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秦采蓝主仆几个,出了清宁宫后,她们直接离开皇宫。

一登上车驾,秦采蓝倚在引枕上垂泪了半响,最终还是被劝回来了,乳母说得不假,她日子还是要过的。

回神后,那个香囊以及几小块香料攒在掌心,只觉十分烫手,她扔给贴身丫鬟,“秋雨,把这物事收起来,等下次进宫请安再取出来。”

“娘娘,那几个方子,老奴回去让人看过,若是好的,我们就用上。”张嬷嬷见主子恢复正常,松了口气,忙说起另一事分散注意力。

皇后抱孙心切,方子必然没问题,不过还是看看为好,子嗣历来是女子立身根本。

万分难堪过后,秦采蓝已决意抛开前事,定了定神,重重点了点头,“嬷嬷说的是。”

魏王妃的诸般破事,纪婉青并没空搭理,对方此后不再来烦搅她就好。

和谐的日子又过了一段,转眼已到九月末,在她怀孕快要八个月的时候,初雪终于下来了。

而远赴鞑靼的徐驰一干人,也有了最新消息。

纪婉青接过夫君递过来的密信,凝眉细看,“当年与皇后临江侯达成协议的,是大王子,现任的鞑靼可汗?”

高煦颔首,“没错,许驰等人已确定,并开始探一探鞑靼王宫。”

再说许驰这边,三月前便领着麾下一干好手,乔装打扮成草原汉子模样,潜入鞑靼,调查纪皇后一党暗通敌军之事。

这事儿其实比在大周朝容易多了,因为在鞑靼,这不但不是一个罪名,它反倒是一项战绩,一项荣耀。

虽然没有广而告之,但中高级官员都知道,上任老可汗病重之时,对继承人很难抉择。

毕竟,他几个儿子都很优秀。

因为当时南征大周的战前准备已妥当,于是,老可汗决定,立即发动南侵,四名王子各自领兵,谁战功最大,汗位就是谁的。

结果出来了,大王子战功彪炳,掠夺金银奴隶女人无数,顺利坐上了新可汗的位置。

许驰等人费了些功夫,便从几个醉酒中级武官嘴里得到消息。当年大王子最大的战绩,就是成功歼灭松堡宣府战线的十数万敌方军民了。

从前的大王子,现任的鞑靼可汗,就是松堡之役的最大得利者之一。

显而易见,与皇后临江侯暗通的,就是如今的鞑靼可汗。

如无意外,这个通敌信笺就在对方的手里。

若是魏王顺利登基,这就是一个索要割地赔款的利器,这么要紧的东西,可汗想必会放在身边的。

许驰等人做出如此判断以后,立即决定先探一探鞑靼王宫。

如果能一次得手更好,倘若不然,也得大致查探一番。毕竟这事儿难,但一直不动手也不是办法。

鞑靼是游牧民族,一般逐草而居,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生存条件比大周难多了。所以他们民风更彪悍,也更觊觎大周朝繁华之地。

他们城池相对少,不过也是有的,在各个要塞以及人烟稠密的地方。

其中最繁华一个,就是鞑靼王都。

这地儿,正是许驰等人的目的地。

事前,他们观察打探了许久,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谁负责放风,谁负责掩护,谁负责深入刺探,都一一指派到位。

毕竟,鞑靼王宫规模防守虽远不如大周,但也不是能轻易来去了,一个不小心,折在里面也不是玩笑话。

观察了一个月时间,等来一个月黑星稀之夜,许驰终于下令,今晚就进行初次试探。

第一次试探很成功,许驰摸到了可汗外书房的具体位置,下一次,就希望能再深入探一探。

第二次的任务难度大很多,也是他们时运不济,许驰正要设法突破重重守卫时,鞑靼方突发了紧急军务。

侍卫统领匆匆穿过王宫,请女侍通传于鞑靼可汗。

这位统领功夫很高,比守卫外书房诸人高多了,无意间一侧头,他敏锐地发现了端倪。

“何人在此?”

那统领身材魁梧,声若洪钟,提气暴喝一声,房檐上灰尘扑簌簌地掉下,“大胆宵小,竟敢擅闯我鞑靼王宫!”

许驰暗呼糟糕,对方突然出现,他身处位置却不能很好收敛行藏,被发现了。

此地已不可久留,必须立即离开为上。

既然已露了痕迹,就不必再掩藏。许驰当机立断,不等对方把第一句话说完,就已足尖一点,身形接着夜色掩盖,飞掠出去。

那统领哪里肯罢休,立即领人追上来,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鞑靼王宫都动了起来,蜂拥而至围捕刺客。

鞑靼人战场上骁勇善战,马背上功夫一等一,但这都属于外家功夫。要说到内家功夫,他们远不及许驰等大周暗探们。

许驰等人是顶级暗探,轻身功夫当世一流,又占了先机,身形犹如急电,在夜色的遮掩下已经掠出皇宫。

那么,鞑靼方面就没有办法吗?

当然不是,一国王宫,哪里是那么好来去自如的。

刺客功夫了得,鞑靼可汗很警惕,他必须将这些人尽数拿下。

于是,连续三道响箭放出,王宫的命令迅速传了出去。城门立即关闭,王都所有军队动起来,在把刺客抓到之前,保持戒严状态。

许驰没想到自己待遇居然这么好,让王都启动最高级别的防御状态。等奔到城墙脚跟下的时候,他发现原来看好的死角位置,已多出许多兵士,再想从这地儿离开,怕是不行了。

后面追兵越来越近,鞑靼轻功高手少,但不是没有,虽速度及不上,但继续耽搁下去,对方还是会赶上来的。

许驰当然不会让己方优势消失,当下脚步不停,立即换了个方向离去。

一行人沿着城墙跟下飞速移动,密切关注城墙上下动静,眼见兵士越来越多,一队队巡逻不见无死角,有属下问:“统领,这城大约是出不去了,不若我们用第二套计划?”

在行动之前,许驰设想过种种状况,其中就有被迫困在城里。他们早准备了几个大食客商的身份,必要时也好用上。

王都是鞑靼经济最繁荣的城池,各国各地客商不少,鞑靼哪怕有怀疑,也不可能将所有客商都抓起来的。

只不过,留在城里到底风险大些。

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许驰点了点头。

行动方向已确定,一行人速度不减,正要寻个空暇掠入民宅之间。

不想这时,变故陡生。

城墙之上,有一双锐利的眼眸正扫视城中方向,许驰等人经过,兵士无知无觉,他目光却一凝。

许驰似有所觉,倏地侧头看去,隔了数十丈,两人目光定定对上。

这是高手的直觉,几乎在同时,许驰心中一惊,浑身肌肉立即绷紧,戒备状态已提升到最高级别。

他呼吸微微急促,有了这人,他预感这次逃脱,大约会增添很大难度。

只是接下来的变化,却让他始料未及。

城墙上那双眸子,是属于一个身形高大的武将,他瞥了许驰等人一眼,探手从怀里掏出一粒碎银子,指尖一弹。

碎银子瞬间激射而出,却远远落在另一个方向,“砰”一声打断了一处酒家门前的旗子。

那动静不算小,所有人闻声望去,一个小队长打了鸡血地高喊道:“刺客跑到那边去了。”

此话正合了武将之意,他立即颔首,下令道:“立即追!”

“可汗有令,成功捕获刺客者,赏赐千金,官升三级!”

武将一句话,让城墙上兵士群情激昂,立即流水价般的往那个方向涌去,原位上仅余小部分原岗兵士,不甘地往那边翘首。

武将跟在最后,也随着人流下来了,不过他乘着夜色左晃右晃,藏匿了行踪,却掉头往许驰方向而来。

许驰等人停下脚步,目带警惕,注视着对方正悄悄而来的那方向。

他们在鞑靼军方没有武将内应,但对方行为明显是友非敌,因此几人虽疑惑,却还是决定等一等。

反正大量鞑靼兵士已离开,对方一人,也奈何他们不得。许驰想得更深,或许他们可以趁此段城墙防守薄弱了很多,在此处夺路离开。

这些动作说起来似乎很多,但发生不过在短短一瞬间。从武将在城墙上发现许驰等人,到来到他们跟前一丈远处站定,不过是短短十数息功夫。

“赶紧跟我走。”

那武将一开口,就让许驰等人大吃一惊。对方说的竟是字正腔圆的大周官话,甚至似乎还带了些京城口音。

他声音压得很低,话罢立即转身就走,将后背露出来,也不防御。

这绝不会是个敌人,许驰心念电转,立即吩咐左右,“赶紧跟上。”

第90章

武将对王城很熟悉, 对城墙守卫及城墙跟下的地形更加熟悉。他利用地利之便,带着许驰等人左绕右绕, 很快,便暂时摆脱了后面的王宫追兵。

许驰猫着身子躲在暗处, 眼见王宫统领带着一干好手在面前掠过,很快走远, 这才侧头看身畔的人。

这人很年轻, 约摸就二十余岁年纪,蓄了很大一把络腮胡, 有些乱糟糟的,掩住了大半张脸。

许驰目光锐利,有心观察, 一眼便发现端倪。

这武将虽浓眉大眼, 但细细看着,却不似大部分鞑靼人那般深邃。不过, 对方一把大胡子掩饰得很好, 乍一看, 跟大部分鞑靼人差不多。

加上他身材高大,相当英武, 外形无破绽, 估计鞑靼语也很溜,于是顺利混迹在鞑靼军中。

没错,许驰猜测,对方应是大周放在鞑靼的一名高级别暗牒。

“谢阁下出手相助。”他低声抱拳。

“此乃应有之事。”

武将感官敏锐, 方才被身侧人打量,他心中清楚。只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一般人被救了,好歹都会看上两眼。

他侧过头来,抱拳还了一礼,言简意赅,“诸位不必放在心上。”

武将一双眸子黑亮且有神,在夜色中熠熠生辉,眉目正气凛然。

这么一双眸子,本应十分引人瞩目,许驰看过去,视线焦点却定在另一处。

他有些惊诧,“你……”

对方侧过身来,另外半张脸映入眼帘,只见他眼角部位,赫然有一道非常深的刀疤。从太阳穴上方开始,一路蔓延到左耳前的发际,被络腮胡掩住了一半。

许驰这身份,见识过的大伤小伤无数,伤疤实在不能让他诧异,他诧异的是对方受过这等伤势,居然还活着。

要知道,人的太阳穴很重要,遭遇重击就会毙命,更别提这么一刀了。

如今大家同一阵线,他不禁为对方目露庆幸。

许驰眸中之意不难懂,武将抬手摸了摸脸上那道刀疤。他当年头部受的伤,这处还不是最严重的,还有一击在后脑。

后脑那处重击,让他遗忘了很多事,直到最近半年,才开始一一记起。他因此错过了很多,万幸,他在意的都有惊无险。

武将眸色暗了暗,只道:“无事。”

对方这么一抬手,许驰的视线自然而然就落在其上,乍一看,他目光又是一凝。

这只大手呈小麦色,骨节分明,是一个习武之人的手不假。但问题是,袖口往下,手背以上的皮肤,却露出一小截深深的鞭痕。

许驰兼掌刑罚,对各种刑具造成的疤痕非常熟悉。对方这鞭痕已不新了,目测起码愈合了有两三年功夫,但依旧非常深。

一般普通鞭子,是无法造成这种效果的。

大概鞭打时浸了辣椒水,刺激得厉害,加上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才会造成这么一道深深的伤疤。

手上都如此,那身躯上呢?

难道对方暗牒身份被识破,被鞑靼方严刑拷打?

这个念头一闪,立即被许驰否定,毕竟对方如今身居一个不低的武官之位,若是被识破身份,绝对不能混成这样的。

他不禁看向对方的脸。

这么认真一看,许驰又是一怔,因为他发现,正面看对方的眉眼,似乎隐隐有数分熟悉之感。

他眉心一蹙。

“我们赶紧走,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不妥折返的。”

那武将不是没有察觉许驰的视线,不过他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放下手,让袖口将方才不经意露出的鞭痕重新遮掩。

追兵已走远,现在该起身离开了,他也不废话,立即站起往来时方向折返。

正事要紧,这么一打岔,许驰立即将方才些许疑惑抛诸脑后,赶紧带领手下人跟上。

一行人跟着武将左拐右拐,伺机放倒了几个落单的鞑靼兵士,快速剥下对方的衣裳套在身上。

换装完毕,再捡起长矛拿着,许驰等人身量同样不小,晃眼看去,就是一小队鞑靼兵士。

武将点了点头,教了他们几句今夜的巡逻暗号,又解释一番城墙上下的巡逻规律。

至于,许驰等人不懂鞑靼语这个问题,他完全没有考虑。

中原的轻功分很多流派,但总归有不少共通之处。武将在城墙上一发现几人身形,单看对方起落的步伐,再结合王宫传来的搜捕命令,他立即明悟。

许驰等人必然是大周朝高等级的暗探,领了重要任务来刺探王宫的。

于是,他才会立即出手相助。

既然是高级暗探,又被委以远赴鞑靼的重任,就没有不懂几句简单鞑靼语的道理。

许驰几人果然懂,凝神听罢,点了点头。

“看见那个城垛没有,那位置的一片城墙,最近在修补,值房里面就有长绳,你们可借长绳离开。”

古代修补城墙,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用长长的绳索吊了个筐子,人坐进去被放下,在半空中进行维修工作。

许驰他们轻功极高,但到底属于人类范畴,鞑靼王都城墙太高,不借助工具一跃而下,也是不行的。

有了长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武将指的这段城墙,方才也分出去一半兵士去“追踪刺客”了。现只有原来的岗哨在值守,有了交接暗号以及巡逻规律,顺利摸上城墙之上以后,一切都不成问题。

许驰等人经历过不少大风浪,兼艺高人胆大,伪装成一小队鞑靼兵士,完全没有问题。

再次复述一次接头暗号以及巡逻规律,确认再无纰漏。一行人拱拱手,就要抓紧时间离开。

“等等。”

不想武将却压低声音,低声叫停。

许驰回头,“阁下,还有何事?”他不说什么来日相报的废话,想必对方也不在意。

果然,武将说的是另一事。

他沉吟片刻,上前两步,凑近许驰,然后附在对方耳边,低声道:“回去禀报你的主子,就说最近一年,鞑靼隐隐有异动,恐怕不久的将来,就要再次南侵大周。”

他等级不够高,只能隐隐察觉异动,这也是他恢复记忆以后,没有立即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等消息,他不敢胡乱传递,唯恐操作不当,反而有弊无利。如今碰到许驰一行倒是正好。

他不知道许驰的主子是谁,但想必相当了不得。

许驰闻言心中一凛,立即侧头看向对方。

武将郑重点了点头,“短时间内,鞑靼应不会动手。此事事关重要,你莫要书信传递,需亲口告知你的主子。”

万一被鞑靼截获,已方的优势便没有了。

这一点,许驰当然明白,不是自己的地盘,总有各种不确定因素。

他正色道:“请阁下放心,我一定原封不动,将此话带回。”

时间很紧迫,此事说罢,双方立即分开。

许驰一行人身穿鞑靼军服,手执长矛,步伐一致往城墙上的石质阶梯而去。路上遇上其余兵士小队,彼此交换了接头暗号,再按巡逻路线错开。

深夜时分,城墙上虽插了不少火把,但光线依旧不充裕。一般巡逻,大家也没有刻意打量对方的脸,毕竟这个接头暗号,是每天一换的。

许驰等人顺利上了城墙,绕了一圈,然后往武将指的那个值房走去。

武将心思也细,几个值房都有长绳,他指的偏偏就是最隐蔽那个,这是个半死角位置,为对方接下来的行动增添了极多便利。

一行人共同行动已多年,十分有默契,也不用交换眼神,经过目标值房跟前时,走在首位的许驰一抬手,大伙儿立即展开行动。

手下人奔左右去了,而许驰身形一转,瞥向那个值房。

值房不大,两扇小门上拴了把黄铜小锁。他伸手一探,锁头便被扯落,打开门后,果然见里头有好几捆长长的麻绳,末尾连着一个很大的竹筐。

他倏地闪身而入,取了一捆长绳,顺便把那个大筐子取了下来。

这几下子动作,其实就瞬间功夫。等许驰出了值房以后,手下人已结束了战斗。能看到这个死角位的鞑靼兵士们,都被放倒了。

他抓着麻绳一个头,随即往城墙外一抛,同时将手上那头在垛口位置绕了个圈,捆好并打了个活结。

大伙儿一个接一个,一跃上了墙头,利索攀着长绳,迅速滑落,安全抵达地面。

许驰负责殿后,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来处还站着那个武将,一双眸子黝黑且亮。

他点头示意,随即纵身,一跃顺着绳索快速向下。

绳索尾部距离地面约一丈多,许驰到了尾部时,手上使巧劲儿轻轻一抖,上面那活结松开,麻绳与他一同落地。

值房上的小门他掩上了,黄铜锁也拴回去,不留绳索,怎么也能迷惑敌人少许时间,给他们制造出更多离开的空隙。

几人也不多说,俯身捡起绳索,立即飞速离开。

城墙上恍若平常,唯有那个武将静静将一切收入眼底。

等许驰身形彻底消失后,他收回视线,立即动身,悄悄往那个“搜捕刺客”的方向而去。

武将帮助了大周暗探,可没打算就此暴露自己。

第91章

清宁宫。

高煦下朝后, 轿舆一进前殿,便接到林阳已等候了一段时间的消息。

估摸一下, 应是许驰再次传回了消息。

果然,一进外书房, 林阳见了礼后,立即禀报, “启禀殿下, 许驰传信过来,二探鞑靼王宫并未成功。”

说着, 他将密信呈上。

高煦落座在楠木大书案后的雕花圈椅上,接过信笺,打开垂目看去。

信笺上, 详叙了二探鞑靼王都的全过程, 如何被发现,后又如何逃离, 最后许驰还说, 一行人已在赶回京城的途中。

鞑靼人粗犷, 没有大周那么多规矩,王宫规模也小些, 但不代表守卫就不森严。要将通敌信笺取到手, 肯定并非易事。

这点高煦早有了心理准备。

这次刺客事件以后,估计短时间内王都必会戒严,想要再探王宫,可能性不大, 许驰决定折返也是常事。

高煦一目十行,视线在那个不知名武官的叙述部分顿了顿,揭过一页,目光落在第二张信笺上时,瞳仁却微微一缩。

第二张信笺的末尾部分,除了代号署名,还有一个小小的刀型暗号。

东宫有一套传信暗号,其中一部分,就是有关于获得重大消息时,因不能被第三人知悉,或唯恐书信落了痕迹被人截获,所特地设定的。

一个暗号有一个含义,有的是仅主从两人明白,有的则是大家都知悉的。前者防备暗探高层出现叛变,后者就是某消息不方便在信笺上说明,先给个暗号,好让主子及同僚心里有数。

刀型暗号,就是战争。许驰等人刚离开鞑靼王都,难道是鞑靼将再次南侵,或者正在酝酿南侵?

大周这边有探子,北疆也在时刻不停观察鞑靼方,并没有发现不同寻常之处。

这么说来,鞑靼应是正悄悄准备的战争,虽一时还未能开始,但意图必然是打大周一个措手不及了。

高煦凝眉沉思间,已将事情还原个八九,他立即下令,“林阳,立即传信霍川等人,暗中做好准备。”

皇太子这个身份有些尴尬,他不能太过耳聪目明,运筹帷幄,以免引起皇帝的忌惮。

这消息不能是他直接透出去的,只能先传信麾下心腹大将,让底下人“发现”并上报朝廷,迂回一番以达到目的。

况且,许驰还未回来,消息还未明朗,他只先让东宫麾下做好准备,下一步容后再议。

食指敲了敲书案,高煦沉思良久,又作了一番安排才罢。

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然而鞑靼要南侵,谁也无法改变。

大周精兵良将无数,捍卫国土抵御敌寇,亦寸步不让,浑然未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