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远穿着甲胄,站在前院高声下令:“赶紧给我搜!一定还有漏网之鱼!绝不能放过一个!叫一队人去树林子里搜查!我不点头,一个人也不许放出去!不管是谁!”又叫过一个副手:“叫这家主人派个管家来,好认清人头!”副手大声应了转身离去。

朱景诚见状,便知道对方已经带人剿灭了匪徒主力了,顶多还剩几个逃走的,不由得暗暗可惜。

傅承斜眼一见他进一门,便笑眯眯地道:“哟,世子来了?怎么样?那个小头目落网了吗?!”

朱景诚给林子墨使了个眼色,后者便将手上的包袱扔在地上,包袱一滚,散了开来,露出了里面的人头。

傅承远面上笑容不变:“果然不愧是世子呀!我就说嘛,您带着林校尉和好几个兄弟,又有柳家大少帮衬,这么个小人物,自然是手到擒来的!这不,我这里刚把匪徒打趴下,您就过来了!真快啊!”

朱景诚一时气紧,几乎要以为他是在讽刺自己了,但见他笑容满面,又有些怀疑是自己多心。这种泥腿子出身的丘八,多数是直性子,应该没那么多心眼吧?

想到这里,他便勉强笑笑,问:“傅将军这里想必也是大局已定了吧?不知可有我等能效劳的地方?我这回出门带的都是王府亲卫中的精锐,但凭将军差遣!”

傅承远哈哈笑道:“世子高义,末将先谢过了!不过杀鸡焉用牛刀?几个小毛贼,我的兵足够应付了!用不着劳动王府的高手!再说,我这几天正巡视各处驻军所,一听说这里闹匪,就带着人过来了,正好让兄弟们练练手!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呢!若是世子的人也加入进来,恐怕就不够分了。世子爷就高抬贵手吧?啊?哈哈哈…”

朱景诚干巴巴地应了两声,心里暗叫晦气!

文怡在侧院一早就听说柳东行搬了救兵回来,却不知详情,底下人议论纷纷,偏又说不清楚,不由得有焦虑,只是她要照顾祖母,生怕老人家担心,便把忧虑闷在心里。

卢老夫人却是猜到了几分,随手招过石楠,吩咐道:“外头乱得很,也不知道具体消息,你传个话给你爹,让他上外头打听去。还有,方才我仿佛听到有人说贼人躲九房宅里了,叫你爹去打听十五老爷一家的情形,问问十五太太和几位少爷可安好!”

石楠领命而去,文怡低着头,有些难为情:“祖母…”卢老夫人笑了笑,轻轻拍着她的手:“对着祖母,有什么话不能说呢?”文怡红着脸低下头去。

卢老夫人又问:“你方才说…文安和文慧姐弟都跑出去了?!你跟你三姑母家的表哥吵了一架?”

文怡暗中撇撇嘴,道:“孙女儿见他不省事,教训几句罢了。祖母别担心,便是闹到长辈们跟前,孙女儿也是有理的!”

卢老夫人叹了口气:“以你的为人,行事自然是有理的,祖母操心的不是这个,只担心你三姑母那个性子,最是护短,就怕她会因此对你…”顿了顿,没说下去。

文怡却明白了。柳东行的婚事,十有八九还是三姑母说了算的,若她因为自己顶撞了柳家表哥,而对自己生了偏见,从而改变主意,也不是不可能。但文怡担心之余,却不后悔:“孙女儿没错,当时那个情形…哼,祖母是没亲眼看见,世上居然有如此偏心、如此糊涂的人!为了六姐姐不受长辈责罚,柳东宁竟是连七哥哥的死活都不顾了!三姑母若因此恼了孙女儿,孙女儿也不怕!孙女儿不信,对三姑母来说,六姐姐是她亲侄女儿,难道七哥哥就不是她亲侄儿了?!”缓了口气,“至于别的…孙女儿也不怕!那人…那人不是会任人随意摆布的…”

一阵喧哗声从前院方向传来,隐隐有人在喊:“七少爷回来了!七少爷平安无事回来了!”“七少爷受了伤!”“七少爷…”偶然也有人在喊:“柳少爷把七少爷救回来了!”

正院一阵骚动,偏院里也有人探头出去看。文怡猛地站起身来,无措地看了祖母一眼,却是再也抑制不住冲动,提起裙摆往外跑去,一路越过人群,正好远远地看到柳东行将文安放在藤床上,让人将他抬回内宅。他一直起腰,正好与她对上了眼。

文怡脚下一顿,只觉得眼眶发热,有什么温热的东西从脸止轻轻划过。

第八十二章 几家欢乐几家哀愁(二)

顾庄在此次匪劫中损伤颇大。

先是前庄的人家,十成房屋里倒叫人烧了三四成去,几乎家家都有房屋破损或是人员受伤,有两个伤得重的,熬了两天,终究还是没捱过去,也有几户人家是整间房子都被付之一炬了,因为火势来得快而没来得及抢出财物的更是不知凡己。庄口的糕饼铺子只剩了个废墟,石掌柜一家打城里回来,站在家门口是欲哭无泪,好全家在外,人人平安,细软也随身带着,不至于打了饥荒。

紫樱夫家的房子也被烧了一点,她公公和两个伙计受了伤,因此事情一平息,便托人回宣和堂问了信,又捎话说向旧主人赔罪,她为了照顾公爹,没法亲自过来请安。文怡并不在意,反而让那人捎了些银子过去,给她救急。

而顾庄的后庄,损失同样惨重。这里住的都是顾氏族人,事后清点,才发现各家都受到了匪劫的影响。

长房死了几个仆人,外加后门的外墙有几处小破损,倒还算好的。

二房的屋子因离长房近,又不是主要目标,加上老爷少爷带了人手去救火,太太则带着随侍了长房避祸,因此竟无一人伤亡,房屋也未受损,只有一个身怀有孕的媳妇子因为受惊太过流了产。

原本三房的屋子,由几家偏支分了去,又有一个闺学,除了受些惊吓外倒还算太平,只有其中一家的围墙被东边树林子的火燎着了,烧了半边屋顶去,罗先生倒是受惊不轻,第二天便告了病。

四房、五房都有仆人受伤,大门叫贼人砍了几下,其中四房的内院还叫人从后门处摸了进去,打坏了几件价值不菲的古董,刮走了五太太屋里几样没来得及收拾的首饰,事后问了来剿匪的官兵,才寻回了三件,其他都如肉包子打狗般一去不返了。

六房除了房屋门面有些破损,倒是人人平安,只有卢老夫人忧心一夜,身体略虚弱些。

七房叫刘重八等两人洗劫一空,那些古董摆件倒是都没来得及搬走,可前院后院,死的男女仆妇足有十几个,其他人也几乎个个带伤,众人都在私下抱怨,主人自顾自逃生去了,却把他们留下来送死,若是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能象六房的六老太太和九小姐似的,全家仆人都带在身边,又怎会有这种事?!

八房的后宅靠近九房那头受了池鱼之灾,也烧了好几间房子,他家仆人本就少,除去前后门房上当差的几乎都随着主人去了长房,而留下来的人也都寻地方躲了,因此并无伤亡。可他家的值钱物件同样被洗劫一空,官兵追剿回来的不过十之三四罢了。

其余偏支族人也不外乎是房屋受损和失了财物,有少数几房是家中有人受伤的,原因从救火到拦贼不一而足。

九房却是最惨。那些贼人见他家宅子地处偏远,从宅子东边和后面的树林子逃走也十分便利,便早早盯上了他家。一见有几个青壮仆役敲他家的门,便趁着开门的时机一拥而上,一眨眼就把这些人都制服了,然后威逼九房众人不许声张求救。九房当家的十五老爷顾宜同当时受着伤,刚刚醒转,为了妻儿平安,只好照做,心里把长房来人恨得什么似的。他带着家人和男女仆役退到后宅,趁贼人不备,便逃进了一处偏院,关上了院门,上了栓又用重物死死抵住,然后命人大声呼救,不料外头树林子里火烧树枝的声音太大,求救声传不到长房那头,住在附近的族人又多半去了长房,剩下的人便是听到,也不敢回应。贼人本来要撞开院门的,但又怕深夜里行事,声响太大,会暴露他们的所在,只好命人围住那院子,以防里面的人走脱,同时派人出去搜刮财物。可怜顾宜同伤口未愈,又担惊受怕,偏又逃不出去,只能暂时与家人困在偏院里苟且偷生。

那匪首自称是什么“皇天普照大王”,其实是个流氓,原有些野心,只是事败逃走,到了顾庄上,已经不再奢望能做出什么大事来了,只想着赶紧弄些财物女子逃到里去落单,等缓过气来再谋其他,因此对那刘重八说的劫持世子的计划也不大看重,只一味想着趁天未亮,捞了值钱东西快走。刘重八与他意见不合,又慑于他手下人多,便借口去搜索财物,跑出来另寻办法,那年轻匪徒向来与他相熟,又忠心于那“皇天普照大王”,便主动跑出来劝他回去。他们就是在这时候遇上懵懵懂懂跑出来的顾文安的。

天亮时柳东行与傅承远、朱景诚等人去寻文安、文慧下落时,正好遇上那年轻匪徒回九房宅子报信,抓了个正着,才知道贼人主力所在。傅承远带兵去剿匪,悄无声息地围了宅子。那些贼人忙了一夜,又困又累,又见这顾庄主人一直没什么动静,以为无事,便被人撞进来杀了个措手不及。那匪首还在想着退入太平山时该走哪条路呢,转眼就被人包围住,闯了几次没闯出去,就成了阶下囚。

九房众人总算得救了,但顾宜同本就伤重,偏院里只能找到些布料包扎伤口,却没有伤药,伤情就被耽误了。加上官兵来势汹汹,他在偏院不知情况,只当贼人要攻进来了,受了老大一番惊吓,得知自己得救后,便立时不醒人事。

另外,还有贼人逃脱不及,便心一横烧着了宅子,当时兵荒马乱的,官兵为了追剿漏网之鱼,也没顾得上救火,最后还是九房的仆人浇灭了火头,房子却已烧毁得十分严重了。

九房上下不得已,由长子顾文顺出面向邻近的八房借了个院子,安顿下父母与弟弟家人,又跑去请大夫。无奈顾庄的大夫也在忙着救人,最后还是柳东行送了些伤药过来应急,又派人进城请了大夫来,方才给顾宜同诊治了。然而,他的伤势实在是被拖延得太久,又失血过多,挣扎了一天一夜,还是去了。

文怡祖孙俩这时已经带着家人回到了宣和堂,听说这个消息时,都吃了一惊,不由得伤心起来。文怡流着泪问前来报信的婆子:“昨儿不是说…已经清醒了么?还能说话了…我只当十五叔从此就能好起来的,怎么才过了一夜,忽然就…”

那婆子腰间扎着白布,哭得双眼都肿了,哽咽着答道:“太太和少爷们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见老爷的气息渐渐弱下去,才知道…是回光返照…如今太太已经哭死过去几回了,十一少爷和十七少爷还小,家里只有六少爷一人支应着,实在是没了法子。六少爷特地让小的过来给六老太太报个信,再求六老太太…看在我们老爷一向孝顺恭敬的份上,帮着指点指点吧…”话音未落,已经哭得伏在地上。

卢老夫人眼圈发红,微微暗叹:“这是。自然的事。你且稍候,我收拾一下就过去。”顿了顿,也不由得拿帕子捂了嘴:“我老太婆还在呢。小辈们怎么就一个个地先走了呢…”说到这里便住了嘴,眼泪缓缓流了下来。

文怡想起些年来十五叔对自己祖孙相助良多,却惨遭横祸。又是一阵伤心。

只是她隶习佛法,对死生大事,倒看得比寻常人淡些,想着眼下还有十五叔的大事要紧,便强忍着泪水,服侍着祖母换了衣裳,自己也换了一身,然后坐上小车住九房去。

路上因前方道路堵塞,小车停了下来。

文怡问郭庆喜是怎么了,却听见九房那报信的婆子恨恨地道:“小的方才过来时看见了,是那位东平王世子要走了。四房和五房的几位老爷特地给他饯行呢!连他于下的亲卫也请了去,摆了十来亲大席面,一直摆到了路边!那个世子倒也好意思!那日明明是官兵来救了人。事后连饭都没吃就走了。偏他架子大!拖了两天才肯走人,还把自己当恩人了!若他肯早日派人帮忙,我们老爷又怎么会叫贼人害了?!”

文怡皱了眉,转头看向祖母卢老夫人淡淡地问:“长房就没说什么?”顾庄上下死了那么多人四房五房还要摆席请客?!他们是不是糊涂了?!

那婆子抽了抽鼻子,伤心地道:“长房只顾着自家儿女,哪有空理会别的?二房的四老爷倒是劝了几回,五老爷和十老爷只是不听,还跟四老爷闹了一场…四老爷和四太太今早特地到咱们家去,还劝我们太太和六少爷别跟他们生气呢…”

卢老夫人沉了脸,便一直不说话。直到小车再次起行,不久就到了八房大宅门前。

文怡这才想起,九房全家都在此暂住,转头向右边望去。只见九房的大门歪到一边,院墙蹋了一角,依稀能看到里头的房屋被熏黑了一大片。前院的大树也折断了,险险压着墙头,几十腰间系白布的仆人正在那里边哭边清扫。

文怡心中暗叹,九房的屋子毁成这样,想修好只怕得花不少功夫,八房的屋子也有损毁,不知十五婶母子等人会不会觉得不方便,便凑近了卢老夫人耳边道:“祖母,要不要…接十五婶母子来家住些日子?咱们家人口少,房子还有富余…”

卢老夫人不可置否,扶着她的手走进了大门。门内有几个九房的仆人在低头 抹泪,正屋里一片喧闹,几位八房、九房的堂叔们不知正在争论什么,直吵的面红耳赤,二房的四伯父则在那里劝解。文怡听了几句,似乎是为了十五叔的后事吵的,当中又夹杂着什么仇人的言语。走得近些,方才听清楚了。

十七堂叔顾宜节在骂道:“老十五死得冤枉!这口气我们九房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你们没听那个匪首说的话么?他们之所以会从平南那么远跑过来,就是因为听说东平王世子在这里,打算挟持了世子跟官府谈判的!若不是那个世子,我们顾家如今还太平无事呢!好好的,天降横祸,如今人都是死了,那个罪魁祸首却还大摇大摆地在我们庄子里当上宾!四房五房是昏了头么?!那是仇人?”

另一人不同意:“这种事怎能怪人家世子爷?分明是乱匪痴心妄想,又胡乱攀扯的!若不是世子在此,那位傅将军怎会带着这么多人过来相救?!而且事后还没要辛苦费,这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顾宜节啐了他一口:“你有心要攀高技儿,怎么不去陪酒?!跑来这里做什么?!人家傅将军是为了世子才来的么?!呸!分明是柳家哥儿见府衙人手不足,托了朋友的脸面。跑去驻军所搬救乓,又正好遏上傅将军在那营中巡视。方才请来的救兵!昨儿你没听柳家哥儿说么?那驻军所的前任千总是他好友的叔。这傅将军是前任千总从前的上锋,看在故人面上,方带兵来救的!哪里是看在那世子的脸面?!”

那人羞恼,没再应声。却有另一人起身道:“说来也不能全怪东平王世子一个。长房行事也有许多不妥当处。我听说那匪徒里有一个小头目,就是他调唆同伙到我们庄上为祸的,原因是从前长房的六丫头与小七得罪过他!我原要向二号问个清楚。这究竟是怎幺回事,偏长房上下两个孩子护得死紧,只说是那贼人胡说的。我瞧着就觉得有鬼!若此事真是胡说。怎的就只有小七和六丫头两个叫贼人抓去了呢?!”

顾宜节冷笑:“当然有鬼!六丫头在乱匪手里待了好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底下人都在传她被送回家时,身上穿的是七房二丫头出阁前穿过的衣裳!若是没事,她换什么衣裳?!可笑长房的人觉得白己是族长。只叫我们偏支的女儿死了男人就得守一辈子寡,或是叫人扯了一把袖子,就得上吊以示清白!如今轮到他家女儿了,倒会装没事人儿!”

屋里一阵安静,接着便有人道:“这可不合规矩,咱们顾家百年望族的好名声,他们不要,我们还要呢!若他家违了规矩,还有什么脸当一族之长?!更别说就是族长的儿女惹了祸…”

四老爷顾宜正忙道:“此事且压下不提,传出去了,你我脸上也无光。眼下还是先商议十五弟的后事要紧…”

顾宜节嚷道:“我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给我哥哥一个说法!不然我哥哥在九泉之下,见族人将害了他的分人当成上宾,死都不能瞑目!”

文怡扶着祖母进了偏院,仍能听到十七叔的声音,她心里发紧,只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第八十三章 历史重演

文怡扶着祖母进入九房暂居的小院,立即就听到了一阵低低的哭声,有女人,也有孩子,还有人在屋里低低劝说:“太太…您好歹吃一口,您不吃又怎能支撑下去呢?哪怕是为了您肚里的孩子,您也不能不吃呀?!”

文怡吃了一惊:孩子?!

她迅速看了祖母一眼,卢老夫人的神情也更加严肃了,赶忙走进屋中问:“怎么回事?!”

十五太太徐氏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面色青灰尘,神情呆滞,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若是不知道实情的人见了,还以为是个死人。她床边坐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穿着一件石青比甲,手里拿着一碗不害散发着热气的燕窝粥。文怡认得她是徐氏的贴身大丫头靛儿,方才说话的就是她。

床脚边上,还站着另一名大丫头丹儿。

两人见卢老夫人和文怡进来了,忙起身来见礼,靛儿红着眼圈道:“六老太太,您劝劝我们太太吧…她都两天没吃东西了,先前是为了照顾老爷,如今又…再这么下去,她怎么支持得住呀?!”丹儿也在一旁抹泪。

卢老夫人微微皱起了眉头,看了靛儿手里的碗一眼,又问:“你方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们太太还怀着身孕?!多少个几了?!”

靛儿答道:“回六老太太的话,我们太太本有身孕在身,差不多也有四个月了。”

“怎的之前没听你们老爷太太说起?!前些天她才到我那儿请过安呢!”卢老夫人走到床边,伸手轻轻拨开徐氏额上的乱发,却发现她一点反应都没有,心下渐渐烧起了怒火。

丹儿偷偷瞥了文怡一眼,方才走近卢老夫人小声答道:“我们太太自从那年生了小少爷,身上便时准时不准的,有时两三个月不来也是常事,因此没放在心上…直到月初时,太太晕倒了,老爷请了大夫来瞧,才知道是怀上了,只是胎儿有些不稳,大夫开了药让太太安胎。太太便说…等把胎坐稳了,再告诉人…”

卢老夫人板着脸问:“那她这两日一直没好生吃饭休息?!”

靛儿又红了眼圈:“先前被贼人困在院中,没顾得上,后来老爷情形不好,太太担心得很,只略进了些粥水,便一直守着老爷…她总说…若不是她身上不好,不愿动弹,老爷早就带着少爷们进城去了,也不会遭此横祸…”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早上老爷…去了…太太立时就哭死过去,一醒来又哭,后来力气不支晕倒了,再醒过来时便是这个样子…奴婢们说什么,她都好象没听见似的…”说到这里,她便再忍不住,与丹儿抱头痛哭。

男主人横死,女主人又是这个模样,几位小主人年纪都还小,便是最长的一位,也只有十六岁,况且这位六少爷从小就抱着书本,父母又溺爱,哪里经过大事?主人的宅子烧了,财物也都不剩什么,那些同族的老爷们却只顾着在外头争吵,竟无一人来理会她们孤儿寡母,将来的日子要如何过呀?!

文怡却有些胆战心惊地看着祖母。十五婶身怀有孕,却遇家毁夫丧,正是万念俱灰的时候,然而一味伤心,不顾腹中骨肉,却是祖母的心头大忌!她还记得,当年父亲的灵柩运送到家时,母亲也是这般,祖母再三劝解,要母亲振作,母亲终究还是因为伤心太过而小产,她那不来得及出生的弟弟就这么消逝了,母亲也跟着撒手人寰。祖母这几年来,无论生活如何舒适优渥,始终还是心有遗憾。如今眼见十五婶再度走上自家母亲的老路,祖母心里只怕正恼怒非常呢!

文怡心中酸楚,却担心祖母一旦生气,会气坏了身子,又或者说出些什么不好的话来,惹得十五婶更加伤心,忙上前搀住祖母的手臂,柔声道:“祖母,十五婶只是一时伤心太过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咱们且慢慢劝解吧,您别忘了,还有几位兄弟在呢,不知他们如今在何处?前头众位叔叔伯伯们还在商议后事,十五叔如今不知停在哪里?”

卢老夫人稍稍冷静了些,板着脸看向靛儿与丹儿,前者忙道:“老爷如今停在本宅…六少爷带人收拾了一座烧得不怎么厉害的院子,暂作停灵之所,眼下正带着管家等人在那边布置呢。十一少爷在前院…十七老爷带着他去旁听众位老爷议事,十七少爷由奶娘陪着,正歇在厢房里。”犹豫了一下,“小少爷受了惊吓,从昨儿就开始发热,已经吃了药,还没见好呢…”

文怡忙道:“十七弟是早产,身子骨从小就不大结实,哪怕是小病也不能掉以轻心的!祖母,咱们过去瞧瞧他吧?”

卢老夫人却将她推开,双手大力抓住徐氏双臂,骂道:“你要发呆到什么时候?!你男人死了,难道只有你一个伤心?!你大儿子不过十六岁,就要操持父亲后事、料理家务、支撑门户!你小儿子如今还病着,急需母亲照顾,你却只顾躲在房中自个儿伤心!你腹中还有你男人的骨血!你难道要饿着他、累着他,再让他来不及看这世上一眼,就此逝去么?!你怎么忍心?!那也是你的骨肉!你要害死他么?!你怎么对得起你男人?!怎么对得起你的儿女?!”

她一时力竭,只觉得眼前发黑,身体晃了晃。文怡忙上前扶住,已是泪流满面:“祖母…您别这样…”卢老夫人喘着气,喃喃道:“做母亲的…怎么能这样软弱?!哪怕是为了孩子,也要振作起来…孩子已是没了父亲,再没了母亲,这世上…又有谁还能看顾他们?保护他们不受人欺凌…”她微微颤抖着,抱住孙女:“我可怜的文怡啊…若你母亲还在…又怎会吃这么多苦…”

文怡紧咬着唇,企图忍住眼中强涌而出的泪水,却始终止不住。她轻轻抱着祖母,扶着对方在床边坐下,方才哽咽道:“孙女儿不苦…孙女儿虽没了母亲,却还有祖母…”擦了擦泪,见徐氏的表情似乎有些触动,便补充道:“只是十五叔的儿女…却没有孙女儿这般幸运——若是失了父母,他们就是孤儿了…没有祖父、祖母,虽有叔叔和姑姑,却嫁的嫁,分家的分家,能对他们照拂几分?!终究琮是比不上亲生母亲啊!”接着她目光落在徐氏腹部,想起那个没有缘份的弟弟,泪水又冒了出来:“最可怜的…却是十五婶腹中这一个…也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十五叔知道十五婶有了这个孩子的时候,一定很高兴吧…”

徐氏眼珠子动了动,手缓缓挂饰向腹部,忽地浑身颤抖,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老爷啊!”便大哭起来。

靛儿和丹儿都担心地扑了过去,文怡却知道,徐氏有了动静,表示她能听得进旁人的话,这是好事,接下来只要慢慢劝解就好了。卢老夫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正为自家孙儿的事伤心,沉默着抹了一会儿泪,见徐氏渐渐哭得小声些了,方才淡淡地道:“你既然能听得进我的话,可见还没无情到不顾骨肉的地步,赶紧填些吃食,好好睡一觉!把身体养好了,才能将孩子平平安安地生下来!”

徐氏抽泣着,轻抚小腹,想到自从小儿子降生,自己伤了身子,大夫说自己恐怕很难再有孕了,夫妻俩便绝了念想,没想到就在几天前,才知道上天居然让她再次怀上,真真是意外之喜!丈夫欢喜得立即就要去庙里还愿,说要趁着端阳节,做做功德,好为未出世的孩子祈福。没想到一夜之间,美满的日子就成了泡影,夫妻阴阳两隔,家毁人亡,她深悔没有听丈夫的意思一同进城,真恨不得跟了他去!只是听了六伯母与侄女儿的话,她才想起腹中还有丈夫的骨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弃了的!丈夫曾经是那么欣喜的盼望着这个孩子,哪怕是为了他,她也不能…

她渐渐平静下来,虽然面上还有哀伤,目光却变得坚毅起来:“多谢六伯母训诫,侄儿媳妇…知道该怎么做了!”

卢老夫人仍是没什么表情:“既然知道,就别再这副死气沉沉的模样了!你肚子里德孩子要顾好,几个大的也不能疏忽!小十七还病着呢!”

徐氏点点头,面上又带了几分忧心。她问丹儿:“康哥儿怎么样了?大夫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