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大周朝果然灭亡了。

彼时,他远在泰山之巅听半仙老人说道,待得他回到京城,宫里人事已是面目全非。

他纵有爱国之心,也无救国之力。

大周朝的皇帝被杀了,宫里的妃嫔自尽的自尽,被掠夺的掠夺,他只想找到自己的母亲,而当他看到清丽绝俗的母亲衣衫不整自尽在军营附近的河边时,他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十三皇子的母亲…美得倾国倾城,无奈地位卑微,只是宫中奴婢,不小心被当做棋子利用,送到了皇帝身边,独宠后宫数年。后因不懂心机,不懂讨好圣上,又被冷落,即使生下十三皇子,也不曾得到皇上再度垂怜。

在十三皇子懂事的时候开始,他就对自己发誓,将来要保护母亲。

而现在…

父皇死了,他不伤心。大周朝灭亡了,他不伤心。失去尊贵的身份,他不伤心。

唯有见到母亲的尸首,他开始恨。

他一辈子没冲动过,就这么一次,他冲动地跑了出去,疯了一样泅水过河,抱住已经冰冷的身体,哀嚎痛哭。

军营里的士兵发现了他,若不是半仙老人当初出手相助,他只怕也活不到如今。

他救不了母亲的性命,连尸首也没法抢回来。

赵普得知还有一位皇子活在世间,竟将十三皇子的母亲的尸首悬挂于城门,只等他前来投降。

是顾老侯爷在全城百姓众目睽睽之下,将尸首放了下来,也不顾城门上暴跳如雷的邓奎,将尸首埋在归月山上,没有立墓。

当时人群中,掩藏着被紧紧拉住的十三皇子。

此后数年,大周朝的十三皇子化名为青居,跟着半仙老人开始学道学医。

十年之后,半仙老人仙游,青居开创居士林。

五年之后,青居真人深入天下百姓心中。

又数年,青居等到了想要等的人。

…听端冕说完师父的身世,随喜久久无语,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对师父突然成为乱党的原因设想过千万个,却没想到,他会是前朝的皇子,她听说过,前朝的皇子全都被灭口了,一个不留,原来还有师父…

端冕一口气说完,原本平淡如水的眼眸此时也被染上了仇恨,双拳紧握着,深呼几口气才平静下来,“这些年,师父看起来虽然淡然无欲无求,其实心里不是没有恨的…”

“大师兄和二师兄三师兄很久以前就跟在师父身边了吗?”随喜轻声问道。

“我父亲原是前朝太傅…”端冕淡淡笑道,似乎想要用这个笑容来掩饰自己的灭国悲伤,“悟悔和悟明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前朝的将领,我们差点就要被当官奴,是师父救了我们。”

仅有十二岁的青居,用计救了他们,从此他们四人隐姓埋名,花了很多年才将前朝的将领重新找了回来。

养精蓄锐,韬光养晦这么多年,为的就是今日的报仇雪恨。

随喜无法体会大师兄他们的亡国之恨,但能体会他们痛失亲人的伤心,更加能明白师父心里的怨恨。

她曾经也失去过亲人,那种感觉痛彻心扉,恨意滔天。

“师父现在起义,为何没有打出复国的名号?”从青居的身世震惊中冷静下来之后,随喜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

端冕嘴角微勾,他就知道,小师妹不是一般姑娘能比拟的,谁听了这种事情还能如此冷静的?“因为师父不想称王,所以暂时还不能暴露身份,这次,只是让赵普紧张一下而已。”

让赵普觉得有威胁了,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她不懂行兵打仗,更不懂他们的权谋,她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听着他们的安排,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大师兄,这次去南疆镇压的…是顾衡。”如果不是顾衡多好,那她就不必如此战战兢兢,担心他和师父两个人其中一个会有什么事。

端冕的眸色淡了下来,“我知道,师父也知道,你放心,师父不会伤害他。”

“可是,如果顾衡无法镇压…老侯爷就会有危险,顾家也会有危险。”随喜苦涩地道,她不能忘记顾衡的生死状。

“你现在什么都不要担心,我们有分寸的。”端冕不知如何安慰随喜,顾老侯爷是师父的恩人,就算这时两军对峙,师父也不会伤害顾衡。

何况,师父这次的起义,本来就是冲着顾家和李家而来,又怎么会和他们真的为敌?

连大师兄都这么说了,她还能说什么?

“大师兄,我能去南疆吗?”随喜轻声问道,大师兄和二师兄带她离开京城,应该不是想要将她带去找师父的吧。

“那里太危险了,你还是和你母亲在一起比较好。”端冕柔声道。

“我娘和颀哥儿呢?”随喜急忙问道。

“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赶路大概还要十天。”端冕回答她,并说出她此时心里的疑虑,“在罗夫人要去乌黎城的时候,师父就去带走他们了,你别担心,我们没有强迫罗夫人,是罗夫人自愿跟师父走的。”

“留在乌黎城,会连累罗家。”端冕最后一句说得很轻声。

随喜的心被重重地撞击一下,她要和所有人断绝了关系吗?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端冕不再多说什么,他明白随喜需要时间沉淀这些消息。

回到二师兄给她收拾出来的房间里,随喜坐在炕上沉默不语。

夏兰进来将药箱放下,低声道,“姑娘,已经不早了,您要吃点什么吗?”

随喜轻轻地摇头,她什么胃口都没有。

悟悔还是给她们送来了热腾腾的肉包子和细粥,“这里简陋,只有这些,让你们姑娘多少吃点吧。”

夏兰点了点头,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姑娘。

在夏兰的劝说下,随喜还是喝了一碗粥,然后就倒在炕上了,睁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屋顶,也不知出神发呆多久,才终于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翌日,悟悔带着夏兰到附近得村庄去买了几件换洗衣裳,昨日急急离开,她们没有收拾细软。

吃过早饭之后,端冕就带着她们启程了。

这一次,二师兄并没有跟着他们一起离开。

随喜和夏兰都换上了粗布棉袄,打扮成两个出门寻亲的小丫环,在第三天开始,他们就遇到不少搜查乱党的官兵,好在每一次都被他们躲了过去。

夏兰多少也猜到了一些端倪,随喜只是简单说了一下,“…跟着我可能会有危险,如果你想回到顾老侯爷身边,我可以跟大师兄说。”

“姑娘,您才是我的主子。”夏兰什么也没说,只是说了这么一句。

就算她回去了,老侯爷还是会要她跟在姑娘身边的,不管青居真人是不是乱党,姑娘还是她的姑娘。

终于在第十天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

是在南边的一个小村落,像世外桃源,这里的朴素平和,数个在街上游戏的孩童见到端冕的时候,都十分高兴地迎了上来,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端冕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

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梳着两个羊角,模样好奇地看着随喜和夏兰,“你们是和我一样的吗?”

随喜怔了一下,不知要怎么作答。

端冕笑着将小丫头抱了起来,“尹馨,这是随喜姐姐,以后和我们在这里住了,好不好?”

叫尹馨的小丫头歪着头想了一下,才点头,“好,我带姐姐去钓鱼。”

真是很可爱的小丫头,随喜微微笑了起来。

“大家先去玩吧,一会儿我再来找你们。”端冕将尹馨放了下来,让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带她去玩。

一群孩子一哄而散,看着他们的身影,端冕笑得很开心。

“这些都是…”随喜心里有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却不敢说出来。

“都是前朝大臣兵将的子孙,整个村子都是自己人,你们在这里住下,很安全的。”端冕笑着道。

这村子不大,只有一两百户人家,看起来却非常美好平和,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端冕带着随喜走向最边的一座院子,是全村最大的院落了。

刚走了进去,就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欢快地蹴鞠,看到随喜一行人,立刻发出响亮的欢呼声,“姐姐姐姐”

随喜的心微酸,张开双臂抱住那个长大不少的身影,“颀哥儿”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山中(上)

第二百一十一章 山中(上)

罗惠云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随喜抱着颀哥儿,眉眼舒展开淡淡的笑。

“娘”随喜艰难地抱起颀哥儿,笑着往罗惠云走了过去。

“快放颀哥儿下来,都沉得我抱不起来了,别说是你。”罗惠云急忙让随喜将颀哥儿放下来,颀哥儿是一日比一日壮实,她抱着都觉得艰难。

端冕从随喜手里接过颀哥儿,对罗惠云点了点头,“我带颀哥儿到外面走走。”

是想让她们母女俩单独说话吧。

颀哥儿不等罗惠云点头,已经抱着端冕的脖子指着外面,“到外面,去爬树。”

罗惠云笑着摇了摇头,“越来越调皮了。”

“大师兄,别太骄纵他。”随喜笑着道。

“颀哥儿乖巧得很,不怕被宠坏的。”端冕笑道。

“没错,我是好孩子。”颀哥儿用力地点头,乌黑闪亮的眼睛认真地看着随喜,模样十分可爱。

大家都笑了起来,随喜点了点他的额头,“你最乖巧了。”

端冕抱着颀哥儿离开之后,罗惠云跟随喜母女二人回到内屋。

“娘…”随喜仔细观察着罗惠云脸上的神色,也不知阿娘会不会怪她,如果不是她,她们又怎么会避到这偏院的山村。

“来,坐下。”罗惠云拍了拍热炕上另一边的位置,让随喜到她身边去。

随喜依偎在她身边,“娘,是我连累了你和颀哥儿。”

“傻孩子,说什么连累不连累,在这里生活也算不错,大家对我们非常好。”罗惠云笑着道,她本来就是个隐姓埋名的人,去哪里过日子都没有区别。

“可是,如此一来,别人也会当阿娘和颀哥儿是乱党…”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她自己倒是无所谓,可是阿娘和颀哥儿是无辜的。

“这里没有乱党,这村子里住的都是平常的百姓,外面什么事情,都与我们无关,随喜,娘已经很满足了,只要你和颀哥儿平平安安的,我就什么都满足了。”罗惠云道。

随喜笑了起来,心里总算释怀。

“…是师父去接您和颀哥儿的?”随喜问起罗惠云他们怎么来到这里,更想知道师父现在人在何处?

“青居真人跟我说明了原因,让我自己做决定,我想着与其将来牵连甚广,不如到这世外桃源过日子,也算圆我一个心愿。”罗惠云笑道,“你师父没有变,还是和以前一样,哦,对了,他让我把这个给你。”

罗惠云站了起来,在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匣子,交给随喜。

随喜微微一怔,打开一看,是一封信和一块玉佩。

她急忙打开那封信笺,是师父的亲笔信,只有几句简单的话,让她好好留在这里,不必担心别的事情。

她所担心无非是怕顾衡和师父兵戎相见,谁受了伤她都会伤心。可师父让她不必担心,是不是表示,他不会伤害顾衡…

是了,顾老侯爷对师父有恩,他不会伤害顾衡的。

随喜将信收了起来,眼睛落在那块花纹繁复的玉佩上,看不出是具体是什么形状,不过玉质清脆莹润,是上好的古玉,不知师父将这玉佩交给她有何意义,还是先收起来吧。

似乎没有别的更好去处,随喜只好在这里安心地住了下来。

正如阿娘所说的,这里的人对她们都非常好,并没有将她们看做是外人,随喜原本以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是心怀亡国之恨的,相处了几日,才发现他们不但心胸阔达平和,更加没有什么怨恨不满,他们就像最平常不过的百姓,只是在这里安居乐业,什么乱党什么复国什么战争都与这里隔绝了。

村里不仅有商铺,还有私塾,是一个前朝秀才开的,负责传授村里孩子们的学业,如果师父复国成功,这里每个孩子都是将来的希望。

随喜觉得自己应该会喜欢这里的朴素安详。

端冕在这里留了几天就离开了,他还要赶回南疆去找青居。

与世隔绝的日子,时间如流水潺潺而过,究竟过了多久心里都没有概念,也不知外面究竟如何一副景象,这真真是与世隔绝的日子。

这村子原来叫桃花村,因为在村外有一大片的桃花林,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树枝上压着粉色花朵,一层又一层,春风吹过,花瓣在空中凌乱起舞,如一场华丽奢侈的艳舞,让人看了忍不住沉醉其中。

随喜带着颀哥儿一起来这里采桃花,想要泡桃花酒。

颀哥儿来了桃花林之后,兴奋地到处跑,多亏了夏兰看着他,不然都不知道要怎么调皮了。罗惠云没有让颀哥儿的奶娘和丫环跟着来桃花村,所以随喜现在要帮忙带着他。

“姐姐,为什么树上只有桃花没有桃子?”颀哥儿被夏兰扶着坐在树干上,好奇地问在摘桃花的随喜。

“以后就会长桃子了。”随喜笑道。

“那以后我们来摘桃子吗?昨天沛东哥哥说要带上山去摘野果呢。”颀哥儿眼睛闪着期待,忘记了他嘴里的沛东哥哥交代过他不能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是林夫子的儿子,林沛东,今天十五岁,比随喜大两岁。

随喜眼色微动,淡声笑道,“山上有吃人的老虎,你不怕吗?”

村里有个在说书的老人,曾经讲过一个大白虫吃人的故事,颀哥儿一听随喜这么说,立刻跳进夏兰的怀里,夏兰差点被他撞得站不稳,嘴上却还不死心,“沛东哥哥说这个山上没有,我才不怕。”

“老虎不吃大人的,喜欢吃细皮嫩肉的小孩子。”说着,随喜笑得很温柔地看着颀哥儿白嫩嫩的脸蛋,“我们颀哥儿这么香…肯定很招老虎喜欢。”

颀哥儿小嘴扁了起来,大大的眼睛闪着泪花,“我不要被老虎吃掉。”

随喜摸了摸他的头,“不要跟沛东去山上,就不会遇到老虎了。”

“我不去了。”颀哥儿带着哭腔叫道。

孺子可教也随喜满意地继续采桃花。夏兰无语地看着她家的姑娘,这唬起自己弟弟还真的是面不改色。

“姑娘,山上真有老虎吗?”夏兰将颀哥儿放了下来,拿出桃花蜜做成的糖给他吃,走到随喜身边,小声地问她。

“不这么说,他能听话吗?”随喜淡笑道,随着岁月的慢慢流逝,随喜越发透出一股恬淡娴静的温雅,她就像一股清泉,温润而明净,跟她在一起心情也会变得平静温和。

越是长大,颀哥儿越是顽皮,如果没有随喜压着,罗惠云一个人肯定不知怎么带他,前几天还跟着其他几个小男孩将周大婶家养在天井里的小鸡抓去小溪里闷水,把四只小鸡都被憋死了。

气得随喜想要拿藤条揍他,只是看到他那可怜兮兮一副我很无辜是别人带我去的表情,随喜又心软了,只是暗暗在心里决定,不能再让他跟着附近的小孩玩了,否则性子越来越野。

采了一大篮的桃花瓣,随喜才带着颀哥儿回村子里。

还没走到家里,就见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急步走了过来,穿着枣红色的比甲,桃色的绣花鞋,很寻常的打扮,也不能掩盖她俏丽动人的姿色。

这姑娘叫周妙英,是周大婶的女儿,今年十四岁,是村里比较年轻且为成亲的姑娘。

“随喜,我正着你呢。”声音也是清清脆脆的,不带一点扭捏,“吴大叔的孙子突然吐个不停,也不知是什么毛病,你过去看看呗。”

桃花村没有精通医术的大夫,平时这里的人极少生病,青居每次回来都会先配好许多急用的药丸放在村长那里。

吴大叔就是桃花村的村长。

随喜对周妙英点了点头,温声道,“你且等等,我回去取药箱。”

本来要留下夏兰在家里看着颀哥儿,颀哥儿也不愿意留在家里,非要跟随喜一块儿出门,只好让夏兰带着一起来到吴大叔的家里。

吴大叔的孙子只有三岁,被他**抱在怀里在大声哭着,哭得都顺不过气了。

里里外外都围了不少人,周妙英提高了声音,“让一让,让一让”

吴大叔一家人见到随喜来了,犹如见到救世主,“随喜,你快瞧瞧,二虎这是怎么了?”

随喜让二虎躺到炕上,给他诊脉检查了一下,对吴大叔说道,“只是有些消滞惊风,没有大碍,用田基黄煎汤喝几天就好了。”

说着,取出针盒,要替二虎针灸。

二虎一见到拿锃亮锃亮的银针,哭得更大声了,手和脚并用地要赶走随喜。

随喜收了针盒,对吴大叔无奈道,“怕是无法针灸了,先煎药吧。”

吴大叔赶紧让儿子到后屋放药的库里找田基黄,煎了汤给二虎喝下,二虎才渐渐停了哭声睡过去了。

随喜在汤里加了点安神药。

吴大叔将外面围观的人都打发走了,随喜替二虎施了几针,确定没有大碍之后,才告辞要离开,吴大婶拿着八个鸡蛋装在篮子里要给随喜。

随喜哭笑不得,急忙推脱,“吴大婶,您这不是折煞我么?师父替村里的人施诊可没收任何东西的。”

她只不过是代替师父在替村里的人看病,并非图什么回报。

吴大婶见随喜不肯收下,便道,“行,回头给罗娘子送去。”

过渡章节忒难写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中(下)

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中(下)

随喜从吴大叔家里出来,在门外看到颀哥儿被一个年轻男子抱在怀里,很委屈的样子,“沛东哥哥,我不能和你上山了。”

那个穿着灰色长衣的林沛东长着一张国字脸,五官端正,看起来很老实憨厚的样子,他笑着问颀哥儿,“为什么不能上山呢?”

“山上的老虎会吃掉我。”颀哥儿嘟着小嘴叫道。

随喜有些汗颜地走了过去,对林沛东笑着打招呼,“林公子。”

林沛东见到随喜,一张憨厚的脸立刻浮起红晕,结结巴巴地打招呼,“随…随喜姑娘…”

“颀哥儿,怎么能让林公子抱着,快下来。”随喜笑了笑,将视线落在颀哥儿身上。

“是…是我要抱他的,没关系。”林沛东急忙解释,然后道,“山上没有老虎的,你可以放心。”

“林公子,颀哥儿还小,不适宜到处去。”不是不让颀哥儿上山,而是他还这么小,去哪里没有个人看着怎么可以,去山上的人多都是小孩子,哪个能专心看着他,就算有林沛东,她也不放心啊。

颀哥儿本来满怀希望的眼睛又暗了下去。

林沛东有些不忍,“其实…村里的孩子没事也经常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