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她胡思乱想之际,冬葵回来了,一脸的失魂落魄。文怡叹了口气,忙收拾心情,迎上去安抚亲信侍女了。

猜猜柳东行会用啥办法说服柳姑父?

第一百七十五章 竖子狡诈

傍晚的柳尚书府,书房所在的角落仿佛远离了一切喧嚣,显得格外清冷静谥。

柳复坐在书案前,翻着几页公文,过了一会儿,便随手将它放下,疲倦地抬手揉了揉眉间,叹了口气。

圣上对他…虽然已经回复了几分宠信,但终究不象往常那样亲近了,难道他傲得还不够么?可是圣上先前明明还是挺信任他的,接二连三地将重要的政事交给他办,为何最近连着五六天没召见他了呢?除却先前自己被连累受了圣上猜疑的那几个月以外,这种事实在不多见。

想起朝中流传的一些小道消息,他只好安慰自己,兴许圣上只是因为忙于立储、选储妃,以及安抚东阳侯府、沪园公府等一众权贵,敲打那隐隐有些不安份的郑家等事,一时顾不上自己罢了。毕竟那件事关系到京中世爵权贵与军方,又有贵戚之家的丑闻,自己一介文官,不方便插手,圣上没有垂询自己的意见,也是人之常情。

罢了,只是五六日罢了,等圣上把事情处置完毕,自然会转过头来召见他们这些近臣。这挖沟渠、修水利的折子,南方几个官员贪腐引起民愤的折子,还有东平府今年税银大减,与其港口的繁盛大不相符的折子…他就先处置了吧,这也是为君王分忧,是他身为臣子做

的。

柳复低头看了看那几个奏析,斟酌片刻,便将其中一个抽了出来,起身走到墙边,伸手握住墙上挂的一幅花鸟挂屏的边沿,正要将其取下,却听得身后吱呀一声,似乎是门开了。他心下一惊,飞快地缩回手,转身去看来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之色,继而露出几分恼意:“你还知道回来?!”手下却不留痕迹地将那奏折滑进了袖中。

柳东行似笑非笑地瞥了那花鸟挂屏一眼,又扫向他的袖口,心中亮堂。这个二叔,还以为这点小秘密瞒得住天下人么?不就是一个密室,他早就发现了,只怕皇帝那里也有几分察觉,只是看在他多年的功劳份上,暂且按下罢了。更何况,禁军若真的奉了皇命来抄家,有什么搜不出来?到时候只会罪上加罪!柳复被他看得心中发毛,本就有几分心虚,现下越发不自在了,忙开口训斥:“你几时回京城?!既回来了,怎么这般鬼鬼祟祟地过来?难道就不知道叫人通报一声?!我让你去学兵事、考武举,可不是让你学了那些武人的粗俗行事的,你如今越发连礼数都记不得了!”

柳东行却弯了弯嘴角,施施然走到书案便,扫了案上的公文一眼,漫不经心地道:“二叔与我说礼数,可真叫人意外。我还当二叔已经不把那些东西放在眼里了。”他心下有些意外,那本关于东平府税银异状的折子居然还在案上,那二叔拿走的是哪一本?!除了东平王府的事,还有什么事会让二叔宁可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也要将其压下的?!

早在进门前,他就已经从安插在府里的人手处打听到了这几本奏折的事,还以为能给自己降伏二叔增添一个砝码,没想到…

慢着…如果二叔连那位做了王妃的姑姑都能抛在脑后,那一定是因为他认定那点小事不足以动摇东平王府的权势,也就是说,另一本折子对他的影响更大!修水利的事…他从未涉足工部,又一向精明圆滑,自是不会涉足那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务,这么说…就只剩下那本官员贪腐的折子了么?南方的…莫非是他早年间推荐的几个官员?说起来二叔确实也有几个追随者,其中好像就有人是在南方做官的…

柳复见他说出那番话,不知是心虚,还是真的恼了,厉声斥道:“荒谬!我几时不把礼数放在眼里了?!你如今不过是区区一介武举人,就以为能不尊亲长,为所欲为了么?!既不孝,又违礼,你这样如何能为朝廷分忧?!还想做什么武状元、立什么军功?简直是妄想!”

柳东行收回思绪,冷冷地看向柳复:“二叔若不是没把礼数放在眼里,怎么连答应下的婚约也说毁就毁了?!侄儿还真不明白,二叔先前不是对侄儿的这门婚事挺满意么?怎的忽然又变了卦?!出尔反尔 ,却还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侄儿还真是受教了。感情要像二叔宁这般,才称得上是朝廷栋梁呢?!”

柳复恍然,收起了怒容,却露出了一脸高深莫测:“看来你是得了信了,谁告诉你的?难不成......是顾家那位九小姐?!”侍郎府那边早就露了口风,会给侄女另寻亲事,联系到昨日上门的两位夫人,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哼,顾家的家教,果然有问题,尚未成婚,便私下传信,还打算以权势威胁他!这样的女子......就算得了皇储正妃的赏识,也不能取进柳家门!更何况......还未入门便这般强势,日后怎好拿捏?

柳东行瞥了他一眼:“是罗家送的信,二叔莫非忘了?顾家九小姐虽是孤女,却也有几位亲长,不是你能随意拿捏的!”

柳复面无表情地回到书案前坐下,淡淡地道:“原来是罗家?柳顾两家本是姻亲,我们自家人商议婚事,何须外人置喙?罗家倒是闲得慌!行了,这件事我自有主意,必会为你寻一个贤淑的妻子,你不必担忧,且去吧。”

柳东行盯着他,忽然哈哈大笑:“贤淑的妻子?!我只知道二叔先前为我寻的那家人,说是六品武官的千金,其实十几年前是个杀猪的,因参军后立了几个功劳,方才有了今日的体面。他的元配,那位小姐的生母,也不过是个铁匠的女儿。二叔以为外人不知,煞费苦心为我娶个这般出生的女子,果然是好叔叔!”他忽地变了脸色,满脸煞气:“你当我是谁?!不管你们如何在外头散播谣言,把我贬成父母不值一名的旁支子弟也好,身世不可告人的奸生子也好,恒安柳氏一族上上下下清楚的很,我,柳东行,乃是柳氏一族的长房嫡子,正儿八经的嫡传血脉!你尽管自欺欺人,但为柳氏一族的长房嫡子娶个屠户之女,你究竟是在侮辱我,还是在侮辱恒安柳氏的血脉,和你的列祖列宗?!”

柳复脸色一变,盯着柳东行的脸,神色晦暗不明,半响,才开口问:“你从哪里听来这些荒唐话?!我几时为你寻来如此卑贱的姻亲?!”心中却努力压下怒意,迅速回想白姨娘提起那家人时,是怎么说的来着?》本来也是耕读人家,男人参军立了功方才发达起来的,但祖祖辈辈都是知礼之人,后娶的继室也是大户出身,又怎会成了屠户?

不过这门亲事已经作罢了,多说无用,他便开口斥道:“我如今为看好了一门军方的亲事,你不是爱亲近武人么?武德将军的官位不低了吧(正五品)?那家是…“

“侄儿没兴趣知道。”柳东行打断了他的话,似笑非笑滴看着他,“其实原本我对顾家那门亲事…也是无可无不可的。顾家的九小姐我见过,清清秀秀的,端庄有余,美貌不足,贤惠是足够,只是我虑着她是顾家人,担心日后真娶了她,二婶便要把手插进我屋里来了,因此一直不大热络。不过现下吗…出了悔婚这么一桩事,我倒是放心了。除了她,我还真不打算娶别人了,我没指望二叔您真能给我聘来一个家世好,人才出众的贤妻,宁可要一个省心的,免得我在外头拼搏,还要担心家里有人拉我后腿!二叔,您就别操心了吧!”

柳复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滴,一时之间,不知是该后悔自己失策,还是觉得妻子成事不足,但柳东行的话倒是提醒了他一点:就算现在真的选择履行原本与顾家六房的婚约,娶来的这个侄媳妇,也早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毕竟经由这次婚约变故,那位顾九小姐也好,顾家六房也好,都与顾家长房以及妻子柳顾氏生出了嫌隙,日后顾九小姐进了门,不但不能成为臂助,反而还有可能站在侄儿那边与自己一房作对!这门婚事,恐怕就只剩下不能为侄儿添助力这一点好处了!

他看向柳东行,眼中神色变幻:“你…说的都是真心话?男儿当有大志!你就不希望…能娶回一位对你仕途有助益的妻室?”他不信!柳东行真的愿意将就一个出身平平的妻子么?!尤其是在…已经考取了武举人之后!

柳东行瞥了他一眼,心中已猜到几分他所思所想,冷笑一声,漠然道:“男子汉大丈夫,想要功成名就,尽可自己去争!何必依靠女人?”顿子顿,又露卝出一个古怪的笑,“更何况…参军什么的,还是未知之数。倒是这些天…侄卝儿有了一番际遇,认得了几位通政司的大人,有幸得到了他们的赏识…兴许在考完武会试之后,便要入司办差了呢!”

柳复心下一惊,脸色顿时白了:“通政司?!你…你不是在…”他立时闭了嘴。柳东行去了东平府,他是知道的。这么说,圣上已经开始调卝查东平王府的异状了么?他迅速扫视案上的奏折一眼,心下暗暗庆幸,自己没有露卝出任何偏向王府的痕迹。

然而接着,他总算反应过来,柳东行明年很有可能要入通政司的事实。他心跳加快了一点,真起身来:“你…不要信口胡诌!通政司是什么地方?岂会收下你一个黄口小儿?!便是你得了武状元,那也跟通政司的职权毫不相干!”除非…他办的不是明面上的差事…

柳复忽然沉默了。

柳东行看在眼里,嗤笑道:“侄卝儿有没有胡说,明年您不就知道了么?只是有一点,侄卝儿要提醒二步一声,这些话您听过就好,别四处嚷嚷,连阿猫阿狗都叫她知道了。日后侄卝儿入司办差,便是遇上了与二步相关的案子,也不会吭一声的,毕竟…这是规矩!而规矩这种东西,虽然未必有明令,却是人人都要守的。二叔不会不明白吧?”

柳复当然是明白的。他眼下越发确定了侄卝儿将来有可能办的差事,真的不是通政司明面上的职权。他心下暗惊,若此事属实,他日后不但不能对柳东行的差事过问一句,甚至还要小心这个侄卝儿会公报私卝仇!偏偏他对通政司的事务完全插不上手,即便知道侄卝儿要做什么,也无卝能为力!

他看着柳东行似笑非笑的神情,心下生出一种无力感。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侄儿便不再受他制肘了呢?又是从什么时候起,在他记忆中不过是个愚钝小子的侄儿,忽然变成了现下这副阴险张狂的模样?!难道说…这孩子…一直都在装模作样么?!

竖子狡诈!他不由得为自己的儿子们担心,长子孺弱,次子虽聪慧却略嫌温平,小儿子卧病,他们怎会是柳东行的对手?!

半晌,他再度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你…你到底想要如何?!便是你真的入了通政司,想要执掌大权,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我乃朝廷大员,不是一介通政司小更能轻易攀扯得了的!”

柳东行却一脸好笑地道:“二叔想到哪里去了?您是我二叔,咱们可是一家人…我把您拉下马来,又能得什么好处?!”他直起身,慢慢踱到柳复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您不就是担心我会重夺族长之位么?您放心吧,那个位子…我不感兴起!”

柳复面露愕然,柳东行却笑了笑,盯着他的双眼,继续道:“恒安柳氏一族的宗长,听起来很风光,实际上…,却是个劳心劳力的差事。若您不是在祖父过世前便已经有了官职,又是当时族中唯一的一个官,族老们也不会容你一边任着宗长,一边在京城做官老爷。柳氏一族的宗长,从来就只能留在乡中操持族务。

我这样的年纪,便是抢回了宗长之位,也只能困在恒安打理族务,偏我如今只是一个武举人,耶便日后成了武进士,也没什么权势可言,辈份又小,遇上族中长辈,就只有听话的份。二叔当我有兴趣做个傀儡么?!我正值大好年华,上哪里不能建功立业?便是真要夺回嫡宗的地位,那也是二三十年后,我有了高官厚禄,又厌烦了朝中事务,想要过几年清静日子时的事儿了。”他凑近了柳复的耳朵,轻声细语:

“到时候,二叔只怕都化成了白骨,还有余力管后人如何?”

某人其实是个阴险性子!

第一百七十六章 威逼利诱

柳复瞪着柳东行,只觉得心下闷闷的,不知是该安心,还是担心。就算柳东行现在没打算抢回宗长之位,等自己百年归老,几个儿子又能保住这个位置么?!若是保不住,那自己这些年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柳东行看着他脸色发青,弯了弯嘴角:“您大可以趁我如今羽翼未丰,先下杀手,只是侄儿提醒您一句,您如今位高权重,侄儿却无家无业,无权无势,您若叫人发现做了逼害亲侄的丑事,转眼就会从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一朝沦落为阶下之囚,而对于侄儿来说…顶多也不过是舍了一条性命而已,如今侄儿所拥有的,也不过就是这一条性命。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您真的愿意拼上身家性命,对侄儿狠下杀手么?”

柳复眼中闪过一丝讶然,便飞快地移开了视线。他不愿承认,方才确实有一瞬间,他曾产生过“先一步铲除祸根”的想法。但也就只有那么一瞬间罢了。这个狡诈的臭小子,不可能没有留任何后手,便跑来向他叫板的。他需得防自己一时冲动,中了对方的圈套。

柳东行仔细打量着他的神色,心情越发愉快了,很大方地提醒叔父一声:“侄儿方才进府时,看见的人有很多,通政司的大人们,也知道侄儿回来找您。若是侄儿有个好歹,您也别想逃得了罪名去!因此侄儿劝您一句,别犯糊涂…若宁弟将来有出息,能当好一族之长,我也不会与他过不去,横竖到时候…他就算做了族长,也是要看我眼色行事的。”

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对堂弟柳东宁也很有信心。柳东宁的性格注定了他或许会是一个温柔多情的才子,却难以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便是凭着父亲的荫护,得了官职,也不可能取得高位。这样的柳东宁,更适合回恒安执掌族务,不但体面,也能避开繁杂的人事纠葛。不过,正因为不能成为高官显宦,等柳复一离开朝廷,或是死了,柳东宁身后便失去了足够的权势去支撑他在族内的地位,加上他的性情孺(应该是“懦”)弱,将来只会处处受族人制(掣)肘。自己一旦功成名就,将来回乡定居时,即便没有宗长之位,也没人敢小看了自己。

不用料理族中俗务,却能拥有超然地位…他何苦去争那个宗长的位置?只要自己有出息,皇帝封赏时,还怕父母不能得到正名么?!

柳东行心中冷笑几声,重新看向柳复,眯了眯眼,“二叔应该不会打算把庶子推上族长宝座吧?要知道,柳氏一族世世代代以诗礼传家,万没有叫个庶子的庶子压在头上的道理!若您真的那么做了…就别怪侄儿不念您的养育之恩了。祖宗有训,柳氏子弟…当以宗族为先!”

柳复气得双手直颤。嫡出身份得不到宗族承认,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污点,无论外人如何艳羡他父亲才学过人,母亲出身后族,他年少得志,受君王赏识,亲妹为藩王正妃,但这一切荣耀却无法换得族人在族谱上改变他的庶出身份!他不是没想过用权势去达成那个目的,可是柳氏全族上上下下却坚持不肯改口,为此甚至不惜告上官府!若不是担心事情闹大了,会让父母姐妹蒙羞,他又怎会纵容那些顽固不化的族老继续在乡里呼风唤雨?!

他明明…已经是一族之长了!

曾几何时,他也生出过几丝怨怼,那位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若是愿意赏他一个恩典,哪怕只是说一句话,柳氏族人又怎敢将他的生母姚氏太夫人记作父亲的侧室?哪怕是在他成为了族长之后,以职务之便将母亲的身份改为继室正妻,并开祠堂大会正名,族中有威望的长辈们…却无人前来出席。

这是他生平大耻,此时此刻,被侄儿直白地说出来,他只觉得又羞又怒,恨不得将这个可恶的小子赶出家族,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嫡出又如何?如今,他才是恒安柳氏的主人!

他板着脸,从牙缝里挤出阴深深地字眼:“别以为几句大话就能吓倒我了,臭小子!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夺回宗族之长的位置!我的母亲出身后族姚氏,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你以为就凭你那一房的家世,有本事把柳氏一族攒在手里吗?!哼,那些族老不过是觉得你年纪小好糊弄,可以成为他们的傀儡罢了!我如今政务繁忙,没空料理这些小事,否则,凭我今时今日的地位,只要一句话,就能把你们一房从柳氏族谱中抹得一干二净!什么嫡系庶出…到时候通通都不存在了!柳家的嫡宗,就只有我这一脉子弟而已!”他冲着柳东行,露出了狰狞的笑:“那些老头子已是风烛残年了,用不了几年就会一命呜呼,到了那一日…我倒要看看,族中还有谁会为你说话?!”

柳东行嗤笑出声:“二叔您的年纪也没年轻到哪里去,等您一命呜呼的那一天…若宁弟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我却功成名就…侄儿也要看看,族中还有谁会为你们说话?”他走进一步,俯视柳复的双眼,“二叔是想与侄儿比一比,谁能活得更长久么?”

柳复紧紧握着圈椅的把手,双眼瞪着柳东行:“竖子安敢如此!”

“二叔自己都不要脸面了,我当侄儿的还有什么不敢的?”柳东行轻描淡写地拎起一个奏折,随手翻了翻,“这东西是可以带回家的么?侄儿真是孤陋寡闻了。”柳复心下一惊,下意识地收回了右手,却被柳东行一把拽住,也不知道是如何动作的,他只觉得袖口一轻,那本蓝面的奏折已经落入对方手中,他顿时脸色一白。

柳东行却饶有兴致地翻看着那本奏折,口中发出“啧啧”的声音:“这几个人名挺眼熟呀,从前来过家里是不是?侄儿当时年纪虽小,却也记得一点呢!这可不好,二叔,您怎能因为与他们是朋友,便把地方官参奏他们的折子藏起来呢?”说罢不等柳复反应过来,便一个箭步迈到花鸟挂屏前,将挂屏轻轻拿了下来,露出了后面一个一尺见方的小洞。

洞口有门,柳东行轻轻敲了敲,非金非木,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上头挂着一把薄薄的锁,却是精钢所制。他回过头来,叹了口气,似笑非笑地道:“二叔,这真的很不好,若圣上知道您在自家书房里设了这么一处秘密之所,心里不知会怎么想?”又掂了掂手中的奏折,“侄儿方才来时,看见您正打算把这折子往里头放,您不会真的打算扣下它吧,侄儿得说,这实在蠢不可及!通政司对各地送上来的奏折都会留档,您就算私自扣下了,也会有人发觉的,若叫圣上知道了,您就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这又是何苦呢?不过是几个官罢了。”

柳复此时已是满头大汗了,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地,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有气无力地辩解一句:“我只是见圣上近日多烦扰,想带折子回来,好生思索几个合适的应对之法,以备圣上垂询罢了。你休要多心!”他本来就只打算将奏折扣下几天,好争取时间送信给那几个官员,让他们早日清除痕迹罢了。只要皇帝这几天继续烦心,折子迟两日出现在他面前,他是不会发觉的。但柳复看见柳东行满脸好笑的神色,就知道对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他心中暗叹,索性开口见山:“你想要如何?”

“二叔果然痛快!”柳东行翘了翘嘴角,“不过您不必担心,侄儿不会对你做什么的。正如侄儿先前说过的那样,你我同是柳氏子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回身将花鸟挂屏挂回原处,缓步走回原位,却将那个奏折放入自己袖中,“二叔想必也更愿意把时间精力放在朝廷大事上吧?您是堂堂一部尚书,君王信臣,光是国家大事,就料理不过来了,家里的琐碎小事…您就不必操心了吧!侄儿虽蒙您养育多年,好歹也大了,又有了功名,差不多该是分家独立的时候了。您虽说对侄儿关怀备至…但也不能将侄儿一辈子护在羽翼之下呀?您说是不是?”

柳复长长地吁了口气,非常痛快地点了头:“好,既然你这么有志气,我也不拦你。你原本早就搬出去了,如今为了备考明年的武会试,想必也忙碌得紧,就不必常回来晨昏定省了。明儿我就嘱咐你二婶,把早年给你备下的几处产业过户给你。你好生在外头过日子吧,日后能不能出息,就要靠你自己了。不过逢年过节时,别忘了回来。好歹…这里是你本家。”

柳东行知道他这话是在暗示不会为他的前程出半分力气,却也没放在心上。即便是没有今天这番对话,二房一家也不可能给他半点助力的。至于后面那个请求,不过是柳复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与名声才提出来的,生怕他从此不与叔父来往,那二房一家打压嫡脉后人的传言就越演越烈了。柳东行笑了笑:“那是当然,等到侄儿娶亲时,还要请二叔二婶出面操办呢!”

柳复想起了那件婚事,表情稍稍有些扭曲。一开始就是因为这件事,才引发了柳东行的反弹。如今听到柳东行再提起,叫他如何能自在?

目的达成,柳东行也没心思与柳复啰嗦了,干脆地向后者行礼告辞,转身便要走,却被对方叫住。

柳复盯着他的袖子,有些迟疑:“那本折子…”

“这个么?”柳东行折出奏折,笑了笑,“自然是要交回通政司了。最近上头正查这事儿呢。二叔该不会真想护住他们吧?别犯糊涂了,这折子是圣上示意底下人送上来的,不过是想在朝中起个由头,好将这伙贪官给处置了。眼下圣上确实是忙不过来,因此没留意到二叔的行径,但过几日圣上想起来时,二叔岂不是把自个儿给陷进去了?”

柳复大惊失色:“你是说…”

“二叔就别管他们了,若是有他们的罪证,不如趁早儿献出来,把自己摘干净了,也让圣上瞧一瞧您的忠心。您不过就是一个失察的小罪名罢了,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圣上不会怪罪您的。不然,等有司调查那几个官的罪状时,万一把您给牵扯出来,那可就不好看了。”

柳复心乱如麻,眼神闪烁,心中犹疑不定:“你…你是如何知道的?!”

柳东行笑道:“这种事有那么难看出来么?您那位白姨娘这几个月可没少跟那几家的内眷来往,天天看戏、上香,要不就赏花、喝茶。人家是正经官太太,谁有空去应酬一个姨娘?不就是为了让您念着彼此的情份,在他们几家出事时拉扯一把罢了。听说白姨娘在别人家里,还总是打听别家的少爷小姐品貌如何,是否婚配?有两家人甚至打算过些日子就来向妹妹们提亲昵,好让您再也没法丢下他们。通政司早有人留意上了,私底下没少笑话。二叔该不会一无所知吧?”

柳复呼吸渐渐加重了。他知道白姨娘常常出去应酬,也有几户官眷与她交情不错,却没仔细留意那都是谁…难道她居然就是害得他落入此等境地的元凶?!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果然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永远也分不清事情轻重!

柳东行又仿佛无意地道:“二叔您今儿行事大方,侄儿也投挑报李。这消息还请您记在心里,该如何应对,就看您自己的决定了,不过这事儿您别让人知道了,否则侄儿会很麻烦的。您也知道,通政司那是什么地方,若上头发现哪个官有不妥之处,都是通政司的人去查的。除了圣上,谁也别想拦着!侄儿虽然能探听一二,到底还未入司,若是叫他们发现侄儿泄露了消息,那可就不妙了。”

柳复闻言心下一动。

他开始发现,如果柳东行真的进了通政司,兴许…对他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既然柳东行眼下并不打算夺回宗长之位,那他大可以跟对方暂时和平相处,只要给对方一点方便,对方或许会愿意透露一些内幕消息?

他抬头看向柳东行,沉默片刻,才道:“我知道了。你好生备考吧,即便通政司的人赏识你,到底功名才是根本!在人前礼数要周全,做事也要谦逊些,有什么不会的,要勤向前辈请教!”顿了顿,“前两天南郊庄子上的管事过来送租子,那里的收成不错,你既然要入仕,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那庄子就给了你吧,好生经营。”

柳东行笑着道了谢,这回总算能离开了。但他在走出书房门口时,心里却忍不住偷笑:等二叔为了“自保”把同伙的罪证送上去时,就真的要成为“孤臣”了,若是他知道那所谓的“圣意”纯属子虚乌有,不知道会是什么脸色…

他其实真的很阴险…

第一百七十七章 顾家来客

文怡与李家姐弟回到京城李府时,下人禀报说顾侍郎的夫人亲自来了,正与李太太说话,已经坐了半天了。

文怡心下了然,必然是李太太与罗四太太拜访柳家的行动产生了效果,只是不知道长房究竟是什么打算,便匆匆回房略为梳洗一番,换了身衣裳,随丫头往大厅里来。

蒋氏瞧着精神有些不大好,脸似乎瘦削了几分,脸上敷着厚厚的脂粉,倒是看不出来脸色如何。她今日打扮得比平日华丽许多,不但头上戴满了金玉珠翠,衣裳的料子还处处都体现着二品诰命的身份和体面。相比之下,李太太只是家常打扮,戴的首饰也说不上华丽,显得有些黯淡了。不过在文怡眼中,却觉得李太太的装扮更显亲切,蒋氏的华丽反倒透着心虚。

她上前向蒋氏见过礼,蒋氏脸上堆满了笑,忙起身将她扶起来,说不出的亲切:“自家人何需如此多礼?你在亲戚家里住了几天,我们全家上下都挂念得紧,只是不好扰了你们亲人相见,因此一直按捺着。我回京后也是忙个不停,直到今日才得了空,这不,立时就前来拜访李太太了!同在京城这么久了,我居然一直不知道两家是亲戚,真是怠慢了!还请表姑太太别笑话我才好!”

李太太笑眯眯地说:“这有什么?我先前也不知道呢,若说顾夫人有何怠慢之处,我不也同样怠慢了么?毕竟是失散多年的亲戚了,今日能重聚,原是喜事,说什么笑话不笑话的呢?”

“李太太真是会说话。”蒋氏笑着回应了,又拉着文怡的手问她这些天过得如何,可有失礼处,可有给李家添麻烦了,怎的出门去了,还在城外过夜?同去的都是什么人,一行可曾顺利…林林总总,问了个仔细。文怡事先早就通过秀竹把风声传回侍郎府去了,此时此刻倒也没什么好瞒的,便大大方方地将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只略过了送药给康王世子以及在山南镇见到柳东行两件事。

蒋氏听了,心中暗叹,知道六房那个小丫头传回来的消息的确属实,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若不是为了女儿能顺利嫁入柳家,她也不会默认婆母与小姑在文怡亲事上的处置。当日她离开平阳时,六房婶娘再三将此事托付给她,没想到她却辜负了对方的信任…现在回头细想,这个决定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柳东宁本是好女婿的人选,可女儿心里不喜欢。倘若她没有对文怡的亲事袖手旁观,文怡是不是就不会愤然出走?那沪国公府与查将军家的帖子送来时,女儿是不是就有机会随文怡去赴会了?虽说女儿与沪国公府的两位小姐曾有过小隙,但如果连在北疆偏远小城长大的李家长女都能因为学过武艺而结交下那么多家世不凡的将门千金,从小就与郑丽君一起学习骑射的女儿不是更有机会与这些贵女们亲近么?

虽然外头的传言不可尽信,她也不相信文怡一个小丫头真有这么大的能耐,但李大人是在几个女孩儿的聚会之后,就获得了升迁机会的,这是事实。倘若当时得益的是自家丈夫,他们顾家兴许就不必再事事看柳家脸色行事了吧?女儿面对柳家时,也有了底气,她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女儿会被柳姑老爷嫌弃,就委曲求全。

心里这么想着,蒋氏再看向文怡时,眼神里便带了几分祈求:“明儿就要进腊月了,表姑太太家想来也要准备过年的事,必然忙碌得紧,九丫头不如先随我回去吧。若是想表姑太太和姐妹们了,年后再来也是一样的。家里姐妹们都挂念你呢,你难道不想念她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