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猛得扶案站起,一脚踹倒书案,接着“哇”的一声,吐出一口深红色的血,便直愣愣的晕了过去。

太子正好奔过来接住皇帝后倒的身体,他牢牢抱紧皇帝,半点也不敢移去,声嘶力竭的高喊:“快点,叫太医!”

皇帝一倒下,整个御书房都乱了,太监宫女们惊叫出声,都奔着皇帝扑了过来,被气极的太子,发狠的踹开好两人,怒喝道:“都给孤安静,贾喜,传孤的命令,着左卫大将军裴远,带兵护卫太极殿。殿中宫人,不许随意进出,有违命令,就地格杀。”

“是。”贾喜领命而出。

贾乐留下管理太极殿的宫人,太子的贴身太监李安,早就跑出太极殿,直奔太医院,找太医去了。

皇帝晕了这事,根本就瞒不住人。太子又令人找了左卫大将军,把整个太极殿重重围住,把皇子、宫妃、重臣都挡在了殿门外。

太医院两位掌院,带着所有太医,齐聚太极殿。

皇帝已经被安放在床上,依然紧闭着双眼,不见醒来。太子双手负于身后,焦急的在床前走来走去,却不冒然出声打扰正给皇帝行针的傅掌院。

傅掌院神情凝重,慢慢捻动手中的金针,豆大的汗珠自脸上淌下,却顾不得去抹上一抹。随着七寸长的金针慢慢没入肌肤一半有余时,终于听到皇帝重重的喘息声,然后眼帘慢慢颤动,终于睁开。

“阿爹,你感觉怎么样?”太子扑到床边,焦急的问。“傅掌院,我阿爹怎么样了?”

“圣人急怒攻气,一时闭过气去,现在已经没事了。”傅掌院抹了抹脸上的汗,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皇帝的手无力的握住太子,声音微弱:“七郎莫怕,阿爹没事。”

太子吸了吸鼻子,一直强忍着的眼泪终于落下,“阿爹,你吓死我了。”

皇帝动动唇角,露出一个苍白而无力的笑,安抚道:“七郎莫怕,莫哭,你老阿爹还要抱抱七郎的儿子呢,怎么甘心就这么走了。”

太子抹了抹眼睛,眼睛深处还藏着惊慌,“儿臣还等着阿爹给儿臣教导儿子呢,您可得好好保重。”

“混小子,教你一个就够累了,还想把你儿子也推给朕!”皇帝笑骂了句,微微闭了闭眼睛,喘了口气。

“傅掌院,快来给阿爹再看看。”太子粗鲁的扯过傅掌院,按在病床边。

皇帝醒了,傅掌院心里就有底了,郑重的摸了脉,又把地方让给别人,等一众太医都逐一看过后,他们才聚在一起,小声讨论起来。

太子坐在皇帝床边,用手捂着皇帝的眼睛,固执的道:“阿爹,你闭着眼睛好好休息,一切都有儿臣在。”

皇帝很是欣慰的闭着眼睛,感觉到儿子冰冷而微颤的手,忍不住眼睛酸酸的。

皇帝突发重症,太子着人围了太极殿,不说皇子们心颤,连后宫宫妃都坐立难安。朝中重臣,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有心人想借机起刺儿,都被中书令沈从之和尚书令苏周诚两人接手给压了下去。

沈从之私下里问苏周诚,“信之,要不要着人通知太子妃一声。”

苏周诚冷笑两声:“哪里还用得着咱们,杜贵妃都亲自去了。”

贵、淑、德、贤四妃,被裴远拦在太极殿外,任她们说破喉咙,也进不去。得知是太子着人调的兵,德妃皱眉道:“圣人重病,咱们理当侍疾。太子无理,怎么能将咱们拦在外面。”她这话是对着杜贵妃说的,谁让杜贵妃是太子的亲姨母,在她没有自己孩子的时候,必然跟太子是一派的。

淑妃和贤妃两人对视一眼,她们也都心里没底。若是皇帝一病不起,由太子继位,她们这些人就是太妃了,跟现在可没法比。

杜贵妃矛盾的得很,即希望太子登基,又不希望老皇帝死了,让她失去现在的地位。毕竟,太子有正妻,他登基为帝后,后宫都要归皇后管理,还有她什么事。老皇帝不死,她还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妃子,依然可以掌管后宫。

“不行,本宫得去见太子妃,让她来劝劝太子。”德妃也是没办法,想到苏颜,立时转身就走。

杜贵妃怎么可能放任德妃去骚扰苏颜,她连忙跟在德妃身后。淑妃和贤妃一看,也跟着走。两人一个想法,反正有杜贵妃和德妃在前面顶着,她们见机行事就好了。

苏颜那边开始并没有接到消息,皇帝一吐血倒地,太子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凭本能行事。等皇帝醒来,他才想起要告诉自己老婆一声。

李安脚下略快,比几个皇妃先一步赶到东宫,见到苏颜半句闲话都没有,只道:“圣人重病,太子令老奴来接娘子。”

苏颜这里顾不得多问,匆匆入内室换了套素淡的衣裙,带着人就要走,还没等出大殿门,就见李平过来回话,“娘子,宫中贵妃娘娘、淑妃娘娘、德妃娘娘、贤妃娘娘到访。”

苏颜直接上了车,淡淡扔下一句:“去告诉四位娘娘,太极殿前见。”

第一百二十二章 还是没有孙子

虽然已经进入秋季,午后的阳光依然炙热,晒得人脸上起了一层油汗。太极殿前,不只后妃、皇子们到了,连出嫁的公主们,也都带着人赶来了。再加上皇室宗亲,朝中重臣,一时间太极殿前,站满了人。

左卫大将军裴远,全身披挂,手按腰刀,正与湖阳公主对峙,五十多岁的老将军,须发皆白,高大的身子却依然站得笔直,面对着湖阳公主态度不卑不亢,“老臣奉命护卫圣人,无有殿下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湖阳公主知道是太子调人守的太极殿,她来问一句,不过是做个样子。闻言,也没有多为难裴远,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就站到了一边。

长乐公主焦急的拉了拉长姐的袖子,“阿姐…”

湖阳公主警告的瞪了她一眼,“你别说话。”眼下父皇不知是何种情况,太子既然调兵围了太极殿,自然有他的道理,她们刚过来,不明白情况,少给太子添乱。

长乐公主不甘的抿了抿唇,不再出声。

酒意犹存的新安公主,忐忑不安的独自站在一边。她是被宫女强行弄醒的,还没来得急发火,就听说皇帝病倒了。贴身宫女吓坏了,都不待新安公主细问,就把事情经过全都学了一遍,然后新安公主就傻了。怎么想都觉得,皇帝是被她给气病的。她有心躲在府里不进宫,却匆匆赶来的阳安公主给揪了出来,强硬的压着她换了身衣服,带到了宫中。

马车上,吓傻了的新安公主忍不住跟妹妹说了事情的经过,她抱着妹妹直哭,“阳安,你是父皇是不是被我给气病的。”这个罪名可不小,以太子讨厌她的程度,若是父皇有个好歹,光废了她的公主位都是好的,没准就会要她的命。

可若是父皇没事,对于气得自己病了一场的女儿,就不会处罚她么?新安公主越想越觉得,自己前途无亮,抱着阳安公主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阳安公主头都大了,她不敢置信的推开新安公主,“阿姐,你怎么能这么蠢!”卧槽,你养面首什么的无所谓,能不能把人弄到公主府里去,那是你的地盘,你是老大,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会管你。妈蛋,跑到香枳寺去算怎么回事!阳安公主好想骂人。

“我,我,我已经够害怕了,你还骂我。”新安公主特别委屈,公主们那个不是这样,就算是阳安还有两个特别喜欢的才子呢。为什么到她这里,就这么点背。

阳安公主张了张嘴,觉得完全无法跟姐姐勾通,索性放弃,“算了,事已至此,再无挽回的余地,咱们等结果就好。”当初阿娘怀姐姐的时候,到底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她和三哥两人都很聪明,四姐就这么蠢呢。

阳安公主不再理会新安公主,只在下马车的时候,揪着她抹了抹眼泪,甩手下了车。

平阳公主悄悄凑过来,“六姐,四姐怎么了?妆都哭花了。”

阳安公主心情糟糕的很,一点也不想搭理平阳公主,她眼睛瞄着周王,心里盘算着该怎么把四姐做下的蠢事,找个空儿跟三哥说了,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周王自然是看到阳安公主的给他打得眼色,他现在的心情比阳安公主还糟。才发现点人生的新曙光,突然被一道阴云给挡得严严实实的,那种打击简直无法形容。

其余几个皇子,或单独或分散的站着,齐王面有愤慨之色,几次去冲过去找裴远的麻烦,都被熟知他的安王给压下了。

王氏、朱氏等王妃们,都是坐车来的,比诸王到提要晚得多,甚至还在几位公主之后。朱氏下了车,就走到丈夫身边,周王冷冷的斥道:“你怎么才来,比公主们都晚。”

朱氏屈了屈膝,低声解释道:“临出来时,王侧妃来找妾身,想一道过来,妾身好容易哄了她回去,来的路上又有些堵,是以来晚了,请王爷恕罪。”

“行了。”周王不耐烦的低喝了一声。

被丈夫当着众人的面如此训斥,朱氏面上端庄的笑却丝毫没变,柔顺的站到周王身侧,微微垂头,不再出声。

苏容被丈夫体贴的扶住,吴王低声问道:“怎么样,孩子有没有闹你?”

苏容勉强的笑了笑,“我没事,他挺乖的。”相比被吓坏了的新安公主,苏容整个人都是懵的,前世皇帝重病可比现在晚得多,根本就不是在香枳寺发生大火的时候。她现在都不确定前世发生的事,到底准不准了。若说完全变了,可是香枳寺的大火还是如常的发生了,时间甚至都没有变。可若说没变,皇帝的病是怎么回事?若说苏容在未嫁前,迫切的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发生变化,甚至她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变了也没有关系。现在她却希望以后的历史,还能按照她知道的发生,这样才不至于让她措手不及,来不及应对。

在这样纷乱的心绪间,她终于可以坦然的面对自己,承认她舍弃陆霁而选择吴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登上后位,看着苏颜和前世可怜过她,同情过她,欺辱过她的人,都匍匐在她脚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皇帝绝不能现在死。苏容低垂下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坚定。

她轻轻拉了拉吴王的手,“六郎,我知道上都城中有一位大夫,医术极为精湛,要不要请他来给父皇看看。”前世,她就是借这位神医的手,不但救了重病垂危的皇帝,又让皇帝多活了十年。若不是多出来的那十年,吴王也登不了基,做上皇位的该是周王。不过,她一点也不后悔,周王当上皇帝,她的皇后也坐不长,就要给那个萧十一那个贱人让路,还得赔上自己的孩子。既然周王当上皇帝,她的下场只会更糟,还不如就让他做个王爷,还是个被皇帝提防的王爷,自己的日子说不定过得更自在些。

每次思及前世,苏容觉得自己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作掉周王的皇位,让他郁郁不得志一辈子,甚至后来还得看自己的脸色。

吴王剑眉轻锁,“大夫?是那位的景先生?”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有个出身平民的闺中好友,两人关切极好,也曾听她提到过,那位好友的父亲医术极为精湛,不在宫中御医之下。

苏容点了点头,期待的看着丈夫。

吴王抿紧了薄唇,有些拿不定主意。他抬头看了看立于太极殿前不怒自威的裴老将军,仔细衡量之后,才低声道:“再等等。”现在的他根本没有底气跟太子抗衡,连闯一闯宫门的资本都没有。

苏容目光一暗,虽然她马上垂下了眼睛,吴王还是注意到了,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拐扭。

就在殿前众人心思各异的时候,太子妃的翟车远远驶来。被各自母亲护在身边的小皇子们,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苏颜的到来,十三皇子挣脱母妃的手,一面叫着“七嫂,七嫂…”一面飞扑过去。

翟车停稳,圆润的十三皇子整个人都巴到车边,黑黑的大眼可怜兮兮的望着苏颜,“七嫂,你可来了。”

苏颜利落的自翟车上下来,拉了十三皇子的肥爪,柔声安慰:“十三郎不怕,父皇真龙天子,百邪不侵,不会有事的。”

“真的?”胖得没了脖子的小家伙,努力仰起头,满是期望的问道。

“真的。”苏颜爱怜的摸了摸小家伙的大脑门,“不过,你们最近可要乖乖,知道么。”

小家伙用力的点头,特别认真的保证:“七嫂,我会乖的,也会看着十哥,不让他惹祸。”

跟着过来的十皇子,磨着牙恨恨的瞪了弟弟一眼,“我看着你还差不多。”

苏颜一一摸摸见到她来都甩掉各自母亲凑过来的小皇子们,柔声道:“都别着急,跟好你们的母妃,七嫂跟你们保证,父皇肯定没事。”

魏六娘忍不住开口讽刺道:“太子妃好本事,连父皇的面儿都没见到,就得出结论了?我到想知道,你拿什么保证?”

苏颜连理都没理她,安抚好小皇子们,直接带着人就奔着裴远去了。就在众人以为铁面无私的裴老将军一样会把太子妃拦下时,却见这位老将军欠身行礼,“见过太子妃。”同时,将身一侧,“老臣带太子妃进去。”

苏颜欠了欠身,温和的说:“有劳老将军。”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苏颜被左卫大将军恭敬的迎了进去,心里不约而同的浮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别的皇帝真的升天了吧?

刚刚还闹腾的有点欢的齐王,这会儿不用安王压制,自动自觉的蔫儿。新安公主更不用说,两手紧紧绞着帕子,一脸的心神不宁。

贵、淑、德、贤四妃追着太子妃的翟车而来,只看到那道消失在宫门的丽影。德妃恨恨的一跺脚,“没追上。”

杜贵妃轻叹了口气,“咱们等着吧。”

淑妃突然看向朝臣那方,迈过过去,对着独自站在一处的苏周诚问道:“苏相,您可知道圣人现在情况出何。”

苏周诚面上全是担忧,“回淑妃娘娘的话,臣比娘娘来得还晚,娘娘都不知,臣更不能知道了。”

紧跟着淑妃而动的其余三妃,只有德妃冷笑两声,“本宫还以为苏相什么都知道呢?”

苏周诚平静的瞅了德妃一眼,让她心头一跳,便听苏周诚不急不徐的道:“臣知道的事情真不多,但是昨夜香枳寺起火前,值夜的兵侍好像看到新安公主的车架匆匆回府。”

他的声音并不大,只有周围有限的几人听到,那也足以让其余三妃对德妃和新安公主投以复杂的眼神。

德妃努力压下尖叫的冲动,色厉内荏的呵斥道:“胡说,就算你是丞相,也不能随意污蔑公主。”

苏周诚淡淡的一笑,“呵呵。”

德妃不敢再多言,恶狠狠的瞪了苏周诚一眼,转身就往新安公主走去。

苏周诚一句话KO掉德妃,其余三妃也不敢再多过逼迫,谁知道这位还知道些什么,逼得紧了再说出点什么来,她们都承受不起。

太极殿外暗潮汹涌,皇帝寝宫之内,父子之间却是温情满满。苏颜进来的时候,太子正端着新熬好的药碗,认真的喂皇帝吃药。

苏颜看着丈夫用小瓷勺舀出一勺药,放在唇吹凉,还体贴得碰碰自己的唇试试温度,才送进皇帝嘴里。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苏颜觉得皇帝每喝进一勺药,面部的表情都有点扭曲。

向来怕苦的苏姑娘,真是同情还生病的皇帝,那么苦的药还得一勺勺的喝,这跟钝刀割肉差不多了。

皇帝看到苏颜,很是高兴的扬手招呼:“七娘来了,快那边坐,药味小些。”

太子侧头对娇妻温柔的笑了笑,“颜颜快坐。”又对皇帝道:“阿爹,药都凉了,你快喝。”

苏颜发誓,她在老皇帝眼里看到了嫌弃。可这是儿子亲手喂的,再苦也要咬牙喝进去。皇帝本打算闭一闭眼,再坚持一会儿。就见苏颜轻移莲步走了过来,以手背贴在药碗上试了试,接过太子手中的小碗,用小勺轻轻搅动,同时问太医,“父皇用蜜水,可会冲淡药性?”

太医连忙摆手,“不会。”他刚刚就想提醒太子了,可是被同事拉了一把,没敢在皇帝父子温馨相处时多嘴破坏气氛。

都不用苏颜多说,贾喜连忙转身出去吩咐宫女。苏颜再次用手背试了试碗的温度,笑吟吟的舀了一点,放在丈夫嘴边,理所当然的说:“尝尝温度怎么样。”她是儿媳妇,这亲尝汤药的事,还是留给丈夫吧。

太子乖乖的抿了一口,然后一张俊脸就全都皱到了一起,剑眉皱得紧紧的,“好苦!”

皇帝突然有种诡异的平衡感,然后就是心疼,“知道苦了吧,快喝点茶漱漱口。”

太子看看皇帝,突然扭头去吼太医:“快过来给阿爹好好看看!”

皇帝和太医都十分奇怪,我(圣人)已经没什么大事了,还要看什么?只有苏颜悄悄扭头偷笑,她可是知道丈夫在担心什么。

太子黑着脸,看着太医的眼神十分的不友好,“你们这帮庸医,居然还敢骗孤说阿爹无事了。若真无事,阿爹岂会连药苦不苦都尝不出来!”

皇帝:…好累,突然不想说话了。

太医们:…圣人,我们冤啊!

苏颜实在是忍不住的轻笑出声,她也不忍再看丈夫犯二,把手中温度差不多的药碗送到皇帝面前,“阿爹,吃药吧。”

太子在听到爱妻的笑声后,也反应过来自己作了什么蠢事,他不自在的移开眼睛,以拳抵唇,轻咳了两声,“阿爹,快吃药。”

皇帝也不知道该拿什么表情来对着儿子,只能接过药碗一饮而尽,正好贾喜端了蜜水回来,皇帝小声嘀咕道:“朕又不是十三郎,吃药还得喝蜜水。”、苏颜笑道:“父皇跟十三郎其时挺像的。”

太子用力的点点头,“颜颜说的对。”

“对你的头。”皇帝斜了儿子一眼。

太子上前把老爹按下,用手一捂他的眼睛,霸道的说:“太医说了,您要多休息。不许说话,睡觉。”

皇帝确实身体不适,也就顺从的闭上了眼睛,没一会就呼吸绵长,睡熟了。

苏颜悄悄对太子道:“你守着父皇,我去处理殿外的人。”

太子点了点头,他现在一点都不想离开阿爹。刚刚皇帝直愣愣倒下去的画面,把他吓坏了。

已经在太极殿外,等了许久的人们,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太子妃进去半刻钟后,就出来了。

杜贵妃目前身份最后,第一个问道:“七娘,圣人如何?”

苏颜浅浅的笑了笑,微微提气,朗声道:“父皇刚刚吃了药,已经睡下。母妃和兄长、嫂子、姐妹们,都先到偏殿休息,等父皇睡醒,再去探望不迟。”这边说完,又转身面对朝臣,“父皇龙身欠安,朝中政务有劳诸位大人多多费心了。”

以陆太傅为道的朝中重臣,皆欠身道:“此臣等职责所在,不敢有所轻乎,请圣人、太子和太子妃放心。”

“老将军,父皇已经无事,您也很累,请到偏殿休息。等父皇醒来,您再交旨。”苏颜最后这句话,是对裴远说的。皇帝晕倒,太子是拿了皇帝的令牌宣了裴远过来的,现在皇帝无事,这令牌裴远自然是要亲自交给皇帝的。

裴远本来以来,太子会来收回这块令牌,毕竟没有皇帝命令,善动令牌招兵围住太极殿,皇帝真要细究起来,也是个问题。他都准备跟太子好好讲事实、摆道理,甚至不行就要硬抗,没想太子妃居然说了这么一番话,让裴远心头一松。连忙拱手道:“老臣不累,太子妃快入内吧。”既然都来了,他就得坚持到归后。

苏颜这里都处置完了,也不去管宫妃和诸王、公主们有没有去偏殿休息,她转头进了门。外部的事情都差不多了,该细问问,皇帝到底是为什么病的,是不是跟昨天的事有关。

太子见苏颜进来,伸手替皇帝掖了掖被角,才慢慢起身,吩咐宫人们好生照顾,拉着苏颜去外间。

“七郎,父皇到底为何病倒?”苏颜直接问道,“可是与昨日的事有关?”

自从皇帝晕倒后,太子的注意力就一直放在他爹身上,基余的什么都没顾。这会儿,皇帝的情况也平稳了,太子终于有心思来看那封气得他爹吐血的密信。

太子扶着苏颜在一边坐下,将书案上的密信都拿了过来,“我还不大清楚,阿爹看了这封信就气得吐了血,我光顾着阿爹了,其余的都没管。”

苏颜问道:“弘智的密信?”

太子点了点头,“都是在暗阁里搜出来的。”说着,他已经找到那张被皇帝捏得皱巴巴的密信,一目十行的看完。

苏颜只觉得丈夫有一瞬间,身上的杀气浓烈得似乎实质了。她垂眸看到太子攥得死紧的拳头,连忙伸手握住,柔声劝道:“七郎,阿爹还病着,需要你的照顾。”

太子反手握住爱妻柔嫩的玉手,冷酷的低语:“孤一定要灭了魏家满门!”

“魏家?”苏颜听到了两个关键字,再把事情前后连起来,也不由得色变:“是赵王妃还是魏八娘?”难怪皇帝会气吐血,皇孙与侄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魏八娘。”太子闭了闭眼睛,也没让苏颜看信,直接把手中的密信随手撒碎,又令太监拢个火盆过来,扔进去烧成灰。他把余的信匆匆看完,捡出几封,都烧得一干二净,才转身抱着苏颜默默不语。

苏颜完全不明白,“魏八娘是疯了么?”皇长孙居然是个和尚的孩子,又是皇帝同意她入的赵王府,难怪老皇帝会气成那样。了=

太子恨恨的一捶书案,“她可不是疯了么。”书信里有些事,他都没好意思跟爱妻说。魏八娘之前的目标本来是他,只是身为东宫太子,除非他愿意,否则魏八娘根本连他的身都近不了。也是巧,魏八娘第一个发现了弘智与平江郡王妃的事。她想拿着这事威胁一下平江郡王妃,然后让平江郡王妃给她创造机会,跟太子生米煮成熟饭。

她想得挺好,却没想自己会被太子设计,先爬上了赵王的床。计划失败,还把自己搭进去,魏八娘气坏了,随意寻了个酒楼宣泄情绪。结果,也是她倒霉,又碰到弘智和平江郡王妃,还被两人看到了。

魏八娘是魏家的女儿,若是死了或者失踪了引起的麻烦只会更大。平江郡王妃一发狠,直接让弘智睡了魏八娘,自此有了另一个把柄。魏八娘青春美丽,比平江郡王妃更吸引弘智,他有了魏八娘的把柄,自然常常找她。又怕控制不住她,就逼着魏八娘写下这些自白书,用以作自保和威胁的把柄。

说实话,魏八娘在一定时间内,跟过两个男人,她自己都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按照推算,还是赵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她害怕,在魏六娘算计她的时候,就将计就计,喝下催产药,想着让孩子早产死掉。谁想,孩子不但没死,还是个男孩,令赵王得到皇帝的夸赞,自此对长子更要关注,也成功的让小娃娃渡过最危险的时期,活了下来。

顺便,也因为这个小娃娃,差点把皇帝气死!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运气

永平四年的秋狩,因为皇帝意外生病而作罢,就连朝政,暂时都由太子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