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宫女悠然止步,回头看着她们,眼眸微冷。

尔后,她匆匆离去。

慕容诗和沈知礼前往惊鸿殿,这一路东拉西扯的,沈知礼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到了惊鸿殿,宫人去通报,回来说公主歇着,不想见任何人。

她们只好原路返回,又是一路闲扯。

忽然,慕容诗笑逐颜开,怂恿道:“沈姐姐,眼下时辰还早,不如我们去东宫拜见太子殿下吧。你哥哥沈大人是太子伴读,你这个当妹妹的回京了自然要去拜见太子殿下,是不是?”

沈知礼看着她满脸的兴奋,迟疑道:“太子殿下没有召见,我们就这么去,不太好吧。”

“不会的,太子殿下不会怪罪我们的。走吧走吧,你就当陪我去好了。”

“好吧。”

沈知礼勉为其难地答应,为了今后更靠近御王,她必须跟端柔郡主处好关系。

不过,她们经过青鸾殿的时候,一个内侍快步出来,道:“二位可是端柔郡主、沈大小姐?”

慕容诗诧异地问:“我是,怎么了?”

“贵妃召见沈大小姐,沈大小姐请跟奴才来。”内侍道。

“是。”沈知礼饱满歉意道,“郡主,我不能陪你去了。”

慕容诗无奈地抿唇、蹙眉,好吧,稍后再去。

沈知礼随着内侍踏入大殿,莲步轻移,螓首低垂,看见一双金线绣着缠枝海棠、缀着珍珠的杏色丝履,以及一截绣着云霞纹饰的朱红七重纱衣。她轻柔道:“臣女沈知礼拜见贵妃。”

萧贵妃斜坐着,姿态慵然,语声曼曼,“抬起头来。”

沈知礼猜不到萧贵妃的意图,依言抬起头。

与那尊贵的后宫女子对视,她并不怯场,虽然有点心虚。

萧贵妃漫不经心地睨着她,漆黑浓密的长睫轻然一眨,“果然是个标致的妙人儿。”

第1卷:正文 第122章:警告

沈知礼垂首低眉,不语。

她瞧得出来,在萧贵妃那漫不经心的美眸深处,是森森的冷意。

凭女人的直觉,她感觉到萧贵妃好像对她有敌意。

眉睫微微一抬,她看见一旁站着一位宫女,那面容好像有点印象

对了,前不久她和端柔郡主在青鸾殿闲逛时遇到过那宫女!

顷刻间,她冷汗涔涔,手足发冷。

莫非她在言辞之中不经意地冒犯了萧贵妃?可是她想了又想,好像没谈到萧贵妃呀。

萧贵妃徐徐道:“沈大小姐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应该知道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今日是她的芳辰,她的妆扮隆重而华美,身穿一袭金线绣云霞、凤羽的朱红七重纱衣,那鲜艳炽烈的颜色犹如一团明艳的烈焰裹在她身上,好像要把她整个人烧了,华美尊贵,美艳绝伦。她的如云宫髻乌光水滑,戴着九凤金钗,金黄流苏无风自拂,金芒闪烁,极为耀目,与朱红七重纱衣相得益彰,风华绝代,胭脂风流。

沈知礼忽然想到一个词: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此时的萧贵妃,就像一只翱翔九天、骄傲尊贵的凤凰,烈焰涅槃;又似一朵盛开在晨间的娇艳牡丹,富丽堂皇,国色天香。

“臣女愚钝,还请贵妃明示。”沈知礼柔雅道。

“这是本宫的青鸾殿,不是太傅府,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甚至不该你肖想的,千万不要惦记。”萧贵妃走下来,在她面前站定,戴着金黄护甲套的玉手抬起她精巧的下巴,“否则只会徒增烦恼,甚至会招惹祸端。”

“臣女一向谨小慎微、谨守本分,绝不会胡思乱想。”沈知礼语声轻淡,心里冒出一个诡异的念头:莫非是因为御王?

然而,萧贵妃为什么警告她不要惦记御王?

萧贵妃美眸轻眨,一丝森寒的戾气飞落,“最好如此,否则祸端不知什么时候就降临到头上。”

沈知礼直视她,和婉道:“多谢贵妃提点,臣女必定铭记于心。”

“今日便在本宫的寿宴好好玩耍、尽情吃喝,无需拘礼。退下吧。”

“臣女告退。”

沈知礼徐徐后退,尔后转身出了大殿。

那宫女桃枝走过来,眸光阴冷,“贵妃,沈大小姐好像认出奴婢了。”

萧贵妃轻触精美华丽的金黄色护甲套,眸色冷然,“认出来最好。以她的七巧玲珑心,怎么会不知本宫警告她什么。”

桃枝鄙夷道:“凭她一个低微的大臣之女也敢肖想御王?不知廉耻。”

“年方十七,春心初动,御王人中龙凤,是皇室里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她看上御王也是人之常情。”

“贵妃说的是。贵妃这番警告,若她再对御王有非分之想”

“那就怪不得本宫心狠手辣。”

萧贵妃微微一笑,森寒至极,“对了,稍后的寿宴没什么问题吧。”

桃枝回道:“奴婢已经吩咐下去,没什么问题。稍后宫人便在外面摆放宴案,寿宴的膳品这会儿正在准备,不如奴婢去御膳房瞧瞧?”

萧贵妃点头,“去吧。”

看见沈知礼出来,慕容诗兴奋地飞奔过去,正想喊她,却见她神思恍惚,不太对劲。

慕容诗关心地问道:“沈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萧贵妃训斥你了?”

沈知礼恍然回神,连忙道:“不是。”

“那你怎么好像不太开心?萧贵妃跟你说了什么?”

“没什么,只是闲话家常。”

沈知礼眉目清浅,心里断定,萧贵妃与御王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说不定是萧贵妃红杏出墙,喜欢御王。

慕容诗迫不及待地说道:“现在时辰还早,咱们去东宫好不好?”

沈知礼手扶额头,“许是天太热了,方才又走了那么一段路,我有点乏,想歇会儿。”

慕容诗郁闷地鼓起腮帮子,“好吧,我们到偏殿歇会儿吧。”

萧贵妃寿宴,慕容辞自然要去捧场的,因为父皇也会去。

她倒是想知道,慕容彧会不会去寿宴?毕竟他和萧贵妃有一腿嘛。

想起他们的关系,想起他竟然还来调戏撩拨她,她就气不打一处来,都不想去寿宴了。

就在她生闷气的时候,沈知言求见。

她没好气道:“你是来参加寿宴的吧。”

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刚来,貌似没得罪殿下吧,“舍妹进宫赴宴,我自当陪伴在侧。她在家乡静养两年,刚刚回京,对京城的人事陌生了许多。”

“本宫也想有个哥哥呵护。”慕容辞意兴阑珊道。

“殿下怎么感触这么大?”沈知言笑问,眉目濯濯,那袭雪白轻袍带着修竹的清郁与雅致,似这炎炎夏日里的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发发牢骚罢了。”

“对了,殿下,今日我复验夏晓露的尸首,有新的发现。”

“哦?什么发现?”慕容辞来了精神,站起身等着他说下去,明眸慧黠地眨着。

沈知言指着自己的脸颊,“夏晓露的脸颊有指印,是生前造成的,死后两三日才显现。”

她沉吟道:“换言之,夏晓露是被凶手捂死的。”

他喊来琴若,指着琴若的左脸颊,“这边有四个手指印。”

接着,他以琴若为受害者示范,站在受害者身后,捂住她的口鼻,道:“凶手站在死者的身后捂住死者的口鼻,让死者窒息而死。因此死者的脸颊有细微的擦伤。”

她盯着他的手捂在琴若脸上的位置,“你确定是这个位置?”

沈知言郑重地点头,“指印颇为清晰,凶手力气很大。”

慕容辞提出异议:“也有可能是凶手骑在死者身上,不让死者喊叫才捂住死者口鼻的。”

她让如意过来,让如意躺在地上,她坐在如意身上,先用左手试,再用右手试,“若凶手与死者面对面,用左手捂住死者口鼻也可以做到。”

他解释道:“死者夏晓露左脸的指印,最下面的指印最淡,是小指造成的。倘若照殿下说的这样,凶手用左手捂住死者口鼻,食指在最下面,指印不可能最淡。若用右手,小指的指印在最下面,但用右手会比较别扭。”

她用右手再试一次,的确比较别扭,用左手捂住死者的口鼻比较顺手。

“但也不排除凶手在仓促中用本宫这样的方式,用右手捂住死者的口鼻。”

“因此,这只能是我们的推断。”沈知言总结道,“其一,凶手从身后用右手捂住死者口鼻;其二,凶手与死者面对面,用右手捂住死者口鼻。”

“若是第一种情况,凶手先把死者捂死再施暴?”

“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殿下,你们在说什么?”如意一脸的懵。

“如意,别打扰殿下和沈大人分析案情。”琴若连忙阻止。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嫌犯马东的右手被人打断过,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这几年一直使不上力,相当于废了。”沈知言冷笑,“倘若马东用左手捂住死者口鼻,导致死者窒息而死,那便是食指在下,与死者面上的指印不符。”

慕容辞惊骇不已,“你的意思是,马东可能真的是冤枉的?他没有奸杀夏晓露?”

他颔首,“倘若凶手另有其人,那么此人相当的可怕,布置了一个完美的局陷害马东。”

她接着道:“马东一直喊冤,不记得醉酒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么说来这倒是解释得通。那么,真凶要让马东当替死鬼。”

她忽然想起那个红色如意结,吩咐如意去寝殿取来,“现在不排除另有真凶的可能。那么那个红色如意结,或许是真凶留下来的。”

“一般女子才会贴身戴着这种红色如意结,可奸杀夏晓露主仆的凶手应该是力气较大的男子。”沈知言在大殿慢步走着,分析道,“我在想,会不会是在那座小庙留宿的别的乞丐犯案后嫁祸马东。”

“也有这个可能。”琴若道。

“你派人在那座小庙附近巡查了吗?”慕容辞问道。

“今日一早我吩咐几个衙役穿便装去西城门外一带查访,希望有进展。”他回道,“这桩命案当场抓获凶手,之前我就觉得太过顺利。”

“真凶布了一个完美的局,是个聪明人。”她明眸冷凝。

寿宴于酉时开始,还有半个多时辰,他们重组了案情,不过没有新的发现。

这时,一个内侍匆匆来报:“殿下,青鸾殿传出消息,萧贵妃不见了。”

慕容辞不屑道:“萧贵妃那么大一个人,怎么会不见了?”

内侍回道:“殿下,萧贵妃真的不见了,侍卫和宫人把整个青鸾殿都找遍了,没找到萧贵妃。”

沈知言不可思议道:“这可神奇了。一个大活人怎么会找不到?再者萧贵妃身边有近身宫人伺候着,不至于在她的青鸾殿失踪了吧。”

慕容辞往外走去,冷冷道:“去青鸾殿瞧瞧。”

此时的青鸾殿乱成一锅粥,四品以上京官的女眷和名门公子不好在后宫内苑随意走动,只能待在偏殿。桃枝是青鸾殿的掌事宫女,虽然她心急如焚,但依然指挥若定,将侍卫和宫人编排成几个小分队,在青鸾殿内外、四周寻找萧贵妃。

第1卷:正文 第123章:萧贵妃失踪

慕容辞和沈知言赶到青鸾殿,急得团团转的桃枝连忙上前行礼,禀报道:“太子殿下,贵妃不见了。”

沈知言往四周看了一眼,问道:“什么时候不见的?你把事发经过详细说来。”

“大约半个多时辰前,奴婢去御膳房看看寿宴的膳食准备得怎么样,当时贵妃一人待在大殿。”桃枝回道,面上布满了焦虑与担忧,“奴婢在御膳房监督宫人,待了半个时辰才回来。奴婢打算向贵妃回禀,可是在大殿、寝殿找遍了都没找到贵妃。”

“你离开之后,没有宫人伺候贵妃吗?”慕容辞并不关心萧贵妃的去向、是生是死,倒是很想知道慕容彧听闻这件事会是什么反应。

“奴婢不知。贵妃不太喜欢宫人时时待在一旁。”桃枝急得快哭了,“再者今日是贵妃的寿辰,青鸾殿的宫人都忙着,之前所有宫人都忙着把寿宴要用的宴案摆放在这儿。”

慕容辞看过去,前庭摆放着一张张宴案,大约有上百张,颇为壮观。

沈知言与她对视一眼,道:“你把近身伺候贵妃的宫人叫过来。”

桃枝转身招手,一个内侍和一个宫女快步过来,对他们行礼。

此时日头还很烈,沈知言眯眼问道:“这一两个时辰,你们在做什么?”

那宫女回道:“下午奴婢没有去伺候贵人,在外面跟大伙儿一起摆放宴案。”

内侍也是这么回答。

“你们没注意大殿的动静吗?”慕容辞问。

“没有。”内侍和宫女一起摇头。

“殿下,沈大人,奴婢猜想奴婢离开之后,贵妃便在殿内歇息,没有传唤宫人伺候。”桃枝说道,“之前奴婢已经派人把青鸾殿找了一遍,没有找到贵妃。这可怎么办?”

沈知言吩咐那内侍、宫女:“你们分别去问问其他宫人,去偏殿问问,这一个时辰内有谁看见贵妃。”

那内侍、宫女领命去了。

慕容辞云淡风轻道:“知言,我们到殿内看看,或许会发现线索。”

桃枝连忙带他们进大殿。今日是萧贵妃的大喜日子,大殿、寝殿布置得很喜庆,红绸飘动,摆了不少鲜花奇葩,暗香浮动。

他们现在大殿察看,每一个旮旯角落都不放过。

片刻后,他们汇合,摇摇头,表示没有发现。

接着,他们到寝殿察看。

慕容辞不禁咋舌,萧贵妃的寝殿可真奢华,每一样物件都是世间珍品,看来这几年父皇是真的疼爱她,赏赐她不少好东西。

“大殿、寝殿一切如常,没有打斗、挣扎的痕迹。”

“桃枝,你看看可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沈知言吩咐道。

“是。”桃枝匆匆扫了一圈,回话道,“和以往一样。”

“你仔细一点,不要着急,不要慌。”

“是。”她像他们一样目光扫过每一寸地方。

慕容辞走到西窗,目光一凝,薄唇微勾,“找到了。”

桃枝和沈知言立即走过去,欣喜地问:“找到什么?”

慕容辞指着窗台上淡淡的脚印,“这个脚印应该是带走贵妃的人留下来的。”

沈知言用手丈量了一下,“脚印不大,应该不是男子的脚印。”

桃枝惊异地睁眸,“莫非带走贵妃的人是个女的?”

慕容辞探身出去往外面望,“窗下面是地基,没有脚印,掳走萧贵妃的人应该是脚踏窗台,然后飞出去。”

沈知言接着道:“那人身怀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