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儿便含着眼泪起了,刚到正屋,岚儿也来了,见崑儿的眼泪不免问:“弟弟怎么了?”

云娘便道:“想是习武有些累了。”

岚儿便笑弟弟,“昨天你还说自己是男子汉,男子汉怎么还哭了呢?我就从没见父亲哭过。”

崑儿赶紧擦了擦眼睛,“我没哭,没哭。”

岚儿一抬眼就见母亲用责备的目光看着自己,便赶紧收了笑容,“弟弟,没关系的,今天姐姐陪你练武,但是你再不许哭了。”

原来昨日岚儿也随着崑儿一起去了练武场,也站了一会儿桩,可是觉得没趣便先走了,刚刚母亲的目光让她觉得自己身为姐姐一定要帮助弟弟,因此慨然应诺陪着崑儿。

第189章 否认

汤玉瀚从外面回来,听了小姐弟两个的对话,便笑,“崑儿,你见父亲练武打仗要你们母亲陪着了吗?男子和女子是不同的,你姐姐跟你母亲学做针线也没有要你陪。所以一定要勇敢,父亲陪你一起练!”

崑儿听了,便点了点头,“我不要姐姐陪了。”

不想岚儿却懂事地道:“我还是陪弟弟一起去吧,这会儿我也没事,针线可以等下午做。”

汤玉瀚便拍了拍女儿,“那今天岚儿便同父亲陪着崑儿。”

尽管玉瀚不令云娘过去,只是她又如何舍得,拉了崑儿的小手随在父女二人之后一同去了练武场,玉瀚便站在一旁瞧着武学师傅指点崑儿站桩,岚儿也摆出姿势站在一旁。云娘不好进去,便回了房,悄悄关了门按他们的样子也试了起来。

不到一刻钟,她觉得双腿早抖得不成了,腰也酸背也痛,两只胳膊也举不动了,开了门便跑回了练武场,却见崑儿还在场中间站着,白嫩嫩的一张小脸上,汗水和泪水一同向下流着,一时什么也顾不上,几步冲了过去。

云娘先前还只当崑儿娇气,现在才知道看着简简单单的站桩并不容易,几岁的孩子竟要受大人尚且承受不住的苦呢,恨不得跑过去将一把崑儿抱在怀里,再不让他练了!

只是她方进了练武场,却一下子撞到了玉瀚的怀里,又被他一拉一带停了下来,想说什么,正迎上他那双黑黝黝的眼睛,,突然她便明白了,玉瀚心里的疼并不逊于自己,甚至比自己还疼,因为他是亲身经历过又完全明白的。

男子汉就是这样长成的。无论有多少的苦,有多少的痛,玉瀚从来都是一人扛在肩上,却将自己护在安稳宁静的家中。

现在他要将儿子也培养成这样的男子汉。

云娘知道自己再不能拦的。

转身回房,却见岚儿正在屋子里吃桃子,“母亲,父亲陪着崑弟呢,还给我摘了桃子让我回来和母亲一起吃,可母亲却没在屋子里——母亲,你去哪里了?咦,母亲你怎么哭了?”

“母亲没哭,”云娘赶紧擦了泪,“刚刚有风,吹了尘土进眼睛里面。”

岚儿早放下桃子过来给云娘吹眼睛,“好了吗?”

云娘便道:“好了。”叫人打了水重新净了面,却问岚儿,“你怎么不练了?”

“好累呀,而且还没意思。”岚儿拿了桃子给云娘,“母亲尝尝,是外面新送来的。”

云娘接了桃子,却向岚儿道:“记着,以后就再不许笑弟弟了。”

岚儿眨了眨眼睛,似乎也懂了,“我练了一会儿就不练了,弟弟也不想练了,可是父亲不许,他一定好累好累的吧。”又道:“他比我还小两岁呢。”说着又担心起弟弟,扔下桃子起身跑了,“我去看看弟弟。”

云娘没有再过去,只是听了他们练罢了武,小姐弟又去读书,下午玉瀚带他们出城骑马,到了晚上,将崑儿抱在怀里,不住地抚着他。崑儿便也抱了母亲不松手,仰起头来,一双又黑又亮地大眼睛眨着,“我想要母亲陪着我睡。”

云娘瞧着儿子,温和地笑道:“崑儿既然答应要单独住东厢房了,那么说话就一定算数啊。”又拍了拍他的头道:“不过母亲亲自送你回房,还陪你到睡着了再走,明天一早就来叫你起床。”

崑儿想想便点了点头,又向父亲和姐姐懂事地道:“崑儿只今天让母亲送我回房,明天就自己回去了,也不要母亲陪着。”

待云娘回去时,玉瀚已经躺下,见她过来便抱在怀里道:“要哭就哭吧。”

可是云娘却不哭了,她咬唇道:“我既然生了儿子,就要教养好儿子,为什么要为他受了一点苦就哭呢。”

汤玉瀚想到一早见她鬓发散乱地跑来,满脸焦灼的样子,再看如今在自己怀里平静得像一滴水一般的女子,心里却知道她一早回来后肯定是哭了的,只是现在不说。便加了点力气将她按在怀中,轻轻地唤了一声“云娘,”又道:“崑儿最难的就是眼下这一段,等过去了便再不觉得苦了,你千万放宽心思。”

“还有岚儿,她若喜欢,跟着学上一招半式的,你也不必拦她,技不压身,女孩子会些功夫也不是坏事,只是我再舍不得像崑儿一般板下脸管她,好在将来就算我们老了,也有崑儿保护她。”

云娘便低声道:“我一直知道,你比我还疼他们呢。”

“这哪里能比得出谁更疼孩子呢,只不过父亲和母亲的疼爱是不一样的。”汤玉瀚又道:“当然,与我对你的疼爱也是不一样的。”

云娘既然想通了,每日里便想出许多办法讲故事鼓励崑儿,好在她如今时常读书,也颇知道些典故、传奇的,又经历了许多,再与家里的事情捏到一处,哄几岁的小儿还不错,听得崑儿十分入神,虽然身上疼得还是哭,但也一直忍着练了下去。

不想岚儿与崑儿一处听了云娘的故事,也要日日与崑儿一处习武。

云娘并不反对,只觉得玉瀚说得对,因此又告诉女儿,“习武是好事,最能强身健体,也能使人坚定勇敢。但我们女子天生力气便比不了男子,因此在习武等上面便略逊一筹。可是女子也不是没有长处,比如灵巧细致的事情,就比男子做得好。”

“男子和女子的差别是上天注定的,便是想改也改不了。因此母亲觉得身为女儿家,学些女儿擅长的纺织、刺绣也很好,并不比那习武要低上一头,且也是一技傍身,纵使什么时候,都有立身之本。”

岚儿听了,却板着小小的手指头一一算道:“母亲,我既喜欢习武,也喜欢做针线,还喜欢弹琴、读书、习字、踢键子…可好?”

云娘总觉得似乎一个人不能学这么多的本事,就说她自己吧,当初她绣花也很出众,可自开始织锦,便不再用心琢磨刺绣了。

可是岚儿还小,若是愿意多学些,倒也不好反对,因此她便点头笑道:“你若喜欢就都学吧,只是别累着。”

与玉瀚说起此事时,倒觉得有些好笑,“这孩子人不大,心却不小,什么都想学呢。”

汤玉瀚倒觉得没什么,“岚儿喜欢就由着她,女孩不比男孩,又不必袭爵做官什么的,让她自由自在的才好。”

云娘和玉瀚两个,原本都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才在二十几岁上得了岚儿,比寻常人家都要晚了好几年,果真爱如珍宝,就是接着又生了崑儿,也没能分去对岚儿的爱。因此汤玉瀚这个偏心的父亲竟又觉得自己的女儿不同凡响,“小时候我就说岚儿聪明异常,如今可见一点也没错吧。”

因此岚儿竟然忙了起来,崑儿习武读书练马术,也不过几门功课,而岚儿在此之上又加了好几项,绘画、女红、弹琴等等,就是云娘有时下厨,她亦喜欢跟着打个下手,弄两样别出心裁的小菜。

岚儿的菜天马行空,有时是绝世佳肴,有时却无法下口,好在不管怎么样都有她的父亲大人捧场,没有一次不吃空了盘子。

而且侯府里请来的先生,学问自然是好的,可却不是皓首穷经之辈,盖因侯府教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们读书科考,倒是人情练达,又兼多才多艺的,得知岚儿想学弹琴绘画,便也一并教了,倒也不需另请人。

至于而习女红,云娘自己的针线便极出色,便亲自来教。描了几张最简单的缠枝纹花样,先叫她绣个帕子,几针下去便看出岚儿不愧是自己的女儿,心思巧,手也巧,第一次做,针线一丝不乱,待绣成了更觉得扎出的那花颇能看得过去了。

可是岚儿毕竟是生于侯府的千金小姐,再不能如云娘小时总有许多活计要做,每日也不过绣上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就放下了,她事情太多,不可能专注于一项上。

只这绣花,练得少了,手就不够熟,到底于针线承转之处便显出些生硬来。云娘想了,便要她做一件虫草的床帐,先用浅绿的轻纱缝了帐子,再于上面绣了各式的虫草,正是江南女儿家夏日里最喜欢用的样子,当年自己在娘家时床上便挂了一件,虽然料子不如眼下的好,可那花样却被多少人赞过。

且缝纱帐亦需要耐心,而那些细草小虫最是练绣工的,若是做成了,岚儿的女红也就成了八分。

不想岚儿见到娘备下几丈的轻纱,赶紧摇头,“我没闲工夫做这个,娘帮我找些好缎子,我要做几个荷包。”

云娘再三劝了不听,岚儿早将云娘平时留下的布角都翻了出来,自己在里面挑,挑了半晌依旧不满意,索性翻出整匹的好料子,下了剪子便裁了,却只裁成几个荷包。

云娘还未及说她糜费,她自己便已经找了理由,“东西还不是给人用的?只要用了便是正道,哪里糜费?”活脱脱地与她父亲一个口吻,倒噎得云娘再管不了。

翻过了布料又翻花样子,挑好了却藏起来不叫云娘看,等过了些日子给家里每个人送了个荷包。

尽是一色宝蓝的缎子,花纹也都一样,喜上梅梢的图案让岚儿改了改,变成了四只喜鹊,两只大的,两只小的,两只大的立在梅梢,两只小的正在飞,真好似自家的四个人!

四只荷包大小还不一,玉瀚的最大,云娘的其次,接着的是岚儿,最小的是崑儿的。

论起来针线也只一般,花样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只是这样四只荷包,云娘也第一次见,不由得笑,“亏了你怎么想出来!”

玉瀚宝贝得紧,赶紧系在身上,因换了荷包,倒引发了另一起公案,当天晚上辽东总兵回房时发现房门早在里面闩上了,竟不得而入。好在他跳窗子是有经验的,终还是进去了,却直接笑倒,“你如今几岁了,还同岚儿吃醋?偏平日里又宠女儿宠得紧,刚刚还那样赞她。”

云娘才不认,“谁吃醋了?我自己的女儿,我为什么要醋!我不过是困了,便早些歇着而已。”

“那门为什么闩了?”

“我就是随手闩了,还值得你来问?”云娘将自己裹得紧紧的,仿佛一个小蚕茧,冷笑道:“门闩了,你便在外面歇了,有什么不好?”

汤玉瀚悔得什么似的,再三赔礼,“我见你将自己的荷包摘了换上新的,便也换了…”

云娘却不依,“你这话说得有趣,你换了荷包又与我何干?为什么要赔礼?”

玉瀚见怎么也说不通,又去拉她身上的夹被,“这天气已经慢慢热了,不需将被子盖这么严。”

“我偏喜欢热一点!”

“我身上热,来我抱着你就不冷了。”

“不稀罕!而且你再热还有汤婆子热?”

“那我竟一无是处了?”

“果真一无是处,再不如我的岚儿和崑儿帖心。”

汤玉瀚得了如此考语,竟是第一次,也十分委屈,明明云娘宠着岚儿和崑儿,可是为什么又会因为岚儿的荷包与自己生气?却忘记了他自己有时也因云娘将心思放在儿女身上太多而醋的时候了。

软磨硬泡都不中用,深有韬略的总兵大人脑中灵光一动,“哎呦”一声,滚到一旁,却再不言语。

云娘却赶紧掀了被子过来,“怎么了?”

“我没有被子,太冷了。”

“胡说!”明明炕上摆了许多的被子,怎么会没有。但见玉瀚早脱得只剩了中衣,抱着胸缩成一团,却又赶紧将自己的被子帮他盖上,“要么我再取一个厚被子。”

“不用了,有你就好了。”

云娘触了他火热的身子也知道受骗了,平日里他身上便比自己热许多,自己抱着再舒服不过的,今日怎么就忘记了。只是现在想撇清哪里还来得及?

此后汤玉瀚常在云娘面前道:“原来我常道岚儿是我们家最聪明的,不料就是崑儿也极不凡,我竟差得远了!”

当日得了姐姐的荷包,崑儿也喜欢,但是却不把母亲做的摘下,而是同时戴了两个荷包!变份心思,辽东总兵也叹为观止,但自此后汤氏父子平日里都是挂着两个荷包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宁宁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5-26 13:50:37

感谢玉蜻蜓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5-25 20:12:58

感谢18792497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5-25 19:56:17

第190章 心结

岚儿的荷包如此成功,越发自认心灵手巧,可她却不肯再多做,又有自己的一番理论,“我是专门给大家做荷包的吗?不过是喜欢,才给大家做一个两个的,想再要,总要看我心情怎么样了?”

物皆是以稀为贵的,尽管她做的荷包怎么也比不了母亲的,但是却难得,倒比云娘的还要令人爱惜,云娘便也生了与玉瀚相似之叹,岚儿的聪明果真理自己万万不及的。

岚儿拒了再做荷包,并将女红针线的事放下大半,去忙旁的了。她的外务原本就多,每日里东一处西一处的,也不知她怎么那样多的好奇之心,那样多的精力,只是不倦。

不想,过几日,她又拿起了针线,云娘的布料花样重新遭了一回劫,却是要给□□父绣荷包。

原来玉瀚近日许了汤峥的假,令他回京探视亲人。

岚儿岂能不认真表现一回?且她一直还依稀记得祖父最喜欢她,时常抱着她的情形,便也十分用心给祖父做了一个荷包,选的藏青色贡缎,上面绣了个大寿桃,红红白白的桃子,中间一个金寿字,下面衬两片绿叶,正是对老人家的心思。

崑儿也有给祖父的礼品,乃是他用心写的一幅字。

云娘也赶紧打点礼品,一份份地包好,一样样写了签子:有进上的,孝敬祖父的,送京城亲朋的,托汤峥带到京城再按签子送出去。

玉瀚任辽东总兵,身担重任,轻易不能回去,自己和孩子们自然也要陪他,这些东西就他们的心意。

原来汤峥自出京城,先在宣府任职数年,再调入辽东,一直未曾回京,如今辽东铁骑大胜,夷人不敢南窥,这一次得了假也是十分欣喜,便回卫所去接了妾李氏和李氏所出的两个儿子,再回襄平城准备与木枮儿等人一同进京。

这几天云娘早将东西装了车子,这时一并交待了汤峥和李氏,便笑道:“明日一早就出门,你们带着孩子们早些回房里再打点一番,也早些歇了,晚上不必过来,我是不讲那些虚礼的。”

汤峥和李氏都躬身答应,“六婶娘只管放心,东西我们一定送到。”说着便退了下去。

没多久,汤峥却又返了回来,见只云娘一人,便在下首站了,却满脸愁色,欲言又止。

云娘想起他先两日听有了假兴头头的样子,心里也省得了,便道:“能回去一次也是好的,你也有几年没见过□□父、母亲和妹妹了。”

汤峥岂能不想家?年少的他遭遇巨变,凄惶惶地离开繁华的京城到了荒僻的边塞,便再没有回去见过亲人,他早盼着这一日呢。可是又因为他的身份再不敢提的,只怕因此又给家里带来灾祸。

如今六叔做主让他回京,他再欢喜不过,但是欢喜之后便又有愁思涌上心头,因此叹了声气道:“六婶娘,我这一次回去,恐怕我母亲就要我在京城娶亲了。”

峥哥儿的亲事,云娘是亲眼见了的,真是一波三折,到了如今,他已经二十几岁,却还没有成亲,却先纳了妾。

当初恐怕也是为了有人帮忙照顾日常起居,可两人在一处时间久了,又生了两个儿子,情谊自然就深了,峥哥儿便有了扶正李氏的打算,可是大嫂自然不同意,反更加急着给儿子说亲。

因大嫂的目光一直放在在朝中最顶级的高门之中,可峥哥儿不过是边城小小的武官,所以亲事一直没成。不过,随着玉瀚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而汤峥也在宣府、辽东立下战功,升任了四品官职,形势又有不同。

另外,熟知朝政的人也慢慢发觉,皇上地位日益稳固后,对于已经成了东海王的先太子比以前还要宽容,毕竟君臣名份已定,再不可能翻过来。是以如今不再像刚刚即位时清理打压先太子一系的亲朋故交了,甚至对于除了谋反的二皇子,带兵攻皇城的三皇子之外的几位皇子的旧人都网开一面。

几年前夺嫡所引发的血雨腥风早过去了。

这样的变化,大嫂再没有不知道的理。借此机会在京城替儿子相看了亲事,完全是可行的,峥哥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若是自己的儿子,云娘从一开始就不会教他做出先纳妾生子的糊涂事,可峥哥儿先前在宣府已经纳了妾生了子,总不能改回去。且云娘又不好在他面前说大嫂让她先纳妾的主意是错的,现在只得道:“这种事还要你自己决定,六婶娘能嘱咐的就是,你要记得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为自己的家人撑起一片天,令她们能安心地过日子。”

峥哥儿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却突然问:“六婶母亲,你觉得是我父亲对不起母亲还是我母亲对不起父亲呢?”

汤峥是武定侯府嫡长一系的长子,自然从小严格教养,年少时颇觉得自己允文允武,才华出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慢慢变了。

现在他竟觉得自己是个连为人处事道理都不大明白的人。

按说当年汤峥从母命在宣府纳李氏为妾时,明白地说自己过两年就要娶妻的,李家应了,纳妾文书也写了,身份早就成了定案。可是他再不想自己的亲事竟就这样蹉跎下来,而李氏也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平日里对他亦十分地体贴。在卫所时,很多无知的军户便一直当李氏是他的妻子。

而李氏,经过了这么多年,也慢慢忘记她是妾了,毕竟家里没有正妻,而他们又在塞外之地,身边也没有多少懂得这些规矩的人。

甚至就是汤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把李氏当成妻子一般的对待,银钱俸禄都给了她,家里的事情都由她打理,孩子也由她教养。

所以在母亲有一次来信提到想为他在一个破落侯府中求娶一名庶女时,汤峥突然想到,与其勉强结一门不大合适的亲事,还不如就一直与李氏一起过日子呢。然后他就想到了扶正李氏。

虽然说不能以妾为妻,但就是高门大户之中也未必都能严守这样的规矩,民间更是无所谓的。而李氏,也是好人家的女孩,漂亮懂事,生性又爽朗能干,将家里孩子一摊的事都管得极好。

可是汤峥却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地生气,写了长长的信骂他,又更加急切地要为他定亲成亲了。他完全可以想见,这一次回京,母亲一定会借此机会将他的亲事办了,在她看来,就是家世败落的贵女也比李氏要好,她一定下了决心,绝不许自己将李氏扶正。

母亲的道理,汤峥是明白的,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的。可是现在的他却变了许多。既然母亲如此有道理,可她和父亲之间最后却闹成了那样,昔日以贤良为名的母亲成了许多人的笑柄,就是自己远在边塞,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

这就让他没有过去那般相信母亲了。

汤峥突然就想请教六婶娘。

还在好多年前,汤峥突然听到六叔娶了一个家里不承认的婶娘时,对新六婶娘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就是后来六婶娘有了诰封,在汤家立住了脚,他也只觉得不过是六婶娘会讨六叔的好罢了。

可是自他救援襄平城起,他重新认识了六婶娘,与母亲口中完全不同的六婶娘,而后来到了辽东,更是知道原来六婶娘竟是一个如此出众的女子。辽东人都在赞扬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折服于她的坚强、她的聪慧、她的善良、她的心灵手巧…

李氏,还有许多妇人,对六婶娘满是景仰,简直快将她化成神祇。

如果六婶娘果真一无是处,那么她岂能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又岂能得到六叔全部的爱慕?他突然就想来求教六婶娘了。

不想六婶娘却没有告诉自己怎么做是对的,只是要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照顾好家人。这时汤峥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小了,比六叔六婶娘了只差几岁,果真是该自己拿主意了。

可他还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话,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已经盘桓了许久。父亲为了避嫌从不传信过来,自然不会向他解释。而母亲差不多每一封信中都要痛骂父亲,怒斥他多对不起自己。

汤峥既觉得父亲果真对母亲不好,也觉得母亲对父亲亦十分狠心。父亲和母亲间不可调和的仇恨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比起自己失去继承武定侯爵位的痛苦还要令他无法忍受,而又躲不开。

云娘再没想到汤峥会问出如此的话,怔了一下,却也明白了他的心结,便摇头道:“夫妻之所以为夫妻,便就是一体,没有对得起对不起的说法。如果一样样算起来,谁没有做错的事呢?从你父亲一面,会觉得你母亲对不起他,但反过来,从你母亲一面,也会觉得你父亲对不起他,两人也都各有道理。若是夫妻间整日要算这个,那么也不必成夫妻了。”

父亲和母亲虽然经过明媒正聘,花轿拜堂,生儿育女,夫荣妻贵,最后大难昨头劳燕分飞,其实他们竟算不上夫妻。父亲想娶的是个能为他打理家事生育嫡子的女子,母亲想嫁的是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的男子,他们从没有真正为对方付出了情和意,才终有最后的分崩离析。

所以他们再不可能合好了,而自己想的自然并不是如此的亲事。汤峥便深深地向六婶母亲行了一礼,“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

第191章 打马

云娘自汤峥到了辽东,便待他极好,毕竟是玉瀚的亲侄子,有什么都会想着他,一年里总要给他在的卫所送几次东西,来了襄平城便定要留在府里。

眼见着他早从昔年京城的公子哥儿长成了一员战将,却还要比过去在京城时还沉默,有时想对他说些什么,竟也说不出来。今天有了这个机缘,便又道:“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是一家人,你六叔的性子是什么样的你自然知道,再不肯多话的,可他心里还是想你能在辽东建立一番功业,为国为家立下功勋,也为自己挣得立身之本。”

汤峥点点头,“我早知当年能得了恩赏到了宣府任武职,是六叔替我求的,就是六叔对我的殷切希望也慢慢体会到了,我会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不负六叔对我的期望。”

原来汤峥终于想明白了,云娘欣慰地一笑,“边城也没什么不好,且比起京城,更容易以军功晋身。本朝除了开国时封的爵位,如今也有数家因军功封爵的,皆是于边塞立下军功的,至于世袭武职,最高可以到三品,一样可以传之子孙。你还年轻,机会总有的。”

就比如马佳,在他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之前,果真就是一刀一枪从五品的千户起来,直到正二品的征虏将军,辽东总兵,又得封伯爵。

汤家长支这一脉注定是失去了武定侯的爵位,若要重新立于朝堂,唯有在边塞扎扎实实地立下军功为晋身之阶。

这是玉瀚在几年前便替大哥替汤峥想好的出路。只是他这个人,再不肯将这样的话向汤峥说出口的,且在诸将面前,一向对汤峥并不网开一面,反特别磨炼他,希望他能够早日成长起来。

看着六婶娘鼓励的目光,汤峥踌躇了一下,又问:“那我父亲和六叔?”在母亲的口中,六叔是夺了父亲的爵位的罪魁祸首,汤峥自然知道并非如此,但是他依然免不了理不清这些长辈们的恩恩怨怨。

云娘嫁进武定侯府后,与大哥见面也不过十余次,更不用说从来没有在一处说过话,她其实一点也不了解大哥,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听大家的传言。

而且,玉瀚也很少向自己说起大哥的事。

但是,这并不等于云娘什么都不知道,她笑了笑,“你六叔与你父亲年纪相差很多,平时也不够亲近一定是真的。后来你父亲是太子的伴读,而你六叔又是个任性的人,连太子的面子也不肯给,他们间若是说兄弟情深我都不信的。”

“可是血缘就是血缘,怎么也不能断掉,你大哥要随东海王离京之前,却与祖父和你六叔在一处盘桓数日,你想他们在一处会说什么?”

“你再想想,倘若东海王果真即了帝位,你父亲会不会也替你六叔做些打算?”

“三国之时,诸葛家两位亲兄弟,加上一位堂兄弟分别在三个帝王手下效忠,他们不曾因为亲情而对家国大事有所偏颇,就连帝王也从没有因此而猜忌他们。甚至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还过继了他在东吴做官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为子,后来他们的孙辈也有相互相过继的。”

汤峥是从小读过书的,眼下听六婶母亲娓娓道来,便接话道:“不论是先朝还是本朝,也都有许多父子兄弟政见不同的…”

云娘便也道:“我想,一定也有兄弟反目的,但如诸葛兄弟一般亲情不断的恐怕更多。更何况,你父亲追随的东海王,并非似先前的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那般的反贼,而是先皇两立两废的太子,是以就是当今皇上也待他与其他兄弟不同。”

“我父亲从陪读时便追随东海王,就是他落魄的时候也宁愿放弃祖父家人随着东海王去了藩地,不只是他的忠心不改,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我们。”

不错,大哥虽然做错过很多,对大嫂和子女们也不够好,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云娘便叹,“大哥是个硬气的人,他就算输了,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他!”

说起来,汤家的男子自祖父起,还多是如此,个个都有一身傲骨,就连悟性并不高的汤峥也不缺。

汤峥被云娘看了一眼,立即明白了六婶母亲对自己的赞扬,二十几岁的人了,心里竟然雀跃起来,内心早已经崩塌的信念在一霎间全部找了回来,重新高高竖立,他不止知道自己回京应该如何了,更知道将来应该如何。

侄儿的变化,汤玉瀚也感觉出来,送走了他们,他便笑问云娘,“峥儿走前与我说了一会儿话,眼见着他懂事了不少,倒是好事。听他言语间十分推崇你,想来是你帮我劝他了。”

云娘只笑笑,“也没什么,不过他来问些事情,我就告诉了他。”

汤玉瀚又有什么不知道的,云娘从来都是温温柔柔的,可是汤家不同寻常人家,简简单单过日子,许多事都有如有团乱麻,纵自己能一剑劈断,但终不如她春风化雨地一点点解开,再将事情一丝丝地理顺来得好。

别人看着云娘从一个织娘嫁到高门,似乎一下子飞上枝头,尽享自己带给她的荣耀,但是汤玉瀚却觉得,即使云娘不嫁给自己,她也能靠着织锦慢慢发了家,过上好日子,倒是跟着自己多操了许多的心,出了许多的力,一双手落在她的肩上,“只是辛苦你了。”

云娘倒是另一种感觉,玉瀚待自己再有情谊不过了,有什么事情都拦在前面,只恐自己劳累,其实这点子家事,倒正是妇人应该做的,他却又向自己道起乏来。

便想起了自己告诉汤峥的话,笑着讲给玉瀚,“我都说,夫妻间再不能算计这么多的…不想你却偏偏来与我算。”

“你的话原是不错,”汤玉瀚却另有一个道理,“但是要我说,夫妻间还是要算的,只是应该算一算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是不是给了对方足够的关切和爱护。”

玉瀚正是这样,只怕对自己的爱意还不够,并不管他已经待自己太好太好了,而自己呢,好似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