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是为方制成亲送贺礼,二是来辞别的,他要回南方了。

第1101章 睿明郡王的艳遇

昨日沈家一批瓷器运到京城,他挑了些精品送来幽篁馆,有恭贺成亲礼,也有赠送方初清哑的,皆是一等一的瓷器。

清哑觉得沈寒秋看去更加深沉了,如一汪深潭。

从奉州回来,她听说细腰被火化了,有些不解。不过她自己是赞成火化的,干净。细腰那等女子,若是身体腐烂被虫蚁啃噬,想想都觉得违和,还是火化了干净。

她便问道:“沈大哥,细腰她…”

火化的骨灰怎么处理的?

沈寒秋微笑道:“我带回去。”

清哑点点头,他带回去最好了。

沈寒秋又道:“郭妹妹别想多了,好好保重身子养胎要紧。她得偿所愿,并无遗憾。若你有个好歹,她在天之灵才不会心安。”

得偿所愿?

清哑不解这话。

她仍点头道:“谢谢沈大哥。”

方初和沈寒冰一起将沈寒秋送到城外。

寒暄告别后,沈寒秋上了马车。

沈怀玉站在车门口,望着父亲道:“父亲一路保重。”

目光却落在马车壁架上,有些复杂。

那里有个山水花鸟图案的圆肚细颈青花瓷瓶,瓶内,装的是细腰的骨灰,父亲要把她带去哪儿?

沈寒秋沉声道:“京城复杂水深,你跟着你三叔和方叔他们历练,多听多看多学,遇事莫要冲动狂妄。”

沈怀玉束手答应了。

沈寒秋挥手,放下车帘,马车缓缓启动。

没人了,他才看向那青花瓷瓶,目光幽深。

就带在身边吧。

她不就想跟在他身边么。

埋也没处埋,埋到哪她都孤单。

晚上方初回房,清哑正拆看沈寒秋送来的瓷器,外间起居室炕上、桌上都摆满了,琳琅满目,有整套的青花茶具和花瓶摆件,也有成套粉彩碗碟,还有天青色的薄胎瓷碗…

清哑喜欢瓷器,不是因为它们名贵,而是那一种细腻、优雅的清韵,浓淡相宜,好像江南的水墨画,极为养眼。

目光穿透它们,好像透过岁月在看古董。

她有些奇怪,记得前世去景德镇参观,导游介绍说粉彩瓷是清朝才创出的,大靖差不多相当于历史上的宋时期,这也太早了些。

其中缘故,她不得而知。

反正不是一个世界,不必较真。

方初见她神情专注,吩咐紫竹:“把不应季的先收起来。其他该摆的就摆上,喝茶的喝茶,吃饭的吃饭,都用起来。”

紫竹忙答应了。

清哑听见他声音,回头对他笑。

方初过来,拥着她柔声道:“喜欢就用。”

她点点头,拿起一个粉彩小碗道:“用这个吃饭。”

方初道:“好。随你喜欢。”

瓷器再好,合用才是第一位。若不能用,便成了摆设了。就是花瓶等摆设,也是可以灌水养花的,也不是全然无用。

二月初一,睿明郡王从奉州回来了,到京就进宫请太皇太后懿旨,要纳奉州曹按察使之女曹静宜为侧妃;另外,严纪鹏和长子严予宽、长媳梅氏分别进京,为严暮阳科举助力。

睿明郡王纳侧妃一事内情很简单:就是郡王酒后失德,冲撞了曹姑娘,而曹家也不是普通人家,于是只能纳为侧妃。

对此,王妃无话可说,谁让郡王是先皇儿子呢。

当今皇帝还是六皇子时,就纳了蔡钥为侧妃,蔡家一样是簪缨豪族、书香门第,没有人认为蔡钥嫁低了或者六皇子糟蹋世家女儿。

太皇太后的懿旨当日就下来了。

睿明郡王三月初迎纳曹静宜过府。

方家,方隐也正向方瀚海父子详细回禀此事。

他此去奉州,就是为这件事去的。

这件事并不好办,方瀚海和方初的交代是:要他到奉州见机行事。“见机行事”听着有很大自主权,可实际并不那么容易。给郡王府添一个妾不难,难得的是这个妾要有分量,才能给王妃造成心病,甚至离间他们夫妇感情。这样的妾,自然不好找。

可是方隐却没费多少精力。

据他说,睿明郡王在上次暴乱中救过曹静宜,和曹静宜彼此情投意合,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他们时常制造机会“巧遇”,眉来眼去、意味深长。于是方隐便顺手推了一把,成全了他们。

他们欢喜的很,并无为难、委屈的意思。

他笑道:“老爷,大爷,我可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我怀疑,就算我不出手,他们也会想法子做成好事的。不信等着瞧,睿明郡王肯定宠这个曹侧妃。她长相好,才情也好,对郡王很仰慕。”

他说得这样,方初和父亲相视而笑。

瞧,这就叫“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这话也不对,不过是纳个侧妃,对皇家来说实在不算大事。

对方家来说,却是绝妙的一步。

方初便详细寻问方隐,曹按察使在奉州为官情形、家世背景、家中产业、曹姑娘的人品心性等,细细思索筹划。他想暗中相助曹侧妃,务必使她有财有运、事事顺心,才有实力和王妃抗衡。

方隐问:“大爷问这些做什么?”

方初道:“给曹侧妃增加实力。”

方隐想了想,道:“这曹大人一心想飞黄腾达,原还想把女儿送进宫呢。曹静宜还有个妹妹,容貌没有她姐姐生得好。但她很有志气,听闻皇上喜欢有特色的女人,便努力学习冰舞,希望能凭这个被选进宫。我几次看见她在冰上练习跳舞,吃苦的很。”

他这么一说,方初顿时也想起来了。

在奉州时,官家女眷都刻意交结清哑。

他有次听清哑回家说,那天和众女谈到嬉冰,清哑还指点她们如何掌握平衡,如何摆动作造型等等。

方初问:“方叔的意思是,帮她达成心愿?”

方隐笑道:“若她妹子进宫了,自然是个靠山。”

方初和方瀚海对视一眼,道:“这也容易。让人将她美化一番,传到皇上耳朵里,以皇上的性子,此事十有八九能成。”

至于找谁传这个话,也容易的很。

官场什么人都有,魅惑君上的人哪朝都不缺。顺昌帝有收藏特色女人的嗜好,自然就有谄媚的臣子出头为他搜集。

方隐得了吩咐,便出去了。

方初和父亲商议毕,便匆匆回房陪清哑。

第1102章 夫妻逗趣

这晚,他对清哑格外温柔,心情好嘛。

清哑最近都如同泡在蜜水里,仿佛回到新婚时候。

她虽不爱说话,却不死板无趣,相反,她很有灵性,对方初的宠爱时常回应,使得方初更加情不自禁爱她。

因明日就是方制大婚,她早早催着孩子们去睡了。

方初洗漱后,两人在炕上说话。

她仰面躺在方初身前,头枕在他大腿上,伸手捏住他下巴,小声问:“说,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对我问心有愧呀?”

方初低头笑道:“为夫的确对雅儿问心有愧。”

清哑审问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坏事瞒着我?”

这是调*情了。

她哪知道方初还有什么事瞒着她,不过是随口说的。

然方初心里的确另有隐情,想:“若雅儿知道韩希夷误会了她,而自己也相信了,并为此发火,只怕要气死。绝不能让雅儿知道。”

因此,他佯笑道:“还有什么?没别的事了。”

清哑笑吟吟道:“看着我的眼睛。对,就这样——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心虚、愧疚,还有躲闪…”

方初把脊背一正,故作郑重道:“雅儿你看错了。我发誓,真没有——”说到这忽然想起自己的确隐瞒了清哑,可不能发誓,自己发誓很准的,急忙改口道——“为夫对你的心意天日可表!”

他对清哑的心意是真的,怎么发誓都没关系。

清哑笑眯眯道:“那我就相信你吧。”

方初见她放过自己,也笑了,用手摩挲她光滑的脸颊。

他便转移话题,说起睿明郡王纳侧妃的事供清哑取乐。

他笑道:“咱们很快又要送礼了呢。”

清哑问:“什么礼?”

方初道:“睿明郡王要纳侧妃了,咱们得去恭贺。”

他一定要备一份大礼去好好的“恭贺”他们。

清哑道:“纳侧妃?纳谁?”

方初便将他和曹静宜的一段事说了。

清哑对郡王夫妇印象不好,对这话题不感兴趣。

她问:“你羡慕吗?你可想纳呢?”

方初忙笑道:“为夫给你出个主意:雅儿,若有女人想进这门为妾,你让紫竹她们拿鞭子抽走,不用客气!”

清哑白了他一眼,笑吟吟的心里很喜欢。

方初便又换个话题,说起严纪鹏父子来京的目的:为严暮阳科考助力是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等严暮阳高中后,就要为他和巧儿把亲事定下,严纪鹏已经和郭守业暗中说妥了。

说起这话,清哑也没了笑容,原因在梅氏身上。

梅氏进京后,见方制和王瑛即将成亲,羡慕之极。

方制这样的庶子都能娶诗礼豪族王家出色的嫡女,她的儿子家世、人品、才学一样不落,为什么只能郭巧儿这样的村姑?

郭清哑虽然有些长处,可郭巧儿比她姑姑差远了。

郭巧儿不过是沾她姑姑的光,她自己是不可能也挣一座牌坊的,也不可能被朝廷封为第二个“织女”,郭家全部的荣耀都在郭清哑身上,可是郭清哑嫁人了,郭家如今还剩下什么?

方无适封伯爷,那也在方家。

郭家其实就靠着方家提携。

梅氏做母亲的,当然希望儿子好。

她觉得,严暮阳娶不成王瑛,但京城还有那么多世家大族呢,谁家没有女儿?随便娶谁家女儿,都比娶郭巧儿对严暮阳帮助大。

可严纪鹏声称等会试过后,就要向郭家提亲。

梅氏不愿意也没法子,可不敢违拗公公。

但她心里不情愿,面上再掩饰,也带了出来。

清哑眼睛又不瞎,自然将她的表现看得清清楚楚。

侄女被嫌弃,清哑当然不舒服了。

她便道:“你表嫂不愿意。我们也不想倒求。”

方初听了,劝道:“不论哪桩亲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少不得要努力争取。就如三弟这门亲,王家也不大情愿,还不是做成了。表嫂不愿意也不行,抵不过舅舅舅母愿意,暮阳也心许巧儿。”

清哑道:“等嫁过去巧儿要受婆婆气。”

方初笑道:“婆媳相处是一门学问。巧儿定能将这学问做好。”

顿了下,又戏谑道:“你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还要担心呢?咱们的亲事,郭方两家可都不同意,你也没退缩半步。想当年在锦绣堂,郭织女对未来公公提出一连串的要求,方老爷丝毫不敢懈怠,全部答应。在方家别苑,郭织女智斗方老太太,是何等的风采?面对众多明示暗示,郭织女一概充耳不闻,只按自己想的说。”

说到这他声音一变,捏着嗓子模仿清哑道:“老太太,晚辈若连累方家姑娘,就绝不结这门亲,还劝方少爷也放手,不让他做不孝不义之人。”

然后又恢复本来声音,继续道:“把个方老太太感动的哟——拍桌喝道:‘好!不愧是郭织女!不枉我孙子如此看重你,果非一般女子可比!’枉老太太见多识广、精明如狐,全然不知自己堕入郭织女算计中,当众给织女下了保证,还沾沾自喜呢。郭织女搞定了未来祖母,又开始搞定未来公婆和舅舅姑妈。在酒桌上,她恭恭敬敬、不声不响地把未来公婆全喝醉了。喝醉的方老爷含愧含泪道:‘郭姑娘,我对不起你。我不是个好爹!’想方老爷是何等心机谋略,也栽在未来儿媳手上。方二太太也醉了,差点要和方老爷和离。所有人都认为郭织女无路可走了,无法嫁入方家。就在这时,朝廷传来了旨意:为郭织女赐建贞节牌坊!方老太太震惊!方老爷震惊!方初大喜…”

外间门口,方瀚海和严氏听得脸都黑了。

“这个孽子!”

方瀚海气得在心里骂。

也只能在心里骂,儿子和儿媳正开心呢,他们难道还能冲进去,把二人训斥一顿?躲还来不及呢,倒撞上去!

严氏也心抽抽,后悔这么晚过来,听见儿子消遣爹娘。

原是他们心血来潮,要来看看怀孕的儿媳妇。走在游廊上,远远就听见房内说笑声,知道儿子儿媳还没睡,就没防备。等走近,发现紫竹和青竹在外间做针线,便摆手示意她们不用起来,他们自己进去就好了。谁知就听见了儿子和儿媳搞怪。

第1103章 方祸水大婚

方瀚海扭头就走,严氏也一声不吭地跟后面。

房内,方初丝毫不知爹娘来过了。

他像说评书一般,用铿锵顿挫的声音把往事叙述了一遍,听得清哑愣愣的,仰面看着他嘴巴一开一合。

对于这段往事,她想起来也觉不可思议。

她那时候可说是糊涂胆大,或者说无知者无畏,而不是什么“智斗”。她前世少参与社会生活,阅历浅,穿越来后,一场婚变骤然将她推到商场。面对谢家等庞大强势的织锦世家,她毫无经验,也毫无退路,完全凭着感觉走,如同走钢丝一般,步步惊心。

如今她也积攒了不少阅历,纵然还不善运用心机,却也不像从前那样单纯直率了。她有了许多顾忌。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越多,身上背负的也越多,顾忌就多,行事就越瞻前顾后、迟疑不决。

郭勤和巧儿的婚事就是例子。

清哑不像当初自己的婚事一样对待。

每一天,她都在成长变化。

她记得进京前,她还是赞成巧儿和严暮阳的;进京后,又经历这么多变故和事故,她不再坚持原来的决定了。

她像郭守业和吴氏当年一样,替侄儿侄女操心的很,费心想许多。梅氏不喜巧儿,她生怕巧儿嫁过去受罪,全忘了自己当年和方初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和险阻,自己又是怎样克服的。

听到后来,她翻身坐起来,跪在方初面前,拿拳头捶了他肩膀一下,嗔道:“我像你说的那么狡猾吗?我那时候什么也不懂。”

方初道:“你那是大智若愚。”

清哑见他忍笑的样子,高声道:“方初,你坏死了!”

撒赖一般把身子一松,向他扑过去。

方初张开双臂,稳稳地抱住她,呵呵大笑。

外面游廊上,方瀚海夫妇走得更快了。

儿子和儿媳恩爱,他们有气也不好发作。

外间,紫竹和青竹对视,都犯愁。

老爷太太来了又走了,要不要告诉大爷和大奶奶呢?

想想方瀚海板着的脸,两人同时摇头——不能说!

说了太让老爷太太没脸了,还是瞒着比较好;再者,大爷大奶奶若是知道了,心里也尴尬,说不得她们两个就当自己是瞎子和聋子,今晚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没这回事。

二月二,龙抬头。

今日,方制大婚。

一大早,幽篁馆上下都忙碌起来,奔走不绝。

方家兄弟在京城的不多,今日方初要亲自陪方制去王家迎亲。为此,清哑也亲自为方初穿衣打扮,既要使他看上去仪容不俗、含蓄内敛,又不能太耀眼,夺了新郎弟弟的风头。

方初也叮嘱她:“今天两边都摆酒,两边都接客人。你好好的待在这边,别去前面,小心被人冲撞了。父亲母亲要去新房那边,这边客人应该不太多;玄武王妃不会亲自来,其他人无需你亲陪;你又怀孕了,不去迎客别人也不会说失礼。盼弟肯定会来陪你…”

清哑一一都答应了。

收拾完毕,方初才往前面去。

连孩子们都急不可耐地走了,要跟祖父母去新房那边瞧热闹。

清哑在窗前坐下,对巧儿道:“安静了。”

巧儿一面命丫头准备茶点,一面道:“姑姑想得美呢。待会就有客人来了。今天想安静,除非去松山逛寺庙。”

清哑听了忍俊不禁。

果然,早饭后不久,盼弟就带着婉儿姐弟来了。

接着是蔡家的太太和姑娘们,先在严氏面前周旋一阵,然后就来看望清哑;再然后就是靖国公府的人…

诸般热闹也无法一一细说。

且说方初,陪着方制去王家迎亲。

在门口就碰见睿明郡王,忙抱拳道:“恭喜王爷!”

睿明郡王笑容一僵,随即恢复自然。

他笑道:“同喜。听说郭织女怀孕,方伯爷又要喜得麟儿了?”

方初也笑容微滞,有些不自然,道:“正是。”

睿明郡王目光一闪,道:“那本王可要恭喜方伯爷了。”

方初也恢复自然,笑道:“谢王爷。”

说罢才率领迎亲队伍进去了。

背后,睿明郡王笑容不变,目光却转深沉。

方初一面走,心里也冷笑——看情形,鱼儿上钩了!

新郎上门迎亲,众人纷纷前来观看新郎风采。

一看之下,个个都被方制“花容月貌”给震住。

这可不好形容了,男儿生得这样俊美,说不上好与不好,总之很特殊,容易引人争议,有夸好的,有摇头叹气的。

方初嘴上和王家迎宾人寒暄,双眼不露声色地打量四周,很快将刚才的事抛开,专注到呵呵傻乐的方制身上去了。眼下这喜气热闹的场景,令他想起自己迎娶清哑的时候,多么甜蜜啊!

可看这阵势,方制今天怕是不容易迎接到新人。

方初打起精神,为弟弟坐镇。

王家这样的诗书大族,说世交弟子遍天下也不为过。王瑛选婿,众多青年才俊输给了横空杀出的黑马方制,那心里都堵了一口气,今日王瑛出阁,打定主意要刁难方制,一雪前耻。

他们也不拐弯抹角,方制不是不善做诗文吗,今儿偏要他当众做诗文催妆,不做就让接新人出门,看他能如何!

若做不出来,或做的不好,当着这些人才丢脸呢。

那时,他们才能出了这口心头恶气。

方初再有担当,也不能代替弟弟迎新人。

若真这样,只会令方制更加丢脸。

方初也不怕方制不能应对,毕竟方制从小顽劣,肚子里很有些鬼主意;他就怕方制应对的不登大雅之堂,惹人笑话。

他靠近方制耳边,小声道:“不用慌。镇定些!”

方制对他一笑,道:“大哥放心。”

桃花眼艳光闪闪,红唇如花心,整张脸如盛开的鲜花,看得方初一呆,暗骂“祸害!”深怪秋姨娘不该把他生成这样。

方制面对众人要求,从容灿笑,笑得众人眼晕。

众人齐声在心里骂:“祸水呀!”

方制见小舅子王琨站在众书生之首,想:“哼,当爷是好欺负的?爷斗鸡走狗、吃喝嫖赌的时候,你们这些可怜的家伙还不知在哪个旮旯里捧着书,头悬梁、锥刺股地苦熬呢。对付你们这帮书呆子,小爷还用费脑筋?今儿就叫你们瞧瞧,我这王家女婿名至实归!”

第1104章 方祸水:你们认命吧

他便让人摆桌案、笔墨纸砚。

桌案要长,纸张也要长、大!

众人问:“你想做什么?”

方制道:“兄台请安心静观。”

言下之意,年轻人这样急躁是不行的!

那兄台气得对王琨道:“王兄就给他!且看他能如何!”

他原本以为自己做定了王家女婿,若没有方制的话。

抱他这样想法的书生不在少数。

所以他们看方制,那就是仇人,且是夺妻之仇。

王琨无法,只得按方制要求,抬了两张大书桌来,拼在王瑛绣阁院中;又摆上笔墨纸砚,大幅生宣纸,道:“请——”

方制上前,把衣袖挽了挽。

方初见了,道:“我来。”

亲自上前为弟弟卷起大红礼服的衣袖,不使它拖下来影响手腕运力,又没有卷得皱巴巴影响他仪表。

众人见他们兄弟如此情深,都羡慕。

挽好后,方制开始动笔作画。

才画了一个点,马上有人质疑,说今日要他作诗文,不是作画。

方制很干脆道:“在下不擅做诗文,擅作画。”

那人一听正中下怀,坚持道:“那不行!今天定要作诗文。”

方制笑道:“行不行,不是兄台说了算,还要看王姑娘的意思。在下是来娶王姑娘的,可不是娶兄台。”

众人轰然大笑,那人红了脸。

王琨等人刚要反驳,方制抢道:“等在下画完了,若你们当中有人能在同等时间内画得比在下更好,在下便认输。先说好,比我年纪大的不算,成亲过的不算,在下安心学画才几年工夫呢。”

方初也向众人笑道:“在下这个弟弟,小时候不成器,不大爱读书的,比不得各位,十年寒窗苦读,胸中自有丘壑。”

在外,方家兄弟自然抱成团。

当下方利也对周围笑道:“大伙儿是不是不大服气?说老实话,小弟第一个不服气。可是没办法,他画的就是好。唉,认命吧!”

众人被方家兄弟说得集体收声。

方制以前纨绔,才学几年画就这等成就,他们谁不是十年寒窗苦读,若是不敢接下方制比画的挑战,又有什么资格要方制作诗文?诗文是他们擅长的,而绘画却是方制擅长的。

方利那句“认命吧”,更是隐含讥讽。

今日便是闹上天,难道王姑娘还能改嫁他人?

方制见挤兑得众人不敢出声了,才洋洋得意地开始画。

他今日是有备而来,早已胸有成竹了。

在幽篁馆住的这段日子,和幽篁馆上下人都混熟了,有次他听小豆子在众人面前吹:大爷和织女成亲后在清园又办了一场世间少有的婚礼——鹊桥会。在清园的廊桥上,许多的鸽子飞舞,许多的彩灯,大爷和织女在桥上相会,他们在水上划船舞龙灯庆贺,就跟传说中的鹊桥相会一样,别提多美了,那时他就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