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也调转枪头附和道:“王大人所言甚是,请君上明察。”

小明王见两人不再争论不休,自己也熄了肝火,就对着李大人问道:“王大人是为了元主要抓捕本王之事来见本王,不知李大人今日之来,是为了何事。”

李大人说道:“大王,微臣今日此来是为了应天城的吴国公朱元璋发书求援之事。”

小明王韩林儿吃了一惊说道:“朱元璋有书信来,快取来于我一观。”

李大人自怀着取出书信,实则是一份公文,交给了小明王韩林儿。

王大人抬眼一看,只见是一份公文,不由的对着李大人喝骂道:“为何此封公文我未见到。好大胆的贼子,你居然胆敢偷藏公文。”

李大人却头也不抬的噎了他一句:“此文书,前日就到了,宰辅大人忙于营造宫室,对于此等大事反而疏忽了,只得劳烦我这个整日和爱妾厮守的人将此物取来,进呈给君上,请问我若是有错,宰辅大人岂不是更有贻误军国大事的过错。”

“你,你,你。”王大人被噎住的顿时说不出一句囫囵话来,半晌之后方才挤出一句话来:“营造宫室也是为了君上,难道这也有错。”

小明王韩林儿取过公文,只见上头的火漆已然脱落,心知李大人已然是看过了。小明王韩林儿迅速的将公文看了一遍,就转手递给了王大人,马上转过身子对着李大人问道:“此事,你有何见解。孤王是应该派兵过去助阵还是隔岸观火,不予理睬。”

李大人回奏道:“君上,朱元璋既然行文至此,显然说明应天的此次大战必然是凶险万分,滁州的将领兵众都是刘福通将军的心腹,护卫君上多年,实在是难得的精锐之师,万不可让其轻涉此战,成了朱元璋的马前卒。”

“李大人的意见我不赞成。”那边匆匆看完了小明王韩林儿递过来公文的王大人已然将公文奉还给了小明王,开口便有异议。

小明王韩林儿很是注意的转脸对着王大人说道:“愿闻高见。”

王大人对着小明王说道:“从朱元璋的信上看,陈友谅此次攻应天实在是为了君上而来,若是应天失守,朱元璋战败,陈友谅携精锐之师直捣滁州,恐怕滁州旦夕且下。以此观之,长江天险和奉天城实则是君上的一大屏障,若是不和朱元璋合军一处,若是应天一失,我等再无屏障可守,滁州必然成了陈友谅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而已。”

李大人微微一笑道:“王大人,这个朱元璋靠的住么,若是将军队叫给了朱元璋,岂不是便宜了朱元璋。”

王大人正色道:“朱元璋若是靠不住,上次君上有难,朱元璋远在应天,岂会连夜兼程,赶来救出君上和我等。如今你说此话岂非有失恩主之意。救命之恩眼下虽不能图报,岂能更愈一层,肆意诋毁。”

争霸天下 第一百零八章 谋军权

王大人见责,李大人的脸色不由一红,讪讪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王大人不要忘了,朱元璋虽然救下了君上,却未将君上奉迎至应天安居,反而接到了如此偏僻的滁州城来居住,其用心实难知之。”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如今说这些都是没用的,陈友谅攻伐在即,若是应天不保,你我和君上都不得安宁,存亡齿寒,唇齿相依的道理你总该明白。”

李大人依旧不依不饶的反驳道:“唇亡齿寒自是正理,可是就算我们当人家是唇,可是人家却未必当我等是齿。若是朱元璋顺势吞并了滁州之军,以后还有何人会奉君上的诏令。”

“我等又不是傻子,怎会轻易的将军队交出去。”王大人回应道。

“那么王大人请说,此事究竟如何办理方才妥当。”李大人有开口反诘道。

“照我之见,不如乘此机会,君上修书一封给朱元璋,就说大战在即,君上自当亲临应天,指挥诸将作战,这样君上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应天,令朱元璋俯首称臣了。”

“东北方位,果然是陈友谅这个贼子。”小明王突然骂出一句令摸不着头脑的话来,听的王大人和李大人都愣了愣。

原来小明王韩林儿忽然想起了方才相士对自己所说的话来,果然祸患是起于东北方位,陈友谅这个贼子果然不想放过自己。这般想来相士所说的贵人必然是朱元璋了,对了一定是他,朱元璋之前已然于陈友谅部下的重围中救过自己一次,本来就是自己的贵人,如今看来,此番的贵人还是非朱元璋莫属,想到这里,小明王韩林儿的忽然暖和了起来,相士说了,只要自己能够挨过这年,必然是一统天下有望了,想到此处,小明王韩林儿更是西部自胜。

“两位爱卿不必争论了,孤王心意已决,此次定然出兵从旁援助朱元璋。只要应天不被陈友谅攻打下来,那么日后必可安宁,长享富贵荣华。若是应天一失,朱元璋一败,就算我等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陈友谅那个狗贼给追杀。”小明王韩林儿目光炯炯的盯着王大人和李大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王大人和李大人平素都是将政事玩弄与股掌之上,心知小明王韩林儿暗弱无能,所以从来没有见到主上居然有这般的威严,所以一时之间心神都有些被小明王韩林儿给震慑住了。

“既然君上心意已决,那么出不出兵的事情就毋庸再议了,我等接下就好好议一议如何出兵?”王大人从震慑中醒转了过来,为了掩饰自己方才的失态,快速说道。

“王大人先头就是支持出兵的,还是先听听王大人的高见。”李大人不疾不徐的说道。

小明王也开口征求意见道:“出兵是一定要出的,本王眼下拿不定主意的是一次出完,还是分批进行。你等好好议一议。”

“君上,以微臣的意思,是分批出兵来得好一些。我等可是先向应天派出部分军队,以作试探和策应。若是朱元璋毫无歹意,那么我等方才倾巢而出滁州奔赴应天,若是朱元璋心有歹意,依仗军力,不肯向君上交出兵权,那么我主也不必去应天自讨其辱了。”

小明王韩林儿一听大为赞叹的说道:“王大人的这一席话,实在是老成谋国之言,很好,本王觉得甚是妥当。”

李大人一见风头都被王大人给抢去了,很不不甘的说道:“君上,我有一言。为了试探朱元璋的本心,君上在修书给朱元璋的时候不妨提议为了使得两军不存畛域之间,统编混杂,另成一军。这般行事,若是朱元璋不拒绝,则说明朱元璋是诚心求救与君上,若是朱元璋不肯依肯,则其心可诛。”

“诚哉斯言。”小明王韩林儿很是夸赞了一句:“如此一来,朱元璋就没法子跟本王打马虎眼了,更不可能吞并了滁州的兵马,此计甚妙。”

听的小明王的夸赞,李大人也是沾沾自喜,随后就对着小明王韩林儿说道:“既已定策,事不宜迟,还请君上迅速修书一封致意朱元璋。”

“好,真是此理。”小明王喊了一声说:“来人呀,笔墨伺候。”

总管带着几个仆役闻声就跑了进来。

李大人朝着小明王韩林儿献着殷勤说道:“君上,此信非同小可,说不定能够成就君上不世的功业,这些仆役粗手粗脚的,不如让微臣为你磨墨好了。”

小明王看了他一眼,说道:“也好,那就有劳了。”

王大人一见李大人抢了功劳,也上前躬身说道:“微臣就为君上铺纸好了。”

说着就抢过仆役手中的纸张,平整的铺在了案子上头,随后拿过两个精致的玉狮子镇纸镇住两头的边上。

小明王提起朱笔,饱蘸浓墨,略略思忖了一会,奋笔疾书。

应天城内,朱元璋正召集诸将共同商议如何对敌之策。

这个时候,一个小卒急匆匆的闯了进来,跪在阶下说道:“启禀吴国公,滁州小明王发来急件。”

朱元璋一招手说道:“取来我看。”

小卒将信件交给了伺立一旁的侍从。4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朱元璋拍案大怒道:“小杂种,敬重你父而已,居然如此不知廉耻,登鼻子上脸来了。”

李善长见状,就对着朱元璋问道:“吴国公,究竟出了何事。”

朱元璋极为气愤的说道:“滁州来信,小明王居然要我向他交出军权,由他执掌应天的所有部队。真是岂有此理。”

争霸天下 第一百零九章 进退失据

朱元璋说完,随手就将信笺递给李善长,李善长接过来迅速的看了一遍。迅速就对众将说道:“小明王派了七千步兵和三千骑兵来应天助战,不过小明王在信中说,要两军混杂,另成一军。且要安置我方将士于一人之下,只听命于小明王韩林儿一人。”

“什么,合军。”

“我等俱是吴国公的麾下,为何要我等听命于小明王。”

“实在是欺人太甚。”

众将议论纷纷,皆不以小明王的这封信笺为然。

常遇春性子莽撞,冲口而出说道:“吴国公,这个小明王太不识抬举了,所不是吴国公令我等去解围,小明王上次就被陈友谅的部下给杀掉了,哪里还有命在。可如今他倒是好,反过来恩将酬报,要夺了吴国公的军权。”

楚流烟连忙上前拦住了常遇春道:“常将军,勿要喧哗,此话若是传到了小明王耳中,对于无国公可是大大的不利。”

常遇春一见楚流烟劝说,却更加来劲了,指着李善长手中的那封信笺对着楚流烟说道:“楚军事,我老常可不是瞎说的,你看人家都逼到咱们门上来了,依我看不如让我先领着军中的将士先把小明王派来的这一万人马先灭了,然后在杀过去,将小明王这个兔崽子给无国公擒拿回来,听候发落。”

汤和一听常遇春这么说,也在旁边起劲的鼓动说:“常将军说的是,不过我看不必将小明王给逮个回来了,不过一刀把此人给砍了,倒也来的干净利落。”

说着汤和就撺掇这常遇春往外头跑去。

“使不得,使不得,此事万万行不得。”徐达赶忙拦到了常遇春和汤和的身前说道:“两位将军稍安勿躁,兹事体打,切切不可鲁莽行事,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行事。”

“鸟,若是等着咱们议完想出一个法子,估计小明王的部队都杀到俺老常的眼皮底下了,徐将军不必拦着我。”常遇春很是不忿的说道。

“常遇春,休得胡闹。”殿堂上想起了一声充满威严的断喝。“你等速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常遇春一听,心知是无国公开口,无奈之下只好和汤和各自走回了自己的座次。

朱元璋见到常遇春和汤和走回了自己的位子,也舒了一口气,这两人是军中的悍将,若是方才真的让他们带兵出去杀了小明王的一万人马,那还不闹翻天了。最起码小明王哪里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交代不过了的了,人家小明王好心好意的派出了一万人马来助阵,无缘无故就把人家的一万人马给杀了,这到哪里也是说不过去的,不过如果真的依照小明王的意思交出统兵之权,在于朱元璋来说也是一万个不愿意的,自己煞费苦心,惨淡经营多年,方才造就了这么一支队伍,如何肯一下子拱手让给别人的。

可是朱元璋又一想,当年郭子仪尊奉小明王的父亲为首脑,自己和小明王也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若是不好好地处理好这件事情,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自己。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觉有些后悔,后悔不该一时心热,听从了李善长的意见,将这个原本被自己安置在滁州的傀儡小明王,不知道哪根神经处了毛病,如今借着这个机会横插一脚,居然想要乘机将自己的兵权给夺过去,难道说傀儡做久了也想要出来一试身手,真是荒唐。

对了徐达曾经跟自己提起过行此事有可能会后这种情形,那么是不是真如徐达所说的那样,是小明王身边怂恿所致,这件事情一定要派人好好查上一查,如果能够查出是何人在小明王面前出谋划策,令小明王发来这等信笺,找出此人,事情也就容易多了。只要厚礼卑词收买此人,让此人为自己效力,在小明王身边说上一番言辞,自然可以片语回天,也就没有大动干戈的必要了。

朱元璋在心中顺序的想出了一个对策,不过他知道眼下最为重要的是到底如何处置小明王派来的这一万人马。依从常遇春和汤和的意思派兵剿灭固然昏招,可是若不对这些人马加以节制,任其充入军中,倒也不是一股小力量,如果小明王有所图谋,这一万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收拾的,这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心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将小明王从滁州派过来的这一万人马到底如何安置为妥当,就对着下面议论纷纷的群臣开口说道:“诸公先议一议,小明王给应天来了一万人马之事到底如何处置,方为妥当。”

李善长心知自己给朱元璋出了一个馊主意,使得无国公眼下对于小明王的这一招将计就计是进退失据,好不尴尬。

是以李善长急欲补救前面的过失,一听得朱元璋征求意见,就亟亟发言道:“吴国公,事已至此,据臣看来,小明王这边还是要敷衍一番,就让滁州所来的人马暂时于应天城外扎营,就是城中尚未腾出地面了,无法接引军队入内,只令其在城外选一善地扎营即可。”

“此技不妥,”李善长话音未落,刘伯温徐徐站起来开声说道:“此番是吴国公邀请小明王派兵助阵,共拒陈友谅于应天城外,长江以北。吴国公若是将小明王韩林儿所遣之师拒之门外,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刘伯温,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吴国公亲自到应天城门口将这一万人马给迎接进来,随后让小明王将统兵大权篡夺了去么?”

“李军师不必动怒,我也没说要让吴国公亲自去应天城外迎候小明王所派来的军队,我的意思是不如我等出城去,和这一万人马合到一处。”刘伯温依旧是不徐不疾的说道。

“合兵一处,亏你想得出来,我军的将士和滁州的将士若是起了纠纷那可如何是好。”李善长质疑道。

刘伯温笑了笑道:“既然想要吞并对方,何必害怕起纠纷,军中之事,如果能够用拳头解决,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吴国公,我听闻滁州之军都是勇将刘福通将军的麾下,若是能够令这些将士真心降服,投入我军,我军必然可是为之壮大。”

争霸天下 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惜英雄

楚流烟也对着朱元璋劝谏道:“刘军师言之成理,这一万人马无论吴国公是放归回去,还是令其自择一地安营扎寨,小明王都可以从这些事情上得知吴国公的心意。依我之见,小明王派这一万人马来应天府,一则是来打前站,二则是为了试探吴国公的虚实。很有可能小明王是想要倾进滁州之兵而来,如今这一万人马也可以说是小明王在观望吴国公的态度。若是吴国公将这批人马一个都不留的给哄回滁州,抑或是吴国公只是让这一万人马独自扎营,不尊小明王信笺上的所说合兵一处另成一军的说法,则小明王必生疑忌之心。若想事成,还需遵守小明王信笺上之意,名为合兵,实则暗中操控,方能收到成效。”

刘伯温接口说道:“楚军师所见甚明,如此则事不可图矣。”

徐达等人也都纷纷附议说:“楚军师之计,高屋建瓴,见识高远,实为顾瞻大局的宏论。我等议论,俱不及楚军师之王一。”

朱元璋垂头想了想,抬头问道:“楚军师,此策虽好,只是稍有差池,则遗祸无穷。敢问楚军师,你行此策,可有把握。”

楚流烟踌躇了一会儿说道:“吴国公,此策确是险策,倘若行之不慎,则满盘皆输。不过眼下应天府外不过区区一万军士,就算此事有波折,也可控制的住局面,只需请吴国公勒兵在新军之侧,谨防新军之中起冲突即可。”

朱元璋沉思了半晌,吩咐众将道:“众将听令,常遇春所部和滁州来的一万人马合兵一处,徐达等人率军于新军左右前后扎营,以防万一。”

常遇春徐达等皆领命而去。

常遇春领着两万将士,飞奔出应天城,迎接滁州开来的军队。

行至半途,只见远远的一骠人马,掌着大旗亟亟飞驰而来,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敖”字常遇春对部众说道:“我道是谁,有这样的胆量,原来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大刀敖。”

一个部下说道:“将军听说此人天生神力,有万人不挡之勇,当年在韩山童和刘福通麾下时,也曾立过赫赫战功。”

常遇春一听大为兴奋,大声绝叫道:“你等且先驻下,等我先去会会这个大刀敖,与他拼杀个三百回合。”说完就扬鞭打马飞快的跑的远去了。

常遇春的部下大惊,纷纷在后头叫嚷道:“将军不可,此行可是吴国公吩咐过的,只是迎接滁州来的一万人马,合兵一处,怎么可是如此行事。”

常遇春听见了,远远的回了一声说道:“你等放心,本将军自有区处,不会坏了吴国公的大事的。”

听得常遇春的回话,部众也提起来的心都放了下来,只要常遇春大将军不惹出什么乱子来,迎接友军的差使就可以妥帖安稳的完成了。

且不说常遇春骑着马儿迅速直扑对面的那一骠人马而去,大刀敖正骑着高头大马,拖着大刀,哼着小曲往前奔去。

大刀敖心中极为舒畅,他本是刘福通手下的悍将,当年跟着刘福通南征北战,几年间就转战了大半个天下,那是何等快意的日子。

可是自从安丰一败,刘福通战死,大刀敖和众将护着小明王拼死拼活的想要冲出了安丰,结果还被陈友谅的部下给冲散了,期间听闻传言小明王也战死在乱军之中,大刀敖更是万念俱灰,本来想要跳河殉主的,幸而被部下救起。一行人拼杀出了重围,方才得知小明王没有死,已然被朱元璋救了出来。

大刀敖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就寻小明王去了,依旧归附到小明王帐下,后来朱元璋将小明王韩林儿安置到了滁州,大刀敖也就跟着到了滁州。可是到了滁州之后,发现滁州地处偏僻,居然无仗可打,半年也打不上一两次仗,无仗可打,大刀敖如此英雄人物自然是憋屈的很,英雄无用武之地岂能不伤怀,所以大刀敖在滁州终日借酒浇愁,日日盼望着能够回到战场好好的跟敌方将领痛痛快快的对上一仗。

所以小明王宣旨要派兵遣将来应天助朱元璋对抗陈友谅,大刀敖马山在殿堂上对着小明王主动请缨,请求说自己要带兵前往,小明王心知大刀敖雄武不凡,确实命世之英才,且忠心耿耿,恰恰就是适当的人选,让他带兵前来,必然不会堕了自己的英武之名,故而就同意由大刀敖先到应天打头阵,查探朱元璋的虚实。

小明王命人拨付了三千骑兵,七千步兵于大刀敖,并亲自到了滁州城外为他饯行。

辞别小明王之后,大刀敖便带着一万人马,齐齐整整的往应天进发而来。

行了一天,眼看应天城在望,大刀敖就命麾下加快脚程,速速往应天城奔来。

大刀敖自然是一马当先,正当他极为得意的哼着俚俗小曲,心想此番又可以冲阵杀伐,建功立业了,不想前头尘烟大做,一骑绝尘而来。

身后的军士大为好奇,正纷纷议论不定,大刀敖连忙抬眼一看,只见一个面色黝黑的将领风驰电掣而来,威风凛凛,气势惊人。

大刀敖心中暗自赞叹了一声:“好汉子,是个英雄豪杰。”

常遇春打马到了大刀敖跟前一箭头之地,就勒住了马头,马儿嘶叫一声,人立而起。

大刀敖喝道:“来着何人,报上名来。”

常遇春哈哈笑道:“俺乃吴国公帐下常遇春是也。”

大刀敖闻言,在马上横刀施礼道:“原来是常遇春大将军,常将军威名赫赫,如雷贯耳。今日方得识荆,实在是足慰平生之念。”

常遇春瞥了一眼大刀敖身后飘扬的“敖”字大旗,对着大刀敖问道:“若是本将军猜的不错的话,你定然昔日刘福通手下的悍将大刀敖了。”

大刀敖很是兴奋的说道:“末将微名,居然可是达于常将军耳中,实在是幸甚。”

常遇春哈哈大笑了一阵说道:“你也不必过谦,素闻你刀大力沉,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常遇春便来领教一二。”

大刀敖很是惊诧的问道:“常将军到此,难道不是接引我等大军的么。”

“接引个鸟,这等消失等你我打过再说。”常遇春大喝一声。

大刀敖一听,心中也是一振,豪气干元的回应道:“好,打过再说。”

说着,大刀敖便提起大刀,催马上去,直扑常遇春而去。

常遇春也不甘示弱,操起手中的大枪,拍马迎战大刀敖,一支长枪,似蛟龙般地望着大刀敖刺来,大刀敖忙用刀架住,两人就在阵前大杀起来。

两将骑马,刀来枪往,似风车般地厮杀着了一阵,只见银芒大盛,把大刀敖在旁观战的士兵都看得呆了。

两人有厮杀了一阵,常遇春的部下也赶到了跟前,一见主将居然和来人杀个难解难分,也看的呆了半晌,不由的纷纷叫起好来,军中好事的一些军士却开始发声喊道:“常将军,神威无敌,将来将揍趴下。”

大刀敖的部下听得常遇春阵中有人为常遇春喝彩,也跟着替自己的主将叫好。

双方军阵中齐声呐喊,你来我往,声震寰宇,倒也热闹非凡。

站了一个多时辰,依然是不分胜负。常遇春眼见战大刀敖不下,心中焦躁,忽然心生一计,回马便走,大刀敖以为常遇春力怯了,便拍马追了过来。两人一前一后,打马狂奔,不久就转过了一道山坳。原地的一众兵丁两军将士都看不见了。

常遇春跑了一阵,待得大刀敖到了快要追道跟前,便猛地一回身,使了一个回马枪。

大刀敖正打马狂奔,一时猝不及防,言见常遇春的枪尖头快要到了自己面门上了,心中暗念:“吾命休矣。”

心知今番定然是有死无生,大刀敖面色灰败的闭上了眼睛。

只觉得头上一轻,大刀敖以为自己已然命赴黄泉而去了,不想耳边居然想起一个温暖的声音。

“将军果然厉害,若不是老常我使出了绝招,今番也无法将将军打败。”常遇春略带霸气的冲入大刀敖的耳膜。

大刀敖睁开眼睛一看,只见自己依旧好好的骑在马上,抬眼一看,只见跟前的常遇春提着一杆大枪,枪尖上挑着一个头盔,头盔上的红缨极为眼熟,显然就是自己所佩戴的。

大刀敖心下明白了过来,原来自己如今尚在人世是常遇春枪下留情,若不是如此,早就做了枪底游魂,哪里还有命在。

常遇春将枪收了回来,取过红缨头盔,翻身下马,举着头盔走到大刀敖的跟前躬身说道:“将军好武艺,今日我等不大不相识,头盔就奉还给将军。”

大刀敖一见,连忙翻身下马,来到常遇春跟前扑通一声跪下致意道:“多谢常将军不杀之恩,常将军的这一手回马枪果然厉害,大刀敖实在不是将军的对手。”

常遇春趋步上前,扶起跪在地上的大刀敖说道:“将军不必客气,以将军的武艺和常某当在伯仲之间,常某不过是一时侥幸方才赢了这一场,不过打得还真是痛快。”

大刀敖闻言也大喝道:“诚然,俺大刀敖也好久没有和人如许痛快的打过一场了。”

常遇春亲自帮着大刀敖把头盔戴好,欣喜的说道“既然如此,请大刀敖将军随我回转军营,我等痛饮一宿,不醉无归。”

“常将军说着话倒是把俺肚中的酒虫也给勾搭了上来,好,今夜我就与将军痛饮三百杯如何。”大刀敖也是一副豪气干云的意态。

随后两人就一起蹬鞍上马,并排齐趋的打马跑了回去。

争霸天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刀敖

双方将士原本一见各自的主将打马跑过了山坳,正惊疑不定间,忽然见得两人有说有笑的并驾齐驱而归,不觉极为诧异。

只见常遇春和大刀敖一起下马,随后常遇春就命自己麾下的部将来见过大刀敖,大刀敖也依着礼节,将自己麾下的部将唤过来见过常遇春。

双方将士见礼完毕,更是寒暄了一阵。

过了一阵子,常遇春携着大刀敖的手说道:“请将军随我到我的营帐中一行,今夜不醉无归。”

说着常遇春就对着在场的其他将士说道:“诸将也都随我等一起去,好好的欢宴一番。”

常遇春的麾下将领喜不自胜,自不待言。而大刀敖的部下也是面露喜色,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早就有些饿了,已然听说有酒宴可吃,自然欢欣不已。

于是两军合成一处,浩浩荡荡的往常遇春营帐行去。

营帐之中早就备好了酒宴,所以大家也都欣然入席,大饱口福。

只有几个心眼多的将领眼见常遇春的营帐处于应天军队扎营的中间,东南西北各处存有其他将领扎住营盘,心知其中必有缘故,所以不敢放胆畅饮,只是略略的跟着常遇春的部将对饮了几杯,就只是吃些肉食,不在喝酒了。

其中有一名偏将姓韩,乃是小明王韩林儿之父韩山童的近卫出身,本性李,后来救过韩山童的性命,韩山童颇为感念,便赐姓韩。此人对于小明王父子俱是忠心耿耿,后来累积军功升到了偏将职位。此次大刀敖主动请缨,请来应天襄助吴国公朱元璋抗击汉王陈友谅,小明王特意将此人安排在大刀敖军中,原本就是为了策应小明王之计,补救大刀敖之失。

韩偏将眼见宴席之上觥筹交错,军中将士已然喝的酩酊大醉。大刀敖和常遇春更是相谈甚欢,酒逢知己千杯少,看情形已然是一副不醉无归的态势,就算今日是鸿门宴,也不在话下。韩偏将不觉暗自叹了口气,借口自己想要出去更衣,就走出打摆宴席的帐篷,韩偏将四处看了看,只见偌大的营盘外侧不远处,还扎着另外的营盘,显而易见的是从滁州过来的一万精兵都已然悄然落入了一个口袋之中,只是不知道应天此举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不过望着四周密密匝匝的营盘,韩偏将不由了出了一身冷汗。

不管怎么说,眼下是落入了人家的包围里头,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倘若朱元璋生出了什么歹意,那么这一万人马还不就人家给包饺子一般的全陷在里头了,一个也逃不掉。

韩偏将急急忙忙的找来两个机灵的部下,吩咐他们连夜赶出去,向远在滁州的小明王韩林儿报告此地的情形。

两个部下接了命令,乘着夜色的掩护,偷偷的摸出了营寨,很快就消失在沧溟乌黑的夜色之中了。

只是这两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偷偷溜出大营的时候,被一个暗哨给发现了,暗哨很快就将这件事情告知了徐达将军。

“将军,我看这两人摸出去的恰好是滁州方向,应该是滁州军中有人将此二人派回去禀报此间情形的,是否要派兵将这两个形迹可疑的人给追回来。”安哨请命道。

“不必了,你等自可以尽心办事,不是为此事惊扰不定。此二人就算是真是的会滁州禀报情形的,我等断然不可轻易出手将其人抓获,因为此二人可能是回滁州禀告小明王此间事情,不妨让这二人回去报知,也好让小明王安下心来。”

“将军的意思就是不必去追此二人,若是坏事了咋办。”暗哨疑惑的问道。

“不必当心,如今这一万人马都让常遇春将军弄进了中军大营,外头围着雄兵十万,如此悬殊的兵力,想来滁州之兵定然不敢轻举妄动,明日常遇春将军将依照楚军师先前议定的计策,和对方的将领议论合兵一处另成一军之事,我等只要勒兵旁观便是了。”徐达笑道。

哨兵换然大悟道:“将军果然见得极透,我军十个围着一个,就算是傻子也不敢轻举妄动。滁州之兵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三日之后,朱元璋升帐议事。

常遇春带着大刀敖等人来见朱元璋,见礼罢。

朱元璋朗声说道:“滁州兵马已然到了应天城外,也驻扎了三日,我奉小明王的旨意,今日就让我军和滁州来兵合兵一处。常遇春将军和大刀敖将军相得甚厚,这一支新军就归你二人节领,楚军师副之。你二人以为如何,若有异议,不妨对着本国公提出来,就此商酌一番。”

大刀敖原本以为合兵一处,自己必然会被降为副将,因为应天不必滁州,在人家的地盘上,给你一个客军将领一个副将统领的职位已然不错了。可是听到吴国公朱元璋的话,显然是让他依旧执掌军队,和常遇春平起平坐。所以大刀敖实在是有喜出望外之感,哪里还有什么异议可言,况且和自己合军的是自己也极为仰慕和佩服的常遇春将军,自己更是欣喜了。

大刀敖当下抱拳说道:“只愿能够杀敌,其余之事皆可不问。”

朱元璋一听大喜,拍了拍大刀敖的肩头说道:“数闻将军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刀敖见吴国公称赞,也谦逊了一番,当下就同意和常遇春合兵一处,另成一军。

韩偏将在底下听了,心中着实纳闷,不知道滁州军中最为悍勇的大刀敖为何一见了吴国公朱元璋,怎么如此服服帖帖的,莫非大刀敖和朱元璋之间早有了勾结,心下这般想着,步子不由的慢了下来,落到了群将的后头。

楚流烟横扫了此人一眼,心中觉得此人定然心怀叵测,所以特意用心留意此人。

待得常遇春和大刀敖来到了点将台,准备议定双方将领的席次之时,却出了极大的麻烦。

两家将领各不相让,觉得屈居在对方将领之下,是莫大的屈辱,所以议来议去,各执一词,相争不下。

后来滁州的一个将领率先恼了,就率先给了应天城发言驳斥他的一个将领一记拳头,应天将领也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哪里吃过这样子的亏。

所以骂了一句操你娘的,就跳到了对方跟前,掐住了对方的脖颈一顿乱打。

这下可好,双方的将领一看打开了,就争着来凑上一脚。

双方的将领开始在营帐之中捉对厮杀,报一座好好的营帐闹腾的跟一锅热粥似的。

正当众将翻滚扑跌,纠缠扭打在一团的时候,一声尖利的断喝声响了起来。“没本事打汉军,却偏偏要在自家兄弟面前逞威风,如此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算什么英雄好汉。”

两军中往日俱以英雄豪杰自居的将领们一听,不由的都停下手来,混乱喧嚣的局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将全都转头寻觅发声之人,只见一个红衣飒爽的女子走上了军中的点将台。

“怎么是个女的。”

“不要小看了,这可是我主吴国公帐下最为厉害的女军师。”

“哦,真有其情。”

“兄弟我也听说应天有位女军师,曾经巧设妙计,令得汉军大败而归。”

“莫非此女就是那个威名赫赫的女军师。”

“这位老兄有眼力,此女正是吴国公颇为倚重的楚流烟军师。”

“哦,听说汉王陈友谅曾经许她做皇后,不知是否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