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套路,武穆侯府要娶的正妻娘家定不会离这场政治风波太近,可如今的宗室、贵勋有几个没有卷进去?

蔡夫人想了一路,本已经心乱如麻,又听得丁贵家的这么一说,顿时烦躁起来,“为的什么事?”

丁贵家在蔡夫人耳边说几句。

蔡夫人顿时讶异,“这么说是亲家太太给出的主意了?”

丁贵家的道:“可不是。”

蔡夫人坐下,又拿起茶碗来喝茶,“宣桓也是,不过是个通房,便收了。哪里惹出这么多事来。”

丁贵家的将左右遣下去,然后小声道,“大奶奶房里的丫鬟说,大爷没有反对,只是说政务繁忙要去书房,大奶奶便急了。”

蔡夫人不悦地皱起眉头。

丁贵家的又道:“大奶奶不肯让大爷走,又说,这一胎还不是因为大爷才没有的。”

淑华隐瞒着小产的原因,蔡夫人如何不不知道?正是因为淑华这番贤良的做法,蔡夫人在私底下也说了赵宣桓,让他以后多多心疼着淑华,对淑华的照顾也是精心,这几日太医院的人经常来照看,珍贵的药材也用了不少。

可今天,淑华又是闹得哪一出。

“收通房虽然是件小事,怎么就容不得功夫了?”

丁贵家的道:“大爷也是这个意思,可大奶奶又说了,今日便是良辰,对她和大爷以后的子嗣是好的,还让大爷就算不当她是什么,也要不看僧面看佛面。”

蔡夫人听出里面的话音,脸又是一沉,“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请了人算过?之前淑华就提钦天监的事被我拦了,难不成又变着法在外面找了人?”

丁贵家的照实禀告,“府里除了亲家太太也没来什么人,亲家太太来之前大奶奶那屋还没有动静。”

这话说的已经不能再清楚了。

想来是淑华托了娘家找人算的,蔡夫人不禁长叹一口气。

“宣桓呢?”

丁贵家的道:“大爷听得这话急了,已经去了书房。”

蔡夫人正沉吟着要不要将儿子叫来问一问,就听外面丫鬟进来道:“大奶奶来了,带着秋荷来了。”

这时候倒来了,难不成是来告状的?

丁贵家的道:“这秋荷也不是善茬,大爷和大奶奶闹起来,她还在一旁搭腔,什么要死要活的,大奶奶平日里待她好,自然又怜惜她,少不了也鼓了一把火。”

蔡夫人想起淑华才嫁进来的时候,就是这个秋荷对拨给淑华用的丫鬟挑三拣四,有两个三等丫鬟,听丁贵家的说平日里看着不错的,可就是这个秋荷找了管事婆子将这两个丫鬟换了。

秋荷毕竟是淑华身边最得力的大丫鬟,初采乍到在那些小丫鬟面前立威也是有的,可是这般泼辣的作风,在义承侯府还是头一份。

又听秋荷在这里面起了不好的作用,蔡夫人气色更变,“怪不得宣桓不喜欢她,跟她主子一个性子。天冷让大奶奶回去吧,秋荷…让她等着也无妨。”

外面寒风呼啸,丁贵家的先是恭敬地见了大奶奶,并训斥两边的丫鬟,“你们这是怎么伺候的?大奶奶什么身子,你们就让大奶奶出屋子?”连忙叫了丫鬟拿了玄狐皮的大氅给大奶奶穿上,又慌忙不迭地将淑华送回屋里,“太太想是今天着了凉,又冷又头昏的,刚躺在榻上闭会儿眼睛,问起大奶奶,说要过去看呢,可是又怕过给大奶奶病气。要么就让秋荷姑娘在这边等,一会儿太太醒转了,定会问起。”

淑华怒气蒙心又冲动着来找蔡夫人,现在醒过神来,却也是头脑中一片空白,丁贵家的又说得恳切,也就没有反对,留下了秋荷在大太太处等,自己被丁贵家的簇拥着往住处去。

第四十四章 预场

“丫头们也不说一声大奶奶要来,”丁贵家的护着淑华进了屋,帮淑华脱去外套,才发现淑华里面穿着实在单薄,胳膊和手都冻透了,连忙又让丫鬟拿来暖炉给淑华暖身子,这一冷一热淑华顿时打了两个寒战,小腹也开始疼痛起来,淑华微微弯腰强忍着,在丫鬟们的挽扶下上了床。

丁贵家的道:“大奶奶放心,太太那边有我呢。”说着便辞行出来。

丁贵家的回到蔡夫人住处,见秋荷已经被撵了出来,在房檐下站着等,因穿得也少,正跺着脚瑟瑟发抖。

秋荷见到丁贵家的急忙道:“妈妈,不知道太太什么时候问话?我能不能先回去…”

丁贵家的听得这话,不禁翘起了嘴角,现在竟然还拿着大丫鬟的乔,仍是换了一脸的笑容,“太太只是打个盹,用不了多久就要醒来了,姑娘先等一会儿。”也不说别的,打发丫鬟给秋荷送了斗篷过去。

一件单薄的斗篷如何能遮得住风,秋荷又等了好几个时辰,太太第一次名言要见她,定是与她被开脸做通房有关,秋荷心里惦记着通房丫鬟的名头,就不敢离开,整个人都要冻僵了,手脚都快没了知觉,直到太太屋里的灯灭了,秋荷才敢哆哆嗦嗦地回住处。

淑华那边牵挂着秋荷,再加上刚刚一冷一热,身上说不出的难受,胸口更有一口气难消,躺了会儿只觉得下面流血不止,起身一看,鲜血已经透过衣裤落在床褥上,连忙让丫鬟进来换被褥去洗,这样一折腾,身上又是层冷汗,手肘膝盖处也是酸疼难忍,已不知到底是冷是热。

好容易熬到第二天早晨,叫来丫鬟去找秋荷进来问话,谁知道丫鬟进来报说,秋荷冻了一晚上,现正发起烧了。

淑华愣了一下,不明原委,便问,“怎么会冻了一晚上?”

妙彤素来和秋荷要好,刚才见秋荷烧得像火炭似的躺在炕上说胡话,一会儿说大小姐,一会儿叫大姑爷的,眼睛不禁红了,上来回淑华的话,“大奶奶不知道,昨晚太太房里的让秋荷在外面等,谁知道一等就是大半夜,后来小厨房里传了汤药给太太,秋荷问那些侗候的丫鬟,太太有没有问起她的事。

那些丫鬟就说,“太太病了屋里忙做一团,姑娘不帮忙,也要心里有数。”秋荷听了这话,也不敢走,直到看到太太房里灯灭了才回了住处。”

淑华心里不禁又憋下一口气,偏生这个事出在太太屋里,她这个做儿媳的问不得也说不得,正想着要去找太太房里的小丫鬟仔细问一下,外面就来人道:“太太让我给大奶奶送补品过来。”便是一碗血燕。

淑华哪里吃的下,问那小丫鬟,“太太呢?”

丫鬟回道:“太太一早出去了,说是去大奶奶娘家。”

淑华胸口一闷,去她娘家竟然也不跟她提起,想及府里两个妹妹的婚事,自己还不是为了侯爷府跑上跑下,三妹妹、四妹妹虽说嫁的也算不错,可那是听了蔡夫人的话,为的都是侯爷府。而今这事却为了什么?蔡夫人连去她家里都不说了,至少也要问问她是否要给娘家带什么话。

昨晚受了赵宣桓冷落,秋荷又病成这样,淑华想起在娘家时父母百般宠爱的日子,但凡有什么小病,母亲都会三番五次地来看,哪像现在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心里不禁悲伤起来。

妙彤拿着血燕劝淑华吃了,“大奶奶身子要紧,还是趁热将补品吃了。”

淑华身上也是没有力气,就勉强支起身子将这碗燕窝吃了,谁知道一碗燕窝下去没多久,身子就一半凉一半热。淑华只当是自己有了错觉,加上身上疲累,就吩咐妙彤去找了郎中去看看秋荷,自己迷迷糊糊睡去了。

………………

木槿一进屋,锦秀就问,“怎么样到了吗?”

木槿道:“想是快到了,太太房里的雅琴让八小姐到太太房里去呢。”

二房、三房今天就进府,她们必然要来面前迎接。

容华在里屋已经听到这话,叫了木槿进去,从箱笼里取了鹅黄色的儒袄、松花色镶边禙子穿上,木槿一边帮容华整理衣服一功道:“后门上的赵四家的就喜欢打理一些花花草草,我和翡翠将她请来教我们怎么才能摆弄好屋里的盆栽,到底是后门上的婆子,比我们知道的事就是多,赵四家的说认识许多公侯家的奴仆,所以连带说了些公侯家的事,说到了武穆侯府,我看翡翠听得认真,就没有打断赵四家的说话。”

木槿抿嘴笑了,“赵四家的说,武穆侯之前的亲事定的是前翰林院孙掌院的女儿,但是定亲的时候,孙掌院已经致仕了,孙家又人丁稀薄…”

容华怔住,竟然会选这么一门亲事。

木槿顿了顿又说:“赵四家的还说,以前成国公府和广平蔡家都想要结武穆侯这门亲事。”

成国公府她虽然不清楚,但是…

容华问道:“义承侯蔡夫人,广平蔡家?”

木槿点点头。

广平蔡家老祖宗是开国功勋,崇元元年三月封的异姓王爷,后因扶持王储上犯了错,丢了王爵。蔡夫人的父亲蔡邕,景德四年取的武举人,在西陲边界上殉了国,没有留下子嗣,三个嫡生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义承侯,二女儿是当今华贵妃,三女儿封为私化公丰远嫁。蔡夫人的大伯现任西山锐健营署翼长前锋参领。怎么算蔡家都比致仕的孙家根基要深,武穆侯府却弃成国公府和蔡家选了孙家。

关于武穆侯,她知晓的还是少。外面传言凶神恶煞的武穆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容华忽然想起来,“翡翠呢?”

木槿笑着眨眼睛道:“翡翠当然‘有事’出去了。”到她主子二小姐那里传递消息去了。

瑶华知道了会如何?

锦秀又进来道:“今天可巧了,义承侯府也打发人来说,蔡夫人要过来。”

都赶在了一起,真是巧了。

容华一切都收拾好了,临走前又穿了新做的鲛绡镶边的暗蔷薇花深绿色外褂,“马道婆那件事怎么样了?”

木槿摇摇头,“这倒没有打听出来,不过今天蔡夫人到府里,可能会带消息过来。到时候我去和义承侯府的丫鬟一起说话。”

容华点点头,“要小心,不要让人看出来,最好跟着初晓和翡翠,你不问自然会有人问的。”

容华出门到大太太屋里,瑶华果然已经到了,瑶华穿了一件粉色鸳鸯花扫边的儒袄,外面是桃红色的暗花衣禙子,头上戴着珊瑚镶宝的金簪子,微微一笑,耳珠上的一点嫣红配着娇艳的红唇,文雅从容,高贵大方,脸上哪有半点的病气。

迟到的研华也穿得也十分耀眼,大红的红花绿叶褙子,下着五彩间道暗花绫马面裙,头上的几朵金叶子看着也是美丽非凡,只是和瑶华一比多了些俗气。

倒是她,与二小姐、六小姐相比穿得素淡了一些。

雅琴搬来锦杌,容华坐了上去。

大太太看着三个女儿,慈祥的笑容一直深刻到眼底,又让冬蕊将大老爷带回来的茶给三位小姐喝了,一屋子母慈子孝。

不多一会儿便有丫鬟来道:“义承侯夫人快要到了。”

大太太起身带了瑶华、研华、容华去垂花门迎接。蔡夫人从轿子里下来,看到大太太顿时露出亲和的笑容来,目光再转到大太太身后的瑶华身上,眼睛一亮顿时露出几分的惊艳,“这是哪位小姐,竟然这样漂亮?”

大太太笑道:“这是二小姐瑶华,之前因有病一直不曾出来,托了夫人的福,现在病已经大好了,我便让她多走动走动。”

瑶华上前见了蔡夫人,研华和容华也一起跟过去行礼,蔡夫人的目光在容华身上稍作盘旋,八小姐还是那般的含蓄细致,清心玉映,俊秀中带着脱俗的气质,和她三妹妹怎么看都相像。

三妹妹和其他蔡氏女子不同,在闺中便修心养牲,养就了气质沉稳的性子,二妹妹进宫早自然不说,三妹妹及笄之后,求亲的人快将蔡家的门槛踏破了。

蔡夫人微微思量,又看向身边的瑶华,“哪里像个病人的模样,我看二小姐的病是假的,亲家太太有心藏起来才是真的。”

大太太脸上露出一股的自豪来,藏在深巷的酒,终于散出了酒香。

第四十五章 乱党(上)

蔡夫人又问瑶华,“平日里都喜欢些什么。”

瑶华面带微笑地回道:“就是看书,写些字帖儿,偶尔和姐妹们一块下棋。”

姐妹们下棋?容华笑意更深了,可真是知书达理又和家人相处融洽。蔡夫人不喜欢淑华的骄纵跋扈的性格,一定会喜欢二小姐的温文贤淑。

蔡夫人的样子果然是极满意,“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喜欢这些东西,女红上是一窍不通的。”

说到这里,大家都笑笑。

大太太道:“是蔡夫人谦虚了。”

大太太将蔡夫人请到花房里,端茶送水自是一阵的忙活,蔡夫人和大太太坐下来,瑶华就坐在右手,研华虽然也凑过去,却难插上话,亲手为蔡夫人送水送果子,也只是换来一句淡淡的夸奖,研华的脸色渐渐不好看。

到底是嫡生的小姐,光凭这一点就是谁也比不上的。

容华乐在一旁喝茶。

有一种人就是这样的性格,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是多加关怀。

蔡夫人频频夸奖瑶华,“到底是教养出来的,为人就是不一样。”瑶华端坐着双眸闪烁的目光温柔和善,举止中透着大家闺秀的气度。

瑶华俏脸一红,低头笑了。

大太太吃了口茶,“昨日我去府上,夫人不在家里。”

蔡夫人想起昨夜的风波,心里虽然不舒服,面上却不表露,“早知道亲家太太会来,我就留在府里了。”

大太太道:“我也是牵挂着淑华,所以过去看看。”

蔡夫人共鸣似地道:“我们做父母的怎么不明白这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牵肠挂肚的。”

大太太点点头,笑了。

蔡夫人又道:“我今天过来的时候,淑华正在休息,我也就没吵她,她现在养好身子,就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大太太更加感激蔡夫人。

容华特意看了旁边的瑶华。

瑶华低着头去吹茶碗里的茶叶,扇状的睫毛遮盖下来,让人看不清楚表情。

瑶华的这个样子…只是说到她姐姐,何必这样谨慎,生怕被别人看出她的想法,容华心念一动,转开了目光。

又过了好一阵子,已经到了午时,还不见有下人来报二房、三房的消息。

陶老爷一早就去了户部,大太太让人禀明大老爷,看看是不是再差人去问问。

半盏茶的功夫,刚刚遣出去的小厮跌跌撞撞地回到府里,找到崔执事家的将老爷的话说了一遍,崔执事家的也面无血色急忙往花房来。

崔执事家的一进门,便急急地回,“大太太不好了,不好了。”

大太太脸色顿时变了,蔡夫人和众位小姐也看向崔执事家的,还是瑶华道:“到底有什么事?没看还有贵客在?”

崔执事家的这才缓过味,虽然住了嘴,仍旧惊瑰未定,将花房里的人都看了一遍,半天没有说出句话来。

大太太道:“蔡夫人也不是别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崔执事家的这才道:“刚那小厮回来,带来大老爷的话…说是京城恐怕要有变…让大太太将府门闭紧,府里的护卫全都调用出来…二房、三房,大老爷会想办法去打听。”

崔执事家的前言不搭后语,急乱之中却也将事情说了大半,众人听了脸色皆变。

大太太稳住心神,“大老爷有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事?”

崔执事家的乍闻此事,早就失了方寸,小厮说的话有一半进了脑子,另一半怎么也回想不起到底是什么了。

大太太看崔执事家的模样,心中有了计较,“去将那小厮传进来问话。”

崔执事家的领命下去叫那小厮。

瑶华、研华和容华躲到了屏风后面。

那小厮进来,大太太忙问道:“老爷都说了什么,你仔细说来。”

小厮道:“我刚出府门,就遇到了跟着老爷的冷管家,冷管家就是要回府报信的,冷管家只说,老爷让大太太将府门闭紧,府里的护卫全都调用出来。”奴才又问,“到底是什么事,我回来也好回太太。”

冷管家才悄悄说:“可能是前朝什么七太子在京都纠结了前朝余孽作乱,现在京畿周围已经乱起来,朝廷正在派军围剿。别的冷管家也是不知道的。”

这么说二房、三房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才迟迟未到?大太太心里一慌,顿时觉得眼前发黑,蔡夫人的脸色也已经变了。

“早就听说有什么人冒充前朝七太子…先帝在的时候,有过几次风波,”蔡夫人脸色忽明忽暗,顿了顿转头看大太太,“那个什么七太子不是已经早被抓起来砍头了吗?怎么现在又冒出来一个七太子,恐怕是假借前朝余孽的名声…”

说着蔡夫人站起身,“亲家太太,如果这事是真的,我现在就得走,老爷和宣桓都不在府里,我实在不放心。”

大太太听到蔡夫人冷静的声音,心神这才稍稍平定下来,“那怎么行,现在外面大概已经乱起来了,从这里到侯府还有一段距离,万一遇到叛党那可怎么是好。”

蔡夫人倒是镇定,“消息刚放出来,倒还不会乱起来,亲家太太早些做准备,尤其是内院的女眷,一定要保护好,那些个叛党难保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大太太见蔡夫人心意已决,再劝也无益,便道,“待我问问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蔡夫人再作打算,果然像夫人猜的那般,就多带几个护卫一路护送回府。”

蔡夫人点点头。

大太太忙让那小厮下去安排。

瑶华、研华、容华才从屏风后面出来。

大太太道:“刚才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一会儿你们都各自回屋,管好屋子里的丫头,没有我的话谁也不准出来。万一…”大太太阴沉着脸,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容华知晓大太太的意思,万一真的有乱党闯讲来,光靠府里的几个家丁护卫,怎么能保证府里的安全。

研华早已经吓得面色如土,瑶华只是垂眼思量。

蔡夫人倒在一旁劝慰,“那些个前朝余孽叛党起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哪次不是很快就被朝廷镇压下去了。”

瑶华也道:“夫人说的是,就算是外面乱起来,府里更不能乱了,须知有多少例子,都是借着外面的由头,从府里出的祸事。”

蔡夫人不免又多看了瑶华两眼,连连点头夸赞,“二小姐说得对,正是这个道理。”

说话间,崔执事家的又进来道:“府里的管事都叫到了太太院子里,等着太太吩咐。”看了眼蔡夫人接着说:“外面有许多官兵,街面上乱作一团,现在出府恐怕不大妥当。”

大太太看向蔡夫人。

蔡夫人皱了皱眉道:“无妨的,我还是尽快回府里才能安心。”说着便要带着身边的丫头婆子一起走。

临走之前忽然想起来,“二房、三房那边亲家太太也不要太担忧,不是跟着安国公夫人在一起吗?安国公夫人出京,身边的护卫不会少的。听到有叛逆作乱,所以没有进京在外面避风头也是有的。”

大太太也是期盼如此,立即双手合十道,“现在也只能求上天保佑了。”

为保安全,蔡夫人没有用侯府的马车,换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带了几个护卫匆匆往侯府去。

大太太回到府里,立即让人将大门落锁上闩,没有她的话坚决不能打开,又叫了几个信得过的下人守门,之后吩咐瑶华、研华、容华各自回屋里,这才来到府里一处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找了府里得力的几个婆子过来道:“我也不瞒你们,外面是有贼人作乱,虽说朝廷平乱只是一时半刻的事,但是该防的我们也要防着,万一那些乱贼闯进来,我们府的女眷可如何是好。我平日里素来信你们,关键时刻谁也不准怠慢了,须知府里没事,我们主仆都可以保周全的。”

婆子们都是吓得不敢多说话,只是应承,倒还齐心。

婆子们下去,大太太才让府里的管事管家进来,冷管家不在府里,大太太让霍管家站在最前面听话。“大老爷让稍回的消息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就按大老爷说的办,府里的几个门都要守好了。”

霍冲道:“大太太放心,陶府素来对我们这些人不薄,该是用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拼了命也不能出差错。”脸上满是诚恳。

霍冲是家生的奴才,他爹原来就是陶府的管家,一直勤勤恳恳,霍冲也是老实本分的,人又和他爹一样能干,他爹死了没几年,就提了他做了管家。大太太知道霍冲靠得住,就将事情全都交待给他。

霍冲自去安排,很快就将人都分配好。

大太太找来刚才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又问清楚,那人道,“外面传言不只是前朝余孽,还有建威将军带过的副将,在外面反了,内外呼应才有今天的祸患。”

大太太心更凉了。

第四十六章 乱党(中)

蔡夫人才走了不大会儿功夫,陶府各门刚落了栓,就又有人敲门,管事的一问才知道,乱党提前举事,京都乱作一团,蔡夫人去义承侯府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一队头戴红巾的乱党,不敢再往前走,只能返转。

管事的又禀了大太太,大太太连忙让人打开后门,让蔡夫人等人进府。

蔡夫人回到陶府,大太太心里更没了底,尤其是跟着蔡夫人一起走的几个婆子,如今已经是面色如土,惊魂未定。

蔡夫人脸上都有了几分难看,大太太将蔡夫人请讲屋。冬蕊端了茶上来,蔡夫人将茶碗拿在手里,微微一颤,瓷器碰撞清脆地响动,平添了几分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