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门时,正好一名小厮奔了进来,匆匆朝东方洄打了个千儿,低声道:“殿下,奴才去了客栈,但天机先生不肯来。”

“不肯来?”东方洄眉头一紧,冷声道:“怎么回事?”

小厮无奈地道:“奴才也不知道,先生根本不肯见奴才,是让人传的话,只说等他办完事情,自会来见殿下。”

东方洄冷哼一声,“给他几分颜色,他倒开起染房来了!”

小厮迟疑道:“殿下,要不要奴才再去请一次?”

东方洄思忖片刻,摇头道:“不用了,让人盯着客栈,别到时候闹出什么乱子来。”

“奴才省得。”在交待了小厮后,东方洄随尹秋冒雪来到宁寿宫,在各自见过礼后,魏王照例率先开口,“敢问殿下,陛下昏迷不醒,九王盗取兵符,齐、东凌、西楚三国又一直蠢蠢欲动,该如何应对内忧外患?“

东方洄料到诸王入京后会问这个问题,当即拱手一礼,朗声道:“洄以为,攘夷必先安内,内政不安,则国力渐衰,无法与外敌相抗。”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三章 重登大位

第三百九十三章 重登大位

魏王抚一抚须,沉声道:“是这个道理,不知殿下有何妙法,可以平定内乱?”

东方洄思忖片刻,道:“老九盗取兵符是想召集兵马夺取皇位;但士兵听从的并不是老九的命令,而是兵符代表的皇权;只要让士兵知道,陛下安好,金陵安好,他们自然会弃明投暗,不再助纣为虐。”顿一顿,他又道:“上阵杀敌是士兵的使命,但我相信,绝不会是他们的喜好,没有一个士兵会想去做无谓的牺牲。”

代王插话道:“据太后所言,陛下一直昏迷不醒,无法主事,又如何称得上安好二字?”

魏王意味深长地望着东方洄,“恭王所谓的安好,可是指由你取陛下而代之?”

东方洄朝他们长施一礼,正色道:“洄身为臣子,万万不敢有此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魏王指一指陪在末座的李正风道:“可是刚才李尚书说,放眼皇室,没有人比恭王你更适合。”

“承蒙李尚书高看,洄实在愧不敢当。”再次行了一礼后,东方洄肃然道:“其实洄心里有一个最好的人选,只是不知几位叔父意下如何。”这次进京的八位藩王,都是与承帝一个辈份的,他称一句叔父倒也合适。

“恭王请说。”得了代王的话,东方洄道:“几位叔父一直镇守边疆,可能不太清楚,陛下出事之前,赵昭容已是诞下一子,子承父位,最是恰当。”

“不行!”卫晋第一个出声反对,“大周江山岂可交给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黄口小儿,简直是儿戏,万万不行!”

东方洄当然也不是真心想要拥立幼子为帝,假惺惺地道:“皇子虽说年幼了些,但有我等扶持,料想也出不了什么事,待将来皇子长大,再还政于他就是了。”

“到时候九王带兵来袭,难道让咱们抱着一个婴儿去平定叛乱吗?”不等旁人言语,平阳王已是自答道:“只怕平叛不成,反倒成了全天下的笑话,丢不起这个人!”

李正风附声道:“卫候与平阳王说得是,再者,赵昭容出身平常,又只是侧妃,她的孩子怎么能继承大周皇位。”说到这里,他突然撩袍朝东方洄跪下,“大周现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只有殿下继位,方可稳定君心,平息祸乱,还情殿下万勿推辞!”

东方洄心底自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但表面上还是要装装样子,当即连连摆手,“万万不可,我在位时,曾犯下不少错事,无德无才,如何能够再继位,请李尚书以后都不要再说这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殿下劳记之前的教训,不再重犯就是了。”说着,李正风伏身磕头,大声道:“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其他几位朝臣也纷纷跪下,齐声请东方洄登基,无一例外,皆是不同意赵平清之子继位。

魏王等人沉吟不语,虽说卫晋等人言辞略有些偏颇,但确实也是这个道理,与其让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儿登基,东方洄继位,无疑对大局更有利。

想到这里,几位藩王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魏王起身道:“放眼金陵城中,只有殿下一人可以令金陵度过此次危机,还请殿下不要再推辞,我们几把老骨头一定鼎力支持。”

东方洄故为难地道:“怎么连众位叔父也这么说了,洄实在…”

代王打断道:“请殿下以金陵为重,以大局为重!”

“洄儿。”仿佛入定的卫太后缓缓睁开双眼,东方洄连忙拱手道:“儿臣在。”

卫太后徐徐环视了一眼,淡然道:“难道八位王爷如此看得你,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金陵——不可乱!”

见戏做得差不多了,东方洄叹息一声,垂首道:“儿臣领命!”

八位藩王听到这句话,知他是答应了,当即单膝跪下,与卫晋等人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方洄居高临下地望着匍匐在脚下的众人,唇角缓缓弯起,“众爱卿平身。”

半年多的隐忍谋划,终于换来今朝的扬眉吐气,重新夺回属于他的东西;从今往后,他会牢牢握住这至高无上的权力,绝不再让任何人夺去。

在众人起身后,他缓缓道:“朕之次临危受命,安当全力平定叛乱,安定民心。”说着,他看向魏王等人,“不知诸位叔父此次入京,带了多少兵马?”

“回陛下的话,臣等八人共计带了十万左右的士兵入京,如需另行调兵,来回差不多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东方洄沉吟道:“十万军队再加上金陵城中有步兵衙门还有禁军,就算不能劝服东方泽归降,也足以依靠城防与他们一战。”

卫太后抚着翠蓝的袖子,淡然道:“调动兵马不是件小事,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九这次调兵,再怎么快也要十天半月,你们现在传书回去,待老九来攻之时,援军也差不多能到,他若不降,就得面临前后夹攻的局面;到时候,这场仗他还没打就已经先输了一半。”

魏王等人纷纷答应,正要出去传书时,方战单手按刀快步走了进来,肃然道:“太后,臣有要事禀报!”在这非常时期,卫氏给了他随时觐见的特权,只是卫氏怎么也想不到,方战的投靠只是一个慕千雪有意放出来的烟幕。

卫氏朝东方洄看了一眼,道:“新君已经登基,方统领有什么话,向皇帝禀报就是了。”

方战眼角微微一搐,下一刻已是朝东方洄跪下,“臣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免礼。”东方洄随意摆一摆手,道:“方统领何事奏报?”

“启禀陛下,金陵城中突然出现许多来历不明且武功奇高的人,步兵衙门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目前…”方战咬一咬牙,低头道:“丹阳门已经落入敌手。”

“你说什么?”东方洄难以置信地问着,眉目间笼着一层震惊,丹阳门是金陵城最重要的一道城门,位于东面,结果竟然一声不响地落入他人之手,让他怎能不诧异。

在方战又重复了一遍后,东方洄终于确定不是自己听错,咬牙道:“都有多少人?”

“应该在三四十人左右,另外…”方战瞅了他一眼,迟疑着没有说下去,东方洄正心烦意乱,哪里见得了他这副样子,催促道:“另外什么,快说!”

方战轻声道:“另外有人在这些人当中,发现慕贵妃的踪迹。”

东方洄暗自一攥垂在身侧的双手,咬牙道:“神机营?”

方战知道他是在问那些人的来历,摇头道:“据臣所知,这些人的武功路数与神机营并不相同。”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四章 金陵为棋

第三百九十四章 金陵为棋

这个回答令东方洄面色愈发难看,不是神机营的人,就意味着慕千雪又找了一群帮手,而他竟丝毫不知慕千雪已经逃出皇宫,这个女人倒还真是能耐。

不过不要紧了,他现在不止得到八位藩王的支持,更有东方洄与陈氏这两个人质在手,不论慕千雪如何挣扎,都只是白费力气,逃不出他的掌心!

想到这里,东方洄眉头一松,道:“让步兵衙门的都统来见朕,另外,你们随朕去承德殿商议。”

在方战离去后,东方洄朝卫氏拱手道:“儿子先告退了,晚些再来给母后请安。”

“正事要紧,快去吧。”在目送东方洄等人离去后,尹秋与周宁领了殿中所有宫人跪了下来,满面欢喜地磕头道贺,“恭喜太后终于拨乱反正,令陛下重登帝位!”

卫太后向来喜怒不形于色,但在这一刻眉梢眼角也不禁蕴满了笑意,抚袖道:“虽说一路艰难,但总算结果还差强人意,没白费了哀家多日以来的筹谋。”

周宁抬起头,眼角飞扬地道:“世人将璇玑公主传得神乎其神,结果还不是败在太后手中,可见太后才是世间第一智人。”

卫氏被他逗得开怀,笑道:“就你长了张猴儿嘴,惯会哄哀家高兴。”

周宁一脸正经地道:“奴才说得可都是真话,没半点虚的,与太后您比起来,璇玑公主根本不值一哂。”

听到这话,卫太后渐渐敛了笑脸,凉声道:“不足一哂吗,哀家倒是觉得她能耐得紧。”

尹秋亦想到了其中问题,疑惑地道:“慕贵妃一直被咱们禁足在静芳斋中,怎么一转眼又身在宫外,还聚集了一帮来历不明的人,奴婢实在想不明白。”

“哀家也想不明白。”卫氏冷冷说了一句,敛袖起身道:“既然想不明白,那就只有亲自去问问了。”

尹秋会意地道:“奴婢这就去准备肩舆。”

在四名训练有素的太监抬着肩舆往静芳斋行去时,东方洄正满面怒容地盯着方战,“你不是说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昭明宫吗,慕千雪又是怎么一回事?”

方战连忙跪下,惶惶不安地道:“是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是要责罚!”东方洄神色冰冷地道:“朕委你以重任,你却这般糊涂透顶,连人是怎么逃出去的,什么时候逃出去的都不知道,让朕如何放心将昭明宫防卫交给你?”

“臣该死!”面对东方洄的质问,方战惶恐之余又有些委屈,“臣确实派人守住了静芳斋乃至昭明宫每一个出入口,也不知慕贵妃用了什么妖法,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逃了出去。”

卫晋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慕贵妃虽说擅使诡计,但妖法二字还说不上,应该是禁军里面出了奸细,暗中助她逃走,恐怕还不止一两个;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查明奸细身份,以免对陛下与太后不利。”

东方洄冷冷盯着方战,“还不快去查?”

“臣这就去。”方战答应一声,躬身退出了承德殿,望着他离去的身影,东方洄目光幽幽,不知在想些什么。

魏王徐徐抚着下颌,疑惑地道:“慕贵妃夺取了丹阳门,却不离城,她想做什么?”

代王稍一思忖,沉声道:“恐怕是想与九王里应外合,夺取金陵。”

魏王闻言,露出一抹讽刺之色,“不过区区几十人就想立足金陵,还真是不将咱们放在眼里。”说着,他道:“陛下,我等带来的人就在城门外,只要陛下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入城抓捕。”

东方洄正要言语,有内监匆匆走了进来,“陛下,都统大人候在殿外,说有要事需立刻面见陛下。”

东方洄眼中掠过一丝疑色,“传!”

不消一会儿功夫,一名蓄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步兵衙门的都统关仁,抱拳见礼,“参见陛下!”

“你急着见朕,所谓何事?”东方洄话音未落,关仁已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颤声道:“臣办事不力,请陛下治罪!”

东方洄心中一沉,“到底出了什么事?”

“启禀陛下,刚才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突然闯入步兵衙门,杀了不少人,还…还扣押了衙门里所有官员,大大小小足有十几人;臣认出其中一人是…是慕贵妃!”关仁身形健硕,指节粗大,耳下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看得出是一名身经百战,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的武将,但这会儿脸色苍白如纸,连黝黑的肤色也掩盖不住。

“什么?”东方洄豁然起身,匪夷所思地盯着关仁,他怎么也想不到慕千雪夺了丹阳门不够,又胆大包天地去夺步兵衙门。下一刻,怒气自眉心疯狂涌出,“你底下那些人都死了吗,连区区几十个人也对付不了?”

关仁愁眉苦脸地道:“慕贵妃不知从哪里找来那些人,身法诡异,神出鬼没又出手狠辣,交手不过片刻就已经死伤许多,他们还将步兵衙门的官员当成人质,所以臣…实在不敢贸然强攻!”说着,他连连磕头,“臣该死!”

东方洄盛怒不已,负手在殿中来回走着,半晌,他倏地止下脚步,狐疑地盯着伏地不敢起身的关仁,“你刚才说他们扣押了步兵衙门所有官员,那你又是怎么逃出来的?”

关仁战战兢兢地抬起头,“不是臣逃出来的,是慕贵妃放臣出来的,她让臣进宫告诉陛下,若陛下不想步兵衙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就请…陛下与八位藩王亲自过去一趟!”

平阳王率先厉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妖姬,竟然还敢威胁陛下,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他朝东方洄道:“陛下,臣请领一千精兵,诛杀此妖姬!”

卫晋阴恻恻地道:“夺占步兵衙门,扣押官员以威胁陛下,也算是亘古未有的奇事了,可见睿王荒唐到了何等地步。”

魏王长叹一声,沉沉道:“强攻之下,或可诛杀这群人,但…那些官员的性命怕是保不住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妖姬不除,金陵难宁!”平阳王字字掷地有声,魏王等人没有再说话,但能看得出他们并不赞同平阳王的话。

“陛下…”

东方洄抬手打断,在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魏王等人后,沉声道:“这些人都是大周的臣子,都有妻儿老小,若朕走一趟,可以救他们的性命,何乐而不为,而且…朕也想听听,慕千雪究竟有何话要与朕说!”

平阳王惊声道:“不行,陛下身系社稷安危,岂可前去冒险,此事万万不行。”

东方洄神情坚定地道:“朕意已决,你等不必再说。”

魏王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欣赏,道:“陛下放心,我们几个一定会护您平安。”

“那就有劳几位叔父了。”说着,东方洄唤过一名内监低声交待了几句话,随即带着众人往步兵衙门而去。

这一日的金陵城,犹如一盘巨大的棋局,各方博弈,皆想争得这盘棋局的胜利。

究竟…谁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步兵衙门里,一群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老爷,这会儿被五花大绑地押在墙角,动也不敢动一下。

一群浑身散发着阴寒气息的黑衣人将张启凌与慕千雪拱卫在中间,与围在衙门外的士兵对峙,双方皆有顾忌,谁也不敢往前一步;屋檐外,大雪纷扬,遮掩着地上大片大片的血迹。

“叮!叮叮!”屋中传来与这肃杀之气格格不入的琴音,恍若高山流水,悠扬动听。

张启凌望着外面仿佛无休无止的大雪,若有所思地望着正在抚琴的慕千雪,“他真的会来?”

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后,慕千雪留着晶莹指甲的手指按在微微颤动的琴弦上,头也不抬地道:“他要笼络人心,一定会来。”

“希望你没有猜错,否则…”张启凌望着外面越聚越多的士兵,沉声道:“咱们怕是出不去了。”

双拳难敌四手,无论他手下的影者如何能耐,终归只有二三十人,若是对上千军万马,必输无疑;之所以现在能占据上风,是因为有官员在手,对方投鼠忌器,可一旦东方洄发狠,愿意折上这些人的性命,那他们就危险了。

慕千雪按一按鬓边那朵张启凌亲手簪上去的兰花,抬头时不甚扯动肩膀的伤口,传来一丝痛意,“怎么,四殿下也有害怕的时候吗?”

张启凌走到她身边轻轻一拨琴弦,“生老病死,人之必然,没什么可害怕的,但…不是现在。”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将一军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将一军

慕千雪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如此又过了片刻,外面传来内监惯有的尖细是,“陛下驾到!”

张启凌露出一丝笑意,“果然来了。”

听到这个声音,围在外面的士兵呼啦啦跪了下去,并且主动让开一条道路,出现在这条道路尽头的,正是东方洄,他带着八位藩王越过无数跪在雪地中的士兵来到屋檐下。

见到东方洄出现,衙门里那群被绑的官员既惊又喜,惊的是恭王又成了皇帝,喜的是他们有救了。

慕千雪敛袖起身,微笑道:“恭喜王爷,终于得偿所愿了。”

东方洄冷冷扫过衙内众人,在看到张启凌时,脸色豁然一变,是他!

之前派人去请他不来,这会儿却在此处出现,还与慕千雪在一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洄压下心中的疑惑与不安,盯着慕千雪道:“朕本欲看在老四的面上,饶你不死,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朕?”慕千雪黛眉轻挑,徐徐道:“不过是一个谋朝纂位的乱臣贼子,竟然也敢自称‘朕’,真是好大的胆子!”

“大胆妖女,死到临头还在胡言乱语,立刻放了诸位大人,尚能留你一个全尸。”平阳王毫不掩饰对慕千雪的嫌恶。

慕千雪轻轻一笑,转眸看向魏王等人,“诸位王爷素来赤胆忠心,凡事以社稷为重,如今竟然要与叛贼为伍,助纣为虐吗?”

魏王自知道她在说什么,当即道:“我等正是以社稷为重,方才推立恭王为帝;只要你肯投降,我等可以向陛下求情,免你死罪。”

慕千雪淡然一笑,“大周只有一位君主,而我十分肯定,并不是眼前这一位。”

东方洄眼角微微抽搐,旋即已是若无其事地道:“朕自本德才浅落,本无资格承继帝位,但金陵危机重重,祸患自伏,为免大周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只能勉为其难,只要度过这次危机,朕愿意双手交出帝位要,绝不会有半分眷恋。”

慕千雪漫然一笑,“恭王还是如此能言善道,难怪可以将八位藩王玩弄于股掌之上。”

诸王之中脾气最火爆的吴王听得这话,哪里按捺得住,当即瞪了一双铜铃大眼厉喝道:“再敢胡言,本王现在就杀了你!”

慕千雪随手拨动桌上的古琴,有流畅清亮的琴音自指间流泄而出,“他与诸位王爷说了些什么,我大概也能猜到一些,但事实恰恰相反;是他勾结妖道对陛下施以邪术,令陛下心神失常,从而做出种种违背本意的事情。”顿一顿,她侧首道:“我若没猜错,诸位王爷此次入宫应该没见到过陛下与陈太后,是吗?”

吴王不以为然地道:“睿王昏迷不醒,见与不见都是一样的;至于陈太后,她是睿王生母,自是帮着睿王说话,信不得。”

“陈太后的话不可信,卫太后的话就一定可信吗?”慕千雪眉目一冷,盯了他道:“你身为藩王,此次入京又有勤王护驾的职责在身,却说出如此武断的话,实在令人失望!”

“放肆!”吴王哪里被人这样说过,气极之下一把夺过士兵身上的刀,跃身往慕千雪砍去,魏王想要阻止已是不及。

张启凌面色一寒,厉喝道:“拦住他!”就算他不说,那些黑衣人也不会让吴王接近慕千雪。

“叮叮”在一番眼花缭乱的交手后,以寡敌众的吴王踉跄着退了出去,手捂着胸口,面色一阵发青,显然是吃了暗亏。在退到魏王身边后,他低声道:“怪不得步兵衙门仓促之下,会挡不住这些人,确实有几分能耐。”

魏王暗自点头,上前道:“你要怎样才肯收手?”

慕千雪眉目淡淡地道:“很简单,八位藩王退回封地,逆贼母子伏罪诛首!”

“应该伏罪诛首的人是你这个妖姬!”卫晋冷冷盯着她,“别以为有几个人质在手,就可以为所欲为,要不是陛下仁慈,你早已经死无全尸。”

“仁慈…”张启凌一边低笑一边拍手,满面嘲讽地道:“活了这么多年,听过最好笑的,就是这句话。”

魏王蹙一蹙眉,问出早已在心头盘桓了多时的问题,“你又是什么人?”

张启凌朝面目阴沉的东方洄努一努嘴,“这个问题,你该去问他才是。”

魏王心思一转,试探道:“你认识陛下?”

“何止是认识,我可没少替他出谋划策,铲除异己。”这句话令魏王等人眼皮一跳,急忙道:“此话怎讲?”

张启凌负手傲然道:“我师承天机老人,晓尽天下诸事,恭王要我助他夺回之前失去的帝位,而报酬——就是东城十二府!”

诸王闻言豁然色变,惊疑不定地望着面色阴沉的东方洄,东城十二府是抵挡东凌进攻的屏障,若果真如此,东方洄几乎是等于卖国了。

魏王迟疑半晌,忍不住道:“陛下,果有此事?”

不等东方洄言语,卫晋已是厉声道:“乱臣贼子之言,岂可相信,魏王问这样的话,简直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舅舅。”在喝退了卫晋后,东方洄徐徐道:“他的用意,朕不想多说,能够回答几位叔父的,只有一句话:朕不认识他,更没有许过那样的话。”

张启凌嗤笑道:“你倒是翻脸无情,可惜啊…”他拍一拍手,一名小厮递过一叠书信,张启凌接在手里,“我早料到你会食言,所以预先做了准备,自我答应成你幕僚的那一刻起,就截住了所有你与外界的书信往来,你们收到的,都只是临摹伪造后的书信,真迹全部在这里!”

听到这里,东方洄终于变了颜色,心惊胆战地盯着他手里的那叠书信,恨不得一把火将这些全部烧了。

面对他锋利如芒的目光,张启凌笑意不减地道:“你觉得…八位藩王看过这些书信后,还会支持你吗?”

东方洄眸底掠过隐晦的惊恐与杀意,“朕本想留你们一条生路,但你们不仅没有悔改之心,还屡屡抵毁朕,罢了!”说完这句话,他后退一步,一字一字道:“逆贼叛乱,残杀士兵,罪无可赦,立诛之!”

士兵们相互看着,迟疑着没有上前,毕竟里面还有十几名官员在,一旦他们杀进去,这些人怕是性命难保了。

卫晋见状,面色一沉,厉喝道:“你们没听到陛下的话吗,还不快去诛杀逆贼,还是说你们也想跟着一道谋逆作乱?”

“且慢!”魏王喝止了准备往里冲的士兵,朝面色沉冷的东方洄拱手道:“陛下息怒,若这些人真是反贼,自是死有余辜;可若当中确有原由,臣认为理应要查清楚。”――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六章 阴谋败露

第三百九十六章 阴谋败露

东方洄面无表情地望着他,“魏叔父这话,是在怀疑朕吗?”

“臣不敢,臣只是不想世人误会陛下。”魏王缓缓抬起头,眸光深不见底,虽然他之前支持东方洄复位,但并不代表他会就此盲从。

“世人容易被假象迷惑,难以明辩对错,所以朕一直以来,只求问心无愧即可。”说罢,他用力一挥手,冷声道:“所有人听令,擒拿逆贼,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听得这话,张启凌不禁冷笑连连,“如果恭王真是问心无愧,为何要急着灭口,不敢让我公开些书信?终归…还是心虚了。”

东方洄脸颊微微一搐,冷哼道:“不过是一群逆贼伪造的假书信罢了,有什么好看的。”背在身后的十指微微颤抖,张启凌这一手实在让他始料未及,那些书信…绝不能公开。

平阳王附声道:“不错,伪造一个人的笔迹并不是什么难事,倒是你们,偷盗兵符,谋朝篡位,罪无可恕。”

慕千雪没有理会他,眼眸轻转,落在面色迟疑的魏王等人身上,“诸位王爷也这样以为吗?”

卫晋怕他们真被慕千雪说动,决定先下手为强,一把夺过旁边士兵手里的刀,大声道;“所有人听令,立刻随本候诛杀反贼!”说罢,他亲自带着士兵冲了上去,与那些黑衣人战在一起;弓箭手也赶到了,伏在高处放箭助袭。

士兵虽然人数众多,但那群影者武功高强,身法诡异,再加上受衙门位置所限,冲进去的人数有限,始终处于劣势。

平阳王皱一皱眉,朝东方洄拱手道:“陛下,这群贼人心狠手辣又武功诡异,这样下去对我们很不利,臣建议用火攻!”

东方洄也有这个打算,当即道:“好,就用火攻,绝不能让他们逃走。”

“臣遵旨。”平阳王答应一声,道:“请陛下与诸位王爷到安全的地方,以免被误伤。”

“诸位王爷当真想让大周先祖辛苦打下的千里江山落在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手里吗?”慕千雪的声音自重重包围之中传出来,令东方洄刚刚有些缓和的脸色再次为之一冷,朝平阳王使一使眼色。

平阳王明白他的意思,催促道:“几位王爷请。”

“陛下!”魏王终归是无法释疑,道:“火攻之下,他们必死无疑,但这件事还有诸多疑点,臣建议待审问清楚后,再行处置。”

平阳王抢先道:“这件事早已再清楚不过,不过是他们故意混淆罢了,几位王爷莫要中了他们的诡计,成为…”他刻意咬重了字音,“大周的罪人。”

几位藩王被他说得有些意动,往前走了几步,唯独魏王仍是一动不动地站着,平阳王眉头暗自一蹙,伸手道:“魏王请!”

魏王看也不看他,来到东方洄面前,再次道:“请陛下暂缓进攻,容臣问上几句。”

东方洄漠然道:“逆贼胡言,只会污了魏叔父的耳朵。”

他越是反对,魏王就越发狐疑,非得弄个清楚明白不可,“请陛下应允!”

东方洄眼角一搐,目光冷幽似千年寒铁,“朕一向敬重魏叔父,但也请魏叔父不要忘记,始终——朕才是大周的皇帝!”

魏王面色一冷,盯着他道:“如此说来,慕贵妃他们的话是真的?”

“世间事,从来都是真真假假,又何必太过较真。”

魏王眉心怒气涌动,大喝道:“你竟然布局陷害陛下,又欺骗我等助你篡位,好大的胆子!”

望着他几乎要喷出怒火的眼睛,东方洄缓缓道:“欺骗也好,陷害也罢,总之这一刻,大周的皇帝是朕,你身为藩王,就要听从朕的命令,否则就犯了谋逆之罪,朕随时都可以下令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