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和他说话,但她永远都在那里。

贺枝玉喜滋滋看完信,一回头,看到满脸是泪的贺枝堂,一头雾水,挥手赶他。

贺枝堂愣了一下,猛然惊醒,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忘了吓贺枝玉,掉头狼狈离开。

当他得知贺枝玉留书出走去京师找金兰的时候,他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他娇生惯养,没吃过苦头,刚出门就丢了盘缠,但他没有回头,咬紧牙关紧紧盯住贺枝玉。后来他和仆从失散,流落街头,仍然不肯回头。他找到贺枝玉,死乞白赖要和她一起去京师,贺枝玉嫌他麻烦,偷偷丢下他走了,他厚着脸皮继续跟。

他挨饿受冻,身上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有时候夜里只能睡在人家房梁底下。一路跟到了京师,祝舅父找到他的时候,问他为什么非要跟进京城,他说他是为了和贺枝玉闹别扭,不好意思回家。

其实他是为了见金兰。

屋中暖洋洋的,炭火融融,暗香袭人,金兰和祝舅父拉扯家常,贺枝堂悄悄挺直脊背,握紧了拳头。

第九十八章 被抓

祝舅父绞尽脑汁想了些家乡的趣事说给金兰听,说到后来, 想起一事, 笑眯眯地道:“剪春出阁了, 嫁的是书香门第。那家公子是小儿子, 上面有一个哥哥,家里有几百亩田地, 姑爷是读书人,去岁中了秀才,在县里排甲等,听亲家公说姑爷不准备继续考了,就在家里教几个学生。姑爷老实忠厚,平时就喜欢读读书、和同窗对对诗,也能管得了账上和田地的事, 依我看不进举也好,他家里不缺嚼用。”

金兰听了,眼圈微微发红:“劳舅舅操心了。”

祝舅父既认了剪春当干女儿, 婚事自然料理得妥当。她进宫之前已经为剪春准备好了嫁妆,那时她就和祝舅父商量过, 剪春出身低微,嫁去大户人家未必过得好,不如给她挑一门人口简单的殷实人家, 她带着丰厚的嫁妆嫁过去, 有祝家当靠山, 又是曾经伺候过金兰的, 夫家上上下下肯定得敬着她。

“这是剪春亲手给殿下做的香包,几双鞋,还有帕子。”仆人递上一个大包袱,祝舅父接在手里,笑着道。

宫人立刻上前,接过祝舅父手里的东西,送到金兰跟前,打开给她看。

金兰又笑又叹,拿起香包和绣鞋细看,剪春的手艺算不上好,不过她从小穿戴剪春做的东西,感觉自然不一样。

祝舅父站在案前,唏嘘不已。他隐晦地提起贺老爷和祝氏,金兰无动于衷,反应冷淡,反倒是听他提起一个丫鬟才有些动容。妹妹当年真是糊涂呀!

他收起感慨,又道带了些老家的土产,不是什么值钱的好东西,就是北方难得有:晒的桂花、蜻蜓花、莲子、菱角,各样的腌菜干瓜干笋干,酱的豆豉咸菜疙瘩,松枝熏的腊鱼腊肉,还有家里田庄出的橘子、小枣、香菌、蕨菜、新鲜冬笋和家酿的桂花稠酒。

金兰放下绣鞋,帕子擦了擦眼角,笑着说:“光是听着就觉得饿了。”

侍立的宫人笑成一团。

不一会儿,小满通禀说预备了席面:“南炉鸭已经买来了,千岁爷出宫的时候就吩咐了的。”

金兰想起早上和朱瑄撒娇说想吃南炉鸭,心里一暖,让宫人准备摆席。

祝舅父凑趣说:“今早就接到消息说殿下要出宫,枝堂还记得殿下爱吃的菜,特意嘱咐灶房蒸了珍珠糯米肉丸子和粉蒸沙肉,煨了大骨藕汤,炸了桂花茭白夹,灶房的厨子是家里带来的,都是家乡口味。”

金兰一怔,看向贺枝堂。

贺枝堂不妨祝舅父会说出这事,脸上登时涨得通红。他其实记不得金兰爱吃什么,但是在家的时候枝玉常常指着桌上的菜说姐姐爱吃这个,姐姐爱吃那个,姐姐在京师一定吃不着这些菜枝玉念叨得多了,他自然有印象。

金兰知道贺枝堂有些别扭,没说什么,收回视线,含笑道:“好久没吃家乡菜了。”

几人起身,朱瑄的近侍从外面走进来,朝金兰行礼,笑着说:“殿下,刚才有人过来禀告事情,徐甫徐老先生有事和千岁爷商量,千岁爷过去了,千岁爷说他下午回来,殿下就不必等他吃饭了。”

金兰失笑:她刚才说不许朱瑄过来打扰她,他好像有点不高兴,结果他出去了?

出了厢房,院子里果然空空荡荡的。近侍说朱瑄半个时辰前就带着护卫出去了,他是骑马走的,怕打搅到她,没让宫人告诉她。

祝舅父一头的冷汗,皇太子不会是生气了吧?

近侍看祝舅父一眼,客气地道:“千岁爷说怠慢舅爷了,请舅爷和公子不必拘束。”

祝舅父忙称不敢,小心翼翼地问:“不如再等等?”

金兰摇摇头:“不碍事的。”

钱兴沉寂以后,元辅郑茂老实了很多,徐甫渐渐能在内阁放开手脚做点正事。朱瑄现在领了治河的差事,免不了和阁臣来往,休沐的时候也经常有人递消息到东宫,他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

冷盘、茶果已经摆好了,宫人和贺家仆人鱼贯而入,捧来热汤热菜。

金兰请祝舅父入座,祝舅父推辞了几番,正要坐,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瓷碗落地碎裂的声响,接着响起几声诧异的惊呼。

祝舅父吓了一跳。

两名宫人飞快跑进屋,躬身道:“殿下恕罪,小丫鬟滑了一跤,不小心摔了汤碗。”

祝舅父悄悄松口气。

几人坐下吃饭。

艳阳高照,城楼琉璃瓦上覆盖的积雪折射出道道金辉。

商队集结在楼下城门前,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各家队首手里挥舞着文书,叫喊声、争执声响成一片。

戍守的军士懒洋洋地坐在条桌前,一个挨一个检查商队的文书。正忙成一团,里头城门洞里忽然奔出一名士卒,凑到军士耳边,低语了几句。

军士吓得一个打挺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撒开正准备盖戳的文书,一边整理帽子衣襟一边飞快往前跑,急急忙忙迎到门洞前。城门前的守卫都挺直了腰板,握紧手中缨|枪,面容冷肃,和刚才嬉皮笑脸、拖拖拉拉朝商队勒索好处的样子判若两人。

各家商队面面相觑,知道这是来大人物了,忙压低了声音,规规矩矩退到道路两旁。

一时之间鸦雀无声。

呼呼的风声中夹杂着衣袍猎猎的飒飒轻响和马蹄踏响雪地的吱嘎声响,几人几骑踏过,模糊的身影慢慢从幽暗的城门洞步入和煦的日光下,打头的男人头戴黑棕大帽,身穿蓝地妆花纱织金云肩仙鹤蟒衣,踏乌皮靴,面如冠玉,凤眸微张,眉宇之间带了几分阴鸷。身后缇骑簇拥,个个都穿着衣饰斑斓的飞鱼服。

众人看男人显然身着太监服色,心中不屑,但不敢露出,齐齐低下了头。

守卫在路边维持秩序,一眨眼间,刚才还挤得风雨不透的道路立刻清空。众人垂手站在道路两侧的雪地里,屏息凝神,不敢吭声。

军士满脸堆笑地迎上前,男人微微颔首,夹一夹马腹,催马快走,缇骑们紧随其后,一行人飞快从众人眼前驰过,马蹄飞踏,扬起雪花和湿臭的泥点,溅了众人一脸。

众人一边抹去脸上泥泞,一边怒骂,互相拂去对方身上的飞雪。

有人小声道:“那位就是罗云瑾!现在司礼监权倾朝野的大都督,就是他逼死了忠义的张公公!”

众人呵呵冷笑:“我当是谁呢,好大的气派!竟然是他!阉人没一个好东西!”

缇骑并未听见身后众人的窃窃私语,簇拥着罗云瑾踏过长街。早有内官在街前巡更铺里等着了,听见马蹄震响,忙迎到路边。

罗云瑾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交给内官:“回禀圣上,都办妥了。”

内官笑着应喏,揣好名册,翻上马背,轻叱一声,回宫复命。

罗云瑾骑在马背上,目送内官一人一骑的背影在雪地中驰远。

他交给内官的是一份宫女的名单,五百个从各地秘密挑选的家世清白、身体健壮的童女,借口是宫中人手不够选一批年幼的宫女在宫外教养,等长大了送入宫中当差。其实不然,那些宫女是道士为炼制纯红丹挑选的丹炉。

罗云瑾奉密令出京,将那些少女暂时安置在城外,等风头过去就可以送她们入宫。

如果他是贤臣,应当劝阻嘉平帝行如此阴戾之事,可惜他不是,他只是个阉人。他不仅没有劝谏嘉平帝,还助纣为虐亲自为嘉平帝打理此事。名单上五百个名字,就是五百条活生生的人命。

他手上沾染的鲜血实在太多了,多五百个冤魂也没什么。

罗云瑾知道,这是取信于嘉平帝的必经之路,嘉平帝不会倚重一个嫉恶如仇、正直刚烈的宦官,忠直的大臣在朝堂上、在地方衙门里,皇帝不需要他和朝臣比试才学本领,只需要一个忠实的奴才。

他很少劝谏,最近嘉平帝不再忌讳当着他的面提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还特意让他协理道士挑选宫女,他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接了这个差事,嘉平帝很满意。

交接完差事,缇骑们勾肩搭背,约着一起去城南喝酒。

下属郭大笑着问罗云瑾:“这时节正好去泰和楼吃羊肉,他家的爆炒羊肚、烩羊头做得好,他家的酒更好,兄弟们打算去大醉一场,不知统领能否赏脸?”

罗云瑾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下属们对望一眼,兴奋地摩拳擦掌,二话不说,拉住马笼头,簇拥着他去城南。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购置年货,大街上行人如织。一行人骑着马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眼看泰和楼快近了,郭大眼尖,看到一队人马走了过来,像是也往泰和楼走去,觑眼看了一会儿,小声道:“统领,好像是谢太傅的仪仗。”

谢太傅重规矩,出行坐轿子的话肯定带仪仗。

罗云瑾眉峰轻皱,拨马转身:“你们去吃酒吧,记在我账上。”

郭大和其他人没敢挽留,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摇摇头:统领和谢家人到底是什么纠葛?

罗云瑾一人一骑拐进一条僻静的巷道里。城南坊市密集,巷子七弯八拐,院墙乌瓦上一片雪白,冰雪琉璃中时不时有三两枝虬曲的梅花枝探出头来,他不停伸手拨开花枝,肩头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走了没一会儿,狭窄幽深的巷道深处遽然传来一阵马嘶狗吠,杂乱的脚步声和呼喝声此起彼伏。

罗云瑾眼帘抬起,眸光猛地一厉,不动声色地扫视一圈,伸手按住腰刀刀柄。

那群人速度非常快,狗吠声由远及近,片刻后,拐角处钻出一个瘦小的身影,摇摇摆摆冲着罗云瑾的方向跑来,认出他,好像愣了一下,身形一僵。

他凤眼微眯,还没来得及辨认对方是什么人,道旁探出墙头的梅枝忽然剧烈晃动,花瓣和雪花飘然坠落,十几个身着玄色短打的精瘦汉子倏地攀上院墙,纵身跃下,犹如织出一张天罗地网,朝雪地里那个瘦小的身影扑了过去。

他们没带武器,身形矫健,快如闪电,但显然收了力道,并没有伤人的意思。

罗云瑾握着刀柄的手没动。

精瘦汉子很快制住了雪地里的人,那人不甘心地看一眼罗云瑾,头上戴着的**帽跌落,满头长发披落在肩头。

罗云瑾眼皮跳了一下。

精瘦汉子的领头人示意其他人带着女子离开,回头看一眼罗云瑾,皮笑肉不笑地道:“罗统领怎么会刚好路过这儿?不会是凑巧吧?”

罗云瑾淡淡地道:“确实是凑巧。”

领头人声音尖细,面皮白净,是个会武艺的宦官,他拍拍手,指指巷子深处:“正好千岁爷也在,既然是凑巧,罗统领不如随我走一趟。”

罗严谨扫一眼那个被制住的女子还在不断挣扎的背影,翻身下马。

片刻后,人马离去,巷子立刻归于沉寂。

罗云瑾跟在东宫内官身后,来到一座小宅院前。院子守卫森严,里里外外都有身穿窄袖衫的护卫把守,那群抓人的精瘦汉子不敢进院,将女子交给院门前等候的内官,一抱拳,悄无声息地散了。

双手被锦缎捆束的女子一脚踏进院子,看到站在院中梅树下的皇太子朱瑄,双目圆瞪,冷笑连连。

内官脚步迈得飞快,进院通禀,朱瑄慢慢转过身,目光从女子身上划过,落在跟在后面的罗云瑾身上,眉头皱起。

扫墨忙解释道:“千岁爷,刚才捉住四小姐的时候,罗统领刚好路过,小的就把他带过来了。”

“路过?”朱瑄嘴角挑了一下。

贺枝玉冷笑:“怎么,太子殿下怀疑我和罗统领有勾结?”她顿了一下,“殿下多心了,小女子怎敢和罗统领那种强抢民女的恶霸为伍?”

她明显意有所指。

朱瑄神情不变,挥挥手,廊下戍守的护卫躬身退了出去,唯有扫墨留了下来。

贺枝玉站在雪地里,一身短袄窄腿裤,梗着脖子,披头散发,满面怒容。

朱瑄伸手摘下一枝梅花,纤长的手指拂去花瓣间的落雪。

他早就知道贺枝玉已经进京,她之所以和贺枝堂分开,目的是利用贺枝堂吸引东宫的注意力,然后躲在暗处等待时机。他将计就计,授意东宫的人高调出宫探望贺枝堂,派人把守所有巷道,贺枝玉一直没有现身。

今天他带着金兰和贺枝玉见面,中途徐家的人上门,他骑马离开院子,走到半路果断折返,他笃定贺枝玉会趁着他不在的时候试图接近金兰,所谓的有事离开不过是障眼法。

贺枝玉果然舍不得放过这个机会,和贺家下人里应外合,准备趁着上菜的时候混入小厮中突然出现在金兰面前。

到那时,她和金兰见了面,朱瑄就算出手阻止也为时已晚。

可惜贺枝玉不知道,朱瑄早就在小院周围布置了人手,只等瓮中捉鳖。

她捧着汤碗出现在回廊里的时候,埋伏已久的老四、老五一眼就认出她了。

不过朱瑄没想到罗云瑾会刚好路过。

他捏着花枝,看一眼扫墨。

扫墨会意,走上前一步,问贺枝玉:“四小姐为什么要避开老四和老五他们偷偷上京?”

贺枝玉深深吸了口气,她知道自己只是个弱小的平民女子,不可能是朱瑄的对手但是她差一点就成功了,她进京以后偷偷躲了起来,暗中和贺枝堂身边的贺家仆从联系,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偷偷见金兰一面。她忍耐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找到机会见姐姐,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她明明已经走到前廊那里了,离姐姐只有一条走廊的距离,突然冲出几个人按住了她,塞住了她的嘴,她使出浑身力气逃出院子,又被捉住了。

她冷笑着道:“倒也没什么好瞒着太子殿下的,我只是想见见我姐姐。”

扫墨道:“你是殿下的妹妹,你想见殿下,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

贺枝玉双拳握紧,余光看见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罗云瑾,眼神闪烁了两下,轻笑:“我几次写信给姐姐,告诉姐姐我想进京看望她,姐姐的回信却一个字没提敢问太子殿下,我写给姐姐的信,到底有没有送到姐姐手上?”

她顿了一下,抬起被捆着的双手,指指罗云瑾,接着道:“我见过陈家表哥是太子殿下派人逼陈家表哥退亲的!根本不关罗统领的事!太子殿下贵为储君,为何要用这种手段逼我姐姐入宫?既娶了我姐姐,为什么要阻隔我和我姐姐的书信往来?太子问我为什么要偷偷上京,敢问太子,如果我不躲开东宫的眼线偷偷上京的话,今天枝堂和舅舅能见到我姐姐吗?”

罗云瑾眼帘撩起。

枝玉双眼发红,嘴唇哆嗦,看着朱瑄,声如杜鹃啼血:“殿下,我姐姐到底过得好不好?”

朝臣百姓交口称赞的皇太子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她怕姐姐为了安慰她报喜不报忧,她必须在朱瑄不在场的时候和姐姐见一面,确认姐姐的安危,如果姐姐过得好,她可以任朱瑄处置,如果姐姐过得不好,她就算拼却性命不要也要为姐姐争一争!

第九十九章 顶罪(修改小错误)

微风轻拂,飞雪扑扑簌簌, 落英缤纷, 幽香清芬溢满庭院。

朱瑄手执红梅, 轻轻拍去雪花, 神色淡漠:“你想知道为什么?我可以告诉你。”

枝玉眯了眯眼睛,眸光凛然, 挺起胸膛,一眨不眨地看着朱瑄。

朱瑄把梅枝递给扫墨,扫墨躬身接了,他转身继续挑选梅花,淡淡地道:“我不想她再见贺家人贺枝堂就算了,毕竟是她亲弟弟。”

枝玉眉头轻皱,不明白朱瑄为什么这么说。枝堂和金兰的感情并不好, 她才是和金兰最亲近的妹妹,小时候她们好到一张床上睡觉,一个碗里吃饭, 为什么枝堂可以见金兰,她不可以?金兰最喜欢的妹妹是她, 关贺枝堂什么事?

一旁的罗云瑾却神色骤变,微微晃了晃身子。

枝玉皱眉看向罗云瑾:他听懂朱瑄的意思了?他们俩打什么哑谜呢?难道喜欢金兰的男人都这么古怪吗?

罗云瑾没看她,哑声问:“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朱瑄撇下花枝, 冷声道:“从我娶她的时候。”

罗云瑾袖中的手紧握成拳。

扫墨捧着花枝, 一声不敢言语。

枝玉侧头看看一脸沉郁的罗云瑾, 又抬头看看神色淡漠的朱瑄, 一头雾水。

扫墨看她没听明白,小声道:“四小姐枝堂少爷是太子妃殿下的亲弟弟。”亲弟弟三个字说得很慢,语气加重了些,一个字一个字从齿间往外蹦。

枝玉眉头紧锁,怔了半晌后,脸上唰的一下血色褪尽,嘴唇轻轻哆嗦:“不可能!不可能!枝堂是我阿娘的儿子!”

枝堂是她娘生的,和她一母同胞,枝堂怎么会是金兰的亲弟弟?

“你骗我,你骗我”她浑身瑟瑟,踉跄了一下,瘫坐在雪地里。

枝堂是金兰的亲弟弟,枝堂是乔姐生的这怎么可能?

“姐姐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抬起头,瞪大了眸子,“我不相信!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姐姐一定会告诉我的!”

“告诉你有什么用?”朱瑄没有回头,折断一根梅枝,“对你来说,祝氏是你亲娘,对她就不一样了,她和枝堂是生是死只在你阿娘一念之间,她无依无靠,怎么敢冒险?”

祝氏只是一个寻常主母罢了,但对小时候的金兰来说,祝氏能够主宰她的生死。就像他小的时候,郑贵妃根本不需要亲自出手作践他,昭德宫跑腿的太监宫女就能在他面前耀武扬威,那时候连几个看守东宫的老宦官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枝玉牙齿颤颤,颓然地闭上了眼睛。

难怪祝氏对贺枝堂看管得那么严,一看到枝堂和金兰说话就皱起眉头,难怪祝氏会故意引导枝堂嘲笑金兰,当着枝堂的面要金兰立规矩金兰进宫以后,祝氏大病一场,天天守着枝堂,枝堂不过是出门玩几天,她就在家发疯摔东西

因为阿娘心虚。

两名内官无声无息地从角落里跃出,拉起面色苍白的枝玉,扶着她离开。

朱瑄眼神示意扫墨,扫墨躬身应是,捧着梅枝退出去。

院中只剩下朱瑄和罗云瑾两人独对,梅花凌寒盛放,暗香浮动。

寒风凛冽,朱瑄忽然掩唇咳嗽。

罗云瑾抬眸看他。

朱瑄咳了几声,轻声道:“你放心,孤一时半会死不了她还在,我怎么舍得死。”

罗云瑾凤眸微垂,沉默了一会儿,道:“贺家的人可以交给我处理。”

朱瑄唇边浮起一抹讥讽:“怎么处理?杀干净了一了百了?倒也是你做得出来的事当年你就想杀了我”

罗云瑾握着刀柄的手颤了一下。

朱瑄停下来,顿了一下,道:“不必了,我留着他们姐弟有用。”

贺枝玉可以因为担心金兰是否过得好而冒险进京,贺枝堂是她血脉相连的亲弟弟,据教他的先生说近来慢慢懂事了,这对姐弟可以留着。

罗云瑾明白朱瑄为什么留下贺枝堂和贺枝玉,他抬头看一眼朱瑄。

朱瑄立在梅树下,瘦削清癯,神情平静。

白皑皑的雪地上落满红英。

金兰他们刚吃完饭,挪到厢房坐着吃茶。

扫墨捧着一簇梅花枝进去,笑着道:“千岁爷亲自摘的梅花,请殿下赏玩。”

金兰让小满接过花枝拿去插瓶,看一眼低垂的撒花门帘:“他回来了?”

扫墨道:“还没回来,这是千岁爷出门前摘的,刚刚拿去修剪了。”嘴里说着话,眸光落在一脸笑容的祝舅父脸上,微微颔首,告退出去。

祝舅父心领神会,喝了杯茶,找了个借口出来。扫墨等在外面,领着他走进后院,推开门。

枝玉坐在桌前,双手已经解开了束缚,头发也梳起来了,不过身上还穿着小厮的短打衫,眼圈发红,小脸雪白,薄唇抿得紧紧的,表情看起来有几分凶恶。

祝舅父又惊又喜,跨进门槛,拉起枝玉上上下下打量:“我的小祖宗!总算找到你了!”

扫墨领着看守的人退出去,合上房门。

祝舅父拉着枝玉,老泪纵横,不住念佛。

枝玉推开祝舅父的胳膊,冷声问:“舅舅,枝堂是不是乔姐生的?”

祝舅父一愣,表情凝固在皱纹间,眼神躲闪,扭开脸去拭泪。

枝玉闭了闭眼睛,原来是真的,皇太子没有骗她。

她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间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