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嘴里道:“好。”眼睛却疑惑地盯着清哑荷包,想:“不好怎么还跟宝贝一样收着?肯定是好的。小姑怕给我弄坏了。”

********

早课坚持求票,推荐票还在的请投给原野吧,为了后面的甜蜜!

第530章 不靠

清哑说完,抬头见张恒还等在旁边呢,忙道:“你快去准备吧,一会儿就要走了。”

张恒忙道:“嗳!”忙转身去了。

郭织女脱困后立即返回乡下,但临行时并不灰溜溜的,而是声势浩大,郭大全和郭大贵率领一众管事都来景江码头送行,沈家父子也送沈怀谨来了,更有大批箱笼礼品,络绎不绝地往船上搬。

郭大贵指挥下人道:“小心些,别掉水里了。”

一旁,郭守业对郭大全交代道:“我们回去了,家里全不用你操心,你专门盯着城里这边。卫昭害你小妹,就算他跑了也没用,你就告他和夏家官商勾结,一定要把卫家给抄了。还有夏流星,看大老爷怎么判他。最轻也要流放吧?还有谢家,也要盯着…”

他一边说,郭大全一边点头答应“嗯”“是”等。

沈亿三道:“亲家放心,有寒秋帮大全呢。”

沈寒秋表示,已经派出了人,全力搜拿卫昭。

郭守业这才好受些,看向另一边。

清哑正站在水边,到处张望,不肯上船。

吴氏催道:“上去吧,太阳毒。”

她只当清哑被关久了,所以不愿待在屋子里闷着,哪知道她心里牵挂方初,等他赶来相见呢。

细妹撑开一把伞,举起来遮在清哑头上。

清哑不想上去,因看见一趟趟搬行李的人上下往返不停,便找话问吴氏:“怎么这么多东西?”

吴氏笑道:“这不是你才回来,也没想到今天就要回家,也没买什么东西,我就把上午他们带来的那些礼全装上了。等回去。亲戚来看你,各家都送一些,也沾些喜气,也是个人情。”

说完,又催一遍清哑上船。

清哑无法,只得和她上去了。

上船后,立即走到舱房窗户边。向岸上张望。

恰在这时。方初骑着一匹白马,和圆儿等人来了。

见了郭守业等人,他急忙下马招呼。“郭伯伯,郭大哥。”又与沈亿三父子招呼,眼角余光早把周围扫了一圈,没看见清哑。便留心船上去了。

郭大全笑问:“方少爷这是去哪?”

方初微笑道:“回乌油镇。”

郭守业听得笑容一僵,心想也太巧了些。

沈寒秋意味深长道:“真是巧了。正和郭伯父同路。”

方初道:“晚辈不回去。是他回去。”他指向圆儿。

圆儿便堆起笑脸,对众人招呼。

沈寒秋眼中笑意更深,道:“方少爷倒体恤下人。”

方初笑而不答。

一时行李搬运完毕,郭守业告辞上船。

方初目送郭家船离开码头。忽听得竹哨声连绵不绝,心中一跳,便对着江水微笑起来。可惜郭大全等人在旁。不然他也掏出哨子来吹,此起彼伏。便是没有言语,和她也是心意相通的。

郭大全见他自得其乐,颇有佛祖“拈花一笑”的自如,很是狐疑,又不能领会其意,犹如查案之人发觉蛛丝马迹,无奈就是找不到证据。码头上人声、水声各种响动杂在一起,他做梦也不会将竹哨这玩意儿和安静的小妹联系在一起,所以不得其门而入。

沈寒秋也觉得不对,也狐疑地看着方初。

方初转头,冲他一笑。

沈寒秋也一笑,趁机告辞,和郭大全等人掉头而去,一路上心里只是疑惑,想方初那时表现究竟为何。

船上,清哑在窗边对着岸上努力吹竹哨。

远远的,她看见他朝这个方向笑了。

她也微笑,虽然不知他看见自己没有。

正甜蜜,忽然吴氏走进来,问:“清哑,做什么呢?”等看见清哑手上拿个竹哨吹着玩,嗔道:“这么大了,还玩这个!”

因拿过去翻来覆去地瞧,问:“谁做给你的?”

清哑忽闪着黑眼睛,好一会才道:“细腰买给我的。”

说着心里别扭极了,这撒谎的感觉实在是不好。

吴氏将竹哨还给她,拉着她手往外走,一边道:“到这边来坐。你师傅跟你爹讲古呢。”

原来明阳子师徒也随郭守业等人一同回乌油镇。

清哑依依不舍地离开窗户,随娘去了。

她心中虽一丝牵绊系在霞照城,等见了明阳子,听着他风趣的谈笑,丰富的见闻,加上感激他救命之恩,便将对方初的思念暂且按捺下去,打点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各种美食伺候这刚认的师傅,顺便向他请教学习养生之道。

明阳子见她果然聪慧乖巧,越发喜欢,自觉这徒儿认的划算。

刘心趁机道:“师傅,小师妹是不是很好?”

明阳子瞪他道:“比你强十倍!”

刘心无所谓道:“我也觉得是。”

那时,清哑正在用锅煎鱼,是刚才郭守业从江中捞上来的,刘心便跑去看师妹做鱼,等着下酒,自觉这日子赛神仙。

且不说清哑一行人回绿湾村,再说城里。

岸上,方初和郭大全等人告辞后,送了圆儿上船,才离开。

才出码头,迎面碰见严纪鹏的小厮找他。

小厮道:“舅老爷在前面茶楼等表少爷说话。”

方初心中一动,忙和黑风等人随着小厮去了。

码头外的长街拐角有间清幽的茶楼,严纪鹏正等在雅间内,见了方初,也没说话,只挥手命他坐下,又示意小厮斟茶。

方初知他有话说,忙接过茶壶,命那小厮出去。

等关了门,方问:“舅舅找我有事?”

一面为他续满茶杯,又给自己斟了一杯。

严纪鹏道:“你娘请我来安慰你。”

停了下又道:“你爹也给我送信,叫我来劝你。”

方初猜也是这样,不禁沉默。

严纪鹏又道:“你二舅母也找过我,说想把你然表妹许你。亲上加亲。你大表嫂天天唠叨,明里暗里怂恿你大舅母劝我,替暮阳和梅家的女儿定亲。这些人、事,都是因为郭姑娘而起。”

方初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问:“舅舅的意思呢?”

严纪鹏看了他半响,忽然笑道:“不管你怎么做,舅舅都支持你!”

方初松了口气。道:“这我就放心了。”

严纪鹏喝了一口茶。叹道:“别怪你祖母。”

他神情有些落寞,活到这么大年纪,热情褪去不少。比方初更能体会人情世故、世俗无奈,懂得什么叫“身不由己”。

方初摇头道:“我并没有怪他们。我在家说往后不再麻烦他们了,并非失望赌气,而是真心的。虽然我很想娶郭姑娘。但也不会置家族于不顾,更不敢连累弟妹们。否则万难心安。”

严纪鹏欣然点头,道:“就知道你是明事理的。”

又问道:“到底郭家是怎么回事,郭老爷怎会对你提出那样的条件呢?虽然合情理,但你已经被出族。这事人人皆知,此其一。其二,郭姑娘目前这境况。也容不得他挑三拣四,你又对她坚贞不屈。在她还下落不明时便当众宣称非她不娶。这样的人他还看不上?莫非真像传言说的,他担心你一无所有,是冲郭织女一身技艺去的?”

方初摇头道:“不是舅舅想的这样简单。”

遂将爹娘拜访郭家情形、外面流言、他上郭家求亲经过、回家恳求长辈做主等事悉数告诉了严纪鹏,并分析其中厉害。

“郭家这也是没办法,如今方家所为,并不比当日韩家强多少,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我被出族,所以方家管不着我而已。”

严纪鹏吃惊道:“你在郭家答应郭老爷要方家长辈出面求亲,又在方家答应你祖母不再麻烦方氏一族,你…究竟要怎么样?”

方初道:“不怎么样!”

严纪鹏愕然不解。

方初望着窗外,沉声道:“我谁也不靠!郭家坚持要方氏一族承认这亲事,无非怕他闺女被方氏一族羞辱耻笑;若我建立小方氏,声势名望不逊于方氏一族,郭家还会在乎那边吗?方家不肯为我出头,无非是怕我娶了郭姑娘连累族中子弟前程;若我足够强大,那些和方氏联姻的人巴结还来不及呢,又岂会因为我娶了郭姑娘而退避三舍,方氏一族的人又怎会因为这个不承认我的媳妇!”

严纪鹏拍桌喝彩道:“好,说得好!”

忽又笑道:“本来舅舅还头疼怎样帮你,想来想去也没主意。你既有这等想法,我倒好办了,别的不行,助你发家还能做到。说来听听,你想怎么做?”

方初笑道:“暂时还不用舅舅帮忙。等需要时再找舅舅。”

严纪鹏点头,想了想,又问道:“那郭家那边能等得及吗?郭姑娘突然回乡,该不会郭老爷要送她去庙里吧?按说不会,他最疼闺女的。”

方初失笑道:“怎么会!郭姑娘回家筹备织锦大会的作品。”

严纪鹏恍然大悟,道:“我说郭老头爱女成命,断不会送她去庙里的。既如此,他要是把郭姑娘嫁给别人呢?不是舅舅打击你,你有这志气是好,然短期内想让人刮目相看,有些难呢。”

他怕外甥气馁,才说得婉转,其实心里觉得十分艰难。

方初道:“郭姑娘不会嫁别人的,她一定会等我!”

严纪鹏眼睛一亮,“你们已经…”

方初对他点点头,垂眸,脸微红。

********

继续啰嗦:二更求月票、推荐票(*^__^*)关于清哑的心思,与前文情节呼应:清哑病重昏迷时,郭守业父子曾为了她跪求江家,深受耻辱,这事对她来说刻骨铭心,所以她绝不会利用父母对她的宠爱要父母再受委屈的,只会慢慢磨转。

第531章 五福

忽又抬眼,坚定道:“至于我,当日在卫家就说了,她一日不归,我便一日不娶;一世不归,我便终身不娶。今日我也一样,她一日不嫁,我便一日不娶;一世不嫁,我便一世不娶。这短期也好,长期也罢,都阻挡不了我们!”

严纪鹏觉得喉头发哽,眼中发热。

他再次道:“舅舅帮你!舅舅一定帮你!”

他想起了欧阳明玉。

他没有保护好她,致使她悲惨一生,死不瞑目。

如今外甥和郭清哑的事摆在眼前,给了他弥补的机会,他发誓定要促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完成自己的夙愿。

方初似乎看出他难受,忙道:“过几日,等我把手头事安排了,就请舅舅陪我去一趟绿湾村。”

严纪鹏忙问:“好。去干什么?”

方初坚定道:“去求亲。虽然明知会被拒绝,但还是要去。一月去两次,月月都去,坚持不懈。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决心,也让郭家知道我的决心,看到我的努力;还要让他们别忘了这件事,不能忽视这件事,时时刻刻挂着这件事。”

严纪鹏愣了下,忽然哈哈大笑,指着外甥道:“你就直说自己不要脸皮了,死缠烂打到底就是了…”

方初也忍不住笑了,想:“死缠烂打就死缠烂打。”

严纪鹏一面笑,一面想象郭守业黑如锅底的脸,有些心虚道:“要是郭老爷忍无可忍,拿大棒子撵我们爷俩怎办?”

方初道:“不会吧?伸手不打笑脸人,咱们上门求亲,又不是抢亲;再说。舅舅又和郭家一向交好,他怎么能拿棒子撵我们呢?”

说到最后,口气却有些不确定起来。

因为,他想起从前做过的一个梦:就是上次断手后,他在乌油镇昏迷不醒,清哑弹琴唤醒了他,他那天梦见他被郭守业带着全家堵在水上痛揍了一顿。梦的可清晰了。到现在他还记得呢。

严纪鹏没发现他异常,道:“说的也是,郭老爷怎么说也要给我几分颜面。再说。你救了郭姑娘,就冲这个,他也拉不下脸来。还是别瞻前顾后,先助你立起来要紧。说起这个。我还是要问你:你到底可有计划?说来我听听,我也帮你参详参详。”

不怪他急。以他目光衡量,方初目前根基太浅,算来算去,也就一个编竹丝画的清园。虽说比一般人富,在他眼里就是一穷小子。

方初道:“我想在今年的织锦大会上露脸。”

严纪鹏精神一振,忙问:“可要舅舅提供织锦给你?”

方初摇头道:“不用。我已经准备好了。”

严纪鹏眼珠一转,又问:“郭姑娘答应帮你?”

方初再摇头:“就算她要帮我也不能接受。不然我求亲就真有目的了。”

严纪鹏好奇死了,不知他有什么杀手锏。

因又问道:“可要银子?没本钱可没法做生意。”

方初见舅舅想法设法帮他,笑道:“暂时不用,等要用的时候我一定找舅舅。”跟着冷下脸,道:“舅舅,郭姑娘已经回来,对曾家和刘家不能手软了。还有,请舅舅派人搜寻卫昭下落。”

严纪鹏郑重点头,道:“这个不用你说,我和你爹早合计了。想必沈家、高家和韩家也不会袖手旁观。”

打击曾家和刘家,也是壮大他们自身。

这个机会,他们是绝不会放过的!

严纪鹏顿了下,叹道:“韩老爷做了件蠢事。韩小子可难了!”

方初听后沉默。

舅甥两个又闲话几句,方初便告辞。

他出来后,改装后悄悄去了金氏作坊。

牛二子见了他,欢喜地迎上来,道:“少爷来了。”

方初脚下不停,往内院走,口中问道:“你姐姐那里准备怎么样了?虞姑娘可有新进展?”

牛二子道:“有,有!昨晚她们织到好晚。少爷随我来看。”

一面引着方初往内院东厢房后去了。

在东厢后罩房内,有一台大花楼机,两个女子正在织锦。

牛二子叫道:“姐姐,大少爷来了。”

二女停下来,一齐下机,向方初见礼。

方初摆手道:“不用多礼。”

牛姑娘直起身,腼腆地退到一旁。

方初目光从她身上一扫而过,停驻在另一个少女身上。

这少女十五六岁,生得清爽俏丽,且举止落落大方。她是周记的织工兼意匠,名虞南梦,奴籍。原是罪官之女,被夏织造使手段弄出来放在周记,从八岁开始培养,至今已有相当的根基。

方初反复查询后,将她抽来和牛姑娘一起织锦。

虞姑娘坦然承受方初注视。

方初问:“姑娘可有领悟?”

虞姑娘道:“略有点。少爷请看——”

便走向一旁的大方桌,展开一幅图纸示意他看。

牛姑娘也跟过来,铺开一块锦缎,正与那图纸相符。

虞姑娘道:“这是前天织的。昨天上机的样品尚未织出来。”

方初仔细看了那锦,点点头;又走过到花楼机旁看正在织的锦,看完转身对她们道:“算不错了。如今这个局面,想要有惊世骇俗的突破根本不可能,唯有在花色上下工夫。只要花型独特,一定能脱颖而出。我想,各家都会尽展所长,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

说到这,冲牛姑娘点点头。

牛姑娘忙走出去,须臾拿来一幅图,铺在桌上。

虞南梦对此并不在意,她刚来,自然不如牛姑娘受信任。

方初对虞南梦道:“这图案适合有年纪的人穿。你看如何?”

虞南梦见图上绘制的是“五福捧寿”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又听方初道:“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也’;‘考终命’意为有善终。此图寓意福寿双全。”(注释)

虞南梦想了想,忽然灵光一闪,道:“别家都竞相在年轻女子穿的花色上下工夫。少爷独把功夫用在老人身上。恰好今年皇太后七十大寿。这款锦来的正当其时…”

方初一惊,目光锐利地盯向她。

他没想到她脑子转这么快,又对朝中事这样了解。不由狐疑起来。

虞南梦察觉,疑惑地问:“我说的不对吗?”

方初目光一松,点头道:“对。虞姑娘很聪明。”

又漫不经心问道:“你怎么知道皇太后今年七十大寿?”

虞南梦道:“听周东家说的。他听夏大人说的。”

方初又问:“这么说,你早就知道周记是夏大人的私产?”

虞南梦道:“不知道。只知道周记一直受夏大人暗中照应。我原以为是周老爷会逢迎、送了好处给他,才这样。”

方初点点头。不再追问。

虞南梦指着那图纸问:“这就织吗?”

方初道:“织。分别用黑底衬暗红图案、藏蓝衬暗红、黑底衬金色、暗红衬黑色、暗红本色凸显花纹…各种颜色搭配都织出半匹来,选合适的留用。”想想又加上一句,“你们若有想法,也可试着织。”

虞南梦和牛姑娘一起点头。

牛二子在旁静听。不敢插嘴打断,这时才找到空挡插话,问:“少爷。这次织锦大会咱能露脸吗?”

方初道:“你肯定会露脸。我必定要带你去的。”

虞南梦噗嗤一声笑了。

牛姑娘瞅着弟弟也笑,又瞄一眼方初。十分喜悦。

牛二子却不尴尬,十分振奋,道:“我要好好准备。姐,帮我做一件好衣裳,还要做鞋子,做荷包…”

方初急忙截断他,皱眉道:“这些东西,你自吩咐人做就是了,何必劳动你姐姐。她这些天都要忙,哪有工夫替你当丫鬟。”

牛二子醒悟,忙道:“知道了。”

方初又吩咐一番,方才乘船离开。

在水上,他又细细思索一遍今后计划,忽然想起舅舅说“韩小子可难了”,眼前浮现韩希夷和谢吟月的面容,不由怔住。

韩希夷可退亲了呢?

退不了,真要娶谢吟月?

方初觉得这结局跟做梦一样。

他想韩希夷,韩希夷也正想他。

当听韩嶂回说外面的流言后,韩希夷久久不能言。

他知道,他今生和清哑无缘了。

“我欠你一只手!”

他将左手举到眼前,喃喃道。

或者说,他欠她一份决心和勇气。

当日,他大可以不斩手,直接冲入谢家,宣告自己非郭清哑不娶,便什么事都没有了。父亲再生气,还能将他杀了?

他真傻,竟这样相信谢吟月!

他体会到方初挥刀斩断手掌的心情,还有他的怒吼“对谢吟月,我问心无愧!”静静地笑着,仿佛想起什么好笑的事。

若脸上没有泪水不断往下滚,那便自然了。

正在这时,静女走进房,手里托着一盏冰糖燕窝粥。

她担忧地看了他一眼,将托盘放在他面前矮几上,轻声道:“大爷,吃点东西吧。就算伤心,也要注意身子,不然老爷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说着端起碗,送到他面前。

韩希夷不接,看着她问:“静女,你喜欢我吗?”

静女一愣,就红了脸,跟着想起什么,又白了脸。

但她还是忠实地点点头,低声道:“是。”

********

(注释:五福是清朝的一款织锦吉祥图案。)

今天三更八千字,晚上木有了!(*^__^*)再求月票。

第532章 条件

韩希夷又问:“我不能收你,你恨我吗?”

静女忙摇头,道:“静女怎么会恨大爷呢。静女只希望大爷好好的,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婢子卑贱人物,不用大爷为婢子操心。”

韩希夷道:“好,不枉我教导你一场。等父亲丧事了了,你便嫁过去吧。赵之和那里,我已经和他说好了。”

静女觉得他今日很反常,不禁滚下泪来,道:“谢大爷。”

韩希夷道:“哭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的规矩。别说你,就是大爷我,也是要成亲的。”

静女越发哽咽起来。

记得不久前,大爷也是准备成亲,满脸都是喜气洋洋的,要打发她和陶女;今日他说到“成亲”二字,口气却充满了萧索。

韩希夷吩咐毕,不再多说,端起碗就吃起来。

吃完,命静女叫管家来。

静女给管家传了话,便回房发怔。

正呆着,陶女进来了。

陶女见她脸上有泪痕,忙问:“姐姐哭了?”

静女擦了眼泪,道:“谁哭了。”

陶女道:“我明明见姐姐落泪。”

静女道:“你别管我。我问你,大爷让你选人嫁,你可想好了?”

陶女不情愿道:“急什么。老爷才过世,哪里就说这个。”

静女正色道:“我劝你还是多想想吧。”

陶女道:“姐姐今儿怎么了?也学那起子多嘴嚼舌的媳妇老婆子,管起我的事来。姐姐有这精神,不如想想自己。”

静女看着她,摇头叹气。

那边,韩希夷对韩总管吩咐道:“请高僧看个日子。准备将老爷灵柩移回家去。”

韩总管急忙应道:“是。”转身就去准备了。

韩希夷又去知会母亲和族中长辈。

韩太太见他忙前忙后,却丝毫不提和谢家的亲事,心急如焚。她以为,老爷临终留下遗言,儿子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和谢家退亲的。至于退亲后再上郭家求亲,她并不担心,因为郭家不会答应的。

谁知。韩希夷却是提也不提。这可怎么办?

难道他舍不得退亲?

韩太太着急了,定亲时,是利用儿子对谢吟月不忍;现在。她却巴不得儿子狠心些,千万别对谢吟月不忍心。

韩总管很快转来,说高僧拟了日子,三日后适合动身请灵。

韩希夷便忙碌起来。一面派人先回临湖州安排接应事宜,一面打点行装动身启程。一面和诸亲友辞别。

但是,他始终没有上谢家,也没有给谢家送信。

谢吟月见韩家杳无音讯,心沉入谷底。

与此相对应。是方初义无反顾地坚持娶郭清哑。

都到这个地步了,她还要输给郭清哑吗?

谢明理怒气横生,拿定主意:横竖要退亲。这次他定要退得轰轰烈烈,让韩家和郭家都沾染一身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