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当然若李密真的败了或者死了更好。”李世民一指沙盘上洛阳的方位,道:“我们已经离洛阳如此之近了,绝不可空手而归。”

在李世民等人仔细筹谋之时,宇文化及遇到了他来到洛阳城外的最大危机,就是缺粮,任何一个军队,只要粮草不足,不需要别人来打,就已经先败了,虽然眼下缺粮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却已经足够宇文化及头痛了。

就在这个时候,与他们处于敌对阵营的李密却派使者来求和,并且允诺,会送食粮来,以解宇文化及燃眉之急。

宇文化及用力一弹书信,不屑地道:“这个李密,之前摆着一副嚣张的样子,我还以为他有多了不起,结果还不就是这样。”

宇文智及接了书信仔细看过之后,拧眉道:“大哥,李密一直与咱们互不相让,怎么这会儿又求和了?”

宇文化及轻哼道:“这还用问,自然是怕了咱们。”

宇文智及思索片刻,摇头道:“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需得谨防有诈。”

宇文化及不以然地道:“这还能有什么诈,二弟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什么事情都要疑上几疑。”

“如今两军交战,小心为上。”面对宇文智及的劝说,宇文化及根本未听入耳中,唤过一名士兵道:“传本相命令,让士兵们赶紧吃光剩余的粮食,李密要是知道咱们还有余粮,兴许就不给咱们送粮了。”

宇文智及闻言,连忙劝道:“大哥,凡事都应该给自己留点余地,要是你真担心这会影响李密送粮过来,各位让士兵藏起来就是了。”

“不必,料想这个李密也不敢欺骗我们。”不等宇文智及再说,宇文化及便道:“按本相的话去传令。”

在士兵下去后,宇文智及亦离开了营帐,很快,仅余的一些粮食也没有了,可是宇文化及左盼右盼,始终没有盼到李密答应送来的粮食。

全军七八万士兵,可都等着粮下锅呢,一天半天还好,要是长久不送来,只有两个结果,兵变或者逃亡。

在包括宇文智及在内的将领都觉得他们被李密忽悠时,宇文化及却还妄想着李密很快会送粮食过来。

终于,在全军都饿得腹中打鼓之时,一个人出现在他宇文化及的军中,是李密的部下,但他此来不是送粮,而是因为犯了死罪,来此投靠宇文化及,他告诉宇文化及,李密根本就没打算送粮,议和送粮,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听得这话,宇文化及勃然大怒,如果此人再晚来几天,他的数万大军就要饿死在这里,李密,你竟然敢骗我,我必要你以命偿还。

第四百三十二章 化名刘静

在宇文化及忙着点兵与李密决一死战之时,宇文智及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在关键时候来投奔他们的人,“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恭敬地道:“回将军的话,卑职刘静。”

宇文智及点一点头,道:“你犯了什么罪,令李密容不下你?”此人疑心极重,虽然刘静看着并无可疑,他却依旧未曾全信。

自称刘静的人道:“我是翟首领的人,自从李密杀死翟首领,我就一直想着替翟首领报仇,就在昨夜里,我潜入李密营中刺杀于他,可惜被他发现,将我囚禁起来,幸好一班老兄弟将我放了出来。”

刘静口中的翟首领宇文智及是知道的,瓦岗军原本是翟让的地盘,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就投奔了瓦岗军,因其善于谋略与用兵,得到了翟让的常识和重用,成为瓦岗军的第二号人物,但李密并未就此满足,他杀死了翟让,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说完这些,刘静愤怒地道:“李密这个贼子,首领对他多加提拔,甚至将整个瓦岗军交给他指挥,他却恩将仇报,只要我刘静只要活着一日,就一日不会放过他!”说着,他拱手道:“请将军一定要杀了李密这个狗贼!”

宇文智及仔细打量着他的神色,见其并无欺骗自己之意,心中一定,道:“他敢骗我兄弟,必当诛之!”

听得这话,刘静又道:“请将军允许末将一并出战,末将想亲自砍下李密的头颅,以慰首领在天之灵。”

“当然可以。”说着,宇文智及又笑道:“刘兄弟有这份忠心,翟首领在天有灵,亦可瞑目了。”

“多谢将军。”怕是宇文智及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所谓的刘静,根本不是李密之人,而是李世民所派;刘静,就是刘文静。

李世民一知道李密议和之举,便断定这是一个骗局,无奈宇文化及却仿佛信了这个拙劣的谎言,迟迟没有动静,如果任由宇文化及被忽悠,过上几日,后者的战力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不战而败,如此一来,他的计划就无法达成。

所以,在一番急议之后,刘文静化名刘静,假扮从李密那里逃出来通风报信,并且安排了一番替翟让报仇雪恨的背景,果然不止宇文化及信以为真,连宇文智及也没有怀疑。

宇文化及率军渡过水济渠,与李密决战童山;此战对于宇文化及来说,必须得胜,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双方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二十万人,战况端是惨烈无比,虽然李密的人都不弱,论人数还多上一些,但宇文化及底下这些人知道自己这方已经没有了粮食,一旦输了这场战,他们所有人都要饿死,故而一个个皆是卯足了劲,一个敌两个。

这一战从卯时打到午时,两军皆已是疲惫不堪,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化及这一边颓势渐现,毕竟开战之前,那些士兵就只吃了个半饱,打了这么久,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这手脚自然就软了下来。

宇文化及见自己这一边处于不利之地,慌张地问着旁边的宇文智及,“二弟,这…这可怎么办?我们不能败得啊!”

“不会败的。”宇文智及镇定的说着,旋即他命人将数辆覆着层层麻布的推车推到地势较高之地,然后将所有麻布一齐掀开,只见车上摆着一袋袋东西,宇文智及取出一把匕首插入其中一袋,随着匕首的抽出,白花花的大米从缺口之中流了出来,“众位将士,只要你们现在杀了李密与他的士兵,就可以立刻吃到这些大米煮出来的白米饭。”

看到那些不断流下来的大米,那些士兵眼睛都绿了,对于饿着肚子的他们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激励了,当即抡刀奋起朝敌军砍去,为的只是早一点去填饱肚子。

李密他们没想到宇文智及还有这么一招,一时被打得措手不及,连连后退,另一边,宇文化及望着回到自己身边的宇文智及,激动又疑惑地道:“二弟,你怎么还有那么多米?”

“之前大哥相信李密的谎言,让全军将士将余粮吃完,我觉着不妥,所以悄悄让负责粮草的人收起一半,以备不时之需,这会儿还真是用到了。”

宇文化及涩然道:“都怪我糊涂,竟然相信了李密那个贼子的花言巧语。”

“现在不说这些了,要紧的是赶紧破了李密大军。”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被白米激励的将士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力,一路压制着李密等人,令后者的十万大军节节败退。

在宇文化及喜上眉梢之时,李密却是心中烦闷,不仅底下大军败退,他自己也是在败退之中,不知宇文化及从哪里找来一个猛士,从开战初始,就一直纠缠着他不放。

令李密烦闷不已的人,正是刘文静,他此行,除了提醒宇文化及,让他与李密交战之外,还有就是设法取李密的性命,只有奉上李密人头,王世充才会相信李密大败,从而率军出城。

但李密亦非善与之辈,他虽使尽浑身解术,亦未能取其性命,反倒是他自己受了好几处伤;该死,继续这样下去,恐怕难以完成二公子交待的任务。

为了二公子的胜利,唐王的大业,李密…一定要死!

正自这时,刘文静脑后传来尖锐的破空之声,他下意识地在马背上伏倒,下一刻,一道寒气擦着头皮掠过,紧接着听到前方传来叮的一声响,还有闷哼声,抬眼看去,只见李密右胸插了一枝箭矢,他尚未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李密已是从马背上跌落,令人惊奇的是,原本在他身边的左右,竟然四散奔逃,无人去救他!

“好机会!”刘文静在心中暗语一句,策马往昏倒在地上的李密奔去,只要他在李密胸口补上一刀,后者必死无疑。

这个念头尚未转完,马已是奔到了李密身前,就在刘文静扬刀挥下之时,一枝八棱锏挡在李密身前,在一记刺耳的碰撞声后,足以要了李密性命的钢刀在被迫在其胸前一尺之处停住。

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下报信

眼见这么一个杀了李密的大好机会被人给破坏,刘文静心中大脑,抬眼看去,只见持锏的是一名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的武将,这会儿正怒目盯着自己,“趁人之危,岂是好汉所为!”

听着这话,刘文静又好气又好笑,“战场之上,兵不厌诈。”话音未落,他已是执刀朝其攻去,想要整战整决,好杀了李密。

令刘文静没想到的事,此人竟比李密还要难缠,一对双锏使得出神入化,不论他如何变伤,都无法攻破他的防守。

眼见围过来的瓦岗军士兵越来越多,刘文静知道自己已经没机会再取李密性命了,继续纠缠下去,只会将自己性命搭在此处,只得咬一咬牙,策马退去,而那名持锏的武将并未追刘文静,而是抱起晕厥的李密回了营地。

战场之上,虽然宇文化及的士兵逼得瓦岗军步步后退,但他们终究是久饿之身,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果然没过多久,便开始再次露出疲态,且比刚才更甚。

宇文智及知道现在必须要让他们进食,故而着宇文化及下令停止攻击,将留下来的那些米粮全部煮了给他们吃。

与此同时,一匹马在渐暗的天色飞快奔向洛阳城门下,骑在马背上的刘文静大喊道:“我有急报要见郑国公!”

在接连喊了几遍后,城头上传来声音,“你是什么人?”

“我乃魏公手下参将,有急事要禀报郑国公,劳请通传。”魏公是指李密,郑国公就是王世充。

士兵听得此话,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郑国公来了,我方才能说。”见刘文静不肯松口,那些士兵只得道:“你且在此等着,我等这就去禀告郑国公。”

“时间紧迫,烦请快一些。”在刘文静的催促下,士兵急急离去,在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后,王世充出现在城头上,此人长着一张典型的地包天脸,“魏公怎么了?”

刘文静知道,此人必是王世充无疑,当即道:“启禀郑国公,魏公与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遭逢大败,魏公更是身受重伤,特命末将来此请求郑国公支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王世充愕然道:“你说什么,李密败了,还身受重伤?”

“是,宇文化及兄弟阴险狡诈,以箭射伤魏公,如今生死未卜,大军因为此事军心不稳,被宇文化及的军队逼得步步败退,情况十分危急!”

王世充沉声未语,李密的能耐,他是知道的,以其能耐,竟然败在宇文化及他们的手中,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但…看来报信之人,满身是血,并不像有假。

刘文静迟迟不见其说话,焦急地道:“魏公是奉陛下之命前去剿灭宇文化及那群乱党,如今出了事,郑国公若是不派兵援助,只怕会令魏令与众将士心寒;而且,宇文化及败退魏公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洛阳城,一旦让他们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必会成为郑国公的心腹大患,当早日除去为好。”

王世充眸中精光闪烁,良久,他点头道:“你说得确有道理,不过大军整合需要时间,恐怕我最快也得明日才会派兵出战,你去告诉魏公,让他在此之前,一定要撑住。”

一听这话,刘文静连忙道:“眼下战况急切,哪里能够等到明日,还请郑国公您…”他话未说完,城头已是不见了王世充的身影,气得他暗骂一声“老狐狸”。

这头老狐狸,分明就是不想派兵出城,恐怕他心里也打着李密与宇文化及两败俱伤的主意,可是王世充不出兵,李世民的计策就无法达成,这可如何是好?

刘文静紧张地思索着,一定能想到办法的,一定…

莫说,还真被他想到一个法子,急忙喊道:“我一直以为郑国公一位顶天立地,言而有信之人,没想到竟也是背信弃义之辈;郑国公今日背弃我家魏公,来日,就等着面对我瓦岗军二十万大军吧,不知道到时候,郑国公你还守不守得住洛阳。”

果然,在这句话后没多久,王世充再次出现在城头,满面狐疑地盯着刘文静,“二十万大军?”

见成功吸引了王世充的注意力,刘文静连忙道:“我瓦岗军鼎盛之时,曾有百万大军,如今虽稍有锐减,却也不止区区十几大军,只是魏公恐洛阳之战,会伤及我军根本,故而留下二十万大军于金塘城,非万不得已不得用;今日郑国公眼见我军与宇文化及一战大败而不施援手,那么来日这二十万大军必定踏平洛阳,让郑国公知道背信弃义的后果!”

这一番话刘文静说得慷慨激昂之余,又有几多悲愤在里面,一时间倒还真是唬住了王世充,后者眼珠一转,道:“你这话说到哪里去了,本公岂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本公刚才就说过,既然与你家魏公结了盟,就必定不会袖手旁观,只是调集军队需要时间,征集粮草也需要时间,本公总不能什么准备都没有,就慌慌张张地出城迎战吧。”

刘文静听他语气有所松动,忙继续道:“末将明白,但以现在的情况,众兄弟就算拼死激战,也不可能撑到明日,还请郑国公尽快出兵。”

王世充默然未语,事实上,他巴不得李密与宇文化及同归于尽,但是刘文静口中的二十万大军却让他投鼠忌器,到底…这二十万大军是真还是假?

王世充转头朝身边的人影道:“段兄弟,你以为呢?”

站在王世充身边的,并非旁人,而是深得王世充信任的将军段达,之前城门吏去报信之时,他正好在与王世充议事,故而一同来了城门。

段达思忖片刻,道;“末将以为,此人所言,十之**为虚。”

“何以见得?”面对王世充的询问,他徐徐道:“若李密当真还有二十万大军,之前久攻不下洛阳之时,为何不将之召来,以李密手上的兵力,再加上二十万大军,早就已经攻破洛阳了,又哪里会靠着这十几万人,与咱们死磕至今?另外,今日咱们救了李密,来日,他就会成为咱们的心腹之患,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末将看来,实在不值得去做。退一步说,就算李密当真还有二十万大军在手,凭咱们城中的兵力,未必就守不住;再者,他刚才不是说李密重伤坠马吗,说不定这会儿已经死了,群龙无首,松散如沙,就算有再多的士兵,也不足为虑。”

第四百三十三章 反中计

王世充颔首“所以段兄弟的主张是不派兵?”

段达正要说话,站在他旁边的一名士兵忽地道:“将军,小人认识城下之人。”

刘文静看到王世充在与身边之人交谈,但因隔得太远,而他们的声音又甚小,无法听见,只得道:“不知郑国公何时可以出兵?”

等了片刻,城头上传来王世充的声音,“魏公有难,本公义不容辞,你且给本公一个时辰的时间,本公即刻调两万精锐士兵随你去童山相助。”

刘文静微一皱眉,“恐怕两万士兵,不足以彻底剿灭宇文化及,郑国公是否…”

不等他说完,王世充已是道:“本公明白,但一个时辰内调集两万士兵,已经是极限,相信这两万士兵足够助你们稳住战局,待得天亮之后,本公会另外再派五万士兵过去,如何?”

这个结果虽然不够令人满意,但刘文静明白,这已经是极限了,再说下去,只怕会引起王世充的怀疑,他拱手道:“多谢郑国公!”

王世充倒是说话算话,不足一个时辰,城门便打开了,两万全副武装的士兵自城中鱼贯而出,在监门郎将庞玉的带领下,随刘文静前往童山。

此时的童山,虽然暂时止戈,宇文化及的情况却并不好,虽然宇文智及未雨绸谋,留下数车米粮,但对于近十万的士兵来说,这区区数车米粮,根本不能填饱所有人的肚子,最多只吃了个半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再次饥饿。

怎么办?怎么办?宇文化及急得团团转,如今粮食成了当务之急,可那群瓦岗军死硬得很,李密都受了重伤,却还顽强抵抗,令他们的数次强攻,都未能冲散。

宇文化及想了半天也想没想解决粮食短缺的法子,又气又急,破口骂了骗他的李密几句后,对坐在一旁的宇文智及道:“二弟,你别光在那里坐着,倒是想想办法啊,再弄不到粮食,咱们可就输定了。”

宇文智及没好地道:“大哥还好意思说,之前要不是你信了李密的忽悠,咱们哪里会连一口余粮也没有。”

宇文化及无奈地道:“那件事确实是大哥不对,但…现在再说那些还有什么用,想法子弄粮才是最要紧的。”

宇文智及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道:“眼下想填饱肚子,只有一个法子,但会有什么后果,我实在不敢保证。”

宇文化及根本没将他后半句话听入耳中,急切地道:“什么法子,快说!”

“此处附近有不少百姓,百姓家中必有余粮,虽然不多,但累积起来,应该足够我们吃上几天了。”

听得这话,宇文化及顿时有舒展了双眉,笑道:“不错不错,那么多粮食摆在我们面前,我竟然没注意到,还是二弟有头脑。”说着,他立刻唤士兵进来,道:“立刻派人去附近百姓家中搜集粮食。”

宇文智及虽然觉得这个法子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但这是眼下唯一的法子,再担心也得一试,在士兵准备出去之时,他补充道:“让他们告诉百姓,等我们击败瓦岗军,夺得粮食之后,一定会双倍奉还。”

在那些士兵奉宇文化及之令,连夜抢夺百姓粮食的时候,刘文静也正带着两万士兵赶赴童山;早在那两万士兵刚刚出城的时候,便有探子将事情告之李世民,后者当即亲率五万整装待发的士兵,赶往童山方向,在在那两万士兵到达童山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歼灭,削弱洛阳城的防御。

在离着童山还有十余里的时候,李世民所率的大军追上了那两万人马,当即发起猛烈的攻击,那两万人马突然遭到袭击,再加上敌人数倍于自己,很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正当李世民准备一鼓作气,将之彻底击溃时,负责后段的裴虔诚骑马奔上来,急切地道:“元帅,后面有敌袭!”

李世民一惊,连忙回头看去,借着火把与月光,他看到自己军队后面,出现了一大拨军队,夜色中望不见尽头,可见至少在数万之众,“知道是哪一方的军队吗?”

裴虔诚神色凝重地道:“他们盔甲与前方那些士兵相同,应该…是洛阳军队。”

刘文静此时已经与李世民会合,听得这话急忙道:“这不可能,王世充说余下军队至少要等天亮方才能够调齐,怎么可能就出现在这里,且还攻击我们。”

望着杀声震天的后面,李世民沉声道:“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王世充识破了咱们的计划,之前那两万士兵,只是诱饵。”

刘文静急急道:“不会的,我与王世充交谈之际,一直很是小心,他不可能会察觉。”

“若不是王世充识破,后面那军队又做何解释?”裴虔诚一句话堵得刘文静说不出话来,李世民道:“行了,现在最要紧的迎敌,虔诚,你带一万人马去前面继续与那两万人对战,他们军心已乱,尽快将之击溃,记住,切不可让他们合军一处。”

“是。”裴虔诚答应一声,当即策马前去迎战,李世民则带着余下四万将士调头迎战后面的敌军。

一名阔耳方鼻的将士骑马站在敌军面前,并没有急着攻击,而是看到奔上来的李世民一行人,冷笑道:“刘静,你果然就是刘文静!”

刘文静瞳孔微缩,“你是什么人,为何会认得我?”按理来说,他从未来过洛阳,不该会有人认得自己的,这也是几经商量,最终派他来做这个双面奸细的原因。

“我叫段达,之前我也在城头上。”说着,段达冷冷笑道:“你确实演得不错,我与郑国公都被你给骗过了,可你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件事情,负责守城的一名士兵,是晋阳人氏,他认出了你。”

在王世充问段达话的时候,曾有一名士兵插话,就是这名士兵认出了刘文静的身份,而刘文静降于李渊,王世充他们是知道的,所以当即断定,李渊的军队也来了洛阳;金塘城藏瓦岗二十万大军是假,李密告急一事很可能也是假,为的,就是将他们的主力引出城外,从而令洛阳空虚,给李渊军队可趁之机,甚至借着分批引走的机会将他们的军队一一歼灭。

第四百三十四章 被迫交战

虽识破了这一切,王世充却不曾声张,故意装作被刘文静欺骗的样子,派出两万军队随刘文静前去童山,事实上,这所谓的二万精锐,其实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而在刘文静离开后不久,王世充又急急召集三万军队,由段达亲自率领,暗中尾随,一旦发现李渊军队出现,就立刻将之剿灭。

刘文静紧紧抿着唇,想不到千算万算,最后却毁在一个不起眼的士兵手上,真是可恼!

那厢,段达在说完了这些后,将目光转向李世民,“你是李渊的哪一个儿子?”

“在下李世民。”听着李世民的回答,段达颔首道:“我听过你不少事,雁门关,马邑,江都,呵呵,你运气还真是不错,不过…”他一挥手里厚重的长刀,冷冷道:“你所有的好运,都到此为止了!杀!”

随着这个字,他身后的数万将士杀声震天地朝李世民这方杀来,一时之间,两军杀得难解难分,异常胶着。

段达带来的三万将士,乃是洛阳城真正的精锐,一个个身经百战,非等闲士兵能比,虽李世民人数还稍多一些,应付起来仍是颇感吃力,只能一边应付,一边命人去通知留守的士兵来援;段达显然也料到了这一点,一边命人去洛阳城报信,一边命士兵重重布防,李世民几次派去的士兵还未奔出多远,便都被杀了,后者显然是想断李世民的后援,将他活活耗死在这里。

在李世民欲再次派士兵冲防之时,刘文静道:“元帅,此事皆因我办事不力而起,就由我杀出去通知大军来援。”

李世民紧紧皱了眉头,“刘先生当真有信心冲出去?”

在刘文静用力点头后,李世民道:“好,我让人全力护先生离去。”在这句话后,他调集了整整两百名精锐,护送着刘文静朝着某一处强攻,虽然死伤众多,但也如愿在段达调集其他士兵过来之前,强行冲出一个口子,令刘文静冲出包围,前往驻地报信。

“想跑?!”段达嘴角噙了一抹阴冷的笑容,自士兵手中接过弓箭,拉满弓弦朝刘文静射去,脱弦的箭矢犹如流星赶月,飞快无比,等刘文静发现之时,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勉强侧了身子。

“噗!”精铁所制的箭头由后向前,穿透他的左胸,带着一大蓬鲜血滴落在马背与马蹄踏过的地上,刘文静在马背上摇摇欲坠,仿佛随时会跌落下来,但下一刻,他已是俯身握住缰绳,拼尽所有力气一挟马腹,艰难地道:“驾!”

飞奔的四蹄因为他的驱策再次加快了速度,看到这一幕,段达冷哼一声,再次开弓,接连射出几箭,但一来距离已远,二来刘文静俯下了身子,令他瞄准的难度大大增加,故而随后射出的箭都落了空。

“该死!”段达扔掉手里的弓箭,命士兵前去追捕刘文静,而他自己则继续指挥这场战役,对于王世充来说,占据了长安的李渊是一个心腹大患,若能够在此除掉李世民,就等于断了李渊一臂,洛阳与长安毗邻,彼此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那些士兵一路追击刘文静,后者身中利箭,无力对敌,只能拼命策马往前跑,所幸还有几人与他一起冲出来,帮着抵挡,方才令后者有机会一路奔到大营。

长孙无忌正在营中思忖此战之后,进攻洛阳之事,杜如晦匆忙奔了进来,“长孙将军,你快出来看看!”

见他神色焦急,长孙无忌知道必是出了大事,赶紧与之一起出了营帐,只见满身是血的刘文静被两名士兵左右扶着,左胸前还透出一枝触目惊心的箭矢。

长孙无忌骇然道:“刘先生,你…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不等刘文静回答,他又想起一事,急忙道:“元帅呢,他怎么样了?”

刘文静努力撑开一丝眼皮,虚弱地道:“快…快去…救元帅。”

他的声音极轻,长孙无忌听了两遍方才听停,道:“元帅现在在哪里,究竟出什么事了?”

刘文静忍着脑海中的阵阵晕眩,道:“王世充…识破了我们的计策,从…从后偷袭,元帅现在很…很危险,就在离童山还有十…十余里的山坡上…”勉力说完最后一个字,刘文静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杜如晦试了一下他的鼻息,细若游丝,随时都有可能中断,赶紧道:“立刻去请大夫,他需要立刻救治,快!”

另一边,长孙无忌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传令下去,立刻整合军队,所有将士皆随本将前去救援元帅!”

李家军纪律严明,一听得命令,立刻整合军队,只用了一柱香的时间便已经整合完毕,随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前去救援李世民。

虽然长孙无忌已经将行军的速度提到了最快,但毕竟不如洛阳城离此地近,等他们匆匆赶到的时候,段达的援军已经先一步到了,正集中兵力对李世民猛攻,令后者的四万大军左支右拙,险象环生。

长孙无忌带来的五万人马,无疑令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压力大减,但形容仍是不容乐观,他虽有十万大军,但段达的军队也有将近十万之众,他们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他们还要时刻提防李密那边,万一后者当真逼退了宇文化及,以他与杨侗达成的协议,十之**会回援段达,到时候,他们就要受到两方挟击。

不行,必须得想法子在李密回援之前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李世民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战争不是他想结束就能结束的,在想到打败段达的近十万大军之前,只能如此胶着着。

这一仗,从黑夜打到白天,又从白天打到黑夜,几次休战,几次重新交战,堆在地上的尸体越来越多,到处都可见残肢与鲜血,双方都杀红了眼,段达与李世民几次交手,彼此都没有占到便宜。

第四百三十五章 各自撤兵

而在这个时候,十余里外的童山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宇文化及派兵抢夺老百姓粮食的恶果开始出现了,那些将领不少皆是身有傲气之人,要他们去抢夺无辜老百姓的粮食,听着老百姓绝望的骂声,比抽他们鞭子还要难受,也令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应该继续跟着这样一个首领。

他们没有思考太久,仅仅过了一天,宇文化及的兵部尚书王轨率众投降李密,翌日,大将陈智略带领岭南一万戏骁果投降李密,所谓骁果,就是以前直属于杨广的御林军;紧接着,是大将张童仁、樊文超率数万江东御林军。

一时间李密的队伍不断扩大,短短几天,从十余万人变成了二十万人,而宇文化及这边则恰恰相反,从十万大军变成了两万人。

宇文化及知道,再继续待下去,留给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当即率着两万人连夜逃离,再不敢与李密交战。

虽然李世民与段达两军一直处于交战状态,然对于李密这方面的情况他一直没放松过,宇文化及逃走,李密队伍扩张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他耳中。

在又一次休战后,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无忌与杜如晦等人,“不出意外,一天之后,李密就可以整合那些投降的将士,来此援助段达,到时候,我们所要面对的,就是三十万大军。”

长孙无忌沉声道:“这几日连番交战,对我军损伤极大,死亡者已超过一万人,余者也都很疲惫了,要挡住三十万大军…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更不要说是攻取洛阳了。”

杜如晦附声道:“不错,从眼下的形势看来,唯有撤兵一途。”

李世民黯然不语,出战之前,他对李渊许下诺言,一定会夺取洛阳,结果…不仅连洛阳的影子都没碰到,还被段达他们逼得站不住脚,这是他随军出战以来所偿到的第一败。

不过他并非刚愎自用之人,知道杜如晦说的没错,趁着这会儿损失还不算太大,撤兵回长安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段达明摆着要将他们囚死在这里,岂会放任他们撤军。

这一点长孙无忌也想到了,拧眉道:“撤军固然没错,但段达对我们虎视眈眈,岂肯由着我们撤军。”

裴虔通急切地道:“可是现在不撤,等李密的二十万大军赶到,我们就算想撤也撤不了了。”

这句话说得营中诸将都紧紧皱起了眉头,自从李渊起兵以来,他们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何曾遇到过这样进退不得的时候,真是憋屈得很。

杜如晦思忖片刻,道:“可不可以与之前在江都一样,让段达以为我们的人数并不止他所看到的这些。”

李世民摇头道:“刘先生之前已经在城门骗过他们一次了,他们又岂会再相信,而且段达这个人粗中有细,怕是早就派人摸清了咱们的底细。”

长孙无忌忽地道:“不可欺骗,那就来一个请君入瓮!”

待得听他细细说了法子后,李世民咬一咬牙道:“好,就依此法而行,希望能够赶在李密过来之前撤军回长安。”

当夜,一名士兵来到段达帐中,拱手道:“启禀将军,有探子来报,说李世民一方动静异常,连营帐也收了,恐怕是想要趁夜逃离。”

段达抚着浓眉的胡子,冷笑道:“这洛阳,可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说着,他道:“传本将命令,齐集军队,本将要打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就算杀不了李世民,也要毁了这十万大军,给李渊一个重挫。

三更时分,在夜色的掩护下,段达新率大军悄悄来到李世民一方的阵营前,那里确如士兵奏报的那样,大多数营帐都收了起来,士兵行动异常。

正当段达准备下令攻击之时,几道天外流星突然朝他们的军队袭来,狠狠砸在那些士兵身上,一时之间哀嚎声四起,队形大乱,且还在不断继续袭来,每一道“流星”落下,都会倒下一片士兵。

段达大惊,连忙问左右,“怎么一回事?”

此时,士兵已是看清了所谓的天外流星,道:“启禀将军,怕是有人用投石机攻击我们!”

“好端端的怎么会有投石机?”段达话音未落,两边已是传来杀声,一群士兵挥刀朝他们砍来,看到这一幕,段达哪里还会不明白,他们中计了,李世民料定自己不会让他就此离去,故而以撤兵为饵,引他过来,然后趁机偷袭!

无奈这会儿明白,已是太晚了一些,只能仓促迎战,之前投石机投掷来的石头,令他们伤亡众多,且军心浮动,无法再像之前交战一样,与李世民的军队战成平手,很快就被击溃,甚至连段达的手臂也受了伤。

眼见己方伤亡惨重,段达又恨又怒,可恨,要是这会儿李密大军来援,就算李世民再诡计多端,也赢不了他,这次错失了杀死李世民的机会,以后想再杀就难了,可惜!真是可惜!

段达虽然不甘,但为保存实力,只得下令撤兵,他们这一撤,李世民亦不恋战,当即下令往长安方向撤兵。

最终,这场涉及四方的战役,以宇文化及败走魏县,李世民不克而还告终;但对于李密来说,战役还没有结束。

虽然他打败了宇文化及,还收编了数万大军,令自己这方军力达到了二十万之众,但原本答应让他入城的杨侗却出现了问题。

一直以来,王世充都不赞成让李密入城,更不要说是入朝辅政了,但当时两面受袭,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如今宇文化及败走,李世民也撤了,他便不打算遵从之前的协议,想要趁李密兵困马乏之际,将李密一网打尽,虽然李密眼下有二十万之众,但其中一部分才刚跟着李密,并不能做到如心使臂,如臂使指,而且李密自身又有重伤在身,指挥大军力不从心。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不克而还

但有人并不这么认为,觉着既然说出了口,就得遵循,否则岂非成了背信弃义的小人,再者,李密入朝之后,他底下的将领也会在朝为官,可以将之逐一瓦解分,如此一来,李密孤身一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不费一兵一卒而灭掉李密,远远要好过动刀动枪,毕竟除了李密,还有李渊、窦建德等人虎视眈眈,这兵力浪费不得;这一派,以元文都为首。

王世充对此自是不同意,李密就如一头狼,一旦引狼入室,想再赶出去可就难了,而且…元文都究竟是真的想用这个怀柔政策对付李密,还是想趁机勾结李密来对付他,还是未知之数。

虽然他与元文都都是辅助杨侗的,却互不对照,要不是他握着兵权,洛阳城还需要他来守,元文早就对付他了;一旦李密入城,那元文都就等于多了二十万大军,到时候,只怕自己的地位就没如今这么稳固了;出于这种种考虑,王世充坚决不同意让李密入城。在这样的僵持下,一个人站在了元文都那一边,令事情发生了倾斜,此人就是杨侗。

虽然后者只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皇帝,但毕竟是皇帝,他都支持了元文都,就算是他王世充,也不好明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