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华过来忙向蔡夫人、二奶奶做个福,行了礼。

大太太笑了,“都两天就想着要来看夫人,正好赶上冬节,也就耽搁了,今天总算得了空,带了容华一起过来。”

大太太意有所指,蔡夫人也目光闪烁,看着容华笑起来,“许是母女连心,刚才大媳妇还说想回去看看亲家太太。”

大姐不是病着吗?怎么倒要回娘家?一般这种情况应该在自己家里好好休养,除非是不想呆在婆家。

容华看一眼蔡夫人,蔡夫人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异样的神色,二奶奶刘氏倒是有些尴尬,显然义承侯府里的气氛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和顺。秋荷投井的事是大姐一早打发人过来说与大太太的,大太太心疼女儿,处理的也急躁了些,急匆匆地就赶到义承侯府,就算说得再好听也能让人看出些什么来。

听了蔡夫人的话,大太太的脸色也是变了变,“淑华的身子怎么样了?可好些了?”

蔡夫人脸色沉重起来,叹了口气,“药是吃了不少,总算稍稍见效,谁知道…大媳妇身边的丫头秋荷前两日找不见了,今天才发现原来是掉到井里了。”

大太太故意惊讶。

蔡夫人叹可气,“秋荷这丫头刚开了脸做了通房,谁知道就出了这种事。媳妇跟前的人没了,媳妇一伤心病就严重了。”

容华敛下眼睑,秋荷是和大姐一起长大的丫头,主仆情分重,秋荷突然死了,大姐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小姐刚做主将秋荷开了脸做了通房,秋荷的死应该跟这件事有关。

几个人边说边往淑华院子里走,大太太思女心切走得略微快些,和蔡夫人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

二奶奶听着这些和气话,看向旁边的陶八小姐,亲家太太将八小姐带过来,想来是选了陶八小姐嫁过来给大哥做妾室。

八小姐秀气的脸上略施淡淡的脂粉,看着比淑华要漂亮几分不说,身上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息,待人接物大方得体礼貌周全,不像大嫂牲子急又有些娇蛮…

二奶奶隐隐觉得,要是这位陶八小姐嫁进来,说不定大哥就会喜欢了。

容华感觉到了身边的视线,转过头来,对上二奶奶的视线,二奶奶目光并不躲闪,抿起嘴对她暖昧一笑。

容华心里一怔,来不及多想,大太太已经撩开帘子进了屋,容华连忙也跟着走了进去。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气,带着浓浓的草药味,淑华歪躺在大红引枕上,期盼地往门口看过来,看到容华后面没有了人,眼睛里稍稍失望。

容华立即想起几天前淑华看着瑶华依依不舍的模样,大小姐是担心她那个体弱多病的妹妹。

蔡夫人进去说了些客套话,然后坐在一旁。

大太太顾不得别人,只盯着爱女上上下下看了一遍,然后迫不及待地坐在小杌子上,拉起淑华的手。

大太太这艇热切,让对淑华表面亲切的蔡夫人有些不满,就算是心疼女儿,也不能就这样不管不顾,也不想想她们婆家人的处境,像是淑华在这边受了多少委屈似的。

大太太所有心思都在淑华身上,自然没有察觉蔡夫人的变化。

大太太仔细查看着女儿的情形,感觉到淑华的手指似乎并不由自主地颤抖,登时心中大急,碍于蔡夫人在旁边却不好直说,只用紧紧攥了淑华的手指,用眼神询问淑华,“这是怎么回事,这两天就又瘦了一圈。”

淑华的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嘴唇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强忍着要涌出来的泪水,嘴角抖了两下,“还是那妇人病,自从上次,就不见干净,这两日稍稍好了一些。”最后半句话说得有气无力,显然只是安慰大太太。

大太太道:“我托人买了‘寿山亭’固本培元膏。”说着,回头看春尧,春尧忙去婆子手里找。

春尧将那药拿了来,大太太又一刻也不容地急切道,“快去热了来”,立即就要拿来给淑华吃。

淑华屋里的人也跟着一通忙活。

蔡夫人虽然在一旁帮衬,脸色却更加不好,亲家太太这样子,像是侯爷府没有拿这些东西来给媳妇吃,不过固本培元高,比这精贵的不知道吃进去了多少,谁知道都没有用。怪就怪媳妇执意要去挑宣桓的毛病,夫妻俩这段时间不知道生了多少气,加上秋荷那丫头一死,这病又大发起来。府里找了专门看妇人病的郎中,郎中开了药方,还让她劝慰大媳妇要少动肝火,多多静养才是上策。

一开始蔡夫人看上的是淑华的直率算计不多,她只要稍稍一用心就能让淑华乖乖听话,长媳最重要的是和她一条心,淑华这样的儿媳妇不会让她多费心思。可淑华的脾气和宣桓是如何也合不来的。宣桓喜欢的那种温婉大度,知书达礼,淑华都不具备,平日里还好了,只要和

宣桓闹起来,淑华就不管不顾,又吵又闹,让宣桓伤心。蔡夫人看看淑华,也不知道侯爷到底看中了陶家哪一点,非要和陶家结这门亲事。

她还记得几年前有天晚上,侯爷从陶家回来就说起这门亲事,她本来说长子的婚事还是慎重一些为好,谁知道侯爷不知怎么了,要她马上去相看不说,还说,最好马上就将这门亲事定下来。

这几年两家关系越来进密切,侯爷也颇为看重陶家…蔡夫人看一眼陶八小姐,如果再娶陶家一个女儿过来,能换来安宁,倒也行了。

心里最惋惜的是在给宣桓定亲之前,没有去看陶府的二小姐,二小姐的性情是她再喜欢不过的。

大太太一勺勺喂女儿吃那药,淑华一口口地咽下,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苦的、酸的、甜的从嫁过来她都尝了个遍尤其是赵宣桓,她第一次见到他,看到他芝兰玉树般地站在那里,她几乎不相信,这样的人就要成为她的夫婿。

她心里有多少甜蜜的期盼,可是这些却从进府之后,一点点地磨没了。她是他名正言顺娶回来的妻,每次对上他温润的眼眸,淡淡的疏离和拒绝,她心里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外人。

一开始她还害怕,怕他将喜欢的人娶进门之后,府里就没有她立足之地,赵宣桓没有动作,她便安下心来,可是现在她期望知道赵宣桓喜欢的那个人是谁,又在哪里,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

淑华向后看去,看到八妹妹站在一旁,刚想招手让容华过来,就听外面有人道:“大爷回来了。”

容华的眼睛重重一跳,赵宣桓回来了,四下里也没有屏风,想躲避也没有地方,要走出这个屋子又来不及了。她已经难以避免地要和赵宣桓碰面。

要不是今天事发突然,她又不知道来龙去脉…她实在应该找个借口不跟大太太一起过来,可是想要拒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容华思量之间,赵宣桓已经走进来。

赵宣桓穿着天蓝色的长袍,清澈的眼睛被衣服颜声一照,如湛蓝的湖水,水石掩映粼粼明净,见到大太太他行了礼,“岳母。”声晋还似往常般醇和。

容华上前行了礼,低声叫,“姐夫。”

赵宣桓看了容华一眼,似是想到了什么,眼底深处不知不觉地露出丝落寞来。

赵宣桓再转身,大太太已经让开位置,让赵宣桓坐到淑华身边。赵宣桓看淑华勉强支撑的模样,他和淑华这段姻缘,不井矛光是淑华一生毁了,他又何尝不是,人前光鲜人后又是如何,什么能补偿心底的缺憾。

这段时间淑华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每晚都尽量等到他回来,温和地和他说上一段话,只是再怎么样…“累了就多休息,病才能好得快。”

淑华微微一笑,点点头。他的这些话听起来似乎让人有希望,她却知道,他分得清清楚楚,安慰和感激都不能代替他心里的那个位置。淑华觉得自己也累了,让赵宣桓扶着躺了下去。他的臂弯多温暖啊,这么多年了,她却没有一次能在他臂弯里睡上一觉,她的动作很慢,只是因为眷恋着。

淑华本来已经闭上眼睛,可是却又想起什么,伸出手来将赵宣桓的手拉住。一双眼睛在屋子里搜寻着,看到容华目光停下来,冲容华笑笑,“八妹妹你过来。

容华心里一惊,屋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落在了她身上。

淑华这是要做什么?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容华连忙看向大太太,大太太的目光也看了过来。

第六十八章 前兆(下)

大太太的目光复杂,其他人都是静静地等在一旁看。

容华从刚才的惊讶逐渐变得冷静下来,如果她现在走过去,也就是认同了大姐的安排,尤其是义承侯蔡夫人和二奶奶都在一旁,众目睽睽之下,她不但丢掉了女子的矜持,而且一但走出这一步,这亲事就成了一半,以后的局面也就万难回转。

现在只能装作羞怯、不知所措。

拿定了主意,容华低下头迟迟不肯挪动步。

淑华那边等得有些着急,又要开口,大太太已经看向春尧手里的东西道:“你大姐是跟你要让你给她带来的东西。”

大太太话说的婉转又留有余地。

容华这才磨磨蹭蹭地走到春尧旁边,慢慢地从春尧手里找东西,春尧也看出这里面的玄机,要是府里别的小姐说不定会高兴大太太的安排,可是她对八小姐还有一点了解,就算大姑爷将来前途好又会继承爵位,八小姐也应该不会愿意做一个妾室…

春尧故意没有听出来大太太的意思,只站在那里并不帮忙。

赵宣桓看到一旁垂着头为难的容华,心里也有了几分明了,皱了皱眉头,站起身,“岳母先坐着,我还有些事。”

听到赵宣桓要走,容华总算是松了口气。

淑华想要留下赵宣桓,只伸出手来,又知留不住,那手便垂下来。

赵宣桓从容华身边走过,特意看了一眼这位陶家八妹妹,陶容华脸上微微发红,眼波一荡看向别处,这个模样让他觉得似曾相识,只是心念一动,挪开目光,转身离开了。

赵宣桓出了门,淑华埋怨地看了容华一眼,容华更不敢抬头。

大太太看容华的模样,知道淑华叫的太突然,容华没体准备臊着了,虽然刚才是个好机会,如果容华过来,淑华也好顺理成章地让姑爷加深对容华的印象,可毕竟容华是个未出阁的小姐,看到姐夫在一旁,如何能不多想?也怪她之前有些犹豫,没有跟容华透过口风。

蔡夫人旁边的二奶奶心里冷笑起来,不过是纳个妾室,婆婆已经答应了,大嫂用得着这么着急地去跟大哥说?

大太太又安抚淑华要好好休息,这才跟着蔡夫人到主屋去说话。

众人边说话边进了屋,刚到了内室,就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精巧的物品,大太太正诧异着,蔡夫人笑着道:“是贵妃千秋要到了。”又看了看屋子里的下人,等那些无关的丫鬟、婆子都退下,蔡夫人压低声音接着道:“原说想要圣上恩准省亲。”

大太太又惊又喜,“那可是好事啊,古往个来也没有这样的恩赐。”

蔡夫人叹了口气,“圣上本来已经准了,可是这又出了乱党的事,这事只能暂时作罢。”

大太太也惋惜起来,“真是太可惜了。”

蔡夫人和大太太到一旁坐了,丫鬟们上了茶,蔡夫人喝口茶又道:“虽然省亲的事作罢,却准了母亲进宫探视,还能小住几日。我是想要送件礼物庆贺贵妃千秋,只是选来选去也没有选到合乎心意的,宫里规矩又多,好些东西是不能拿进去的,贵重的东西贵妃那里又是不缺。”说到这里顿了顿,笑着看向大太太,“不如,亲家太太来帮我选一选。”

大太太受到这般抬举,脸上嘻有光自然高兴,却是推辞,“我哪里能有这种眼力,我瞧着,夫人选出来的已经是件件都好了。”

蔡夫人又笑了,侧目看到陶八小姐在看桌子上的东西,“八小姐帮我看看哪样东西更顺眼一些。”

容华柔顺地笑了。

蔡夫人道:“你们年轻的女孩子说不定眼光不同,倒会选出些不一样的。你就过去仔细看看,也不用想太多,只看哪样是你最喜欢的。”

蔡夫人已经这样说了,容华不能再推却,就站起身到那桌子旁,蔡夫人和大太太在一旁继续说话,容华趁着看东西的功夫,仔细思量,很快心里拿定了主意。

容华重新坐回去。

蔡夫人笑着问,“喜欢哪一件?”

容华微微一笑,“就像母亲说的,件件都是有心意的。”顿了顿又道:“贵妃娘娘真正在意的是心里挂念的人或物,所以夫人不论送去什么,贵姑娘只要看到那东西,想起夫人,心里都会欢喜。”

这话说得妥当,大太太不禁抿嘴笑起来。

容华的这番话,却让蔡夫人想到了另一层,贵妃娘娘真正挂念的,除了她们这些人还有她的胞妹弘化公主。

前几年弘化公主的画像也送进宫里几回,因都是后来补画的,最多只有六个分的相像,贵妃娘娘都不满意,蔡夫人看了一眼容华,叹口气道:“我何尝不知道贵妃娘娘喜欢的是什么,弘化公主的事亲家太太怕是听说过,贵妃娘娘这些年有一半心病是为了弘化公主。”

“偏是以前也没留下什么画像出来。娘娘让我送了几次,可后补的东西都是不称心的。”

说着深深地看了一眼容华,“上一次八小姐到府里来,我那两个从小到大的姐妹,都说八小姐的气质和弘化公主十分相像,我看哪只是气质,就是眉眼也十分相同,如果亲家太太肯,不如我和画师来比照八小姐画上一幅给娘娘送去。”说到这里又连连赔不是,“倒让亲家太太笑话了。”

大太太道:“夫人这样说真是将我当做了外人,不过是照着画幅画像,若是夫人不嫌弃,让人来画便是了。”

蔡夫人自然高兴。

容华也低头笑了,但愿这幅画像能起到作用。能肯定的是,她越得蔡夫人喜欢,大太太越不会放心,从府里挑选妾室是用来保证淑华地位的,如果反而构成威胁,那就得不偿失。她和弘化公主相像,跟蔡夫人就多了几分亲近的理由,之前只是在私下里说,现在蔡夫人已经提到明面上,大太太应该不会不做考虑。

容华正想着。

外面又有侯府的丫鬟进来道:“陶家二小姐来了。”

容华目光一闪,瑶华果然按捺不住。

瑶华这一次不知道又要耍什么丰段,这样也好,说不定她也能借此脱身。

第六十九章 旧事(上)

大太太没料到瑶华会过来,不由地一怔。

蔡夫人道:“刚才见亲家太太没带二小姐过来,我纳闷呢,想来二小姐是惦记着大媳妇。”

大太太笑笑,“她们姐妹俩索来最好的。瑶华心细,谁都要挂念。”顿了顿,“我过去看看。”

大太太刚站起身走到门口,已经看到瑶华领着初晓走过来。

瑶华缓缓上前行了礼,问了蔡夫人一声好,又对大太太道:“府里马车要过来,我就跟着一起来了。”脸上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将一切说的顺理成章。

大太太点点头,“你大姐刚才看你没来,还跟我念叨呢,你快去看看她。”

瑶华娴静地应了一声,又跟蔡夫人告罪,“我去看看大姐就过来。”

蔡夫人笑着吩唯丫鬟跟着将瑶华送过去。

大太太转头看容华,“不然你也跟着过去,你们姐妹一起说说话。”

容华看一眼有备而来的瑶华,微微笑了,“我还是陪着母亲在这边吧。”那是非之地,她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瑶华又福了个身才跟着那丫鬟走了。

大太太和蔡夫人重新回到屋子里说话,容华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

大抵是一盏茶的功夫,果然有丫鬟进来走到蔡夫人旁边,悄悄地耳语了几句。

蔡夫人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异样。

那丫鬟说完话就立在一旁听命。

蔡夫人转头看向大太太,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却有几分的僵硬,“大媳妇想要跟着大太太回去住两日。”

听得这话,大太太面上一僵,刚才淑华还没说要回去住,怎么一下子…,验上就尴尬起来,“这孩子,我去说说她,身上这个样子,还不好好静养,顿了顿又道:“这孩子就是有些小性子,倒让夫人笑话了。”

蔡夫人忙笑道:“亲家太太这是哪里的话。我也是担心媳妇的身体,恐来回颠簸对病情不利,不然倒是没别的,什么时候回去都是使得的。”

明明是淑华不占理,蔡夫人还帮着说话,大太太尴尬地不知该说什么,只得站起身:“我过去看看,这孩子不好好养着,折腾什么。”

容华也忙站起身,跟着大太太一起去淑华屋子里。

容华边走边思量,不知道瑶华到底和大姐说了些什么?会让大姐靠这样的反应?急着回陶府,到底是有什么事?莫非…容华隐隐地猜出了几分。

几个人走到淑华院子里,已经有小丫鬟焦急地等在那里,看蔡夫人来了,急忙上前撩开帘子,大太太进了内室,看到淑华坐在床边,己经让丫鬟服侍着穿上了衣服,大太太再看看瑶华,瑶华站在淑华身边,眼圈红红的脸色也是煞白,初晓更是低头站在一旁,脸上有了惧意。

屋子里其他丫鬟更是拘谨地站在一旁,生怕会做错事一般。

淑华的脸色比刚刚又差了许多,面如金纸,呼吸都十分费力,见到蔡夫人、大太太过来,让小丫鞋扶着颤巍巍地站起身,上前勉强给蔡夫人、大太太行了礼,“娘,我想回趟娘家,明日就能回来。”

蔡夫人深深看了淑华一眼,平日里淑华有了什么主意,也是要试探着问她的意思,今天说出这话来,是打定了主意。尤其是淑华眼睛里那股坚定,仿佛是怎么样都不会动摇。

她如果强行拦着,也不一定能有什么结果,反而闹得大家脸面上前不好看。蔡夫人想了想也不提别的,只露出许担忧来,“我这边倒是没有什么,只是你的身体可能经得住?”

淑华点点头,“娘放心吧。”说着长长地喘了口气。

大太太见淑华的脸色着实难看,责怪的话也就说不出口,只是试探着和女儿商量,“你先好好养病,等身体好一些了,我再过来接你回去住两日。”

淑华挤出一丝笑容,“我只是回去看看父亲,明日一早就回来。”

这话是婉转的拒绝。

瑶华站在一旁不做声,大太太知道这里面定是有什么原因,碍于屋子里人多,她也不好开口去问,再看爱女身子已经这般,一阵阵地心疼,实在不忍再拂了爱女的意思,只转头跟蔡夫人赔笑。

蔡夫人道:“既然这样,就让大媳妇跟着亲家太太回去几日。”

大太太自然万分感激,“这可怎么好。”

蔡夫人笑道,“亲家太太又客气了,都是有儿有女的人,怎么会不明白,”说着吩咐丫鬟,“东西倒是次要的,大奶奶平日用的药一定要带全了,不可大意。”

丫鬟们应了。

淑华身边的犬丫鬟妙彤忙去安排丫鬟将东西收拾妥当,大太太和蔡夫人又坐了一会儿起身道:“已经不早了,我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看夫蔡夫人说了几句客气话,亲自将大太太送到二门外,因淑华也跟着一起走,侯府另安排了马车,大太太欲扶着淑华坐上义承侯府的马车,只是淑华脚下发软,大太太一个人勉强搀扶,容华忙过去帮忙。

容华扶瞅华的手,淑华侧过脸见过来的人是她,目光顿时变得像刀一般锐利,吟吟地将手抽出来,用尽力气将容华甩开。

容华不明所以,愣在哪里。

一旁的妙彤见状急忙过来和大太太一起将淑华搀扶上了马车。

容华和瑶华带着木槿、初晓坐了第二辆。

瑶华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容华想及刚才淑华的态度,心中有九分的诧异。刚才淑华还对她表现的十分亲昵,怎么一转眼态度就变了。

生像是将她当做了仇人。她偏偏又没做错任何事,唯一的可能就是坐在热身边那个娴静的二小姐…车子开始前行,大太太拉着淑华的手,小声问起,“怎么了?突然之间要回家里。”

淑华的脸色更加难看:喉咙沉闷丁使劲咳嗽了两声,手顿时颤抖地不成样子。

大太太急忙安抚,“这可怎么得了,”使劲捧着淑华不听使唤的手,“这病是如何得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可是要急死我了。”

淑华喘了两口气,露出个嘲弄的笑容来,“母亲,不用着急,事情没弄明白之前,我是断断不能死的,就算是死也要死个明明白白。”说到最后两个宇像是将身体里最后的力气都用上,尖锐的能刺破自己的喉咙。

说完这些话,淑华闭上眼哮,软软地靠在马车上。

大太太心疼地看着女儿。淑华整个人就像是索了一层灰尘,变得暗淡无光,没有了任何的生气。

总算熬到了陶府,大太太吩咐下人,“快去抬个软典过来。”

大太太先下了车,又搀扶淑华上了软典。

陈妈妈看到淑华,脸上惊大于喜了连忙笑着给淑华行礼,“大小姐回来孔”看者淑华的脸色再看看大太太紧瑚的脸,心里油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大太太问道:“淑华以前住的院子可还干净?”

陈妈妈急忙遂“干净,干净,天天都数丫鬟扛扫呢。”

大太太又道:“快去叫几个丫鬟去那边伺候。”

陈妈妈点头,忙去安排。

软典抬到淑华以前住的院子黑妙彤上前叫了两声淑华才睁开眼晴,看看四周问,“这是哪里?”

大太太弯腰柔声道:“傻孩子,这不是你以前住的屋子吗?”

”以前的屋子。”淑华似是想起没嫁人时的光景,嘴角一扬露出丝微笑来,转瞬之间又收起了笑容,“怎么到这里来了?”

大太太道:“里面前收拾好了,你先进去休息休息,来日方长,养好寿体是要紧的。”

淑华自嘲地一笑,看看大太太,“四姨娘在哪里?抬我去四姨娘那边,我要见四姨娘。”

大太太不由地一愣,r怎么也没想到淑华会去见四姨娘。

“见她做什么?她生了病,小心过给你病气。”

淑华半闭着眼睛,“或者将她叫过来,或者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