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潞还是瞧着她,秦氏把杯子缓缓放下,看着婉潞突然叹了口气:“六婶婶你别怪我说话直,这日久才能见人心。”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我挺喜欢秦氏的,她是个输的起的人。

有些读者说在作者有话说里放正文会造成干扰,但是为了方便看不到正文的读者,也只有继续这样了,请大家互相理解一下,谢谢。

虽说的是秦氏和楚夫人坐下吃饭,秦氏也不敢托大,只用汤泡了半碗饭,捡了几样小菜匆匆吃完就起身笑道:“虽是婆婆心疼媳妇,做媳妇的该伺候才是。”楚夫人脸上的笑更和蔼了:“你这孩子就是拘礼,这又没什么。”

婉潞把一盘竹笋鳝丝摆到桌上,笑道:“三嫂嫂,你就用那么小半碗饭,亏得我还特意吩咐厨房做了你最喜欢的这道竹笋鳝丝过来,现在你倒一筷子没动。”秦氏正在给楚夫人打汤,听了这话抬头笑道:“要真诚心,就该送些到我房里去才是。”

她们妯娌这样戏谑,楚夫人笑的拍着桌子:“好,好,家里许久都没这么热闹了。”说着楚夫人对瑾姐儿道:“夹筷竹笋鳝丝给你三伯母,这是你娘特意给你伯母预备的心意,可不能白费。”瑾姐儿应是,果然用小碟夹了一筷竹笋鳝丝送到秦氏唇边。

秦氏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用筷子把这碟竹笋鳝丝吃的干净,婉潞怕她噎着,又打一碗鸡汤来喂她。喝完了秦氏才用帕子点点唇,对楚夫人道:“果然还是婆婆疼我,以后也只有在婆婆面前多孝敬些,才不辜负婆婆的疼爱。”

这话说的有些奇怪,再想起秦氏进门时候,那脸上曾有的古怪神色,归宁秦府又很快回来。这些都暗示秦氏在秦府发生了什么,婉潞声色没动,楚夫人已经笑了:“你和你六婶婶从小都没了娘,我做婆婆的不疼着些,难道还要作践不成。”

这半真半假的话却让秦氏一下眼角边就有了泪,楚夫人刚要安慰秦氏已经又笑了,上前给楚夫人捶着肩:“能给婆婆做媳妇,那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婉潞和楚夫人眼里都有惊诧之色,虽说秦氏嘴巧,这话却不像是她能说出来的,婉潞很快就上前把碗筷递到秦氏手里:“三嫂既说给婆婆做媳妇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那就多伺候着些婆婆,婆婆长命百岁了,才是大家的福气。”

婉潞这话有取笑的意思,秦氏却是正儿八经接的:“是,六婶婶你就忙着管家,婆婆这里全有我伺候,不消你费一点心。”说着婉潞和秦氏都笑起来,楚夫人虽也露出笑容,却悄悄给婉潞使了个眼色,若秦府真的对秦氏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未免就有些过分了。

婉潞心领神会,伺候楚夫人饭毕,婉潞借口自己要去吃饭,秦氏和孩子们在那里陪着楚夫人说笑,婉潞就走出楚夫人的上房。

天气渐暖,丫鬟婆子们没进屋伺候的,都在廊下或院里或站或坐,也有几个聚在一起小声说话。见婉潞出来,双妙忙迎上去,婉潞让她去厨房传份饭来。

见婉潞要用饭,婆子们请示过,知道婉潞就在这院里用饭,忙去厢房里预备,院里的丫鬟就剩下秦氏的。一时饭传了来,婉潞进了厢房,双妙已夹了块鱼在碟里,婉潞尝了尝,秀眉蹙了下:“这厨子今儿是怎么了,盐都忘了放,拿下去,让他们重新再做。”

双妙领命,此时也是下人们吃饭时候,总不能婉潞身边没人伺候,双妙往外一瞧就对婉潞道:“奶奶,不然就让三奶奶的丫鬟进来听你使唤一下?”婉潞点头,双妙已经招手叫秦氏丫鬟过来。

这些能在太太奶奶们近身伺候的下人,没一个是没眼色的,知道双妙是婉潞身边的大丫头,她招呼着岂有不过来的理?秦氏的丫鬟走了过来,双妙和她们说了,两丫鬟忙进屋里。

两个丫鬟反不倒好问,婉潞拖言口渴让一个丫鬟去寻茶,这里就笑对另一个丫鬟:“我记得你刚来三嫂身边的时候,才不过七八岁,这才几年就出落的花朵一样,三嫂可真会调理人。”见婉潞竟然记得她,丫鬟心里十分高兴,含笑道:“我们奶奶常说,从没想到六奶奶您竟这样能干,比起来,她实在惭愧。”

这些奉承话婉潞常听,早对此不在乎了,只是笑道:“都说三嫂嘴巧,没想到带的人也这么嘴巧,三嫂随三伯在外面几年,你也跟着去,回京了有没有去瞧瞧你家里父母?”

丫鬟顺着婉潞的话就往下说:“奴婢虽在赵府伺候,爹娘却是在秦府的,今儿跟着三奶奶回去秦府,本想讨个空儿去瞧瞧爹娘,偏生三奶奶去了秦府不久就走,连爹娘都没见到。”婉潞皱眉:“也是,三嫂几年没回京城,归宁了该多在一时才好,哪有这么快就回来的?”

丫鬟也跟着皱起眉头:“奴婢也不晓得呢,只是隐约听说三奶奶和舅奶奶绊了嘴,这才回来的,还说以后再不回去呢,那奴婢怎么才能见到自己爹娘?”

原本婉潞还想的,秦氏只怕是和秦夫人争执起来,从秦驸马事发到现在,秦府对外说的都是秦夫人病卧再床,但人人都能瞧出来秦夫人不过形同软禁,不让她出门寻人求情的举措。

秦驸马虽已定案,但又不是没有被赦免的例子,昨日秦府请秦氏回去,婉潞还当是秦夫人的主意,想让秦氏进宫为自己弟弟求情,那怎么会是和秦大奶奶争起来?

双妙和丫鬟走了进来,重新摆好饭,双妙谢过这两丫鬟就伺候婉潞用饭。这饭菜吃在婉潞嘴里如嚼蜡一样,秦驸马这案一定,明眼人都能看出皇帝已经是不再追究的意思,秦夫人还想保住自己的儿子,究竟是对儿子太好还是对秦家太坏?

“六婶婶这饭用的,足有小半个时辰,那是什么顿饭工夫?”秦氏声音响起,接着就走进来,婉潞忙把碗里的那几颗饭粒扒进嘴里,起身对秦氏笑道:“今儿厨房想是没料到我要单独传饭,菜做的不合口味,我让厨房又预备了一份。”

双妙已让婆子们进来收拾,婉潞携了秦氏的手:“婆婆歇中觉了?”秦氏点头:“还把你侄女儿也带去和她一起歇。”没见奶妈们抱着孩子出来,想必都跟着楚夫人歇觉呢,婉潞含笑道:“我们妯娌也有几年没见了,不如到我那院里吃杯茶,说说话?”

知道婉潞一家将要继承侯府,而不是原本认为的赵大爷一家。秦氏难免有些吃味,论顺序,怎么也是自己一家才是。但当时确是自己提出外放,并没有留在京里继续打理侯府这么个烂摊子的想法。

这吃味也不过很快就散,谁知秦驸马出事,秦父寄给秦氏的信里面,隐隐有责怪她当年不该外放出京,该守在京里,这样世子位怎会旁落别家?而有了定安侯府做助力,秦府现在也不需如此着急。

秦氏从小失母,父亲娶了继母,得了儿子,未免就对前头妻子生的几个孩子有些不关心,再说这后院本就是女人管着,秦父不过过些时日过问下子女们的学业就尽了做父亲的心。

这样人家,虽没有缺衣少食被人打骂,但和亲娘在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同,秦驸马出事,秦氏着急之时未免还有些高兴,全是继母把这个弟弟宠坏了,不然也不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

虽则如此,秦氏还是晓得秦府若真的倒了,对自己并无什么好处,这才有了赵三爷赴边关的事。星夜回京,归宁时候本以为秦父会看中女婿为岳父家出的力,谁知他还是旧事重提,抱怨自己不该外放出京,现在定安侯府就是袖手旁观,哪里肯出半点力。

秦夫人又在旁边哭泣,说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老景不知道怎么凄凉,秦大奶奶听到他们吵起来,带着人来劝架,把秦氏拉到自己房里,虽是劝说但那话里确有怪秦氏做事不和家人商量,赵大爷既不中用,就该想着自家顶上,倒让赵思贤捡了这么个便宜。

秦氏没想到全家都怪自己,她的性子怎是忍的住的,大怒之下拂袖而去,还丢下狠话,既然怪自己不中用,那以后就再不回秦府。

此时听到婉潞温柔的话语,再加上方才楚夫人话语里对自己也百般维护,秦氏眼里不觉又有泪要出来,婉潞忙拉住她:“三嫂这是怎么了,难道我房里的茶难以入口,三嫂一听要到我那里吃茶,就眼泪都要出来了。”

秦氏用手把眼角的眼泪擦掉,笑着白婉潞一眼:“六婶婶此时当家,那房里的茶不晓得比我们房里的茶要好到哪里去了,我是想着今儿喝了这茶,不晓得哪日才能有这样好的茶入口。”

后面跟着的丫鬟们听见秦氏这样说,都笑了:“六奶奶,三奶奶这样说,您就干脆把家里的茶都拿出来给三奶奶带回去。”婉潞做个不舍的样子,双妙已走到前面打起帘子,请她们两人进去。

上茶上果,屋里又剩下她们两人,婉潞换了正色:“三嫂嫂,你晓得我是个笨人,没有别人那么机灵的,管家也常是知道了这个不晓得了那个,这家里的下人三嫂也是知道的,常有面上恭敬心里不高兴的那种,三嫂若遇见了这样的事,也别想着给我面子,当时就该骂该说。别的不说,我当家若让你们这些嫂嫂受了委屈,那就成了什么人了?”

婉潞说的情真意切,秦氏仔细听了,没听出话里的一丝丝掺假,那眉又扬了起来,侧着头打量着婉潞。婉潞又给她倒了杯茶:“方才三嫂那话虽只是顽话,却也让我想到下面的管事们未必不会这样做,三嫂还请再尝尝这茶。”

秦氏端起茶杯细细喝了一口,她出生时秦家早不是当年屠猪为生的家境,秦氏的衣食用品都很精致,这茶一入口秦氏就能觉出这茶比起自己房里的要差了一些。

婉潞还是瞧着她,秦氏把杯子缓缓放下,看着婉潞突然叹了口气:“六婶婶你别怪我说话直,这日久才能见人心。”

第 137 章

-->

日久见人心?婉潞笑了,秦氏已经起身:“茶也喝了,话也说了,六婶婶,我也该去瞧瞧婆婆醒没醒。”婉潞并没站起,只是伸手拉住秦氏的袖子,话里有了一分叹息:“还当三嫂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没想到也是一样。”

秦氏那迈出的脚步又停了下来:“六婶婶这话怎么说,我一直以为我和旁人并无不同。”婉潞唇边的笑容并没变化:“还记得我初嫁来时,三嫂的侠肝义胆让人敬服,我一直都当三嫂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谁知不过几年,三嫂竟泯然众人,不晓得是我变了还是三嫂变了。”

秦氏眯起眼,婉潞依然坐在那里,也看着秦氏,秦氏的头微微一抬,接着就弯下腰:“不是我变了,六婶婶,是你变了,我本以为你不过就是个…”就是个什么?婉潞侧一侧头,接着就看向秦氏:“三嫂嫂本以为我不过是个性子软和的,没多少主见的人是吗?”

这不光是秦氏认为的,原来赵府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秦氏没说话已经表示了默认,婉潞轻轻叹息:“三嫂,若前面几个哥哥嫂嫂能撑起赵府,我又何尝不愿意当那个性子软和,没多少主见,只要做自己事的小儿媳妇呢?”

秦氏有所触动,那双本来已经闪过一些怒火的眼微微垂下,气氛依旧沉默,能听到风吹过那株公孙树,带来的哗哗声。隔了一会秦氏才开口:“确是我不愿意,我并没有怪你,只是此时已不同往日,你为刀俎,我为鱼肉。”

秦氏话里有难得的疲倦,婉潞的眼里有怒火闪动,说出的话已经发冷:“三嫂竟当我是那种小人吗?我若真是小人,又何必接过赵府这摊子?六爷的宦囊,我的嫁妆,再加上此时我娘家的助力,不说大富大贵,温饱足矣,何需想现在要想东想西,处处肘襟?”

婉潞说的话有些快,不由咳嗽起来,双妙掀起帘子想进来,见里面情形又吓的头一缩回去,婉潞咳嗽几声,用拳头捶着胸口:“罢了,本以为三嫂能是我一助力,谁知三嫂心心念念想的是别的,三嫂还是请回吧,横竖我当这个家,也只会被骂不会被赞的。”

秦氏见婉潞一脸心灰意冷,上前一步想要扶她,婉潞眼里的泪已经流了下来,说出的话含着冰冷:“三嫂既以为自己是鱼肉,又何必劝我这个刀俎?”秦氏扶住她,轻轻拍一拍她:“六婶婶,我也晓得你难做,这种事情人都看到你的荣耀,看不到你的难做啊。”

婉潞顺势握住她的手:“那三嫂可愿助做妯娌的一臂之力?”看着婉潞那一脸的期盼,秦氏有些迟疑,但很快就开口:“六婶婶,我能帮你的,也就只有服侍好婆婆,别的,我真的帮不了。”

是吗?婉潞笑了:“三嫂又诓我,三嫂当家已经数年,当日赵府还没分家,所面对的事那有现在这么少?三嫂怎么能帮不了我呢?”秦氏已经明白婉潞说的是什么,她当日当家的时候身边也有几个心腹管家,婉潞这话向自己要的就是要这几个心腹了。

秦氏的眉已经皱起:“六婶婶,你这说的,可是大忌啊。”当家理事的人有几个心腹人是常事,只是各自的心腹各自管,哪有去为别人效力的。

婉潞笑了:“三嫂,这府里的人都是赵府的,分什么你我?”秦氏的手握成拳,接着就放开,脸上的笑容浮现:“原来我果然看错了六婶婶。”

秦氏这样就是答应了,婉潞觉得如释重负:“三嫂,以后我做的事,得罪人的地方还多着呢,只是纵再如何,不会缺了哪一房的供奉。”得罪人,不缺供奉?秦氏的眉已经扬起:“如此,六婶婶不怕别人说你刻薄?”婉潞冷笑:“刻薄?天下哪有做主人的在那里算计着这银子要怎么省出来,下人们在那里吃香喝辣的?经手的管事们从中得些银子也是常事,但不能做的太过。”

祖宗的基业就那么一些,人口却是越来越多,管事们个个捞油水惯了,稍不得捞一些就一个个怨声叹气,把主人家的钱都当成自己家一般使,有些穷了的世家甚至闹出年轻的哥儿姐儿们的日子过的不如那些积年的仆人们的子女。

赵家虽没有出现这样的事,但是那做管事的,看不起族里穷的族人的事还是有的。听到婉潞这样说,秦氏的眉头彻底松开,拍了婉潞的肩:“六婶婶,你的主意确是不错,当日我也曾想出做些改变,只是稍一变了,那些管事们就怨声载道,当时我也,”

秦氏顿一顿,当时上面还有两层公婆,前头还拦着个潘氏,秦氏要做些什么就更难了,况且秦氏心里未必不怀着讨好月太君他们的心,那就更难上加难。

婉潞明白这点,脸上也绽开笑容:“三嫂我晓得,你做了你自己能做的,况且你当时也不好做恶人,现在不同了,婆婆已不管事,为了赵家日后总要做些恶人的。”

秦氏拉住婉潞的胳膊:“六婶婶,我果然看错了你。”婉潞这时的话里就透着亲热:“三嫂为人爽朗,想说就说,做弟妹的羡慕还羡慕不来呢,若换了三嫂,这几个月只怕就另是一个景象了。”

若自己当了赵府的家,秦氏想一想那时的自己,本有积威,又是赵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时就比不得月太君他们活着时候,可惜啊可惜。

秦氏不过一叹就笑了:“那些事总已过去,况且出京也是我自己选的,怪不得别个,六婶婶你放心,你要做什么就去做,你是赵府当家人,要做的事谁会多说半字?”

目的既已达到,婉潞这下才全松了下来,家里的人若在背后说些七七八八的话,当家的人那就难了,你来讨情,他来讨情,久而久之,那些规矩就全成了空文。

双妙掀起帘子,见她们妯娌的话似乎已经说完了,这才壮着胆子道:“两位奶奶,方才丫鬟来说,太太已经醒了。”秦氏哎呦了一声就要出去,才走了一步脚就被跑进来的小姑娘抱住,秦氏低头看见是自己的女儿,抱起她道:“怎么跑过来了?”

跟着手牵手进来的是瑾姐儿和福姐儿,福姐儿已经跑到婉潞身边撒娇要她抱,瑾姐儿规矩行礼才说:“三伯母,妹妹一醒过来就吵着要来寻您,祖母说我们姐妹难得在一起,就吩咐妈妈们把我们送回来了。”婉潞在福姐儿脸上亲了亲,笑着问秦氏:“昨儿没听真着,侄女的名字是叫碧姐儿?”

秦氏把碧姐儿往嘴里塞的大拇指拿出来,瑾姐儿已经递上帕子给碧姐儿擦着手,秦氏笑着说:“是呢,生她那天,恰好我娘家的催生礼也到了,里面有一双碧玉环,就用这个给她起了名字。”

说到这里秦氏有些黯然,那时秦府正是轰轰烈烈,哪里会想到过不得几年,那些荣耀就成了明日黄花,婉潞的下巴抵着福姐儿的头,轻轻晃着怀里的福姐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嫂现在又是赵家的人,想那些做什么?”

秦家靠了皇帝的势,升的太快,又娶了公主,无数的人都眼红不已,就盼着皇帝退位,新上来的人家把秦家整整。现在出了这样的事,驸马的命被填了进去,秦家又有子弟上了战场,在皇帝面前的恩宠全消,以后只要约束着子弟们,安生度日的话也能保住平安。

毕竟,秦家是皇帝的舅家,不招摇的话是惹不上抄家灭族之罪的。秦氏也想到这点,叹了口气道:“但愿如此。”只是今日秦府一事,已让秦氏对娘家有些心灰意冷,这些婉潞不好再劝她,天下像朱氏这样的继母确实很少,总不能自己遇到个好继母,就要秦氏也忍着她的继母吧?

秦氏回京数日,秦氏和婉潞是亲亲热热,再不说别的,那些等着秦氏一回京就要看婉潞倒霉的下人们大失所望,毕竟秦氏积威已久,她的手段也有人瞧在眼里,哪是一个在他们眼里一直性子软和的婉潞可比的?

也有聪明的看出里面的机关,晓得婉潞并不似平时看起来那么软和,还是各打主意的好,也有些仗着自己家在赵府已经百来年,府里多一半的下人都是联络有亲的,哪肯对婉潞就此服软,还想联络起别的人家再给婉潞点颜色瞧瞧。

“哦,这几日你三奶奶院里常有人去问安?”婉潞拿起旁边的一支珠花比了比,觉得不合适又放了下去,春燕给她递着胭脂:“奶奶,还不光这个呢,奴婢听我当家的说,这几日常有人请三奶奶带回京的管家们出去吃酒,商量事情呢。”

他们没动作才怪,婉潞把唇上的胭脂点好,让双妙从首饰匣子里捡出一支玉簪来别好,拿起镜子左看右看,觉得妥当了才笑着说:“你三奶奶几年没回京,她当日带去的人里面和这府里的人本就是一家,他们常在一起也是常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再说常去问安本就是下人们的事,我还要怪你们没去给你们三奶奶问安呢。”

春燕有些急了:“奶奶,你?”婉潞站起身:“别你啊我的,孩子们都起来了吗?服侍婆婆吃完早饭还有别的事呢。”春燕是一心为主的人,听小董说的,这些人常聚在一起,总是要挑唆秦氏和婉潞斗一斗,愁的一夜没睡好,巴巴地一大早就起来告诉婉潞,谁知婉潞跟没事人儿一样,只得叹气。

婉潞听到她的叹气声,停下脚步敲她额头一下:“你既信得过我,也就要信你三奶奶,这才是正理,别的都不要管。”春燕哦了一声,也只有服侍婉潞去见楚夫人。

隔老远的就听见秦氏的笑声,婉潞不由停下脚步,想起当年月太君在日,每次去请安总是这样,能听到秦氏的笑声,这样看来她是真的放下了。

低头走进楚夫人上房,还没行礼秦氏已经招呼婉潞:“六婶婶你快过来,我给婆婆梳的这头好不好看?”婉潞微微道个福,举目往楚夫人头上一瞧,却不是梳的往日那种,而是把上面的头发高高拢起,堆成高髻,下面的发却没有梳上去,做了一个雁尾,高髻之上插了一根步摇,雁尾之上别了两支蝴蝶样的押发,显得比平日精神许多。

婉潞笑了:“婆婆这样一来,显得年轻许多,这样发式还从没见过。”楚夫人已经把发上的首饰取下来,有些嗔怪地说:“你三嫂嫂说这是外面的时兴头式,家家的老人都是这样梳的,那些虽称老人,不过刚过五十,我都六十的人还梳这样的头,不被人笑才怪?”

秦氏的手放在楚夫人肩上,含笑道:“婆婆别解,这样看起来精神多了,您平日梳的一窝丝不是不好,只是您离了六十还差一两年呢,该往年轻处打扮才是。”

年轻处,楚夫人微微叹了声,从生了赵思贤,侯爷就再没到她房里歇过,那时楚夫人就当自己已经老了,颜色衣衫,鲜明首饰就渐渐穿戴的少了,更别提现在已经做了曾祖母,就更是当自己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只要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各自长大,心事也就了了,可以闭眼了。

楚夫人把发髻解掉,话里的叹息更重:“三十年了,我已经老了。”秦氏没料到没讨到楚夫人的欢喜,反而让她难过,手轻轻往腮上打了打:“都怪我,这嘴说什么呢?”

楚夫人吩咐岚云上前给自己重新梳头,话里有叹息:“不怪你,你也是一片孝心,只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婉潞和秦氏都没说话,安静地服侍着楚夫人重新梳成一窝丝,或许是错觉,婉潞只觉得楚夫人头上的白发比方才又多了些。

从楚夫人那里出来,秦氏笑着道:“这几日到我那里的人,可个个都说六婶婶你的不是,六婶婶,你在这家里的人缘可不怎么好。”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终于可以整治下人们了,我等不及了,为啥不能直接跳过啊?楚夫人这样的遭遇还能不折腾儿媳们,真是个好人啊。

纳兰的词出现在这里有点穿越,不过我真是找不到合适的了,掩面。

下面还是贴的正文,方便看不到正文的同学们,希望大家彼此理解下,谢谢。

日久见人心?婉潞笑了,秦氏已经起身:“茶也喝了,话也说了,六婶婶,我也该去瞧瞧婆婆醒没醒。”婉潞并没站起,只是伸手拉住秦氏的袖子,话里有了一分叹息:“还当三嫂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没想到也是一样。”

秦氏那迈出的脚步又停了下来:“六婶婶这话怎么说,我一直以为我和旁人并无不同。”婉潞唇边的笑容并没变化:“还记得我初嫁来时,三嫂的侠肝义胆让人敬服,我一直都当三嫂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谁知不过几年,三嫂竟泯然众人,不晓得是我变了还是三嫂变了。”

秦氏眯起眼,婉潞依然坐在那里,也看着秦氏,秦氏的头微微一抬,接着就弯下腰:“不是我变了,六婶婶,是你变了,我本以为你不过就是个…”就是个什么?婉潞侧一侧头,接着就看向秦氏:“三嫂嫂本以为我不过是个性子软和的,没多少主见的人是吗?”

这不光是秦氏认为的,原来赵府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秦氏没说话已经表示了默认,婉潞轻轻叹息:“三嫂,若前面几个哥哥嫂嫂能撑起赵府,我又何尝不愿意当那个性子软和,没多少主见,只要做自己事的小儿媳妇呢?”

秦氏有所触动,那双本来已经闪过一些怒火的眼微微垂下,气氛依旧沉默,能听到风吹过那株公孙树,带来的哗哗声。隔了一会秦氏才开口:“确是我不愿意,我并没有怪你,只是此时已不同往日,你为刀俎,我为鱼肉。”

秦氏话里有难得的疲倦,婉潞的眼里有怒火闪动,说出的话已经发冷:“三嫂竟当我是那种小人吗?我若真是小人,又何必接过赵府这摊子?六爷的宦囊,我的嫁妆,再加上此时我娘家的助力,不说大富大贵,温饱足矣,何需想现在要想东想西,处处肘襟?”

婉潞说的话有些快,不由咳嗽起来,双妙掀起帘子想进来,见里面情形又吓的头一缩回去,婉潞咳嗽几声,用拳头捶着胸口:“罢了,本以为三嫂能是我一助力,谁知三嫂心心念念想的是别的,三嫂还是请回吧,横竖我当这个家,也只会被骂不会被赞的。”

秦氏见婉潞一脸心灰意冷,上前一步想要扶她,婉潞眼里的泪已经流了下来,说出的话含着冰冷:“三嫂既以为自己是鱼肉,又何必劝我这个刀俎?”秦氏扶住她,轻轻拍一拍她:“六婶婶,我也晓得你难做,这种事情人都看到你的荣耀,看不到你的难做啊。”

婉潞顺势握住她的手:“那三嫂可愿助做妯娌的一臂之力?”看着婉潞那一脸的期盼,秦氏有些迟疑,但很快就开口:“六婶婶,我能帮你的,也就只有服侍好婆婆,别的,我真的帮不了。”

是吗?婉潞笑了:“三嫂又诓我,三嫂当家已经数年,当日赵府还没分家,所面对的事那有现在这么少?三嫂怎么能帮不了我呢?”秦氏已经明白婉潞说的是什么,她当日当家的时候身边也有几个心腹管家,婉潞这话向自己要的就是要这几个心腹了。

秦氏的眉已经皱起:“六婶婶,你这说的,可是大忌啊。”当家理事的人有几个心腹人是常事,只是各自的心腹各自管,哪有去为别人效力的。

婉潞笑了:“三嫂,这府里的人都是赵府的,分什么你我?”秦氏的手握成拳,接着就放开,脸上的笑容浮现:“原来我果然看错了六婶婶。”

秦氏这样就是答应了,婉潞觉得如释重负:“三嫂,以后我做的事,得罪人的地方还多着呢,只是纵再如何,不会缺了哪一房的供奉。”得罪人,不缺供奉?秦氏的眉已经扬起:“如此,六婶婶不怕别人说你刻薄?”婉潞冷笑:“刻薄?天下哪有做主人的在那里算计着这银子要怎么省出来,下人们在那里吃香喝辣的?经手的管事们从中得些银子也是常事,但不能做的太过。”

祖宗的基业就那么一些,人口却是越来越多,管事们个个捞油水惯了,稍不得捞一些就一个个怨声叹气,把主人家的钱都当成自己家一般使,有些穷了的世家甚至闹出年轻的哥儿姐儿们的日子过的不如那些积年的仆人们的子女。

赵家虽没有出现这样的事,但是那做管事的,看不起族里穷的族人的事还是有的。听到婉潞这样说,秦氏的眉头彻底松开,拍了婉潞的肩:“六婶婶,你的主意确是不错,当日我也曾想出做些改变,只是稍一变了,那些管事们就怨声载道,当时我也,”

秦氏顿一顿,当时上面还有两层公婆,前头还拦着个潘氏,秦氏要做些什么就更难了,况且秦氏心里未必不怀着讨好月太君他们的心,那就更难上加难。

婉潞明白这点,脸上也绽开笑容:“三嫂我晓得,你做了你自己能做的,况且你当时也不好做恶人,现在不同了,婆婆已不管事,为了赵家日后总要做些恶人的。”

秦氏拉住婉潞的胳膊:“六婶婶,我果然看错了你。”婉潞这时的话里就透着亲热:“三嫂为人爽朗,想说就说,做弟妹的羡慕还羡慕不来呢,若换了三嫂,这几个月只怕就另是一个景象了。”

若自己当了赵府的家,秦氏想一想那时的自己,本有积威,又是赵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时就比不得月太君他们活着时候,可惜啊可惜。

秦氏不过一叹就笑了:“那些事总已过去,况且出京也是我自己选的,怪不得别个,六婶婶你放心,你要做什么就去做,你是赵府当家人,要做的事谁会多说半字?”

目的既已达到,婉潞这下才全松了下来,家里的人若在背后说些七七八八的话,当家的人那就难了,你来讨情,他来讨情,久而久之,那些规矩就全成了空文。

双妙掀起帘子,见她们妯娌的话似乎已经说完了,这才壮着胆子道:“两位奶奶,方才丫鬟来说,太太已经醒了。”秦氏哎呦了一声就要出去,才走了一步脚就被跑进来的小姑娘抱住,秦氏低头看见是自己的女儿,抱起她道:“怎么跑过来了?”

跟着手牵手进来的是瑾姐儿和福姐儿,福姐儿已经跑到婉潞身边撒娇要她抱,瑾姐儿规矩行礼才说:“三伯母,妹妹一醒过来就吵着要来寻您,祖母说我们姐妹难得在一起,就吩咐妈妈们把我们送回来了。”婉潞在福姐儿脸上亲了亲,笑着问秦氏:“昨儿没听真着,侄女的名字是叫碧姐儿?”

秦氏把碧姐儿往嘴里塞的大拇指拿出来,瑾姐儿已经递上帕子给碧姐儿擦着手,秦氏笑着说:“是呢,生她那天,恰好我娘家的催生礼也到了,里面有一双碧玉环,就用这个给她起了名字。”

说到这里秦氏有些黯然,那时秦府正是轰轰烈烈,哪里会想到过不得几年,那些荣耀就成了明日黄花,婉潞的下巴抵着福姐儿的头,轻轻晃着怀里的福姐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嫂现在又是赵家的人,想那些做什么?”

秦家靠了皇帝的势,升的太快,又娶了公主,无数的人都眼红不已,就盼着皇帝退位,新上来的人家把秦家整整。现在出了这样的事,驸马的命被填了进去,秦家又有子弟上了战场,在皇帝面前的恩宠全消,以后只要约束着子弟们,安生度日的话也能保住平安。

毕竟,秦家是皇帝的舅家,不招摇的话是惹不上抄家灭族之罪的。秦氏也想到这点,叹了口气道:“但愿如此。”只是今日秦府一事,已让秦氏对娘家有些心灰意冷,这些婉潞不好再劝她,天下像朱氏这样的继母确实很少,总不能自己遇到个好继母,就要秦氏也忍着她的继母吧?

秦氏回京数日,秦氏和婉潞是亲亲热热,再不说别的,那些等着秦氏一回京就要看婉潞倒霉的下人们大失所望,毕竟秦氏积威已久,她的手段也有人瞧在眼里,哪是一个在他们眼里一直性子软和的婉潞可比的?

也有聪明的看出里面的机关,晓得婉潞并不似平时看起来那么软和,还是各打主意的好,也有些仗着自己家在赵府已经百来年,府里多一半的下人都是联络有亲的,哪肯对婉潞就此服软,还想联络起别的人家再给婉潞点颜色瞧瞧。

“哦,这几日你三奶奶院里常有人去问安?”婉潞拿起旁边的一支珠花比了比,觉得不合适又放了下去,春燕给她递着胭脂:“奶奶,还不光这个呢,奴婢听我当家的说,这几日常有人请三奶奶带回京的管家们出去吃酒,商量事情呢。”

他们没动作才怪,婉潞把唇上的胭脂点好,让双妙从首饰匣子里捡出一支玉簪来别好,拿起镜子左看右看,觉得妥当了才笑着说:“你三奶奶几年没回京,她当日带去的人里面和这府里的人本就是一家,他们常在一起也是常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再说常去问安本就是下人们的事,我还要怪你们没去给你们三奶奶问安呢。”

春燕有些急了:“奶奶,你?”婉潞站起身:“别你啊我的,孩子们都起来了吗?服侍婆婆吃完早饭还有别的事呢。”春燕是一心为主的人,听小董说的,这些人常聚在一起,总是要挑唆秦氏和婉潞斗一斗,愁的一夜没睡好,巴巴地一大早就起来告诉婉潞,谁知婉潞跟没事人儿一样,只得叹气。

婉潞听到她的叹气声,停下脚步敲她额头一下:“你既信得过我,也就要信你三奶奶,这才是正理,别的都不要管。”春燕哦了一声,也只有服侍婉潞去见楚夫人。

隔老远的就听见秦氏的笑声,婉潞不由停下脚步,想起当年月太君在日,每次去请安总是这样,能听到秦氏的笑声,这样看来她是真的放下了。

低头走进楚夫人上房,还没行礼秦氏已经招呼婉潞:“六婶婶你快过来,我给婆婆梳的这头好不好看?”婉潞微微道个福,举目往楚夫人头上一瞧,却不是梳的往日那种,而是把上面的头发高高拢起,堆成高髻,下面的发却没有梳上去,做了一个雁尾,高髻之上插了一根步摇,雁尾之上别了两支蝴蝶样的押发,显得比平日精神许多。

婉潞笑了:“婆婆这样一来,显得年轻许多,这样发式还从没见过。”楚夫人已经把发上的首饰取下来,有些嗔怪地说:“你三嫂嫂说这是外面的时兴头式,家家的老人都是这样梳的,那些虽称老人,不过刚过五十,我都六十的人还梳这样的头,不被人笑才怪?”

秦氏的手放在楚夫人肩上,含笑道:“婆婆别解,这样看起来精神多了,您平日梳的一窝丝不是不好,只是您离了六十还差一两年呢,该往年轻处打扮才是。”

年轻处,楚夫人微微叹了声,从生了赵思贤,侯爷就再没到她房里歇过,那时楚夫人就当自己已经老了,颜色衣衫,鲜明首饰就渐渐穿戴的少了,更别提现在已经做了曾祖母,就更是当自己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只要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各自长大,心事也就了了,可以闭眼了。

楚夫人把发髻解掉,话里的叹息更重:“三十年了,我已经老了。”秦氏没料到没讨到楚夫人的欢喜,反而让她难过,手轻轻往腮上打了打:“都怪我,这嘴说什么呢?”

楚夫人吩咐岚云上前给自己重新梳头,话里有叹息:“不怪你,你也是一片孝心,只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婉潞和秦氏都没说话,安静地服侍着楚夫人重新梳成一窝丝,或许是错觉,婉潞只觉得楚夫人头上的白发比方才又多了些。

从楚夫人那里出来,秦氏笑着道:“这几日到我那里的人,可个个都说六婶婶你的不是,六婶婶,你在这家里的人缘可不怎么好。”

主仆

-->

秦氏话里的戏谑婉潞听出来了,斜斜瞟秦氏一眼含笑道:“那是,就该让三嫂嫂这样又大方又和气的人当家才是,我该让贤退位。”秦氏哈一声笑出来,用手拍着婉潞的肩:“不但如此,还该想法让我家得了这世子位,让你这仗势欺人胡作非为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这些话婉潞早有心理准备,等秦氏笑停了才道:“这些做下人的,惯会两面三刀,对了你,嘴抹的跟蜜似的,背了你,那话说的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还在那撺掇着我要我给三嫂一个下马威,让三嫂你明白谁才是这府里当家主事的人,可笑不可笑?”

婉潞最后那两句话已经恨极,秦氏轻叹一声:“这府里确要该好好整顿整顿,六婶婶,你肩上担子重啊。”婉潞又是一笑:“有了三嫂嫂帮我,再重的担子也轻了。”秦氏摆一摆手:“说什么帮不帮的话,赵府的产业有了保证,兴旺发达,等到分家时候我家还不是一样有好处,只想着从公中不停捞好处,全不想着生息,等到日后,别人还不是笑话,再说那些下人一旦捞惯,惯于打偏手,到时自己攒的还不是被人拿走,那才叫为谁辛苦为谁忙?”

秦氏这话让婉潞想起四太太来,不由叹道:“当年若婆婆的妯娌也像三嫂嫂这样想,婆婆也少了些事。”秦氏当家这几年,四太太在背后动的手脚她还是能知道些的,不过那时只是暂时管家,这府里要交给谁也没明朗,也不过就是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