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不知道,也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这一切都是有人栽赃嫁祸于本王。”信王咬牙说着,眼里有愤怒的火苗在窜动,要让他知道是谁这样害他,非得生扒了对方的皮不可。

“王爷倒是撇得干干净净。”张晋嗤笑一声,显然是不相信他说的话。

这个时候,一名士兵忽地指着墙壁道:“将军,这里是空的。”此处本挂着一幅画,后来怀恩在画卷中发现了密藏的书信,士兵就想检查一下挂在墙上的几幅字画,结果字画没问题,其中一幅画后面的墙壁却发现了问题。

信王呼吸急促,垂在身侧的双手抵制不住的发抖;那厢,张晋已是大步来到士兵所指的墙壁前,屈指敲了敲,果然发现声音空洞,里面应该是一个暗格,但检查了一圈,没有看到任何缝隙或是机关,他回头道:“麻烦王爷打开!”

等了一会儿,不见信王有所动作,张晋沉眸道:“既然王爷不肯动手,末将只好自己来了。”说着,他将全身劲道贯注于双拳之中,重重砸在墙上,仅仅是一拳,用上等青砖砌成的墙便出现细如蛛网的裂缝,墙灰“扑扑”的往下掉,可见张晋武功之强。

在张晋准备挥出第二拳时,长史忽地站了出来,“将军且慢,小人知道机关在哪里。”

张晋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打开!”

“是。”长史应了一声,走到长案后,握住椅子左侧扶手的蟒蛇头用力一转,在一连串“卡啦啦”的响声中,那一面墙壁竟然整个翻转了过来;众人恍然,难怪找不到缝隙了,原来整面墙都是机关,在墙的背后,是一间小小的密室,摆放了许多书信文件。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章 十年积怨

第一百二十章 十年积怨

“是你陷害本王?”信王面色阴寒地盯着长史,言语间有着按捺不住的怒气,除了打小就跟随他的几个心腹之外,最倚重的就是这个五年前来他府中当差的长史,结果却被他给出卖!

“王爷在勾结东凌人之时,就该料到会有今日,怪不得小人!”长史话音未落,脖子已经被信王掐住,后者咬牙切齿地道:“本王没有勾结东凌人,从来都没有,说,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否则本王就扭断你的脖子!”

信王的突然发难令众人大惊,顾不得密室里的书信,纷纷拔刀将他团团围住,张晋大声喝道:“请王爷立刻放手,否则休怪末将不客气!”

信王根本不理会他,赤红双目死死盯着被他掐得喘不过气来的长史,低吼道:“说!说啊!”

“没…没人!”长史艰难地自喉咙里吐出两个字,可惜这并不是信王要的答案,他再次加重了手里的力道,面目狰狞地吼道:“一定有人,是谁,快说!”

长史被他掐得两眼翻白,鼻间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再这样下去,非得活活被掐死不可!

张晋见事态紧急,狠一狠心,挥拳往信王胸口打去,将后者打退数步,掐着长史的手也终于松开了。

长史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向信王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他刚才真的以为自己会死!

“放开!放开本王!”在张晋一拳逼退信王后,几名士兵在怀恩的示意下,紧紧按住信王,以免他又闹出什么事来。

怀恩上前扶起长史,“你怎么样了,要不要紧?”

长史抚一抚刺痛的脖颈,道:“多谢公公,小人没事。”

怀恩点点头,“你怎么知道这里有一间密室,信王告诉你的?”

“小人虽然跟了信王五年,但他对小人并非全然信任,密室之事,未曾提过只字片语;是昨日小人收拾东西之时,无意中发现椅子被固定在地上,好奇摸索之下,发现了这个机关。”说着,他急急道:“公公,信王勾结东凌,谋害王太傅的事情,小人事先毫不知情,不关小人的事情,请公公明鉴。”

“你这个卑鄙小人,枉本王如此信任你,竟然这样陷害本王,本王发誓,不论今日之后是生是死,都绝不会放过你!”信王怨毒的咒骂着,今日这出事,不止毁了他多年来的图谋,甚至连性命也不一定保得住,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这个长史所赐,让他怎能不恨!

有士兵奔进来,在张晋耳边低语几句,在示意他下去后,张晋对怀恩道:“公公,城西那边已经办妥,我们该去向陛下覆命了。”

怀恩挑一挑花白的眉毛,“都擒住了?”

张晋点头道:“虽然死伤不少,但所幸都擒住了了,无一逃走。”

信王在一旁打了个寒战,京西…难道是自己豢养死士的宅子被发现了,不,不会的,知道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东方洄没理由会知道的。

在这样的惶恐与猜测中,信王被带到了承德殿,东方洄在一一看过他们呈上来的书信与卷宗后,面色青白如霜冻,仅有的那抹血色如胭脂一般浮在面颊上,看起来异常的诡异。

东方洄手指微颤地放下最后一封书信,撑着案沿起身,一步步走到信王面前,痛声道:“你一直是朕最尊重的兄长,可是现在…”他深吸一口气,咬牙道:“究竟朕哪里亏待了你,令你做出这样不顾大周,不顾先祖的事情来?”

“冤枉,臣冤枉!”信王强行挣开两边士兵,含泪道:“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岂会做出这等忘恩负义,违背君臣之道的事情来,是府中长史受人指使,故意嫁祸于臣,求陛下明察。”

怀恩在一旁道:“陛下,长史这会儿正候在殿外,是否要传他进来?”

东方洄没有理他,径直盯着信王道:“好,朕就当那些书信与东凌刀是长史嫁祸给你的,那书房密室,还有养在你京西宅子里的那些人你怎么解释?难道也都是他嫁祸吗的?”

信王面上血色瞬间褪尽,京西宅子的秘密,果然是被发现了,他所有的一切,都被人挖了出来,毫无保留地摊在天光下;他…无路可逃了!

“大哥,朕一直那么信任你,可你却勾结外敌,豢养死士,残害兄弟,谋害王太傅,你…你怎么可以这么做?”

“怎么可以…”信王喃喃重复着这句话,许久,他抬起那张灰败如死人的脸庞,“这一切,不是正合了你的心意吗?”

“大哥你在说什么,你…”

“够了!”信王暴喝一声,朝东方洄吼道:“不要再假情假意的叫什么大哥了,你心里根本没有将我当成你大哥,从来没有!”

“放肆!”怀恩挑动着花白双眉,细声喝道:“大胆信王,竟敢对陛下无礼,还不立刻跪下请罪!”

“请罪?”信王冷笑一声,“难道我跪在地上,他就会饶过我吗?不会,他好不容易才将我逼到这一步,又怎肯放弃。”

“朕逼你什么,现在是你做错了事,何以全部都赖到了朕身上?”

“我啊!”信王指着自己胸口,大声道:“是父皇的长子,一直以来,我都以父皇为榜样,努力学习,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替父皇分担繁杂的朝政,让他可以不用那么累;可结果呢,父皇却立了你为太子,将皇位传给了明明是次子的你,凭什么,凭什么啊!”积压了十年的不甘、痛苦、委屈全部都在这一刻暴发了出来。

东方洄目中尽是阴翳,“从父皇册封朕为东宫太子的那一刻,朕就知道,你不甘心,但朕从来没在意过,登基之后,加封你为一等亲王,赏双亲王俸禄;朕做这么多,不为其他,只因为你是朕敬重的兄长;朕总以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朕的苦心,万万没想到,你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朕;东方汌,你很好!”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是杀是留

第一百二十一章 是杀是留

信王冷笑连连,“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带假面具来训斥朕,演技可真好,难道连父皇也被你蒙在鼓中,可惜,你骗不了我!”停顿片刻,他又厌恶地道:“堂堂大周后,竟然利用青楼来搜集情报,你说…这事如果传出去,别人会怎么看你?我的陛下!”最后四个字,是生生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可见信王对他的恨意之深!

东方洄面目一沉,冷声道:“朕岂会与青楼有关,休得胡言!”莫说只是信王,就算绿衣当面指证,他也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信王早料到他会这么说,嗤声道:“不管你承认与否,这都是事实,只是你没想到会突然杀出一帮东凌人来,坏了你的好事。”

东方洄默默盯着他,许久叹息道:“朕以真心相待,换来的却是一副狼心狗肺,可悲可叹!”

“说得真是好听,可惜,二十几年,东方洄,我从来没在你身上看到过‘真心’二字。”停顿片刻,他又道:“还有卫太后,你们母子都是一样,一辈子带着假面具做人。”

见信王连卫太后也牵在内,东方洄脸色越发阴沉,“朕原本答应了父皇,会善待众兄弟,但你这次,实在罪犯滔天,且全无悔改之意,朕实在难以饶你!”

“你对我何曾有饶过之念,就算没有今日之事,你也早晚会动手;东方洄,你心里根本就不愿意任何一个兄弟活着,包括…老七!”

东方洄面色一紧,旋即道:“朕从无此念!”

对于他的话,信王报以一连串冷笑,显然并未半分相信之意,张晋在一旁道:“陛下,信王罪犯滔天,又屡屡对陛下不敬,当依律严惩!”按着大周律例,勾结外敌,刺杀当朝重臣,皆是死罪,张晋这句话等于是让东方洄杀了信王,以绝后患。

以信王的心思,岂会听不出张晋言语之意,冷声道:“果然是什么样的主子养什么样的狗,一张嘴就要咬人!”

见他骂自己是狗,张晋恨得牙痒痒,拱手待要言语,有内监站在外门恭敬地道:“陛下,睿王与穆王求见!”

怀恩花白眉毛微微一挑,轻声道:“二位王爷应该是听说了信王府的事情,陛下若是不愿见,老奴去与他们说。”

东方洄捏一捏鼻梁,摆手道:“罢了,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东方溯二人出现在承德殿内,在行了一礼后,东方泽迫不及待地道:“陛下,大哥犯了什么罪,为何要查抄信王府?”在外人面前,他仍是那个冲动任性的穆亲王。

在怀恩将事情大致说了一遍后,东方溯拧眉拱手道:“陛下,大哥一向友善亲和,只喜诗书,会否是一场误会?”

“朕何尝不希望这是一场误会,可是…”东方洄摇摇头,指着御案上那叠书信,“你们自己去看看!”

二人不动声色地对视了一眼,拿起那些书信一一看着,这件事本就是他们一手推动,信中所说之事,自是一清二楚;待得大概看过几封后,东方泽故作惊讶地道:“是大哥指使那群东凌人行刺我们几个,并且杀了王太傅?”

张晋在一旁道:“不止如此,信王还勾结齐国,并且私自在园子里豢养死士。”

“我是豢养死士,勾结齐国,但东凌人一事,与我无关,你休想栽到我头上。”说到这里,信王忽地青筋暴跳,面庞扭曲地指了东方洄道:“我知道了,一切都是你的诡计,你指使张晋他们嫁祸我,东方洄,你好狠得心,竟用这种办法来害我,我就算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绝不会!”

“陛下乃是仁德之君,岂会如大哥所言!”说这句话的时候,东方溯心里五味呈杂,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曾几何时,他发誓会效忠东方洄,可现在…他却在撒谎!

“仁德之君?”信王连连冷笑,“你们都被他的假面具骗了,瞧着吧,今日是我,来日就是你们,还有老五老六他们,他会把你们统统杀光,一个不留!”说到后面,信王已是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之中。

东方泽摇头道:“陛下怎么会这样做,这些大不敬的话,大哥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信王用力挥手,“蠢货,一个个都是蠢货,非要等到人头落地的时候才肯相信,哈哈哈,九泉之下,我等着你们”

“相信大哥等不到这一日。”在冷冷看了信王一眼后,东方溯跪下道:“陛下,大哥虽然犯下大错,但终归是一父同胞,一起长大,还请陛下念在手足至亲的份上,饶大哥不死!”

东方泽也跟着跪了下来,“父皇临终之前,一直叮咛我们要手足相望,若他在天之灵,看到我们兄弟相残,一定会很难过的,臣弟恳请陛下开恩。”

信王没想到他们会帮自己求情,待得回过神来后,怆然道:“他费那么大劲,就为了杀我,又岂会放过我,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

东方溯没理会他的言语,再次道:“请陛下开恩!”

“他纵有千错万错,也是我们的大哥,求陛下宽恕他这一回,相信这也是父皇的意思。”

东方泽一言不发地回到椅中坐下,从私心来说,他是绝对不想放过信王的,此人勾结东凌、齐国,野心可见一般,只要信王活着,对他就是一个威胁;可信王是他大哥,若是这此杀了,他努力树立的仁德宽厚形象也就毁了。

这件事…实在有些棘手。

沉默良久,他命人将信王带下去,至于东方溯二人,还跪在地上不肯起来,随即目光一转,落在怀恩身上,“你有什么看法?”

怀恩赔笑道:“老奴身份卑微,岂敢妄言。”

东方泽不悦地道;“朕让你说就说。”

“是。”怀恩在心里斟酌了一下,轻声道:“正如穆王所说,信王纵有千般万般的不好,终归是陛下您的兄长,王太傅已经不在了,就算您现在将信王杀了,也不能活过来,反而会令陛下落得一个无情之名,老奴私以为,这样并不好。”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章 九月

第一百二十二章 九月

“你是想让朕放过信王?”

怀恩恭敬地道:“恕老奴直言,依罪而论,信王死有余辜,但若陛下能够法外开恩,饶他不死,相信天下人都会赞陛下仁德!”

东方洄默默听着他的话,在又一阵长久的沉寂后,他徐徐道:“正如你们所言,纵他有千错万错,也是朕的大哥,朕不能半点情份也不念。”

听到这话,东方溯知道信王的命保住了,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臣弟代大哥谢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示意二人起身后,东方洄叹道:“虽然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经此一事,大哥以后都不能再回金陵城了,这一点,还望你们能够明白。”

“臣弟明白,陛下肯放大哥一条生路,已是仁至义尽,相信大哥余生都会感念陛下恩德。”

东方洄摇头道:“大哥刚才的样子,你们也都看到了,要他感念朕,怕是比登天还要难。”

东方泽扬眉道:“只要自己无愧于心,根本不必在乎别人是否感念。”

他这句话引得东方洄一笑,颔首道:“好一句无愧于心,正是这个道理。”

三日后,宫城外贴出皇榜:信王东方汌勾结东凌,行刺诸王,并且杀害太傅王良,罪行昭昭,本该处以死刑,辜念其是一时误入岐途,又是先帝长子,故网开一面,饶其死罪,改流放之刑,发配连疆做苦役,终身不得回京;其家眷,男丁一律没入掖幽庭为奴,女眷则没入官乐坊。

轰动一时的金陵行刺案,至此尘埃落定,京兆府与巡防营先后收兵,封闭多日的四方城门也重新打开,一切都恢复了原有秩序。

唯一要说有什么瑕疵,就是那群东凌人,虽然绿衣几次加派人手追踪,始终未曾找到。

至于倚翠阁,在歇业一个余月之后,又重新开张,夜夜笙歌艳舞,依旧是金陵城中有数的青楼楚馆;唯一与以前不一样的,就是倚翠阁的老鸨换了一个叫殷媚的女子,不止人如其名,妩媚动人,而且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在她的经营下,倚翠阁生意一日好过一日。

发配至边疆的信王,在一次河边采石之时,一时脚滑,不慎从跌落入河,等别人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溺水身亡,那个时候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边境遥远,消息传回来之时,已是九月末。

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夜,东方溯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别人或许不清楚,他却知道信王精通水性,曾一人游过涨潮的江河,断不会溺水身亡,可现在信王死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要他的性命,而这个人…除了东方洄,他想不到第二个!

由始至终,东方洄都不打算放过信王,只是为了维持他的“仁君”之名,方才假意放过信王,然后派人去边境暗杀。

他花二十余年时间认识的…从来都只是皇兄带在脸上的一张假面具,可悲…可叹…

信王的死并没有在金陵城里掀起多大的涟漪,人们更有兴趣讨论的,是京中二位贵女的婚事,一位是平阳王府的昌荣宗姬,一位是户部赵尚书的千金,两个月前,东方洄登基之后,第一次选秀,这二位贵女也在秀女之列,不过并未被留牌,听闻太后有意亲自为二位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的贵女指婚,但迟迟没有赐婚的旨意下来,也因此成为金陵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纷纷猜测太后最终会将她们赐予何人为妻。

自入了九月之后,天气一日凉过一日,尤其是下过雨后,不少人已经换上了秋衣,昭明宫中遍植桂花,到处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气。

因为一次宫人服侍卫太后歇下后,忘了关窗子,令卫太后受了风寒,一连数日都缠绵于病榻,无力起身。

东方洄倒是孝顺,每每下朝,都会来宁寿宫请安,亲自侍候卫太后服药,这日也不例外,在服侍卫太后喝下最后一点药后,签了一颗伊秋递来的梅子,送到卫太后嘴边,“母后含着去去苦味。”

在卫太后含梅子解苦之时,他对尹秋道:“太医今日可有来过?”

“来过了,说是比前几日好了许多,但毕竟外邪入侵,伤了肺经,还得再调养一阵子,药也不能停。”

东方洄点一点头,冷声道:“那名宫女呢?”

伊秋恭敬地道:“奴婢已经将她打发去了掖幽庭,掖幽庭劳役繁重,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死于重役,相信她熬不了多久,陛下放心!”

卫太后吐出小小的梅核,“其实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责斥一番也就是了,打发去掖幽庭这个责罚,有些重了。”

“她害母后生病,罪不可赦,多活那么些日子,已经是对她格外开恩了,又何来‘重’这个字。”说着,他又道:“此事已定,母后不必同情那个罪奴。”

“哀家岂会同情她,哀家是担心你。”卫太后拍着东方洄的手道:“仁贤之名,得来不易,哀家不想你为一个小小宫女,而授人把柄。”

伊秋插话道:“奴婢事后检查她房间之时,发现她有偷窃东西的习惯,这般行径,发落去掖幽庭一点都不为过。”说着,她垂目道:“也怪奴婢大意,让这样一个人进内殿服侍太后,请太后恕罪。”

“罢了。”这般说了一句,卫太后目光重新落在东方洄身上,“最近朝局如何?”

“母后放心,一切皆好,不过…”东方洄犹豫片刻,道:“儿子有一些事情把握不准,想请母后帮着想想,但又怕母后劳神。”

“哀家没事,你只管说就是了。”

得了卫太后的话,东方洄徐徐道:“之前母后曾让儿子再派人去查一查慕千雪的底细,前两日,派去西楚的探子来报,说他几经托人周折,与一名天机卫搭上了关系,从他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

“天机卫确是楚帝一手组建,与慕千雪无关,但不知为何,当时的天机卫首座闫重山对慕千雪一直都很尊敬。”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重阳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 重阳节

尹秋言道:“慕千雪是楚帝嫡妻,东宫太子妃,闫重山对她尊敬一些,也无可厚非。”

东方洄没说什么,而是继续道:“他曾无意中看到闫重山与慕千雪在亭中说话,尽管听不清他们的对话,却清楚记得闫重山当时的表情,与其说尊敬,倒不如说是敬畏;这样的表情,就算是在楚帝面前,他也未在闫重山脸上见过。”

卫太后眉头一蹙,“像闫重山这样的江湖人士,只会对一种人敬畏,那就是实力高过自己的人,论武功,十个慕千雪也不堪闫重山一掌;若那人所言属实,只有一种可能。”

“智谋?”

“不错,除去武功,唯有绝顶智谋方才可以将之降服。”

东方洄仔细想一想,摇头道:“慕千雪尽管有一副好皮囊,却是个草包美人,绝不可能如母后所言。”

“是吗?”卫太后垂目望着一直戴在腕间的枷楠手串,微笑道:“哀家与你说一件事,你听过之后,再回答哀家不迟。”

“母后请说。”

“哀家生辰的前几日,惜君与平清打赌,要在一柱香之内,穿过最为繁华的街道,赌注就是清平送给哀家的那只鹦鹉;惜君以铜钱开道,顺利过了大半条街,可后面却被慕千雪的侍女挡住了,并且出言不逊。”

“惜君是什么性子,你与哀家都很清楚,自是不肯放过那名侍女,结果慕千雪三言两语,就令她发不了火,生生咽下了这口气,这样的女子,你还认为她是草包美人?”

东方洄满面惊讶地道:“竟有这样的事?”

“哀家也是昨儿个平清过来,方才意外得知的,慕千雪…只怕不像皇帝想得那般简单。”

东方洄低头思索半晌,摇头道:“若她真如母后所言聪慧有才,就该知道朕现在不可能发兵攻打西楚,毕竟…”话说到一半,一道雪亮突然划过脑海,脱口道:“难道她是故意为之?”

卫太后淡淡一笑,抚过即便是在病中,也依旧一丝不苟的发髻,“皇帝终于想到了。”

东方洄恍然之余,又浮上重重疑惑,“她应该明白,眼下有能够助她复仇的,只有儿子一人,为何偏偏要故意将儿子推开,难道她不想报仇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卫太后凉声道:“她害怕皇帝会是第二个人萧若傲,所以故意在皇帝面前装傻充愣,让你以为她是一个只知读死书的草包美人。”

东方洄眯了细长的丹凤眼,冷冷道:“好一个慕千雪,竟然将朕骗得团团转,实在该死!”在压下心中的怒气后,他唤过怀恩,“你去一趟睿王府,传慕千雪入宫。”

“慢着。”卫太后阻止欲要离去的怀恩,双目平视东方洄,“皇帝见了慕千雪,准备怎么说?直接揭穿她的谎言?恐怕那样一来,会令她离皇帝更远,就算勉强屈从,也不会全心全意为皇帝谋划。”

“儿子知道,所以儿子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要她心里有一丝复仇之念,就一定会被儿子说动;再者,北燕积弱,东凌诡异,周帝暴虐,只要她不蠢就该知道儿子是她唯一的选择。”东方洄信心十足的说着。

“哀家倒不这么认为。”卫太后望着窗外结满了累累珊瑚红果实的几株西府海棠,徐徐道:“舍近求远,自是不明智,但在这金陵城里,皇帝不见得是慕千雪唯一的选择。”

“不是?”东方洄愕然道:“除了儿子之外,谁还能助她攻打西楚?”

“皇帝不妨想想她现在住在谁人的宅子里。”

“老七?”话音未落,东方洄已是连连摇头,“老七虽然是亲王,也掌握着健锐营十万兵力,但没有朕的允许,莫说十万,连十个人他都调动不了,怎么可能助她去攻打西楚。”

“世事无绝对,就像当年的萧若傲,谁人想过,他竟然会成为西楚帝王;又有谁人想到,立国近百年的南昭,会一朝毁在他的手里。”

东方洄眼皮重重一跳,脸色有些难看地道:“母后之意,是说慕千雪很可能会故计重施?”

“哀家不敢肯定,但小心一些总是好的,皇帝你说对不对?”

东方洄面色凝重地点头,旋即道:“母后所言极是,那现在该怎么做,是否要收了老七手里的兵权?”

“让哀家想一想。”卫太后闭目靠在软枕上,她毕竟年纪大了,又还在病中,说了这么久的话,不免有些疲倦,歇了一会儿,她道:“老七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东方洄仔细回想了一下,摇头道:“没有,一切与往常无异,儿子交待他的事情,也都一一办妥,并无偷懒。”

“总算他还没被慕千雪怂恿的昏了头。”卫太后面色冰冷的说着,全然不见她平日的慈祥和蔼,过了一会儿,她续道:“不能让慕千雪继续留在老七府里。”

东方洄也有这个想法,当即道:“自从信王谋逆之后,信王府一直空着,不如儿子让人收拾一下,然后赐给慕千雪居住,然后再慢慢将她拉到咱们这边。”

卫太后就着尹秋的手喝了一口刚炖好的参汤,缓缓道:“不用这么麻烦,哀家有更好的法子。”

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这一日依着惯例要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以求祛灾祈福。

夏月一早就忙开了,在东院各门各院旁边插上茱萸,又亲自去厨房做了重阳糕,这重阳糕共有九层,一眼望过去,犹如一座宝塔,上面还作了两只小羊,取重阳(羊)之意。

几名厨子围着刚刚出笼的重阳糕道:“你这重阳糕做得可真好看,尤其是那两只羊,栩栩如生,可比咱们做的还要像。”

夏月得意地道:“我可是下苦功跟专门做糕点的御厨学过的,不止样子好看,味道更好,公主每年吃的重阳糕都是我做的。”

一个厨子道:“去年重阳穆王来咱们府里,我做了重阳糕过去,可是被他一顿嫌弃,干脆你教教我。”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卫文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卫文斌

“教你可以,不过得晚一些,我先把重阳糕给公主送去。”说着,她指一指笼屉中还剩了好几个的重阳糕,“公主吃不了这么多,你们拿去分了吧。”

“多谢夏姑娘。”那几名厨子嘻嘻哈哈道了谢,分食那几个重阳糕。

夏月拿着东西一路回到东院,刚进垂花门,便看到慕千雪与一个鹅蛋脸女子走了出来,竟是卫太后身边的尹秋。

“见过公主,尹秋姑姑。”夏月上前屈一屈膝,旋即疑惑地道:“公主您这是要去哪里?”

尹秋代答道:“太后怕公主一人身在异乡太过寂寞,所以让我来这里请公主入宫一道过重阳节,也好热闹些。”

“劳太后这样记挂,千雪实在过意不去。”

尹秋笑道:“虽然太后与公主只见了一面,却很喜欢公主,经常在奴婢面前提起您,原本前些日子就想召您入宫的,偏偏又感了风寒。”

慕千雪惊讶地道:“太后病了?”

“是啊,有个宫女大意忘了关窗子,令太后吹了一夜的冷风,足足病了十来天,事后发现那名宫女还有偷窥的恶习,实在可恨。”

夏月好奇地道:“那她是不是被杖毙了?”

“陛下仁慈,只将她发落去了掖幽庭。”这般说着,尹秋转眸道:“公主,太后还等着呢,咱们走吧。”

“好。”慕千雪应了一声,对尚站在一旁的夏月道:“把重阳糕带上,随我一道入宫。”

很快,一乘软轿抬着慕千雪来到昭明宫,下轿之后穿过重重宫院来到宁寿宫,九月深秋,正是万木凋零,落叶满地的季节,可这宁寿宫中,依旧一派生机勃勃,青石铺就的宫庭之中,不见一片落叶。

尹秋带着慕千雪二人一路来到正殿,朝坐在上首的卫太后屈一屈膝,“太后,公主到了。”

慕千雪带着夏月上前一步,恭敬地道:“千雪见过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卫太后笑着抬一抬手,宽大的刺金袖子在照进殿内的秋阳下熠熠生光,“免礼赐座。”

“谢太后。”待得落座之后,慕千雪方才发现殿中除了卫太后之外,还有一名文质杉杉的男子,不等她言语,那名男子已是站了起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艳之色拱手道:“久闻璇玑公主容色天下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慕千雪起身还了一礼,“千雪不过是蒲柳之姿,当不得公子如此夸奖。”

“公主谦虚了,今日得见公主一面,文斌此生不虚。”说话之时,男子双目一直不曾离开慕千雪脸庞。

卫太后温言道:“文斌是哀家的本家侄子,前几年一直在江宁为官,不久前才刚调回金陵,如今在刑部任右侍郎。”

听到“刑部”二字,慕千雪眸光微微一动,在信王出事后没多久,俞泯中被人弹劾与信王勾结,并且暗中收受贿赂,最终俞泯中也难逃罢官流放的下场;因为刑部当时只有一位左侍郎,所以刑部交由他暂时主持大局,东方洄这会儿将卫文斌调来刑部任右侍郎,用意可想而知,卫氏一族,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缝,这样算下来,六部除了一个兵部和工部之外,余下的,全在卫氏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