男孩的陆老太爷身后,越过还在目瞪口呆中的陆三爷陆明画,进了祠堂。

进了陆老太爷刚才休息的厢房,陆老太爷让了一回沈氏,见她谢过却并不坐下,也不多让,微笑问道:“你带着这孩子,冒冒失失就找上门了,你怎么知道陆家能认这孩子?”

“见过三老爷的,都说凤哥儿长的象三老爷。”沈氏低眉垂眼答了句。

“嗯,这孩子,跟老三倒不怎么象。”陆老太爷往后靠到椅背上,看向长孙陆佶,“你把里屋那张小像拿来给她看看。”

陆佶答应一声,进了厢房里间,片刻,拿了个宽约四寸的卷轴出来,拉开送到沈氏面前。

沈氏看了眼,眼睛瞪大了,急忙凑近去看,这一眼,看了个目瞪口呆。

这画像上的人,和凤哥儿,只除了年纪大小不同,长相模样,竟象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这是先祖。”陆老太爷看着目瞪口呆到嘴巴半张的沈氏,心里放松下来,看向想伸头去看画像,却又站着不敢动的凤哥儿,微笑道:“叫凤哥儿是吧,凤哥儿来,到翁翁这里来,想看那个?阿佶,拿给你弟弟看看。他叫陆佶,是你们这一辈的大哥,给你大哥见礼。”

凤哥儿立刻拱起手,带着几分奶声奶气,“大哥好。”

“凤哥儿好。”陆佶忙将卷轴递给安顺,欠身拱手,郑重还了一礼。

“我先让人带你找个地方歇一歇,凤哥儿留在我这里,我得和几位族老,还有凤哥儿他爹商量商量,你放心。”陆老太爷拉着凤哥儿坐到自己身边,和沈氏温声道。

“是,全凭老太爷安排。”沈氏看了那张陆氏先祖画像,一颗心升彻底放下来,爽快的答应道。

第六百二十七章 各有打算

柏乔的审问口供,傍晚前后,从宫里送到了金相等几位相公手里,第二天的早朝上,在满堂激动激烈之极的争吵中,内侍从宣德门几乎一口气跑到大殿门口,江延锦在宣德门口,递了份薄薄的折子之后,举刀捅进了自己心口。

江延锦在宣德门投案自杀前,妻冯氏已经悬梁于江府。

折子寥寥数语,是江延锦亲笔,交待的清清楚楚,刺杀秦王,是为了给冯氏一族报仇,为妻雪恨,强弓硬弩来自江阴军中,弓手也都是来自江阴军中,来自冯氏的私人。

激烈的争吵如同沸水上浇了一大瓢冷水,瞬间安静的连个水泡也没有了。

皇上冷着张脸,站起来,径自走了。

秦王府里,郭胜大步流星冲进暖阁,李夏抬头看向他。

“江延锦到宣德门投案,当场把自己捅死了,说是他私自所为,为了给冯氏一族报仇。”郭胜说的极其简洁。

李夏脸上一丝意外也没有,“江延锦当初为了冯家,从明州星夜兼程赶到京城,却留下不走了。”

李夏脸上露出丝丝讥笑,“不但不走,还动作频繁,搭上赵家,搭上了骆远航,江延世留下他,容着他,就是为了今天呢。”

“那?”郭胜看着李夏。

“这样很好,这件事咱们不管,嗯,”李夏沉吟了片刻,“一会儿我跟王爷说一声,这件事让他退一步,皇上什么意思,几位相公怎么议,就怎么样。你去迎祥池看看,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六哥去一趟。”

顿了顿,李夏接着道:“这桩劫杀,大约也就这样了,今天下午,或是明天早朝之后,只怕就要给五哥一个丰厚追封以安抚,等追封下来,再要怎么样,就是咱们过了。”

李夏轻轻冷笑了一声,这就是人心,人命之后有了些许好处,你再有忿恨,就是执拗就是不知恩不知足不懂事……

“赶在追封前面!”李夏咽下心里突然冲上来的悲怆,急促的吩咐道。

“是。”郭胜欠身答应,退几步转身大步出去了。

……

前一天,自从杨大娘子之后,迎祥池边上接二连三的有人过来烧纸祭祀,这堆火,从杨大娘子点起,就没熄过,一直到深夜,祭祀的人流,还是络绎不绝。

到第二天,清早起来溜弯散步喝早茶吃早饭的闲人不闲人发现,那一堆已经极厚的灰烬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用青砖圈住,一圈青砖旁边,并排放着两张有些破旧的八仙桌,桌上放着两只香炉,旁边堆着两堆线香。

不时有人上前,拿一根香,弯腰在青砖圈子旁边那支粗大的雪白蜡烛上点燃,举香三鞠躬,将香插到香炉里。

……

散了朝,柏乔又被皇上叫着听完了议事,回到殿前司,从进大门起,见什么踢什么,冲进上房,一脚踹翻了他那张堆满了乱七八糟东西的长案,又踢倒了旁边的茶桌,茶桌旁边的花架,花架边上的熏炉,在满屋的狼籍中间,连转了几圈,余气未消,直冲出去。

小厮护卫屏着气急跟进来,再急跟出去。

柏乔一路踢出殿前司,跳上马,勒着马在殿前司门口连转了四五圈,突然想起昨天郭胜那句话,有人在迎祥池烧纸钱祭奠李文山。

“去买几担纸钱,多买些。去迎祥池!”柏乔吩咐了一句,调转马头,抖动缰绳,直奔迎祥池。

几个小厮急忙从队伍中出来,买了纸钱,顺便又买了元宝,香烛,但凡想到的,有一丁点可能会用到的,都先买了再说。

他家爷心情不好,极端不好。

柏乔一口气冲到迎祥池,离很远就看到那圈青砖围成的粗陋圈子里,跳动不停的火焰,和不时飞起的一星半角的纸灰,以及青砖圈子旁边,已经排成一条线的捻香祭拜队伍。

等着捻香祭拜的队伍,三三两两围蹲在青砖圈子旁边,划开纸钱往里添着的人,以及三三两两看热闹的人,比柏乔看到他们更早的看到了一身鲜亮衣甲,骑在马上,因为怒气未消而浑身杀气腾腾的柏乔,顿时慌乱起来。

柏乔跳下马,随手扔了缰绳,大步流星,径直冲到那两张八仙桌前,示意刚刚拿起根香,一脸惊惧看着他的一个中年人,“烦让一让。”

说着,伸手拿起根香,左右看了看,往前一步,半蹲半跪下,点燃了那根香,转了转,对着李府的方向,郑重三鞠躬,直起上身,将香插进香炉,冲看的呆的半张着嘴的中年人微微欠身,“您请。”

几个小厮买了纸钱等物,各提了几提,一路飞马,已经赶到了,见柏乔上好了香,急忙提着纸钱送过来。

柏乔走到那圈青砖旁边,找了个空档蹲下,一左一右两个老妇人急忙往旁边挪,给柏乔让出位置来。

小厮用力扯断捆纸钱的麻绳,划开一把纸钱递给柏乔。

柏乔一把一把往火堆里扔着纸钱,扔着扔着,悲伤越来越浓,眼泪落下一滴,又落下一滴,渐渐淌成了串,渐渐哭成了声。

周围的人,都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呆呆的看着一只手不停的往火堆里扔纸钱,另一只手一把一把抹着眼泪,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柏乔。

这一幕,深刻印进所有人的心里,在迎祥池众多故事传说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画匠画师,甚至年画商家添了幅新画,和高山流水的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在这之后,成了极受喜爱的画作题材。

这是以冷酷闻名的柏小将军,后来的柏大将军,柏大帅,一生中唯一一次当众痛哭。

“快快快!去请六爷!”看到柏乔蹲下送纸钱那会儿,郭胜还有几丝犹豫,谁知道眨眼间,柏乔就哭成了孩子,郭胜一窜而起,急急的往外推长贵。

长贵飞窜出去,上马疾冲去请李文岚。

李文岚跟在飞奔的长贵后面,到的极快,迎祥池离李家不算远。

郭胜迎在最靠近迎祥池的巷子口,见长贵疾冲过来,上前一步,伸手抓住李文岚的马缰绳,勒停马,顺势抱下李文岚,将缰绳扔给小厮,自己拉着李文岚,一边急急往前走,一边低低道:“迎祥池有人烧纸钱祭奠的事,你五嫂跟你说了没有?”

“说了。”李文岚赶的有些气喘。

“嗯,柏乔来了,正哭的厉害,你去劝劝。”几句话间,已经进了迎祥池,郭胜站住,推了把李文岚,“去吧。”

李文岚嗯了一声,奔着哭的泪水滂沱,泪人儿一般的柏乔,连走带跑。

“柏小将军,还请节哀。”李文岚冲到柏乔身边,弯腰想去拉他。

“六……”柏乔仰头看向李文岚,伸手抓住李文岚的胳膊,李文岚没能拉起柏乔,反被柏乔一把揪的坐到了地上。

“您别哭了,五哥……”李文岚本来就满腹悲伤,这两天要强撑着安慰阿娘,早就憋的十分痛苦,被柏乔的眼泪和痛哭,还有这一拉,一句五哥说出来,就崩溃了,抱着柏乔的胳膊,放声大哭。

站在不远处看着两人的长贵,哎了一声,六爷是专程来劝柏小将军的,一句话没说完,他倒哭的比柏小将军还惨,这叫什么事儿!

“这样好,就这样最……唉。”郭胜拍了下长贵,一句话没说完就哽住了,一声长叹,抬手抹了把眼泪。

柏乔搂着李文岚,连连拍着他,似乎想安慰几句,却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只好顺手塞了把纸钱给李文岚,小厮机灵,急忙拎了一大捆蹲到李文岚身边。

坐在青砖圈旁边,一边涕泪横流一边化纸钱的,由柏乔一个,成了柏乔和李文岚两个人抱头痛哭,两个人一边哭,一边一把一把的扔着纸钱。

眼看那几堆纸钱化的差不多了,郭胜示意长贵,“挑几个人,差不多了,先陪六爷送柏小将军回去。”

长贵答应了,带了十来个李府小厮长随,上前劝起李文岚和柏乔,将两人扶上车,先将柏乔送回柏府。

两人刚走,就有几个书生上前,捻了香,提着捆纸钱,蹲在青砖圈旁,一张张化着纸钱。

郭胜眯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捻香祭奠,和满满围在青砖圈旁化纸钱的文士书生,以及提着一捆捆纸钱,等着青砖圈旁空出位置的更多的文士举人太学生,以及,换了便服的各部小吏小官。

所谓民心。

第六百二十八章 围观者

柏乔被送回柏府,就没再出来,丁泽安从殿前司找到柏府,听说柏乔回到府里就要酒,已经醉了,呆站着琢磨了一会儿,出了柏府,先往李家跑了一趟,又往秦王府过去。

看来,他听说江延锦自杀在宣德门外,头一个念头是对的,劫杀秦王爷这事儿,要跟婆台山惨案一样,又他娘的要不了了之了。

柏乔醉在府里,前一天还轰轰烈烈的抄检一夜之间偃旗息鼓,到了傍晚,想着这宵禁的令还在呢,几个殿前司统领找到柏府,却只得了一句话,柏小将军还没醒呢,几个统领你瞅我我瞅你干瞅了半天,各自拍屁股回家。

殿前司今天和昨天大相径庭,京府衙门的黄府尹和吴推官都是人精,不用多琢磨,就心知肚明,到了傍晚,黄府尹和吴推官挑了十来个伶俐有眼力的衙役,都换了便服,穿街绕巷,绕到迎祥池。

衙役们散在迎祥池各处,黄府尹和吴推官则躲在间能清楚看到迎祥池的茶楼里,看着那堆越到傍晚越明亮的化纸堆,和旁边已经加到四张八仙桌,放了四五只香炉的祭桌,以及川流不息的祭奠人流。

这宵禁的事,殿前司不露头,他们府衙是绝对不会冲上去的,不过,看还是得看着,别万一有点儿什么事儿,柏家后台硬头皮硬,不怕,他们京府衙门可不行。

唉,这真是桩糟心事儿,李五爷的死,江家搭上了一条命,也算一命抵一命,可秦王爷差点被人杀了这事,真要是什么说法也没有,不了了之,那可真是……

黄府尹和吴推官对坐喝着浓茶,你一个字,我两个字,彼此看一眼,意味深长的叹一口气。

“儿子,跟弟弟,哪能一样!”吴推官一声长叹。

“可不是,可那儿子,不是一般的儿子,现在就这样,这以后……哪有活路?”黄府尹摇头叹息。

“您瞧眼前这个。”吴推官往迎祥池那处明亮的祭奠之地努了努嘴,后面的话,连口齿都有些含糊了,“还不是逼急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不是好事。”

“五爷今儿可是一大早就去了李家。”黄府尹探身过去,吴推官急忙迎上,咬耳朵说了一句。

“说到这个。”吴推官左右看了看,站起来,挪到黄府尹旁边,和黄府尹附耳道:“有句闲话,昨儿个我回家,路过我们家那巷子口,您也知道,我家那地方,人杂嘴杂,巷子口那个算命的张铁嘴,正跟几个闲人胡扯,我站着听了两句,李五爷走那天,大睛的天,不是突然就下了暴雨么,张铁嘴说,他从乌云眼里,看到了龙爪龙头,是条黑龙。”

“啊?”黄府尹眼睛都瞪大了。

“还有呢,那张铁嘴说他看到龙爪,就接了几捧雨水尝了,那雨水里腥味儿浓的很,说这是龙随身的雨云,说那天那暴雨,是因为龙动了真怒,这才狂风暴雨,下下来的,都是从龙随身雨云里下的雨,能治大病的,他说他接了半桶。”

吴推官接着道,说到接了半桶,啧啧几声,极是羡慕。

“等等,”黄府尹只觉得头一阵接一阵懞,“他看到真龙了,是因为那真龙动了真怒,那天,谁能动这真怒?”

吴推官斜着黄府尹,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府尊,您说呢?还能有谁?反正吧,五爷肯定不是真怒,真怕还差不多。那个张铁嘴,有点儿小本事,去年底他给我批过一卦,说我今年这一年,如同巨浪中的小船,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不过有惊无险,到现在,您瞧瞧,从过了年,满肚子惊气儿就没散过。”

“老吴,这可不是小事!”黄府尹一口接一口抽凉气儿。

“可不,不是小事儿!”吴推官这一声可不,透着丝丝愉快的幸灾乐祸。

黄府尹听出了这丝幸灾乐祸,斜眼看着他。

“府尊,”吴推官凑过去,“咱俩,这搭档,二十多年了吧……”

“这是第五任,二十三年了。”黄府尹说到二十三年,一声郁闷之极的长叹。

这京府府尹的位置,照规矩是皇上亲点,不是极得皇上信任看重,是点不到这个位置上的,先帝之前,点上这个位置就意味着飞黄腾达,做上一任,最多二任,出去就是一个封疆大吏,几任之后入主中书门下,都是寻常事。

可到了先帝,他上一任府尹,从先帝即位第二年点了府尹,一直做到老死在任上,皇上点到他头上时,先头十年,他还有个念想,这十年,早就断了这个念想了,他肯定也和前任一样,老死在这府尹的任上了。

吴推官干笑了几声,黄府尹这一声闷叹,他太知道原因了。“皇上还年青着呢,至少比咱们年青,我看哪,咱俩这搭档,得搭一辈子。”

“唉!”黄府尹又是一声长叹。大概是老了,这两年他老是想起年青时候的雄心壮志。

“这京城多好,不说这个,象咱俩这样一搭就是一辈子,不多,咱们俩,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话,府尊,照我说,不是坏事,您瞧瞧那位,黑色的,做的几件事,头一条几路驻军,到现在,再怎么艰难曲折,都清理完了,这事儿,我记得早些年可没少听您说什么大患。”

黄府尹点头,那是早好些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还一腔热血,关心朝政,不过这十来年,他连邸抄都懒得看了。

“后来大小弓,这个都不用您说,我都知道,多大的祸害呢。那事儿,别人知不知道咱们不知道,可咱们是知道的,那背后,不也是那只黑……爪子,就冲这两件,至少比,那个,强多了。”

吴推官手指头往上捅了捅,一脸干笑,“再说了,皇上还年青着呢,比咱们年青,咱们这任上,也就是小风小雨,大风大浪的时候,你我早就乞骸骨了,看戏都靠不上去了,这是好事。”

黄府尹揪着胡须,呆了片刻,点头,“你说的对,至少不是坏事,唉,那个黑……那啥,真到他手里,这府尹,大约就不用一做一辈子了。”

不过这好事,是轮不到他头上了。皇上,还年青着呢。

……

隔没多远的一间酒楼里,二楼雅间,灯光昏暗,窗户半开。

这会儿,围在迎祥池边上的酒楼茶坊,对着迎祥池这边的一楼二楼,全是这样灯光昏暗,窗户半开,一只只眼睛从昏暗半开的窗户后,看着迎祥池边那堆好象越来越旺的化纸堆,和旁边络绎不绝的人流捻香祭拜。

雅间里,陈江和朱喜对面而坐,桌上放了几样下酒菜,陈江捏着杯子,眼睛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神情郁郁的慢慢啜着酒。

“一整天了,早上我过去时,看到了那位郭先生,真是不容易。”朱喜一句话说的含含糊糊。

“照我看,不是假的。”陈江仰头喝了杯中酒,朱喜给他斟上酒。

“最早那位杨大娘子,李五爷对她姐弟,甚至对她们杨家,说是恩同再造,一点儿也不为过,后头那几家,都是如此,这些,”陈江往那边人流方向努了努嘴,“我已经看到了好些受过他恩惠的,别的,你去打听打听,我觉得,应该都是受过他恩惠,得过他援手的。”

“嗯。”朱喜一声嗯里,有几分感慨。

“说李五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随手施恩的本钱厚。这话有点儿道理,可有钱有人的,这京城多的是,人家眼里看不到你的难处,人家眼里根本看不到你。李五爷能看到,且是真心实意替你为难,替你着想,这是难得处。”

顿了顿,陈江再次长叹,“不亢不卑四个字,能得其精髓的,我只见过李五爷一个。就是三岁小孩子,他都能凭着本能分出真心假意,何况这满京城的精明人呢。唉。”

朱喜也跟着叹了口气。

陈江沉默着喝了四五杯酒,放下杯子,看着朱喜道:“老朱啊,从明儿起,你别过来了,咱们一场主宾,就到此吧。”

朱喜愕然,“东翁这说的什么话?这是怎么了?”

“我打算把婆台山一案,明折上奏,实话实说。”陈江语调清淡。

朱喜听的更加愕然,“东翁……”

“接到婆台山一案时,我偷偷去见了王爷。”陈江抬手止住朱喜的话,声音很低,话却很清晰,“问王爷,这案子,要怎么审,王爷说,其一,国有律法,其二,王爷说我饱读圣贤书,久经历练,熟知民情,深谙人心,该怎么审,只该看律法,察民情,不该问他。”

朱喜听的眉梢挑动。

“老朱啊,从王府出来,我一夜没睡着,真真正正是思绪万千,想着我入仕这些年,两成的精力查案子,其余八成,都在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把无数伸过来的手挡回去,怎么让那些案子真相能大白,让那些凶手能伏法,越是大案,越是如此。

就是这样,别的不说,你我经手的大案,真正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将案情公之于众,将真正的黑手真凶绳之以法的,有几件?明明查明了,却非要葫芦提抹成一团漆黑的,有几件?大小弓里无数人命,无数案子,全都是葫芦提三个字!”

陈江越说越愤懑,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因为王爷这几句话,婆台山一案,我决定装聋作哑,老朱,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我的私心,我要保全自己,在以后,清明世界到来之时,能专心一意,痛痛快快查几年案子,唉!”

陈江一声长叹,“可是,你看,大家都象我这样,想着保全自己,想着未来一展拳脚,一个个,就只敢在这阴黑的夜里,偷偷过来上一柱香,或者,连这一柱香也不敢来上,只敢在自己家里,偷偷掉两滴眼泪,洒一杯水酒,那这清明世界,只怕就得跟那堆火一样,总是要熄灭的,我想添把纸钱,以我这无牵无挂的一条命。”

“东翁,这可不是小事!”朱喜眼睛都瞪大了,这可是要命的事儿!

“我意已决。”陈江给自己斟了杯酒,一口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