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朝軄廷大军终于抵达,在锦江南线与郑王的叛军展开大战,势軄如軄破軄竹,不过三日功夫,已经收复了锦南州一半的失地。

与此同时,康南驻军所被派往康城周边搜寻申屠刚痕迹的一支小队传回了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当日申屠刚带着朱嘉逸逃走的路线。那是位于康城东南面一处小村庄附近的山坳口,入口十分隐蔽,除了当地人,几乎无人知道。而山坳口的另一边,就有一条小河,是东江支流。眼下正值正月里,河面薄薄地结了一层冰,无法行船,但若沿着河边直走,便能借助小河两軄岸山林的遮挡,躲过军軄队耳目,在半日之内离开康城地界。

山坳口附近的村庄已经没人了,接到消息后赶来的程锦夏带着一群士兵在村庄后方的山林里找到了十来具仅用干草枯枝草草掩埋的村軄民尸体,看尸体上的伤痕,应该才死了不久,相信是申屠刚所为。不久之后,河岸的泥地上也先后发现了疑似朱嘉逸失踪当日所佩戴的玉佩的穗子,以及祝绣云的一朵珠花,进一步证明了他们一行三人当日确实曾经路过此地。

程锦夏有一种不大妙的预感,他沿着河岸朝东面走了一段路,确认这条小路确实可以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康城,接着又折了回来,沿着河岸往西面走,追溯其源头。他在康南驻守多年,早对康城周围的地势熟记在心,却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这让他觉得十分不妙。还好这一回及时发现了,也仅仅是被个逆贼利軄用作逃亡之路,没有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万一康城周边也象前年的平阳那般出了民乱,利軄用这种隐蔽之所为祸,他必定要肩负起失职之罪。

他还未找到小河的源头,柳东行已经收到消息,赶了过来:“如何?可查到河的上游通向何处么?”

程锦夏有些郁闷,心里更多的是警惕:“尚未查到。此事是末将失职了。末将在康南驻守多年,居然对这条小路毫无所知。”

柳东行摆摆手:“连土生土长的康城人都未必知道有这条小路,你不知道又有什么奇怪的?咱们是驻守本地的朝軄廷军軄队,又不是丈量土地的小吏,即使是在太平年月里,也还要忙着练兵呢,哪里有功夫把辖地内的所有偏僻角落都走遍?眼下最要紧的是弄清楚这条小路都通往什么地方,须得防范被逆军钻了空子。”

程锦夏精神顿时一震:“末将愿带人在此驻守!”他有一种感觉,待在这里,说不定能钓上一条大鱼。

柳东行却只是微微一笑:“杀鸡焉用牛刀?程兄弟,我还有许多大事要仰仗你呢,这里就交给别人守着吧。”

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上回一道吃酒的其中一名武官头上。那武官品阶仅比程锦夏低两级,猜到柳东行是有軄意提拔他,也不介意要在大正月里守山沟沟,嘭嘭地拍得胸口直响,表示一定会将这个山口守个水泄不通,连苍蝇都不叫飞一只过去。

柳东行又笑着将康城的守卫大任交给了程锦夏。后者虽觉得郑王没什么可能领兵来攻打康城本城,但也不好违逆上官的意思,只得不甘不愿地应下了。柳东行要求他带上康城驻军所中最精锐的三千精兵守城,他也没有出言反軄对。

在他的心里,恐怕已经开始腹诽柳东行滥用职权、排挤贤良了。

文怡对驻军所内部的人员矛盾自是一无所知,她连日来光是忙着留意康王府那群人的动向,已经费尽心血了。所幸那些王府旧仆虽然品性不端,又有野心,但没有一个是不怕死的,而且,虽说他们对康王府的主人说不上十分忠诚,但对背弃了他们的郑王与朱嘉逸,更是连半点情分都不留。在他们的动作下,青州境内不但开始闹粮軄荒,连药材、食盐、铁器、棉花、布料、船只、煤炭、蔬菜与肉食等物品都开始短缺了。据说郑王的大军已经开始缩减伙食,一天只能吃一顿干粮,晚上吃的是稀粥,打起仗来都有气无力的。叛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一点有关。

康城这边的小动作似乎给别人带来了启迪,归海、荣安两地也开始禁止所有物资进入青州与锦南南部地区了。至于青州境内的商家,也不知什么原因,居然一个接一个地停下了买卖,郑王府的人上軄门去质问,那些商家便嚷嚷已经没有了货源,还怎么做生意?一搜库房,果然都是空的。商人们声称,因为郑王勒令他们进献粮草钱财,他们本就没剩什么东西了,加上打仗的缘故,各地货物无法入境,他们便是心里再着急,也只能坐吃山空。

郑王心里虽恼怒,但对着一座座空空如也的库房,也是无可奈何。他手下曾有人起过疑心,就在几日前,分明还听说某某商人手上还有大笔粮食棉花,预备要在年后高价抛售的,怎的忽然就说没货了呢?但郑王正为前线送回来的战报心烦不已,也没多想其中的关窍。

青州境内发生的这一变化,自然有康王府旧仆的一份功劳,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以控軄制住那么多的商人齐齐在郑王府的人面前做戏。然而,当他们将这个消息报给通政司后,柳东行与胡金全却从中看到了罗明敏的痕迹。

罗家在青州本有分支,乃是当地的名门,各行各业的生意都有涉足,人脉极广。别看他家平日不显山不露水,一但遇到大事,青州商界还真不能忽略了他家的意思。若说有谁能令青州商界听从号令,跟郑王作对,除了罗家基本可以不作他想了。

然而,罗家有罗家的规矩。为了安全起见,罗家的生意与其通政司的业軄务是各自独軄立的,从人事到钱财皆是如此,并不是每一个家族成员都知道自家在给朝軄廷办事。罗家出身的通政司司员可以借家族产业的掩护去执行任务,但绝不能公然将家族产业暴軄露在敌手眼中,甚至不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打出罗家子弟的名号,也只有罗家本家的嫡系子弟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凭着家主的密軄令,调动所有产业名下的人手与资金。

在这样的前提下,除了罗明敏外,还有谁能说动青州境内所有商铺停止向郑王提軄供物资?

有了罗明敏的消息,就代軄表他目前平安无事。柳东行与胡金全都为此高兴不已。只可惜眼下形势尚未明朗,他们不敢贸然派人去联络罗明敏等人,只能加派人手,潜入青州境内,静待时机。

柳东行回家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文怡。文怡也喜出望外,放下了担心:“我就知道,罗大哥那样的精明人,断不会轻易叫郑王拿住了!”

柳东行笑道:“不但如此呢,今儿刚刚收到锦江那边传来的最新战报,锦南州南部已经重新回到朝軄廷大军的手里了,大军之所以能打得如此顺利,是因为早前逃出的锦南知州亲自给他们作向导,从小路包抄郑王叛军大营的后方,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蒋知州是合家逃出来的,可见蒋家小軄姐也是平安无事。”

文怡喜得忍不住念佛,笑道:“这么说,蒋家姐姐父女二人不但平安脱身,还立下了大功了?”

柳东行笑着点头:“这翁婿俩真是合作无间,一个给朝軄廷大军带路,另一个则在叛军后方捣鬼。日后朝上论軄功行赏,说不定能成为一段佳话呢。”

文怡有些担心:“罗大哥是通政司的人,会不会…”

柳东行不以为意:“通政司也不是一味保密,做事不讲情面的地方。罗大哥都立这么大功劳了,人又年轻,出身也好,还跟官宦人家的千金订了亲,说不定这事儿过去之后,就能正式转作明人,正正经经地做軄官了。到时候,哪里还有这么多顾虑?”

文怡松了口气,又笑道:“这一回相公也立下大功了,若你们兄弟俩能同时获得升迁赏赐,何尝不是一桩佳话?”

柳东行顿了顿,笑了,只是嘴边隐隐有些苦涩。

文怡敏軄感地察觉到有异:“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柳东行叹了口气:“郑太尉这人实在是…”

他没说下去,文怡忍不住追问:“他又做什么了?难道他跟郑王勾结、故意网开一面了?这不可能呀,不是一直有战胜的消息传来么?”

“若他只是偏袒郑王倒好办了。”柳东行叹道,“他打了几场胜仗,固然有将士勇猛之功,但我们先前所做的,还有罗大哥与蒋知州他们所做的,何尝不是给他打了个好基础?要知道当日他的大军还没到,郑王就已经露了败相了,可是他连番向朝軄廷上奏请軄功,却对此视而不见,只一味将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我们知道他位高权重,又是太子的亲舅舅,不好说什么,但心里实在有些不是滋味。谁不知道他领兵平叛劳苦功高?但他也别吃独食啊!”

文怡闻言,心中对郑家人的怨忿又添了几分,忙宽慰柳东行:“相公别在意,圣上与太子殿下都有眼睛,不会看不到你们的辛苦。况且通政司一直以来都有密报呈上的,不怕叫他抢了功劳去。”

柳东行笑笑:“我也不是在意这个,这种事之前便有迹象,我们心里都有数,只是看到郑太尉真这么做了,心里难免膈应罢了。”

文怡正要再安慰他几句,忽然听得门外舒平赶来急报:“大軄爷,门外有驻军所的人,说是奉命给您送急信的!”

柳东行忙起身向外走,到二门前一看,原来是当日留在小山坳处的一员士兵,忙问:“可是你们百户大人叫你来的?”

那士兵难掩面上的激动之色,好不容易才压低了声音:“将军,有人到那里去了,是郑王府的人,好象是在探路清道!百户大人派人潜到他们近处偷听,听他们的口风,似乎是有什么大人物打算借道那里逃走!”

柳东行眼中一亮,嘴角露軄出了一个得意的微笑。

第三百八十七章 自投罗网

柳东行回到跨院的房间时,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文怡忙问:“是什么事?有好消息么?”

柳东行笑道:“申屠刚逃走的那条小路,有郑王府的人过来了,有可能是来探路清道的,说是有什么大人物打算从那里逃走。这可是好消息,咱们只管派人在那里守着,就能吊到大鱼!”

文怡心下不由得一喜,想着这一定就是郑王派的人了,她听柳东行略提过一提那处山坳的方位,虽不知道具体的地势,但从前世听来的传言中来看,极有可能便是郑王事败后逃走的那条路。眼下柳东行既然已经派人去守着了,那将来只要郑王仍旧从那条路逃走,这个功劳就不会便宜了郑家人,而柳东行也会因此更受皇帝与太子的重用。

为了以防万一,文怡还是多嘴提醒了一句:“相公,你可千万要派人小心守住那处出口,别把可疑之人放过去了!”

柳东行笑着拉住文怡的手:“放心吧,这是我职责所在,怎会粗心大意?”顿了顿,他眼中微微露出几分疑惑不解:“不过郑王眼下虽然形势不妙,却也没到一败涂地的时候,他怎会派人来探查后路?那个山口后面的小河,上游直通苏东县西面的山地,说来也巧,二舅子不是正在那里任县令么?我得写封信叫人送过去提醒一声,万一郑王真的从那条路走,即便我这边一时疏忽,把人放过去了,二舅子也能挡一挡。”

文怡连忙开始回想前世的记忆,那时候她可是随师父去过许多地方的:“苏东县么?我记得那里有一条古栈道,两百多年前曾经极为繁盛的,但凡来往中原与西南山地的民众与商人都是从那里走,只是后来路面年久失修,苏东县东南边又另修了一条新路,那古栈道渐渐的就废弃了,不过因为当初是用石板铺设的,相当坚固,所以仍然可以使用。这条栈道的另一端在南宛州,在南宛翻过南岭,再坐船沿南珠河顺流而下,就到南海了。这条路偏僻了些,但就胜在够偏僻,知道的人也少,若郑王沿着这条路走,还真的有可能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呢!”

柳东行若有所思:“只要逃到南海,那里地广人稀,不论是隐姓埋名暗中潜伏还是坐船出海逃亡,都有余地么?”他转头朝文怡一笑:“娘子好博学,没想到这般冷门的商路,你也会知道。”

文怡有些不自然地笑笑,总不能告诉他自己曾经走过吧?只能含糊以对:“从前曾经看过前人的游记,提过这条小路。因为二哥哥任职苏东县令,我便多注意了一下。事实上详情已经不记得了,连书名都记不清楚。相公最好是找几位熟悉地形的老人问一问,最好是行商行当里的老伙计,既然曾经是商道,想必他们最清楚。”

柳东行从善如流:“好。”

离开家后,他先去找了胡金全。后者也得到消息了,正喜出望外:“若真是郑王打发来探路的,说不定是打算日后万一事败,就要从那里逃走!如此良机,咱们兄弟可不能错过!”

柳东行道:“那处山坳后的小河上游源头就在苏东县。拙荆曾读前人游记,提到在苏东县有一条废弃百年的商道,可通往南宛。你也知道,在南宛只要翻过南岭,便是南海地界了。老胡你想想,南海是什么地方?北边都是山地,山里瘴气厉害,根本住不了人,而南边虽是一马平川,却又都靠海,一年三百六十日就有一半的日子在下雨。除却几个大一点的城镇,那里几乎没什么人住。郑王即便带上一千人马,一旦翻过南岭,就象是一颗小石头掉进汪洋大海,连个水花都不会有。咱们想要再找到他,便难如登天了!”

胡金全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事,惊叹不已:“小柳兄弟,要我说,你真是太好命了,前世烧了高香,才能娶回这一房贤妻。出身好、性情好就不用说了,平日照顾你吃穿用度,那是叫咱们看了都眼红的!先前若不是她认得康王府那个小丫头,咱们也没法探知康王府内的消息,及时阻止申屠刚等人的阴谋,后来能说动康王府旧仆向朝廷投诚,又是她的功劳!这还不够,还有这么好的学问,什么都知道!小柳兄弟,不是哥哥胡吣,这一回,若不是你媳妇帮忙,咱们说不定要吃大亏的!”

柳东行有些得意地翘翘嘴角:“那是,我当日拼死拼活才娶回来的媳妇,自然是最好的。”

胡金全有些看不过他那得意劲儿:“小样儿,老婆厉害,你就得瑟成这般,当心夫纲不振!男人有没有本事,是要看自己的!”

柳东行满不在乎地挥挥手:“只有小心眼的男人才会在乎这些个呢。我媳妇做得好,那都是为了我,这便是夫纲,振不振的,我心里明白就好,你们外人哪里懂得?”

胡金全翻了个白眼,不去理他,径自拿了司员名册出来,盘算该派什么人去打探消息。

柳东行瞥了他几眼,笑着凑上去道:“胡哥,山口那儿有驻军所的人看着,一有动静,就会报回来,且不着急。苏东县那边,我媳妇娘家堂兄正好在那儿任县令,我打算写封信去请他派人盯住那条古商道,以防万一。你看…如何?”

胡金全瞥他一眼:“废话就别问了,赶紧去办!真是的,你大舅子居然在苏东做官,这左右都埋伏下了,真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柳东行嘻嘻笑着转身要走,却又被他叫住:“郑王好端端地怎会叫人来探路?青州会不会发生什么事了?不然他用不着这么早便给自己准备后路。”

柳东行忙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最新传回来的消息并未提到这个,咱们再派人去打听吧?”

胡金全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们收到了失去联络多日的锦南通政分司的密信,信中所言解开了郑王异动的原因。

原来郑王叛军接连在锦南遇挫,节节败退,最终丢失了一半地盘,只剩下青州一府以及东面的几个城镇还在他们手中,但朝廷大军步步紧逼,也不知道几时会打上门来。这个消息传回青州后,引发了极大的震动。与上一回郑王自己行事独断专横引起的不满不同,这一次,许多人都感觉到了郑王的败相,即便是曾向他投诚的官员与武将,也开始担忧自己的下场了。

郑王看来是迟早要失败的,他一家三口是天皇贵胄,只要皇帝念及骨肉亲情,性命十有八九能保全,顶多就是被带回京城软禁起来,不得自由罢了。但其他协从人员,却没有这个运气。丢了性命已经是好的了,万一君王震怒,诛他们九族也不是不可能。难道他们就这样等死了?

不想死,那就打吧,但他们兵不够朝廷多,粮不够朝廷足,打得过朝廷大军么?

锦南知州蒋沐溪为朝廷大军带路,大破郑王叛军,立下大功的消息传来后,便有人开始动起了小心思。蒋沐溪曾经也是投靠过郑王的,只是他运气好,早早转投了朝廷,如今不但不会被当成大逆罪人,反而成了功臣,那其他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呢?好歹逃得一条性命,若是办法聪明些,说不定还能挣个功臣做做。

于是便开始有官员开小差,借口生病等等,装作在家调养,实际上是带着行李钱财逃走了。只是郑王手下也不都是饭桶,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郑王大怒,命人将那官员抓起来当众处死,才将手下一干官员的蠢蠢欲动压了下去。但表面上的动作虽然消失了,私底下的暗潮却又开始流动。一夜之间,青州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两大衙门的官员几乎全都失踪了。其中最忠于郑王的几名小吏则被人发现死在衙门里。

没多久,从归海传来消息,以青州布政使苏瑞廷为首的一干官员全都投向了朝廷。在他们的劝说下,郑王手下几名驻守外城的小武官纷纷战场倒戈,归海驻军瞬时收复了青州东面的大片土地。郑王大势已去了。

就在这时,郑王的老丈人姚国公府中传来不大妙的消息。姚国公的两名嫡孙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了,而且是逃往北方,很有可能是要向郑太尉投降。他们带走了大量郑王谋反的证据,以及郑王藩地内所有兵力布置的情报。只要郑太尉拿到这些情报,青州对他来说,就如无人之境。

胡金全推测,郑王极有可能是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方才派人来探路,以备万一的。而且照目前的情势来看,他离败亡之日已经不远了。

柳东行便对胡金全笑道:“虽然未有确信,但郑王还真有可能从咱们这边逃走,若果真如此,这份功劳咱们还是留在自己手里才好。”

胡金全瞟了他一眼:“那是自然。郑太尉想吃独食,也不瞧瞧自己的底气。这一战,即便他不来,郑王也是败定了,只不过日子可能会略长些。换了别人领兵来打,结果也是一样的。咱们安安分分地,替他出了这么多力,也从不在朝上跟他淘气,他居然有脸把功劳都揽过去了,也不怕噎着!咱们通政司从来就不是任人捏的软杮子,他做了初一,就别怪咱们做十五了!”

柳东行嘻嘻一笑:“其实这事儿也怪不得咱们。军情紧急,他还在战场上领兵杀敌呢,若我们发现了郑王的踪影,自然要立刻堵人了,难道还要等他过来不成?”

胡金全有些犹豫:“不知道我们的人手够不够?郑王还未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怕是会带上不少人的。”

柳东行早有准备:“放心,康南驻军所最为精锐的三千兵马,此时就驻扎在康城里呢,只要我一声令下…”

胡金全怔了怔,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好兄弟,既如此,哥哥就祝你马到功成了!”

事如人愿。次日傍晚,从驻守的将士处传来了消息,郑王领着亲兵,一行数百人,坐船来到小山坳后那条河流的入江处,便弃舟登岸,沿河往西南方向前行。

而此时,郑太尉所带领的大军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正在青州城外扎营休整。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公心私心

程锦夏远远看着两百尺外的人影涌动,心情十分复杂,忍不住回头看了柳东行一眼。

柳东行对他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程将军,接下来就请你按照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计策行事了。这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

程锦夏沉默片刻,才低下头去:“末将必不负将军所托!”

柳东行笑着轻拍他的肩:“我知道这些日子你对我有些误会,但那都过去了,大家还是好兄弟。你在康南蹉跎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若就此错过,便是我也会觉得不好受的。不过我相信,这对你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你不会让我失望吧?”

程锦夏略一错身,避开了他的手,不答反问:“今日所设圈套,完全是将军一人之功。派人搜寻小路的是将军,让人日日在此监视的是将军,命驻军所精锐留驻康城的是将军,配药设陷的也是将军。可郑王就在前方,将军却将重任交托给末将了,你难道不愿亲手将其擒获么?将军虽年轻,却已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只要再立平叛之功,必能平步青云,为何放弃大好机会,反让与末将?”

柳东行笑容一顿:“程将军是疑心我藏奸?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我要说清楚一件事,此功我可没有让给你的打算。你以为你擒获郑王,我就没有半点功劳了么?我只不过是没有吃独食的习惯,想拉兄弟们一把,让大家也沾沾光罢了,毕竟单凭我一人,也做不了这么多事。我还年轻,尚未弱冠,便已经镇守一方,想要青云直上,也要打好根基才是,康南驻将的位子还没坐稳呢,我何必急着走人?你们却不同,已在此地多年,年岁也不小了,若没了这次机会,也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再遇上这般良机。都是军中的兄弟,我深知你们不易,不忍叫你们明珠蒙尘。”

程锦夏半信半疑,他总觉得柳东行不是这么正派大方的人,不然对方新上任时,又何必装成软杮子算计他?目的不就是为了掌握军中大权与人心吗?

柳东行察觉到他的想法,冷哼一声,稍稍板起了脸:“怎么?你不信?罢了,我今儿就给你交个底。我知道你为何忌惮我,说实话,换了别人来做康南驻将,结果也是一样的。我才是主官,资历不及你便罢了,毕竟年纪摆在这里,但你身为副将,在属下心中的威望居然在我之上,人人均听从你号令而无视于我,你叫我如何能忍?我也不是没有带过兵,更不是没有真本事,练兵的法子我知道,军中的规矩我也清楚,我在战场上打蛮族的时候,你还在穷乡僻壤里抓小毛贼呢!可你处处拿尖要强,事事都要揽过去干,我还没发话,你就嚷嚷这是驻军所的规矩,人人都是这么干的,不能更改。说白了,你不过是嫌我忽然出现,抢了你的地位罢了。我被调任康南,是朝廷的旨意,你迟迟不能升任主将,也是朝廷的旨意,你有怨气无所谓,可你不该将我视作庸碌之人,自己摆出一副清高淡泊的模样,却暗地里指使手下对我处处排挤。我看不惯你的为人,也是人之常情,你该庆幸我是个正人君子,换了心思略狠些的,只怕早就把你算计了!”

程锦夏涨红了脸,冷笑道:“我知道将军曾立下军功,朝廷的军报里提过。但杀敌容易治军难,将军未免自视太高了,也未免太小看了我!我固然看重功名利禄,但我更担心底下的兄弟们!他们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没让他们过过好日子,心里惭愧难安,若上锋是个为了私利便不顾底下人死活的小人,我又怎能放心将兄弟们交托到他手中?!你来了康南不到两个月,虽没做什么不好的事,如今又提携兄弟们立功,但我看得出,你绝不是个正人君子!别以为我看不出你耍的心计,夫妻联手收买人心这种事,我心里清楚得很!你要做什么,我不管,你想算计我,尽管放马过来就是!但若想利用我手下兄弟们的血汗来成全你的青云之路,却是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