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床边坐下,床铺已轻冷了,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但文怡回想起来,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她还有好多话没跟柳东行说,还有好多疑惑想要从他那里得到答案,还有明天的事,他虽然说了,已径跟罗明敏安排好她与罗家四太太相见,却又没说请楚,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她心里实在有些没底。他们都如此看重她与罗四太太的结交,万一她没能达成他们的目标,那该如何是好?

京城里的顾柳两家居然发生了那种变故,真让人料想不到。三姑母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不但坏了丈夫的前程,还连累了娘家兄长,更可恶的是,她居然不知反悔,还妄想继续操纵柳东行的亲事!为此甚至不顾娘家人的名声,将自己这个侄女视为无物!实在是欺人太甚!

文怡对这位好母的厌恶之心越来越重了,她甚至产生了一个念头:若是将来她顺利嫁给柳东行为妻,只要是情况允许,夺回宗长之位,也是件好事,至少,三姑母再没法压在柳东行和她的头上作威作福!三姑母为恶多年,也不知道害了多少人,若不把她拉下马来,定会有更多的人受苦!

虽然这样做,有些不敬尊长的意思,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

阿弥陀佛!

文怡默默下了个决定,正准备歇下,目光扫过床边的小几,顿时如遭雷击——那座黄铜烛台呢?!柳东行该不会把它带走了吧?!

柳东行将自己的身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摒息静气,等着巡夜的人走过去,方才迅速扑向大路对面,穿入窄巷中,到了巷尾,四周看看,便无声无息地斜身挤入一扇虚掩的小门。

这是一处再平凡不过的民居,三间平房围着一个小小的院子,院中种着几棵小树,无论是水井、灶台、檐下挂的腊内还是院角的鸡笼,都透着浓厚的庶民气息,充分说明这家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

而屋子里传出的鼾声,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柳东行并没有进屋,反而绕过正屋,转进屋后的小天井。他避过天井上挂着的一排排布衫衣裤,来到角落堆放的几张旧木板前,轻轻将那木板一推,露出了墙上的一处小门。门是虚掩着的,他开门钻过去,反手又将那门关上。至于那被雅开的木板,那家庶民明早起来自会将它放回远处。

柳东行此时身处另一处民宅,与方才那个宅子不同,这里要稍稍体面些,是个两进的院子,房舍花木都井然有序,后院东厢房的窗口,此时还透着烛光。

柳东行走进了东厢,便看见罗明敏正站在书案边上,一张张地翻看着几页纸,听到动静,怡头望过来,微微一笑:“可见到人了?怎么不多说几句话?我还以为你不到天亮是舍不得走的呢!”

柳东行白了他一眼:“你当我是什么人?明儿还有事呢,她若是今晚歇得不好,明日怎么办?”

罗明敏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几封信的外封上写的都是不相干的署名,还特地放在隐蔽的密室内,若不是你细心,把所有信和书本都翻了一遍,咱们也没法发视它。”他忽地灵机一动,“这么说来,咱们若是把事情伪装成是郑王派人做的,让姚家与他离心…”

柳东行摇摇头:“何必掩合太多?咱们只需要把东西往上交就是了。”

罗明敏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你说得对。事关近支宗室,皇上便是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让底下的小人物猜度的。咱们只要遵命行事就好。”说起来,他心情更好了些:“这回差事办完了,我就算是通政司的人了。将来若有造化,也能弄个品官儿做做,倒也是个好前程。”

柳东行有些迟疑:“这样好么?你本来不是打算参军的?不然去考科举也好,何必淌这浑水?通政司…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罗明敏笑了:“瞎说什么呢?我这样的性子,又最是惯享雷贵安荣的,嘴上说说便罢了,若真要去参军,必是个贪生怕死的货!反倒带累了家人与四叔的好名声!至于科举,你瞧我是读书的料子么?”他低头整理那几封信,神色平和,“.若是不知道就算了,既然知道家里干的是什么,我又岂能置之度外?这样挺好的,大哥继承家业,协助伯父家的几位哥哥经营族产,小弟去考科举,为家里增光,而我…就子承父业,干这祖宗代代相传的营生去!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糟糕,以我罗家今日的本钱,任谁坐在那个位子上,都舍不得弃了我们!”

柳东行低低叹了一声,也不再说什么,他们身为世家子,有些事,不是想干就能干的!他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你身上可好些了?前几天落水,还受了风寒,所幸你底子好,若挨了别人,必要大病一场,你也太胆大了!”

罗明敏大笑!“不是我胆大,实在是没法子,合该我走这,正走投无路的时候,瞧见顾家的船要靠岸。他家那个管事喊话喊得这么大声,船又离得不这,我要是还不知机,便是叫人拿住了打死,也是活该了!

不过这大冷天的,拽着船尾的麻绳被施着走,那满味可真不好受.我足足喝了一肚子江水!他家的船要是再迟一刻靠岸,我一定要晕过去了。

我很机灵吧?悄悄跳了水,却装作是在远处落水的,还在水面上扑腾,他家的人将我救起来,一点都没把我跟姚家追的贼拉上关系!”

柳东行听了,有些愧疚:“若是我也与你同行就好了,好歹能给你搭把手。”

“傻话!”罗明敏翻了个白眼,“你若不是与我分头先走,这几封信如何能带出来?我在水里掩了大半个时辰,会身湿透,一片纸儿都别想留下!”他扬了扬信,“这是你与我两个人的功劳,缺了谁都不行!你若想叫我一个人独领好处,可别怪我翻脸!”

柳东行笑笑,心下一暖,挑了挑眉:“那就随你意思!有功咱们一起顾,有罪咱们一起扛!”

文怡早上醒来时,两只眼晴下方都带着乌青。

既是因为见到了柳东行而心情激动得睡不着,也有担忧那只黄铜烛台的下落的缘故。冬葵替她梳头时见了,便有些担心:“可是园子里的水声太大,扰了小姐清梦?咱们还是跟大老太太和大太太说一声,请她们帮忙换个房间吧?”

文怡眼晴扫过多宝阁上那只碧玉香炉,脸微微一红,低声道:“不必了,若是有别的房间,昨儿也不会把我安置在这里。咱们本就是客中,何必一再麻顾主人家?我只是有些择席罢了,并不是因为水声太大。”顿了顿,“你们昨儿夜里也听到水声了么?”

冬葵利落地替她挽好了头发,用一根白银素簪绾紧,正对着镜子打量,想着要给她戴哪件首饰,因此回答得有些漫不经心:“可不是么?

一晚上都听到那水瀑在哗哗地响,奴婢还犹豫着要不要起来看小姐睡得怎样呢,只是累了一天,实在起不来,早知道奴婢无论如何都要起身的!”

文怡却在暗暗庆幸,笑道:“这又何必?你便是来了,我也是睡不着的。”

这时秀竹从外间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奇怪,这屋里的烛台怎么丢了一只?”

文怡心中一紧,冬葵没发现,只是诧异地转向秀竹:“你找清楚了没有?怎会丢了那东西?这里是别人的房子,可别闹出笑话来!”

秀竹道:“我已径前前后后找了三回了!是真的没瞧见!我当然知道这是别人的屋子,里头的东西都是别人家的,要是丢了,咱们谁都没脸!可那烛台确实是少了一只,我也正奇怪呢,你说若丢的是别的东西,比如那些古董摆没什么的,还可以说是闹了贼,这黄铜的烛台,虽说沉了些,到底不值什么,怎会丢了呢?!”

冬葵闻言,也觉得奇怪,匆匆为文怡插了两支簪子,便要跟秀竹一起去寻找。文怡暗暗抹了把汗,笑道:“这样的东西好好的怎会丢了?是不是谁顺手拿到别处去了? 你们也别声张,悄悄儿找一找,若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吧,省得惊动了大伯祖母和大伯母,倒显得咱们轻狂。”细想之下,柳东行应该不会真把烛台拿走了,大概只是一时不慎,过后会设法送回来吧?

这时那昨日引路的媳妇子过来了,她是来请文怡去用早饭的,手里拿了个黄铜烛台,真是失踪的那一件,脸上轻描淡写:“小的看到这烛台放在廊下,是不是哪位姑娘不小心忘在那里的?”

冬葵与秀竹面面相觑,都百思不得其解,前者明明记得昨夜并未带走烛台,后者则在想:莫非是昨日太累了,一时迷糊之下把东西带走了还不知道?

不管答案如何,文怡当机立断地将事情掐住了,打断了两个丫头的思绪:“咱们快走吧,别叫长辈和姐妹们久等。”

到了正院,于老夫人与蒋氏都起来了,但几位小姐与文安都还未到。文怡给她们行过礼请了安,便静静在一旁坐下。于老夫人,正在低声与蒋氏交该着:“在这别院住了一晚上,你可有什么想法?”

蒋氏有些谨慎地道:“媳妇儿先前似乎小看了罗家,他家的富贵可不是一个寻常商家能有的,不过跟那几个大皇商相比,似乎也不算什么…”

于老夫人摆摆手:“归海罗氏久负盛名,有这个排场也不算什么,但有些东西不是有银子就能收罗到的,他家怕是比咱们想家中更有倚仗!你遇到他家的几个主子,态度放谦和些,别总以为是官眷,就高人一等!”

蒋氏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乖乖应了。这时顾家的管事送了张帖子上来:“罗家大太太与二太太请老太太和大太太与众位少爷小姐上门做客,为贵客接风!”

文怡猛地怡头,心道“来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和乐融融

吃过早饭不久,谈管事就备好了轿子,抬顾家人前去罗家做客。

罗家宅子位于归海城西南角,地方极大,足足占了一整条街!而相邻的两条街上,也都住满了分支放人以及附属的伙计与奴仆。轿子进了罗家宅子大门后,文怡悄悄掀起轿帘一角,扫见前院有一排屋子,至少有五六间,近百个伙计管事穿插往来,熙熙攘攘,忙碌非凡。屋子西侧有个小门,门开着,里头又是一排房屋,同样人多热闹。

轿子越过前院,转进了西边过道,走了一柱香的功夫,方才到了二门。众人下得轿来,便发现这落轿之所是个单独的小院,跟顾家长房宣乐堂中那个专供女眷下车轿的院子差不多格局,面积却大了一倍。顾家众人经过昨日,对罗家的富贵己经有了认识,倒没怎么吃惊,只是蒋氏与文慧心里有几分不忿:顾家长房世代有人做官,也没这样的排场,罗氏一个商人之家倒是越过头去了。不过蒋氏还记得婆母的吩咐,没有吭声,文慧想起罗家也是皇商,颇得宫中青眼,便带着一丝不屑忍住了气。

接下来看到的景象让这两位稍稍平心静气了些。罗家虽是皇商,但长房只有一位四老爷是官,作为家长的罗大老爷,再有脸面也只是个庶民,因此罗家宅子的正院是严络按照朝廷定下的形制,不过是正屋三间,东西厢房与倒座房各两间,如此而己。文慧再回想起方才路上瞥见的其他院落,会都是窄窄小小的,与宣乐堂的院落不能比,更别说与京城侍郎府的格局相较了,她脸上顿时便露出了愉悦之色,瞥了罗家前来相迎的几个穿戴体面的丫头仆妇一眼,决定不跟小小罗家一般见识!文怡却一直沉默着,心里暗暗佩服罗家的当家人。宣和堂曾经整修过,所以她能看出罗家的宅子也有整修的痕迹,好些小院子原本应该是一整个院落,只是砌了墙,才分隔开来,因此总体格局显得有些奇怪,正院没到,就让人看到了三四个小院子的门。瞅着整修的痕迹,至少也有一二十年了,多半是现在这位罗大老爷成为族长之后下令行事。罗家人口众多,为了开枝散叶,让不是继承人的成年子弟分家出去,原是本朝世家大族惯用的手段。但罗大老爷的做法却是将原本的大院子隔成小院,分给子弟居住,这么一来,这罗家大宅各院落把门一关,就成了族人“聚居”之所,罗家原本的“违制”嫌疑便不复存在了。

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富贵人家无视朝廷法度,把自家房子盖多几间,院子扩大一点,是极常见的。在太平年月里,自然无妨,但若运气不好,官府有意为难,一个违制的罪名便足以让富贵之家沦落成贫民!以罗家的财富与其在归海城中的权势地位,罗大老爷能小心谨慎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不容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世家大族只有在细处上用心,方能避免灾祸。文怡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一点东西。

罗家大太太是个五十来岁微胖妇人,脸圆圆的,身材也圆圆的,脾气很好,见人便先带了三分笑。二太太的身材却要瘦的多,五官端正,穿着打扮显得有些传统刻板,乍一看似乎过于严肃了。但交谈几句,便让人觉得她其实还算和气。

两位太太都站在桥下迎接顾家来客,对于老夫人与蒋氏都礼数周全,几个小辈得的见面礼均十分丰厚,又不显得俗气,倒让蒋氏与顾家几位小姐对罗家的看法又有些改观。

至于文安,他并未入内宅,直接在谈十的引领下前往花厅去了,罗大老爷与罗二老爷正带着儿子在那里迎接他呢。

见过礼,众人入屋坐下。罗大太太先是问候了顾家众人一路平安,昨夜歇息得如何,又问那别院住得可合意,不过几句寒喧,说完了,见顾家众人的态度不大热络,便有些苦恼,不知该说些什么话题。顾家大老爷在京城做着高官,地位远远高于罗家,便是罗四老爷在军中有些名声,到了顾大老爷面前,也是要恭敬见礼的。两位太太看着顾家老太太与顾大太太,再看看旁边那两位嫡出的小姐,总觉得对方对自家有些看不上,以罗家在归海的地位,这样冷淡的人实在少有,她们心里也不大高兴,只是碍于各自丈夫和儿子的嘱咐,勉强拉扯几句罢了。

于老夫人暗暗生气媳妇不会做人,只是她身为长辈,还有个做二品官的儿子,自然不好放下身段与罗家人虚与为蛇,只能暗暗给蒋氏使眼色。蒋氏却有些晕眩她看着墙上挂的两幅中堂,想着那署名似乎是皇帝从前还是皇子时的一个别号,知道的人并不多,她是因为在别人家里无意中见到署着同样名宇的一块匾,方才晓得的。但罗家怎会有皇帝的墨宝!不是有传言说,皇帝不待见罗家么!

文娴端坐在椅上,视线向下,一副端庄淑女的气派。而文媚也学着姐姐一般端坐,只是年纪尚小,性子难免跳脱,还忍不住时时抬头偷看长辈与罗家太太们说话。而文慧则是漫不经心地扫过小几上的茶碗,估摸着它的来历,只浅浅抿了一口茶,便微微松开了眉头,又再喝了一小口.方才放下茶碗,目光投向对面屏风上的字,心中才些疑惑:罗家别院那般富贵奢华,本宅用的物件却只有茶叶不错,其他的样样寻常,还多是旧物,若是古董倒还说得上是世家气度,但这明明只是民窑出的寻带器皿罢了,质地也仅是中上,罗家却拿它用了许多年,莫非他家只是面上富贵,其实内里早就不成了?她想起外头的种种传闻,嘴角弯出一个淡定地微笑,认为自己猜到了真相。

场面一时才些冷,罗大太太说了半日,也有些口渴了,只好低头喝茶。罗二太太神色淡淡地,开始跟文怡搭起话来。她早听说这位顾九小姐认得自家二儿子,便想知道两人是怎么认识的,交情如何。

文怡一直端庄地坐着,因那位罗四太太并不在场,她心里没那么紧张,但也不敢大意听了罗二太太的话,忙回答了自己与罗明敏认识的“ 经过”, 其实只是轻描淡写地点出聂与罗明敏曾是康城学院同窗的交情,又说出他二人曾在平阴县多次见面,而自己则是偶尔前探望舅舅时遇上他,并不能说是熟识。

罗二太太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但神色却放松了许多,嘴角微微有些笑意: “我家小二曾跟我提起,在平阴住的时候,有一位私交甚好的昔日同窗好友,对他多有照拂。那位好友还是今年平阳府试的案首,他几次拿这件事来鞭策他弟弟的功课,惹得他弟弟生气。我早听说过了,却到今日才知道,原来顾九小姐就是那位案首才子的表妹,先前实在是失礼了”。

文怡忙起身道:“ 您客气了,小女只是晚辈,不敢当您这句话。罗大哥与小女表哥是同窗好友,因表哥从前体弱多病,在学院里没少得他的照拂,后来罗大哥到了平阴县,表哥也只是投桃报李罢了,况且朋友之间守望相助,原是应该的。

“小女又不是正主,怎敢在您面前拿大?”顿了顿, “从前也曾听聂家表哥说起,罗大哥的小弟弟,功课极好,人又聪明,罗大哥嘴上爱打趣他,其实心里一直为弟弟自豪呢。小女先前听府上的管事说,罗小公子己经考中了秀才,这样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本事,实在是叫人惊叹!”

罗二太太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浑身都散发着愉悦: “我那小儿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想到能得到一府案首如此夸赞,倒是他的福气。我就承九小姐贵言了,只盼着他将来真的能有出息!”

说到这个话题,罗大太太又有许多话说了,先是奉承了顾家大少爷的文名,把蒋氏的心思从中堂处拉了回来,又再谦虚几句自家儿子不成器,侄儿辈中只有二老爷的小儿子有些出息,当然大儿子也算是优秀了,二儿子原本只会淘气,最近总算知道孝顺家人,做点正经事了 她在这时候没忘记请文怡向聂家转告罗家的谢意,在罗家看来,罗明敏能学好,一定是那位案首好去的功劳一一等将自家的子侄半夸半贬地介绍完了,又谈起了罗家长房的几个女儿,顺便叫人把小姐们带过来见见贵客,过后再贬几句,然后便开始了对顾家几位小姐的赞美。

连文慧这样见惯世面的,也在罗大太太的天花乱坠中红了脸,更别说文娴、文怡这样腼腆的性子了,只有文娟高高兴兴地与罗大太太搭了几句话,多得了几句夸奖。于老夫人面上带着笑,深深遗憾自家儿媳没一个有这等功力,蒋氏没能领会到婆母的心思,脸上的笑却一直没消失过,最后还客客气气地夸了罗家几位小姐两句,说她们“姿容不俗”、“礼数周全”,不愧是出自“世家名门”。

文怡听着几位太太你来我往的吹棒,有些傻眼,心下更是羞傀。她先前夸了罗明敏的弟弟几句,讨罗家二太太欢喜,算是头一回奉承族人亲戚以外的人,本以为已经是件极难为情的事了,没想到如今罗大太太本事更大,她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就在这时候,门外的婆乎来报:“四老爷家的管事来报信,说四太太与几位小姐坐的船巳经进港了,敏二爷已经往码头迎接去了。”

罗大太太面露惊喜:“当真!这可真是太好了!”然后笑着对于老夫人与蒋氏逍:“我家四叔往北疆赴任去了。四弟妹带着孩子进京,因行程才些紧,家里巳经备好了船。先前明敏侄儿就跟我提过,你们家雇的船因故不能出海,若是不嫌弃,不如就跟我四弟妹他们一起走吧?家里备的船大,再坐上几十个人都不成问题,况且四弟妹是官眷,一路有官兵护送,倒比外头雇的船更可靠些。”

蒋氏眼中一亮,正要答应,猛地顿住,看了于老夫人一眼。后者微笑着点头:“这自然是好,只是不知四太太愿不愿意。”罗大太太笑道:“她向来喜欢热闹,一定是愿意的!”罗二太太也道:“等四弟妹到了家,请她过来与老太太和大太太见个面吧?大家说说话,也好亲近亲近。”罗大太太看了弟媳妇一眼,笑着对蒋氏道:“我家四叔从前在平西驻军所做过官,听说离你们那几也不远,只是不知从前是否见过。”蒋氏摇头:“我一直在京中,并不曾见过。”于老夫人道:“听说过的,罗千户剿灭了太平山匪,咱们家就挨着太平山呢。”又望向文怡:“聂家人兴许见过。”文怡微笑着点点头:“听舅舅说是见过,只是不知详情。”心想原来罗明敏的四叔就是当年剿灭山匪的罗千户,倒是巧得很,这么说来,柳东行与罗明敏当年也曾参与了剿匪之事,大概也是托了这位罗四老爷的福吧?想到自家与太平山民的关系,她更得,这世上的缘分真是有意思。

众人又再聊了一段时间,便有人来报,说四太太与两位小姐进了大门,正回院梳洗,不一会儿,便过来了。

文怡有些紧张地摒住呼吸,看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清秀妇人面带温和的笑容,一手拉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柔声道:“我来迟了,怠慢了贵客,请恕我失礼。”说罢便上前见礼。

于老夫人身边的如意轻轻扯了看蒋氏的袖子,蒋氏想到罗四太太是五品诰命。倒还算体面,便带着笑上前将人扶起:“四太太不必多礼。你一路辛苦了吧?”

罗大太太暗暗松了口气,见旁边的二太太没动作,眯了眯眼,便笑着上前亲热地拉着罗四太太和蒋氏说话,又让众人坐下,接着便是四太太的两个小女儿上前行礼。

顾家几位小姐自然也要行礼拜见四太太。轮到文怡时,罗四太太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笑意更深了些,上前一步将文抬扶起,仔细打量了几眼,方才柔声道:“这位九小姐,我瞧着倒是觉得面善。心里更觉亲近呢!”

文怡心下讶然,抬头望向她,见她目光柔和。笑意融融,心中的紧张消散了几分,低头露出一个微笑。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四太太

屋里的气氛很是和乐融融。原本罗大太太就把场面维持得很好,新来的罗四太太也非常会做人,温柔知礼之余,出手大方,说话知趣,想到进京时与这样的人物同船,倒不是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因此于老夫人与蒋氏都不觉得她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只当作是客套。

罗大太太倒是有几分诧异,但很快便笑道:“这又是怎么说的?难不成你先前见过顾九小姐?说来你们从前在平西待过这么多年,顾九小姐的舅家就在平阴,两地离得挺近的,莫非从前真的见过?”

罗四太太笑道:“原来板九小姐的舅家是在平阴呀?是哪一家?兴许真的认得。不过我与顾九小姐还是头一回见呢,只是方才一打照面,我就觉得眼熟,大嫂不觉得,顾九小姐与我年轻时候的模样有些相像么?”

众人闻言都朝她与文怡脸上看去。平心而论,她们的长相并不相似,文怡是清丽中带了几分温雅,眉间却隐隐透着坚毅,罗四太太则是从头到脚都透着柔美,五官也是温婉类型的,眉间才一抹哀愁,只是淡得几乎看不出来,文怡个子高些,身量苗条,而罗四太太却是个娇小瘦弱的人。若说她们有什么地方相似,那就只有一点,就是给人的感觉都很温柔平和。

不过在场的人自然不会如此煞风景地把这个事实点明,罗大太太回答了罗四太太的问题,还笑着打趣她:“四弟妹,你这么说可才些不厚道,你都多大岁数了,顾九小姐这么水葱一般儿的美人儿,你也好意思说人家象你,莫不是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呢!”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罗四太太故作不服气地道:“我是真觉得象才这么说的,即使我如今老了,年轻时候也是一朵花儿,与顾九小姐有几分象,也是有的,我已经很厚道了,至少没说自个儿长得象顾六小姐!”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文慧也自觉脸上有光,弯了弯眉眼,坐得更直了些。文娟在旁撇了撇嘴。

蒋氏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女儿美貌,比人家夸奖自己美貌还要高兴,笑呵呵地道:“ 四太太真是个风趣的人。”

罗二太太弯了弯嘴角:“ 可不是么?面上瞧不出来,其实四弟妹最会说笑了。”

蒋氏微微皱了皱眉,看了她一眼,脸上的笑意稍减了几分。

于老夫人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地笑道:“ 见礼见了半天了,大家都坐下吧。四太太想必也累了?” 罗大太太闻言忙招呼众人坐下。

接下来的话题便一直围饶着罗四太太母女此行的经历,何日出发,何日经过何地,何日偶遇某位官眷,打算在归海休整几日,等等。当罗大太太听说四大太的两个女儿在路上又晕船了,病了几日,便连忙拉起两个侄女的手,摸摸她们的小脸,有些爱怜地道:“ 可怜见的,怪不得都瘦了。回头叫管家请大夫来瞧瞧,好生养一养吧。放心,咱们家这回我的海船又大又稳,比你们先前坐的那船强多了,绝不会再晕的。”

两个小女孩一般年纪,都只才七八岁大,粉雕业凿的,只是小脸尖尖,瘦小得让人心生怜意,偏又乖巧得紧,听了罗大太太的话,便娇声道谢:“谢大伯母!侄女儿不怕晕船!” 居然是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