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爷低声道:“只有山神清楚,可山神却认为现在还不是告诉你的时候。至于原因,你可以亲自去问山神。”

山爷和水婆婆又劝慰了这孩子很久,虎娃显然难以接受与面对这突然得知的事情,有太多的感觉他也想太不清楚。黄昏的时候,山爷和水婆婆走了,把盘瓠也带走了。他们将虎娃独自留在此地——这是山神的吩咐。

虎娃幼小的心灵中有太多的疑惑,却不知该问什么。他伸手抹了抹眼角,看着那池中的五色神莲正缓缓合上花瓣,转身又登上了祭坛。良久之后他才收摄心神进入定境,然后问道:“山神,山爷今天告诉我的,都是真的吗?”

山神的声音缓缓自元神中响起:“是的,他说的话都是真的,早没有告诉你,是怕你还太小,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而屠灭清水氏一族的凶手还在世上,如果他们知道了你的来历,也会对你不利。”

虎娃:“究竟是什么人干的,他们为何要那样做?”

山神:“孩子,总有一天我要告诉你一切的,但不是现在。”话音伴随的意念中给了详细的解释,告诉了虎娃自己为何不说,而那些凶手想得到又未曾得到的是什么?山神宁愿身死都不会交给凶手的东西,等到那一天也会交给虎娃。

虎娃:“那您要等到什么时候?”

山神:“不是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而是看你要等到什么时候。等你远去巴原游历,见证与感悟人世间的一切,突破六境修为,且将菁华诀修炼大成之后,我自会告诉你。”

虎娃:“什么!难道我要离开这里吗?”

山神:“是的,总有一天你要离开,但不是现在,要等到你先做好了准备。离去并不是告别,你还会再回来。…当人们面对想解决的问题无能为力时,再想太多是没有用的。对于你而言,此刻还是修炼吧,就像往常一样修炼。”

虎娃此刻还能入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仅因为他三境九转圆满的根基扎实无比,且心思纯净、定力深厚。就在他收摄心神按照山神的吩咐去做的时候,山神又在他的元神中印入了一段意念,并且问了一个问题:“孩子,当你得知这一切,究竟会有怎样的感觉?”

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深奥,甚至不需要回答,而山神也没让他回答。

人有什么感觉,只有自己清楚。而当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想到的却往往是我“应该”有怎样的感觉?比如对于某种经历,如果大家都认为应该感到悲伤,那么有这种经历的人,也会流露出悲伤的样子。但他可能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如此。

而在定境中,虎娃当然不会想这样的问题,也不可能去纠结自己应该有怎样的感觉,否则就无法入境。他的心神处在怎样的状态里,就是他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山神所印入元神的那段意念,便是清水氏一族那夜殊死拼杀、最终遭到灭族的惨烈景象。

虎娃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心中虽充满伤憾,但并非是悲愤欲绝,因为他的感觉并不是那样地真实与深刻。他没有亲身经历那些事,记忆中也没有清水氏的族人存在,仿佛在听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然而却有人告诉他——故事里的人就是他。

山神问了一个问题,又在虎娃的元神中印入了一段景象,然后便不再打扰他。虎娃在白玉法座上定坐,时间静静地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泪如泉涌。泪水流过脸颊打湿了衣衫,而他却浑然不知。

那无知无欲的深寂中,又莫名出现了各种景象,首先仍是一头狂奔的犀渠兽。在来到太昊遗迹之前的这几天,虎娃每夜都会经历相似的定境。当犀渠兽冲来时,他的心神早已安定,犀渠兽就这么冲了过去。然后他又出现在村寨中央的祭坛上,场景却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那村寨不再是路村,而是当年的清水氏城寨,那祭坛也更加高大,周围燃着熊熊大火。无数羽民族人漫天攻来,还有很多人持着武器从四面杀入。迎向敌人的却不是清水氏族人,而是自幼与虎娃生活在一起、他无比熟悉的路村人,他们纷纷倒在了血泊与火光中。

三境九转境界圆满,修士往往会陷入一种深寂的定境,在定境进入种种场景。这种情况玄妙难言,但理清水仿佛却很清楚——虎娃在定境中会看见什么?虎娃看见了他最害怕的事情。就算他对清水氏灭族之事没有切身的感触,对清水氏族人也没有现实中建立的情感,但假如这一切发生在路村呢?

定境中的情景有了玄妙难言的变化,是路村遭遇了这一切,虎娃会有怎样的感受?当年的清水氏就是今天的路村,这不是假设,而是定境中所见、所经历。虎娃深切地体会到了那种悲恸、绝望、忿怒与仇恨。

树得丘上的理清水也有些不安,因为他本可以不这么做的。虽然从三境迈入四境,对于大部分修士而言是一道很逾越的关口,但他很了解虎娃,知道这孩子想突破四境并不难。假如待到虎娃突破四境之后,再告诉他这一切,那么也不会对他的心神造成如此剧烈的冲击。

假如理清水不让若山和若水说出来,那两人当然也不会急着告诉虎娃。可是虎娃带着若山与若水来到这里的时候,理清水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不仅如此,他还问了那句话、在虎娃的元神中印入了那段场景。以他这位世间顶尖的大宗师的见知,当然也清楚这将会导致什么情况。

这或许会对虎娃造成伤害,或许会让他变得更成熟、更坚强,但很现实的问题是——这必然是虎娃从三境突破到四境所遭遇的极大困扰。可理清水对这孩子有信心,认为虎娃仍将突破四境。

理清水这么做有个必然的结果,这同时也是他的目的,就是在虎娃的信念中种下一粒种子,将来必定要为清水氏一族复仇的种子!当虎娃勘破心魔迈入四境的时候,种子便会发芽。

当年理清水坐在树得丘上,眼睁睁地看着清水氏一族被屠灭时的感受,他也要虎娃体会。在这一刻,他甚至希望自己就是虎娃,或者说虎娃就是他。

第042章、心魔与种子(下)

山神心中有着最强烈的愿望,他可以就这样生不如死地活着,也可以交给虎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目的都是为了给清水氏一族复仇、亲手安排白煞的灭亡。这也许太难做到,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就不会放弃。

没人能确切地知道虎娃在定境中经历了怎样的大恐怖,当他睁开眼睛离定时,发现自己正孤独地坐在白玉祭坛上,而周围的五色莲花已在悄然绽放中。在这莲花欲放未放之际,身姿显得最美、最有天地间灵动的神韵。

这次的定境经历与前几次有所不同,虎娃最后并没有进入与自幼梦境类似的美妙场景,也没有看见秀媚山川中的那女子,直接在血与火交织的大恐怖中“醒来”。他的泪水打湿了胸前的衣服,全身已经汗透了,他的汗很纯净,无色无味甚至带着淡淡的莲香。

虎娃再度收摄心神入定,却没有进入那种深寂的状态,而是问山神道:“您知道我刚才在定境中,经历了什么场景吗?”

山神的声音响起道:“这样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清楚,但我能感应到你的反应,所以也能猜到一些,你一定是经历了内心最害怕的事情。”

虎娃:“是的,我看见了路村的人,变成了清水氏的族人…山神,我应该怎么办?”

山神答道:“不是你应该怎么办,而是你可以怎么办。这是修炼中的经历,也是对元神的洗炼。它在冲击心神的同时,也会对一个人的灵智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人的性情,由伤神而伤形,或使人癫狂迷乱,不同的修士皆有不同的经历。”

山神没有告诉虎娃该怎么办,他只是举了很多例子。那些性情大变甚至心智癫狂者,自不必说了,有鱼村的族长鱼大壳多少就有点这种征兆,只是尚不明显、修为也未到境界。还有人元神受伤、修为退失,皆是因为沉溺在那定境经历中难以自拔。

修士必须保持清明的元神不为所动,才能从这种困扰解脱,但就算能够解脱困扰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在这种深寂定境中经历各种惨烈场景,定住心神默默忍受,将一切看得那么清晰,以此做为一种磨砺元神的方式,后来也突破了四境。但这其中有的人后来变得冷酷嗜杀、偏激暴戾,却自以为心志坚定、念意通达,不知渐渐积戾成性;还有人变得漠然无谓,心境看似超脱实则麻木,已失生机之灵趣,久而与土石无异。

这些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解脱困扰,有的也能突破四境继续修炼,但修炼中困扰并不在一时一境,而是始终要面对的问题,登天之路上每一层境界的修炼,都是将来所有境界的根基。所以虎娃的问题不是应该怎么办,而是他可以怎么办,守护心神是第一要务,怎样经历这一切,人们也有不同的选择。

这就是理清水与虎娃的交流方式,并不是上师教授弟子具体修炼秘法,他只是在解释。虎娃沉思良久,并没有再说话,他看着前方的五色莲花,仿佛处于一种似定非定的状态。

但虎娃并没有真正的入定,就是在回味,回味着以前的定境中曾经历过的场景——在那长着五色莲花的水潭边,看见那水中沐浴的女子,体会着这样的经历曾印入元神的感受。

可以说虎娃是在想象,也可以说他是在回忆,补全了方才定境中未曾有的感受,身心逐渐变得放松下来,重新归于宁静、宁静中带着渴望。人的情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不会只有仇恨与悲伤,还有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这天,山神没有让虎娃离开太昊遗迹,而是又让他折了三节藕茎服用,并主动让他摘下一朵五色莲花、连着花托下的茎杆一起放在了白玉祭坛上。不仅如此,山神还让他摘下了一些琅玕果,又在水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批已埋藏千年的莲子,将这些珍贵的不死神药都放在了祭坛上。

虎娃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但他就照山神的吩咐做了。午间的时候,服下藕茎的虎娃继续定坐行功,他又经历了同样的定境,但是比夜间时更加完整,不仅有那最可怕的大恐怖,也来到了那美妙的莲池边。

理清水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虎娃有了切身之仇痛,在将来必然会为清水氏一族报仇。但就像理清水所说的,如何面对修炼中的困扰,人们皆有自己的方式。虎娃在定境中守护清明的元神,他要清楚世上有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事,人们又有怎样的爱恨。

虎娃可以怎么办,理清水也不清楚,但这孩子显然还是用一种最自然的方式经历了定境中的困扰。对于他来说,问题并不是能否突破四境,而是要在修炼中下足功夫,让定念更深、定力更加精纯。

虎娃这一次在太昊遗迹中足足修炼了半个月,因为他已经不必担心被族人们发现异常,而山爷和水婆婆自会替他解释。等他穿行蛮荒从后山回到村寨中时,碰到了不少族人。大家都主动和他打招呼,带着亲切、关心、惊讶、羡慕甚至崇拜的种种神情,但每个人的笑容都显得那么真诚而温暖。

村寨中的人们已听说,虎娃当年观水婆婆纺布时便已迈入初境修炼,这些年竟已修炼到三境九转圆满境界,可族人们却一直不知情,而这孩子也没有对人炫耀。若非那天虎娃大发神威以飞石击落那么多鸟人,就连蛊辛恐怕也仍不能察觉。

如今山爷和水婆婆吩咐虎娃要勤加历练,应常在山野中静修,同时也吩咐族人无事不得打扰虎娃的修炼。山爷还下了一道命令,和水婆婆先前叮嘱的事情差不多,就是路村和花海村族人,不要将虎娃小小年纪有如此修为的事情说出去,哪怕彼此之间也不要谈论。

至于原因,山爷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但族人们也能以各自的方式理解。假如早知道有虎娃这样的“高手”在,羽民族当初偷袭村寨时也许就不会那么大意了,这孩子是山爷和水婆婆培养的秘密武器啊!也就是这样的深山部族,才能如此守护共同的秘密,而且他们已经很有经验。

这三年来,路村与花海村召集精壮男子修炼开山劲并操演军阵,没有让其他部族得知任何消息,结果在和有鱼村的冲突中收到了奇效。以山爷和水婆婆的权威,他们的话族人们也自然会听从。这也是虎娃的秘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不为外族所知的原因。

但不论是山神理清水还是山爷与水婆婆,心里都很清楚,这个秘密注定是无法长久地隐瞒下去,只要虎娃还在这里、拥有如此惊人的修为,迟早有一天会被蛮荒各部族所知。但这种情况尽量出现得越晚越好,山神还需要一点时间让虎娃做好准备,他对水婆婆说的期限是一年。

若山回到村寨之后,接下来这段日子很忙碌。国君的封赐之令到了,宣令者就是上次随同西岭大人来到蛮荒的修士辛束。辛束也带着一支二十余人的随行队伍,送来国君赏赐的各种东西。

辛束是一名四境三转修士,多年来居于相室国国都中,受到相室国的礼遇与供养,偶尔也为兵正、工正大人或国君效力。这次他又来到蛮荒传达君命,若山正式受封为山水城城主,得号“山水氏”。

然后辛束便留在这里没走,因为他担任了山水城的“工师”。

相室国设有兵正、理正、工正、祭正、仓正…等职,在它所辖的每一座城廓中,也设有相应的兵师、工师等职。至于“理师”与“祭师”,在城廓中往往是没有的,通常都是由城主兼任,因为其掌管的讼狱与祭祀事务,是属于城主的职责与权力。

相室国国君不可能越过若山城主,直接任命城中官员,除非蛮荒中实在没有合适的人才,若山派使者向国君提出要求,相室国才会特意派来。兵师掌管军事与兵备,负责操演与指挥军阵,这些若山本人就很擅长,山水城的兵师当然是由他一手教出来的伯壮担任。

至于农师与仓师,掌四时耕作与收获储存,可由一人兼任,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蛊辛。前几年相室国也派人教授有鱼村种植各种作物、打造各种农具,各部族都可以继续学习,并由蛊辛统一安排。蛊辛可以说是山水城除了若山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其地位相当于副城主。

山水城只有其名,城廓尚未建成,没必要像巴原上的那些城廓设置那么多官职。因为大家平常的事情也不多,主要都是在各个村寨里劳作,碰到需协商的大事还可由长老会议定。

可是工师之职实在太特别了,不仅必须得有,国君也应当派一个人来担任,这是对山水城地位的认定与支持。任命一座正式受封之城的工师,不论此城廓多小多偏远,此人都必须至少拥有四境修为。这片蛮荒中原先还有两位四境修士,就是鱼梁和大毛,但如今这两人也都不在了。

第043章、共工(上)

若山本人倒是有五境修为,但他是城主不可能兼任工师,巴原上也没有任何一座城的城主兼任工师。那么剩下的唯一一位四境以上的修士就是若水,可是以若水的脾气,当然不可能在山水城担任什么工师,所以也只能请国君派人来了。

但一位至少拥有四境修为的修士,在哪里都能过得舒舒服服,何必要到这么偏僻的蛮荒中,成天和一群深山野人在一起,做一个连城廓都尚未建成的工师呢?所以封建山水城没什么问题,但是任命与派遣工师,却让国君很为难。

既然西岭大人这么能干,此番在意外波折中还搞定了大局,那么这件事,国君也让西岭去想办法。西岭几乎访遍了国都附近的高人隐士,不出他的预料,没有人愿意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但他最后好歹还是说动了辛束。

辛束勉强答应西岭出任山水城的工师,但也有个条件,当那片蛮荒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继任的时候,他就会解职离去。西岭当然忙不迭地点头,并连声感谢。

辛束曾随西岭出使过那片蛮荒、了解各部族的情况,也清楚那里发生的事情,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人选。同时辛束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赤望丘的传人,身后有庞大的势力支持,但在相室国中却极少有人知晓。这个身份也有可能为山水城带来更多的帮助——西岭就是这么想的。

辛束要求西岭不要将自己这个身份透露给别人,西岭当然也不会多事,很自觉地替辛束保守了这个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

对于一座城廓来说,工师大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在很多时候,它是个受人敬畏但又不好干的职位,主要职责是掌管工事。工师至少也是四境修士,拥有神通法力、能人所不能,有些依靠普通的人力物力很难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就需要工师大人动手——比如寻找合适的矿石,炼化精铁并制作成兵师要求的武器。

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也需要请工师解决,比如修建城廓时,有某块巨石怎么也弄不到合适的位置上,那就要看工师大人的手段了。由此可知,工师虽然地位很高、很受人尊敬,但很多修士都不愿主动担任这个职务,往往需要国君和城主来任命,任命者还得很客气地请求对方答应。

工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掌管城廓所辖地域内修士的情况。哪里有人突破了初境,哪里有修士从二境突破到三境…这些消息,工师大人都要及时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工师也应该与辖境内所有三境以上的修士相熟,有事则可以与他们联系并寻求帮助。

很多事情,仅靠工师一人之力是完不成的,他还需要更多的帮手。三境以上的修士,就可以打造一些常人很难制作的器物,也拥有在普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神通手段,所以能成为工师求助的对象。但这种人自己修炼得好好的,通常不喜欢被打扰,也有可能不给工师面子。

但对于大部分修士而言,自己也说不定有事会求助于工师,而且他们也生活在城廓的地盘中,所属的村寨与家族更有可能向工师求助,所以一般都不会得罪工师,通常都会建立良好的关系、承诺有事时能帮忙则帮忙。

像这样的修士,在民间也被称为“共工”。所谓“共工”并非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指某一类人,这个称呼是从炎帝时代流传下来的。

神农天帝在人间时曾为一代开国之人皇,号称炎帝,后世继天子位者也都以炎帝为号。炎帝当国时,号召天下所有三境以上的修士出力帮助民众,以换取所享受的供养。

这是一种号召而非命令,因为普通人也不可能强求修士以神通法力帮忙,只能尽量去请求而已。而在炎帝的时代,所有三境以上的修士,只要愿意以神通法力为民众打造器物、建造工程,都可以被称为“共工”,意思就是“共有之工师”。

后来轩辕天帝崛起,成为新一代开国人皇,在世间亦称黄帝。黄帝为天子时,则明确了一种制度。国中三境以上的修士,承诺有事可相助各城工师,便能得到赏赐与供养,在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得听从征召效力。

但这种征召也不是随叫随到,修士们的承诺通常都是有条件的,比如得到什么样的供养、便每年为城廓或国君出手几次,只要完成了承诺,至于其他的事情则全凭自愿或需另行协商了。而民间还有一些修士,他们可能行游各方,每到一地,偶尔也会接受当地居民的请求、出手帮他们做一些事情,在民间也被称为共工——这是炎帝时代的遗风。

至于炎帝时代之前,太昊天帝也曾为开国之人皇,立国号为“华”,世称青帝,后世历代天子也以青帝为号。但由于其年代过于久远,详细情况如今已经不太清楚了。

如今巴原上的国度与城廓,也有共工制度,各城廓设立工师之职,掌管辖境内的“共工”情况。所以“共工”并非官职,只是民间的一种尊称,而很多人本身地位就很高,也许并不需要这种尊称。

比如辛束来到山水城担任工师大人,这里可以登记为共工者目前只有蛊辛、宵白、月牛儿、若山、若水等人,还有另一批二境修士在将来或许会有希望。若山身为城主,也可以成为共工,就看他自己愿不愿意了,而实际上,这些人都没什么不愿意的。

工师大人还兼有一个职责,就是尽量设法指引各部族有天赋的年轻人迈入初境得以修炼,并将他们推荐给国都中的学宫。如今巴原各国并无学宫,但官方还是会发掘与培养修士的,这也是为城廓和国家发现人才的大事,并非工师一人之责。由官方培养出来的修士,通常都要立誓为城廓与国度效力,这也是约定俗成之规。

这么看工师的职责很多啊,简直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但实情并非如此。工师也有自己的助手,而且在那样的年代,人们平常的事情很少,所以设一官职,往往会负责多种事务。

辛束的来到,当然受到了若山城主以及山水城长老会的热烈欢迎,他们很感谢这位高人。而树得丘上的理清水却在暗自冷笑,这里只有他知道辛束的底细,此人是赤望丘的传人,愿意从国都跑到山水城做工师,必然另有目的。

凭借工师的身份,辛束可以很顺利地掌握这一带所有修士的情况,哪个部族中有人突破了初境,又有哪位修士从一个境界突破到更高的境界,都是工师所要了解的。如果理清水在这里找到了传人,也必然摆脱不了赤望丘的监控。

辛束曾在中央谷地中向西岭表明了赤望丘传人的身份,但他开口时以法力拢住了声息,树得丘上的理清水也是听不见的。他只在掌心亮了一下赤望丘的信物,随即就收了起来,而且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战阵那边,没人注意到他这个动作,理清水应该也不会。

理清水在树得丘上,虽能知道蛮荒中发生的事情,但他的元神感知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寻常人所见没什么两样,更重要的是,他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察知山中每一处的情况。当时的理清水,必然也和大家一样关注着若山怎么收拾鱼大壳,几乎不可能察觉他这个稍纵即逝的动作。

可惜辛束失算了,理清水早就清楚那场冲突的结果会怎样,所以根本没关心鱼大壳怎么耍,一直就重点盯着从山外来的这些人。结果也许是走运,理清水恰好瞥见了辛束手心中赤望丘的信物。

理清水知道辛束是什么人、是来干什么的,但他并没有说,甚至都没有提醒若山,就让赤望丘自以为得计吧。若山已经按他的吩咐,命令路村与花海村族人一律不准说出虎娃修炼的事情,至少还可以瞒过一段时间。而在辛束可能发现之前,他就应该让虎娃离开蛮荒。

但理清水还是很担忧,多少也有点后悔,因为他事先没有想到此人竟然会成为山水城的工师。虎娃这孩子心中没什么魔障,原本可以很轻松地从三境突破到四境,可是理清水偏偏让虎娃的修炼不是那么轻易地就能破关,而紧接着辛束就来了。

现在的理清水又有了紧迫感,他又希望虎娃越快完成准备越好。

若山并不清楚山神在想什么,他非常感谢与尊敬辛束,两人相处得也非常融洽。按照常理,城主受封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筑城,可若山并没有这么办。他首先为辛束大人在中央谷地建造了尽量舒服的居所,然后集中人力物力,在山下的有鱼村外修建关隘。

此关隘正式定名为山水关。

第043章、共工(下)

从巴原进入这片蛮荒只有一条艰险漫长的路,而有鱼村是必经之地。这道关隘就修建在从山路进入有鱼村之前,以巨石垒成两丈余宽、五丈余高的关墙,上方修有带着屋顶的箭楼,关墙中有一道一丈余宽的拱门。

关隘两侧是不可攀援的绝壁高崖,前方是山中蜿蜒险峻的道路,后方不远则是有鱼村以及开阔的鱼海。其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为易守难攻,就算巴原上的大军来此,也不可能摆开军阵强攻。而所有出入这片蛮荒的人,除非他们会飞,否则都必须经过这道关口。

修筑此关也出于山神的指点,与若山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短时间内不可能建成山水城,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城门与城墙的守卫了,那么在此地修一道关口,便是出入蛮荒之门,门后则是广大的山水城辖地。

关隘建成之后,若山集合人力物力又开凿扩建了一条道路,就是从中央谷地通往山水关的路。虽不可能像平原上的车马大道那样平坦宽阔,但也尽量修得较为平整,由于地势的原因,这条路仍然难行车辆,却可容行人牛马迎面错行。

原先从有鱼村到中央谷地的这条路,本就是蛮荒中最好走的路,如今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内路。若山首先下令将之开凿扩建完成,这段道路在今后也成为一个标准,从山水关通往巴原的道路,究竟要开凿扩建到什么程度,就参照此路的情况。

再从山水关一直到遥远的巴原,想将道路都开凿扩建成这样,恐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而若山并不着急。

路村人的祖先,就是为巴原开国之君开路的路武丁,他们世代以路为姓,当然也擅长指挥壮劳力筑路。若山受封城主,却并不着急建造城廓,而是建关开路。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先扩建路村通往中央谷地的路,也许在虎娃离开蛮荒之前,山爷都不会去开凿那条路。

辛束成为山水城工师,在这片蛮荒各部族所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中,他表现得非常吃苦耐劳,凡事皆尽心尽力,绝对是巴原五国各城廓中最为辛苦与无私的一位工师,简直不能仅用称职来形容了。辛束受到了山水氏全体族人的一致尊敬与称赞,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当然了,辛束的声望再高,也远远无法与山爷相比。这里的族人并不习惯称呼若山为城主大人,依然叫他山爷。

山爷组织各部族人筑关修路、开垦田地、打造新式农具、修建水利设施,种植巴原上送来的各种作物。他还带着蛊辛与辛束这两位“大人”,深入蛮荒拜访此前未曾参与结盟的几支妖族。

处于荒僻之地的羽民族就任它自生自灭吧,山爷并没有再理会,如今蛮荒中最重要的一支妖族是角荣族。若山来到角荣族做客,并教授他们种植菽豆、开沟渠灌溉田地,让角荣族也加入了山水氏部落联盟。

角荣族人尚无使用姓氏的习惯,而且他们的名字都很有意思。角荣族如今的族长名叫大角,实际上他们的历代族长都叫大角,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世上最威风、最霸气的名字,只有当上族长后才能配得上。大角前不久刚刚得了个男娃,请山爷给孩子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山爷给孩子起名“以清”,大角虽不太明白是啥意思,但山爷起的一定是好名字,更威风、更霸气,所以他非常高兴。

角荣族人头生双角、身高力大,也许是因为身材过于魁梧壮实,动作稍显迟钝不是太灵活。他们走出深山,与各部族人有了更多的交往与交流,除了彼此不能通婚,渐渐相处得熟了,大家倒也没把他们当成异类。在修关筑路的过程中,身高力大的角荣族人成了很重要的壮劳力。

辛束大人非常辛劳,但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职责,很关心蛮荒各部年轻一代中那些后起之秀的修炼,时常向若山询问情况。若山也不疑有他,尽可能详细地对辛束做了种种介绍,并将各部最优秀、最有潜质的年轻人都引荐给辛束认识。

在若山看来,这片蛮荒年轻一代中,最值得关注的人是朗日族的宵白,路村的叔壮、阿槿,花海村的砂岩,还有一位刚刚迈入初境的女子,就是路村那位总爱刨根问底的小姑娘绿萝。

绿萝已年满十四岁了,水婆婆前不久又一次召集族人观看纺布,这次将花海村的后生们也叫来了。大家听说了虎娃当年的事情,所有符合要求的年轻人无一缺席,都热切地希望自己也能迈入初境得以修炼。但这种事情是要讲究天赋与运气,此番只有绿萝一人成功。

宵白是目前各部中已知的最年轻的三境修士;至于叔壮、阿槿、砂岩等人皆在二境,但他们还很年轻、天赋也很好,有希望继续突破;至于绿萝则刚刚迈入初境,却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位。蛮荒各部中当然还有其他的修士,但这几位是辛束最关注的。

这几人除了宵白之外,皆出自路村与花海村,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路村与花海村拥有山爷和水婆婆这两位高手,他们也肯用心去指引族人。

但是山爷并没有对辛束提到虎娃,这是绝对的秘密,路村与花海村全体族人都不能告诉外人。对于辛束大人想指点这些年轻后辈修炼的好意,若山也委婉地拒绝了。

若山并不是不相信辛束,他之所以拒绝,一方面是因为辛束诸事太操劳了,不能再给这位如此勤勉的工师大人增加更多的负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也是用不着。

辛束原先只是一名四境三转修士,来到山水城之后,在此地的经历可能也是修炼中很好的磨砺,短短时间内他竟然又突破到四境五转,但在若山眼中还是算不得高手。若山本人几十年前便已五境九转圆满,更何况山神还在,假如遇到什么若山指点不了的情况,还可以私下里悄悄去请教山神,实在没必要麻烦辛束。

但是这些话当然更没必要对辛束说出来,若山只推说工师大人事务繁忙,他身为城主理应承担更多的事情,将亲自负责指点后辈修炼,辛束就不必再操心了。其实辛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指引这些人修炼,他只是要掌握情况,如果这些年轻人中有理清水的传人,当然也用不着他来指点。

虎娃这段时日的修炼,理清水也没有指点什么,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位山神发现自己先前的担忧有点多余了,他的手段确实给虎娃的深寂定境带来了更大的困扰,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并没有影响到虎娃的修炼本身的自然状态。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月,虎娃再一次来到太昊遗迹,在深寂的定境中经历那种种场景,却自然地发现,他已经可以不再去经历,一念便能恢复如常。此前的定境经历,之所以是修炼中的困扰,因为功夫到了这种地步,便能进入那种深寂的状态;而要想有所突破,又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但那定境中所经历的种种场景,并非在于人想或不想、愿或不愿,那是灵魂深处最强烈的感触,自然便会呈现,却必须要堪破。当堪破这一切之后,它不再是困扰,也就可以不再出现,而深寂也达到了真正的清明,虎娃进入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是全新的身心状态中。

之所以说是似曾相识,元神中所见仍然是周边的五色莲池,气息仿佛与这片奇异的小世界融为一体。说是全新,因为境界更上一层楼,他的生机律动仿佛也成了这片奇异小世界的生机流转,这片世界也仿佛拥有了虎娃的生命。

所谓的气息并非是指寻常的呼吸,而是拥有了身心的感觉,虎娃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也仿佛是虎娃的一部分。

他就在这种状态中定坐了三天三夜,好似对一切都浑然不觉,却拥有这个世界的身心。那些娇艳的五色莲花、清澈的长清之泉、亭亭舒展的青翠莲叶、散发琼光的琅玕玉树、玉树环绕中的白玉祭坛,仿佛都与虎娃不分彼此、律动在同样的生命气息中。

就在这时,山神将一段意念印入虎娃的元神,告诉虎娃且含服一枚琅玕果,此番修炼之前还没有服用呢,然后再去做一件事。

虎娃睁开眼睛抬起了一只手,早已摘下放在祭坛上的一枚琅玕果飞入口中。莲池中的水面出现了一道漩涡,附近的莲叶轻轻地摇动,看上去充满生机神韵。万年长清之泉下那黑色的淤泥,也随之被搅动出水纹状的漩涡,却没有散开使泉水浑浊,有一团淤泥被虎娃凌空摄了出来。

泥团落在了祭坛上方,却没有飞溅而开,而是被无形的力量凌空操控变化着形状,又似被无形的火焰包裹渐渐烧制成器。虎娃按照山神的吩咐,以神通法力将这团泥“炼”成了一个陶罐。这陶罐还是带盖子的,恰好能严丝合缝地盖上,且只有以法力才能打开。

第044章、埏埴以为器(上)

制陶须先制泥胚,然后入窑烧制。如果胚料很差或火候不对、窑封不合格,陶具制作就会失败。世上的修士们也会用神通法力助人制作各种器物,但那都是普通人力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几乎没有哪位高人会闲着没事去制陶,因为陶具是普通人都会制作的东西,但理清水偏偏就让虎娃这么做了。

更有意思的是,理清水并没有告诉虎娃该怎么做,只是让他炼一个陶罐出来,能炼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其实三境修为,已经能以神通法力制造一些器物了,但理清水此前从未让虎娃试过。理清水此刻告诉虎娃,他可以做到,至于该怎么做,那就根据自身的修为境界所拥有的手段,去自然地发挥吧。

虎娃自然施展了一种手段,就是“火”,这不是用火种点燃的火焰,而是以法力所激发的“心火”。他并不是将陶胚完全定形之后才用火的,因为这并非普通人先制陶、后烧窑的过程,在陶胚成型的同时就在缓缓地炼制。陶胚的形状于空中呈现,淤泥的颜色也在改变,竟变成了纯白无瑕的样子。

虎娃今日在定境中感受着周围事物的气息,这种气息也包含着万事万物的特性,而且他也知道该怎么烧制陶具,此刻只是用了另一种手段而已。就像洗炼自己的身心一样,他也在洗炼着淤泥中最精纯的物性,伴随着器物的凝炼成形。

一个精美的陶罐在空中缓缓旋转,通体发红渐渐变得桔黄色半透明、因为高温发着光。然后这光芒渐渐淡去,温度渐渐降低,落在了祭坛上便成了一个洁白的陶罐。盖子就盖在罐口上旋转,片刻之后也静止不动。

它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罐子,没有任何多余的纹饰,造型简洁而美观,质地细腻颜色非常漂亮,假如拿到集市上去卖,价值估计也会很高。但炼制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虎娃还在定境中温养此器,使其材质与物性能发挥最佳的器用。

普通的陶具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碎,但是这个陶罐打不碎,而且隔震、隔音、隔热。理论上它还可以具备更多的特性或灵性,但虎娃这次并没有将之完全炼化出来。

其实按照理清水的意思,虎娃能将罐子炼成就行了,现在这个样子不仅已经成功,而且非常完美。但虎娃并没有收功,他继续以法力一边感应、一边炼化、一边温养其物性,就这么又在定坐中炼器一天一夜,根本就没有任何停顿。

假如有其他修士看到这一幕,定会目瞪口呆,但对虎娃来说却做得很自然。当初他第一次施展御物之功时,摘下一枚琅玕果就这么悬于身前定坐了一夜,好像忘了将那枚琅玕果放回祭坛上,其实他也一直在定境中体会。

如今是虎娃的第一次炼器,山神告诉他可以炼制一个陶罐时,同时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信息——关于世间各种器物的区别。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器”,石、骨、竹、木等材质加工的物品,其性状并没有什么改变,只要付出人力物力,掌握一定的技巧或工艺就可以做到,只能称之为用具。而陶可能是最接近于“器”的一种用具,因为它有更复杂的工艺,还需要入窑烧制。

最常见的“器”便是金器,所谓金器未必指的是黄金,而是泛指一切金属器物。人们需要提炼矿石中的精华、炼制金属材料,用种种办法去除其杂质,还可以加入一些东西或彼此融合改变其物性,然后通过铸锻等手段打造成形,才能得到金属器物。

大型城廓若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也可以制造金器,但过程非常难代价也非常大。而且有些金属器物,尚是普通人加工不出来的,只有修士以神通法力才能炼制,比如精钢。但是在理清水看来,这无非是因为人力与技艺的不足,假如将来普通人的能力更进一步,也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这一类东西,被修士们称为“凡器”,而普通人则称为“宝器”。宝器也分上、中、下三品。比如青铜器物,只要掌握制作的方法,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就可以炼制,大多数时候人们加工不出来,只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此类器物则属于下品宝器。

中品宝器则有所不同,它具备平常情况下所不具备的某些特性,因而更有使用价值,有时候材质可能很普通,但别人却加工不出同样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爷当年在断崖上架设的木桥,还有他送给蛊辛的麂子皮。

架桥的巨木是族人合力从山上砍下来的,但山爷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就是以法力凝炼使之耐久不朽。这种暴露在空气中、时常受雨水冲刷又被烈日暴晒的木头,藓生虫蛀,是最容易朽坏的。可是经过山爷的法力炼制,假如不是后来被羽民族人给破坏了,那木桥再过一百年仍能照常使用。

那沟通路村与花海村的木桥,可称中品宝器,只是族人们不太清楚。而且此器相当巨大惊人,也只有山爷那种高手才能炼制,他用了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多心血,水婆婆也帮忙了。像这种器物,要么有大行家的眼力,要么在实际使用中体会到了它的特性,否则一般人不太可能一眼就分辨出来。

至于上品宝器,则是具备了很特殊的物性。比如一个陶罐,不仅摔不碎且隔震隔热;一块精钢不仅不会生锈,且硬度和韧性都发生了奇异的改变。

虎娃就拥有一件上品宝器,就是他手腕上戴的天青藤环。此物已经不仅是普通的天青藤了,刀砍不断,火烧不坏,且有安神、润肤、舒筋活血之效。天青藤原本就有这些功效,可是很微弱,蕴含在干枯后经过自然变化缓缓渗出表面的藤脂中。而这枚天青藤环经过法力的炼化,能让这种功效自然而缓慢地发挥,起到最佳的灵效。

这枚天青藤环在常人看来也许很珍贵特异,已可称上品宝器,但在修士眼中,它还只是“凡器”而已。限于这截天青藤材质本身的原因,它并非天材地宝,就算再怎么炼制,也只能是凡器不能成为法器,所以高手很少花代价去打造这种东西。

在凡器或宝器之上的器物,修士称之为法器,世人也常称之为法宝,能炼制法器的材料就是所谓的天材地宝。世上有些东西的物性特别精纯,可以用神通法力将之炼化纯净,成器后以身心感应之,仿佛能够彼此相融一体,这就是法宝了。

理论上讲,世上所有的东西皆拥有各种物性,可以将之分别炼化精纯,但实际上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修士们不可能耗费无穷无尽的精力,去炼制本没有什么灵性妙用之物。而且炼器是有成功率的,有时法力控制得稍有偏差、心神稍有波动,有时纯粹是因为运气不好、功力不足或方法不当,一不小心就会损毁,不仅前功尽弃且人也可能受伤。

所以修士炼制法器,不仅要寻找合适的天材地宝,而且要慎之又慎。

法器就是能够与身心相合、自如操控之物,就像使用自己的手足一样,而非简单的御物之功。所谓下品法器,它没有被赋予其他的妙用,只具备材质本身的灵性。至于中品法器,则被炼器者赋予了更为独特的神通妙用。

而上品法器难得一见,普通的修士也很少能拥有,其妙用已经超脱了材质本身,而且不止一种神通变化,借助它还可以施展修士本人并没有修成的神奇法术。

超越宝器、法器之上的器物,则是传说中的神器了。神器或许也分上、中、下三品,或许无所谓这种说法,理清水并没有对虎娃多做介绍,因为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打造神器之能。据说只有迈过登天之径的仙家才能炼制神器,不仅要用物性最精纯的天材地宝、最精妙的炼化之功,且机缘玄妙,就连仙家都很难打造成功。

神器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人发现不了,而且器物本身大多有传承。比如某位仙家带着神器出门,搜身是搜不出来的。法器可以与身心一体,就像使用自己的手足一般;而神器可以融入形神不留任何行迹,它本身就可以随形神变化。

理论上只有迈过登天之径的仙家才可以这般使用神器,但凡事也有例外,六境以上的修士,若在得到一件神器同时也能得到它的传承,也可以将之融入形神。假如是修为不足六境者,就算得到了一件神器,可能也只是将它当做一件强大的法器使用,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妙用威力。

关于神器,理清水介绍得很简单,他重点讲的是宝器与法器;而且他只介绍了各种器物的区别,很多修士在炼器时注重的境界划分讲究却没有告诉虎娃。

第044章、埏埴以为器(下)

修为达到三境,方有炼制宝器之能;而想炼成上品宝器,至少要有四境修为。修为达到四境,方有炼制法器之能,而很多修士都认为,炼成中品法器通常需要五境修为,想炼成上品法器则至少要有六境修为。世间有的秘法传承专擅炼器之道,甚至是以此来划分修为境界的。

但理清水却没有对虎娃说这些,也许是因为还没到时候,他今天不过是让虎娃炼制一个陶罐,以此体验在修炼境界的基础上怎样运用神通法力;也许是认为没这个必要,理清水本人的修炼以自身的生机元气为主,并不偏重炼化外物之功。至于虎娃修炼到什么境界、就去做到什么程度。

普通人是用不着法器的,不仅是因它太珍贵难得,且一般人不可能有御器之功、也发挥不了其作用。而在炎帝时代,很多修士被称为“共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时会接受人们的请求、炼制各种宝器——那些也被修士称为凡器的东西,因为大多是凡人所用。

既擅长又乐意为人们炼制各种宝器的“共工”,在民间必然大受欢迎,但谁也没有无限能力与精力,总是去做这样的事情。共工为普通人打造的大多是下品凡器,中品凡器则比较少见,至于上品凡器几乎见不到——就连修士们自己都极少去炼制这种东西。

炼制上品凡器至少要有四境修为,而四境修士已经能炼制法器了,而且它所须的功夫,并不亚于以天材地宝炼制法器。

理清水今日只是让虎娃取莲池下的淤泥,以神通法力炼制一个陶罐,同时介绍了世间各种器物的区别,却并没有要求虎娃炼成一个什么样的陶罐,更没有告诉他该怎样炼制,只是在树得丘上静静地看着。

炼器之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传承有不同的擅长之道。比如说修炼菁华诀的山爷,擅长加工某些东西、使之不朽不腐,但并不擅长在矿石中提炼精铁之类的器物。倒不是若山不能做到,而是耗费同样的精力,别的修士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当然了,当修为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法力也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像理清水这样世间顶尖的大宗师,这种区别也许就无所谓了,但毕竟还是有的。而对于若山这等修士而言,其区别就很明显了。若山是理清水教出来的,而虎娃却不能这么说,其修炼的过程出于自然。

理清水对虎娃的希望,当然是要他将来为清水氏一族复仇;但是对于虎娃的修炼,理清水还有更多的想法或者说是好奇,他想在这个孩子身上印证——世间是否有那么一条根本大道的存在,而已知的各派秘法传承,都是以某种方式符合了这条大道。

如果说虎娃的修炼印证的便是道之本源,那么种种法术手段,他能掌握的就自然去掌握。理清水没教过他什么炼器神通,今日虎娃制陶,制陶得用火力,虎娃便运转法力去让物体产生高温,此时他已能做到了。

做到之后,虎娃才意识到,当初和羽民族人大战时,他点燃那些苔藓绒草是用地上燃烧的箭杆。其实没有火源的情况下,他当时也可以施法将之点燃的,但假如他真地这么做了,神气法力会更快地耗尽,并非是最佳的选择。以法力隔空点燃苔藓绒草,比操控它们飞到燃烧的箭杆上要难多了,说不定接下来他就无力在天空布成火幕并洒下火海。

虎娃如今掌握了这种神通手段,也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他正在制作陶器。这件白陶显然不是普通的用具,它在空中成形后就是一件中品宝器;待落到祭坛上火光热力退去,已是一件上品宝器。按照理清水的要求,虎娃能把罐子炼成就行了,能加工成中品宝器则更好,可是没想到虎娃的炼器过程一直没结束。

上品宝器已成,虎娃定坐中神通法力绵绵若存,感受着此陶罐的物性并不停地继续炼化着。他炼器前含了一枚琅玕果,在琅玕果化散的同时,形神受到洗炼浑身也散发出淡淡的琼光。而那琼光流转竟然也化入了陶罐之中,洁白的陶罐隐约发出琅玕的琼光。

理清水吃了一惊,这罐子和虎娃的身体一样在散发琼光!那是琅玕果中凝炼的菁华气在化散,洗炼形神的同时又重归这片奇异的小世界中。在外人看来,琅玕果的强大神效是被糟蹋了,就像人们辛辛苦苦找到了金子,却只当石头用。

理清水却不关心这种问题,因为虎娃已经干过很多次了,而且还是他让虎娃这么干的,陶罐此刻与虎娃的形神是一体的,那就说明——虎娃将之炼成了法器!这件法器的材质不仅是莲池中的淤泥,还将那化散的菁华气也凝炼其中,因此也具备了很特别的灵性妙用。

假如用他来盛放食物可保持不腐,假如用它来盛放种子,哪怕多年之后再取出,仍可播种发芽。这个罐子是带盖的,此盖也是法器整体的一部分,可以在内部形成另一片空间。

此罐已是一件下品法器,而且是极为精致、炼化得非常高明的下品法器。但看虎娃的样子并没有停下来,他还在继续炼器。这孩子此刻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今日已突破了四境修为,山神要他打造一个罐子,他就给炼成了这个样子。

足足过了一天一夜,虎娃始终没有停手的意思,理清水又开始有点担心了,不仅担心那个罐子也是担心虎娃。罐子很珍贵,以五色神泥炼制,一次就成器了,这简直是个奇迹。就算经验丰富的高人,炼制法器时一不小心也常常会损毁,更何况是虎娃这种刚刚迈入四境的修士呢?他不仅是第一次炼器,而且恐怕还不知道什么叫炼器。

修士迈入四境,一上手就直接炼制这样的器物,几乎没有不失败的。由于境界尚未稳固,假如器物损毁的话,还可能伤及形神,所以理清水看得有点提心吊胆,却又不敢惊扰虎娃。

就在山神提心吊胆一天一夜之后,虎娃周身以及罐子上散发的淡淡琼光终于消失,那枚琅玕果也化散挥霍完毕。只见虎娃长出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很疑惑地看着面前的陶罐,此番炼器终于结束,理清水也长出了一口气。

虎娃很惊讶——自己竟能炼出这么个东西来!这不仅是虎娃平生第一次炼器,也是他第一次御器,虽然根本就没动那陶罐,但他已体验了御器之妙。陶罐与他身心一体,宛如手足一般。但假如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只陶罐那样的手,那感觉也必然很怪异。

此器是他方才所炼制,他当然很清楚它都有什么灵性妙用,只要在元神展开的范围内,他都可以自如去“使用”它。但这只“手”能干什么呢,它可以跑到远处去打水,也可以把各种东西装进去,还能让里面的东西生机不绝或者不腐不朽,倒也挺有趣。

虎娃这么想的时候,又不禁面露微笑,而山神的声音在元神中说道:“孩子,我只是要你炼制一个陶罐,没想到你竟炼成了一件法器。你为何要打造这样一个陶罐,难道还打算继续炼制它吗?”

此陶罐已经是一件下品法器,然而虎娃成功后并没有立刻收手,仍在边行功边炼器,炼器的过程也好似平常的修炼,到后来虎娃应该是感觉只能将陶罐炼成这样了,这才收手的。

但此器并没有最终定型,它还可以继续炼化下去,虎娃显然是有这个打算的。所以理清水很惊讶,对于刚刚迈入四境,第一次炼器就能做得如此完美的虎娃,居然好像还对这陶罐不满意,这未免有点贪心不足了!

在炼器的过程中不慎损毁的可能性非常大,境界越低、功力越弱、经验越不足,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像虎娃这种情况,一上手就想完全炼器成功,几乎百分之百会失败。但这孩子偏偏成功了,而且最终保留的只是一个半成品。

假如十次炼器有八次失败的话,就算第一次侥幸成功,虎娃还想继续再来,那最终的结果几乎肯定会失败的。明智的选择,通常是先炼成一件法器,就算下次失败,损毁的也是另一件器物,而不是总在一件器物上尝试。

陶罐炼化到这个程度,已经是虎娃目前能力的极限,所能施展的手段到达了完美的极致状态,他再想奢求更高,比如要炼成一件中品法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必然是器毁人伤。所以理清水很惊讶地问虎娃为何如此,但问出这句话之后,他又觉得自己有点好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没告诉虎娃这些炼器的讲究,先前只是要他炼制一个陶罐而已。

不料虎娃却答道:“是您告诉我的,这莲池下的泥和池中的水,皆是可炼神器之物。所以我当然不能只炼制普通的宝器,也不是现在这样的法器,它还需要继续炼化。”

第045章、折枝(上)

理清水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孩子,以你的修为境界,方才已经做得完美无缺。莫说什么神器,就算想将它炼成中品法器,你也尚无那等本事,结果只能是器毁人伤。”

虎娃眨了眨眼睛答道:“我定坐一天一夜,就是在体会您说的这些。我知道今天只能将它炼成这个样子,不是东西不行,而是我的本事还不够。只有等将来境界更高时,再去继续炼化它。”

山神说的话他都记在心上了,那池底的淤泥,是可以炼制神器的天材地宝。

千年之前,太昊取天下五方五气五色之土,炼化为纯黑色的淤泥,将五色神莲种植其中,并以万年长清之泉滋养。虎娃从池底取出了这么一小团泥,将来这片莲池所能生长的莲叶便会少一枝。

今日理清水让虎娃体会炼器之道,当然要用到天材地宝。而这片太昊遗迹中遍处都是天材地宝,偏偏都是世间至珍贵难得之物,不珍贵的根本就找不着。如今这莲池中的不死神药已经被虎娃和盘瓠摘去了不少,假如将来有变故,理清水甚至不敢肯定这片遗迹还能不能保得住,所以也没在乎这团泥了。

这五色神泥是可以炼制神器的天材地宝,但实际上想炼成神器,就算仙家也很难成功。但用这种材料炼制普通的器物,应该体会得是最深刻的,那就让虎娃试试手吧。但虎娃既知道此泥是何物,便要物当其用,不会将它仅仅炼制成普通的陶罐。

理清水闻言想了想,却没有再说什么,又道:“那你就取半罐万年长清之泉,再折一枝五色神莲插在罐中吧。”

虎娃坐着没动,罐盖飞起轻轻落在一旁,不远处的莲池中有一线水流飞起,自然被吸入罐中,然后他又折了一朵五色莲花,连着长茎插在罐中。他看了看还可插更多,就顺手把此前已经摘下放到祭坛上的另一朵五色神莲和一枝莲叶也插了进去。

虎娃一直不太明白,山神为何要他摘这么多不死神药放在祭坛上,原本长在池中或者树上不是挺好的吗?但山神就是山神,只是让他这么做,却没有解释。

山神又笑道:“你可把那些琅玕果和莲子也放到罐中。”

祭坛上还放着一些从树上摘下的琅玕果,以及从池底淤泥里挖出来的莲子,虎娃施法拢成一小把也都放进了罐中。再看祭坛上还有三十片花瓣和些许花蕊,九根青翠的茎杆,八个先后脱落被收集到此的莲蓬、有三个已经空无莲子。

周边的莲池中原先共有九个莲蓬,但虎娃和盘瓠先后取过九次藕茎,那早已成熟的莲蓬便落入水中。四个莲蓬中的莲子已经被剥空服用,其中一个空莲蓬被水婆婆拿走了。

至此,那莲池中已无成熟的莲蓬,有九朵莲花的花瓣已落,新的莲蓬正在生长,但想成熟还需要百年岁月。至于池底的淤泥中,也有新的藕茎在生长,还有几枚埋藏千年的莲子终于可以发芽。虎娃在定境中生机气息与这片小世界融为一体,当然感应得清清楚楚。

祭坛上还有不少东西,显然不可能全放到陶罐里,虎娃正在想罐口还能插入三支莲茎,山神又说道:“你截取一段琅玕树枝,也插在这个陶罐中。”

虎娃纳闷地问道:“好端端的,为何要将树枝折断?”

他如今已知这是太昊天帝千年前所留的不死神药琅玕树,山神要他摘琅玕果倒也没什么,山中野树上长的很多果子都可以摘下来吃嘛。但是无故折断树枝又何必呢,这树枝上以后还能继续长果子呀!

山神的话中有意念,指定了要虎娃折的那截树枝,大约有四尺长,带着几枝分杈,晶莹剔透非常漂亮,上面生长的琅玕果也不少,足有几十枚呢,现在却要整枝折断。

理清水暗中长叹一声,语气却不紧不慢地答道:“我要你折下来,当然是有用的。但以御物之法折断琅玕树枝,枝叶随即就会化为琼光飞散。此等天地间的神物,就算折枝,也要以秘法手段,你且试试看吧。”

折取琅玕枝确实有秘法,普通的力量根本折不断这种东西,就算以强大的法力勉强去折,脱离树身的枝叶就会化为琼光而散,什么都留不下。理清水本人当然知道这种秘传手段,但他只是让虎娃自己试,却没有告诉虎娃该怎么办。

以虎娃的修为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他能不能悟出来,万一不成功就当白白损毁一截琅玕枝和几十枚琅玕果吧,反正理清水已经豁出去了。但这也是理清水的底线了,假如虎娃没有成功,理清水绝不会让他再去折第二次,那么这孩子就与此物无缘。

虎娃“服用”了这么多琅玕果,又在白玉法座上修炼了这么长时间;从一开始起,他就在定境中将自身与这片小世界气息融为一体,直至突破到四境,达到一种身心相合的状态。他并非刻意,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与山神沟通。

虎娃第一次御物,摘的就是琅玕果;第一次御器,炼化的就是池底的五色神泥。却无人教他秘法,他全凭对身心以及万事万物自然的体会,修炼的就是最纯粹的境界。

这样的经历,就连理清水本人都不曾有过。那么虎娃就有可能做到一件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就连理清水都做不到,它与这片太昊遗迹的秘密有关。虎娃能否解悟这个秘密,理清水也很好奇,假如他能,那也证明他迄今为止的修炼,就是在印证超脱大道的本源。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便是虎娃自然就能折取琅玕枝,假如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太昊遗迹的秘密当然更与他无缘。所以理清水明知折枝秘法,也没有说出来。

虎娃却没有着急动手,而是想了想道:“山神,我下一次再来折枝好吗?”

理清水答道:“嗯,刚刚炼成法器,你应该也累了。想成功折下琅玕枝,确实需要好好体悟一番,那就下次再试吧。”

虎娃又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山神,我已经突破到四境了吗?”

山神终于笑了:“是的,在你炼器之前,定坐中已突破四境,否则我也不会要你炼制一个罐子。就算我没说,此刻你自己也知道了。”

所谓四境,在很多派传承中也会称为“御器境”,因为达到了这个境界便有御器之能,可祭出法器施展种种神通妙用,当然比普通的御物之功高明,且是一种质的突破。也有少数传承门派称之为炼器境,因为有四境修为便可开始炼制法器,炼器的手段也可做为一种修炼境界的划分方式。

而在虎娃看来,这些说法都是外在的手段而已,体现的本质都是修炼所达到的某种身心状态。比如三境之中元神仿佛能够延伸而出,操控周围的万物。而到了四境,就不是简单的操控,而是将自己的身心赋予万物,这才是御器或炼器的根基。

见虎娃不言,理清水又笑道:“你已入四境,若是某门秘法传承的弟子,就意味着可以出师了,得有一件随身法器。你今天炼的这个罐子,虽然很不错,但在对敌之时,用起来好像也不太顺手,至少目前并不适合。若是在斗法中,你喜欢使用什么样的法器呢?”

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嘛,虎娃想都没想就答道:“最顺手的东西?我当然喜欢用石头蛋了!”

山神一直在笑:“你有很多石头蛋,其中一枚最特别,就是最像鸡蛋的那一枚。就算我此刻不说,你回去后拿在手中感应,也会发现它是物性相当精纯的天材地宝。我给你一个建议,再去一趟当初打倒犀渠兽的地方,沿着山涧往更高处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你从小就爱拣石头蛋,而如今长大了,应该明白更多的事情。你想拣的那些石头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那个样子的,你不仅要能发现它,还要能创造它。你已有如此修为境界,去拣自己想要的石头蛋吧。孩子,明白我的意思吗?”

虎娃道:“好像明白了,那我去试试看。”

当虎娃此次离开太昊遗迹时,理清水坐在树得丘上看着他的身影,又看着那已经被这孩子改变很多的太昊遗迹,心中的感触很难形容。换做十几年前,理清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竟会要一个孩子折断一截琅玕枝。

琅玕树上结的琅玕果,就是传说中的不死神药。无论是谁发现了这等神物,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枝叶,不可能做出这等荒唐事,可是他偏偏让虎娃这么做了。还有一件事他没告诉虎娃——不死神药的植株,本身就是神器!

但这种神器与其他的器物不同,其传承极为特殊。

神器不仅是罐子或者飞剑这样的死物,也可能是拥有生机灵性的东西,不死神药是天地间的生机灵性所聚,只要生长环境合适,并无寿元之限。此物也可随形神变化,本身就是神器了,以它为材质也可以继续炼制成其他的器物,也就是说它们既是神器之材,也是神器初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