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的早上,她在窗前发现了一朵粉色的月季花,莫名地她便觉得是汤巡检从自家花园里采下送来的,虽然杜家里也有人家种这样的花,而且只从花朵上并不能分出是哪里来的,可是她就是觉得那花定是他从自家花园里采了送来的。

于是她便将那花插到了鬓边,又穿与那花颜色最配的粉紫色的短襦。

刚刚只一眼,她便肯定那花一定是他送的了,半夜里从小花园里采下,坐着船到了杜家村,在大家还没有起来时放在她的窗前就走了。

云娘打开窗子时,花上还有着露珠,真不知他是怎么拿过来的。

而且他并没有进门,当然他若想进一定能进得来,却不知为什么没有——云娘想,也许他也曾进来过,可是却没有叫醒自己就走了。

云娘很难说清自己的思绪,只是她却觉得自己明白他的感觉,因为她心里也疯狂地想见他一面,却又不能说出来。

毕竟有过那一夜后,什么便都不一样了。

小船轻快地向前走着,载着欢声笑语的杜家人到了吴江城外。

灵运寺就在盛春河岸边二三里处,远远地就听见寺里的钟声,幽远庄严,及登了岸却是另一番情境。寺庙山门前长长的石阶下面人声鼎沸,各种摆摊卖东西的排成了两行,将进香的大道夹成一条窄路。

各种香料、吃食、小玩意儿,还有种种想不到的稀奇事物,能自己转的灯笼,会串戏的小鸟,懂算数的猴子,大家都目不睱接,连脚步都迈不动了,二哥却又笑道:“这还不是正经庙会的日子呢,若是初一十五来,更是人挨着人,走过去都难着呢。”

爹便道:“我们先去进香,待拜了菩萨出来再看热闹,然后进吴江县城里逛。”大家听了方才跟着向前走。

进了殿内,杜老爹与杜老娘燃了香烛,带着一家人虔诚跪拜,磕了三个头后求道:“一求菩萨保佑家宅兴旺;二求菩萨保佑三郎明年得中秀才;三求菩萨保佑云娘从此一生顺遂。”

云娘跪在杜老娘身后,抬头向上看到宝座上的圣观音手持净瓶.、杨柳,法相端庄,慈祥悲悯,心神为之一动。遂双手合什,心中默念,“观音大士,云娘再嫁不求荣华不求富贵,只求玉瀚待我的初心一生不变,夫妻情深,白头到老。”说毕深深地行下礼去。

一时礼毕,将香火插入前面香炉,云娘又格外拿出两整串钱做香油钱交与庙里供奉菩萨。

先前云娘并不大信佛的,特别是郑家并没有拜佛的习惯,她已经有好几年没到过寺里了。可是,今天她却特别地坚信,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和汤巡检的。

随着大家出了灵运寺,杜老爹便给每个孩子一百钱,让大家各自挑了喜欢的东西买,云娘也跟在后面看了看,却挑中了几个竹箪。虽是简单的器物,盛泽镇里也常见,但眼下这些编得着实用心,细竹条磨得十分光滑,又编出各种好看的花纹,买回去正好盛放丝线。

等进了吴江县城时便已经到了午时,杜老爹今日格外大方,命二郎寻了间门面很大的酒楼带着一家人进去,要了一个包间,点又了几样平时见不到的稀罕菜馔用了午饭。饭后又在街上走了走,家里买了几样用品,又给三郎买了些笔墨纸张,并孩子们没见过的各种吃食。

一路到了银楼,杜老爹便向杜老娘几人道:“你们好好帮云娘选几件陪嫁首饰,要盛泽镇里不常见的,贵些也不怕。”又道:“还有,你们娘几个每人也买一样,等明年家里有了余钱我带你们过来再添。”

大家都不胜之喜,原来这些年江南日渐繁胜,妇女尤重修饰,杜家自然也是一样,只是这几年家里一直没有余银,添的总是有限。眼下不年不节的,便要添东西,实在少见。二嫂第一个拍手笑道:“爹既然让我们买,那我们可就挑了!”

正说着,银楼的伙计早迎了上来,见一家十几口的人,知是生意上门,笑殷殷地将大家迎了进来,极力夸耀道:“老爷老太太好眼光,我们银楼里首饰的新鲜样子在吴江县城里要称第二便没有人敢称第一的,价格也最公道!”

说着请他们坐了,奉了茶,又捧上一盒盒的首饰让大家看。

金灿灿银闪闪的东西就没有人不爱的,且吴江县里的首饰果真比盛泽镇上常见的样式要好,云娘正在犹豫,杜老娘便拿起一只牡丹金钗,“这个好看,寓意也好。”

这只钗头上的牡丹花,花瓣是用打得极薄的金箔制的,中间又用一簇金丝做花蕊,富贵中又带着活泼。云娘也喜欢,只是她本想只买银的,便笑道:“固然是好,只是可有同样式的银钗?”

那伙伴便笑道:“这个样式却没有银的,并不是难做,而是银的做这牡丹却不好看,不若做些梅花、荷花的方合适。”

云娘也知他说得有理,可是金的多贵啊,是银的十倍呢。

杜老娘哪里不知道女儿的心思,便笑道:“云娘,你听我的,这对金钗虽然不很重,但看起来特别俏丽,一揭下盖头定然令人眼前一亮,正是成亲时应该戴的呢。”

大家也一同叫好,“云娘,你只管听娘的,娘的眼光好得很!”

一支钗虽不是很重,但掂着总要七八钱,再加上如此的巧工,恐怕要几两银子呢,一对钗就要十几两,云娘想到这里就肉痛。

女人们都看着首饰,杜老爹却看着她们,斩钉截铁地道:“就要这一对!”

杜老娘便笑道:“怎么样?你爹也觉得这对好。”

云娘想想成亲时的情景,汤巡检看到这对牡丹花时应该也觉得好看吧,心就动了,便也就笑着应了,接着便又挑一对极精巧的兰花金耳环,到了选手镯时,她却一定只要了一对细细的绞花银镯,又拦住爹娘道:“并不只为便宜,我原不喜欢那样厚重的大金镯,瞧着便俗气,这样的戴着又轻便又俏皮。”最后又选一对流云百福镂空银球,“这个里面加了香料,挂在衣襟下摆,我看过别人戴,一直喜欢得很。”

几样东西,虽然不是十分贵重,却样样抢眼,杜老爹和杜老娘便也就由着她了。且以杜家的情况,也从没想过要买那些镶珠嵌宝之类的昂贵之物。

接着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帮杜老娘选了一对楼阁人物的金耳环,三妯娌选了一样的福字纹平安银手镯,薇儿和茵儿每人一只荷花银钗,就连小小的萝儿也得了一对小银丁香耳坠。

杜老爹让伙计抹了个零,便从袖子里拿出大锭的银子交给伙计,等称了铰开找钱。

一家人都得了心爱之物,个个笑逐颜开。

大嫂捧着那对银镯子爱不释手,又舍不得立即戴上,便拿出帕子,将那对厚重的镯子放在里,又叫薇儿和茵儿,“我一总替你们收好,免得丢了。”

薇儿和茵儿哪里肯,“我们就要戴上呢。”

大嫂见状只将自己的镯子包了起来藏到怀中,又不放心,重新拿出来交给大哥帮她袖着,又再三叮嘱,“可别丢了。”抬眼见大家都笑她,便道:“先前哪里敢想我们一家子能出来逛吴江县城,又买这许多的东西和首饰,敢情不是做梦吧!”

第63章 后悔

银子还没算好,二嫂已经将镯子套在两只腕上,加上原来的便是左手三只,右手两只,又帮萝儿将那银丁香戴好,行动间一片叮当响声,口中却向大嫂道:“你可不是做梦呢!我们家可不比先前了,可是就要有两台织机了,小姑子也要嫁人做官太太了,等三郎再考上秀才,杜家可就改换门庭了!”

又向公婆笑道:“爹娘说明年还带我们来买呢,到时候我可要金的了!三弟妹,你说可对不对?”

三弟妇正帮着薇儿和茵儿插戴新钗,闻言只一笑,“我都听公婆的。”

大嫂便摆手道:“你们若要便买,我一个村妇可不配戴金的。”

杜老娘便笑道:“你亦不比别人差什么,为什么不配?今年给云娘买了金饰做嫁妆,明年便给你们三妯娌每人都买一样金的,以后每年都买!”

云娘听了也笑,“若家里有了两台织机,织上一年的锦,买金的也不算什么。”

冷不防从店里走过来一个人,挤到了杜家人中间,满脸地不可置信,瞪大眼睛,对着云娘直通通地问:“云娘,你果真要再嫁了?”

杜家人进了银楼,便专心看首饰,并没有注意一旁的人,且他们亦没有想到会在吴江县里遇到熟人。

眼下被人一惊,都转过头来,原来却是*。

二哥一向最讨厌*,见他挤到云娘面前,又伸出手去拉云娘的袖子,立即过去将他推搡着向外赶,一直推到离大家几尺之外,又喝道:“离我们家女眷们都远一点,小心我揍你!”

*被推着向后退,却一直看着云娘,依旧问道:“你果真要再嫁了吗?”神情十分焦急。

云娘本来正与大家说笑,刚被*冲过来惊了一下,接着见二哥把人推走,刚要答言,二嫂却已经将她向杜老娘和大嫂身边一推,挺身而出指着*道:“怎地!你还想云娘一辈子不嫁守着你不成?我告诉你!别在做什么千秋大梦了!我们家云娘不但要再嫁,而且还要嫁当官的!比你好上一百倍还多!”

手腕上的镯子响成一片,更助她的声威。

突然见采玉站在后面,便又赶过去几步指着她的鼻子道:“我若刚才看到你就早过来骂人了。不对,不对!我应该来谢你,亏了你唆使郑家那没良心的离了我们家的云娘,才能再嫁更好的人,真真是多谢你了!”说着果真笑嘻嘻地向她福上了一福。

那采玉本是二嫂的手下败将,又见杜家人多,且*是突然跑过来的,她一时也没有拉住,现在被二嫂逼到眼前,便也耐不住了,立起眼睛骂道:“吹牛是不要钱的!被休了回家还想嫁得好,你才是做千秋大梦呢!”

这时大嫂早上前拉住二嫂道:“别理她,与这样的人吵又有什么意思呢。再者你现在有了身孕,总要小心些。”

毕竟是在银楼里,伙计们赶紧上前拦在二嫂和采玉之间,又作揖打躬一味地劝道:“几位娘子,有事好好说,好好说。”

二嫂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第一次听了大嫂的劝,退了一步,却又正好对上了*,见他一双眼睛一直没离了云娘,便挡在云娘前面不让他看,又向他撇嘴讽道:“现在后悔了?我告诉你,什么都晚了!赶紧带着你那不知从哪里领来的下贱女人离了我的眼!”这样的话于她已经是非常克制,并不算骂人。

*今日却不比平常,被骂了也没有还嘴,只转头再去看云娘,却被采玉拉住,“你答应给我买的首饰还没挑好呢,哪里有空听这些村话!”

杜老爹算清了银钱便唤,“二郎、二郎媳妇,我们该回去了。”

杜老娘便也拉着云娘向外走,“我们走吧。”又向二媳妇道:“理他做甚,与他吵架,没的丢了身份!”

杜家人便走了出来,*却不死心,跟出来向杜老爹道:“岳父,云娘果真要再嫁当官的了?”

杜老爹停下脚步,推开他攀过来的手,沉下脸道:“郑大郎,我已经不是你的岳父,你也不必问我的家事。”说着一甩手走了。

*站在原处,又叫了一声“云娘…”却又自己停住了,其实他果真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倒是二哥依旧十分气愤,“郑家最不愿意看到云娘好了,先前云娘买了妆花织机,他们便来捣乱,现在听了云娘要再嫁,说不定还会来闹呢。”

杜老爹听了赶紧问:“你说郑家曾到云娘那里捣乱?”

这事早说好不告诉爹娘,可二哥却说漏了,云娘便陪着笑道:“其实没什么,先是吴屠户帮忙将他们赶走了,后来二哥和二嫂又到郑家门前吵了一回,他们便再不敢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杜老爹不由得也冷笑几声,“你们放心,郑家不敢到杜家村来闹的,等云娘成了亲,他们家更不敢惹巡检司。”

杜家村里除了几户外来的人家,便都是一族人,对待外面的人一向齐心,就算有人对云娘再嫁不以为然,却不会让外姓人到村子里闹事,*若是真敢来定然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弟却道:“我瞧着他也不只是想闹事,好像也有些悔了似的。”说着又赶紧看向云娘道:“姐姐,我并不是说要你重新回郑家。”

云娘自然看出*果真有些失落和后悔,自己眼下可不是和离时那样落魄而憔悴的杜云娘了,这大半年的时间她走已经走出和离时的伤痛,帮着娘家买了织机,也有了自己小小的家业,觉得日子过得很好,就连消磨掉的美貌也完全恢复,甚至比先前夜夜织锦时还要年轻秀丽了呢!

*看向自己的目光更让她肯定了这一点。当初和离时*看自己时完全是不屑的,就是来求自己留下,也明显是口不对心。但上一次他在盛泽镇上想拉自己回郑家时便有所不同了,而现在更是十分上心。

可是自己当初嫁入郑家时,就是这般美貌,又拿出全部的真心与他过日子,他也并没有爱惜多久。现在见自己好了,生了几分悔意,难道自己就会同情吗?

至于他对自己再嫁的关切,其实就是不想看到现在的结果吧。在他的心中,自己最好再不嫁人,一辈子忘记不掉他,就是再嫁也要嫁得不如郑家才好呢。

其实云娘从离了郑家时就彻底将*从心里剜了出来,并不是她心狠,而*做得太绝情了。只是云娘也从没想到自己会再嫁,而且是在和离不到一年就要再嫁。

可是自己就是要再嫁了。

云娘从不是张狂的人,但是于此时也难免不生出些得意之心,却不肯表现出来,只淡淡地向三弟道:“悔了又有什么用,万事若是都可以悔改,那么岂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做错事了?”

二嫂赶紧道:“云娘说得对,先前他把云娘往脚下踩,现在悔了我们便要再把云娘送回去让他再踩?所以说,他悔了又与我们何干?更何况他悔的恐怕还是云娘不给郑家织锦了呢。”

杜老爹便拦住家里人的议论,“我们杜家既然与郑家断了姻亲,便再不来往,也不必说他们的是非。”又向云娘道:“今后你也要十分注意,与他们避开。”

云娘点头,“爹,我懂,才不会理他们,先前也都是郑家来找我的麻烦,可他们也没占过上锋。”

今后嫁到汤巡检家里,就更不会吃亏了。

杜老爹便一笑而过,向大家道:“我们出来一次不容易,索性在县城里各处再逛逛才回去。”

大家便都愿意,平日就是到盛泽镇上看看都是喜欢的,更何况到了吴江县呢?一面走着一面说笑,便将刚刚的不快忘记了,却又买了不少的东西,看着日头西斜,知道县城到了晚上是关城门的,只恐被关在城内,赶紧出去寻来时的船回去了。

这一次出门后,云娘便在家里等着出嫁了。日子定在九月二十,算起来也没有多少时间,关在家里给自己和汤巡检里里外外都做了好几身,又做了不少鞋袜荷包等物。特别是汤巡检的,又加厚了一倍,虽然他是个巡检,可是身上穿的就那么几件,除了官服便没有一件好的,一看就是成衣铺子里最寻常的东西。

当然,既使那样,他穿着也好看。

不过从今以后,云娘可舍不得要他再穿外买来的衣裳鞋袜了,而是都要自己用心为他做,又合身又妥帖,人也能显得更英俊。

可是太俊了也不好呢,本来就总有人赶着要往上贴。

不过,他那性子也不是容易贴上来的,倒也不必担心。

云娘想到这里便悄悄笑了,在里衣的边上绣上了一圈云纹,与自己新做的里衣是一个样子的。

就在她埋头做衣服的时候,苏娘子风风火火地找到了杜家,见了云娘便急道:“你回家怎地就住了这么久不回?于老板来催了几次,我也一次次地去你家看,只是铁将军看着门,最后只好找到这里来!”

云娘当初回杜家村时,原打算住上十天半月就回的,现在也不过刚到半个月,没想到便被人找上门来,便笑让道:“你大老远地赶过来,先坐下吃杯茶。”

苏娘子接了茶一气饮了,便拉云娘的手道:“你可知上次织那几个花样,在京城里十分火热,其中有一个最受追捧,猜猜是哪个?”

上次的几个花样都是云娘用尽心思想出来的,只觉得个个都漂亮,却说不出哪一个更好。便又想京城女子会喜欢什么样的,更是毫无头绪。

正在迟疑间,苏娘子却急了,又赶紧告诉她,“我也没想到,竟然不是双蝶戏花,而是翠叶!真是万万没料到!”

又道:“现在一块翠叶于老板肯出三两八钱银子收。我倒说你这不是织锦,倒是织银子呢,赶紧收拾东西随我回去!”

第64章 讶异

不论云娘织哪一种花样的妆纱花帕子,苏娘子都是赚同样的绣资,最大的利都是自己的,现在她将绣庄的生意都放下了,急忙到杜家村告诉自己这个好消息,完全是为自己帮忙。

先前与苏娘子不熟,两人间还似有似无地互相瞧不上,可是真正结识了,却又惺惺相惜,彼此挂记。

云娘十分领情,便低声说出实情,“我订亲了,还要在家里住上大半月才能成亲回去呢。”

“什么?订亲了?要成亲?”苏娘子瞪圆了眼睛,“你不是说不嫁了吗?”

“嗯,那时不想嫁了,可是后来还是决定嫁了。”

“你还这样年少,嫁了也好,”苏娘子想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却又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云娘半晌,毫无顾及地张开嘴大笑道:“也难怪,我今天来看到你就是觉得与先前不一样了,比原先漂亮多了!”

笑够了才问:“是谁?我认得吗?”

“认得,是汤巡检。”

苏娘子张开的嘴就再没有合上,“你是说——汤巡检!”

盛泽镇上的人现在还不知道汤巡检和自己的亲事,先前*,现在苏娘子都不知道。

很显然,是汤巡检让朱嫂子那个大嘴巴没有到处宣扬这门亲事的,包括先他想纳自己为妾的事,统统没有传出去。否则自己眼下不能这样清静。

云娘也情愿这样。

苏娘子吃惊过后,又笑又叹地道:“镇上的人若知道了,想把你撕了的人不在少数!”

云娘抿着嘴笑了笑,“你未免太夸张了。”

“我实在好奇,你怎么与汤巡检好上的?”苏娘子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意味深长地捂着嘴笑道:“也难怪,毕竟你们邻居住啊!”

云娘气得去撕她的嘴,“叫你胡说!”但其实心里却也有几分认同,如果没有邻居住着几个月,他们也不能走到今天。

苏娘子看云娘恼了,才收了笑意,却道:“把你的嫁衣拿来给我看看.”

云娘知她其实是想看自己绣的花,便将挂在一旁的衣裳递给她,“只是红绸衣,什么也没绣。”

苏娘子接过云娘递来的红衣和盖头,果然一点绣纹也没有,特别是那盖头,就是一块红绸布,上面只用红色的线细细地滚了边,“为什么?”说过自己却悟了,“不绣也好,最重要的是日子过得好。”

家里的人一直劝自己重新绣一幅鸳鸯盖头,可没想到未成过亲的苏娘子倒明白自己,云娘便也点头道:“这一次我一定与先前不一样了。”

“我相信你一定能过得好。”苏娘子正色道:“毕竟是那么多人想嫁的男子,一定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云娘又恨不得去撕她的嘴,“你就会这样说话吗?”

“毕竟你都嫁两回了,我还一次没嫁呢,话不好听一点又算什么?你也要担待我。”

虽然是笑谈,但云娘分明感觉出苏娘子见自己要再嫁果真是伤情的,挖苦她的话一时便说不出了,只道:“也许你的情郎很快就回来了。”

“算了,不说那些卿卿我我的事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你,离过年没几个月了,正是赚钱的好时候,于老板拿着现银到的盛泽镇,除了买锦,就是想要你的妆花纱帕子,你正可以狠狠向他要高价。”又撇了撇嘴道:“当然,这银子赚不赚都由你了。”

云娘一听心里就活了,几乎是白来的银子,她当然想赚的。可是现在若回盛泽镇里,总是不好。

比起银子,汤巡检和自己的名声肯定最重要,而织机又搬不回来,妆花纱也就没法子织。

想了又想,倒有了一个新主意,“我现在还是不能回去,不过我想先前的样子,其实都是从那百蝶穿花里面出来的,总有别人会织,京城里的翠叶卖得火,仿着织的人也就多了。不如我趁着这些天在家里住着,想出一个新样子,每块要于老板五两银子!”

苏娘子听了不信,“五两银子?你拿把刀打劫去好了!。”

云娘却十分地笃定,“上次我们不是一起听于老板说过,京城那地方的人最重颜面,凭你多贵的东西,只要稀奇,就能卖得上价。我弄出新样子,又要好看,又要寓意好,更关键的是从来没有见过,怎么不值五两银子?”

苏娘子看她如此肯定,倒又信了三分,“那你就试试吧,如果不成就赶紧织先前的翠叶,那银子也算是极好赚的了。”

云娘却道:“你就等着吧,等我回去一定织出新样子!”

因绣庄的事情也多,苏娘子便也不肯久留,又转告云娘道:“我来的时候,丁寡妇还让我给你捎句话,那批锦的银子结了,她还欠你些,是给你送到家里来还是等你回盛泽镇?”

云娘早将这事忘记了,现在听了便笑道:“我先前说不要的,没想到她倒一定给。”

“那老太太一向是吐口唾沫就是一根钉的,说了话哪里会反悔?而且这批新锦她是大赚了的,销得特别好,现在有好几家牙行都缠着向她订货呢,你也只管安心收下。”

云娘现在手头还真有些紧,带回家的银子大半都去订新织机,留下的并不多,且她又要备嫁,便笑道:“那你帮我给她老人家捎句话,如果方便就托人给我带来,我倒等银子用呢。”

过了两日,果然丁寡妇派了人给云娘送了二十几两银子的利钱,同时还有她送的八匹新样式锦缎做添妆,显然苏娘子将自己要成亲的消息告诉了她,而苏娘子自己也送了一对绣得十分精巧的并蒂花枕套为云娘添妆。

就这样,九月二十日就在云娘的几重盼望下到了。迎娶的时辰定在黄昏,杜老娘头一天就告诉女儿晚些起来养足精神,可是她还是一早便起来了。

衣服早已经准备好,要用的首饰也摆在妆台上,嫁妆也早收拾完毕,四对箱笼漆了大红的漆,上面的铜饰件擦得亮闪闪的,静静放地床边,云娘又都看了一回,再无可添改整理之处,只得重新坐回床边,又是憧憬又是忐忑,心里说不出的慌乱。

及吃了早饭,听娘和两个嫂子不知多少次地告诉她要好好与汤巡检度日,心里便更不安宁了,可又不敢露出来,只得强撑。

突然听到门响,云娘不欲见外人,便赶紧起身,“我先回自己屋里了。”

一出正屋门,就见玉珍穿着一身喜气洋洋的红花裙袄,怀里抱着额上点了一点红的小女儿,身边领着两个穿着一新的儿子走了进来,笑着招呼道:“我一早便跟着我当家的船出来了,是不是来得太早了。”

杜老娘走了出来,笑道:“哪里早,正要你们来陪陪云娘呢。”又抱过玉珍的小女儿,哄着两个小子,拿糖果给他们吃。

玉珍便陪着云娘回了屋子,笑着拿出一对大红双鱼络子道:“我的针线是拿不出手的,便给你打了这两根系在帐钩上用。”

云娘笑着接了,十分喜爱,便赞道:“这是最费功夫的,亏你带着孩子还有时间帮我做。”

“可不是,总要他们睡了才能编一会儿,昨天见来不及了,一直编到半夜才成。”玉珍见她喜欢才松了一口气道:“只要你能看上就好。”

云娘见状也笑了,她能干手巧,年青时未免就有些眼光高,村里的女孩们做的手工总不大敢拿到她的眼前,只怕她瞧不上。

“编得真很好,”云娘此时心事正重,却不由得从玉珍的心思想到了另一件事,便低声道:“我性子恐怕太强了,寻常人家的日子都没过好,真怕将来…”

若是平时,云娘决不会在别人面前如此软弱,可眼下却正是患得患失的时候,又是关系最好的玉珍,不由自主地便说了出来。

玉珍听了,却打断了她的话道:“云娘,你不要这样想,你是要强,但人却好,先前我们杜家村的女孩,哪一个没求你帮忙描过花样子,做过什么东针线呢?当年我的绣衣绣不完了,还不是你熬夜帮我绣的?大家羡慕你是真,但喜欢你也是真,背地里说起你,都说你嫁了一定能旺夫家。”

“郑家不就是你嫁过去旺了起来的?你们和离也是因为他家人不识好歹,再没有人说你不好的。我虽然不知道汤巡检是什么样的人,可是我们当家的说他是条好汉。且他不顾一切地要娶你进门,想来一定能对你好,你再不必空担心的。”

玉珍不是会说话的人,可她的话竟然十分地听进云娘的心中,莫名地就松了一口气,“只愿如此呢。”

两人正说着悄悄话,又有人过来添妆。原来这门亲事盛泽镇上虽然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杜家村这边的亲眷们都清楚。有与杜家真心好的,有云娘的小时的玩伴,也有想学织锦的,还有看在汤巡检的面子上来巴结的,来的人竟然十分地多,很快就把屋子里坐得满满的。

人一多,便热闹了起来,从云娘的亲事又慢慢说到了天南海北的各种事情,云娘原来还剩下的一点愁思也被冲得没了。

第65章 哭嫁

接亲的时刻到了,就听门外鞭炮齐鸣,锣鼓宣天,云娘原先也想过,毕竟是二嫁,迎亲时未必有多热闹,多少再嫁的女人连身红衣也穿不上,手里挽个包袱就跟着人走了的。现在听了外面的声音,便觉得似乎比自己初嫁时还要喜庆,心里倒说不出的动情。

这时自然早已经换好了红嫁衣,杜老娘便帮女儿蒙了盖头,再由大哥背着,娘和朱嫂子一人一边扶着她的手上了红轿,方才坐定,就听轿外杜老娘哭道:“云娘呀!娘只盼着你下半辈子都顺顺遂遂的啊!”

大嫂也哭道:“云娘,嫁了就是汤家的人了,要好好地与妹夫过日子啊!”

江南这边一向是讲究哭嫁的,只有哭得越伤心,才能显得娘家越心疼女儿,而女儿也只有哭得伤心,才显得越留恋娘家。

云娘第一次嫁时,听着家里人的哭声,也勉强哭了,但其实那时候她并没有多伤感,十八岁的她对娘家虽然留恋,但总还不能真正认识到娘家的好。

只有经历了与郑家的和离,她方真正知道娘家人对她的关切。现在再次离家,而且将来还可能随着汤巡检离了盛泽镇,再见爹娘就不容易了,不由得也抽噎地哭个不停,眼泪便像珠子一般不住地落了下来。

转眼又听到二嫂扯着嗓子哭喊,“云娘,你嫁出去了可别忘记了娘家,也别忘记了二嫂对你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