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承诺,自己是无法做出了,赵思贤轻轻地在妻子耳边叹气,婉潞睁开双眼,婆婆,你为你的儿子打算,可我也要为我的儿子打算。

有儿媳女儿们的侍奉,楚夫人在床上躺了几日也就起来,府里的日常事务全交给秦氏妯娌,楚夫人现在每日只要听着秦氏来报一下就可以,剩下时候常和那些小孙女们在一起玩,侯府又恢复了往日那种平静。

五月一过,续宗就带着妻子奉着母亲回乡祭祖去了,瑾姐儿吵的再厉害,婉潞也不能让她跟舅舅回去祭祖。瑾姐儿吵了几日,也就乖乖地早上去学堂,下午回来和春燕学针线,不到六岁的孩子拿起针线总是笨拙,没几日就把自己的手戳出几个窟窿。

哭丧着脸的瑾姐儿把双手举着去和婉潞撒娇,婉潞捏捏女儿细嫩的小手,那白白嫩嫩的小手指头上,清晰可见的几个针窟窿让婉潞的心一紧,这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舍得。

但婉潞很快就直起身:“做女儿的,学针线被针戳了也是常事,都像你一样怕疼不学的,那谁来做针线呢?”瑾姐儿没得到娘的安慰反而被训了,小嘴一扁,双眼就蓄了泪,想哭又不敢哭出来,只是望着婉潞。

见女儿这一脸的可怜相,婉潞还是伸手把她抱在怀里:“别难过了,开头总是这样的,娘不到五岁我祖母就让我学针线了,戳的比你还厉害些。”

真的吗?瑾姐儿靠在她怀里,那眼泪终于掉了下来,睁着眼等着婉潞的回答。婉潞摸摸她的头发:“是真的,那时候你董妈妈还没来娘身边,是个三十多岁的师傅教的,她可严厉了,每日要做什么都有规定,不然就不许吃饭。”

不许吃饭?瑾姐儿的小脸顿时变成苦瓜,不许吃饭那可怎么办啊?肚子饿着的一点都不好受。婉潞拿起自己放在旁边的一副针线:“瞧,这花绣的多好看,我们瑾姐儿快些学会了,等你妹妹学的时候你做姐姐的就可以教她了,那多好。”

瑾姐儿看着旁边坐在那里玩耍的福姐儿,小眉头又皱起来:“娘,等我学会了教妹妹的时候,是不是妹妹做不好就不许吃饭?”婉潞捏捏女儿的小脸:“教是可以,罚也可以,但不能让妹妹不吃饭。”瑾姐儿的眉头皱的更紧,不过可以教妹妹也是件好事。

瑾姐儿又点点头就跳下婉潞怀里,上前拉住春燕的手:“董妈妈,你再教我吧。”春燕笑吟吟应是,拉着瑾姐儿走了。

婉潞继续做着针线,但那心还是没有对在针线上,那日虽然和丈夫说了,可是到现在都无影无踪,也不晓得他到底有没有什么谋略,如果再一心软?

再一心软,婉潞摇摇头,那也没有法子,那是他的亲哥哥啊。“呦,六婶婶这大热的天,在这做针线可凉爽多了。”丫鬟已经在问候秦氏,婉潞笑着起身相迎:“三嫂稀客,我和三嫂不一样,就是个闲人,哪像三嫂平日管家忙碌。”

秦氏坐下时候面上的笑依旧没变:“六婶婶,以后你可闲不成了。”婉潞给秦氏倒着茶,听了这话奇怪地问:“三嫂管家人人都称赞的,事无巨细你都能管的妥帖,难道还要我做婶婶的帮忙不成?”

秦氏拿起婉潞放在旁边的扇子扇了扇:“以后我就管不成了,你三哥刚得了准信,要到四川做都司,婆婆的意思,我们就举家前去,以后这家就由你来管。”

婉潞的手一抖,茶水泼的满桌子都是,好在夏日没用热茶,只有点点茶溅到秦氏裙子上。丫鬟忙去拿布来擦桌子。秦氏端起茶,脸上的笑容和原先还是一样的,说出的话和平时有些不同:“六婶婶,这侯府现在这样,我自认是没有回天之力的,也只有早做打算。”

早做打算,婉潞叹气,接过丫鬟手里的抹布擦着桌子,仿佛要把烦恼和这水迹一起擦掉。秦氏伸手握住她的手:“六婶婶,公婆有公婆的打算,可也不能让我们全都赔进去啊,你是个聪明人,多劝劝六叔叔吧。”

婉潞此时全明白了为何楚夫人那日会有这样的话了,秦氏才是最好的人选。可是秦氏要求的一定是要在侯府当家作主,而不是什么辅佐,而这,是楚夫人不肯给也不愿意给的。

婉潞垂下眼帘:“三嫂的好意我明白了,我们爷那里,我再好好劝劝。”秦氏笑了,笑容里还有几分舍不得:“公婆他们也不晓得怎么想的,烂泥扶不上墙还非要扶,还要大家都帮忙扶,到时连累的不就是侯府一大家子吗?”

婉潞把心里的惊诧往一边抛一抛,脸上露出笑容:“公婆的深意我们是不知道的,做儿女的也只有听着。”秦氏眉一扬,似乎还要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风吹的公孙树的叶子哗哗直响,婉潞听着这风吹树叶的声音,眼睛眯起,以后这难得的闲暇就要没有了。

赵三爷的外放让整个侯府都震惊,不过儿子出去历练历练也好,侯爷把儿子叫到面前教导几句。虽然儿媳跟着去,楚夫人还是在那里张罗给儿子他们带去的东西。武官比不得文官,那进项不多,光靠俸禄,那全家也只有扎着嘴等饿死的。

楚夫人又私下给儿子儿媳添补一些,秦家那边也给秦氏又预备了丰厚的送行礼,他们的行囊总还称得上丰厚。

秦氏又赶着把管家的事交给婉潞,对牌是当着楚夫人和管家娘子的面交给婉潞的,婉潞也推辞了一下:“大嫂的病已经养的差不多了,理当由她管家,媳妇在旁边搭把手就好。”楚夫人瞧一眼旁边的潘氏,潘氏这几年更加沉默,和发胖的赵大爷不一样,潘氏消瘦的就和纸片一样。

听到婉潞为她说话,不过微抬一抬眼,眼神里面已经没了光泽,楚夫人叹气:“六奶奶,你瞧大奶奶这病,可还能管的起家的?你也就不要推辞了。”

初嫁进来时,那个满是光彩的少妇,现在不晓得到哪里去寻。婉潞叹息一声,秦氏已经把手里的对牌塞过来:“六婶婶你就别谦虚了,别人不知道,难道我不晓得你没出嫁前在娘家也管过家的。”

婉潞接过对牌笑道:“既是婆婆不嫌弃,媳妇也就代管一段时候,等到大嫂全好了,再交给大嫂。”楚夫人用手捶一捶肩膀:“你这样很好。”

婉潞的笑容依旧谦卑,心里的主意打的更坚定,世上没有大伯主外小婶管家的道理,婆婆你的打算会烟消云散的。

外面突然响起钟声,这样的钟声只有国逢大丧的时候才会用到。楚夫人几乎惊跳起来:“这钟声?是谁…”

能有这样钟声的只有帝后和太后,帝后都还年轻,那就是罗太后了。楚夫人想到这点,脸上的神情变的更为惊怕,太后崩逝,有些事就要被提到台面上了。

已经有管家娘子来报了:“太太,太后崩了。”

作者有话要说:老人开始消散,年轻人走上舞台。

朝政

-->

诚意伯、威远侯、定远侯…大雍一半多的世家都在这上面了。婉潞瞧着这些名帖,眉头皱的很紧,春燕垂手侍立,不时看一看婉潞的神色,等着婉潞发话。终于婉潞挥手道:“把这些帖子都收起吧。”春燕收着帖子,含笑问道:“姑娘,这些都是常来往的,为何你今儿想起要瞧瞧?”

婉潞没说话,罗太后两个月前驾崩,她是当今的嫡母,先帝嫡妻,死后哀荣当然是别人比不上的。皇帝罢朝二十七日,帝后亲自守灵,着了粗麻孝服在灵前哭泣,做足了孝子贤妇的模样。

皇帝又亲自择了孝端庄敬四字为谥号,停灵四十九日,道场法事全都做完,起灵送入先帝思陵,和先帝合葬。牌位也供入太庙,享受后辈供奉。

按说事情已经全都完成,谁知此时有人开始议论,称林太后生冲帝,秦太后生当今,虽是妾妃,却于社稷有功,当效前朝之例,二人当追尊为皇后而非太后,以表人子之思。

此议一出,朝中大哗,本朝旧例,妾妃生子即位者,皆尊为太后而非皇后,死后上的尊谥也称太后而非皇后,以表因子而贵而非因夫而贵。若林秦二人被尊为皇后,则置皇后们于何地?

反对者们这样说,但支持者也有充分理由,因子而贵被追封为皇后者,前朝各自有例,不过谥号上有些参差罢了,哪会分不清皇后和追封皇后者?况且追封皇后们又不入正殿受祀,而是进奉先殿受祀,这有什么不可以?

皇帝不置可否,只有雪片样的奏折往他案上飞去,反对者称不合理法,支持者称这是人子的孝顺之意,天下哪有只孝顺嫡母不孝顺生母的道理?况且并没越过嫡母的谥号,这有哪点不合理法了?

两派吵的一塌糊涂,冷眼看去,支持者多为新兴力量,反对者大都是世家大族。各有各的理。赵思贤曾讲讲给婉潞听,婉潞听的一身冷汗,这看起来不过是为谥号而争,背后含着的却是世家和新兴力量的争执。

看来皇帝的确是有些耐不住性子,想要收拾朝中世家了。果然没有几天就有人倒了霉,承恩公罗易,罗太后的嫡亲侄子,被以在太后丧期内不哀戚,家里依旧蓄歌姬为由大加呵斥。

虽没有立时夺爵,那呵斥也算是不留情面了。虽说国丧期内贵族家里不得蓄歌姬,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有歌姬的一般也不遣走,不过就是那三个月里不召她们歌舞罢了,等三个月后还是一切照旧。罗易当然也照了旧规矩没有把歌姬全都遣走,只是不招她们歌舞。

谁知就碰了钉子,被当众呵斥,偏偏这又是自己错了,罗易依旧要叩头谢恩不说,回府就把所有的歌姬舞女全都遣散。罗易是罗太后的亲侄子,从小出入宫禁也是被人捧着长大的,受了皇帝表弟的气,就称起病来。

以前称病,宫里都会赐药材,遣太医,甚至太后还会亲自来探望,这次却大不一样,皇帝不过遣了个内侍来问问,药材、太医通通没有。罗易这下气的更厉害,本以为皇帝不过是做个样子,谁知他是来真的,这下是真的病了,上表乞休。

皇帝照例下诏安抚一下,开头还是温言,最后却来一句:表兄为社稷辛苦,既要荣养,朕自不敢劳烦,赏黄金千两,皇庄一座,由表兄归于林下。

诏书之中不仅准了罗易荣养,还没提承恩公爵位归于谁的话。罗易看了这诏书已经是目瞪口呆,偏偏来传诏的宦官还左一个恭喜右一个体面的:“也只有承恩公您府上才有这么大的体面,别府要乞休,哪次不是被陛下呵斥的,哪有承恩公您这里又赏黄金又赏庄子的。那庄子奴婢去瞧过,依山傍水不说,还有两千亩的好地,一年的出产也丰厚,国公爷您可真有福气。”

罗易这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这样轻轻巧巧把自家的爵位夺了,还不能说个不字,还要去上表谢恩,这不就是自找的?

罗府被用这样手段夺了爵,反对林秦二人被追为皇后的人中间也有人开始醒悟过来,尊崇林秦二人的背后,其实是皇帝想借机修理世家们。各世家们在朝中这么多年,自然不是吃素的,各家联络起来,占了半个朝堂还多。

夺罗府一家的爵位容易,如果所有世家的爵位全都被夺?那整个朝廷也差不多乱了。世家们既有了这个底气,反对林秦二人被尊为皇后的声浪更大一些,盖过了那些支持林秦二人被尊为皇后的声音。

皇帝没想到夺了罗家的爵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更让这些世家们团结在一起,心中也是大怒,原本暧昧不清的态度此时已经转明朗,一定要追尊林秦二人为皇后。

皇帝这态度一摆出来,世家们反对的声浪更大一些,这事到了现在已经不仅是追尊生母的事情,而变成了皇帝要从世家们手里拿到主动权的战争。

风雨飘摇啊,不然这半个来月定安侯府门前也不会这样车水马龙的。春燕的声音又响起:“姑娘,舅奶奶那边遣人来了,说要寻两粒安胎的药丸。”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淑娥有了身孕,这让朱氏笑的合不拢嘴,婉潞也十分高兴,平家总算有后了。起身寻了两粒安胎的药丸来,又让来人进来,细问了淑娥的情形,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婆子,笑着道:“奶奶身子好着呢,姑奶奶别担心。”

追尊一事,续宗既是朝中人,自然也会受到波及,婉潞怕就怕自己弟弟一个读书人脑子热血上头,跑到宫门前跪着称这不合理法。前几日就有二十多个朝臣在宫门前跪着称要死谏,婉潞知道的时候差点吓死,再三再四让人打听里面没有续宗才放心下来。

淑娥既有身孕,倒是个能拴住弟弟的理由。婉潞点头:“我晓得弟妹身子好,只是现在朝中事情多,你回去和弟弟说,叫他要看在妻子儿女的份上。”

婆子答应着去了,婉潞又理一会儿事,不管外面怎么飘摇,这日子也要过下去。查出几笔不对的账目,备了几家送的礼,这侯府的风光还能维持多久呢?

婉潞抱着杯子,手上传来的热气能抵御一些心里的寒冷,这个时候,定安侯府是选择和别的世家结盟,逼皇帝让步好呢还是做别的选择?

世家,世家?婉潞念着这两个字,唇边不由露出讽刺笑容,今上登基已经三十余年,人人都称仁孝,但该不让的时候没有一点退步。不然当年朝臣请立太子早定国本的时候皇帝也不会抗住,生生等到皇后的嫡子生了出来。

现在又过了十多年,情形又不一样,皇帝这次还会让步吗?就算让步,会不会秋后算账?他早不是当初被罗太后和世家们拥立的小儿,已是在帝位上坐了三十多年的成年男子。

年近五旬的他还会接受世家们的这种挑战吗?况且太子已经在渐渐听政,如果皇帝想在太子即位前收拾一下世家,那这就是个好机会。

婉潞手上的茶杯掉地,而现在名声不好,已呈败相的赵家,就是首当其冲的。一阵慌乱涌上婉潞的心头,她急忙站起身,一支手伸过来捡起地上的茶杯:“你是怎么了,是不是方才来人说岳母有些不好你才这样慌乱?要不你回去瞧瞧。”

婉潞抓住丈夫的手臂,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张嘴想要问他,但看一眼屋里的下人们,那嘴又闭上了,看来妻子要和自己讲绝密的话,赵思贤挥手吩咐下人们都退下去。

屋里只剩下夫妻两人的时候赵思贤才扶她坐下:“你怎么了?”婉潞紧紧扣住丈夫的胳膊,那指甲几乎都要掐进他的肉里,低声把自己方才的猜测说出来。

赵思贤倒吸一口冷气,接着就道:“不会的,真要这样做,朝堂都会空了一半。”丈夫在这里,婉潞似乎多了主心骨,倒了杯茶给自己暖着心口,看着丈夫缓缓地道:“思贤,你告诉我一句实话。”

赵思贤摸上妻子的脸:“我这不是怕你担心吗?”本以为妻子会感动的赵思贤猛然被婉潞推倒在地,结婚八年来,婉潞从来没有如此,赵思贤不由愣在那里。

婉潞已经把桌上的东西全都扫到地上,用牙紧紧咬住下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失控地尖叫,两行眼泪夺眶而出,这种不出声的流泪让赵思贤心里更加害怕,他上前抱住妻子:“婉潞,如你所说,你是后宅妇人,这些事我们男子操心就好,你只要照顾好孩子,管好家就可以了。”

婉潞的泪已经打湿了赵思贤的后背,声音也是无比地哽咽:“后宅妇人,思贤,真要到了被夺爵的时候,我们毫无准备,什么都没有就被赶了出来,那时你再告诉我,又有什么法子呢?”

赵思贤扶正妻子的脸,看着她的眼睛,无限诚恳地道:“可是那是朝政,你又有什么法子呢?何苦要告诉你,让你跟着我担惊受怕?”婉潞鼻音很重了,她吸一下鼻子,没有法子,怎样才能有法子?

赵思贤安抚好了妻子,拍下她的脸:“你别担心,天塌下来有我顶着,父亲这些日子都在和他们商量呢,我也在外奔走,看陛下会不会收回成命。”此时此刻,只能应好。看着婉潞平静下来,赵思贤拍一拍她的后背:“你先歇着吧,我让她们进来服侍你。”

别走,婉潞拉住丈夫的手,赵思贤握紧妻子的手,不走,不会走。门被重重敲了两下:“六爷六奶奶,你们快往前面瞧瞧吧,老侯爷动气要打郡主呢。”

赵思贤急忙拉开门:“你没说错吧,祖父很久都不管事了。”来报信的是个小丫鬟,满脸焦急:“奴婢也不知道,只晓得老侯爷今儿本来是寻郡主说话,谁知说不了两句就要打郡主,说她进了赵家门,就是赵家人,他自然能管得。”

婉潞和赵思贤已经推开丫鬟往老侯爷住的地方去,下人们全都被赶出了院子,包括那四个形影不离的美婢。院门口守着的是楚夫人的心腹丫鬟婆子,她们自然不会拦赵思贤夫妇。

刚进了门就听见侯爷和楚夫人在劝说,中间还有四太太的声音。老侯爷已经气的双手颤抖,郡主破天荒地跪在他面前,但那眼还是不扫他,下巴高高抬起,一副倔强样子。

这个节骨眼再得罪郡主?婉潞觉得整颗心都浸在冰窖里了,偏偏老侯爷还在那里嚷:“皇帝的外甥女又怎么样?没有我们这些老臣,他的宝座坐的稳吗?现在就要忘本,追尊林秦两个妾妃,先帝在地下也会哭死的。”

难道是老侯爷寻郡主要郡主进宫去劝说皇帝?婉潞心里猜测,但没有一个人敢去接老侯爷的话,郡主冷冷开口:“老侯爷您请自重,林秦虽是妾妃,生下的儿子一为冲帝,一为今上,母以子贵世所常理,贵府不也有妾被追封为诰命的?”

老侯爷更是气的暴跳,手指着郡主你你:“果然是那贱婢的后人,连个嫡庶之别也不清楚。”贱婢?郡主一双眼闪出寒光:“林太后是我亲外祖母,三十年前已被追尊为太后,现在又要被追封为皇后,老侯爷您说这话,是藐视皇室。”

侯爷已经急得给老侯爷跪下:“父亲,父亲,侯府此时风雨飘摇,哪还能再生波折,求父亲体谅儿孙,少说几句吧。”老侯爷的劈手就给了侯爷一耳光:“没骨头的,祖宗的大好基业被你们折腾成这样,还好意思说什么体谅儿孙?”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皇帝是妃子生的,之后等嫡母死了为生母的谥号供奉掐架的皇帝,那可真不叫少啊。毕竟,抬高了生母的身份,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添乱

-->

侯爷被打也只有强受着,郡主的口气依旧那么冷漠:“老侯爷,我敬你是夫君的祖父,这才跪地让你一步,若你再如此苦苦相逼,休怪我拿出君臣之别来。”说着郡主就站起身,下巴抬起时那倔强依旧。

老侯爷自持出身高贵,就算在皇帝面前也有个座位的,况且年纪又大,京城世家里面隐隐有以他为首的趋势,哪受得了孙媳妇这样的气?双手颤抖的更厉害,胡子都快飘了起来:“你,我再怎样也是你的太公公,你就这样对我,不忠不孝之人,哪堪为我赵家之配?”

郡主毫不示弱:“好啊,我等着接你家的休书,就看看你能不能休了我。”老侯爷更气的暴跳,拿起拐杖就要往郡主身上打去,侯爷转到老侯爷身前,用身子挡住老侯爷的去路,劝说的话再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叫着父亲。

楚夫人见老侯爷要打郡主,急忙站起身紧紧抱住郡主,老侯爷见他们夫妻一派维护之意,气的连连咳嗽起来:“你,你们,你们好…”话没说完就停下来,那拐杖也落在地上。

楚夫人维护郡主,四太太也没闲着,此时已经上前捡起掉在地上的拐杖递到老侯爷手里:“公公,我们做儿孙的虽说不能得祖宗的荫庇,可也不能因祖宗而获罪,郡主身份尊贵,论起来还有君臣一别,您就消消气,日后侯府还要靠郡主撑着呢。”

四太太到了此时还不忘侯府的归属,婉潞心里已经顾不上再去想别的,只有上前扶住郡主,老侯爷听了这话更加暴怒,回手一拐杖打在四太太身上:“我还没死呢,侯府要靠谁不是你说了算。”

老侯爷虽气势依旧,但那声音已经不像原先一样声如洪钟,四太太被打那一下也不算重。这个关头,楚夫人顾不上再和四太太辩一辩那些话,对婉潞道:“六奶奶你来的正好,把七奶奶送回她房里。”老侯爷的拐杖又一跺:“不许走。”

郡主哪听他的,转身就往外走,婉潞匆匆行了一礼就随着郡主出去,身后的院子依然混乱一片。郡主唇边浮出一丝冷笑,这丝笑让婉潞瞧的有些心惊。

走出院子,郡主的丫鬟见她们出来,急忙上前相迎,走过一个拐角口郡主才停下脚步对婉潞道:“不劳六嫂相送,我很好不需人安慰。”虽然嫁进赵家已经数年,婉潞对这位郡主还是不甚了解,顾不得许多就道:“七婶婶,我有几句话要说,还望七婶婶别怪我交浅言深。”

郡主的眉一挑,天生俱来的那种高贵疏离感又弥漫全身:“我和你总都是赵家媳妇,你说吧。”婉潞刚要开口,拐角处已经转出来一群人,领头的是叶氏,身后跟着的是水氏周氏。看来她们也是得到消息赶来劝说老侯爷的。

瞧见郡主和婉潞站在那里,叶氏明显松了一口气,面上也带了笑容上前:“郡主原来在这里。”郡主也没行礼,微一点头道:“我正要回去呢,六嫂请送我一程。”婉潞对叶氏行礼道:“公公婆婆还在老侯爷院里,二婶子这一去也可以劝劝。”

难道事情还没结束?叶氏的眉头悄悄皱了一下接着就松开:“六奶奶,那你送郡主回去,我往后面去去就来。”水氏周氏也跟了叶氏往后走。婉潞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大厦将倾,忙碌的不止一人。

回头见郡主还等在那里,婉潞轻声笑道:“七婶婶,我们走吧。”郡主站着没动,唇微微抿起:“你不是和我有话说吗?现在没人了,这里说也可以。”婉潞面上笑容没有变化:“七婶婶,这里总是路边,要嫌我不能进你的院子,那不如移驾到我屋里,那里总也有香茶点心我们可以慢慢坐着说话。”

郡主的神色有些许变化,丫鬟也急忙道:“郡主,这里风大的很,我们还是回屋去吧。”郡主这才转身往另一边走。

郡主虽没有单独建府,但她的院子在整个赵府之中,精致华美那是头一份的。当年赐婚的诏书一下,赵府就大兴土木建了这个院子。前后三进,正室厢房一应俱全,前有金鱼池,后有荷花塘,遍植花木不说,那个小花园足足有两亩,荷花塘中有亭子,夏日可以垂钓赏荷,冬日可以拥炉赏雪。

当日赵府迎娶郡主入门,那也是欢腾的,谁知不过八|九年的工夫,就走到这样一个田地,人生兜转,那可真是无法言说。

窗棂上精美的雕花似乎戳了婉潞的眼,她接过丫鬟递上的茶微微抿了一口,茶香满口和平日吃的茶有些不一样。婉潞赞道:“七婶婶这里的东西自然和我们房里的不一样,这茶的香气都不一样。”

回到自己房里,郡主放松了很多,那种冷漠也不在了一些,只是笑道:“六嫂今日来我这里不是来赞我的茶香的吧?”婉潞放下茶杯:“自然,七婶婶也不是什么外人,我就直说了,若赵府有个万一,七婶婶会怎么办?”

郡主发出一声冷笑:“人都说六嫂是通达人,怎么今日说话这样颠三倒四?我是陛下亲封的郡主,赵府兴衰和我何干?”婉潞笑了:“赵府兴衰真的和郡主没有一点关系吗?”

郡主垂下眼帘,低头看着杯里的茶。婉潞继续开口:“听说七爷和郡主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在京城里谁不知道,赵府若衰,郡主自可以保住自身荣华富贵,七爷由郡主而贵,自然也跟着郡主。只是郡主,赵府怎么说也是七爷从小生活的地方,七爷难道就忍看自己白马轻裘,而家人四处离散吗?”

郡主猛然抬起眼,那眼光咄咄逼人:“你在威胁我。”婉潞并不畏惧:“不,郡主,我没有在威胁你,只是说出一个事实,你我唯一的共通点不过是赵家媳妇,对赵家恨也好,怨也罢,赵府垮了我们这些人捞不到好处去,郡主呢,你的荣华富贵难道就真的和赵府半点关系都没有?”

郡主扔下一个茶杯:“六奶奶,你说的太多了,要知道虽然是我嫁进赵府,但赵府仰仗的是我而不是我仰仗赵府。”婉潞依旧不为所动:“郡主又何必动气?您的富贵是天生的,我们的富贵是后来的,但郡主细想想,前朝也好,本朝也罢,多的是公主郡主下嫁之后有人家获罪的事情,那些公主郡主又有几个是真正地能安然过了后半世的?况且你既和七爷恩爱,难道忍心看着七爷着急难过?”

郡主连喘几口气才把心里的怒气平复掉:“让我去为赵家求情,我做不到。”婉潞又喝一口茶,茶已经变凉,微微有些苦涩:“老侯爷那样辱骂林太后,您是她的亲外孙女,不愿意求情也是人之常情。”

郡主的身子往椅背上一靠,话里又带上那种居高临下:“那你和我说这么多废话做什么?”婉潞依旧不以为忤:“不求情自然也可以不下石,郡主不听不闻不说就可以。”郡主又露出冷笑:“我方才还当你是个好人,谁知转眼你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原来也不是什么好人。”

婉潞并不因郡主的话而产生半点不满:“好人?坏人,我要的不过是我的子女们平安一世,既已在赵家这棵大树之下,也只有祈求它平静安宁,不然覆巢之下,纵早早离开,也未免要受些波及,我比上郡主有皇帝舅舅,也比不上三婶婶和皇家有亲,能轻松不受波及,所依仗的只有我一人而已,不得不早早打算。”

郡主轻轻拍了拍手:“好一个只为儿女不得不早做打算的良母,只是长幼有序,六嫂嫂,你的打算只怕会变成一场空。”婉潞大胆直视着郡主:“郡主不听不闻,不站在任何一边,就已经够了,至于别的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郡主把杯里的残茶泼掉,淡淡地说:“你说的没错,我也是赵家媳妇,我答应你,除非赵家犯了谋逆大罪,别的时候我都不插手。”婉潞起身道个万福:“我替你的侄子侄女们谢过郡主。”

郡主坦然受了这礼,打个哈欠:“我也乏了,六嫂请出去吧,你既说这茶好,就拿一包去吃,总也是妯娌一场。”婉潞又谢过她,这才往外走去,郡主的丫鬟追上把一包茶叶递给婉潞,婉潞赏了她个金指环也就拿起茶叶出去。

现在还不能回去,还要先回老侯爷院里瞧瞧是什么情形呢,婉潞疾步往老侯爷院子里行去。院门口垂手侍立的丫鬟婆子们已经消失,难道说老侯爷被劝住了?婉潞心里这样想,脚步反倒徘徊起来,院里匆匆走出一个丫鬟,见到婉潞急忙行礼:“六奶奶您回来了。”

看见是彩云,婉潞比个手势,彩云急忙摇手:“六奶奶,太太吩咐你们先回去,老侯爷方才病了,正在等太医呢。”病了?方才老侯爷那个架势,婉潞的确担心他像月太君一样被气的倒地,但自己临走时候老侯爷不还好好的吗?

彩云漫走两步:“具体我也不晓得,只是等太太在里面叫人进来时候才知道老侯爷竟吐了一口血,怕太医请不来,侯爷亲自带着片子去请太医去了。”

吐了血?也不知道他被气成什么样了,婉潞不好再多问,也只有回到自己屋里。太阳透过公孙树照了进来,让满院子都浸在斑驳的光影中。

婉潞坐在榻上,拿起一件针线无意识地开始做起来,也不晓得老侯爷的病情怎么样?他这样的病因,楚夫人他们当然要讳莫如深。风吹的公孙树哗哗地响,婉潞停下手,大树底下好乘凉,可大树底下也长不出苍天大树。

又往针线上扎下一针,可这大树要真的倒了,殃及的可不是自己一家,还有很多人,婉潞此时竟不知道是该任由大树倒下,各自四散后再另图呢,还是依旧让这大树站在那里?

春燕的声音响起:“姑娘,都这时候了,该传饭了。”婉潞叹了口气抬头看着自己的心腹婢女:“你说,是在这里好呢还是离开?”春燕被问的摸不着头脑:“姑娘,我是你的人,你到哪我就到哪,是不是姑爷又要外放了?”

外放?若真能外放倒是好事,婉潞摇头:“我不过随便问问,春燕啊,我们这一辈子,只怕是离不开这个院子了。”春燕更是摸不到头脑:“姑娘你今儿是怎么了,是不是饿了,我让他们赶紧传饭,今儿有庄里打上来的鲜鱼,做汤味道是最鲜的。”

看着春燕欢欢喜喜地走了,婉潞扯起嘴角笑了笑,想的不多,是不是就能更快乐?

吃过晚饭很长时候赵思贤才回来,见他眉头紧皱,婉潞没有问别的,只是伺候他换了衣衫又递上一杯热茶。赵思贤喝了两口茶才叹气:“赵家的家运,难道就真的这么坏了?”

婉潞轻轻捶着他的肩头:“难道真是郡主?”赵思贤摇头:“不干郡主的事,是祖父非要让父亲去给三叔叔写信,让他回来赵家,还说要让邱氏和老姨娘的坟都进赵家祖坟,牌位也如此,父亲哪里肯,争执之中祖父用拐杖打了父亲几下,接着祖父就吐了一口血晕了过去。”

侯爷总算还顾及赵家的体面,婉潞没有说话,赵思贤叹气:“太医来了,也只是说祖父是老病,听天由命罢了。”

听天由命,这四个字里含有的绝望婉潞是能感觉到的,只是伸开双手紧紧抱住丈夫,只有这样才能给他力量,一起走下去。

老侯爷的病倒似乎让皇帝缓和了些,赐药命太医日夜在侯府诊治,表面上看起来和别的时候没有二致,儿媳孙媳们轮班伺候,一切仿佛都那么平静。

这日婉潞刚起床梳洗完召来管家娘子们问事,就有个管家娘子走进来,脚步匆忙说话也着急:“六奶奶,咱们家的七姑奶奶被休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提示,七姑奶奶是四房的思慧,四太太的庶出女儿。

受辱

-->

七姑奶奶,思慧?婉潞手里的茶碗盖都来不及掀开就起身问道:“你没听错吧,七姑奶奶前几天还回来归宁侍疾,那时她还好好的,这还不到几天,亲家怎会休她回来?”管家娘子上前搀住她:“奶奶,小的绝没听错,是四太太房里的丫鬟来说的,四太太还要去老侯爷那边侍疾,请您先过去呢。”

思慧本就是庶出,四太太对她不过就是平平,月太君在的时候,四太太为在月太君面前做面子,思慧出嫁时候的嫁妆预备的还不错,思慧出嫁之后也想着让她归宁几次,尽下做嫡母的责任。等思聪落选,为了思聪的婚事四太太又和月太君起了几次争执之后,思慧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少有人惦记着她的归宁之事,也没人问问她过的好不好。婉潞想起那个总是站在思君身后有点怯生生的少女,不由轻叹一声。

见婉潞出来,等在那里的丫鬟急忙上前行礼:“六奶奶好,我们太太说了,请奶奶先过去劝着点七姑奶奶。”连丫鬟都一点也不着急,婉潞轻轻点一下头:“那家休妻,用的是什么理由?”

丫鬟嘴一撇:“六奶奶,七姑奶奶可是嫁过去六年无出。”无出被出?婉潞的眉头皱了起来,在小户人家,嫁过去六年没出,被休的也有。但在这样大户人家,嫡妻生不出孩子没一个被休的,可以纳妾,挑丫鬟让她们生孩子,生出来的孩子再放在正室身边抚养就是。

思慧带去的四个陪房丫鬟里面,有两个已经被她姑爷收了房,生下一儿一女在思慧身边抚养。她的日子过的平顺安逸,虽没有孩子那两个庶出子女也乖巧聪明。怎么这会用无出的罪名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