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拙也觉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来如何且不论,莫宛如能有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最重要。有了本事,能靠其立身,困难也就不怕它。

回去后,两人便兴致勃勃的找人。

莫宛如坐正神色不定的在房间里,面前摆着几匹华美的衣料。

“呀!好漂亮的料子。”陈艾兴匆匆的拎起一匹细看,“真好看。是老太太给的?”

莫宛如犹豫的看了一眼林若拙,点点头。

林若拙看了看那几匹衣料,发觉质量上乘,有两匹还是祖母大人珍藏的好货。心头升起不好的预感:“莫姑姑,可是祖母与你说了什么?”

要是个有心计的,这时就该矢口否认。莫宛如却是个没主见的,本来一路上京三人关系就不错,上回受到童氏斥骂更有林若拙帮她解围,心中感念。此刻也就老老实实说了:“听老太太的口风,意思是她会给我做主,让林三爷娶我做二房。”

神马!一个晴天霹雳,林若拙傻了眼。

祖母大人是什么意思?

她绝不相信这是慈母情怀,要知道,渣爹和大伯才是她的亲儿子。这两位小妾通房再多,也没有正经的二房如夫人。

这事,透着邪乎啊!

想想,她决定去请教专业人士。先问平妈妈。平妈妈不以为意:“这还用说,当然是给三太太添堵啊!”

这位的战斗力不行。林老太太干嘛和庶子媳妇过不去,她吃多了撑的呢!

再去请教高端人士。黄氏一听就笑了:“哪里是给三弟妹添堵,这是给小叔添堵的。你可知道,小叔的生母,就是老太爷的二房如夫人。老太太为这个生了不知多少闲气。如今有机会恶心恶心那位的儿子,为什么不做?横竖人是他自己带回来的,不过一个顺水人情。”

被这么一点,林若拙明白了。祖母大人一坛子老醋吃到现在。你是正儿八经上族谱的良妾,恶心了我一辈子。我也给你儿子弄一个,让你九泉之下也看看,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渣爹且不论。大伯和三叔都是正经科考入的仕途,前途看着都挺好。然三叔只要后宅不宁,立时就是一大硬伤。林老太爷全力扶植的接替人,就只能是大伯。这一手,简直是杀人于无形、又阴又狠。

莫宛如,又该怎么选择呢。

第七十五章陈艾(和氏璧+)

陈艾说了韩雁需要一个助手的事:“莫姑姑,你可以去学一学。我瞧着”她委婉的表示,“林家三太太的脾气不是很好。”

莫宛如忧郁的叹气:“可我一个弱女子,又无娘家,能怎么办?”

陈艾立刻将今天新接受的方案说给她听:“可以做绣活呀。不是普通的绣活,是最新出来的仿真绣。江南那边千金难求一件正品。可值钱呢。现天下只有韩姑娘会,等您学会了就是第二个会的。到时自己也能养活自己。”

莫宛如又叹:“你不知道,女子一个人在外生活,会受人刁难欺负。”

这个陈艾是知道的,她在织锦作坊做工,受的苦不比莫宛如少。不过也是因为有作坊主在,她年纪又小,某些龌龊的事情还没接触到,不甚领会。但做生意需要靠山这一项却也明了:“不怕的。韩姐姐在的绣坊是林家二太太和恒亲王府合开的,哪个不要命的敢来刁难?况且,韩姐姐绣的一幅观音像连陛下都赞不绝口。谁又敢为难她。”

任何一个行业,但凡能做到顶点的人物,总会或多或少有些保障。便是不能如韩雁一样有天赋,能学到八成仿真绣的手艺,也足可安生立命。

林若拙也隐讳的劝:“莫姑姑,我三叔是个官,官员需要官声。后宅之事便不会诸多插手。二房如夫人说的好听,到底还要看主母脸色行事。三婶那个脾气你也见过了。你,受的住这样十年二十年的日子?一天十二个时辰,扣除安寝时间,男人能在后宅逗留的,怕是连一个时辰都没有。他日红颜老去,一无名分、二无子女,可是怎么过。”

眼泪一颗一颗从莫宛如光洁的脸颊滑落:“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陈艾拉着她:“莫姑姑,你别哭了。我爹常说,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他下大牢前还在对我笑,说他对不起我,让我好好活,去投奔母亲别再管他了。可我怎么能不管,那是我的爹啊!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想着便是讨饭也要上京告御状。可现在你看,世子和林大人都答应帮我爹伸冤,林姐姐和你还一直照顾我。可见父亲的话是对的,过了这个坎儿就好了。你宽些心,一定能过去的。”

“我,”莫宛如哭了一会儿,咬咬牙,坚定决心:“我明天就去和韩姑娘学绣活。”

前途迷茫,就抓住唯一能抓住的吧。

人生的道路在于不停的选择。莫宛如固然一辈子听男人的话,却也有有限几次听从了自己内心,自发做出选择。比如当年在书院给林海屿送衣服,比如不肯嫁给夫家宗族安排的人,情愿抛弃房产田地离开故乡。又比如在街上叫住林海屿。这不多的一次次选择,最终引着她走向性格决定的命运。

这一次,至少目前,她的选择没有出错。

陈艾很高兴,第二天早早的拉着她去了韩家。韩雁检查了一下莫宛如的水平,绣技方面基础过关,还有些特殊的技巧需要加强提升。书画方面就欠缺许多,好在她底子有。熟通文墨。有灵气,锻炼起来不是太难。用韩雁的话来说就是:有这个天赋的,可以练出来。没天赋的,再刻苦也只是顶级绣娘,成不了大家。

林若拙替她欣喜不已:“太好了,莫姑姑,上天待你终究不薄。”天赋,不管是那一个行当的天赋,都是弥足珍贵。莫宛如要是生在现代,掌握了这门手艺,别说养活自己,弄出点小名气都不成问题。再加上她的长相和气质,追求的男人不要太多哦。

所以说,封建社会害人不浅。多好的女人都被他们弄的没了自信。女人没了自信,活着还不是要多麻木有多麻木。

黄氏得知莫宛如跟着韩雁学仿真绣,微笑点头,提供一切方便。每月除了月钱和衣衫,还额外提供书画工具以及颜料绣线。一来这是待客之道,二来莫宛如若能学出来,也是她绣坊得益。

陈艾从小放养长大,对林家的门户森严模式很不适应。到了韩家觉得格外亲切,便天天和莫宛如一块儿跑。这样每天早出晚归不在府中,倒是让童氏没了发作时间,耳边清静许多。

林老太太也不好拦着,她总不能公然说,你别自强自立了,早早嫁了当小妾是正荆这话说不出来。

莫宛如这一举动,倒是让林老太爷对她高看了几分。当然,这个改变暂且没人知道。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当时看着不起眼,到一定时候却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没多久,祖籍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林若愚终于考上了举人。举家欢庆。

因为郭氏有孕在身,不方便赶路。林若愚自己也觉得明年考春闱不大合适,再历练两年,成绩能更好些。便来信说暂时不回来,就在家乡祖屋苦读,等郭氏生了孩子后再回京。

另一头,韩玉的婚事在腊月之前终于完成,韩家娶了个媳妇过年。

年前还有一项好消息,刑部郎中郭大人被调至大理寺任寺丞。楚帝钦点由他审理陈顼的案子。郭大人和林家是姻亲,便由郭夫人带着来了几次,问了陈艾好些问题。

然后年前,陈顼终于被放了出来,虽然是原地待审,但好歹陈家父女团聚,过了个好年。

陈大人两袖清风,京中房舍又贵。无处安身。司徒九体贴,早早命人准备了一间小院子。陈大人将陈艾接过去,黄氏怜悯她一个小姑娘打理家业不易,派了两个妈妈过去帮忙。

陈艾一走,莫宛如顿时觉得孤单之极。每天在韩家逗留的时间更长,早出晚归。过年的时候,林若谨归来,一家人小小团聚。莫宛如孤零零坐在林家众人之间,忍受着童氏的刀眼,好不辛苦。

幸好刚过完年,陈艾又被送了回来。陈顼知道自己一个大男人教不了女儿。这几年跟着他野惯了。可女儿总要出嫁,见到林家几个女孩子他才发现,陈艾母亲早早和他和离,长女无人教诲,婚姻市场很不被看好。

一事不烦二主,他索性将其托付给林家。用他的话说,能学得林六姑娘六分就足可慰藉了。

黄氏差点没把嘴给抽歪了。更加确定陈顼就是个除了治河,什么都一窍不通的人。心里隐约有了个想法。趁着渣爹心情好时给提了提。

“给若谨说亲?”渣爹惊讶,“陈顼的女儿,这才十二吧。”

“过完年就十三了。”黄氏不以为意,“娶妻娶贤,陈姑娘小小年纪能锲而不舍为父伸冤,是纯孝之人。陈大人的案子迟早会平。陛下几次朝会提到治河的事,我估摸着,陈顼是要受重用了。等案子了结,最少也得升到五品,才掌的住河务。”

“五品!”渣爹心动不已。

林若谨和林若拙的婚事,黄氏不知道多久前就开始关注。继母难当,原配留下的嫡长子、嫡长女。亲事说的不好,她的脊梁骨都被能戳死。后头林若信林若慎两个也说不到好人家的媳妇。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故十分上心。

林若拙暂且不提。林若谨的婚事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说他门户低吧,祖父三品,还是在中书省这样的核心部门。说他门户高吧,亲爹末品小官混日子。本事能力全没有。门户小点的女孩儿,撑不起二房嫡长媳的范儿。日后便是家宅不宁。门户高的,人家又嫌弃林若谨学业无成,看不上。

黄氏那个愁呀,她是真愁。要是个糊弄的,给说个光鲜门户,只看家世不看人品。这样也很好找。天下间溺爱孩子的父母多,养废了女儿的不止一家。偏她挑剔,想找个明白人当儿媳。继母本就难当,好容易两个继子继女都是明白人,来个不明白的儿媳,这一家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比照着林老太爷算林海峰的年纪,她最少还得和长子一家过二十年,这么一大家子,长媳是个糊涂蛋,纵然添不了麻烦也能膈应死。

所以,黄氏是真心想林若谨娶一个贤妻。那些希望儿媳妇好拿捏的婆婆,统统都是自身没本事、智商又低下。似黄氏这样,恨不得媳妇越能干越好,因为她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确定以及肯定,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不会过的差。所以林若谨小夫妻的日子越红火越好,别人才不会说她偏心。

似她这般挑剔,人选就迟迟定不下来。黄氏看重心性。能力可以培养,立心不正才是最麻烦。自己不努力,眼睛总瞅着别人的好处,这样的媳妇要不得。

陈艾就和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为人正直、孝顺。能吃苦,心性又开朗。父亲还是个官,未来即将受到重用。黄氏越看越喜欢,这不是天赐良缘是什么?

“咱们得赶紧了。”她脑子转的快,一瞬间就想到了利益最大化:“陈大人保出待审。已经不是罪官。咱们这时候提亲,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只会感激咱们,再没有说不成的。天下士林也会说咱们家仁义。”等到将来陈顼受重用,那就面子里子全有了。

渣爹激动,名声是个好东西啊。子子孙孙一辈子都受用。很重视:“陈顼真的能翻案受重用?”

黄氏鄙夷,想沾好处哪能一点儿险不冒。瞻前顾后的真是没种。再说,显国公世子都掺和了,陈顼就算不受重用,翻案也是一定的。只要他能翻案,林家娶陈艾,这个雪中送炭的好名声就占定了。

她懒得和渣爹这种智商掰唠:“要不,你问问爹去?”

渣爹真去问林老太爷了。林老太爷恨铁不成钢,简直想拍死他,喂到嘴边的食都不知道吃:“这种事也来问我,还不赶紧提亲去!”

一个好媳妇果然能繁荣三代人。老爷子下定决心,后头孙子们的亲事,必得慎重再慎重!

第七十六章 管家

黄氏委托郭夫人上门提亲,陈顼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个就不说啥了,令人无语的是,末了他来了一句:“女儿有托,从今一身孑然,可从容征战,虽百死而不悔矣。”

林若拙听完郭夫人的转叙,拉着羞红了脸的陈艾,感慨又感慨:姑娘,你那个爹实在是太太太不靠谱了!

黄氏对陈艾和气的笑:“好孩子,别拘谨,从前怎么处,今后还怎么处。”

本来订了亲,女方没有再住在男方家的道理。不过陈艾情况特殊,刚合完八字,陈大人就以戴罪之身和郭大人一块去江南复察案情去了,陈艾一个小姑娘,无有亲戚,不住林家能住哪儿。好在过完年林若谨需再度前往书院,避免了两相尴尬。

林若谨买了一些女孩儿家的胭脂水粉送到内宅,一共四份,除三个妹妹外,另一份是给谁的不言而喻。

林若拙催着陈艾还礼。陈艾有些苦恼,这位也很悲催,针线活不会、琴棋书画不会。莫宛如问她有什么拿手的,陈艾有些不好意思:“我游水最拿手,一个猛子扎下去,能游十丈远。”

莫宛如差点没晕倒。二话不说,和林若拙要了尺寸,帮着绞了鞋底,勒令陈艾现学,必须在林若谨走之前搞出一双鞋子来。陈艾老老实实跟着她学,好在力气大,纳鞋底不费事,鞋面什么的也不绣花,光素着。总算在临行前赶制出一双针脚歪歪扭扭的千层底布鞋。

林若谨拿到鞋,一看那针脚,忍不住喷笑。笑了一会儿,找了块布出来,仔细包好,放进包裹。

有人离京,有人归来。

黄氏回娘家时接到消息,黄大太太带着黄恬从西北启程,大约下个月抵达。

“唉,也不知嫂子是怎么想的。”高兴完,她忍不住和黄夫人抱怨:“西北没有合适的,就该早早回来,阿恬都十七了还没定亲,这个年纪可难说人家。”

黄夫人看了她两眼,吞吞吐吐道:“这事我悄悄和你说,你且别声张。前两年我就问过这事,老大媳妇总说不急。这回送信的是咱们家的老人,听他透露,恍惚着是显国公家的小公子,看上了阿恬。”

“司徒十一!”黄氏惊愕,遂又紧张:“他看上就算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能做主?”

黄夫人道:“他虽不能做主,却写了信给京中。你大嫂这次带阿恬回来,也是给显国公夫人相看的意思。”

黄氏依旧不快:“既然有心,早干什么去了。拖到这个时候。若是国公夫人看不中阿恬怎么办?大哥大嫂就这么随他胡来?”

黄夫人叹了口气:“原本是不依的。只是司徒小公子在一次例战中受了伤,阿恬照顾了他许久。我老啦,管不了那么多事。他们夫妻俩的女儿,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母亲!”黄氏看着黄夫人满头的白发,不禁哽咽:“让大哥调回京城来吧。”

“胡说。”黄夫人假意生气,“哪有为家中女眷耽误前程的。况且我身边有孙子,还有重孙子。谁稀罕他!”

林若敏生下的长子,虎头虎脑,如今是黄夫人的心头重宝。

黄氏这才笑:“母亲,您是个有福气的。”

“你福气也不差。”黄夫人爱怜的摩挲着她的头发,“闺女啊,人一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你心大,看得远、走的快,可也得悠着点。你家二小子那个亲事说的不错。后头六丫头更得仔细了。千万别学那一等糊涂人,给继女亲事添堵,损人损己。”

“我记着呢。母亲。”黄氏将头往她手心里靠了靠,“她今年及笄,我也想挑个合适的人家。可是那孩子性子不柔和,就是一颗被雪压住的爆炭。外头看着冷,里头火旺着呢。我就怕她哪一天给炸了。”

“找个婆婆和气的。”黄夫人给她出主意,“别光听外头的传言。你且看那家俩夫妻感情好不好。和公公感情好的婆婆,一般不会去操心儿子房里的事。看着小夫妻粘糊也不会心里不痛快。比如显国公家,夫妻情深,庶子庶女皆无,就是难得的好人家。还有你家三房那位,别看她小家子气重,她娶了媳妇也不会刁难。她那一颗心都在丈夫身上呢。”

黄氏取了经回家,又投入了紧张的家务中。

三房林若贞今年要出嫁。童氏前一段时间光忙着对付莫宛如了。过了年忽想起女儿还有几个月就要出阁,管家之事还有欠缺,忙求到林老太太身边。

林老太太大手一挥:“五丫头、六丫头、七丫头也不小了,都跟着学。还有陈家丫头,也一块儿。”

黄氏立刻就多了好多工作量,一共要教五个女孩管家。

这里面也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即将出嫁的林若贞和已经定亲的林若容,这两位是第一紧要。林若拙和林若菡可缓一缓。陈艾,这位就先打打酱油吧。

她也不藏私,每天早上处理在花厅办事,就让五个女孩儿一齐旁听。管家媳妇们回话完了,她再根据具体事件具体回顾指导。

本来,这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

可是,三天听下来。五个女孩儿齐齐想崩溃。

林若拙上学的时候有过一定经验,擅于教学的老师,不一定是学问最好的。

黄氏的问题就在这里。她太聪明了,聪明到她一秒钟就想清楚的问题,五个最大不超过十七岁的女孩,过了一刻钟也没搞明白。

举个例子。府中采买过来回话,递上食物价格单、采购单、支取银钱单子等等。

黄氏扫了一眼(真的就是一眼,林若拙可以发誓):“鸡蛋贵了,玉兰街王家将扬渠镇那边的山地买了下来。鸡蛋去他家买,五天送一次货。”然后又指着某某项、某某项,噼噼啪啪的说了一通。管事满头大汗的退下了。

完了黄氏问她们五个:“听明白了吗?”

五人一同摇头,好不整齐。

黄氏只好一个个解释:“管事图方便,在内城采买蔬菜,很贵。外城也不便宜。扬渠镇那边有不少山坡地庄子,里头散养母鸡最是下蛋。价格就很便宜。直接去和他们家订。让他们送货,咱们连路钱都能省下。”

林若拙几乎要崩溃,娘唉,玉兰街王家是谁?你怎么知道他家在那边买了庄子?

黄氏不经意道:“前儿出门做客,他家儿媳妇说的。嫁妆里有个庄子,出的好鸡蛋。还有其它山货。”

林若容发言:“二伯母,咱们家五天用不了多少鸡蛋,他们送货上门不亏么?”

黄氏耐心解释:“又不是我们一家买。好几家都要用的。王家太太提这事就是告诉大家。所以才五天送一次。各家都要,量大了,他们送货便不亏。”

这个还算能解释清楚,后面说到管理之道就更加让她们崩溃。

黄氏侃侃而谈:“管家没什么难的,关键在‘知人善用’。比如针线房,管事妈妈手脚快,眼色尖。缺点是平时爱贪些小便宜。这不是大事,若样样求清白,反而无人可用。只是要注意,不能让她贪过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中庸之道,四个女孩颇能理解。然后就问:“怎么控制,不让下人贪的太过?”

黄氏诧异:“当然是贪过了就责罚呀。”

林若贞无语,换了个问法:“怎么才能发现她贪过了?”

黄氏惊讶:“这个一看就看出来了。”

一看就看出来了,一看就看出来了。林家四个姑娘齐齐黑线。再看陈艾,这位的眼圈直接变成蚊香。

林若容憋了憋,又问:“二伯母,如何判断管事们是否欺上瞒下?”

黄氏更加惊讶:“他有所隐瞒,事情于微末处必然有差池,一看就知道了。”

一看就知道了,一看就知道了。五个女孩默默咽下一口血。

回头散了,童氏问她们:“学的怎么样?”

林若贞和林若容痛苦纠结:“二伯母不善教人。”

童氏立刻觉得是黄氏和她作对,故意欺负她的女儿。黄氏比她还纠结:“我全都教了,她们就是不明白,我也没办法。”

林若拙无力的提议:“要不,咱们每个人试管几天,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母亲您再提醒?”

黄氏无所谓,答应。

接下来,轮到哪个试管,哪一位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中。黄氏的眼睛简直就是360度无死角探照灯,稍有一点遗漏立马就给纠出来,搞得人人胆战心惊。陈艾更是吓的晚上睡不着觉,拉着莫宛如倾诉:“管家好可怕,我以后一定不管家,只听二太太的就好。”

不过这样魔鬼式训练也有好处,林若贞和林若容出嫁后,于管家方面婆家挑不出半点刺。

就在林家女孩子婚前集训的时候,京城喜事不断。

五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全部出宫开府。

其中,五皇子已然成亲,八皇子正妃人选已定,即将成亲。七皇子只定了一个侧妃段氏,稍微办了办,也就搬进了府邸。

然后另有一件喜事,虽无关于皇家,但依旧引人注目。

显国公府唯一的姑娘,嫡长女司徒青曼即将出嫁。

就如黄夫人所说,显国公夫妻俩感情很好,没有庶子庶女。显国公夫人生育两子一女,女儿司徒青曼今年十九,定亲大儒张瑞泽之孙张昶。因张瑞泽过世,张昶守孝。故耽搁至今方出嫁。

因她出嫁,在外寻河工的司徒九和在西北军中的司徒十一都赶了回来。京中贵妇们赫然发现,黄金单身汉司徒十一居然还未婚!

这一下,如同见了鲜血的蚊子。司徒府请帖一贴难求,各家夫人都争着家自家女儿带去赴宴。

第七十七章心事

林老太太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嫡孙女尚未定亲,又生的很是花容月貌,顿时精神一振。催促着黄氏给林若拙赶制漂亮衣服,定做时新首饰,心道便是司徒夫人看不中,宴会那天也有各家贵夫人,女孩子名号打出去,结一门好亲的机会就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