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见殿内无人,这才进来了,顺昌帝瞅了他一眼,道:“今日之事倘若是你,你会如何处理?”

太子知道顺昌帝这是考校他呢,遂沉思片刻,道:“儿臣会先把惠平抓起来平息众怒,做出一副公正严明的样子来,待到安抚了薛家,再悄悄把惠平送出京城避风头,等隔了三五年,再在外地给她说一门亲事也就罢了。”

顺昌帝满意的点点头,道:“你知道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很好,你要知道,你不光是太子,是储君,还是长兄,下头的弟弟妹妹好不好,这责任全在你一个人的肩上呢,他们不懂事,你要教导,却万不可骨肉相残!”

太子跪下领训,却把另一桩为难事说了出来:“冯武夷闹着要与惠嘉退婚,只说惠平如何狠毒,惠嘉也好不到哪里去,宁愿终身不娶,也不愿娶一个蛇蝎毒妇,武功侯气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都不顶用,只好求到了我这儿。”

顺昌帝不由大怒:“这个冯武夷也太嚣张了!公主是由得他想娶就娶,不想娶就不娶了?”

太子忍不住道:“父皇,惠平做下这样的事,已经引起轩然大波,犯了众怒了,如今薛子桢连尸骨都找不到了,薛家如何肯善罢甘休呢,还是尽早做决断吧。”

顺昌帝沉吟片刻,道:“即刻下旨,加封薛丹臣为太子太傅,晋封锦乡侯!”

太子赶忙应了,派人前去宣旨,谁知宣旨的太监却哭丧着脸回来了:“薛大人不肯接旨!只说宁愿抗旨死了,好到地下陪伴薛姑娘去,薛夫人几乎哭死过去,几位老太爷老太太也都哭的不成人形了,薛家上下都着素服,准备了东西,说薛姑娘尸骨无存,要替她招魂呢!”

顺昌帝听了又是气又是无奈,也没了法子,只好让太子前去劝解。

太子换了一身素服,只带了几个侍卫,便装去了薛家,谁知却扑了个空,薛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去城外给薛子桢招魂去了,太子大急,赶忙让人回宫报信。

既然已经下旨,倘若薛丹臣不接旨,岂不打了皇上的脸面?别闹到最后薛子桢白白死了,连整个薛家也被折进去!

再说太子这边急得团团转,那边薛丹臣在霍灵璧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了让薛子桢寄住的潘家庄,这件事闹到这个地步,在薛丹臣看来,惠平公主的名声已然坏了,也算替薛子桢报仇了,遂这才去把薛子桢给光明正大的接回来。

当日薛子桢早就与霍灵璧说好了,只说她落入悬崖,尸骨无存,到时再借替她招魂之名创造一场“偶遇”,她只说被山下人家救了便罢了,到时候便能名正言顺的“生还”了!

因此薛丹臣一行人去了潘家庄,寻到里长家,陆如英并陆馆主,陆夫人,陈云秀以及秦子瑜诸人,见了薛子桢便扑过去抱着她嚎啕大哭起来。

薛丹臣虽然知道内情,但因为怕走露了风声被人看出破绽,薛家其他人都不知道,只当薛子桢真的死了,如今见她好好地,自然欢天喜地,喜极而泣。

薛子桢被母亲及外祖母一左一右的抱着,不住的安慰,好容易等大家情绪平复下来了,这才得空和薛丹臣说几句话:“父亲,到底是谁要害我?”

薛丹臣笑而未语,反而看向了霍灵璧,霍灵璧讪讪的,没有吭声,倒是陆如英怒道:“是惠平公主!她想嫁给霍灵璧,嫌你挡了她的路,就要除之而后快!”说完还恶狠狠地瞪了霍灵璧一眼。

这事都是他招来的!

霍灵璧在准岳父准岳母跟前自是不敢撒野,再加上已经与薛子桢结为盟友,自然要表示自己的友好,因此这一路都任劳任怨,如今被嫌弃了,也不敢吭声。

薛子桢也十分意外,可随即又气的要命,亏她这两日提心吊胆,吃不好睡不好,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谁要和她过不去,她甚至连顺昌帝都猜疑了!

可没想到凶手竟是惠平公主!还是因霍灵璧引起的桃花劫!

薛子桢冷冷看着霍灵璧,道:“记住了,你欠我一个人情!”

霍灵璧挠挠头,也郁闷极了,这实在是一个大乌龙!

谁能想到惠平公主对他有意思呢!还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也难怪薛子桢生气,这事因他而起,他也只好做小伏低吃这个闷亏了,心里却对惠平公主很没好气。

只是他看到薛子桢住的屋子,满屋子与里长家格格不入的家具,又觉得奇怪:“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薛丹臣也注意到了,只是没问,薛子桢哼了一声,冷冷道:“天上掉下来的!”

霍灵璧顿时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等到走的时候,薛丹臣又给了里长五十两银子做答谢,同时应薛子桢所求,把那些家具原封不动的都运了回去。

在薛子桢看来,虽然这些东西于她来说并不珍贵,但却包含着一个男人对她的真心,即便她没办法回应,也会好好珍惜!

很快,薛子桢大难不死的消息传到了京城,顺昌帝听后大大松了口气,只要薛子桢没死,这事就好办了,惠平公主被惠安公主几个打的有进气没出气,正躺在床上养着,倘若这个时候把她送走,只怕也活不成了,华妃又只得这一个女儿,伤成这样,天天哭夜夜嚎的,可把他烦死了!

顺昌帝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额角,坐在那宽敞的龙椅上,蓦然觉出几分疲倦,他一面暗自心惊,一面又有些茫然,竟发起呆来。

薛子桢被众星拱月般送回了家,只说受了伤,薛家上下忙着请大夫,崔家和赵家并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打发了人来送药探望,一时间,整个薛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第七十二章 试探

更新时间2015-4-15 20:09:20 字数:2459

薛子桢却是经过这三天两夜的折腾,又一直提着心,压根没睡个好觉,如今放下心来,又回到了家里,顿时觉得困乏,只躺在床上沉沉睡去,薛丹臣见状,也就闭门谢客,生怕打扰她休息。

太子一听说薛子桢没死,也是大喜,想要去薛家,一见身上的素服,又赶忙回东宫换了件衣裳,匆匆赶去了薛家,却在薛家大门处正好遇见了庄之嘉并恒郡王,原来他们二人也是来探望薛子桢。

太子笑着与他们寒暄,一同进了门,被请去薛丹臣的书房说话。

庄之嘉当时听闻薛子桢死了,也是大惊,出了一身冷汗,急怒攻心,吐了一口血,把庄夫人吓得半死,这几日拘着他在家,不许出门,是以这次他一听说薛子桢又没事了,也顾不得避讳了,赶忙就上门了。

恒郡王与庄之嘉差不多,都是先悲后喜,登门探望,不妨与庄之嘉遇上了,两个人正寒暄,又与太子凑上了,是以薛丹臣见他们三个人一齐登门,倒是吃了一惊。

太子也就罢了,恒郡王和庄之嘉却都没有娶妻呢,此番贸然登门,对薛子桢的关怀之意不言而喻,薛丹臣见他们二人举止文雅,形容俊秀,不由暗暗惋惜,倘若桢姐儿能嫁给他们其中的一个,倒是极不错的,其他的先不说,单这份情谊就难得。

他心里这么想着,对待恒郡王及庄之嘉就十分和气,太子见先生笑意融融,唯独对自己客气而疏离,便知道是因为惠平公主的缘故,心中不由有些难过,但还是道:“先生,父皇下旨册封,您为何不接旨呢?”

薛丹臣淡淡道:“倘若接了那圣旨,岂不成了卖女求荣了?还请太子回去禀告皇上,臣是万万担不起侯爵之位的!”

太子无奈,当着恒郡王和庄之嘉,多余的话也不好多说,只好暂时支吾了过去。

再说薛子桢一觉从下午睡到了第二天早上,虽然感觉神清气爽,浑身疲累一扫而光,却是腹鸣如鼓,吃了早饭后,这才觉得缓过劲来了,听琼露说起这两日都有谁前来探望。

薛子桢听了一个遍,诧异道:“难道玉娘她们没来看我吗?”

琼露捂着嘴笑道:“姑娘快别提这事了,这几位姑娘都在家中禁足呢,哪里出的来,只吩咐人过来了一趟就罢了。”

薛子桢大吃一惊:“为什么禁足?”

琼露便把那日她们殴打惠平公主的事说了,笑道:“…幸而皇上未怪罪,可是回到家中免不了被长辈责罚禁足,只怕有段日子才能出来呢。”

薛子桢不由懊悔起来,她这一假死,竟闹出了这么多的事,幸而她们安全无虞,倘若因此被责罚,岂不是她的过错?

如此一想,薛子桢也坐不住了,说要去探望她们,可琼露得了吩咐要照顾好主子,哪里敢让她乱跑,当下就拦住了,这时瑶芝进来回禀:“护国公府三少奶奶来了。”

瑶芝口中的三少奶奶便是赵九经的妻子周小钗了。

薛子桢赶忙迎出去,还未打招呼就被周小钗拉住左右打量了一番,见她无事,这才松了口气:“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只怕就是你这样的了。”

薛子桢笑了笑,见周小钗居然面色蜡黄,脸色憔悴,不由大吃一惊,开玩笑道:“难不成是为了我伤心过度了?”

周小钗不答,只紧紧抿着嘴唇,薛子桢见她神色有异,便知道有内情,赶忙屏退了下人,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周小钗叹了口气,很是沮丧般道:“我有身孕了!”

薛子桢愣住了,看了看她平坦的小腹,只觉得匪夷所思:“有身孕了,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你怎么反倒这么憔悴?”

周小钗低下头,小声道:“我不想要这个孩子…”

薛子桢大吃一惊,抓着她的手,只觉得冰凉:“你疯啦!赵九经知道么?”

周小钗摇头:“他还不知道!”

薛子桢道:“你为什么不告诉他?”

周小钗显得很是心烦,很是头疼,半是伤心半是落魄的道:“当初我嫁给他时就约法三章,我扮演好妻子的角色,让他不再被家人逼婚,而他要帮助我夺回周家的传家宝,我们的婚事本就是一桩利益交换!我们成亲一年多都没有圆房,当初我们约好了,等满三年后就和离的,可是前阵子我喝醉了酒,然后我们就…唉呀,这个孩子出现的压根不是时候!我如果生下来了,将来还怎么和离啊!”

薛子桢气的使劲捶了周小钗一下:“你这是什么混账话!哪有你这样做母亲的!不管你和赵九经有什么样的恩怨,孩子都是无辜的!我告诉你,你若是把这孩子打掉了,赵九经非得与你翻脸!”

周小钗觉得苦恼极了:“那我该怎么办啊!我也想过和赵九经好好的过日子,但你也知道他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嬉皮笑脸的,我压根不知道他哪一句话是真话,哪一句话是假话,对于这个孩子,也许他压根不想要呢!”

薛子桢听她这么说,反倒松了口气,道:“倘若赵九经待你也是真心的,你就能好好跟他过日子了?”

周小钗犹豫片刻,轻轻点了点头,薛子桢笑了,倘若只是这样,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她道:“你好好养胎,这事都包在我身上了,定会叫你明白赵九经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倒是你和我说说,惠平公主如今怎么样了?”

周小钗心不在焉道:“还能怎么样?被惠安公主带头打了一顿,如今面子丢了,里子也没了,皇后娘娘正要给她说亲事,要把她嫁到江西去呢!”

薛子桢冷笑道:“倘若让她嫁去江西,岂不是便宜了她!”

周小钗一怔,道:“难不成你还有其他的法子惩治她?”

薛子桢原本与周小钗极好,几乎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即便她要算计人,也从不避讳让周小钗知道,这次惠平公主要杀她,即便得到了惩罚,她也于心不甘,自然要想法子让她更惨才是,本欲和周小钗说,可一见她的肚子便把话咽了回去:“算了,这样的事也不适合让孩子知道,只是你等着看好戏便是了。”

周小钗嗤笑道:“她再怎么不堪,也是公主!你还能杀了她不成?如今只要她一出事,大家肯定会以为是你在报复,所以我劝你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薛子桢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时自然是不着急的,得先把你的事解决了才成,若是等到孩子都生了,可赵九经却不知道,你就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

周小钗一听不由眼睛发亮:“你有什么好法子不成?”

薛子桢笑了笑:“山人自有妙计!正好欠了冯武夷一个人情,倘若一箭双雕,帮他退了惠嘉公主这门婚事,也算是报答他了!”

周小钗和薛子桢几乎是一起长大的,因此一见她脸上那笑容,就知道她憋着坏心眼呢,不由起了看热闹的心思,可又想起自己的肚子,又忧愁起来。

第七十三章 定期

更新时间2015-4-16 17:18:12 字数:2199

周小钗走后,薛子桢吩咐人把霍灵璧请了来,问他:“这婚事还办不办了?”

霍灵璧道:“自然是要办的,只是如今出了这样事,免不了又要耽搁了,怎么,你急着出嫁?。”

薛子桢不理他,兀自道:“我倒是好奇,父亲到底有什么法子能让庆王放弃娶你妹妹。”

霍灵璧笑道:“难道薛大人没告诉你么?这法子非得等到我们成亲才能奏效呢,依我看,倒是快些成亲的好,也免得夜长梦多。”

薛子桢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满心疑惑,待到霍灵璧走后,她便去问薛丹臣,薛丹臣却笑道:“等你嫁过去,成了镇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也就是霍姑娘的长嫂,插手她的婚事也就名正言顺了,到时候你来做媒,把霍姑娘嫁到杭州去!”

薛子桢大为惊讶:“这是什么缘故?倘若真的要抢在庆王之前把霍姑娘的婚事定了,镇国公或者霍夫人都可以,为什么单单要我来做媒?”

薛丹臣意味深长道:“其实这女婿的人选是镇国公自己相中的,不过是借你的口说出来罢了,你要知道,即便这是门好亲事,但也是远嫁,落在别人眼中,便成了你看小姑子不顺眼,要把她嫁的远远地,如此一来,皇上见薛霍两家矛盾重重,自然喜闻乐见,也就不至于继续猜疑了,自然,霍姑娘与庆王的婚事也要告罄了。”

薛子桢思索了片刻,大致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但有一点还是想不通:“若是庆王抢先一步把这事说出来呢?岂不是行不通了?”

薛丹臣自得一笑:“如今他可没功夫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了,我已经向皇上上折子,请求让几位在京城的王爷就藩,皇上还没有旨意下来,倘若这个时候庆王突然要求娶霍姑娘,岂不是摆明了他不想离京,想借助霍家的力量拒绝就藩?那样的话就正中了皇上的忌讳,惹了皇上的猜忌!因此这个时候,庆王小心翼翼还来不及,又怎么敢大肆张扬的办婚事呢!”

薛子桢不由大为惊讶,但也大为佩服!

要知道,虽然能藩王就藩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但自打先帝时候酿出了八王之乱,如今顺昌帝就引以为戒,虽然封了几个王爷,却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生怕他们到了封地为所欲为,不好约束。

这对于安分守己的王爷们来说,自然是一种束缚,在京城挂着个虚衔,到底不如在封地上有实权的好。

但对于庆王这种有心问鼎储君之位的王爷,就藩反倒如同发配一般,被定了前途,只一条“藩王不经召见不准擅自离开封地”这一条规矩就限制了他的行动,除非起兵造反,否则离储君之位,离皇位也是越来越远!

如今,薛丹臣既是太子的老师,又是新入阁的阁老,提出藩王就藩一事既是合情合理,又是分内之事,不比镇国公,他若是提起这事,不免让顺昌帝疑心,反倒不美。

如今薛丹臣提了这事,即便顺昌帝不答应,也不会加以斥责,但倘若顺昌帝真的答应了呢?

所以这阵子除了睿王和兴王这两个没心没肺的继续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庆王和齐王都夹起了尾巴做人,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而冯贵妃为了与儿子保持一致,自然不会自找麻烦,提出求亲一事了。

是以薛丹臣所谓拖延的法子,便是如此了,等到薛子桢嫁过去,成了霍家的女主人,对于霍晓清的婚事也就有了话语权,到时候由她出面做媒,把霍晓清嫁给镇国公暗中相好了的女婿,瞒天过海。

一是镇国公自己相中的女婿,不怕霍晓清嫁过去受罪,同时也是釜底抽薪——庆王即便取得了顺昌帝的同意,也不可能自毁名声去求娶一个有夫之妇吧!

二来也是为了保全霍家和薛家所做出的障眼法罢了,其实还有第三个理由,但薛丹臣没和女儿说。

在他看来,如今和霍家的婚事不过是一桩交易,等到太子登基,薛家和霍家都站稳了脚跟,自然也就无需如此遮掩了,到时候再光明正大的和离,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这也是他和镇国公一早谈好的条件。

经历了这么多事,薛丹臣已经坚定了要让女儿招婿的心思,天下之大,总有值得托付的人,即便性子软弱些,只要能生孩子,将来他用心教导外孙,也一样能成为女儿女婿的依靠!

又过了半个月,太子几次三番的登门拜访,薛丹臣也拿够了乔,便结束了告病,并向顺昌帝请罪,推辞了锦乡侯的爵位。

顺昌帝见他态度坚决,言辞间唯有一片爱女之心,便更加满意了几分,虽然撤消了将他封为侯爵的旨意,但仍旧坚持加封他为太子太傅,还言明了薛子桢的嫁妆由内务府置办。

虽然薛丹臣不差那几个钱,但也知道这代表着一种荣耀,也就没推辞,还顺势请求钦天监测卦,择了个迎亲的黄道吉日。

原本这迎亲之日该两家商议,但薛丹臣如此自作主张,足见没把霍家放在眼里,顺昌帝之前还疑心薛丹臣会为了让女儿在霍家好过些而妥协,但如今看来并非如此,他的疑心也尽都消了!

镇国公一听说薛丹臣擅自把迎亲的日子定在了十月初十,又是当着顺昌帝的面儿请钦天监算出来的日子,便有些明了,故意作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来,表示出对薛丹臣的不满,可暗地里却偷着乐,巴不得薛子桢赶紧过门。

薛家对薛子桢出嫁一事自然是万分不舍,但如今既然定下了日子,也只有尽心尽力的准备了,因此上上下下忙的团团转,唯有薛子桢跟没事人一般,连嫁衣也交给了瑶芝和琼露她们去绣,每日不过是看书写字,竟和以前一样!

直到周夫人寿辰之日,薛子桢一反常态,要去周家道贺。

周夫人是周小钗的继母,两个人斗了好几年,简直跟仇人一般,自打周老夫人去世后,周大人又不在京城,周小钗连娘家也不回,对待三个弟妹也是爱理不理,但如今周夫人寿辰,她若是不到场,不免有人说她不孝,是以不得不早早赶来。

她如今有了身孕,绞尽了脑汁遮掩,因此看到薛子桢后便赶忙上去道:“你可想出法子来了没有?”

薛子桢笑道:“自然有法子,不然我今天过来做什么?一会你这样…”她在周小钗耳边低语几句,周小钗连连点头,只按她的吩咐做。

第七十四章 温泉

更新时间2015-4-16 19:38:25 字数:2120

今日寿宴,来的客人也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薛子桢不认识的,秦家和崔家他们虽然送了礼物来,却没有人亲自到场,来的客人不过是周夫人娘家的亲戚,薛子桢也懒得听她们咋咋呼呼的,便去了周小钗在娘家时候的闺房休息。

好不容易熬到宴席结束,薛子桢和周小钗一起离开,却都没有回家,反而一起去了西山的温泉庄子。

因是临时起意,薛家和赵家自然都不知道,薛子桢也不许他们回去报信,是以等到华灯初上,两家人还不见她们回来,也不明所以,便都着急了,纷纷派人去周家询问。

薛家那边有薛子桢嘱咐过了,倒是不着急,不过是按着薛子桢说的走个过场罢了,而赵家却一点也不知情,赵九经先跑去周家问,又跑去薛家询问,都没得到什么消息,又听说薛子桢也没回来,不由急了,立刻就要请了他五城兵马司的朋友封城搜查,唯恐周小钗出什么事。

而霍灵璧得知消息后也纳闷的很,无缘无故的,薛子桢怎么会不见了?除非是她自己不想被人找到!

可为什么又拉扯上周小钗呢?他看着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好友赵九经,若有所悟。

霍灵璧劝道:“你媳妇是和薛子桢一起不见的,总比你媳妇一个人不见了要好,跟着薛子桢那样的女人在一起,倒也不用担心吃亏,她呀,不坑人家就算了!”

赵九经这么一想,倒是略微放下了心,可还是觉得很焦躁:“你说她们要做什么去?为什么还要瞒着人?”

霍灵璧道:“女人之间的事谁知道呢?你也别转悠了,转来转去我的头都晕了!”

赵九经对霍灵璧的不以为然很是气愤,可转念一想,他和薛子桢不过是对假夫妻罢了,又怎么比得上自己和周小钗呢,又想起近日周小钗的反常,哪里能够安下心来,索性带着人与五城兵马司的人一起在城里搜查起来。

而此时,薛子桢和周小钗却在美美的吃了一顿野菌山珍宴后,跑去泡温泉。

周小钗有了身孕,自然不能泡,只坐在一旁眼馋的看着薛子桢,起初还打趣几句,最后却沉默下来,薛子桢见她这幅样子,便知道她是担心赵九经呢,估计是怕赵九经找不着她着急,又怕赵九经不找她而忐忑。

薛子桢轻轻一笑,道:“你对赵九经倒有几分真心,倘若他对你却不如你对他,你又该怎么办啊?”

周小钗道:“这感情的事又不是做买卖,非得要你给我一斤,我还你一斤的,全凭各人的心意罢了,我虽然别的事情上糊涂,但惟独在这件事上很明白,赵九经当初一心一意的帮我,成亲后又那样待我,若是对我没有真心,我是不信的,只是我心里觉得别扭,总觉得当初是因为与他交易而成亲,总感觉这桩婚事没那么纯粹,所以不敢承认罢了。”

薛子桢笑道:“你如今想的倒是明白,以前干什么去了?倘若你后悔了,舍不得赵九经吃苦,咱们现在回去也来得及。”

周小钗犹豫片刻,还是没说回去的话,薛子桢不禁冷笑:“倘若你真的确定他对你是一番真心,你就不会犹豫了,罢了,还是再等等吧!看看他到底什么时候能找过来!”

赵九经在城内遍寻不见,这时城门口传来信说薛子桢的马车下午出城了,又赶忙带着人出城去找,他也不笨,稍一打听就知道这附近有一座温泉山庄,乃是薛子桢名下的,便直奔那儿而去,等他到了地方,已经是月上梢头了。

薛子桢见天色已晚,便打发周小钗去休息,周小钗哪里睡得着,正犹豫着要不要回去时,丫头来报,说赵九经来了,顿时惊喜万分,赶忙就要出去迎接,被薛子桢拦住了,只让她在屏风后头偷听。

因此赵九经一进屋子就只看到了薛子桢,并不见周小钗,不由着急:“小钗呢?”

薛子桢不紧不慢道:“你如今倒知道问了,这个时候,只怕她早就上了船了!”

赵九经一听这话,如同五雷轰顶,魂飞魄散:“上船?去哪儿?”

薛子桢叹道:“还能去哪儿,回金华呗!”

赵九经转身就要去追,却疑惑起来,问薛子桢:“她为什么要回金华?”

薛子桢道:“今日在周家的事你难道不知道?你岳母过生日你也不去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