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女子癸水视为不详晦气之物,男子应当回避,第一晚,许三郎在隔间书房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半夜裹着被子,光脚跑到了卧房,惊起了值夜的添饭添菜。

人都滚上了床了,睡莲不好往下赶,看着许三郎光着脚板一脸偷/情成功的惬意模样,睡莲笑吟道:“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许三郎好歹是读过书的,知道这是睡莲借南唐国主李煜写和小姨子小周后偷情的诗句来暗讽自己夜奔上床,不过他面皮厚,脸不红心不跳,反而大大方方说道:“小周后好歹是穿着袜子,手提金缕鞋幽会的,而我是关着脚板跑过来,更为出来难,娘子是不是该好好怜惜一下为夫?”

睡莲顿时绝倒,遇到这种不知羞耻为何物的相公,自己调情不成,反被调戏了去。

次日,睡莲在归元堂西次间理事完毕,信步又走到预备给两个姨娘住的桂园,看看准备的如何了。

辛嬷嬷把桂园布置的中规中矩,符合姨娘身份,睡莲无可挑剔,只是命人从库里取了一个宋朝官窑的梅瓶搁在东厢房丁姨娘绣房的多宝阁上、还有一个汉朝铜鎏金竹节铜熏笼放在西厢房雪姨娘的卧房。

“这——按照她们两个的身份,太贵重了罢?”辛嬷嬷不解。

睡莲淡笑道:“只管照着办便是了,务必让整个宁园都知道我善待两个姨娘。等她们搬进来,一应器皿家具等物当场清点交接干净,签字画押,连一个绣墩,一个炕几都不能放过。”

辛嬷嬷顿时明白了,应声下去照着办。添饭添菜瞧着无人跟着,便低声回道:“夫人,查出走漏消息的是谁了,那个丫鬟叫明溪,是归田居伺候花草的,她这几天头上多了一对蝶恋花银钗,是厨房田妈妈给的。田妈妈的儿子昨晚被奴婢的哥哥灌了酒,说出了真言,原来这田妈妈被侯府五老太太塞进宁园的那房人喂饱了银子,帮着收买丫鬟打听归田居的消息。”

明溪这些丫鬟都是筱嬷嬷当家时采买进来的,因归田居未来女主人的名字叫做睡莲,水养莲花,所以筱嬷嬷做主给这些丫鬟都取了带水的名字,例如明溪、秋霜、绵雨、朝露,甘霖等等(感谢网友平地一声炸雷的取名)。

明溪?睡莲有些茫然,她对这个丫鬟一点印象都没有。

添菜几乎是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夫人啊,这个明溪一看就是个不老实的,每当伯爷经过院子时,她就拿着个花剪装着干活,大冬天的还穿着薄绢衣,腰束得像只花瓶似的,挺胸柳腰撅屁股的那个?!”

归田居还有这种“有志向”的丫鬟?睡莲还是记不起来。

添饭性子比妹妹平和多了,她补充道:“每当夫人出现,明溪就躲开了,所以夫人记不起来也是有的。”

睡莲叹道:“这丫鬟名字取的甚好,可惜这样的性子,真是玷辱了筱嬷嬷的用心。”

添菜急道:“那该怎么办呢?夫人啊,总不能由着她又是耳报神,又是妆狐媚子的。俗话说的好,长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万一——。”

添饭一记眼刀杀过去,添菜不敢继续往下说了。

睡莲不以为然道:“你是想说,长在‘溪’边走,哪有不湿鞋吧,呵呵,放心,这颗钉子迟早要□,只是——我要借她用一用,把田妈妈背后那房人引出来,再唱一出好戏…”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五,睡莲十九岁的生日,一场好戏即将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三郎的诗,前两句“两只鸳鸯塘上走,一只雌来一只雄”是读者如初画扇和213一起写的,后面两句“瑞雪梅花皆有意,每到寒冬做夫妻”是舟自己胡扯的。谢谢各位群策群力。

睡莲新丫鬟的名字全部用水系,是读者平地一声炸雷提供,O(∩_∩)O谢谢。

以后还有陆续出现其他读者提供的丫鬟小厮名。

今天字数不多,明天来一章肥的,握拳!

今天这锅肉,看不懂的都是纯洁的好孩子,看的懂的全都跟着舟去墙角面壁去,呵呵O(∩_∩)O~

图为雪姨娘房里的鎏金银竹节熏笼,汉朝古物,像现代的街灯。

191

191、伯夫人谋定而后动,半夜捉贼指鹿为马 ...

腊月二十五,依旧是小雪下完落大雪,这寒冬似乎没有尽头。

这天是睡莲十九岁小生日,也是她嫁人后过的第一个生日,像睡莲这种新媳妇的生日不宜声张,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以前的手帕交张莹差遣管事妈妈送礼,睡莲瞧着礼单里有一对官窑的斗彩婴戏瓶,便命人取来布置在卧房里。

魏王妃颜如玉那里没有动静,和挺着肚子到处斡旋交际的赵王妃不同,魏王妃如今比做闺女的时候更加深居简出了,除了一些非去不可的场合,所有的私交都一并推了,循规蹈矩,令人挑不出错处来。

王素儿送了几件自己做的针线以表心意,送礼的居然是她以前的奶娘崔妈妈!睡莲有些纳闷,当初颜老太太以“荣养”的名义把崔妈妈赶出府外,王素儿心知肚明是什么原因,成了亲也不敢接崔妈妈去侯府。平日里也只是差人送些钱物,怎么何时拿定主意,接了崔妈妈去了永定侯府伺候?

没等辛嬷嬷开口试探,崔妈妈掩饰不住眼底的喜色,爽快的道出了原委:“…如今我们二夫人有了身孕,我放心不过夫人,便去侯府照应照应,好歹伺候着小少爷长大成人才放心呢。”

睡莲连道恭喜,命人去库房寻了珍贵补品让崔妈妈带回去。暗想王素儿在侯府过的并不容易,出嫁四年始有孕,难得怀上了,又急着接旧忠仆近身照顾,可见侯府不太平,侯夫人开始忌惮王素儿了。

因为许二爷最近高升了兵部职方司郎中,品级并不高,却是赫赫有名的实权兼肥差部门,专管军官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但凡在这个位置坐上三年五载,银子和人脉都有了,许二爷又是那种八面玲珑的政客,这个职位无疑是如鱼得水,要一飞冲天了。

许二爷得势,当然引起了永定侯夫妇的警觉,原本威胁许应辕地位的只有个许三郎,现在又多了个许二郎,恰好王素儿此刻有孕,令侯夫人好不堵心。

话说许二爷能顺利得到这个梦寐以求的职位,许三郎功不可没,他嘿嘿笑着和睡莲解释道:“此乃近交远攻之策,大哥大嫂盯了我三十多年,该换换人,多竖一个靶子打了,侯府越乱,对咱们越有利。”

娘家颜府那边早早送来了礼物,八夫人宋氏牵着白哥儿亲自来了一趟。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睡莲一直挂念着这个为他洗过尿布的小侄儿,可白哥儿给睡莲磕头拜寿之后,却嘟着小嘴爱答不理的站在母亲身边,无论睡莲怎么拿点心引诱,就是不理。

宋氏哭笑不得说道:“九姑奶奶别见怪,这孩子就是个别扭性子,听说我今日要来瞧你,昨晚足足缠了我一夜,定要跟着,现在见了你,反而不说话了。”

一听这话,白哥儿立刻缴械投降了,他哇哇大哭道:“九姑姑是个大骗纸!说好了经常回去瞧我的,可连着快十天了都不见人影!呜呜!”

睡莲心都软成豆腐了,下了炕将白哥儿抱在怀里,哄了好久才回转过来,眼睫毛挂着泪珠儿,乖乖依偎在睡莲怀里吃窝丝糖。这种刚满三岁的小男孩那里懂得什么是分离呢,出嫁女总不能三天两头往娘家跑,何况她还要当家作主母。

吃罢午饭,乘着白哥儿睡了,宋氏赶紧起身告辞,否则等白哥儿醒来,定是闹着不肯走的。

送走了宋氏母子,睡莲坐回临窗大炕上颇为惆怅,许三郎心里惦记着睡莲生日,早早下了衙门赶回家陪老婆,见睡莲倚在熏笼上,手里拿着一卷书出神。

“今日回来的倒是早啊。”睡莲下了炕,亲自给许三郎更衣,换上家常道袍。

“岂敢劳烦寿星动手。”许三郎嘴里虽是这么说,却笑眯眯的张开手臂享受着睡莲的服侍,睡莲斜着脑袋系道袍腋下的衣带,许三郎见她眼圈有些微红,问道:“今天夫人生日,谁给你不痛快了?”

睡莲自是摇头说没有,许三郎锲而不舍追问,睡莲只得坦白将白哥儿怨她不讲信用,说她是个骗子的事情说了,“…这个侄儿是我看着长大的,他第一次会翻身、会爬、会走、会说话我都记得。避难白帝城的时候,燕京局势不明,听到他的哭声或者笑声,我们才感觉到有希望在。”

许三郎抱着睡莲,埋头在她颈脖间,说道:“原来是为了白哥儿,我觉得你就是太闲了,等你也生了几个儿子,这个哭那个叫的,一群孩子围着你叫娘,哪来的闲功夫想白哥儿?后天沐休,我陪着你去观音庙求子去。”

睡莲坐回临窗大炕上,说道:“你忘了?后天有家宴,请亲戚们上门一聚。”

许三郎沮丧的往炕背座椅上一靠,叹道:“难得有空在家陪你一天,请那些大多都不怀好意的亲戚来搅合什么。”

睡莲解释道,“宁园建成有三年,之前因没有女主人,从未开门招待过亲戚,咱们成亲那天,永定侯夫人带着几个妯娌帮忙应酬客人,忙里忙外的,客人们都瞧在眼里,论理,咱们就该设宴下帖子请他们来宁园表示感谢。”

“否则的话,外头就要议论我们不知理了,你细想去,大哥的爵位为何一直有争议?说他鸠占鹊巢?许应辕为何迟迟没有册封世子?还不是因为他们在‘理’字上先矮了一截。”

许三郎说道:“还不如今天借着你生日为由头,一起请了,非要拖到后天去。”

“我一个新媳妇,那来的面子要长辈和大哥大嫂给我祝寿?再说了,我请她们是为了给咱们占理,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我们对侯府是恭恭敬敬,有礼有节的。”睡莲笑道:

“我请了京城最红的戏班,请饕餮楼的大厨来宁园掌勺,还高价到处求购新鲜的鲥鱼和海货,连西北的驼峰都备了五个呢,全京城的人知道,我们夫妻为了‘感谢’侯府这些年对你的照顾,一掷千金设宴会报答侯府呢。”

戏班和酒楼集聚三道九流,是传话最快的地方,睡莲行事如此高调,侯府想低调应约都不行。

“其实我们分出来辟府别居,侯府那边四礼八节的时候走动走动,稍微应付一下,回家后大门一关,过自己的日子也未尝不可,可是——。”单睡莲亲手给许三郎斟茶,说道:

“既然三郎说,只要生下两个以上的嫡子,永定侯的爵位还是很有想头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步步为营,徐而图之啦,我们从理字着眼,先谋大定,谋而后动。慢慢的讨回本该属于你的东西,他们是用阴谋诡计抢的,我们则要正大光明的夺回来。”

“我们要看着当初夺了你的爵位、想谋害你的性命,在你身上泼脏水的的人,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后人无法册封世子,永远生活在后继无人的惶恐之中;那些对他们的恶行坐视不管、甚至为虎作伥的侯府族人,总有一天会求着你保住许氏的爵位,力拥你的儿子为新的永定侯,因为他们若没有侯府这个金字招牌的庇护,和燕京平民百姓有什么不同?”

许三郎面有动容之色,双拳一紧,“你说的有道理,我这个伯爵的爵位若想往上升一级,除了战功,也要顾及一个理字,立好门风家规,免得成天被那些御史参奏,多少世袭罔替的勋贵世家失了爵位或者败落了,家族弟子靠着变卖祖产过活,上街讨饭的比比皆是。将来你我的孩子,可不能走到这一步…”

两人长谈至晚饭,因是生日,睡莲陪着许三郎浅酌了几杯,酒是色媒人,鸳鸯帐少不得摇到了半夜。

归田居和丫鬟婆子们都得了赏赐,宁园今天所有当值的下人多了一碗肉菜。

各院都早早落了锁休息,偌大的宁园,只有提灯的粗使婆子们巡夜在门房当值。

后半夜两个粗使婆子们巡了一圈回来,身上早就挂满了大雪,两人互相拍着背上的雪,叹道:“咱们累死累活,每月只能赚五百钱的棺材本,外院大厨房那些吃香喝辣的,正在开赌局呢!好家伙!刚开始只是斗叶子牌,现在已经摇骰子了,一押至少一两银子,赌到天亮,足足有五十两银子的输赢!”

另一个婆子也叹道:“筱嬷嬷在时,他们那里敢如此猖狂;看着夫人年轻,不太管外院的事情,冬天夜又长,竟开起了赌局。”

与此同时,外院大厨房,这里一天到碗炭火不断,是最暖和的地方,到了年关,手里有了余钱,几个嗜赌的就开了赌局,田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外院大厨房是她的地盘,但庄家却不是她,此时她已经输红了眼,搓着手想要翻本,荷包里却已经空了。

田妈妈扯着嗓子叫道:“你们等着,我去取银子!”

她冒着大雪跑到下人房的一排小院子里,敲响一户人家的门——却不是她自己家,而是永定侯府五老太太强塞进来的一户许姓人家,听闻四代都在侯府伺候,主人赐给这户人家许姓,是莫大的荣耀。

许妈妈披衣开了门,瞅着无人瞧见,一把将田妈妈拉进屋子,低声问道:“又输了银子,想要借钱?”

田妈妈跺着脚取暖道:“痛痛快快的,你赶紧借我二十两银子,我翻了本一并还你。”

许妈妈看着田妈妈已经被赌瘾控制,心中冷笑,这大半年放长线,总算控制了一个傀儡,可惜了,她要是内院大厨房的管事该多好。

许妈妈二话不说,从里屋称了二十两银子,田妈妈眼睛亮得就像看到鱼儿的猫,作势就要上前拿。许妈妈胳膊一缩,“你给的消息太少,又没有多大用处,这银子不能白借。”

田妈妈急不可耐的舔了舔舌头,“明溪那个丫鬟只在归田居院子里头修剪花枝,正房都没资格进,能捎出这些消息已经不错了。你放心,明日我就去内院大厨房寻我那大婶子,求她给你在内厨房谋个差事,那里的消息灵通。”

“此话当真?”许妈妈心中大喜,若去了内院厨房,主子交代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近水楼台。

田妈妈拍着胸脯道:“那是我亲婶子,以前还是我把她荐给筱嬷嬷的,她总得还我的恩情。她擅长做汤水,正缺一个打下手的呢,只要我开口,不管是谁,她肯定应了。”

许妈妈听了,这才松了手,把装着银子的小包袱塞给田妈妈,“若真能去内院大厨房,我再借你二十两。”

“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田妈妈将包袱揣在怀里,拱肩缩背的出门了。

一路上,田妈妈抱着捂热的银子偷偷发笑:你们当我是棒槌啊?呵呵,我才不傻呢,你们想要做什么,整个宁园的人都知道!他们不敢要你的银子,我敢!横竖拿了钱,随便给你几条无关紧要的消息,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荐你进内厨房?做梦吧!那地方又不是我婶子点头就能进去的。再说了,万一你进去给伯爷和夫人饭菜里下点什么东西,出了事谁担待?你有侯夫人和五老太太护着,我却是伯府的家奴,可不能背这个黑锅!

暂且骗你几两银子花花,等开了春,赌局也散了,我就彻底收手,好好当差,夫人看起来很赏识我呢,还愁没有钱赚么…

田妈妈就这样揣着银子回到了大厨房赌局,下半夜田妈妈手气突转,赢多输少,不仅收回了本钱,而且还赢了二十多两银子!

正赌在兴头上,虚掩的门突然被踢开,闯进二十来个拿着棍棒绳索的壮丫鬟和粗使婆子,为首穿着黑色斗篷的,正是针线上的大管事周妈妈!

周妈妈一把大锁将大门反锁了,屋子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叫道:“人赃并获!誰想逃跑,先打十板子!”

田妈妈看着满桌的银子,顿时瘫倒在地…

黎明时分,田妈妈再次敲响了许妈妈家的门,许妈妈拖着鞋子开门,“怎么了?又来借——呜。”

从田妈妈身后闪出两个婆子,一人堵嘴,一人拿着麻绳捆人,那个干脆利落,依旧是周妈妈带队,将许妈妈一家从床上拖起来,用麻核堵了嘴,套上装米的大口袋,抬进了地窖。

天亮了,睡莲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听周妈妈回昨夜突击搜查赌局的情况。这位周妈妈精明能干,能说会道,还会看眼色,前些日子睡莲宣布管事们一个一个的进去回话时,周妈妈就将外院大厨房开赌局的事情说了,睡莲顺水推舟,将这个任务交给周妈妈查办。

周妈妈在头一天自报家门时,就说明了自

191、伯夫人谋定而后动,半夜捉贼指鹿为马 ...

己是永定侯府家生子出身,跟着筱嬷嬷来宁园当差,她查出的结果,总比睡莲的陪房辛嬷嬷出手方便多了。

“…当场就清点出了三百多两银子,一共有两个管事,七个小管事参与赌局,都说是田妈妈开的赌,她的输赢也最大,奴婢就细审了田妈妈,板子还没上身就交代了,说是那许妈妈一家借的银子。”

“奴婢心想不对啊,一个奴才出手怎么那么阔绰,足足借给了田妈妈五百多两银子?于是带人搜了许妈妈的房子,一搜吓一跳!床底藏着的匣子装着五百两现银、共计五千两的银票,还有些绝对不是奴才能戴的精致首饰!”

“此外,还有几包奴婢都不敢认的药粉。”周妈妈低声道:“那许妈妈一家以前在侯府再有脸面,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他们的原主子五老太太是个出了名小气的,怎么可能得了那么多赏赐?奴婢怀疑他们一家子是得了侯夫人的指使,想害您和——。”

“周妈妈慎言,侯爷和侯夫人对伯爷恩重如山,怎会如此行事?”睡莲板着脸说道:“定是那许妈妈偷了侯府的银子和首饰,诳骗五老太太把他们送到宁园当差,以避祸事。来了宁园,又借着几代世仆的脸面,暗地里诱人赌博放债,以赚取利钱!”

周妈妈一怔,很快明白过来,先是给自己掌嘴,而后懊悔说道:“奴婢这张破嘴欠收拾了,侯爷侯夫人、五老太太都是好的,就是这许妈妈一家太狡诈了!”

果然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睡莲满意的点点头,“去录下口供签字画押,证人赃物一个都不能少,别走漏了风声,明日侯府那边的夫人都会来宁园一聚,可别让侯夫人和五老太太难堪了。”

周妈妈会意,立刻回去办事。添饭来问睡莲:“夫人,那个明溪怎么处置?奴婢担心她会瞎嚷嚷出去。”

睡莲说道:“今天就送到我的陪嫁田庄里,就说她得了病,怕过了病气,去乡下庄子里养病,等消停些,再远远的卖出去。”

下午的时候,辛嬷嬷和朱砂带着车马去永定侯府将丁姨娘和雪姨娘接回了桂园,辛嬷嬷按照睡莲之前的吩咐,将房屋和各种摆设事无巨细一一在清单上核对清楚了,两位姨娘签字画押完毕,才回归田居复命。

辛嬷嬷有些不齿的说道:“…奴婢和朱砂去接两个姨娘,那雪姨娘倒没说什么,早就收拾好了箱笼上马车,丁姨娘却质问奴婢,说怎么不见伯爷和夫人。奴婢气不过,正想斥责她不懂事,伯爷要上朝,夫人要理事,如何得空接?后来想到夫人的嘱咐,奴婢强忍下来,客客气气的请丁姨娘上马车。”

睡莲颔首道:“你做的很好了,丁姨娘这个直性子其实更好对付,雪姨娘城府深,以后更要小心些。”

辛嬷嬷说道:“她们两个都带着惯常用的丫鬟婆子,桂园只缺看门和洒扫一共五个人,奴婢等姨娘们收拾停当了,再领五个人送过去磕头。”

“照你说的办罢。”

次日,宁园大宴宾客,请永定侯府亲戚赏园。许三郎这天沐休,在外院招呼男客,睡莲在内院和一群夫人老夫人过招。除了刚刚诊出身孕的王素儿和推病的二老太太,侯府女眷悉数到场。

燕京最好的戏班子唱着一出热闹捧腹的《跪池》,美酒佳肴无可挑剔,连女主人睡莲的笑容都那么热情真诚。

果不其然,在宴会正酣时,唯一的长辈五老太太摆起了嫡出婶娘的款,尖着嗓子问:“三郎媳妇,你是个贤良的,早早的就接了两个姨娘回府,丝毫没有拈酸吃醋;可你别怪我说你,你也太不能容人,不把长辈放在眼里了!”

五老太太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看着睡莲的反应。

睡莲淡淡笑道:“五老太太说的哪一出?还请明示。”

五老太太道:“我体恤你当家辛苦,送你一房人家当做臂膀,怎么人在你的宁园大半年,都没个差事?长者赐,不可辞,你怎么把我送的人撩在一边不管不问?你这是什么意思?若瞧不上,我今天就把他们领回去!”

睡莲为难道:“五老太太,并非我不想要,而是——唉,您就别问了,咱们今天好好乐一乐,别提这个了。”

五老太太那里肯依?!硬逼着睡莲表态,要么给人,要么安排事情做。

是你自找的,别怪我不给你留脸面!睡莲笑容一收,示意戏班子和伺候的丫鬟全部退下,只剩下两桌大小主子。

睡莲说道:“您送的那一家人,以前筱嬷嬷怕委屈了他们,不敢随便安排差事,每月按照管事的份例发月钱粮食养着,换季做新衣服也没漏下他们。我刚当家十来天,心想等到开年安排他们一家去采买上,可是——唉,没想到这家居然干起了放债的勾当,屋里的巨额财物不清不楚,首饰加上银票快要过六千两银子了。”

众人皆吸了一口凉气,六千两银子,足够置办侯府一个庶女的嫁妆了!一户家奴那里来的那么多银子?!

五老太太脸色一白,她只是帮着侯夫人塞人,根本不知这户人家的底细,六千两银子啊,这摆明了来历不明,居心叵测啊!

她狠狠朝着永定侯夫人看去:又把我当枪使!还要我背黑锅!

永定侯夫人根本不理会五老太太刀子般的目光,而是同情的看着睡莲,还安慰道:“三悌妇啊,你千万别怪你五婶娘送错人家,这人心隔肚皮的,她也是替你们两口子操心,想送个帮手给你们,却没想这户人是贼,偷了侯府这些年,现在还要偷宁园的物件。”

睡莲忙说道:“都是一家人,怎么会怪罪呢,一点点小事而已,人和财物都锁起来了,原本我和三郎是打算过了年和五老太太说这事的,今日五老太太既然提起来了,咱们把话说开就好,免得被一户下人离间了我们亲戚间的情分。”

永定侯夫人笑着端起面前的酒杯道:“正是正是,今天是答谢宴,可别变成告罪宴了,来来来,我们满饮此杯,此事就此揭过。”

侯夫人发话,在座各位谁敢不从?个个都举杯饮下。

睡莲举杯时,看着永定侯夫人掩耳盗铃,看着在座的夫人小姐装糊涂,心中冷冷一笑。

宴会完毕,睡莲亲自将客人送到二门,礼仪无可挑剔。晚间归田居两口子说着话,许三郎兴奋说道:“药老三那件事已经查清楚了,呵呵,还牵出了好几桩相同的案子!原来被傅家药铺坑掉的外地药商不止一个,都是先欠账,数额巨大后,再栽赃假药材,诬告药商,傅家借此赢得暴利,等我把这几家药商查齐全了,到时候一举将傅家告倒!这是大哥大嫂过的最后一个安稳年了…”

很快就是除夕,大年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了两件大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第六卷“嫁杏有期”完结,明日开始第七卷“平步青云”

第7卷,睡莲要蒸包子了,蒸几个好呢?呵呵。

图为古代婚嫁必用之物“合卺杯”,原本在三叔和睡莲的婚礼那章贴的,但是舟一直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是四个,战国,西汉,明,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异同。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所以说,电视剧那个喝交杯酒的小杯子都是不科学的,呵呵,这才是真正的“合卺杯”。

那个标注西汉的,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刘备的祖宗。

192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注1)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馃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