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大家都是高门大家出身的,说起话也都周全,便各有理由,“六奶奶既然要行这样的规矩,我们自然赞同。正好我一向只穿房里丫头们做的衣裳,如今不如将这项银子关了去,也省得针钱房上太忙太累。”

“我们爷生母姨娘已经过了六十,早就断红断绿了,每日里只念经诵佛的,那些脂粉都白放着坏了,不如我领了将银子给老人家收着呢。”

云娘听了,一一点头,便笑道:“大家想怎么样,并不急于眼下一日半日的,到了二十五日一总到这里报上一回,我让人做了册子登记,每个月重新登上一次,若觉得想改,尽可以再改的。”

“但我也事先说明,到了那一日,若是不来报的,再不能因为一房一人而让整个府里所有人等着,因此过了酉时之后便不再登了,只当不来的愿意与过去一般。”

大家便纷纷道:“六奶奶果然想得十分周全,我们这些人捆起来也想不到这些,这法子又果然好,于府里于每一房都十分地便捷。”

云娘见第一则便很是成功,心里越发有了底气,不管哪一处的人,想法大致都是一样的,谁又愿意眼看着自己的份例被别人取巧弄去了呢,因笑着截断了大家的溢美之辞,又道:“除了这些日常供应,各房里丫头婆子等一干下人也都要重新核了人数,由各房统一领了月例银子,若是按家里规矩房里人多的便各自拿钱,人少的也不扣下。”

“还有,各房里若有不想再用的下人,便可以送出来,先放到官中,想进府里的人,也可以在这个机会报了上来,放在一处,以备有缺人的来挑。”

这个道理其实与方才的一样,而且细论起来,真正人多的又都在长房,庶房便是想多要些下人,原来也要管家的人答应,又是挑剩下不好的才分过去,现在倒是可以考虑再减些人,或者换上一两个能干的。

因此,先前借着关系硬派去的不好的下人,大家亦没有什么法子,如今便可以退了回去。而挑剩下的人,将来要么出府,要么派到更不好的差使,才能让下人们用心做事。

反之,各房主子有这个心思,下人岂能没有,谁不愿意跟着宽厚仁慈的好主子呢?是以真到了挑选的时候,就是主子挑下人,却也是双方互选对方呢。

这个法子大家最初听了都十分喜悦,但是略过了一会想透了便不免喜忧参半,只是并没有人反对,毕竟比起先前只能收下硬派来的下人,又无法管教要好得多吧,是以云娘又说了具体的法子,“今后便定下来,三个月选一回,中间实在缺人手的也只有各房自想法子,只是小子们二十五娶亲,丫头们十八出嫁,五十岁荣养还都依过去的规矩,如果有特殊的,也都在我这里登记。”

“此番不只将大家的份例分了下去,只除了请大夫人看病抓药,房舍损坏修缮等事还有公中管着,别的项银子再不能自公中领了,”云娘见大家个个盘算着,便将最难的一处说了出来,“先前各房的姨娘通房丫头也都俱按原来的例,但而今之后,各房男人再收姨娘、丫头公中俱不管了,只各房自出银子养。”

话音一落,满厅的人便都不响了,只看着云娘。

云娘便似玩笑般地道:“我们府里再富贵,也不可能每房随意养姨娘丫头,若是每房养上几十个,再加上配丫头婆子的,真就揭不开锅了,且在这上头花钱最是没法子限定的,买个人进来,贵的有好几千两银子的,少的有几十两的。因此只除了男子娶亲、女子嫁人是官中的,其余便一概不管,各自花各自的银子,各自看着办吧。”

大家依旧不言语,云娘觑着没有人嚷出来反对,便起身道:“既然大家都觉得还好,就如此定下来,待二十五那天,我们再到花厅来,将这些事情都一一办理清楚。”说着便环视一周,施施然地走了。

一头走,倒一头寻思,大家为什么皆一声也不响呢?也许因为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两个祖父派来的老嬷嬷,也许未必果真不愿意,只是为了装贤良不好说什么吧。

其实武定侯府是从军功起家的,家里的男子从小皆习武,因此家里倒也不许养一群大小老婆的掏空了身子,且汤家门第颇高,想进门当姨娘并不容易。除了世子和一两个人未免滥情之外,祖父和父亲也只各有几房妾室,比起别府要少些。

但是云娘依旧决定砍下这块开支,一是她果真觉得添置姨娘的花费太多,数目又不定,不好控制,二就是她确实不喜欢,一夫一妻正经过日子多好,非要弄个旁人掺上来,再搅出一大堆的是非。

依她之见,侯府里最应该节省的支出就是这块了,所以不惜冒了大不韪定了这个规矩。而且,她又没有说不许纳妾,只是让大家自己负担这份银子而已。

且云娘在思谋此项时已经细想过,如今府里的男子,祖父已年过古稀,房里有两个姨娘打理杂事,不可能再纳妾了;大哥跟着东海王走了,平日不用府里的用度,每年送一次银两东西就可以,而大嫂房里的姨娘丫头们已经放出去一些,现在剩下的也是先前收的,只按过去的份例就成;玉瀚早说没有纳妾的打算,当然自己也不许;因此长房嫡支便不会有人反对。

现在能出面反对此事的,只能是庶支的人了,若是这些人因为没有银子纳妾来找自己,自己也有许多话驳回去,府里帮着娶了亲,难道还要管买小妾吗?毕竟理在自己一方,谁又能说出什么!

其实,云娘有时倒替那些庶房的人发愁。侯府不同民间,只要是儿子便都一样养着,而是重嫡轻庶。毕竟在爵位传承上,如果不是嫡子,很难得到允许袭爵,所以嫡庶之分一向十分明晰。也因着出身的不同,庶支注定不能得到太多的家产,那些自己肯上进谋份差使的还好些,而到了三五十岁还只在家里白吃饭的人,他们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云娘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就这样点了出去,一时间府里表面风平浪静,竟一丝波浪都没有起。大家也不似以往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小事便都凑到了一起,嘀嘀咕咕个不休。

到了这个时候,嘀咕有什么用,且又没有时间,所有人都在想自己的事,主人想着自己房里设不设厨房?如果设了又要几个人做饭?四季衣裳还用不用针线上的做?哪样东西还交给采买?哪样东西只关了银子回来?家里留几个丫头,几个婆子?

下人们也差不多,如果主子不再要自己了,那就只能出府,每个月的月钱没有了,四季衣裳没有了,娶亲荣养亦都没有人管了。

而手中有差使的管事和管家娘子们最为紧张,原来以为只要保住差使就行了,可是现在即使保住差使,可大家直接关银子,却没有人用他们还不是一样?

是以四月里最后的十来日,本是京城里春光最明媚的日子,平时花园里到处是人,大家赏景看花,垂钓喂鱼,采花弄粉,好不舒心畅意,如今只稀落落的几个,都各自忙着去了。

厨房里的饭菜明显上了一个档次,送饭的婆子们跑得也快多了,送到桌上时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采买们突然间便挑到了更好的东西,小到绣花的针,大到五月节时分给各房的首饰都比先前高上一个档,当然用的钱还与过去一样的;家中有够当差年纪的下人,皆寻了空儿回去传信,若是能这一次借机挑进府里当差,并不同以往要使钱买路子,只看个人的本事。

第156章 可悲

到了二十五,云娘一早在花厅里坐了,先请祖父派来的白嬷嬷等人坐,见她们百般不肯,只得算了,让请来的两个女帐房进来,命她们在一旁放了桌椅,摆了笔墨帐本,只等事情定了便一桩桩地记录在册。

邓嬷嬷几个早在下首一张桌上将这个月的银子都摆了上来,一旁放着戥子,帐房合好了帐,便直接发银子。

第一处自然是祖父房里,他是府里的老祖宗,与别处不同的,自己有小厨房,有采买,有浆洗,由府里管着的事并不多,现在请了两个管事的姨娘上来,只说一切依旧,唯有一年四季的衣裳不要了,因为先前也不穿,做了也白放着,但又不肯要折算出来的银子,只说留给府里补贴日常花用。至于下人,也全都不动,若是要人,将来再挑。

云娘有这个主意本就是与祖父商量过的,她又有心计,一早也与两个姨娘说好了,又请她们做出一个态势来,正能压住府里所有的小辈。

两个姨娘现在年纪都不大,知道日后还要靠着六夫人,因此哪有不听的,且她们虽然红颜伴老翁,但侯爷可是做了几十年的权臣,家私无数,凭什么珊瑚玛瑙、金银玉器,都不放在眼里,手底下也大方,她们果真也得过不少,所以眼界也高,根本看不上做衣裳的那几百两银子,如今说过,便起身走了。

云娘亲送到了门前,再回来,便是请了继母身边的管事嬷嬷过来。

继母这些年在大嫂的手下,日子过得也只一般,现在一个女儿嫁了,还有一个待嫁,也不敢十分地拿出款来,但却将一样样的事情都重新弄得合了心意方罢,最后又挑两个最机灵的小丫头回去,因先前大女儿陪嫁了四个丫头之后一直没有补上来。

再下来,便是各房的婶娘们了,有遣了婆子们来的,也有与云娘好便亲自过来的,大家按着次序,一样样地将事情办了。

之后还有一个因夫家遭了祸的姑奶奶,两房投奔过来的亲戚,俱是叔婶一辈的,已经在侯府里住了几年,现在云娘便也与家人一般对待。

及至大嫂的时候,一直无人过来,遣去请人很快自己回来了,“大奶奶身子不舒服,丰姨娘在一旁侍候,家里别人也说不清,只等过些日子吧。”

云娘起身听了,复又坐下,笑道:“我且不知大嫂身子不好,竟没有过去看。”说着便向邓嬷嬷道:“只是这里的事情原是祖父吩咐的,总不能耽搁,你先替我过去看看,只说我这边事情完了就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云娘的新政已经到了这时,又岂会因为大嫂一房不来人而停下?她不是没虑到此节,其实也是极容易的,不管哪一房,只要不来人说明,那便完全按过去的法子做,谁又能说出什么?

且先前她又有话在,因此这时她说了两句场面话便继续向下,正是玉瀚的几个庶出兄弟了。因公公早去,他们兄弟便分了房,各自在府内单独有院子,因此也各自算帐。

云娘将六房排在最后,毕竟她管着家事,没必要与大家争,且她也知道大家都看着自己呢,因此也不客气,将用不上的几项都折了银子领了。至于丫头婆子,六房里自添了岚儿便少了人,可因为一向由她自己带着岚儿,倒也不需要再挑。屋子里也有几个闲人,正都是长辈们赐下来的,按说应该都退了出去,只是云娘行事一向温和,宁愿养着,只等她们年纪再长些发嫁出去,长辈们的脸面也好看。

事情虽多,但是先前说得清楚,云娘又让帐房事分列明白,现在一一记录在册,银子也一笔笔地发下去,不到一天就全办完了。

云娘便留下帐房和江花她们将帐理清,与余下的银子对上,又吩咐明日巳时招家里所有的管事娘子们到花厅说话,起身去了大嫂房里。

眼下武定侯府任一个人都知道大奶奶并没有不舒服,可是她若是说不舒服,谁又能驳呢,就是云娘,也只好过来探视一回。

昔日热闹忙碌的正房现在静悄悄的,云娘一直走到房门前,方有一个小丫头出来打开帘子请她进去了。

大嫂正坐在桌旁,衣饰也整齐,见了云娘既不起身,也不让座,只皮笑肉不笑地道:“好,好个六奶奶!”

祖父吩咐交割管家的事,自然只得交割,可是对于管了二十年家的大奶奶来说,她想给六奶奶设几个小障碍小陷阱,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她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但是,没想到,她做的一切,完全没有了任何的意思,六奶奶根本没有按她的套路来,竟然将武定侯府传承上百年的规矩也全都放到了一旁,另辟蹊径,绕过了她所有的布置。

而她的新方法,又是那样光明正大,毫无私心,直接摆在全府人的面前。这样的阳谋,是没有法子对付的。

现在,就是她舍了脸面,直接撒泼闹过去,恐怕平日里最亲近的几个也不会帮她,毕竟都涉及到各房各家各人的利益,谁也不能舍了自己的利益来帮旁人。

只是她纵然想通了这点,心里还是酸楚难耐,免不了要说些难听的话。

云娘听大嫂的语气,并不放在心中。当初自己入京时什么也没有,尚且不在意大嫂呢,现在自己已经有诰命身份,与皇后娘娘交情甚笃,又有祖父的支持,还会织锦,更重要的是她有玉瀚,有岚儿,完全要比眼前的人好得多,所以更用不到生气。只在她对面坐了下来,客套地问:“倒是大嫂可好些了?”

大嫂听了她没有一星火气的话,竟有些不知如何接话,停了一下,又拨高了声音道:“我还有什么好不好的?遇到了你大哥那样的,倒霉也只有自己受着。如今丈夫靠不上,大儿子贬去了边塞,一屋子小儿女都要我操心,府里的人见了更要踩着我,只得这样厮混着了。”

云娘瞧着眼前这个完全变了样子的女人,只想再应酬两句便起身走开,可她在转头间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伤感,不免可怜,忍不住道:“大嫂现在只会怪大哥,但其实要我说,大哥固然错了,但大嫂到了如今竟没想过自己做的就都对吗?”

大嫂便立即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般炸了毛,“我有什么不对的?我自嫁到武定侯府里,侍候公婆,照料丈夫,生养子女,又善待所有的姬妾庶子庶女,谁不说我贤良?就这样,六奶奶还来挑我,难道是来逼我死的吗!”

云娘待她叫喊半晌停下来后方才轻声道:“我为什么要来挑大嫂?那于我又有什么好处?我只是觉得我们毕竟是妯娌,又见大嫂眼下一时迷住了,便想为你开解几句而已。”

大嫂哪里还讲什么道理,只一味地喊:“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我如此贤良,竟得这样的下场,有什么公理?也不只武定侯府欠着我,就是老天也是欠着我的了!”

“人生而不同,是以老天未必就是公平的,大嫂生在侯门世家,又嫁到了侯府嫡长孙,子女双全,再向老天抱怨似也不公吧。至于侯府,三媒六聘地将大嫂娶进来,又主持着府里的中馈,现在大哥随东海王出京,大嫂留在府内亦没有人说什么,是以侯府也没有什么对不起大嫂的。”

云娘平静地道:“就说先前的六奶奶,嫁给玉瀚也是不快活的吧,可是我嫁了玉瀚,却满心欢喜,为的是什么?他心里有我,我心里也有他。”

“大嫂扪心自问一回,这许多年了,可曾真把大哥放在心上?”

先前高贵、坚强、精明、能干的世子夫人,最看重的就是把住府里的大权,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完美的贵妇,曾经她做到了,而且让人以为她会一直那样下去。

但是,终于她也有做不下去的时候,就在大哥走的那一天,她暴发了,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了大哥,也将心底深深的怨恨显露了出来。

似乎,她将大哥痛骂了一回,似乎,她让武定侯府的人都以为对不起她,但其实,她真正折磨的还是她自己。

她毕竟不是个蠢人,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又一幕,是的,她曾经有很多的机会…那时的她忙的总是别的事情,与继母斗,抢管家权,养儿子、应酬贵女们,果真从没有用多少心思去对他,所以他也越来越远了。

但是她喃喃地道:“可是,即使我真心对他,他也未必能领情。”

“是的,”云娘也点头赞同,大哥的心一直在别人身上的,确实不见得能够转回来。不过她依然有自己的道理,“可是,大嫂为什么还将一颗心完全放在大哥身上呢?”大嫂甚至不顾脸面地在众人面前发作,虽然有不甘心的原因,可是最根本的还是她心里在意大哥。

当然她在意的早不是大哥的人了,而是大哥的地位身份权势等等,她早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荣华富贵都捆绑在大哥的身上,是以当大哥真正失势时,她再也撑不住了。

“可我嫁给他了。”大嫂虽然还是理直气壮,但声音却降了下来。

“是的,大嫂不可能合离,不可能离开汤家,”云娘知道,就如当年的四皇子妃,并没有许多的路可走,但是她依旧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好,“大嫂有儿子有女儿有娘家,又有如此优渥的条件,为什么还会如此不平而终日气忿不已呢?”

武定侯府的大奶奶读过书,见识也不少,因此她终于听懂了六奶奶的话,也明白过来,早在许多年前,自己就该将他放下,只顾好自己和两个儿女!那皯在所有人面前装出的贤良,最后又当众给他没脸,都有什么意义,只能让自己的心更痛!

但是,现在自己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可是人生已经过了大半,所有过去的都不可能追回来重新来过了,自己的人生依旧还是十足的可悲可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温兔兔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5-15 21:26:33

感谢yoyo为我的旧文《枇杷花开》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5-15 22:09:09

第157章 垂手

云娘将各房在府里订下的事项都登在帐上,晚上回去整理好,再将银子一份份地分出来。到了二十六日,再坐到花厅里,便是给各位管事娘子派活。

“府里的各项活计,从下月起皆重新安排管事,大家自觉得能做好的,便可以上前领差。”说着环视了一回,见人人自危,便笑道:“这一次,先前当着差使的,可以优先。只是我把话说在前头,如果做得不好,各房里不满的超过三成,下一次时少不得就要革去差使,交给肯用心当差的。”

说着看了册子,一个个地唤了上来,先吩咐帐房念帐,然后再问,第一个便是早熟悉了的齐娘子,笑问:“齐嫂子,吃饭的人数、还有银子都在这里,厨房里的活你可还能做得?”

齐娘子赶紧答应着,“回六奶奶的话,自然做得,而且定然做得比过去还要好。”

云娘点头,却问道:“我查了家里的旧档,现在厨房里的人比先前多了两倍,齐嫂子看是否还用这么多?”

厨房一向是肥差,巴不上到各房当差的人便都削尖了脑袋向里面钻,一来二去的,人便越来越多,其实早用不了这许多人。

若是先前,齐娘子自然会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明厨房的人一个也不能减少,甚至还要增加一些,毕竟能进厨房的,多是与她有亲有故,很多人正是走她的门路进来的,她怎么会将她们减了下去呢?

可是现在,齐娘子却也明白,一则已经有两房自己设了小厨房,饮食不再由大厨房预备,人手相应也要减一些,再者就是如果她一力坚持还是先前人数,恐怕便会有别人要取代自己了。

因此,她在心里默算了一回,上前答道:“如今在大厨房里吃饭的人既然少了,人手自然也要减,不如就按先前的旧例吧。”

云娘便又问:“若是家里摆宴,你们可忙得过来?”

毕竟是管厨房管老的了,事情倒都明白,齐娘子赶紧回道:“到了年节和喜庆的时候一连摆好几天宴席的时候,都要提前十天半月的准备,大伙儿早起晚睡多做些,再就是临时找些府后面的人帮工,怎么也不会耽误府的事!”

“如此,厨房里的事情依旧还归你管。”既然省了这么多人的月钱,云娘便笑道:“每个月便再加厨房五两银子的赏钱,都由你领着,分给哪一个也由你。至于年节宴席等等,做得好了自然也有赏!”

齐娘子满心欢喜地行了礼,到帐房那里领了银子退了下去。

云娘一处处地吩咐下去,这一次却用了三日,方才大至将府里的事情理得顺了。

最后两日又将库房、守门、看园子等无法直接算银子的事情单独拿了出来,还是按过去的月钱分交给放诸人,不料库房、守门等处还罢了,到了看园子的差使时,众位嬷嬷们当面争了起来,最后有几个嬷嬷宁愿不要月钱,还要按日子上交一定的果子、花、藕、鱼等物才包了看园子的差使。

几位在座的婶母亲妯娌们便都不解,“不过是看园子,可有什么争的,且不要月钱,你们吃什么用什么?”

云娘却是知道的,因此笑道:“你们哪里知道,且不说果子、菱角、藕都是钱,就是荷叶、花瓣也都能换了钱呢,我们府里成片的花,满湖的荷叶,只要好好经管,正有不少产出,比那点子月钱要多许多。”

那些老嬷嬷们便都笑道:“竟什么都瞒不过奶奶。”

府里事多且杂,真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颇用了些时间,云娘也费了不少的心思,可最后真正为难的是各房各处送回来的一百多人,不是懒惰就是愚蠢,或是性子不好嘴不好等等,再没有人肯要的。

寻思再三,云娘只得将人都先打发回家,但每人依旧发一半的月钱,免得她们衣食无着。但也一次说明了,只这一批人如此,将来再有被各房退回的,府里只给三个月的月钱,便再不管了。

总之,六奶奶接了管家之事,既没有与大奶奶起什么冲突,也没有拿哪一个下人开刀立威,又没有拉拢人,只是轻轻松松地让大家自己选怎么办。选过之后,各房里都得了实惠,只要略省一些,每年都能攒下一小笔银子,如果像大奶奶那样什么都没选的,那便过与先前的日子一样。

说是一样,其实下人们更加勤勉了。不论哪一样事,如果不好好做,下个月时,可能便没有人再愿意用他们,只能退回家去。所以只要有差使,大家便用起心来,就连过去用雷霆手段管也管不着的克扣也悄悄减了。

这一次六奶奶的新政,变化虽大,可在武定侯府里却没有引起一丝波浪,上上下下风平浪静。只是大家闲时议论起来,都觉得十分新奇,又不知六奶奶从哪里得了这些奇思妙想。

云娘便觉得平常,她在盛泽镇时,见惯了织厂、牙行甚至一户人家的兄弟们合伙做事,活计怎么分工,然后看谁做得多做得好拿工钱。当年,她就是丁寡妇家里最能干最手巧的织娘,拿的也是最高的工钱,谁再嫉妒也说不出什么来。

现在她不过把先前看到的法子转到了武定侯府里,做了些小小的改变,而且看起来还很合用,更重要的就是为她省了许多的工夫。自五月起,她正式开始管家,每日并不用如先前大嫂一般忙碌不休,只在下午岚儿睡觉的时候见一见管家娘子们,将一些特别的事情安排下去而已。

古人常说,垂手而治天下,云娘觉得自己垂手而治侯府,也颇洋洋自得的,玉瀚更是极力夸赞,将她捧到了云里雾里。

不过,并不只是他们夫妻自夸,有几处相熟的侯府管家夫人知道了这些法子,也觉得好,便学了去,然后就传得更远了。

接着,就连皇后也听到了,特别传了云娘进宫。

云娘如今早不是第一次见到皇上时的不懂宫廷礼仪的妇人了,现在她随着玉瀚升官身上有从二品的诰封,出入宫中只是平常,见了皇后,冉冉下拜,举止娴雅,行动得体。

皇后便笑着起来,亲自来扶云娘,“说过几次了,你我知交,不必讲那些虚礼。”她在云娘面前,连本宫之类的称呼都不大用的。

固然先前四皇子妃折节与自己相交,二人情谊非常,但此时君臣名份已定,云娘再不肯随意的,“娘娘如今母仪天下,云娘真心景仰,再者国家法度总不可废。”

皇后娘娘便笑道:“我不与你客套,今天传了你进来,正是要向你问罪呢!”

皇后娘娘原是最谨慎最严肃的人,可是她与云娘相熟了,便会说些心事,入了深宫后每次单独相见却更是亲密。云娘因已经施过国礼,现在便也笑应,“皇后娘娘只管吓臣妾,明日吓病了再不敢入宫了呢。”

“我能将你吓病?”皇后娘娘便道:“当时是谁在太子妃面前**地要顶回去的?还不是我点醒你才退了一步?”

云娘抿嘴又笑,“皇后娘娘拿臣妾只是打趣。”

“我在宫里时时刻刻都绷着,也只有宣你来的时候能松散一些,你还不让我打趣?”

云娘自然也知道,看着皇后娘娘日渐隆起的腹部,便道:“怀着身孕时就是要开心的,孩子在肚子里也高兴。”

皇后娘娘也抚着肚子,“也不知会不会是个皇子?”

这是皇后的心病,也是新封的承恩公——皇后母亲家所有人的心病,因此她们每次见面都要说起,让皇后心里更加沉郁。云娘都知道,方才那样劝皇后,现如今只肯定地道:“一定是皇子,娘娘只管放心。”

“你只管空安慰我罢了。”

“并不是空安慰,”云娘不知说了多少次了,但是因为皇后就是想听,于是又细细地讲,“娘娘想我当初有岚儿的时候,模样并没有怎么变,可是皇后娘娘如今脸盘都变了样,又生了许多雀斑,是以一定是皇子的。”

皇后娘娘听着不觉地笑了,也有别人向她说过相同的话,可是她只觉得是恭维,只有云娘说了,她方才真信,“那要借你的吉言了。”又想起了岚儿,“我就喜欢你家的女儿,小模样长得可人喜欢。若我真生了儿子,不如我们就结儿女亲家吧。”

云娘虽然与皇后娘娘情分好,可是听了她随口的话还是暗自警惕,赶紧起身行礼道:“娘娘,你生的皇子可是皇上的嫡长子,身份贵重,就是说亲,也不是寻常的家事,而是国事呢,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皇后也知道自己有些孟浪,可是她真真喜欢岚儿,若不是云娘那样宝贝,连哺乳都舍不得假手别人,她都想接到自己身边养着了。现在便笑道:“眼下倒是没影的事,只是将来谁又知道呢。”

自己果真生了儿子,那可就是嫡长子,只要不出差错,必然是储君,而汤浩定然会袭武定侯之爵,岚儿正是侯府的嫡长女,可不正与皇儿匹配?到时候,汤浩和云娘还会不愿意?

孰不知,云娘心里却想,就算皇后生了儿子,将来做了太子,然后承袭了皇位,成为天下至尊至贵之人。可是这样,自己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她儿子——只看皇后娘娘过的日子,云娘才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也如此度了一生呢?

只是就是与皇后娘娘情分再好,云娘也不好如是说,是以只找了家国大事的借口推了过去。现在便转了话题笑道:“娘娘传臣妾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还请吩咐。”

“那日我母亲来,说你如今在武定侯府里管家,想了个法子,各房竟没有不说你好的,下人们也勤勉,算起帐来,又省了许多银子,我便想让你来帮我想想宫里的事应该如何管?”

云娘便奇怪了,“娘娘,宫里有四位尚宫,又有许多女官内监,哪里用娘娘亲自打理这些俗事?”

第158章 歹毒

云娘因为进宫的时候多了,对宫里的事情亦有几分明白,皇宫是天下最尊贵的地方,亦是最富贵的地方,先前她从江南到武定侯府,看到什么都觉得实在是富贵无边了,可是真与皇宫比起来,那又是天差地别。

只说皇后娘娘一个人的供应:只衣物一项便有三千绣女专门纺纱织锦、刺绣裁剪,这还不算宫里打点衣物的女官宫女们;坤宁宫膳房就有一百五十人,外面还要有更多的人管着耕种、饲养、采买等等的事情;此外,茶房又有几十人;专管器物的几十人;专管仪仗的上百人…

这许多人和事,却是不劳皇后娘娘亲管的,宫外有专门的官织厂,专门的皇庄,宫里还有专门管所有事物的女官内监们,他们都是能读会写,又有品级又有俸禄的内官,皇后娘娘只安享富贵就行了。

哪里还要来问什么管家的事?

皇后娘娘便正色道:“皇上与我都在宫外经历过贫寒的,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入宫之后,颇觉得宫内奢靡太过,只说这衣裳鞋袜,只穿一次便都扔了,至于用膳,每餐必要几十上百样,有的菜连一筷子也夹不上…”

“皇上最恨这样的靡费,他又忙着朝政,根本没有时间顾内廷的事,便交给了我。我已经召了各位尚宫女官内监们吩咐下去,可一点实效也没有。”

又说了一事,“前些时候皇上习武,不小心将龙袍勾破了,便命人缝了再穿,结果用了一个月才缝补了送回,皇上便问怎么这样久,”皇后娘娘气道:“结果,你知道怎么了?”

云娘当然不知道,摇头相询。

“结果,那内监回道,这已经是最快的了。又说皇上的龙袍是由江南一处官织厂专门织的,要想缝补,必送到江南由那处的官织厂缝补,因此领了皇命便立即将龙袍封在玉盒之内,专门派了人,快马加鞭传送到江南,又调了织厂里上百人,连夜缝补好再快马加鞭送回来的,不说一路上劳民伤财,只累死的马就有几十匹!”

云娘听了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皇后娘娘郁闷地道:“皇上气坏了,可是气又没有地方出,只和我说了,我亦无法,便想请你来帮忙。”

云娘还知道皇宫里还有一处于平常人家不同,皇上和皇后各自有各自的官员,也各自有各自的供奉,是以皇后这处已经觉得万分奢靡了,但比起皇上,却还是少的。而且,皇后平时也无权去管皇上的事,现在皇上能与皇后商量,倒说明他果然是信任皇后。

因此,她更明白皇后想将这事管好的心思。

可是,云娘为难道:“娘娘是知道的,臣妾先前是江南的织娘,原来连字都不识的,虽然将侯府的事理顺了,也不过是用些小聪明,哪里能知道宫里的事情该怎么管呢?”

“你既然能将侯府的事管好,就一定有办法!”皇后虽然知道云娘说的都是实情,可是她如今早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因此只能求她,便抚着自己的肚子道:“你瞧,我眼下的身子又这样。”

毕竟是皇后娘娘,十分知道云娘。原来云娘先前一直没有孩子,所以最喜欢孩子,也最看重孩子,现在自己只拿肚子里的孩子一说,云娘便更加用心,“臣妾虽不知道,可是总要帮娘娘的。”

想了半晌,毕竟对宫里的事情只知些皮毛,又虑到那些女官内监们盘根错杂的关系,竟还是没有能立即改好的法子,便道:“娘娘可知我怎么想出管侯府的规矩吗?”

皇后娘娘自然要问:“你如何想出的?”

“其实臣妾是把在江南时看到牙行、织厂里怎么管事的法子搬了过来。”说着将丁寡妇织厂、孙掌柜牙行,自家合伙儿买一台织机的事情都讲给皇后听,“大家都指望着织厂牙行织机赚钱养家,是以便没有那些繁文缛节,也不用官样文章,怎么能赚下银子,省了花销就是好的,因此侯府里让我如此一管,事情就少了许多,钱也省了好多,下人们的活儿干得倒越发好了。”

“娘娘聪明胜过臣妾百倍,不如也按织厂牙行的法子来定宫里的规矩,兴许便能将那些靡费省了呢。”

皇后娘娘听得十分入神,又细问了一回,最后将云娘请的帐房要了来,“我先从我宫里试上一试,待成了再禀报皇上。”

正在这时,便有宫女来报,“承恩侯夫人在宫门外叩见。”

皇后只得让传了进来,又向云娘苦了脸道:“定是知道我传了你来说话,便赶紧来求见了。”

原来皇上登基后,依例封皇后母亲家为承恩侯,在京城赐宅。承恩侯夫妇自得此荣耀,深觉皇恩浩荡,感念不已,上表称颂。只是初得富贵,举止未免失措,在外面趾高气扬,又自觉高明,时常求见皇后,帮忙出许多主意,只是皇后却又不肯听他们的。

云娘自然不肯说承恩侯一家的不好,只道:“母女连心,夫人必是惦记你的。”因此也起身道:“不如臣妾便告退了,你们母女说些知心话。”

“你道能有什么知心话?不过唯恐这富贵没了罢,”皇后娘娘摇手,“你坐着不要动,一会儿与她一起出宫。”

云娘只得留下,宫禁深深,好一会儿承恩侯夫人方才到了,赶紧站了起来,见侯夫人大礼叩见,皇后娘娘竟未起身,只命宫女扶起,只道:“本宫一向很好,不需劳烦母亲时时过来探看。”

承恩侯夫人长得与皇后有七八成相似,不,应该说皇后很像承恩侯夫人,这对母女都有一张平板而且端正的面容,虽然不难看,但在男人眼中未免不够妩媚漂亮,尤其是承恩侯老夫人,端庄得近乎肃穆,现在神色庄重地躬身道:“娘娘怀着龙子,家里十分惦念,前些日子递帖子进来,因娘娘身子不便未能宣招,今日正巧听说娘娘招了汤夫人进宫,便想着娘娘金体定然无恙了,故过来叩见。”

云娘见承恩侯夫人拿眼睛看了自己两回,便懂得她是要自己回避,可是刚刚皇后已经命自己与承恩侯夫人一同出宫,便只做不懂。只是毕竟人家亲母女,她亦不好插话,只垂头站在一旁。待皇后赐了承恩侯夫人座,方才待侯夫人坐了,自己才坐下,只是依旧无言。

承恩侯夫人犹豫了一下,总归觉得自己所说的话是光明正大的,因此便道:“皇后,上一次我来时便说了,如今皇上初登大宝,万像更新,内宫也正该兴盛起来才是。你既然身为皇后,便应谕令天下,为天子选妃,充实后宫,广延皇嗣。”

皇后便道:“皇上方才登基,正励精图治,且又倡导节俭,哪里是选妃的时机?如今家里得了爵位,父亲母亲只管安享富贵,不需替我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