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只有卢老夫人还能维持着脸上的平静,她只是淡淡地看了柳顾氏一眼,冷笑道:“你这话糊涂!我们要问的岂是柳家内务?我们要问的是我们顾家的女儿在夫家行事不慎,连累娘家祖宗名声的大事!你只一味说这是柳家内务,冷嘲势(热)讽地不许我们过问,莫非是认定了自己已是柳家人,便跟顾家没有一点儿关系了?!若是如此,倒也便宜,良哥儿在此,让他做个见证,你便从此脱出顾氏族谱可好?!只要你不再是顾家的女儿了,你行事再荒唐,也不与我们顾家相干,别人要说嘴,只会说柳家的夫人家教不好,却不会说我们顾家不会教女儿,我们也乐得清静!”

柳顾氏气得全身直发抖:“六婶娘!我敬你是长辈,才会一再礼让,你可别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的是你!”卢老夫人不甘示弱,“你也知道我是你长辈?我自进门,你行动便给脸子瞧,直到现在还没给我见礼,我竟不知这是哪家的规矩?!难道柳尚书的身份这样尊贵,他的夫人仗着身上有诰命,便可以目无尊长了?!怪不得会做出这种上门夺产拿人的荒唐事来呢!我一个乡下老婆子,见识少,看不得这些,正要到官上问一声,这事儿朝廷管不管才好!”说罢便叫过文怡:“咱们去见官!”立时就要走人。

柳顾氏急了,喝令四周下人:“不许让他们走!“几个婆子忙忙赶上来拦人,侍郎府的那管家见势不好,心中叫苦,少不得向柳顾氏赔笑:“姑太太,您别这样,有话好好说…”

文怡见走不成,也冷下脸回头质问了:“三姑母这是何意?您莫非是要把我们祖孙并二哥哥都拘在府里不成?!您可别忘了,我们不是柳家的下人,我祖母身上也有二品诰命,二哥哥还是新科进士,马上就要得官了。你叫人拦着我们不许走,难道真以为自己在京城里可以一手遮天不成?!”心念电转间,隐隐起了一个念头:若是把这件事闹大了,将柳姑父从尚书的高位上拉下来,说不定以后柳东行还能松口气,等柳东行出征了,他们碍于物议,也不敢再做出今天这样的事来。

想到这里,文怡便索性用更强硬的态度面对柳顾氏:“看来三姑母是铁了心要冒犯尊长了。二哥哥,这样的请形,按族规该当如何?三姑母虽是出嫁了的女儿,但族里总不能就这样轻饶了吧?”

文良正在气头上,冷笑说:“长房教女不严,自然是要领罚的!这可不是第一次了!正要从严从重处置才好,不然何以服众?!至于三姑母,待我回去禀明父亲,再处置不迟!只是这样荒唐无礼的女儿,我们平阳顾氏可不敢认!”

柳顾氏气极,手指发颤:“你…你好大的胆子!你以为自己是谁?!敢这样对我说话…”

文良面露嘲讽,莫非三姑母以为,长房还是族长不成?

就在这时,花厅外传来一声厉喝:“都给我让开!”却是柳姑爷柳复回来了。

柳顾氏一愣,脸上惊慌之色一闪而过,忙忙连过去相见:“老爷,今儿怎么回得这样早…”

“早什么早?!“柳复臭着脸劈头骂道,“再不回来,全京城的人都要看我们柳家的笑话了!”

柳顾氏一窒,不服气地道:“这如何能怪我…”见柳复瞪向自己的目光几乎要喷出火来,又生出几分心虚,“都是下人不懂事…”

柳复重重哼了一声,便换上温和的表情,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卢老夫人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见过六婶娘,夫人无礼,怠慢婶娘了,还请您勿要见怪。”

卢老夫人打量他一眼,脸上不动声色:“柳姑爷客气了,我可不敢嫌弃尚书夫人的礼数,我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呢?没得惹人笑话!”

柳复被她这一堵,只得讪讪地笑了笑,又微笑着转向文良:“良哥儿金榜题名,可是喜事呢,怎么也不摆几桌酒,让亲戚们一道高兴高兴?我前儿还跟吏部的周尚书说,有个内侄今科高中,素来极稳重妥当的,请他务必要帮忙留意着,选一个好缺呢。”

文良却不是轻易被人几句话便收买到的小后生,心知这多半是柳姑父哄他的,便皮笑肉不笑地道:“姑父言重了,大哥还未考完馆选呢,我一个三甲的同进士,算得了什么呢?哪里好意思摆酒请客?至于官职,我自然是听从吏部选派的了,姑父的好意,文良心领。”

柳复觉得有些无趣,只得回头喝斥妻子:“还不把六婶和侄儿侄女们请进屋里说话?!弄成这般,象什么样子?!东行家里的事,他自会安排周到,要你多事?!宁哥儿的婚礼还要一个多月呢,你二哥二嫂今日才到京中,总要等他们歇口气,才好请来细细商议婚礼的事,你急什么?!家里还能缺了那几件古董?!跟下人一般见识,更是失了体面!”

柳顾氏心急,想要跟他解释,却又碍着在场的人多,只得一边虚应着,一边给他打眼色。柳复心下生疑:莫非这里头还有什么内情?文怡更是皱了眉头,暗中留意他们的动静。

柳顾氏见柳复没回应,也顾不得许多了,直接将他扯到一边,耳语道:“老爷,你莫非忘了那回太子派人来的事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所谓贵婿

柳复眯了眯眼,盯着妻子不说话。

柳顾氏见状,还以为他忘了,便低声提醒:“就是上个月底的时候,太子派了东宫的一位嬷嬷过来,问起我们家上巳节要不要参加姚家的游园会…老爷那时候说家里要忙着给宁哥儿办喜事,不去了,那位嬷嬷便向我们问起了素姐儿许了人没有…”

柳复记起来了,却还是盯着妻子,不说话。

柳顾氏拿不准他这是什么意恩,不由得急了:“老爷,这不是再摆着的么?素姐儿看来是有大造化的…”

话来说完,柳复便打断了她:“这跟你去东行家又有何关系?!”

柳顾氏缩了缩脖子:“自打那回来了人…便没了下文了…我也是心里着急 ,“听说皇后娘娘正打听姚氏族中有什么合适的女孩儿呢,想必是…正好过几日就是姚国丈的大寿,他素来爱汝窑的瓶子,吴道子的画…东行那儿正好有几件…”

柳复冷笑了一下,没再听下去,只是转身再次去向卢老夫人赔罪,请她原谅自己夫人的无礼之举。

卢老夫人虽板着脸,见柳复如此行事,倒也不好继续强硬下去了,便看了文怡一眼。

文怡还记得今日来尚书府的最大目的,是为了把舒管家救回去,还要讨回柳东行的那几件古董,至于驳斥三姑母、将事情闹到公众跟前的想法,眼下当着柳姑父的笑脸,也只能暂时摆下了,便低低他提醒祖母道:“舒管家如今还不知道怎样了呢。”

卢老夫人转脸去看柳复,柳复忙笑道:“这个容易。”便命人把舒管家放了,传到花厅里来。柳顾氏目瞪口呆,忙上前阻止:“老爷,那个贱奴没规没矩他冒犯了我,若不教训教训他,如何能服众?!你怎能就这样放了他呢?!”

柳复冷冷他瞥她一眼:“他怎么冒犯你了?等东行从京南大营里回来,你把事情跟他一说,他但几是个懂礼的,自会把人送到你手上!岂不强似这般硬捆了回来?名不正言不顺…那是巳经分家出去的侄儿,你当还是从前么?即便那是原本尚书府用过的家生子儿,如今也不是咱们家的下人了!你管得过来么?!本来是有理的事,都要变成没理了,你是嫌我名声太好了,非要叫人得了机会钻了空子,往我名声上抹点黑才高兴了,是吧?!”

柳顾氏气得瞪大了眼,却又不敢反驳,半是委屈,半是恼怒的模样,十分纠结。柳复没空理会她,待下人把舒管家送上来了,见人虽有些狼狈,脸上还有几处青肿,衣服也沾了不少灰尘,但总的说来,没缺胳膊少腿,还能走路,就是没有大碍。他暗暗松了口气,便笑着

说:“夫人近日事多,脾气不好,一时恼了,也没个轻重,只是你好歹也要有个分寸,不可忘了主仆之别才是。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要顶撞夫人呢?”

那舒管家抿着嘴,一张圆脸板得死紧,束手立在他下,只是不说话,显然时他的话不以为然。

柳复脸上僵了一僵,笑容便淡了:“也罢,你是东行的人,我做叔叔的,也没空替他管教下人,等他回来了,自会处置你。”说罢便转向卢老夫人,笑问:“六婶娘,您看…您是这就把人带回去呢?还是我另派人将他送回去?”倒不是他多事,如果这舒从安离了尚书府的大门后,又出了什么事,谁知道别人会怎么说?他那夫人是个不省事的,他这头把人放了,她那头说不定就能派人去寻晦气,倒不如早早将自家的责任脱开,也省得麻烦。

卢老夫人淡淡他道:“不劳柳姑爷费心了,就让他随我们走吧。”文怡迅速低头再提醒一句:“祖母,还有几件古董…”卢老夫人抬眼看向柳复。

柳复脸色沉了沉,却还维持着脸上的笑:“九丫头倒是个爱操心的,人都放了,几样死物,难道我还能扣下来不成?”

文怡露出一个温柔的笑,恭敬一礼:“是侄女儿多事了,三姑父为人正派,又是一朝尚书,又怎会学那小家子的做派?还请三姑父别见怪。”

柳复打了个冷战,转头便命人去把那几家古董拿匣子仔细装好了,再用马车送回羊肝儿胡同去。柳顾氏这回是真的目瞪口呆了,急得暗暗跺脚,几次悄悄扯丈夫的袖子,柳复只是不理会。舒从安却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卢老夫人与文怡,暗暗行了拱手礼,听得尚书府的人说东西都装好了,便忙退下去脸看了。柳复见状,面色更难看了些。

卢老夫人听得舒从安报上来,说东西都验过了,也都放置好了,也没空再理会柳复夫妻,只对柳顾氏说了几句教训的话,便带着孙女与侄孙告辞了。文良临走前看了柳顾氏一眼,见她不但没有送他们出二门的打算,反而视若无暗他只顾着拉柳复说话,面色暗暗一沉,继而冷笑一声,便跟着卢老夫人身后场长而去。

文怡一行人上了马车,离了尚书府,没走多这,便停了下来。卢老夫人叫了舒从安过来,道:“你亲自押着半回去,必要细细点算清楚,叫他们仔细搬运,别摆坏了东西。过后的事情,就看你们如何处置了。我到底是外姓人,不能事事替你们做主,归根到底,还是要你们大爷来主事才是正经。”

舒从安忙恭敬道:“今儿多亏了老太太出手,才保住了主人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小的替大爷讲过老太太。家里巳经派人去营里送信了,等大爷回来,必要到府上致谢的。”

卢老夫人叹了口气:“我也不图他这一声谢,早晚是一家人。他在营里也不容易,再过几夫,还要上战场。家里的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我帮得了一次,帮不了一辈子。回去了,看你们大爷有没有可靠的至交亲朋,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托付过去,也省得日日胆战心惊了,我瞧那边府里,不家是会轻易放手的。只是你们别我我,今儿我多说了几句话,你们二夫人便有闲话说,我年纪大了,不在乎这些个,却还要为孩子们着想呢。”

舒从安忙低下头去:“老太太这样说,小的就更没脸见大爷了。都是因为小的处事不周到,才会连累了老太太与九小姐。”

文怡笑道:“舒管家不必这样,此事说起来原是三姑母的错,我们也不过是讲理罢了。只是舒管家似乎吃了些苦头,不知伤得可要紧?趁早儿请了大夫来瞧才好。”

舒从安笑说:“多谢九小姐想着,小的皮粗肉厚,摔打几下,也不算什么。”

卢老夫人点点头,便叫文良过来:“良哥儿多辛苦些吧,他身上有伤,押车的又都是尚书府的人,你一路看着他们回去,再回家来。”文良也觉得尚书府的人信不过,立时应了,舒从安又是一番千恩万谢。两行人便就此分了手,各自回家去了。

走在路上,文怡还在为今天顺到讨回了柳东行的家人财物而暗暗庆幸,忽然察觉到卢老夫人在看自己,便问:“祖母有什么事么?,卢老夫人摆了摆头,闭上了双眼,却暗暗下了决心。

尚书府内,柳顾氏见客人都走了,再也忍不住他冲到柳复跟前,大声道:“老爷!您这是做什么?!您就算要把人放走,我也不说什么了,可东西却不能还回去啊!”

柳复大喝一声:“够了!你还要胡闹到什么时候?!”

柳顾氏畏惧他缩了缩脖子,却还是强自道:“我都是为了老爷着想!老爷却不明白我的苦心,还不顾我的脸面,把那刁奴放回去了!如今我还有什么脸面?只怕家里随便一个下人,就能踩到我头上来了!”

柳复瞪着她,忽然觉得有些无力,倒在圈持上,头疼他抹了插额角。

一个穿着梅红妆花猎子的三十来岁的秀丽如人站在花厅门外,手里托着一个小小的连环黑漆答盘,盘里放着一个青花茶盅,怯怯他问:“老爷?妾给您熬了一盅参恭,您喝两口,压压火气吧?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夫人总会明白您的苦心的。”

柳复神色放柔了:“进来吧。”柳顾氏却是柳眉倒竖,张口就骂:“你这**又来做什么?!可是嫌先前禁足的日子太短了,想要再试一试?!”

原来这女子便是白姨娘,原是柳复爱妾,见主母相骂,她立时便红了眼圈,小声说:“贱妾不敢。”然后把参茶放在柳复手边的小几上,便屈膝一礼:“老爷千万要保重身林。”便教教退下,一点儿都没有留恋的意思。

柳顾氏冷哼:“算她识相!”又嫌她多事,“来人啊!是谁放白姨娘到前头来的?都给我拖出去打上二十板子!看下次还有谁敢明知故犯!”

“行了行了!”柳复不耐烦他道,“你今日火气很足啊,骂完了亲成长辈,又骂起自家人来了?我从部里一得了信,便立时赶了回来,一滴水都没喝呢,你不过问一声,也就罢了,白姨娘给我送了参茶来,原是为了我着想,你怎么也不能容?!瞧你如今这样儿!哪里还有点大家主母的你面?!别说外头人如何,连你娘家人都看不过去了!”

柳顾氏大感委屈:“老爷说什么呢?今日怎么就专盯着我不放了呢?我有那里不好了?便是去东行家里讨要东西,不也还是为了老爷么?!”

柳复没好气他道:“通共也就一回,太子派来的嬷嬷问起了素姐儿的事,但过后便再没了下文,可见事情是不成了,你还在这里添什么乱啊?!太子妃才进宫多文?东宫又不是没有倒妃,太子未必就有那个意恩!”

柳顾氏不服气他道:“谁说是太子要纳倒妃了?那位嬷嬷虽不肯明说,但我给了她不少好处,她总算露了点口风,原是太子要给廉王世子选妻呢!那康王世子虽是个不中用的,到底也是近支宗室,将来便是做不了王爷,一个爵位总是跑不掉的。若是能看中我们素姐儿,也是素姐儿的造化。我做嫡母的,还知道要为孩子着想呢,老爷是亲爹,怎么就不放在心上呢?”

柳复冷笑:“廉王世子?别说笑话了,他再不中用,也是宗室贵人,既是要要正室,哪里我不到名门千金去?非要将就素姐一个庶女?”他心想,若柳素是白姨娘所出倒也罢了,偏偏是丫头出身的柱姨娘生的,别说宗室子弟,便是寻常官宦人家的儿子,也未必肯将就呢!

柳顾氏道:“这有什么?素姐儿从小就是在我跟前长大的,把她记在我名下,不也一样是嫡出的了?老爷又是堂堂尚书,她比其他官宦人家的千会差在哪里?若这门亲事能成,咱们家有个宗室贵婿,也休面得紧。 ”横竖柳素一个庶女,不可能结下什么好亲事的,记在她名下也无所谓,康王世子不中用也无所谓,关键是这个名头够响亮!平日柳家说是国戚,其实隔了好几重,压根儿就使不上力,前些年皇后对柳复还有几分侍重,如今却几乎没动静了,再这样下去,等柳复任期满了,柳家的权势就要大打折扣的!

想到这里,她便放软了语气,劝道:“老爷,宫里好长时间没传我进去请安了,往日我说起这事儿,老爷总说不着急、不着急…我知道老爷是不愿别人说闲话,指老爷是靠裙带关系得势的。但与姚家这样疏远,也不是办法。遇事也没个帮手,将来要是再家先前那样,再出点什么事…”见柳复神色不善他盯着她,她干笑了几声,吞下几分心虚,讪讪他道:“康王世子也没什么不好的,他自小养在皇宫后中,咱们素姐儿要是嫁了过去,将来直摆就能跟皇后娘娘搭上话了,用不着每次都要跟姚家打招呼…”

柳复冷哼一声,道:“我不管你是打了什么主意,只是别忘了,皇后跟太子…可不是亲骨肉!上头的贵人都容不得左古逢缘之人,你既是听了太子的话,想要将素姐儿许给康王世子,就不该再从姚家使心恩!而且你即便有心送礼,也不该去我东行讨要,若他在家还罢了,他不在家,你硬是要抢,传出去了,别人会怎么说我?!你那六婶娘的话虽难听,却不是无的放矢。今日御史台怡好有人到礼部里来,若不是家里报信的人机灵,几乎就叫他们听去了,到时候我在朝上岂不是要颜面扫地?!我如今也在圣上跟前做了许多年的官了,用不着再靠旁门左道讨好后宫,往后不得我同意,不许你再自作主张!”摆着顿了一顿,“你只要把宁哥儿的婚事办好就行了,别的事休要多管!若是再坏我的事,可别怪我不顾夫妻多年的情份,直摆让你去礼佛抄经了!横竖媳妇马上就要进门,府里便是没了你,也不愁无人主事!”说罢一甩袖,便走了。

柳顾氏瞪大了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脸色答白他坐倒在椅上。

第二百三十五章 胆战心惊

文怡陪着祖母走了一遭尚书府,瞧着还算顺利,虽然受了些气,但总算把人救回来了,东西也没落下。只是她心里还是有几分忧心,东行尚未出征,三姑女便这样明火执仗她欺上门去了,若个日不是有祖母与二堂兄帮衬,柳姑父又回来得早,事特还不知道该如何牧场呢。

倘若柳东行离了京,三姑母再重施故伎,不闹这么大,直接把羊肝儿胡同柳家宅子里的仆人给捆了,或是卖了,然后将东西拿走,自家总不能每次都能正好碰上,等到她知道时,什么都来不及了,而她到底不是正主儿,若是要等到柳东行从北疆归来,才能追究此事…文怡暗暗发愁,这种事便是要闹开来,也耍讲究证据,不是当场捉住的,又或是才人证物证,三姑母只是不认,又才谁能耐她何?东行总是做晚辈的…

文怡扰自在那里苦恼,卢老夫人见状不解,待问了才笑道:“你也别把你三姑母想得太笨了,今日事情不成,你柳姑父又发了话,若她再犯,那就是明晃晃的打你柳姑父的脸子。她怎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更何况,她虽然性子不好,人又糊涂,总归是顾家教养出来的女儿,行事还不至于如此下作。”

文怡小声嘀咕道:“若她不下作,今日又怎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卢老夫人笑了笑:“你仔细想想赵大回报的情形,就知遭你三姑女原本其实并不是要上门强抢东西的,只不过是才心向东行讨要那几件古董,兴许是想着正主儿不在,谅底下人也不敢拦着,方才派了人过来拿的。没想到那舒管宗是个硬脾气,就是不肯给,你三姑母派去的管事自觉办事不成,在主人跟前失了脸面,才会一状告上去,你三姑母同样觉得脸子下不来,才会犯了糊涂。你想想,你柳姑父怠慢东行,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何年前忽然许他分家另过?还分了两个庄子,以及这些古董给他?”

文怡一证,想了想,道:“孙女光前只知道柳大哥分家出来独立门户了,却不知道柳姑父还分了他这许多东西,只是想着,从前柳大哥便是个心有成算的,又与罗大哥相熟,想必手里也才些银钱产业,分家出来后,日子过得殷实,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直到今天,孙女儿才知道原来柳姑父还分了两个庄子给柳大哥,想来…是碍于族中物议?柳大哥毕竟是嫡系长子,而京城里头知道他身世的人,也不是没有,闲言闲语虽没提在明面上,却是越来越了。柳姑父大概也是为了堵住外人的嘴吧?”

卢老夫人笑着接了摇头:“兴许也有这个缘故,却不完全是为了物议。你柳姑父做族长也才十几年了,他又在京中任着高官,柳氏族中便是有些非议,又有几个人敢明白与他作对?况且恒安离京城山长水这,就算他分给东行一两处不好的产业,柳氏族中又如何知道?可他拿出来的那两个庄子,却一向出产颇丰,少说也值七八千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呢。”

文怡吃了一惊:“什么?!”

卢老夫人又继续道,“至于京城里的人…就更不必担心了,你柳姑父的生母乃是当今皇后娘娘的族姑,姚家名声一直不错,便是碍着他家的体面,别人也顶多就是在私底下非议几句罢了,又有谁会为了你柳大哥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出头?”

文怡忙问:“祖母如何知道柳大哥分得的那两处庄子所值几何?”这事儿连她这个在城待了几个月的人都不知道呢,祖母今日才到京,又是从何处得知?!

卢老夫人笑道:“自然是庄子的主人告诉我的了。东行在写给我的信里曾提过这件事。他说,他如今有了出息,柳家二房知道压他不住了,又怡他会威胁到柳东宁的宗子之位,不知道会使出什么手段来。他为了不节外生枝,便跟二房做了交易,分家出来,放弃宗子之位,而柳家二房便不再千涉他这一房的事务,从此住后,两房和睦相处,而日后柳东宁承袭了族长之位,他也不会有所怨言。他自知这样做,虽能过得自在些,却失了承龚嫡系宗子之位的机会,且门第又远不如尚书府显赫了,怕我会有想法,便特她向我赔罪。我倒是觉得不打紧,当初看中他,本就不是冲着尚书府的名头去的,且他分家出来,将来你进了门,只需过小两口的清静日子,胜似在尚书府中,还要忍受你三姑母的脸色。”

文怡微微红了脸,低下头来:“原来是这样…孙女儿…,也觉得小门小户的日子好过些…咱们家里也是这办 …人口简单,也没那么多的琐事…”说到后头,脸已越来越红了。

卢老夫人微微一笑,并不点破,只是道:“由此看来,东行与你柳姑父分明是早就才了约定,只从那两个庄子和那几件古董,就知道你柳姑父也有破财挡灾的意思,既如此,他又怎会再主动去寻东行的晦气呢?便是果真对那些古董财物有贪念,也要等到东行上了战场一去不回,他才敢伸手呢,若不然,东行好歹也是官身,他就不怡御史参他一本?在京里做官,比不得外头,名声坏了,私德有亏,便是再有本事,来头再大,也无法受重用的。”

文怡点头:“是了,方才孙女儿听那舒管家验看回来后报数,那几件古物虽说难得,通共只才一个汝窑的瓶子、一个定窑的花樽与一幅吴道子的画,可以说得上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另外两方古砚,虽然好,却并不稀奇。孙女儿从前去过宣乐堂房好几回,又在侍郎府住了几个月,知道长房这样的人家,并不缺这等古物,更何况是尚书府第?便是再难得的东西,以柳姑父今日的地位,也犯不着为了这点外物,葬送了自己的名声。”说到这里,她也安心了许多“这么说来,柳姑父已经发了话,三姑母是一定不敢再次上门了?”

卢老夫人却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方才叹道:“虽说他们家不敢再上门来讨要这些财物,只是…,卉行分家另过,一旦出征,家里便只剩下仆人,确实不便。尚书府是不敢上门了,可是…,若再出点别的事,东行家里又才谁能做主呢?你毕竟还未过门呢,总不好每次都让咱们出手。”

文怡想了想,小声道:“祖母先前不是说了么9让柳大哥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托付给可靠的人,照我说,不如索性连人都一并送走,送到庄子上,或是别的产业里。”记得东行在山南镇上有房子,在镇外还有田地,“只留几个粗使仆役看房子,饶是谁上门,也无可耐何。只要人没事,要紧的财物没少,别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卢老夫人摇了摇头,伸手揉额角:“这事儿就交给东行吧,他那样井明的一个人,吃了一次亏,又怎会再留下破绽让人钻空子?”

文怡见她面露疲意,心下大感傀疚,忙轻手轻脚地上前为祖母接摩起头部来。

一夜无事,第二日,文良来问明卢老夫人与文怡没有事要他去办,便带着自己的一个小厩与闲阳一道出门访发去了。巳初一列(早上九点十五分),李家的人便来送信,说是午后事太太要带着儿女过来请安。卢老夫人心下欢喜,忙吩咐文怡去备好茶果。一到未正时分(下牛两点整),李家的马车便到了。

李太太进得门来,见了卢老夫人,先是抱头痛哭一场,说起已经去世的卢家老太爷,卢老夫人便止不住泪水。他们兄妹分别时,一个尚未而立,一个不过豆蔻年华,几十年匆匆过去,却已是阴阳永隔了,留在人世间的她,也已经白发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