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一笑,小声道:“就和你家阿音差不多的情形。现下还没定,我就和你说啊,你可别说出去,不然我找你麻烦。”

陶氏又吃了一惊,就这么放弃陆缄了?前些日子还在和二房争得你死我活的,怎么说变就变了呢?却不好直接问,便试探道:“我还以为……”

周氏严肃地道:“以为什么?别听人瞎说。”

陶氏看着周氏那样子,再看看凑成一处的罗氏和林玉珍,以及紧紧挨在一起说笑的陆云和林六,心里恍然大悟,原来是输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于是就有些得意,多亏自家从没生过这心思,林谨容也从没凑过这热闹,不然这会儿好大一个没脸。又鄙夷地想,也只有罗氏这样两面三刀的人才对林玉珍的胃口。

不多时,意兴阑珊的林大老爷使人进来问众人是否要走了,众人正觉得怪没意思的,也就使人去请林老太,一家子又浩浩荡荡地往外开去。

行至二门附近,有人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林谨容回头,但见陆纶一手抓着陆缮,立在道旁的小亭子里朝着她笑。果然如同林五所说的一般,陆纶又黑又胖又矮,那脑门子给太阳晒得黑亮,还反着光。

陆缮还是一副苍白瘦弱的样子,裹着夹衣,像根豆芽菜似的,有气无力地紧紧贴着陆纶站着,睁着一双没什么神采的眼睛看着众人,脸上没什么表情。

林玉珍半酣,兴头很高,便道:“你们两个,光顾着站在那里傻笑,还不过来和长辈们行礼问好?”

陆缮就有些退缩的意思,陆纶却是正巴不得这一声,一手拎着陆缮的衣领,大力将他拖了过来,规规矩矩地给众人行了礼,趁着大人们在告别,蹭到女孩子们身边站定了,望着林谨容笑道:“四妹妹,好久不见你,你怎么一直不来我家玩?早前在外头见着了小七弟,他没去年好玩儿了,送他一只蝈蝈,都要偷偷看大人们的脸色。”

林七便讥讽道:“小七弟现在开蒙了,写字读书了呢,哪还敢记着蝈蝈?不像有些人,十四岁了,还一心只记着蝈蝈,成日爬高下低的,不务正业,只怕一本书都读不完的。”

陆缄眼里闪过一丝恼色,厌烦地瞪了林七一眼,威胁地朝她握了握黑黑的拳头:“走开,矮白胖子,别来招惹我小心我把你揍成猪头。”

林五报复性地一声笑了出来。林七大恨,跺着脚道:“死黑胖子,死矮子,敢说我矮?你才是猪头,没拔毛的黑猪头看看你,比我四姐大一岁,才和她一般高,你羞也不羞?”

陆纶认真打量了一下林谨容,走到她身边和她比了比,严肃地道:“果然是比我高了。但她是女孩子,现在长的快一点儿很正常,接着她不会长了,就到我长了,有什么了不起”

林五眨着眼睛盯着林谨容和陆纶看,突然道:“陆五哥,你上次不是说有东西要送给我四姐的么?”

陆纶翻了个白眼:“是一只鸟了,早就玩死了。还拿什么去?都是怪你,总也不来。不然那鸟落在你手里,兴许死不了。”又怪林五:“我说让你带回去给她,你不肯,这会儿又来说?”

“烦劳五哥挂念,我近来有些忙。那个,我从庄子里回来以后,我娘就说我大了,不许我乱走了。”林谨容微微冒了些细汗出来,往林谨音身边躲了躲,陆纶在某方面仿佛就比其他人要晚上那么几年,这是还把她当做小时候的玩伴呢,可落在其他人眼里,大概就会生出些其他想法来。

陆纶失望地摸了摸头:“都说长大了,一点儿没以前好玩。走了”随即果断转身,拎着陆缮头也不回地走了。

走不多远,陆纶便恶作剧地扔了个什么东西到陆缮的衣领里去,陆缮尖叫了一声,发狂地去追打陆纶,陆纶哈哈笑着,一溜烟朝往园子深处奔去。陆缮就像一条瘦弱的尾巴,摇摇摆摆地追了上去,转瞬之间,两个人就不见了影踪。

就这样走了?目送着陆纶和陆缮的背影,再看看身旁林五满脸掩饰不掉的小心思,林六眉梢眼角暗含的盈盈笑意,林七满脸的娇蛮任性,突然之间,林谨容觉得自己离这些幼时的同伴们好远好远——她就在这里站着,可是她再也回不到当年了。就连在乡下庄子里那段从未有过的轻松快乐的时光,对她来说,也是偷来的,无比的奢侈。

回去时林五和林谨容姐妹二人坐一张车,挨近了,林谨容才闻到她身上好重一股酒味儿,心想自己喝了不少也没这味儿,便道:“五妹妹是不是把酒泼在身上了?”

谁知林五却红了眼睛瞪着她道:“你管我?”

林谨容大皱眉头,转过脸去不理睬她。

林五呆坐了片刻,竟然趴在座位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林谨音忙劝道:“五妹你到底怎么了?有事好好说,这样哭闹给外人听见了,还不知怎么说。”

林五只是捂着脸不依不饶地哭。

林谨容猜她约是知道与陆缄的事情不成了,心里难过,所以借着酒劲儿装疯,索性不理睬她,只唤林五的丫头纽扣:“你进来瞧你们姑娘是怎么了?我们可没招惹她。”

纽扣在车外听得清楚,忙进来扶住林五的肩膀,小声劝道:“姑娘快别哭了,外面都听见了,小心给太太知道。”

林五猛地将她的手挥开,哭得更加伤心。

林谨容冷眼旁观,暗道,这是出了火坑呢,还以为自己是跳了火坑?

第90章:自知

林五下车时,眼睛已哭成了核桃,周氏大皱眉头,林七跑上前去扯着林五看,笑道:“哎呦,五姐这是怎么了?什么事儿这么伤心?好大一股酒味儿,你不会是喝醉了吧?”

周氏勃然作色,林五的情绪低落脆弱到了极点,忍不住又要哭,林谨音适时笑道:“五妹的眼睛不舒服,大伯母快领她回去看看。”

周氏也就趁势扯了林五,先往里头去了。

林七和林六对视一眼,满脸的欢喜得意。

夜里,陶氏盥洗完毕,对着镜台梳头之时,龚妈妈小声道:“太太,今日听大太太说起咱们四姑娘的婚事,老奴倒有个想法,不知太太可愿意听一听?”

陶氏扫了龚妈妈一眼,淡淡地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觉得不太可能。”

龚妈妈忙道:“怎么不可能?有舅太太的关系在那里,两家门第相当,又是世交,我们四姑娘才貌双全,聪明能干,在这平洲同龄的姑娘中不敢说是第一,也不会少下前三。老奴瞧着姑太太大概是有些那种意思在里面,太太若是不早点下手,怕是会后悔。”

“你以为我没想过?”陶氏叹了口气:“林吴两家的门第是相配,可吴襄不同。他年纪不小,从未听他家提过他的亲事,也没听舅太太说过,恐是志向高远,要留着将来金榜题名之后在京中高攀的,除非是吴家自己开口,咱们就不要自取其辱了。”

“真是可惜了。”龚妈妈颇有些遗憾。时下婚姻除了重视钱财外,择婿犹重进士,有道是,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无数的达官贵人都以女儿能嫁进士为荣,为此不惜引诱威逼,上演榜下捉婿。以吴襄如此的才貌年龄,金榜题名之时自是不愁谋得一桩好姻缘,从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两厢一比较,已现颓势的林家自不是好选择。

陶氏上床躺下:“好人家多的是,那日阿音和我说,囡囡太有主见,得找个宽厚的人家才能容得下她。慎之还小,不急,慢慢地访着罢。”

“也是。”龚妈妈呵呵一笑:“这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姑太太不知,自以为了不起,老奴等着看她去碰一鼻子的灰。”

陶氏也幸灾乐祸地笑起来:“我也等着看,你看看她那狂样儿,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真是受不了。”

林谨容并不知道这番谈话。她在冷静地分析事态的发展。既然林玉珍与罗氏已经形成默契,只要不出意外,照着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她就是安全的。虽然暂时安全了,但也不能闲着,该打算的还得继续打算。

吴襄在她前世时,至少在她死前,一直没有和人定下婚约,就算是考中进士之后也不曾。她不知道这其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在她的印象中,吴襄很不错,待她也好,杨氏为人也算宽厚。最重要的是,吴家对于私底下做生意赚钱这件事的态度和陶家差不多,每年在清州那个民办的榷场里明里暗里的生意没少做,这才有了显著高于林家的财力物力。如果她能进吴家的门,她会过得比较轻松。

相比根本不知对方为何人,家世人品行为如何的那种婚姻来说,吴家这门亲事还是值得争取的。就算是最后她和吴襄还和前生一样不能走到一起,她也该试试。试过之后不成是没办法,不试才后悔。

林谨容看着窗外的溶溶月色,心情格外平静。她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该为什么而奋斗。情爱两个字太过虚幻,不是谁都有那个好运气的,不如牢牢把握住能把握住的东西,对自己好一点,好好地活下去更实在。

平洲城西,有一条幽深的巷子,两旁是一丈高的青砖墙,墙头绿荫如盖,沿着巷子走到尽头,就是吴家的大门。平日里这条巷子总是安静的,除了吴家的下人和子弟外,基本没什么人出入。但这一日却是空前的热闹,道是车水马龙也不为过——太明府的解元出在平洲,这令平洲的士人都与有荣焉,凡是与吴家有旧的,能攀得上的,少不得都来庆贺。

相比林玉珍昨日的狂态,杨氏的态度就显得很平静,高兴却不狂纵,谦逊却不过分。陶氏很看得上杨氏的态度,低声同林谨容道:“看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该有的修养。看看你姑母那狂样儿,真让人厌憎。”

林谨容并不完全认同:“姑母狂喜是因为早前希望太大,同时还想告诉别人,二表哥成才与她的辛劳抚育分不开,她得比陆三太太更高兴才对;吴大伯母就不一样了,从小吴二哥就才名远扬,平洲第一神童的名头顶着,考中了再是平常不过,考不中才稀罕,所以她不能太高兴。”

陶氏奇怪地看了林谨容一眼,细细想了一回,果然是这么回事,便高兴地拍了拍她的手,低声道:“你这丫头果然长大了,竟然能想到这些。”

林谨容说出这番话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同,此时细细一想,方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也深沉通透了一回,不由也轻笑出声,兴高采烈地执了酒壶,给自己和陶氏各斟了一杯荔枝酒:“可惜三姐今日未能和我们一起出门做客,不然她是最爱这酒的。”当年她也没能来做客。

荔枝酒贵,林家平日难得喝到。陶氏听到女儿这话就有些惭愧心疼,想了想,安慰自己似的道:“不怕,等你姐姐嫁去清州,想喝多少都有。”

可真会安慰自己,林谨容忍不住笑了起来:“是。”

陶氏的眼睛一瞥,就看到了不远处紧紧牵着陆云的手,和杨氏说个不休,眉眼飞扬的林玉珍,于是便把荔枝酒抛之脑后,朝龚妈妈撇嘴,小声道:“你说她今日可会开口?”

龚妈妈摇头:“不会。到底是书香门第的女儿,又是官太太,见过世面的,怎可能这样轻率?太太今日想看戏是看不到了。”

陶氏一笑:“迟早的,我等着。”

那边陆云发现了陶氏等人,便脱开林玉珍的手,笑吟吟地走过来,与众人见了礼,挨着林谨容坐了,小声道:“四姐姐,你可曾见过吴二哥了?”

林谨容一怔,随即摇头:“没有。我在二门口下的车,直接就进内院,怎会见着他?”

陆云便道:“那真可惜了。我哥哥要去太明府之前,他去我家,曾经问过你,说要和你比吹埙。我还以为他今日见着了你,必会同你比试呢,现在看来我是没耳福了。”

早前见了陆云几次,就从没听她说起过这事儿,偏今日她就想起来了。林谨容淡然一笑,不客气地道:“难得云表妹也会有这样傻的时候,吴二哥在前头招呼客人、行礼问候都来不及,又怎会有闲心跑来和我比试吹埙?”

“呵……”陆云尴尬一笑,沉默片刻,朝林谨容挑眉道:“我也学会吹埙了,只是学艺不精,改日还请四姐指教。”

“好说。”林谨容回了这句话就不再理睬她,埋着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荔枝酒。

那边林玉珍总算是和杨氏叙完话,又被一群妇人给拉过去恭喜,陶氏便觑了空上前去敬杨氏的酒,恭贺之后表示自己要去清州,委婉地问了吴家的安排如何,如果他们家有东西和人要去的,她可以帮他们带过去。

杨氏闻言极其高兴:“真是太好了恰好的,托你替我看着点吴襄,我正不放心呢。”原本吴家是派长子去给吴氏庆生的,吴襄却说自己刚过大考,太过辛苦,不如把这差事交给他去办,他可以趁便散散心,还可以增长点见识。他素来受宠,这要求也不过分,他大哥怎会和他争?可清州不比平洲,临近大荣,民风彪悍,各色人等成分复杂,吴襄又是个表面上平和清淡,实则疏狂不羁的人,杨氏正愁随行的老管事不能压制吴襄的性子,此刻有陶氏愿意帮忙把人给捎去,那是再好不过。

陶氏有了这样一个还人情的机会,自是十分重视,满口承诺一定会替杨氏看顾好吴襄,不叫他损失一根汗毛。杨氏少不得拉着她热情地说了好一歇,问了林谨音的情况,又好生夸了一回林谨容,双方约定了出发的日子方才分开。

在此过程中,林玉珍频频回头张望,陶氏就是个不省事的性子,既自认看透了她的心思,少不得故意做给她看,一脸得意地和她打了招呼,回到坐席上同林谨容道:“回去就收拾东西,后天就走。”

林谨容见她和杨氏有说有笑,便知吴家必有人去,随口道:“谁去?”

陶氏看了陆云一眼:“你吴二哥去。你吴家大伯母刚才还托我替她好生看顾着他呢,不叫他四处乱跑。”

陆云迅速抬起头来看着陶氏:“三舅母,你们要去哪里?”

陶氏不怀好意地笑着:“我们要去清州,给你四姐姐的舅母,也就是你吴二哥的姑母庆生。”

陆云沉默地看了林谨容一眼,迅速垂下了眼睛。

第91章:旅途

太阳刚刚爬出地平线,林、吴两家的人马就出了平洲城,顺着官道往西,不紧不慢地朝着清州而去。

时已过仲秋,早间的气温已经有些寒凉。林慎之没出过远门,少不得掀着帘子趴在窗边看风景,冷风倒灌入车中,林谨容和陶氏不约而同地裹紧了披风,却都默契地不去管他,而是也趁便看起了风景。

行不多久,树木渐渐稀少,一片绵延不到头,东长一丛草,西露一块土,犹如癞痢头般难看的土地渐渐进入众人的视野。林世全打马上前:“三婶娘,四妹妹,这就是城西那片盐碱地。”

林谨容和陶氏便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往外探望,陶氏抱紧林慎之:“慎之,你舅舅送你的地就在这里。”

林慎之探着脖子往外看:“哪里?哪里?”

林世全体贴的命人停下马车,将马鞭遥遥一指:“看那里,有块白色石碑的地方。三叔父买的地也紧紧挨着的。”

林谨容根本没看清楚,陶氏也没能看清楚,只有林慎之装模做样地乱指一气:“是那里么?”

林谨容轻轻一拍他的手指:“做什么?根本看不见好不好?怎地学了这个脾气?”

林慎之害羞一笑,朝林世全伸手:“全哥哥,你抱我骑大马,带我过去指给我瞧。”他年纪小,与家中的堂兄们少有接触,也更玩不到一处去,故而,与待他温和照顾的林世全仅有的几次接触后,他就喜欢上了林世全。

林世全见陶氏不说话,便劝道:“小七弟,露水凉,咱们急着赶路,回来再去好么?”

“露水凉怎么了?男子汉大丈夫,总学女人坐在马车里算什么?晚点到清州也不会如何。”吴襄利落地从马车上跳下来,把手往小厮染墨面前一伸,染墨便乖乖的下了马,将马缰和马鞭递进他手里。

吴襄打马上前,挨着林世全站定了,朝陶氏行了个礼,笑道:“姑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小七弟和我坐一会儿马,看看风景,吹点冷风,对他只有好处。”他是随着陶凤棠喊的,故而也叫陶氏姑母。

陶氏虽然担忧天凉露重,冻着了林慎之不好,却又不想拂了吴襄的面子,便微微一笑,算是答应了。林慎之欢喜之极,几乎是手足并用地爬上了吴襄的马背,吴襄将他搂定了,使劲一磕马腹,哈哈大笑着朝前头奔去。

陶氏本以为吴襄就是抱林慎之玩一玩,却不防他会玩这一招,顿时吓得脸都白了,一迭声地命人赶紧追上去。林吴两家得力的管事见状,赶紧打马追了上去。

林谨容从窗口往外看去,只见朝阳把吴襄的身影照得一片金黄灿烂,说不出的意气风发。她羡慕地轻轻叹了口气,收回目光,朝林世全一笑:“三哥,这一路上要多辛苦你了。”

她这话含的意思复杂,林世全听明白了,却不在意,只微微一笑:“没事儿,我高兴。”又安慰陶氏:“三婶娘莫慌,吴二少骑术娴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就是逗小七弟开心而已。”

陶氏见吴襄果然渐渐放缓了速度,管事们也追了上去,也就放下心来,哈哈一笑,直白地道:“世全你给我争口气,休叫人小看了去。”

她如此说话不是没有原因的。林世全此番能去清州不易,林三老爷对陶氏不带林亦之出来,反而要带他十分不满。道是,自家的亲生儿子不带去见世面,反要带个不相干的外人去占便宜,是什么道理。又冷笑,让陶氏别总想着扶持旁人,将来养老送终,还是要靠林亦之,林世全是靠不上的,谁都知道他父子打的什么主意,就只有陶氏蠢,才会拿着坏蛋当宝贝。

“别人都蠢,就你最聪明送终我自有亲生儿子,怎敢指望旁人”陶氏火冒三丈:“世全是我哥邀他去的,可不是我算计着要让他去占什么好处。我倒是想把你的宝贝长子带去清州,奈何人家没请他总不能让我把一家子老小都带去人家吃吃喝喝占便宜吧?你有脸,我还没脸”

休说她早就被林谨容说动了,一心想让林世全去学学本事,将来好帮林慎之一把,就是不打算带林世全去,也从没想过要领林亦之去。她回娘家,却要带着个莫名其妙的庶子去碍眼睛,干什么啊?吃多了撑的吧?就算早前还有些犹豫的,被林三老爷这一打岔,也给气得非带林世全去不可了。

林世全自也晓得这一趟清州之行来之不易,静默片刻,抬眼看着陶氏认真道:“三婶娘您放心,尽我所能,必不叫您失望。”

才说着话,就听后头有人喊:“全少,三老爷有事儿找你。”他只是一个靠着亲戚求生的少年,为了与真正的林家三少区分开,林家下人都是称他为全少。

“那我先过去了,有事儿让人喊我一声。”林世全也就打马往后,去听林三老爷有什么吩咐。

林谨容见他束手立在林三老爷的马车前,恭敬地如下人般地听林三老爷说话,目光不由一黯。这样的情形早在她的意料之中,林世全这样的身份,早就注定了他在林家的尴尬地位,表面上人还称他一声“全少”,实际上他还不如一个受宠的管事有体面,背里少不掉讥讽和暗算。她是很担忧的,怕林世全受不住,或是生了怨恨,或是失去了斗志,那就违背了她当初的意愿。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人已行在路上,无论如何都只能咬着牙继续往前走。行得通,就一直走,行不通,就只有自认时运不济,另作打算。

车前行了约小半个时辰,才看到吴家的两个管事立马等在路旁候着,吴襄和林慎之,还有另外两个管事却是没了影踪。陶氏大急:“快去问问是怎么回事?人到哪里去了?”少不得暗自抱怨吴襄果然是个不省事的,真是不好管。

吴家一个管事上来回话:“二少带七少爷去踩踩土气,不会耽搁太久,请三太太不必等他,他自会领着七少爷追上来。”

富贵人家的小孩子太过娇养,小毛病特多,就有经验老到的老年人出主意——庄户孩子为什么不生病乱吃乱住还长得壮壮的?就是因为经常踩土气啊,所以要给小孩子踩踩土气才好。没想到吴襄竟找了这样一个借口,林谨容好笑的同时便劝陶氏:“多半是小七弟好奇。他难得出门,平日里被祖父拘得太紧,不如就让他松活一点,省得成个小书呆子。有人跟着的,应该没什么大碍。”

陶氏皱眉道:“我又不是那些不讲道理的,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这样耽搁下去,错过了驿站,连歇处都没有,总不能在荒郊野地里睡觉。”

正叫人去寻,后头林三老爷又使林世全来问到底又怎么了,为何又停了下来,到底还赶不赶路?

陶氏没好气地道:“你去同他说,吴家大太太请托我照顾好吴二少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现下我要等吴二少,他若是着急,就自己先走。没他我们也能走到清州。”

林世全尴尬一笑,又要往后头去回林三老爷的话。林谨容看不惯他这样为难,便道:“三哥,管事去了吴二哥未必听他们的劝,不如烦劳你去寻吴二哥,就说我们慢慢走着等他们。”也不等陶氏回话,直接叫了林三老爷的小厮过来:“你去回三老爷的话,马上就走。”

林世全也就听了林谨容的安排,自去寻吴襄和林慎之。马车再次驶动,陶氏却已经没了早前的好心情,板着脸生闷气,暗自将林三老爷的祖宗十八代挨着问候了个遍不提。

走走停停,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吴襄等人才追了上来。吴襄亲自将林慎之送到车上,假意同陶氏说了两句客气话,朝林谨容悄悄比口型:“你等着。”

林谨容还没反应过来,脸儿红扑扑的林慎之已然扯着她的胳膊兴奋地道:“四姐姐,好宽一片地看都看不到头还有好高好大的山,可惜看着近,实际上很远,没机会去游四姐姐,好多鸟儿,我看到大雁了,真的排成了人字我还看到了两只鹰,好大四姐姐,我听到蛐蛐儿在地里头叫,但是我和吴二哥到处翻土圪垯都找不到,全哥哥厉害,给他抓到了一只,他又放走了,说是咱们在路上,不好养,死了怪可惜的……”

“真的吗?真好。”林谨容完全能体会林慎之这种常年被关在家中,突然见到了广阔的原野,能和山花野草清风日光亲近的那种激动和欢喜。

陶氏却板着脸道:“不许你再跑去和你吴二哥凑热闹这是赶路呢,由着你们胡闹,两天的路要四天才能走得完到了清州什么时候了?”

林慎之涎着脸倒在林谨容怀里:“舅母的生辰是在六天后嘛,来得及的。”又翻了个身,趴进陶氏怀里,使劲晃她:“娘,让我和吴二哥坐一张车吧?他刚才邀全哥哥去他车里了。我也要去”

陶氏不许,林谨容劝道:“让他去吧,男孩子还是要经常和哥哥们在一起才好的。”

林慎之又软语相求,陶氏便点着他的额头威胁:“如果再发生今日的事情,休想再叫我答应你什么。”

林慎之欢喜地应了,林谨容贴着他耳朵道:“你看着,若是有人为难你全哥哥,记得和我说。”

第92章:好胜

人不是自家的亲子侄,管严了不好,不管又怕出事负了杨氏所托,这个差事委实不好办,陶氏极其担忧吴襄又出什么幺蛾子,幸亏接下来的半日里吴襄都安安静静的,也没说要骑马,也没说要如何,而是一直坐在车里和林世全说话。春芽去打听来,道是林世全一直和吴襄讲述他老家的风土人情,吴襄很感兴趣。

陶氏松了一大口气:“多亏有了阿全,不然他再打马来回往返跑上那么几回,可算是要了我的命。吴襄这孩子,平日里看着挺斯文懂事的,怎地如此调皮难收拾?”

龚妈妈笑道:“奴婢听说,这才气横溢之人,多少都有些狂放之处,更何况吴二少这样年少成名之人,更是自小受尽万千宠爱,又怎会是什么善茬儿?不然吴家大太太怎会才听说太太要去清州,就欢喜成了那个样儿?”

“是,我虽和他家认识,到底接触不多,又怎晓得他真正的脾气是个什么样子?”陶氏双手合十,戏谑道:“菩萨保佑,让这孩子乖乖地跟着我到清州,又乖乖跟我回来,休要惹事,万事大吉。”

林谨容笑道:“母亲放心吧,吴二哥不会给您惹事儿的。”大事不会惹,小事她却不知道,说到底,前世他们虽然熟识,其实私底下并没有什么接触,她也是今日才知吴襄也有这样贪玩孩子气的一面。

擦黑时分,众人终于到了平洲往清州途中的驿站。

因着清州临近大荣,官办、民办两个榷场生意兴隆的缘故,来往的商旅行人,以及过往官府中人委实不少,这个驿站虽然规模不小,却也住得满满当当的。

林家很少在这条路上跑,面生得紧,管事去联系住处,驿丞根本不理,还是吴家的管事仗着脸熟,给驿丞塞了不少好处,说了不少好话,才堪堪在角落里腾出了一个小院子,勉强把车马和人塞了进去。于是也管不得什么男女大防,只把人的住处安排妥当就算是谢天谢地。

忙乱许久,众人安置妥当,灶下也安置了吃食呈了上来。陶氏早有吩咐,吴家众人的开销一应算在她头上,与林家人一般待遇,故而也不存在什么你我之分,只分了主仆就热热闹闹吃起了晚饭。

林三老爷对着林世全没好脸色,视如眼中钉一般,有事没事儿总要刁难一下,对待吴襄这个新鲜出炉的解元却是客气万分,少不得拉着吴襄侄子长,侄子短的,喝喝小酒,说些自认为吴襄会感兴趣的有关金石字画之类的雅事。

吴襄并不喝酒,与他也不熟,还有些嫌他烦,微笑着勉强敷衍过去,就扯了林慎之去说悄悄话。林慎之又溜过来,悄悄扯了林谨容的衣服,小声道:“四姐姐,吴二哥说要和你比吹埙。问你带了埙没有,如果没有,他可是备好了新的,叫你别怕输。”

果是为了这个,早晓得吴襄不会服输,却没想到他会选在这个时候挑战。林谨容略一思忖,低声道:“你告诉他,我可不怕输,埙我也随身带了,只今日不比平日,叫我怎么和他比试?到了清州机会多的是,何必着急。”

话音刚落,林慎之尚未来得及去传话,就见吴襄已然起身同林三老爷行了个礼,朗声道:“小侄有个心愿一直未了,今日机会凑巧,想求姑父、姑母成全。”

林三老爷诧异道:“什么事?”又沾沾自喜地回头同陶氏道:“看看,我们竟能帮得上新科解元的忙。”

陶氏虽知林三老爷是在开玩笑,却觉得他那表情语气都显得自家矮了吴襄一头似的,很狗腿,很谄媚,很没面子,便垂着眼装作没听见。

林三老爷见她不理睬自己,不由暗恨,赌气回头自问吴襄:“贤侄只管说来,只要我能做到的,义不容辞。”

“不是什么大事。”吴襄回头看着林谨容灿然一笑:“我去年冬天里和四妹妹比试吹埙,输了,心里一直挂着,闲暇之余苦练技艺,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赢回来。早前四妹妹去了乡下,我一心备考,都没有机会比试。今日可算是有了机会,还请姑父准许四妹妹和我比试一番。”

林三老爷一怔,随即满口答应:“还说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原来是这样一件小事,要比就比呗,我来给你们断输赢。”

比试倒也不怎样,可自家女儿吹埙,能随便给驿馆这些乱七八糟的贩夫走卒,不知根底的粗人野人听去么?陶氏鄙夷地看了林三老爷一眼,耐心地劝吴襄:“贤侄,这里人事繁杂,什么人都有,又吵,你们吹了指不定人家还嫌吵,不如到了清州再比也不迟。你们几个表姐妹还有表兄弟也是会的,人多热闹,正好让你姑母来断输赢,她才是行家里手。”

林三老爷虽听出陶氏是讽刺他不懂装懂,却也不好反驳陶氏的话,便板着脸低着头只顾吃菜喝酒,无限怨气地把酒杯砸得叮当响。

吴襄却是不屈不挠的,赔笑道:“姑母,我们就在屋子里吹,又没碍着谁,他们不肯听就别听好了。女子吹埙本来就极少,我们不出去说,没人会知道是四妹妹吹的。是不是,四妹妹?”

陶氏就有些不高兴了,这人怎么不听打招呼?竟片刻都等不得,也太过输不起了些。却不好再拒绝吴襄,便回头看着林谨容,意思是要林谨容自己回绝。

林谨容的心情有些复杂,虽然早知这场比试是迟早的事情,却没想到吴襄竟然好胜到了这个地步,会如此着急、明确地要和她争输赢——他的一系列举动都在告诉她,适才他让林慎之过去和她说那些话,并不是问她的意愿,而是礼节性地通知她,不管她愿或不愿都得和他比试。同样的,也不管林三老爷和陶氏答不答应,也得比试。

这种态度,其实让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不舒服。往日里吴襄的好胜对着旁人的时候,林谨容只是以旁观的态度去看待,还觉着好玩,可他今日对上了自己,她才知道,要应付如此毫不掩饰的锋芒,实在不易。尽管已经过那么多的事,但在这样的逼迫下,林谨容仍然想再让吴襄输一回。只可惜陶氏已经说得很明白,此刻此景,她必须拒绝。

林谨容轻声道:“吴二哥,这样的场合其实不太适合……”

吴襄打断她的话,笑道:“四妹妹,你是怕输吧?”

毫不掩饰的狂意,这样的人,从来不缺的是仰慕和崇拜,兴许适当的挫败更容易让他牢记。适当的挫败关键在于一个度,林谨容不怕吴襄输了没脸,但她不想吴襄太过无脸。在这里,只当着屋子里这么少的几个人的面,吴襄输了没什么,可一旦到了清州,当着陶家表姐妹兄弟们的面,吴襄一旦输了,只怕心里更不舒坦。也许那会让他记忆更为深刻,但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其他意外的情绪,她虽然在赌,但她必须步步为营。林谨容看向陶氏,以目征询陶氏的意思。

吴襄注意到了,软语央求:“姑母,姑母,我就在这屋子里,让人把门关紧了,不叫人出入,没人会知道的。”

陶氏有些无奈,也拿他没辙,便叹了口气,算是应了。

少倾,众人吃完晚饭,龚妈妈领着人把屋子里收拾干净了,还体贴地燃了一炉香,然后立在门口,认真地当起了门神。

林谨容没有用吴襄备下的埙,而是叫荔枝将她的随身物品打开,取了陶舜钦给的那只埙出来,认真备战。她要叫吴襄输得心服口服,就算是作弊,那又怕什么?她的重生便是人生最大的作弊,她就是要活好过好,用不着纠结这个。

吴襄见状,也取了自家用惯的好埙出来,认真试音备战。

陶氏笑看着吴襄道:“贤侄,这里坐的都是我家的人,你就不怕我们偏心?”

吴襄笑而不语,眉眼里满满都是自信。他承认他早前的确不如林谨容,但现在却未必。他在这埙上下的功夫只比在学业上下的少,甚至超过了在棋上下的功夫。那一日雪地梅影中林谨容漫不经心地赢了他,虽然他当时痛快地当众认了输,但那种难为情却完全不同于被陆缄赢了棋后的感觉,乃至于他一直不曾忘记过。

陶氏见他不说话,表情极其认真,也就不去惹他,和林三老爷、林慎之一道安安静静地听这二人比试。

吴襄很有风度地朝林谨容行礼,笑吟吟地道:“四妹妹,你先请。”

林谨容也就不推辞,认真奏了一曲。

秋意寒凉,月色冷清。边关万里,将士甲寒,围火夜坐,枕戈而眠;江水静淌,船火斑驳,游子思乡,对月当歌;风拂梧桐,夜鸟悲鸣,伊人望月,愁思满怀……

“献丑了。”林谨容微微有些气喘,垂着眼放下埙,朝吴襄一福:“吴二哥请。”

吴襄眼神古怪地看着她,若有所思。

第93章:知音

陶氏见吴襄不奏曲子,而是盯着林谨容看,便板着脸轻轻咳嗽了一声。

吴襄回过神来,笑道:“我觉着四妹妹这曲子,似是只奏了上半阙,还差下半阙。不如我来续上?”

林谨容勉强一笑:“我抛砖引玉。”

“只要四妹妹莫嫌我狗尾续貂就好。”吴襄坐定,凝神静气,奏了一曲。

秋夜无云,月光如水,万里江山,极尽妖娆。倦鸟归巢,溪水清泠,越女浣纱,织妇捣练。夜风如歌,竹影似舞,书生凭窗,吟哦声声。楼宇重重,灯火辉煌,士子据案,奋笔疾书……

一曲奏完,吴襄微微一笑:“献丑。”眼睛看向林谨容,里面多了一层意味。

陶氏等人尚未开口,林谨容已然一笑:“我输了。”

不说技艺,她的心境已输给了吴襄。曲由心生,秋月开篇尚好,奏到后面,她已经完全投入到了个人的愁绪之中,被困在了里面,不得不有些狼狈并仓促地收场。不管她怎么给自己打气,不管她怎么努力,怎么竭力掩盖,过往已在她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她轻易就败给了它。

吴襄却不同,他是早上初升的太阳,他耀眼夺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的人生光明灿烂,妖娆美丽,月下发奋读书的书生是他,高楼之中挥笔自若的人也是他,那是每一个士子的终极梦想,成为国之栋梁,笑谈天下,挥洒自如。

天才就是天才,更何况是个刻苦的天才,林谨容相信吴襄虽不能明悉她的所思所想,但他能懂她的愁绪,所以他才说她的是上半阙,他来补上下半阙。他在告诉她,同是秋月,心态不同,眼光不同,领略不同。

这份心境,她怎么和他比?比不了,也没法儿比。林谨容有些黯然地想,他尚年轻,她却已经苍老。

陶氏有些惊讶,分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论技艺,林谨容还略胜一筹,就算是她后期有些失常,也未必见得输了。可林谨容已经认输,吴襄又是个好强的,陶氏便顺水推舟:“各有所长。”

吴襄早前还有几分紧张和不确定,听到林谨容坦承输了,笑容一下子绽放开来,也就大方得多,侃侃而谈:“其实我不如四妹妹技艺谙熟,但四妹妹心绪不如我,吹埙的人反被埙给困住了……如此年纪不该作此悲音,四妹妹还是该放开心胸才是。”

林谨容垂首行礼称谢,陶氏却不由一怔,她早前并不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此刻方才觉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当下狠狠夸赞了吴襄几句,叫人点茶来吃。

吴襄吃了一盏茶就起身告辞而去,不多时,林三老爷也叫自己全身的骨头都给颠散了,自顾自地跑去睡了。陶氏方皱了眉头道:“囡囡,你今日奏的这曲子不适合小姑娘,听着太过悲切冷清了些,特别是后头。”

两杯热茶下肚,林谨容已经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轻声笑道:“我只是想着应景,随手拿来而已,娘要是不喜欢,下次不奏就是了。”

去年秋天她刚重生,心境正是最悲凉的时候,奏出的曲子不知比这个更呜咽几倍,乃至于林老太太都受不了,不得不答应放她去和吴氏告别。彼时陶氏并没什么感觉,今日吴襄偶然一句话才令陶氏关注起这个问题来,是陶氏平日里不爱儿女么?不是,陶氏已经竭尽了全力,只是人太容易被困在自己的情绪中,满眼满心都只看到自己的不如意和付出,只能看到悲伤和愤怒,于是错过了快乐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