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忙道:“二姐年纪不小了,现在哪有这么合适的亲事,二姐嫁过去只要前程好那就行了。再说,老爷的大事才是要紧的,老爷不是说了吗,现在的时局…”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正是这话,有多少人因为拥错了新主子一败涂地,万一将来义承侯府出了什么问题,陶家还要靠着更大的靠山…这事关整个陶家,大意不得,想到这里大老爷才点头,“毕竟是已经承爵的侯爷,有几分傲气也难免。”

大老爷扫了一眼茶碗,大太太知他要喝茶,忙叫冬蕊进来换了茶。

大老爷拿起茶碗喝了几口,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一些。

大太太趁机又问,“建威将军的那桩案子,不会牵连到老爷吧?”

大老爷有些心不在焉,“我这里毕竟是小宗,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查到。”

大太太这才放心,又想及三房要搬迁到京城的事来,“我看不如将三庙胡同那个三进的宅院腾出来,让三房先住在那里,等到有了合适的院子再买一个。”

大老爷感激大太太的豁达,口气软起来,“那总是分给咱们的祖产。”

当年分家的时候三庙胡同这处院子是分给大房的,大老爷进京任职之后,开始住在那里,后又觉得宅子太小,才置办了这处。

这处宅子,东边的正房千禧堂是老太太住的,虽然现在老太太迁去枫华居去养病,千禧堂却也是照常打扫,老太太没发话,大太太也不敢提出要住进去。

“这几日你去问问母亲,还是请母亲迁回千禧堂来吧!”

马上就要祭祖了,大太太明白这个道理。

大太太想起瑶华刚才的话来,于是和大老爷商量,“王家和义承侯府那边的亲事我想等到二姐那边都定下来之后再开始办。”

大老爷随便答应,“这些事你就看着办吧!”

又有官员来府里,大老爷迎出去,大太太忙安排人伺候,知道大老爷向来不喜欢她打听这些政务上的正经事,便也不问许多,只叫了陈妈妈过来,“既然瑶华那边有空出来的人手,你就带翡翠去容华那里。”

陈妈妈点头应承了。

“明天我还得去义承侯府看看淑华,那边的事我还得和淑华商量商量。”她乍一听淑华小产,确实乱了阵脚,瑶华考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嫁去义承侯府的人选她还要再思量思量,八小姐容华如果真的是个恭顺的也就罢了,要是和五小姐一样,真是存了什么心思…她也自有她的方法。

陈妈妈道:“锦秀那边我再去问问清楚,锦秀对初晓说八小姐要嫁给大姑爷做妾室的话,倒不一定是从八小姐那里听说的,我上次嘱咐锦秀多注意八小姐,那丫头大概从我的话中听出了什么,就自以为是起来。”

大太太听得这话,“要是容华有什么举动,锦秀早应该到我跟前来说了。”

说到这里,大太太忽然想起什么,“我记得上次三圣庵里的马道婆进府里来问安,说过大姐儿最近似有一劫,是也不是?”

大太太这样一说,陈妈妈猛然想起来,大太太信的是通教寺的出尘师太,对马道婆的话也就不怎么相信,要不是为了治二小姐的病,三圣庵的方向正好利于二小姐,需要在那边供奉菩萨,也就不会时时让马道婆进府,“太太这么一说,我想起来,是有这么一出。”

大太太道:“我只当她说话没个准,家里又有出尘师太保着,也就没在意。”顿了顿,“没想到应了她的话。”

陈妈妈道:“谁说不是呢,这马道婆平日里就轻佻,每日进府都跟太太要钱去药王跟前上供,供了几年二小姐的病也不见起色,我们也就没心了。”

是这样,所以没将她当回事。

大太太微微思量,“一会儿你去将她叫来,我再仔细问问,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当,到了如今田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陈妈妈连忙吩咐人去三圣庵找马道婆进府,自己带了翡翠往八小姐住处去了。

翡翠将东西收拾好,等着陈妈妈来领她去八小姐那里,翡翠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就算八小姐对她有多不满她都无所谓,有二小姐在她后面,天就塌不下来。

陈妈妈进门,二小姐正睡着,翡翠悄悄向二小姐磕了头便和陈妈妈一起走了。

到了八小姐屋里,翡翠只站在陈妈妈身后,低着头不说话。

陈妈妈将来意说了一遍,“因是嫌八小姐屋子里的人少,才将翡翠拨过来,有三个二等丫鬟,这才勉强能够用。”

陈妈妈说完这话,不等八小姐有什么意见,陈妈妈便道:“翡翠快去见过八小姐。”

有陈妈妈在,翡翠行事甚为恭谨,上去给容华行了大礼,算是认主了。

翡翠再抬起头,看到的是八小姐的笑脸,“平日里做什么比较拿手?”

翡翠实话实说地回道:“针线。”

容华满意地笑道:“这回可好了,我又多一个帮手。”瑶华这么快就有了新的动作,又是借着大太太的手送进来的,让她无法拒绝。

翡翠看似恭谨,却微扬下颌,眼睛里哪有半点柔顺的样子。

陈妈妈坐了一会儿离开不提。

容华将手里的针线分给翡翠,“我想给母亲做一件花边儒袄,你以前是母亲房里的,知道母亲喜欢什么样,花边我还没绣,你正好帮衬。”

翡翠没想到八小姐会这么快派活儿给她,她刚到二小姐屋里那会儿,前几天也是没有事做,在一旁尴尬地做了些时候的闲人。更何况针线本来就是她擅长的手艺,八小姐交给她,是抬举她的意思,翡翠不禁得意起来,她眼里瞧得是,八小姐低眉顺目,巴巴地想来收揽她。

翡翠扬起眉毛,人也骄狂起来,“花边儒袄啊,大太太最喜欢穿二小姐做的,别看二小姐针线动的不多,但是做的东西最合太太心意,毕竟是母女连心,这个谁也比不了的。”

这话的意思是,八小姐是个庶出,就算怎么卖好都是无用的。

木槿听了这话,脸色一变刚要上前,却被容华扯了回来,木槿不服气地撅起嘴,脸憋得通红。

第四十二章 心机(下)

翡翠在一旁做针线,下面的小丫鬟都过来看,“翡翠姑娘的手真巧啊。”

另一个小丫鬟道:“你懂什么,翡翠姑娘是从大太太房里出来的,手艺当然是不一般了。”

“要是姑娘得空教教我们。”

翡翠又笑,如果不是被调去二小姐那里,大太太房里的针线哪里轮的上春尧。

翡翠做了一会儿针线,悄悄地回到主屋,八小姐在暖阁里小睡,木槿和锦秀在外面说话。

木槿道:“听外面说大太太又让人备了车,说是要去义承侯府的。府里以前就传要选个小姐去给大姑爷当妾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锦秀只说:“这种事谁说的清楚。”

翡翠不由地撇嘴,锦秀分明是知道的,却装作什么也不清楚。

木槿又悄悄问,“你说,咱们小姐有没有希望?”

锦秀道:“这种事不能乱说的。”

木槿笑道:“我们只是在屋里说罢了,再说谁不在猜啊。”顿了顿又说:“不过谁猜都没用,能决定这事的只有大太太。”

锦秀道:“你这话才算是说对了。”

翡翠又听了一会儿,觉得实在没有意思,这才悻悻地走了。

屋子里,木槿看看窗外转过头和锦秀对视一笑。

小姐说的对,偷听这种事,是越来越胆大的,只要觉得没有人会发现,动作就会越大,离得也越近。

刚才翡翠整个人都快贴在门板上了。

真没想到病怏怏的二小姐会这样厉害,锦秀这边没有得逞,立即就送来一个翡翠。要不是亲眼所见,木槿还真的不相信二小姐是这种人。

木槿一撇嘴,对着翡翠离开的方向“呸”了一声,“小姐怎么不想办法将翡翠退回去?随便找个借口,说她做事闲散,不尊敬主子,哪个都好。”

木槿年纪小,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厉害,锦秀倒了两杯茶拿给木槿一杯,自己端起茶也喝了一口,“翡翠在二小姐那里可是万般好的,怎么一来我们这边就得了那么多的坏处?这话说出去让别人怎么想?”

“就算降翡翠弄走了,我们这边也不见得太平,还不知道又会塞谁进来。八小姐说的好,不如就摆一个在这里,就算挑她的错处,也不一定非要我们屋里的人去挑。”

经锦秀这样一解释,木槿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怪不得小姐说,这样也好。

木槿悄悄笑,“这些我不知道,我倒是觉得你那件事倒是好了,前些日子小姐和你商量你家的事,八小姐想管起来,还不知道怎么疏通才好,崔执事家的又是个贪得无厌的,如果咱们去求她,她指不定要开口要多少呢,咱们手里的还不一定够,这样可好了,二小姐替你把事办了,大太太也知道了这事,这就名正言顺了。”

锦秀笑笑,是啊,这一关总算是闯过来了。

过了一会儿陈妈妈又来将锦秀叫走,嘱咐了几句,将锦秀嫂子也叫来,“咱们京郊的庄子上正缺人,你们夫妻俩不如就去庄子里做事。”

锦秀嫂子道:“那敢情是好了。”

陈妈妈道:“明天一大早你们就过去,见了管庄子的刘庆荣就说是大太太打发来的。”

锦秀嫂子又谢过陈妈妈这才走了。

锦秀一直不怎么说话,陈妈妈当她还是臊着,就安慰了两句,“有些话不能出去随便说,管不好自己的嘴,将来说不定会有什么祸事。”

锦秀垂着头心里一惊,知道定是初晓在大太太面前将她说的话说了出来,急急道:“是,以后再也不敢了。跟别人我谁都没说,只因初晓也是大太太房里的,又在二小姐那边,所以才会多了嘴。”

陈妈妈点点头,想也是这般。

“最近八小姐有什么话?”

锦秀点点头,“有,上次见过大老爷回来,八小姐就问了我,老爷都喜欢府里的哪位小姐。”

“我就讲了二小姐、六小姐和以前的五小姐,都是能书会画的。八小姐就让我去六小姐那里借两本书来看,没看两眼就又让我给六小姐送回去了。这两天八小姐要给大太太做件花边儒袄。”

陈妈妈点点头,八小姐已经看出来老爷不喜欢她,老爷那边没有了指望只能依附于大太太,事实如此,八小姐没有别的路可走。

不像六小姐,上面有大老爷,下面还有生她的姨娘,身边出主意的丫头也是不少。二小姐将八小姐比做当年的五小姐,恐怕只是因为名字像就有的错觉。

陈妈妈将手里的匣子交给锦秀,“这是三圣庵的送来的佛香,大太太说八小姐也喜欢这些,就让我给八小姐拿点儿过来。”

锦秀拿着佛香回到屋里。

容华打开木匣子一看,里面的佛香是用檀木筒装好的,上面还有三圣庵的标记,“三圣庵的人什么时候过来的?”

木槿道:“这个我倒是听外面的丫头说了,三圣庵的马道婆今天进的府,大太太见了马道婆之后就出去了。”

容华眉头一挑:“去哪里了?”

木槿道:“听说去了义承侯府。”

义承侯府?

容华想起来,以前她在瑶华那里碰到过一个道姑,当时只觉得这个道姑长得贼眉鼠眼,不由地心生厌恶,她还问过瑶华,“她来你房里做什么?”

瑶华只是说:“母亲要供奉药王,说是见见才更好,我也是没法子,应付一下。”

容华问道:“那个马道婆是不是眉心有颗黑色的肉痣?”

锦秀道:“是,小姐什么时候见过?”

容华沉思了一下,随意找了个理由,“以前听小丫头们说过,好像是有这么个人。”

锦秀也奇道:“之前我在大太太房里,有一日大太太大发雷霆,说准了不让这个马道婆再进府里来。”顿了顿又道,“就是因为马道婆说大小姐今年不好。”

“大太太还说这个马道婆满嘴胡话,就拿这些个东西来骗香油钱。”

容华不禁一惊,“这样说来,这个马道婆的话灵验了。”大太太叫马道婆进府,应该是要跟她讨个主意,现在匆匆赶去义承侯府,是听了马道婆的话去跟淑华商议?

锦秀道:“那个马道婆说是会帮人看时辰,看八字,观风水,每次进府里来,都要自吹自擂说上一大堆,还说什么达官显贵家都找她去算呢。”

锦秀看容华皱起眉头,似是在想什么,于是试探着问,“八小姐,不然我去打听看看?”

容华迟疑了一下,摇摇头,“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太太如果有行动,这几天就应该能得到消息,再说只要想想就知道…”无非就是在那两件事上做文章。

地位和子嗣。

锦秀道:“不过,义承侯府是不相信这些的。有一次大小姐回来跟夫人说,想找钦天监进府里布风水,蔡夫人找理由拦下了。”

容华目光闪烁,诧异地看着锦秀,“可知道为什么?”但凡达官显贵家里都相信钦天监的。

锦秀摇摇头,“大小姐没有说,大太太还劝大小姐,不要着急,等等再说。”

也许瑶华知道,容华微微思量,大太太房里人多,有时候说话不方便,再说,姐妹之间话会更多一些,说不定多多少少透露给瑶华…

假设瑶华知晓其中的真正原因,马道婆的这次进府…恐怕这几日义承侯府会有大风波。

也难保不会烧到她这里。

大太太赶到义承侯府,因早就遣人来告诉,二奶奶已经出来迎接,“大太太这几日还好吧!大嫂正在屋子里等您呢。”

二奶奶向来说话委婉,没提起蔡夫人,画外之音那就是…

大太太慢慢上台阶,二奶奶在一旁搀扶,“蔡夫人不在家?”

二奶奶笑了,“大太太来得不巧,我家太太今天一早就回娘家看蔡家老太太去了。”

这样更好,倒是方便了她和淑华说话。

二奶奶陪着大太太到了淑华处,淑华靠在床头,额上带着橘红色梅花抹额,身穿浅橘红暗花窄褃袄,整个人看起来很有精神,看到大太太,淑华急忙起身,大太太忙上前阻止,“快躺着,你身子不好,要躺在床上养着才好,千万不能大意了。”

淑华点点头,一旁的秋荷又将被子重新盖好。

二奶奶知道大太太和大嫂一定有话说,就找了个借口,“我给亲家太太准备些果子去。”带着屋里的丫鬟下去了。

淑华将屋里的其他丫鬟也打发下去,才道,“母亲今天怎么会突然来了。”

大太太趁着这会儿得说话,“你这两天身子觉得怎么样?”

淑华笑着点头,“还好,这几日府里上下都照顾着,太医院的人又来看过一次。”

大太太这才安慰地笑笑,“那就好,我就是担心你。”顿了顿又问,“太医有没有说你这次是怎么回事?”

淑华摇摇头,“也没有细问,想来是身体的原因,我三年来第一次有孕,不想又这样掉了。”

大太太道:“你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说着看看周围,这时候正好说话,便压低了声音,“你记不记得常去府里的马道婆?”

第四十三章 心酸

说起马道婆,淑华倒是有几分的印象。

大太太嘴角一抿,叹口气,“这事也怪我,她原说你今年是有这么一劫的,我平日里不大听她的话,也就没当真,只让了出尘师太看了看,说是不相干的,谁知道真应了马道婆的话。”

淑华平日里常听来往的夫人说钦天监看风水是极灵验的,她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几位夫人也出过主意,不如让钦天监来看一看府里的风水,再看看她与赵宣桓的八字,在屋里摆上利于子嗣的风水物件,她听得这话很是动心,去跟蔡夫人商量,谁知道蔡夫人说,这事要瞒着侯爷父子俩才行,他父子俩不喜欢在府里折腾这些。

为这事,淑华还跟瑶华抱怨过。侯爷父子从来不管府里这些事,定是蔡夫人心里不愿意才找的托词,听说侯爷以前有个极受宠的董姨娘生过一个庶子,庶子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太医院的药刚吃了好转,董姨娘又听说钦天监看风水极好,求侯爷找钦天监的人来给瞧瞧,结果钦天监倒是来人给看了,也给董姨娘的庶子挪了住处,谁知道挪了地方病倒是更厉害了,几天就没了。

赵宣桓很喜欢这个庶弟弟,所以对钦天监的人很反感。

这些事淑华没有仔细跟大太太说,只和瑶华说了些只言片语。

大太太看淑华的脸色不好,“上次你跟我说蔡夫人拦着你找钦天监的人,可是因为侯爷府有什么规矩?”

淑华忙道:“不是,”又怕大太太听了原委不肯跟她讲后面的话,“可能是觉得我们年轻,还不需要这些。”

大太太方道:“我也是半信半疑的,只是那马道婆说的也在理,说你时运总是差上一步,只要你身边有得力的能出来帮你挡一下,也就好了。”

淑华眼睛一亮,“怎么个挡法?”

大太太道:“大姑爷是锐气太盛,你命里担不下,所以就祸及子嗣,现在只要能将你身边常与你在一起的人抬一个出来做了通房…对大姑爷和你都是有益处的。”

“我觉得这事也不是不可行,本想着要和你商量,能不能将你八妹妹嫁过来帮衬着你,可是这件事又慌张不得,要是能将你身边的丫头挑一个出来,开了脸做了通房,这件事也能缓和些,我们也抽得了时间再考虑清楚。”

淑华心里不是没有人选,她身边最可信的就是秋荷,连瑶华都说秋荷是个不错的丫头,她心里更是将秋荷当知心来相处,淑华点点头,“母亲,我看这件事就照马道婆说的,将秋荷开了脸做通房。”

“还有,”大太太又嘱咐,“马道婆说了今天就是好日子。”点到为止。

淑华点点头,“我知道了,今晚夫君回来,我就跟他说。”

大太太这才放心地从淑华那离开。

大太太走了之后,淑华将秋荷叫来说起通房的事,秋荷顿时红了脸,秋荷早就对赵宣桓存了几分心思,现在淑华有了这般话,她自然应承不提,淑华知道府里的成婆子是儿女双全的,就叫了成婆子用五色丝线给秋荷开了脸。

秋荷闭着眼睛,丝线划过脸时有细微的疼痛,心脏慌跳个不停,婆子丝线一抖,似是将她整个人都牵起来,揪着喘不过气。

婆子在一旁安慰,“姑娘不必害怕,这就要好了。”

开完脸,床上的淑华道:“快过来让我瞧瞧。”

秋荷站起身来,脸红着,亭亭玉立。

不知道怎么的淑华就想起自己出嫁的时候,心里不禁有些酸楚。

好不容易等到赵宣桓回来,还没等赵宣桓说什么,淑华已经急着说起秋荷的事,“我现在不方便,总要有个人在身边伺候才是,秋荷跟了我这些年,我知晓她的脾气…”

赵宣桓本意是来看淑华,听到淑华说这话,不禁皱起了眉头,再看向一旁的秋荷,耐着性子,“不必麻烦了,这几日政务多,就在书房…”说着便要走。

淑华心里一急,话也生硬起来,“今天才给秋荷开了脸,就算要睡书房,也要过了今晚吧!”

赵宣桓道:“我说了,今晚有政务。”

又是这种不瘟不火的态度。她本来想着要与他好好说,可是她每一次的努力都会以失败告终,淑华顿时撕心裂肺地喊叫起来,“赵宣桓你站住。”

………………

蔡夫人刚进屋子,丁贵家的便来道:“大奶奶和大爷闹起来了。”

蔡夫人不禁皱起眉头,今晚回娘家老太太说起建戚将军苏锡尧的案子,蔡夫人大伯家的儿子以前在建威将军麾下立了功,才提的知府,平日里仗着建威将军的关系,在地方落了不少跋扈的名声,万一牵连进去…

蔡老太太将家里的人叫回去商议,煎来想去,圣上已经下旨严办,谁也不敢先去求恩旨明目张胆地保自己家的人,庄亲王又是个会打太极的,就算求了他也不一定什么结果,只有武穆侯…

说到武穆侯,众人皆沉默下来。

这些年蔡夫人虽然和安国公夫人交好,知道安国公夫人却从不插手政事,直接去求安国公夫人恐怕不妥。

“要么,联姻呢?姻亲的事总不好不管。”

大伯想出来的主意,以前她们又不是没想讨,族中的适龄女子不是没有,只是安国公府却没有那个意思。

现在因为立储之事,许多关系都紧张,武穆侯府偏又中立着,之前成国公府家的人又不是没有登过武穆侯府的门,武穆侯却定了前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女儿,虽说翰林院掌院已经官及从二品,可是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孙掌院已经提前致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