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她发愁多久,卢老夫人一行人已经到了。他们比原本预料的早了大半天到达,才抵达码头不久,侍郎府便得了信,赶紧派了车轿去接,等人进了侍郎府的大门,文怡等小辈们赶去迎接,方才大吃一惊地发现,原来二太太段氏把侄女儿可柔也带来了。

文怡顾不上看可柔向于老夫人与蒋氏见礼,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卢老夫人面前,看着久别多时的祖母额间多添的几缕银丝,鼻头一酸,便跪倒在地:“祖母…”

卢老夫人板着的面容略放柔几分,眼圈也渐渐红了,弯腰扶她起来,轻轻摸挲着孙女儿的头发,语气中带了些许哽咽:“好孩子,你受委屈了…”又向赵嬷嬷微微点头:“这半年辛苦你了。”

赵嬷嬷在旁早已掉下泪来:“老夫人,您来了就好…”

于老夫人在旁讪讪地,清了清嗓子:“好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先回屋吧。”

卢老夫人抬眼看了看她:“还是大嫂子想得周到。”

于老夫人的神色更不自在了,随口吩咐蒋氏:“你看着人收拾老2两口子带来给五丫头陪送的东西,还有跟着侍候的人,都安排好了,别出差错。”又叫过段氏:“你大嫂不知详情,你跟着去帮忙吧。”却亲切地对次子说:“快随我进屋说话,这半年你都过得怎么样?”

蒋氏神色淡淡地,回头就吩咐管家去了,段氏微微皱了皱眉,见侄女儿递了个求助的眼神过来,只是暗暗嘱咐一句“不要失礼”,便丢下她去了。段可柔咬了咬唇,小心翼翼地跟在文怡姐妹等人身后,脸上挂着怯怯的笑容,三番四次想要跟文娴说话。文娴却有几分心不在焉,三句话里只回答了一句而已,可柔无法,又不敢招惹一向不和的文娟,只好转而向头一回见面的文雅与蒋瑶搭讪。文雅早就听说过她的来历,没理她,只有蒋瑶面上带着笑意,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但直到进了屋,可柔也没弄清楚,这侍郎府里到底有几个主子,文娴又为什么会突然跟柳东宁定了亲。

进了屋,小辈们重新向长辈叙了礼,方才各自安坐。于老夫人见场面有些冷,只得主动开口,向卢老夫人问起一路上京可曾劳累,这半年里身子可好之因的套话,卢老夫人的表情一直淡淡的,有一句答一句,既不热络,也未失礼,于老夫人反倒觉得有些无趣,只得转头跟二儿子说起话来。

文怡顾不上这些,只是一直盯着祖母,打量她的气色,见她眉宇间虽有几分疲倦,气色倒还好,才略放了心,又凑近了小声问起她这半年可有犯病,弟弟的身子可有好转,家里一切可安好,等等。卢老夫人微微一笑,给她使了个眼色,只说:“一切安好,不必担心。”便不再说了。文怡心下定了定,却又更加好奇,祖母怎会忽然上京来的?

当顾二老爷说起此次上京带的东西时,文娴神色间忽然有几分不安,欲言又止,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倒是于老夫人眼尖,瞥见她的神情,心下一想,便已明了,笑道:“瞧我,一见到你们,便又是欢喜,又是急切,巴巴儿地问了这许多话,却忘了你们赶了二十来天的路,都累极了,这会子正需要休息呢。府里已经收拾好了干净房舍,你们先梳洗梳洗,歇了中觉,待吃过晚饭,咱们再细细说话。”说罢便给如意使了个眼色,让她吩咐人去领路。

这时候卢老夫人却忽然开口了:“大嫂子好意招待,原不应辞,只是我们六房这回上京,带的人和东西都不少,大侄子家里空屋子再多,也未免挤了些。我还听闻贤哥儿马上就要娶亲了,五丫头又将要出阁,大嫂子家里定是忙得很,我怎么好在这时候给你添乱呢?正好两日前二侄子派人进京报信时,我也叫老仲跑了一回腿,在京里赁下了一处宅子,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这就带人住过去,得了闲再来陪大嫂说话,倒也便宜。还有九丫头,在府上打搅多时了,这便收拾东西,随我一并搬过去吧。”

话音刚落,文怡便立时转头望向祖母,眼中满是惊喜,而与此同时,屋中其他人等,却都掩不住脸上的诧异之色,怀疑自己方才是不是听错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搬离侍郎府

屋里静了一静,于老夫人方才开口:“六弟妹,你这是…”眼神中闪烁着惊疑不定,“这又是何必呢?”轻轻叹了口气,神色间却仿佛在说“我能体谅你的想法”。

但她还未把那句话说出口,刚刚从门外进来的蒋氏便先一步惊叫出声了:“六婶,可是侄媳妇有什么怠慢之处?家里的屋子虽然不多,但招待六婶主仆一行还是不成问题的。您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的,便是在外头赁到了宅子,到底不如家里舒服呀?更何况,这会子天色都不早了,您带着九丫头去了新宅子,今晚可怎么办呢?这点子功夫,哪里够收拾东西的?倒不如先在家里住些日子,若实在觉得不习惯,侄媳妇再让人去收拾合适的宅子就是。”

于老夫人表情顿一顿,方才露出一个微笑:“老大家的说得有道理,六弟妹,你还是先在家里安顿下来再说吧。关于九丫头的婚事,我还有事要跟你商量呢。五丫头要嫁人了,她亲娘死得早,正需要长辈指点呢,你帮着提点两句,也是好的。”

文怡微一皱眉,心想五姐姐文娴虽没了亲娘,却有继母,要指点什么,哪里用得着自家祖母?至于自己的婚事,还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么?便是要商量,也用不着长房操心吧?她总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心下更是警惕,想起柳东行将要出征,莫非大伯祖母又有什么不好的想头了?

卢老夫人却由始自终都是那个淡淡的表情:“这些事等我闲了,过府说话时再谈也是一样的。我虽多年没来京城了,从前却也在这里住过几年,老仲那时候还是外院使唤的小厮,一应道路人头都是熟的。离开几十年了,虽说物事人非,但一些老字号却还在,几个老相识也都没死绝。他提前两天到了京城,早已把事情办好了,屋子也都打扫过了,方才我过来时,他就领了几个丫头婆子过去收拾些细软。虽然略嫌仓促了些,一晚上功夫还是能对付的。等安顿下来后,再慢慢收拾也行。”说罢微微放缓了神色,向蒋氏道:“大侄媳妇素来是个细心周到的,人也淳厚,我们九丫头这半年里多亏你照应了。我知道你的孝心,只是你自个儿家里如今事情还一大堆呢,又要娶嫡长媳妇,又要嫁侄女儿,还要招呼小叔子小婶子的,你身子又素来娇弱,我便是看在你素日的孝心份上,也不好意思再给你添麻烦呀。六婶没什么能帮上你的,替你减些麻烦却还不难。”

蒋氏听得眼圈都红了,面上满是感动:“六婶娘…”到底是有人能明白她的六房全家都是厚道人,不但九丫头是个懂事的,时常开解她,六婶娘也能体谅她的难处,虽是隔房的婶娘,却比正经婆婆还要贴心几分呢。

跟在她身后进门的段氏却低下了头,掩去双眼中一闪而过的隐怒。卢老夫人这话,表面上看来,仿佛只是在夸奖蒋氏,却在有意无意间,将侍郎府的主人与顾家长房分隔开来了,这是蒋氏“自个儿”的家里,嫁的却是“侄女儿”,还要招呼“小叔子小婶子”,这是在暗示长房的两兄弟不算一家吗?那自己又算是什么身份?到底是正经的二太太,还是前来做客的族人?这个问题需得弄清楚才行,不然自己夫妻二人居于侍郎府中,便是有心要为丈夫的官职活动一二,也要大受制肘的想到自家上京带来的有限的财物,还有给继女准备的陪嫁,以及丈夫先前说的“有母亲和大哥在,不必准备太多银钱”的话,段氏垂下了眼帘。

于老夫人想的没小儿媳妇那么多,只是心头略有些不爽快。她对大儿媳妇的行事素来不大满意,可老妯娌却是大加赞赏,言语间夹枪带棒的,究竟是在嘲讽她对九丫头不够亲切周到,还是在指责她给儿媳妇添麻烦了?

又见卢老夫人提起自己在京城也曾住过几年的,她心下一紧,但很快又松开了。六房老太爷做官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便是从前有过几个老相识,也早就死的死,散的散,连卢氏娘家的族人也都不在了,顶多就是有个族侄女儿,能顶什么用?到头来,还是要靠长房的体面的。

这么一想,她越发大方了:“六弟妹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也不好再拦着。只是不知老仲寻的宅子在何处?可需要我们家借几房家人去帮着料理?实话说,六弟妹固然是体谅小辈们,想着给老大媳妇减些麻烦,但在外头住,到底比不得家里方便,九丫头还小呢,你们祖孙俩身边又没个男丁撑门面,行事只怕多有不便呢,正巧我这府里有个…”

话未说话,卢老夫人已经打断了她的话:“这个就不劳大嫂子费心了,良哥儿会陪我们住过去的。”

于老夫人大吃一惊,立时转头去看蒋氏:“良哥儿?”蒋氏一脸茫然:“这却不曾听见他说起…”段氏则笑道:“是先前老仲进京时跟良哥儿说的吧?怎么也不跟家里打声招呼?”

于老夫人面色微微一沉。殿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文贤高中二甲十二名,已经开始预备庶吉士考试了,文良却只考得了三甲第四十七名,得了个同进士出身,虽然跟文贤不能比,到底也是有功名的人,没打算考庶吉士,正等着吏部派缺呢。因顾大老爷有公务在身,文贤还要备考,最近侍郎府出面招待外客的事,便都落在了文良头上,若他走了,谁能顶替他?文安还是个孩子呢

卢老夫人神色依旧淡然:“我们离开老家时,四侄儿夫妻俩托我给良哥儿捎了信,让他帮着我们祖孙俩料理些俗务。进府时我已经叫人把信给他了,他素来是个孝顺孩子,想必不会拒绝。若是这府里有什么事要差他帮忙,再叫人来唤他就是了。”

既是四老爷夫妻俩交待的,于老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心下仍旧有几分不快,想着长房招待文良在家里住着,好吃好喝的,中了科举,正要他帮忙呢,他居然就走了,实在不知好歹得紧。

蒋氏仍旧有些反应不过来,忙忙劝说:“这一时之间,如何能料理妥当?不如先在家里歇两日,待收拾好了东西…”

卢老夫人却抬起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了,然后回头问文怡:“要几个时辰才能收拾好行李?”

文怡因这些日子一直在盘算着送走了柳东行便回平阳的事,有些行李已经收好了,其他的也因为是在客中,而不曾四处乱放,闻言忙道:“从家里带来的行李,只须片刻便能收拾好,其他的…大伯母、表姑母与干娘送的东西,有半个时辰也就能得了。”

卢老夫人点点头:“那就好,你快带人回去收好了吧,别耽搁你大伯祖母、伯父、伯母们吃饭。尤其你二伯父、二伯母和你段家妹妹赶了这么远的路,都累了,别碍着他们歇息。”

文怡心下有几分好笑,嘴上自然是应了,转身向于老夫人与顾二老爷等人行了礼,便要先行退下。蒋氏却急急上来拦道:“何必如此急切?好歹吃了饭再走…”

卢老夫人却道:“不用了,我已经交待老仲,在那边宅子备下了饭菜。”

于老夫人轻咳一声,脸色有些不大好看,干巴巴地道:“老大家的,既然你六婶家里都安排好了,你就不要再拦着了。想要说话,日后闲了,派人将你六婶请来做客,也是一样的。”蒋氏只好闭了嘴。

文怡赶紧带着赵嬷嬷与秀竹退了出来,让赵嬷嬷回外院收拾东西,自己则带着丫头回房,迅速将自己的衣物首饰与日常用具,凡是从家里带来,又或是蒋氏、李太太、罗四太太与柳东行等人送过来的,全都收拾齐整,装了三四个大箱子,五六个包袱,叫了冬葵,又唤来几个还算老实的做粗活的婆子媳妇,帮着把东西拎出二门去,自己则亲自挽了刚刚打包好的装有柳东行衣裳鞋袜丝甲的那个包袱,跟着出去了。

到了二门上,姐妹们都来了,一一道过别,文怡头也不回地随在祖母身后,上了马车,不一会儿,文良也带着书童与行李过来了,一行人离开了侍郎府。

坐在微晃的马车上,文怡掀起车帘一角,回望渐渐远离的侍郎府大门,心头仿佛顿时轻松了许多,回头看向祖母,忍不住笑着窝进她怀中:“祖母,您能来真是太好了孙女儿早就想离开那地儿了,只可惜没处去,表姑母那儿又不能久住。”

卢老夫人慈爱地轻抚她的头发,柔声道:“你这孩子就是个实心眼儿,受了这么多委屈,怎么也不跟祖母提一提?送回家里的信,一概是报喜不报忧的,若不是别人跟祖母说了,祖母还不知道长房竟然这般待你呢”说到这里,她便冷哼一声:“你大伯母也是个没用的,在平阳时信誓旦旦,会为你的亲事做主,结果呢?只顾着她自个儿的闺女,竟然眼睁睁看着别人逼你改许他人”

文怡吃了一惊,连忙抬起头来,问:“祖母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是谁告诉您的?您忽然上京来,莫非…”

卢老夫人微微一笑:“还会有谁?自然是你那未婚夫婿怎么?难道他说的不是真的?我倒觉得他未必有胆子胡编乱造,顶多就是加油添醋罢了。快给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怡脸微微一红,便把这半年里发生的事简单地说了一遍,卢老夫人冷哼:“果然如此。长房打得好算盘,舍了我们六房的一门亲事,她们家那名声扫地的闺女便能顺顺当当嫁进尚书府了,回头再把你以侍郎侄女的名义,另许一户人家,便又添了一门得力的姻亲。若你稍稍弱一些,怕是早就称了他们的意闹得好,就是要这样闹,他们才不敢小瞧了你如今长房跟咱们六房相比,不过就是人丁旺些,除此之外,又有哪点比咱们强?你论出身,论门第,论才干,又有哪里输给你两个嫡出的姐姐了?他们长房当自己还是一族之长呢?”接着又嘲讽:“可惜了,六丫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亏得全家长辈连廉耻名声都不要了,为她筹划周全,到头来还是落得个一场空,平白便宜了五丫头”继而又骂文娴:“从前看着倒好,怎么如今眼皮子这样浅?我从前只道你二婶是个藏奸的,如今看来,有个藏奸的继母教养着,你五姐姐还能得个贤淑名声,没了这继母,只让你大伯祖母带着,别说贤淑,不叫人笑话是个糊涂人就不错了哪个人家会把女儿教成这样?”

文怡久不听卢老夫人骂人,如今听了,倒觉得亲切,只是还记得文良在前头骑马,小声提醒祖母声量略放低些。卢老夫人瞪了她一眼:“你还敢说,受了这么多委屈,你这会子才告诉祖母,若是祖母没来,你要怎么办?一直忍到几时?”

文怡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孙女儿原本已经拿定主意,过些时候就托干娘那边的人,寻一条船回去的,用不着再求长房了,没想到祖母会突然前来…既然来了,不如再住些日子,先歇过气来再说。”又有几分抱怨柳东行:“他怎么就给您写那样的写呢?我虽受了些委屈,但也没吃大亏,如今婚事也定下了,等我回去了,多少话说不得?偏他背地里告状,害得您那么大年纪了,还要奔波千里…”

卢老夫人笑道:“你以为他悄悄儿派人送急信过来,把这些告诉我,就只是为了向我告状?”

文怡一愣:“难道…还有别的缘故?”柳东行不是为了她抱屈,又不好直接插手,所以才特地把祖母请上京来为她撑腰的么?

卢老夫人哼了一声:“你下月就及笈了,那小子急着娶亲呢,因此才大老远的把我请过来了,还叮嘱我带上你的陪嫁。我不想引起你二伯父二伯母的疑心,因此只带了些细软与银票,一应大件的物什都打算上京再筹备呢,不然你道我为何一定要另租宅院居住?自然是为了办事方便。”

文怡怔住了,羞涩惊喜之余,心下却又涌出一股酸涩,咬咬唇,眼圈一红,便抱住了卢老夫人的手臂:“祖母…柳大哥他…柳大哥他收到了朝廷的征召,下个月…就要出征北疆了”

第二百三十章 新居所,新天地

马车在一处民居巷口前停下,顾文良翻身下了马,环视周围一眼,见此处环境幽静,房屋齐整,离市集不过百来尺距离,却是闹中取静的一处所在,周围人家瞧着也多是小康殷实之家,路上走动的行人衣衫整洁,地面也打扫得颇为干净,心里便不由得暗赞一声,六房的管家老仲会办事。

巷中最靠里的一户人家已经打开了门,老仲带了几个婆子小厮迎出来,命人把巷口方圆十来尺的地面围住,便开声迎老夫人下车。文良也赶紧上来请叔祖母。

车中,文怡拭去眼角的泪痕,抬头望向卢老夫人:“祖母?”

卢老夫人叹了口气:“有什么话,回头再细说吧。咱们且先进屋吃饭。”说罢便伸了手过来,文怡忙扶住,另一只手去掀门帘,车外头的石楠忙接了手,文怡便搀着卢老夫人下了车,在丫头婆子的簇拥下走进巷中。

仲茂林赁下的这处宅子,前后两进,地方虽不算大,却也整整齐齐,五脏俱全。文良跟卢老夫人打过招呼,便让人将自己的行李搬进了前院的书房,他原带了两个小厮在身边侍候,一应铺盖等物,都是直接从侍郎府搬来的,有了六房的婆子帮忙,不一会儿便安顿了下来。看着一明两暗的三间宽敞屋子,里头一应起居用具、文房四宝,都是齐备的,前院那么大的地方,除了仲茂林与几个男仆,便都由他做主了,文良心下颇为欣喜。

先前他住在侍郎府中,虽然有大伯母照应,又是高官府第,往来的都是达官贵人,他帮着出面招待,也能见见世面,积累人脉,但他又不是个傻子,哪里看不出来人家眼中看见的只是顾侍郎的侄儿,而不是平阳顾氏的二少爷?他在功课学问上素来不如兄长,科举名次又比文贤差了许多,不过得个同进士出身罢了,在家乡平阳尚可拿出来撑撑场面,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却只能叫人看不起。

他在家也是金尊玉贵的独生儿子,父母慈爱,从来没有不顺他意的时候,而在兄弟当中,除了文贤便数他为长,因文贤从小在京城,几乎没怎么回过顾庄,因此他可以算得上是长兄了,族中弟妹们,哪个不是敬着他的?他在侍郎府住了近两个月,事事都要受人制(掣)肘,连自己想出门都做不了主,心中早就生厌了。如今虽然还是跟着别房的长辈一起住,但六房的卢老夫人却是个好说话的,又不爱约束他,只要他守规矩,还不是随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一会儿,小厮便送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文良见有四菜一汤,虽是家常菜色,匆匆备来,却都是家乡口味,还有两样是他素日爱吃的,问了小厮,知道下人的饭菜过一会儿也能得了,住的地方正收拾呢,心里更是佩服六房管家办事周到。

文良心中欢喜,便开始盘算着,若明日六叔祖母没什么差事要他去办的,他就要约几位同乡好友出去逛逛京城,好好见识见识京都风物了。他到京城后,还没细看过京中景致呢,三年前来时,因也是住在侍郎府,同样不得自在,如今大好机会,岂能错过?家里的父母未上过京城,他还要买几样合心意的东西,回去孝敬二老呢,便是族里的弟弟妹妹们,也要捎些礼物回去的。

且不说顾文良如何欢喜,如何盘算,文怡到后院后,先是服侍祖母在正屋歇下,便立时指挥着丫头婆子们收拾东西了。这处宅子虽好,到底是租来的,除了简单的家具与几处花木,其他一应用具都还要自备。

仲茂林通共只得了一天功夫收拾,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文怡让人先把祖母在船上用的东西都安置好了,看着能过日子了,再让石楠带着人整理细节,自己带人去了西厢房,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来。

卢老夫人此次上京,原本就是为了孙女儿的婚事而来,因此便带上了文怡的丫头,除了紫苏不知为何没跟看来,秋果第一时间便来向文怡请安了,她还带来了两个小丫头,文怡认得其中一个是从前九房的家生子,只是并未领差事,没想到祖母会把她带来,另一个却是生面孔。

秋果道:“小姐,这是十五老爷家从前门房上当差的老王家的孙女儿,小姐可还记得?因家里人手少了,老太太要添人,却又怕外头找的信不过,正巧九房要删减人手,便收了几房家人过来,老王的儿子媳妇带着几个孩子都过来了,老夫人见这丫头还算伶俐,便做主给了小姐使唤。因她是六月生的,仲娘子便替她起了个名字叫荷香,小姐若觉得不好,再改也使得。另一个是四太太送过来的一房家人的闺女,叫初月,人还老实。”说罢便回头示意两个丫头给文怡磕头。

文怡见这荷香容色只是平平,但眼神一看就知道是个机灵的,举止却规规矩矩,应该是懂得礼数的,另一个初月,相貌颇为俏丽,目光却有些呆滞,瞧着似乎不大聪明,她心想到祖母上京是为了她的婚事,便知道这多半是祖母为她挑的陪嫁了,心下温暖,对两个丫头也生出了几分喜爱,便微笑道:“快起来吧,往后就先跟着你们秋果姐姐学规矩,有什么不懂的,也只管问她。我自问不是个难侍候的,却也不是一味手软心慈,你们既到了我屋里侍候,少不得要守我的规矩,只要不出错,行事谨慎小心,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荷香与初月双双应是,荷香还笑道:“从前奴婢在家里时,就曾见过九小姐行事,最是和气怜下的,人又能干,没成想如今还能有福份侍候九小姐,刚领了差事时,高兴得晚上几乎没睡着呢!第二天就差点儿出了错,还好有秋果姐姐教导着,才没闹了笑话。”

秋果瞥了她一眼,她便收了几分笑容,规规矩矩地低了头。

文怡只是笑了笑:“你既然喜欢这差事,日后可得多用心。”荷香忙正色应了。

初月却还是呆呆地站着,直到秋果望过去方才醒过神来,小声说了一句:“奴婢也会用心的。

文怡点点头,便让她们干活去了,指挥的工作就交给了秋果。秋果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她知道自己论机灵论才干,在文怡的四个丫头里不过是平平,又不象紫苏天真直率讨人欢心,因此一向都只是老老实实干活而已,如今紫苏虽没来,但冬葵与秀竹却都在场,小姐怎么反倒让她负责揽总了呢?她心下虽有狐疑,却没多嘴,只是领命去了。

冬葵默默地收拾着文怡的床铺,有些落寞地回头看了忙碌的众人一眼,又继续低下头去干活了。秀竹则一脸的忐忑不安,时不时看向文怡,害怕小姐有了使唤的人手,就会把自己贬下去了。

文怡顾不上她的小心思,眼看着各人各司其职,便出去叫了仲娘子来问午饭备得如何了,得知文良那里已经送了饭菜过去,暗暗松了口气,又嘱咐:“回头二哥哥吃完了,记得去问他跟前的小厮,他吃得如何?可有什么想吃的菜色?只要不是太麻烦,晚上或明后日便让人做了来,回头到我这里归账,万不可怠慢了。”

仲娘子应了,又道:“方才听二少爷跟前侍候的小普说,他们少爷好象打算明儿出门访友呢,只是不知道老夫人和小姐这里可有差使要托他去办的?”

文怡想了想,道:“待我问过祖母再说。”那边厢水荭过来禀报:“老夫人叫小姐过去呢。”文怡忙去了正屋。

卢老夫人方才已在炕上略歪了歪,觉得精神头好了许多,肚子饿了,便叫人摆饭。文怡进得门来,先请过安,她便摆摆手:“有话吃了饭再说吧。时候不早了。”

文怡应了,亲自上前布了菜,侍候着祖母吃了几口,方才安坐下来用餐。饭后吃过茶,卢老夫人又问文良可吃过了,文怡一一答了,又说:“二哥哥此番上京,原有几个友人同行,如今金榜出来了,他又不打算再考庶吉士,想是有心要跟几个友人聚一聚的,只是不知道二哥哥手头可宽松?咱们要不要贴补些?”又压低了声音,“虽说四伯母必会给二哥哥备下足够的花费,但他在侍郎府住着,一应事务都要打点的,大伯父又让他帮着出面招呼府里的客人,他少不得还要多做几件体面的衣裳,还要操心人情往来。大伯母这几个月忙得晕头转向,未必能想到这些呢,底下人却都不是好应付的。”

卢老夫人皱了皱眉,叫过石楠:“跟你爹说一声,支五两银子,给二少爷送过去,只说是预备他在外头游玩时租车赁船并请人吃酒食用的,若是不够再开口。”说罢又叹了口气:“长房只顾着在旁门左道的事情上花心思,却连自家正经的少爷都受了下人的气,他们还做梦呢,你大伯母管家都管成什么样了?”

文怡少不得要替蒋氏多辩解两句,卢老夫人却只是摇头:“她为人再厚道,才干也是有限的,更何况上头还有你大伯祖母压着,你大伯父又不是个明白人,她也只能跟着糊涂了。”接着便把长房的事抛开不提,直接问:“我上京时,不知道东行会被派去北疆,他也没提过这样的事,到底是怎么弄的?若他在战场上有个好歹,你又怎么办?如果还未正式定亲,倒还罢了,如今这样…岂不是耽误了你?”她的表情似乎十分生气:“他怎能这样呢?!”

文怡咬了咬牙,此前一直在害怕的事果然发生了,她紧了紧手中的帕子,斥退了屋里的所有丫头,关了门,然后深吸一口气,跪在卢老夫人面前,毅然道:“祖母,孙女儿已是认定他了,若他此去,能平安归来,是孙女儿的福气,若他有个好歹…孙女儿也不会弃他而去的!这是孙女儿的真心话,求祖母成全!”

第二百三十一章 祖母的安慰

卢老夫人听了文怡的话,却越发生气了:“快起来,你说的什么傻话?我几时要你弃他而去了?你又要我成全什么?”

文怡闻言心下稍安,神色却显得更加惭愧:“是孙女儿想岔了,生怕祖母疼爱孙女儿太过,便顾不上别的…”

卢老夫人脸色略缓了几分,仍旧没好气地斥道:“你知道就好别一时冲动,便什么话都敢说出来如今不比先前了,未上京时,你们俩说是有婚约,其实还未正经换过庚帖,便是他日后有个好歹,也于你没有多大妨碍。但如今你们是正经订了亲的,京城上下知道的人怕是不少,更别说族里了,这时候他要是有个差迟,岂不是要连累你一辈子?咱们族里,又向来有那些个规矩…偏偏在这时候,他还要写信给我,催着我上京来替你们完婚,回头却又往战场上凑按理说,男儿习武,自当是为了保家卫国,他有大志气,我只有夸他的,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这时候出这个头。他分明是要去挣大前程呢,却没替你着想,你叫祖母如何不生气?”说到这里,她便微微红了眼圈:“你只知道要对他一心一意,怎么就不明白祖母的心?守节的苦头…祖母已经吃了几十年,又怎能看着唯一的骨肉也跟着受这个罪…”

文怡鼻头一酸,慌忙伏下身去:“都是孙女儿不孝,才会害得祖母如此担心…”

卢老夫人暗暗擦去几滴眼泪,感觉心里好受了些,方才淡淡地说:“起来吧,自家祖孙俩,又没有外人在,何必讲究这些个规矩?快坐下来,我们好说话。”

文怡这方起身,却没听从祖母的话坐下,反而走到卢老夫人身前,挨着她的腿,再次跪下:“祖母容禀。方才是孙女儿没把话说明白,柳大哥原本并不知道自己会被派往北疆,甚至还以为自己是要被派往外地驻军所去的,那原是新科武进士通常的去处,想必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没有多想,便派人给您送信了。那兵部的任命,才下了二十来天,柳大哥根本就没料到…”她低下头,拭去刚刚忍不住溢出来的几滴泪水,方才继续说下去,“他还要忙着去京南大营练兵,因此匆匆间,只来得及向孙女儿送了平安信来,让孙女儿不必为他担心。此去既是为了保家卫国,他当然不会退缩,却也会为了孙女儿保重自己…”

卢老夫人眉间的恼意渐消:“这倒还罢了,只是他也太不小心了,听说今年北疆有战事,他怎么就认定了自己不会上战场呢?幸而任命下得早,若是晚个几个月,我到了京里,给你们办了…那又怎生是好?”她是当了几十年寡妇的人,其中苦楚心知肚明,饶是如此,好歹还跟亡夫有过几年好光景,孙女儿若是这头才嫁了人,那边夫婿就出征了,一旦有个好歹,岂不是年纪轻轻,就要走上她的老路?若真到了那一日,她真是宁可早日闭了眼,也胜似眼睁睁看着孩子受苦

文怡听了,心里却越发难受了,忍不住伏在祖母腿上大哭出声。卢老夫人吓了一大跳,忙问:“这是怎么了?”文怡抽泣说:“祖母,是…是孙女儿害了他…”卢老夫人却越发糊涂了:“这话又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