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奇怪道:“认什么亲?我记得薛大人是独子,没什么亲戚啊。”

薛丹臣笑道:“这亲戚正是李益,他的祖母陈氏与臣的岳母乃是同胞姐妹,当年嫁到了四川去,后来就断了音讯,若不是昨日回去听内人说起,我也是不知道还有这门亲戚的。”说着回头看向李益:“李益,你难道不想认我这个表姑夫不成?”

此言一出,不光睿王惊讶,其他人也都是目瞪口呆。

没想到贫寒门第的李益竟是薛丹臣的亲戚!

就连刚才还趾高气昂的蔡通也蔫了下来!

李益一直低着头,此刻也惊讶之极,飞快的抬头看了一眼薛丹臣,仍旧是无话。

大家都盯着李益,李益却并没有认亲的意思,反而道:“薛大人只怕是误会了,李家世代居住四川,从不曾有什么薛家的亲戚。”说完又看向了蔡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薛大人偏袒你,无非是因为你父亲是兵部尚书罢了,也没什么好得意的!”说罢竟拂袖而去。

蔡通呆滞片刻,气的跳脚,就要追出去找李益算账,被匆匆赶来的蔡文华给喝止住了。

蔡文华自然清楚自家儿子的脾气,只当是他的错,又听闻李益竟是薛丹臣的亲戚,赶忙向薛丹臣赔不是,薛丹臣虽然挂心李益,却不免又耐心和蔡文华把事情的经过解释了一遍,又道:“蔡公子虽然鲁莽,可今日的确不是蔡公子的错,李益年少轻狂,倘若有得罪之处,还请蔡公子不要放在心上。”

蔡通很敬佩薛丹臣的为人,见他言辞恳切,又没有向父亲告状,反而把错都揽在了李益身上,心里也怪不好意思的,自然说不会与李益一般见识,还表现的很是大度:“改日再登门请教李益的算学!”

蔡文华却觉得丢脸,呵斥儿子:“就你这点小本事也敢卖弄,少给我丢脸了!”又再三的向薛丹臣赔不是,这才揪着蔡通回家,薛丹臣也赶忙去寻找李益了。

不打听不知道,原来不光李益在京城,陈云秀竟然也在!

当年李杉外出行商,遇上了山贼劫道,意外横死,李杉的妻子伤心过度,没多久也去世了,陈云秀就与孙儿相依为命,他们是去年年底来到京城的,赁了一间小院子住下,全靠李益在酒楼弹琴挣点钱度日。

薛丹臣一听,又是着急又是感慨,只怕陈云秀是恨上了陈家,再不肯和陈家有什么牵扯了,要不然怎么宁愿过苦日子也不愿意投奔陆夫人这个外甥女?

薛丹臣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陆夫人,让陆夫人去劝陈云秀,只要把老的给劝回来,就不愁李益这个小的不点头。

陆夫人也是又难过又心酸,直掉眼泪,薛子桢见她这样,只怕到时候见了面也要大哭一场,话也说不清楚,就自告奋勇陪着陆夫人一起去。

第十六章 再续亲缘

更新时间2015-3-8 20:06:02 字数:2800

京城的布局向来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李益赁的小院子就在北城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个小小的四合院挤了三四户人家,墙头低矮,可以看到里面横三竖四挂着洗晒的衣裳被子。

薛子桢一看这儿又脏又乱,人声嘈杂,再看看自家高大华丽的马车和陆夫人身上的绫罗绸缎,与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想了想,只叫马车调头回去,又向陆夫人解释道:“姨外祖母自尊心强,倘若咱们就这么去了,在她看来定与施舍无异,自然不肯跟咱们走,咱们回去换一件简单素净的衣裳,雇两顶轻便的小轿,只怕更合适些。”

陆夫人一听这话,连连点头,道:“还是你想的周到。”

陈云秀性格倔强,若是一开始就给她留了不好的印象,只怕以后很难转圜过来,薛子桢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母女俩回去换了衣裳,把头上的金银首饰也去了,只坐着轿子,带着两个丫头婆子过来了,饶是如此,对于这儿习惯了贫贱生活的老百姓来说也是看了一回稀奇热闹。

陆夫人一进院门,原本正在洗衣裳的几个妇人就都止住了笑声,又是疑惑又带着几分畏惧望了过来,陆夫人巡视一圈,才在井边找到了自己的姨母——陈云秀早不复年轻时候的标致秀美,如今头发花白,形容憔悴,身形伛偻,丧夫丧子之痛以及艰苦的生活在她脸上刻满了悲痛与辛酸,一双洗衣裳的手更满是老茧,粗糙之极。

若不是眉眼间与陆夫人的母亲有几分相似,陆夫人是断断不敢认的,她常听母亲说姨母如何的美貌,如何精明能干,如今一见这情景,如何不伤心呢,眼泪扑簌簌往下落,哽咽着叫了一声姨母就扑了上去,紧紧把人抱住了。

陈云秀先是一怔,等听到那声“姨母”后才意识到抱住自己的人是谁,一时间心内五味具杂,又有些茫然,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陆夫人哭的哽咽难耐,还是陈云秀把她推开,仔细端详着,道:“你是英姐儿?”

陆夫人闺名如英,她一边哭一边点头:“姨母,你到了京城怎么不来找我?”

陈云秀叹了口气,看周围的邻居都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便拉着陆如英进屋说话,回头看薛子桢略显拘束的站着,看穿着打扮也不像丫头,估计是陆如英的女儿,遂朝她招了招手,叫她一同进屋说话。

屋里简陋的很,没什么家具,陈云秀拉着陆如英在窗下的土炕上坐下,见她仍旧抽抽噎噎哭个不停,也是无奈的很,偏偏刚见面,也不好呵斥她,只先问薛子桢:“你是英姐儿的女儿?”

薛子桢抿嘴一笑,点头道:“我叫薛子桢,姨外祖母叫我桢姐儿就好了。”说着跪下要给陈云秀磕头。

陈云秀赶忙把她拉住,道:“好孩子,有这份心意就成了,小心弄脏你的裙子,快坐下说话。”

薛子桢笑笑,上前劝陆如英:“娘,咱们找到姨外祖母了,是好事啊,你总是哭,姨外祖母想和您说说话也不能。”

陆如英这才慢慢止了眼泪,拉着陈云秀的手道:“姨母好狠的心,我们对你牵肠挂肚,你来了京城却不说一声,要不是李益在跃龙居文会上出了风头,我们还只当你们还在蜀中呢。”

陈云秀叹道:“自打益儿的爹死后,家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我也没脸再见你们,当年也是断了联系,就连你婆家是谁都不知道,就是有心投奔,也不知道去哪儿找你啊。”

陆如英道:“既如此,这就跟我家去,我娘逢年过节就要念叨你,也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如今可算是团圆了。”说着就起身,一叠声的吩咐丫头进来替陈云秀收拾东西。

陈云秀当年和陈老爷断绝了父女关系,但与陈氏这个妹妹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对陆夫人这个外甥女自然也十分亲昵。

当年李杉去世,李家遭逢大难,看着年幼的孙儿,陈云秀也是起过投奔妹妹的念头的,可陈氏并没有远嫁,仍旧在金华府,她只要带着孙儿去敲陆家的门,陈家人肯定就会知道,到时候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事来。

她心里憋着一口气,宁愿吃糠咽菜也不愿再被人小瞧了去,这一过就是十几年,果真是连陆如英出嫁的事也一点不知道。

这次来京城,也是教导李益学琴的顾师傅推荐,说倘若能在跃龙居文会上出头,也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好机会,李益年少气盛,自然跃跃欲试,又放心不下陈云秀,只好祖孙俩作伴,在路上走了三四个月才到京城。

如今陆如英前来认亲,陈云秀心里还是心疼李益,心里想着,她一个老太婆倒是无所谓,只是李益倘若有了亲戚提携帮助,也不必像现在这样吃苦了,遂也没有坚持,顺势答应去薛家住,她原是个爽利人,既然做了决定,就立刻找了房东来把房子退了。

陆如英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呢,薛子桢来之前也忖度着倘若陈云秀不答应,免不了拿李益的前程说事,倒没想到她这么痛快就点头了,自然十分欢喜,两个人一边一个扶着陈云秀上了轿子,后头丫头婆子拿着陈云秀的包袱和一些琐碎东西跟在后头,倒是惹了不少人看热闹。

住了这段日子,大家也都认识陈云秀了,也知道她命苦的很,如今见她被亲人接走了,只怕是要去享福了,一时间都羡慕的紧。

再说李益从跃龙居出来,一时间心情激荡,在大街上胡乱逛了半天才勉强平复了心境,傍晚才回去,没想到屋子竟是空的,这才知道薛家把祖母接走了,一时又是惊又是怒,赶忙跑去了薛家。

薛家门房早就得了吩咐,见了李益都是笑眯眯的,口称表少爷,恭恭敬敬的请他进去。

李益看着薛府门第,心中五味俱杂,他打小就听祖母讲述以前的往事,对冷酷无情的陈老爷满是恨意,因此不想和陈家人有半点牵扯,陆夫人虽是出嫁女,却也是陈老爷的外孙女,也被列在了他不愿与之打交道的行列中。

再加上他也打听了,薛丹臣是吏部侍郎,三品大员,又是太子的老师,门第显赫,他不想让人戳脊梁骨,说他攀附权贵,因此心里就存了几分抵触情绪。

如今薛家如此迅速的接了祖母进府,他一面是为着赌一口气不想和薛家牵扯上关系,一面又心疼祖母,想着若是寄居在薛家,祖母自然就不会再吃苦了,一时间到底该不该进薛家大门,竟左右为难起来。

再说陈云秀一到薛家,陆如英就亲自服侍她洗漱,换了衣裳,又和薛丹臣并薛子桢一起正式拜见这位长辈,陈云秀看薛丹臣举止儒雅,行事妥帖,对待陆如英也十分温柔爱护,心中就十分欢喜,再看薛子桢也知礼懂事,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儿子儿媳,一时心酸感叹,不免哭了一场。

陆如英一边擦眼泪一边道:“我已经写了信去金华,姨母不愿回去,就叫父亲母亲过来,正好他们也上了年纪,我和夫君正商议着把他们接过来呢,以后住在一处,也算是一家子团聚了,至于李益,年纪轻轻的,不拘是读书还是寻一门差事,都有夫君呢,咱们两家加起来也就他一个男孙,自不会委屈了他。”

陈云秀自然连连点头,她又是哭又是笑,这一天下来也累了,只是没听到李益的消息,不免十分担心,陆如英正说再让人去找呢,谁知门房的人却来报信:“表少爷到了门口,一听说老太太很好,又走了,奴才们拦都拦不住。”

陆如英登时急了:“去哪了?有没有派人跟着?”

陈云秀却道:“益儿自尊心强,面子上一时过不去,先不用理会,他自有去处,明日只说我病了,他自会来,到时候我来劝他。”

陆如英一听,也就放心了,晚上只和陈云秀挤在一处睡了,分离十几年,倒是说了一宿的话。

第十七章 突如其来

更新时间2015-3-9 20:04:50 字数:2488

第二日天还没亮,薛丹臣就起身了,他要去上朝,一问丫头才知道陆如英陪着陈云秀说话到了天明,才刚睡下,笑着摇摇头,只叫人不要去打扰,让她们好生歇息。

下了早朝后,薛丹臣正忖思着找到李益怎么劝说他的事,谁知刚出宫门就有家里管事等着呢,赶上前来道:“表少爷被顺天府的人抓起来了!家里乱成了一团,老爷快回家吧!”

薛丹臣也唬了一跳:“好端端的怎么被抓起来了?”

管事接到信儿就来传话了,一时间也说不清楚,只一叠声的催促薛丹臣回去,薛丹臣却想着家里有薛子桢在,不会乱到哪儿去,顶多是陆如英和陈云秀伤心罢了,遂先去了顺天府探听情况。

顺天府府尹黄德是薛丹臣一手提拔起来的,因此对他极为恭敬,听说他来了,亲自出来迎接,叹气道:“在下听闻李益竟是大人的亲戚,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薛丹臣严肃道:“你先把事情与我说说,倘若是李益的错,我绝不会袒护!倘若他是冤枉的,我也不会让他受屈!”

话音刚落,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薛丹臣最是公正不过,可要谨记自己说过的话才是!”

回头一看,竟是蔡文华!他仿佛一夜之间老了许多似的,面容苍白憔悴,薛丹臣一看,也怔愣住了,黄德在一旁尴尬极了,小声道:“今天早上醉香楼的伙计发现蔡公子在客房中被人用刀杀了,而李益就醉倒在旁边,我们怀疑是李益喝醉了酒,和蔡公子起了争执,失手把蔡公子给杀了!”

犹如五雷轰顶,薛丹臣一下子愣住了,蔡文华即便贵为内阁大学士,此刻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丧子之痛有如锥心,更何况蔡通是他的小儿子。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今日他出门前蔡老太太还追问怎么小孙儿没来给她请安呢,可谁都不敢告诉她真相,生怕她伤心之下再有什么好歹,蔡夫人却背着蔡老太太几乎哭的晕死过去。

好好的儿子突然横死,换了谁都接受不了。

看着蔡文华老泪纵横,薛丹臣也极为不忍,但还是毅然道:“蔡大人,我向您保证,倘若凶手真是李益,我定不会徇私枉法,叫他给蔡公子偿命也无妨!可如今既然是怀疑,就没有肯定的证据说李益就是凶手,不如这样,您给我一个机会把事情好好查查,倘若凶手不是李益,也不能叫真凶逃脱法网才是。”

薛丹臣一席话,句句都偏向蔡家,并没有为李益开脱,蔡文华纵然伤心,却也有理智,知道薛丹臣既然当着人如此许诺,就定然不会食言,遂点头应了,可还是坚持要亲眼看着黄德审案。

这件凶案事关权贵,并没有公开审理,旁观者也只有蔡文华和薛丹臣,黄德哪个都不能得罪,也只好抛去那些私心,丁是丁,卯是卯起来。

李益直到上堂前还是宿醉未醒,被泼了一盆凉水,这才迷迷糊糊睁开眼,却发现身在大堂,顿时瞠目结舌,手足无措起来。

黄德也没有疾言厉色的质问他是否杀了蔡通,只把今天醉香楼伙计报案时客房内的情形仔细说了一遍。

李益一听蔡通死了,也愣住了,继而就拼命摇头:“我没有杀他!我真的没有杀人!”

黄德看了一眼面沉如水的蔡文华,又问李益:“昨日你可是与蔡通一起喝酒?”

李益点头:“昨天我心情不好,因为之前一直在醉香楼弹琴,就去了那儿喝酒,没想到遇到了蔡公子,蔡公子就问我是不是真的和薛大人是亲戚,我正为这事心烦意乱,语气不太好,与他吵了几句,蔡公子也没有生气,却和我讨论起算学来了,问我师从何人,后来我俩越谈越投机,醉香楼的掌柜就开了一间客房,还给我们预备了纸笔和算盘,再后来我们因为算学的事相谈甚欢,喝了不少酒,我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接下来的事就一点都不知道了。”

黄德当即传了醉香楼的贾掌柜过来,问他昨日的情形,与李益说的差不多,只是说到喝酒的时候却道:“许是两位公子喝醉了,后来又争论起来,说什么是三只兔子还是四只兔子,草民也听不懂,只是吵得很凶,草民想敲门去劝,还被蔡公子骂了一通呢,后来夜深了,草民就去睡了,底下的事就不知道了。”

李益目瞪口呆,争辩道:“我们是因为一个问题争吵过,但我也不至于杀了他吧!”

贾掌柜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了,黄德却为难起来,看看蔡文华,又看看薛丹臣,有些话要说,可话一出口,不是得罪了这个就是得罪了那个,他也不好启齿。

倒是蔡文华看出来了,道:“有什么话你只管说就是!”

黄德为难道:“插在蔡通胸口的匕首虽然是李益带在身上的防身之物,但我们到了那里时,蔡通倒在靠近门的地方,李益却倒在床上,倘若真的是李益在门边失手杀了人,又醉醺醺的倒在了床上,那么他身上必定沾有血迹,他从门边走向床边的时候也不免会有些血迹洒在地上,可如今李益身上虽有血迹,可从门到床边这一段的地上却是干干净净,的确有些蹊跷。”

蔡文华沉声道:“你的意思是说李益是冤枉的?也许是他杀了人后清醒过来了,然后把血迹擦拭掉了,再佯装成喝醉的样子?”

黄德头上冷汗直流:“也有这种可能,可地板上被没有被擦拭过的痕迹,也没有找到他用来擦拭血迹的东西,依下官的推测,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李益因为喝醉酒倒在了床上,这时有人敲门,尚存理智的蔡通就前去开门,却被人打晕,然后来人再用李益身上的匕首杀了蔡通,嫁祸给李益,除此之外,李益不可能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完美无缺的遮掩住血迹。”

李益也连声道:“我只记得喝酒前我和和蔡公子讨论算学,相谈甚欢,我根本不可能杀他!”

薛丹臣起身道:“即便如此,可没有证据证明李益就是清白的,不如这样,先将李益收押,倘若找到证据证明李益并非凶手,再把他放出来,至于寻找其他的嫌疑人,就要请黄大人多费心了。”

黄德连称不敢,叫人把李益押了下去,李益神情复杂的看着薛丹臣,薛丹臣也不好说什么,只叮嘱道:“你不要胡思乱想,倘若真的不是你,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

李益神情莫测,最终还是内疚的低下了头。

第一堂审理就这么草草结束了,蔡文华即便悲痛欲绝,也意识到了凶手可能真的不是李益,可贾掌柜说当天除了李益和蔡通,并没有人出现,因为当晚睿王设宴,住在醉香楼的那些学子文人都去睿王府赴宴了,直到今天早上才回来,可仵作却说蔡通是在半夜被人杀害的…

难道贾掌柜在说谎?

蔡文华不动声色,只吩咐人去查一查这个贾掌柜,不管用什么手段,他一定要把杀害儿子的凶手给找出来!

第十八章 是非曲直

更新时间2015-3-10 20:07:33 字数:2943

不出半日,这件人命案就传遍了京城,大部分人都怀疑李益是凶手,毕竟李益与蔡通在跃龙居大打出手,这是有目共睹的,李益极有可能是出于报复才杀了蔡通。

但也有人说李益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蔡通却身形高大,即便他有心谋害,难道蔡通不会反抗吗?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叫他得手?定是有人故意陷害!

接着就有人出来辩驳,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李益若是趁着蔡通喝醉酒行凶,自然会一击必中了…

蔡通既是文人举子,又是勋贵子弟,他一死,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再加上蔡文华因为哀伤过度,告了病假,到最后连顺昌帝都听闻这件事了。

若李益只是一个普通人,顺昌帝估计早就下令将他斩首,为蔡通报仇,平息蔡文华的怒气了,毕竟一个老百姓和一个阁老之子相比,那分量还是太不够瞧了,可偏偏李益又突然成了薛丹臣的亲戚,那么他就不能这么草率了。

薛丹臣是显德二年的状元郎,之后在翰林院、国子监辗转,后来又去了六部,这是顺昌帝有意磨练他,将来也好提拔,他之所以如此看重,一来是因为薛丹臣自身有本事,不管身居何职,都和上峰下属相处的极为融洽,提起薛丹臣,都要称赞一句处事公正,为人谦逊,这也算是一项难得的本事了。

但顺昌帝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还是薛丹臣是个清臣!

薛丹臣贫寒出身,又是独子,别说兄弟姐妹了,连表兄弟姐妹远房亲戚都没有一个,娶妻陆氏,又是家中独女,又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即便薛丹臣将来掌握了权力,也不可能扩张家族势力,威胁君主。

而且素日与薛丹臣交好的大臣也就那么几个,秦方也是出身寒微,没什么提得起来的族人,崔家虽然是大族,可崔如岳又是那个狷介耿直的德行,赵家虽是外戚,但也只有个赵九经与薛家关系亲近些,周昌倒是薛丹臣的至交,但周家也是子嗣凋零…

就这样一个自己有本事,又不可能结党营私的人,顺昌帝别提多满意了,所以他当时把薛丹臣派去了吏部任侍郎,就是想等吏部尚书潘守愚告老还乡后,直接把薛丹臣提上去。

有许多人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即便如今薛丹臣还只是个侍郎,大家对他仍然是客客气气,都知道他是前程无量的——如今顺昌帝看重他,提拔他,将来太子登基,他又是太子的老师,前途还会差吗?

因此虽然蔡通是蔡文华的儿子,但李益也是薛丹臣的亲戚呢,两边都是开罪不起的,要不然黄德也就不至于如此战战兢兢了。

顺昌帝思来想去,这次的事既不能让蔡文华寒心,也不能让薛丹臣寒心,着实有些难办,他又想起前几日太子为霍灵璧求情,让他戴罪立功的事,便灵机一动,叫霍灵璧去协助黄德调查这件事。

一来霍灵璧是锦衣卫指挥使,与蔡文华和薛丹臣都没什么关系,派他出面足以显示出他这个君主的公正,不偏不倚,二来也显示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对两位大人的重视,三来,也是给太子一个面子,给霍灵璧一个机会…

霍灵璧接到了旨意,当着人还笑着,回去了就沉下了脸色,这件案子有些棘手,一个弄不好就得跟上次似的里外不是人,两头受气,更何况李益是薛家的亲戚,薛子桢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他一想起说不定还要和这么一个难缠的姑娘打交道就头痛…

薛子桢也在惊讶顺昌帝竟然让霍灵璧去协助调查这案子,霍灵璧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让他出面有点小题大做了,但仔细想想,这桩案子涉及到内阁大学士,如此处理又在情理之中。

这两日薛子桢天天待在家里,不是安慰姨外祖母就是安慰母亲,话说了一箩筐,却一点用都没有,都担心李益若是无法脱身,锒铛入狱,这辈子可就完了!

薛子桢无法,只好叫人去调查这件事,早点把李益摘出来倒是真的,也幸而崔夫人来薛家做客,三言两语安慰了陆如英和陈云秀,说当初崔如岳出事了她也是着急,可事实上都是白操心了,清者自清…直说的口干舌燥,才勉强让两人止住了眼泪。

霍灵璧一插手这件案子就是雷霆之势,不仅审问了李益,更是把醉香楼的掌柜和小厮都抓了起来审问,甚至连醉香楼左邻右舍做生意的也盘问了,问当晚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至于住在醉香楼的客人,更是一个不漏的问了一遍。

可最后得出的结果和李益与贾掌柜说的差不多,李益也把前前后后的事重复了许多遍,甚至被霍灵璧打破砂锅问到底,连李家和陈家的旧年往事也逼问了出来,可依旧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越是没有头绪,越是激发了霍灵璧的好胜心,他从衙门出来就去了东宫,太子正向薛丹臣请教功课,见他来了就笑了:“事情可有什么进展?”

当着薛丹臣,霍灵璧并不敢像没人的时候那么随便,仍旧站着回话,道:“住在醉香楼的共有十人,都是此次参加文会的举子,当晚一个不落都去了睿王府赴宴,且到第二日才回来,这期间他们都有人证明是没有离开过的,因此他们行凶的可能性就被排除了,至于醉香楼左右的商贾小贩,再三的审问了,他们只怕是连蔡通长什么样子都不大认得,更别提犯案了,找不到其他嫌疑人,也找不到证明李益清白无辜的证据,到最后也只能给李益定罪了。”

说到这儿,霍灵璧看了一眼薛丹臣,薛丹臣面不改色,并没有因此露出什么焦急的神色,被霍灵璧暗赞了一声好定力!

太子反倒着急了:“不是说李益不可能是凶手吗?你再好好查查。”

霍灵璧虽然点头应许了,可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李益虽是薛丹臣的亲戚,可这亲戚远的没有五千里也有三千里了,也就是薛家,孤孤独独连个亲戚都没有,偶然遇上一个就这个宝贵,若是换了旁人,只怕舍口饭吃就不错了,更别提替他伸冤了。

这李益也是,薛丹臣认了他,他倒是孤傲的很,不肯低头,这下闹出事来了吧?穷酸书生一个,活该倒霉摊上这样的事,倒是连累他来回奔波。

想到这儿,霍灵璧就有些怒气,不过若是办不好这件案子,他也一样要倒霉,说实话,比李益好不到哪里去,遂出了宫又去了醉香楼,想在回家前再去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却发现有人比他早到一步,如他所料,是薛子桢!

薛子桢仍旧戴着帷帽,身边除了一个溪柳,还有沈鸣远陪着,锦衣卫的人早就派人看守了蔡通横死的那间客房,薛子桢不能进去,只好站在门口往里打量。

房间的布局很简单,门开在南边,北墙临街,是一溜窗户,东边是卧室,摆着一张床和梳妆台,西边是一张书桌,中间则是一张圆桌和几只圆凳,桌上摆着纸笔和算盘,还有酒杯酒盏等物,自打事发,这儿的东西就没有动过。

沈鸣远的父亲曾是仵作,也见识过不少命案,他打小耳濡目染,也自认为有几分天赋,可如今细细看来,却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一时间疑惑起来,看向了薛子桢,悄声道:“小姐,您觉得表少爷会是凶手吗?”

薛子桢正沉思着,下意识道:“这一看便知道是栽赃!”

“薛小姐有什么证据吗?”

霍灵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薛子桢惊诧的回头,沉默片刻,屈膝行礼:“霍大人有礼了。”

霍灵璧面上带着笑,可声音却极冷:“这房间早就被搜查了数十遍,即便有一根头发丝也要被找到了,如今我们没发现的事薛小姐却如此笃定,霍某倒是想请教薛小姐了。”

薛子桢却想着前几日才见过,可他并没有听出自己的声音,一时间又是庆幸又是失望,又见他如此冷冰冰的,心里也不大好受,可还是道:“霍大人可曾检查过窗户?也许贼人是破窗而入呢?”

霍灵璧讽刺道:“窗户是从内拴上的,而且并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薛子桢道:“请霍大人再去检查一遍,这是二楼,窗下正是醉香楼的前门,挂着醉香楼的匾额,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那匾额上必有被人踩踏过的痕迹!”

第十九章 半信半疑

更新时间2015-3-11 20:05:47 字数:2293

霍灵璧一怔,走进屋去打开窗户,俯身一看,顿时冷汗淋漓,那醉香楼的招牌是上好的黄花梨木雕刻而成的一块匾额,足足有七分厚,即便一个成年男子站在上头,也是稳当得很,上面有明显被人踩踏过的脚印痕迹!

他当时竟然没有发现!

薛子桢自顾自道:“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李益喝醉酒伏在桌边,凶手站在这匾额上敲窗,虽然清醒却迷迷糊糊的蔡通听到声音打开窗户,并没有看到人,这时,又有人敲门,蔡通顾不上关窗就去开门,站在窗外的凶手趁机跳入房内,李益用来防身的匕首就挂在腰间,应该是一目了然,也很容易取下来,凶手就拿了匕首,将听到响动回头的蔡通杀死,然后他故意把李益的衣裳沾上血迹又把他扶去了床上,然后关上窗户,从门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