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了一个想法。虽然这个想法近乎疯狂,她还是暗暗打定了注意。

“现在那些多嘴多舌的人都闭嘴了。相信再过一阵子,就不会有人再盯着你我了。”

李世民再次来找她的时候,如此说。

他看起来很得意,也很高兴,但仔细看来这些表情都是虚空的。大概他也知道这虽然是好事,但也不值得如何高兴。

萧皇后对这句话没有什么反应。依旧是一动不动地坐在窗边,一手托腮,似乎在看着窗外出神。夕阳妖艳的余晖把她的轮廓镀上了一层媚红的柔边,使她看起来无比的妖娆妩媚。

可是就是因为这道柔边,使她看起来就像金红色的水中的影儿,不仅有些模糊,还有些飘忽不定。

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轻轻地叹了口气:“你不高兴…是么?”

“谈不上不高兴,”萧皇后的声音低低的,就像秋雨在衰草中呢喃:“只是在想以后…我们之后是作公开的情人么?”

“可是以后就没人敢再说三道四了…”李世民的笑容僵硬了。

“即使他们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说的。不管怎样,他们对我们的看法都不会改变,是么?”

萧皇后忽然转过脸来,盯着李世民,眼中闪着异星般的光芒。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3)

李世民看到如水的妩媚里忽然闪出锋芒来,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一股莫名的冲动直钻入他的心底,似乎是勇气,也似乎是决心。

“好的,我明白了。我会让他们改变看法的。”李世民微笑着说完这句话便走了。

萧皇后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边,忽然感到浑身都虚脱了,软软地直往下瘫。

说真的,她真的不忍心逼他的。她知道他也很难办。

只是她真的不希望自己最后的爱情如此的不光彩。

想到这里她不禁自嘲地笑了:没想到她这是如此虚伪的。一开始认为自己可以什么都不要,等到危机来临的时候却什么都想要了,不仅虚伪而且可耻。

不过虚伪也好,可耻也好,她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在这一生中她很少为自己争过什么,也争不来什么。对此她很不甘心。

因此哪怕一次也好,她想再争一下,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争来自己应得的。

宫里忽然传出消息,李世民要封萧皇后为昭容①。昭容属“嫔”一类,品阶颇高。

此言一出,朝野上下顿时一片大哗。肱骨老臣们坐不住了,纷纷出来反对。

若李世民只是把萧皇后放在宫中,偷偷享用也就罢了——那只是爱吃醋的后宫女子要关心的事儿,可是他若是要公开纳萧皇后为昭容,那是关乎国家体面和皇帝声誉的事儿。

他们纷纷上书,或直谏,或劝,希望李世民能改变主意。

李世民的态度很坚定,面对这些苦口婆心的老臣,只是不以为然地说,日后修史的时候把她的记载简化一下就是了。

只要在史书上不多言,不就没什么关系了么?

李世民之所以要把萧皇后封为昭容,也是有着深谋远虑的。

历来皇帝的后妃都要专门作传,身世来历都要说得清清楚楚。

而嫔就可以说得简略一点,只挂个名儿就可以。

如果只在史书上给萧皇后记个名儿,不说她那乱七八糟的来历,日后人们只知道他有个姓萧的昭容,根本不会想到别的。

这些老臣们阻止他的主要论据就是对后世不好交代——这些人就是把后世看得比今世重得多。

只要把历史的问题解决了,看看他们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4)

老臣们见李世民如此说,也不禁有些动摇。

不是因为李世民的理由充分,而是因为老虎屁股摸不得。

既然李世民如此坚决地要纳萧皇后为嫔,他们若不识相一点,说不定会惹来祸患。

因此他们都把目光对准了朝内的第一直臣魏征身上。

如果魏征坚持直谏,他们也坚持。

如果魏征闭嘴了,他们也就缄口。

反正要怪罪下来,也是先逮出头鸟。

魏征是坚持直谏的。他以前连李世民玩个鸟儿都要过问,提醒他不要玩物丧志,这种大事若不过问还奇怪了呢。

其实说真的,这件事也不算什么大事,顶多是风流皇帝纳了个妖艳老寡妇,不会有害社稷,更不会祸国殃民。

可是他偏偏像有道德洁癖似的,就是死咬着这件事不放。

不仅反对李世民立萧皇后为昭容,他还更进一步,要求李世民把萧皇后送进尼庵,以正视听。

长孙皇后也终于坐不住了。

以前对萧皇后这件事,她是一支保持缄默的。

真正的好妻子,不仅要懂得直谏,也要懂得妥协。

从李世民对萧皇后的态度来看,他对她可以说是非常喜欢。自己至少不能在现在泼她的冷水。

当初李世民把玳姬弄进宫里的时候,她也是这样未置一词。

因为她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不仅没用,说不定还会会白白影响夫妻感情。

这些天来宫妃们或单个、或三五成群地前来旁敲侧击,一心一意想让她这个皇后娘娘去当出头鸟。

无论她们怎么教唆她,她都是闭紧了嘴巴不置一词。

她本以为这件事会这么不清不楚地平息掉,没想到闹到最后李世民竟要给萧皇后一个名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她没想到萧皇后这老狐如此贪心,竟还想要个名分——女人在自己的丈夫犯错的时候,倾向于把什么罪过都归到和他一起犯错的女人身上。

若是以前的萧皇后,这样怀疑她显然是不对的。不过这次,长孙皇后倒是怀疑对了。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5)

身为国母,自然不能看着宫里出现异端。而且萧皇后提出这种要求,显然是没把她这个国母放在眼里。

她如果不奋起反击,肯定会被人瞧得轻了。一被人看轻,势力就会随之减损。

而且,她不仅是国母,也是一个女人。不管有过多少个情敌,每当新的情敌出现时,女人的愤怒都会和第一次发现情敌时一样。

她能把这份愤怒压抑到现在,对于女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一日,长孙皇后带齐随从,大摇大摆地朝萧皇后的住所走去。让负责守护萧皇后的侍卫和宫人们不知所措。

照李世民的命令,他们阻止来客的理由就是“萧皇后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一应访客请等她身体好时再来摆访”。

李世民知道大家心里都明白,但相信他们谁都不敢违抗御令。

这个把戏挡走了很多人,但挡不走长孙皇后。

你既然说萧皇后是病了,长孙皇后就以探病的理由来。

以坚持探病为理由,即使违抗了御令,以她的皇后之尊,似乎也没什么。

见长孙皇后坚持要探病,最伶牙俐齿的宫人也没了主意。

他们只是呆呆地挡在门前,僵硬地赔着笑:“皇后娘娘,萧娘娘今日身体情况的确是不好。太医已经说了,稍有个惊动她就会几天不舒服…”

“那你是说本宫会让萧娘娘病情加重了?”长孙皇后似笑非笑地说,短短的眉毛微微扬起。皇后应有的威势,她也是有的。

宫人全被吓得不敢多言。过了片刻,一个胆大的才战战兢兢地赔笑道:“奴婢们绝不敢说这种话…只是如果萧娘娘时运不济,病情不小心加重了,不也辜负了皇后娘娘您的一片好意么?”

“哦,你说得倒也有理。”

长孙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露出一副猫玩耗子的神情——想和她玩语言游戏,作梦吧。

“不过照这样说,萧娘娘的身体状况真是令人忧虑啊。是哪个太医在给萧皇后诊治啊,我想亲自问问他。”

长孙皇后此言一出,最胆大的宫人也吓得住了口。

萧皇后根本没生病,哪有什么太医给她诊治啊。

刚才他们只是想着搪塞过去,才随口编了什么“太医”说。

现在他们说不出此人是谁,这个欺瞒之罪可是不得了的。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5)

长孙皇后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昂起头就往里进。

宫人们谁都不敢拦她。李世民此时也不在宫里,要求救也找不到人。

他们显然是把长孙皇后的目的猜测得血腥了。

他们显然不具备揣测贵人之心的能力。

长孙皇后此行只是来找萧皇后友好地谈话的,却准备用语言和压力杀她于无形。

长孙皇后的意图萧皇后是明白的。她毕竟也是当过国母的人。

说起来以前她也对宣华作出同样的事情。

以前的她还很青涩,一开始还保持着矜持,到最后就忍不住对宣华吼骂相加了。

不知道长孙皇后比起当时的她来,会不会冷静一些。

长孙皇后见萧皇后迎接她时一脸从容,不由得微微一怔。

再看她那依旧倾国倾城的美貌,心头更有了种莫名奇妙的感觉。

在见萧皇后之前,她对萧皇后的恨意是浓烈而又纯粹的。

见到她之后,却似乎被她的美貌融化了,竟隐隐有种恨不起来的感觉。

当然,身为女人,长孙皇后是不会被萧皇后的妩媚迷住的。

让她迷惑的,是萧皇后神情中的那份平和。这种平和如水之清,如玉之润,配上她那份美貌,的确可以融化一切。

说起来,她对萧皇后也算早有警觉,却一直没有发展成警惕。大概就是被她这种平和迷惑住了。

不过长孙皇后可不是轻易被感性左右的人。

她还牢牢记得自己的使命。她见萧皇后脸色红润,顿时嘲讽地一笑,开始发难:“娘娘今天的气色不错啊。简直被本宫看起来还好。一点都不想外面那些宫人们说的,‘病入膏肓’啊。”

“不过奴婢的心里却病得很重。”

萧皇后不慌不忙地接上了一句,还用手轻轻指了指心窝。乍一看去,竟有挑衅的意味。

萧皇后低头微微地一笑,似乎毫不在乎地接了这一招。

她再度抬起头时,眼中竟然是志诚和狡黠相混合的奇妙神情:“是的,奴婢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

长孙皇后本以为她即使不矢口否认,也该静默不语,没想到她竟坦然承认了,忍不住骇笑起来:“那…”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7)

“心病?”长孙皇后万没想到萧皇后会说出这种话来,一时间微微有些慌乱。但是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那是何种心病?因何而得?”

萧皇后微笑着叹了口气,目光陡然灼热起来,直透到长孙皇后的心里,轻轻地说:“奴婢的心病,和娘娘是一样的。”

她的意思是,她的心病是因担心李世民而起。

长孙皇后作为正室,对李世民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从这一点来讲,她们是一致的。

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却是十分的大胆。因为她这样说,无疑是把自己跟皇后同列。

左右侍立之人一听此话无不变色,萧皇后虽然仍是平和地笑着,脸上也浮起了一片虚红。

她也知道自己说这话十分冒险。

她这话虽然说得非常隐晦,罔上之情并不明显,但长孙皇后若要发怒,也是可以找到由头的。

虽然也许长孙皇后看在李世民的分上不会对她怎样,但想来她也会惹个灰头土脸,说不定名声也会就此坏了,让她的处境更加不利。

但是她就是想冒险一下看看。

她觉得这句话可以直接打开长孙皇后的心扉,完全是她如野生动物般的直觉在起作用。但愿事态真能如她期望的那样发展吧。

长孙皇后的眉头一颤,就像被人揪着一样拧了起来。

她的脸上也现出一层黑红,却很快恢复如常,沉吟着说了一句:“你是说,你也是诚心诚意地为皇上着想,是么?既然也在为皇上着想,你对你现在的境遇又如何看呢?”

萧皇后娥眉低垂,轻启朱唇——长孙皇后果然如她想得那样识大体,她感到无比的庆幸。

但是她再庆幸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只是耳朵红了一红。因此她暗暗觉得自己真是无耻。

“我现在的境遇自然是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如果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应该退。如果是为了皇上,我觉得应该跟着皇上的意思走。”

“为什么?你不觉得你这句话反过来说更恰当吗?”长孙皇后露出了诧异的神色——按理说她此时该怒的。令人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怒。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8)

“若从表面看来,的确是如此。”

萧皇后微笑着看向长孙皇后的眼睛,她的眼里有种奇异的暖意,看起来很温婉,很美好,却有一种能融化一切的蛊惑力:“恐怕皇后娘娘也以为,奴婢是个不知好歹的贪心女人,只想着眼前的享乐,不想着最后的结局和身后的骂名。奴婢虽然不敢妄称品德高尚,还是知道好歹的。奴婢已经年近五十,余下的日子已经没多少了。这一辈子又有许多荒唐的事情,如果能保个清静的晚节,说不定还能保住些体面。况且就算奴婢不管身后的骂名,身前的事情,也不是没有顾虑。奴婢已经这么大年纪,青春尚存已经是反常之态,衰老说不定就是眼前的事情。等到老得不成样子的时候,还不知怎样狼狈呢。因此奴婢如果是为自己好的话,早就该退下去了。”

一席话说得长孙皇后暗暗点头。

她看萧皇后的目光已比方才温和了许多,沉声道:“你既然如此明白,为何…”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忽然如鲠在喉,说不去了,心里也是暗叫不好:糟了,照她的说法,她倒是在牺牲自己成全李世民了?

自己竟然还顺着她的话说了下来!

怎么被她蛊惑成这样了?人们说她是老狐,果然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

虽然已经有了警觉,她还是被萧皇后蛊惑着。

不知为何,她就是对萧皇后恨不起来,想要对她开口呵斥,却怎么也提不起劲头,口上仍是温和地继续说:“既然你如此明白事理,也应知道这件事对陛下也是不利的。为何还要顺着陛下的意思呢?”

萧皇后深不可测地笑了笑——她的笑容非常晦涩,就像云气弥漫的天空中一次诡异的风云变幻:“如娘娘所知,一个人若想一辈子都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要过得快乐。一个君王如果在生活中不快乐,治国上也会出差错。娘娘一直懂得这个道理,恰如其分地辅佐皇上,不愧为一代贤后。”

长孙皇后一开始并没有反应过来萧皇后说“如她所知”、“她一直懂得这个道理”是什么意思,想了片刻后忽然如雷轰电掣般想起她是指玳姬之事。

玳姬是什么身份?

被李世民亲手杀死的李建成的遗孀!今日朝廷最大敌人的小妾!论辈分又是李世民的亲嫂子!

萧皇后虽然也是身份特殊,但比起玳姬来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况且玳姬的性格又如此刚烈,谁都知道她进宫后一定会惹出不测之事。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19)

可是面对这么棘手的一个人,李世民要纳玳姬进宫时,长孙皇后还是无声地应允了。

因为她知道,李世民非要玳姬不可。况且玳姬进宫,虽有隐患,但也不是塌天之事。

既然连玳姬这样的人她都可以接受,若再对萧皇后横加刁难,实在太过虚伪——一般人都会这样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