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筝赶忙摇了摇头,走到罗汉床边,柔声道:“老太太用了午饭了吗?”

“刚用,”傅老太太握住了谢筝的手,道,“昨儿个没睡好,早上起得吃了,这不就都耽搁了吗?”

谢筝顺着老太太的话,一面说自个儿也睡迟了,一面细细打量老太太的神色。

如许嬷嬷所言,傅老太太看起来的确是虚弱了许多。

老人脸颊微微凹下去,唇角垂着,眼睛还清亮,但声音却有些喑哑。

尤其是谢筝垂眸看着老太太的手时,越发心惊胆颤。

老太太的手,与夏日她抵京时不同了,与她和陆毓衍出发去旧都前也不同了。

许是看出了谢筝的担忧,傅老太太笑了笑:“这把年纪了,都是这样的,别担心,老太婆自个儿知道身子骨。”

谢筝不好在言语上与老人唱反调,只好抿着唇点头。

傅老太太又道:“你今儿个能得空过来,是外头的案子了了?”

“了了。”谢筝应了,声音轻柔与老太太说案子。

听着,听着,傅老太太的眼皮子就垂了下来,呼吸平缓,打起了瞌睡。

谢筝见此,声音越发轻柔,几句之后,便停了下来。

不想,本来像是睡着了的老太太捏了捏她的掌心,嘀咕道:“说呀。”

谢筝只好又继续往下说,傅老太太似是睡着,又似是醒着,谢筝猜不透,可当她说到淑妃是害了齐妃的真凶时,只觉得手掌叫傅老太太用力一握,很快,又松开了。

傅老太太没有睁开眼睛,只是叹了一口气。

老太太没有评说什么,她的呼吸越发平了,这一次,是真的睡着了。

谢筝轻轻收回了手,替傅老太太掖了掖被角。

从延年堂出来,谢筝抬头看了眼天色,云层似是薄了些,她偏过头与许嬷嬷道:“夜里,雪能停了吧?”

许嬷嬷一怔,也去看天色,想了想,道:“还是停了好,路上好走些,姑太太也好早些到京中。”

另一厢,陆毓衍坐着轿子到了那僻静的小宅院。

开门的不是那小内侍,而是安公公,他恭谨请了陆毓衍进去。

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理

茶水滚烫,老君眉的香味浓郁。

陆毓衍闻了闻,就晓得是贡品了。

李昀抿了口,道:“这是娘娘月初时给我送来的,就那一小罐子了,往后,她是不能再送茶给我了。”

陆毓衍端起茶盏,细细品着。

不用细问,只听李昀说话的口气,陆毓衍大抵就能猜到李昀对淑妃的态度。

从前,陆毓衍只觉得李昀待淑妃没有那么亲近,言语之中,透着几分淡淡的疏离,可这会儿再听,又觉得这对养母子之间,关系并非真的紧张疏远,起码,在真相大白之后,李昀提起淑妃时,依旧有那么几分怀念和感慨。

李昀慢条斯理饮茶,良久,才低声与陆毓衍说了昨日宫中的状况。

陆毓衍有点儿讶异。

早上听闻公主府请了太医,而淑妃似乎也病了,陆毓衍知道,事情已经尘埃落地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淑妃会认得那么痛快,原本还与李昀设想过,淑妃许是会为了自己和长安公主而挣扎一番。

“娘娘不愿与我说实话,”李昀沉声道,“她的理由听起来在理,可又有不合理之处。”

这几年,淑妃在圣上跟前不似年轻时受宠了,但在十二年前,淑妃也是极受圣上喜欢的。

虽然没有生下皇子,但圣上子嗣不算多,有长安公主在膝下,淑妃有些底气。

只不过,肚子不够争气。

多年未孕,好不容易怀上了,最终还是没能留下孩子。

淑妃彼时心伤,一想便知。

痛失孩子,圣上那段时日对淑妃极其呵护,只要不僭越的事情,能顺着的都顺着。

李昀以为,即便不将他从齐妃身边抢过来,淑妃再想要一个孩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哪怕淑妃担心怀不上,也不至于要生出杀母夺子的念头来。

这宫里,抱养别人儿子,不是什么稀罕事。

好比六皇子,生母出身太低,交白皇后抚养。

又好似七皇子。

七皇子是永正十八年春天出生的,生母是瑛嫔,瑛嫔生七皇子时难产,鬼门关上拖回来的,身子病怏怏的,怕她离了儿子越发熬不住这口气,七皇子一直在瑛嫔身边,直到那年冬天,瑛嫔病故,七皇子抱给了贤妃抚养。

淑妃真的想要一个儿子,压根无需铤而走险,她在宫里的人缘还不差,好好与瑛嫔说道说道,病入膏肓的瑛嫔不会不答应在她闭眼之后,把七皇子交给没有儿子的淑妃。

无需背负人命,襁褓中的婴儿会比已经六岁的李昀更粘养母,也更贴心。

可偏偏,淑妃选择了抢李昀。

若真要寻个原因,就只剩下李昀彼时已经开蒙,天资聪颖,很受圣上喜爱,而七皇子太小了,看不出来往后好不好。

“我记得父皇曾经说过,小七从小好动,会翻身的时,比我们兄弟都小。”李昀顿了顿,道,“娘娘很会教养人,小七又不是个连翻身爬行都比兄弟们输了一截的孩子,娘娘为何不选他?”

陆毓衍的指腹摩挲着茶盏,沉思着。

他晓得李昀的意思,也认同他的想法。

淑妃有更安稳的选择,会何必杀齐妃呢?齐妃死在她手上,无论她待李昀多好,这根刺永远不会消失,一旦露出来,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东流。

若淑妃养的是七皇子,情况截然不同。

瑛嫔是小产后体弱病故,七皇子又不足周岁,淑妃付出所有心血去教去培养,七皇子是不会与她离心的。

其中,怕是有另一层缘由,让淑妃对齐妃下了杀手。

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理由,淑妃坦然认下罪名,没有任何的挣扎。

陆毓衍的余光瞥了眼腰间的红玉,一字一字,问李昀道:“不管淑妃瞒下了什么,她的确是杀害了齐妃娘娘的真凶,之后的事情,殿下还想继续查吗?”

李昀的眸子一紧,垂着眼帘没有说话。

淑妃坦然赴死,她想要把一些事情带到地底下去,李昀若执意翻出来,损的无疑是淑妃。

只是,那事情是否与齐妃遇害的真正缘由有关?梁嬷嬷又是谁安排的钉子?

查,还是不查?

一时之间,李昀无法下定决心。

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他要娶的是萧娴,陆家亦是同进退,李昀若想查清楚,万一出了差池,要顶上去抗下来的就是陆家、萧家了。

李昀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妻族,铤而走险也好,步步为营也罢,他还要仔细想一想。

陆毓衍出了小院,轿子回了顺天衙门。

松烟在石狮子边等他,道:“爷,姑娘去萧府了,刚刚传了话来,大老爷、大太太进城了,老爷让爷直接去萧府。”

陆毓衍颔首。

陆培故和萧玟到的比之前想的,还早得几日。

延年堂里,热闹极了。

傅老太太睡醒了,见了好久未见了女儿、女婿,疲惫和无力似是都散开了,笑得合不拢嘴。

萧娴沾了萧玟的福,沈氏让人将她也挪了过来,安置在西暖阁的榻子上。

萧玟的眼睛红通通的,已经是大哭了一场,这会儿声音还带着哭腔:“您说说您这大把年纪,怎么就这么拧呢?

您与婆母年纪差不多,她老人家看起来可比您精神多了!

您就不能早些请了御医来看看,身子骨不养好了,您怎么接赐婚娴姐儿的圣旨,怎么看娴姐儿上花轿,又怎么等临哥儿把孙媳妇给您娶回来?

您还没抱过您那曾外孙儿吧?孩子太小,经不起路上颠簸,我这回没让毓岚夫妇带着孩子跟着来,您不好好养着,可怎么是好!”

萧玟又是埋怨又是心疼,絮絮叨叨念了一刻钟,傅老太太没半点不高兴,反倒是欢喜极了,女儿说什么就是什么。

沈氏在一旁瞧着,不禁心事大定,悄悄退出来,催着人拿着帖子去请御医来。

有萧玟在屋里坐着,傅老太太断断不会把御医请出去的。

陆毓衍到萧家时,正好遇见了看完诊的莫太医。

莫太医白发苍苍,年纪虽大,精神头倒是不错,是个整日里乐呵呵的小老头,从前傅老太太有个病痛,只要请了御医了,多数是他上门来。

陆毓衍拱手问安:“老大人来给老太太看诊?辛苦您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限

莫太医示意背着药箱的小童候着,请陆毓衍走到一旁,低声道:“刚才在老太太那儿,人太多了,有些话老朽不太好讲,这会儿遇见公子,正好与公子说。

老太太的底子已经空了,什么人参鹿茸,再补也无用了。

老朽开的方子,不过就是让府上能安心些,其实用处几乎没有。

老朽不会说那些虚的,最后的日子了,老朽看姑太太也回京来了,府上就好好地陪老太太过个年,让她能走得欢心些。

对了,还有在明州的萧知府,府里商量商量,要不要知会他赶紧动身回京来,好送老太太一程。

公子,老朽说话直,还望公子莫要见怪。”

陆毓衍僵着身子,一言未发,只是不知不觉间,紧紧握紧了双拳。

良久,他才对莫太医施了一礼,道:“感谢老大人直言相告。老太太年事已高,大限将至,我们府上都知道的,辛苦老大人了。”

莫太医摆了摆手,没有再多安慰,转身走了。

陆毓衍进了延年堂,穿过庑廊走向正屋,步伐之间,就能听见屋里头的话语声、笑声,热闹得让他的呼吸都屏住了。

他在庑廊下站了会儿,理好了情绪,这才撩了帘子进屋,入了西暖阁。

“老太太…”

没等陆毓衍请安,傅老太太就乐呵呵地对他招手:“不消那些规矩,这一屋子的长辈,等你转着圈一个个问了安,老婆子的脑袋都要叫你转晕了。”

陆毓衍的动作顿了顿,老太太这会儿的气色看不来还不错,一时之间,他很难将莫太医说的“药石无医”给安到老太太身上。

他想,应当是萧玟回京了,傅老太太见了女儿心花怒放,这才看起来精神多了。

莫太医说得是,时日无多,还是要让老太太高兴些,再过个好年。

傅老太太免了礼数,陆毓衍却不能真的不讲规矩,还是一一行了礼。

谢筝坐在榻子边的绣墩上,抬眸看他,四目相对,她抿着唇笑了,暗悄悄与他眨了眨眼睛。

可爱又活泼。

长辈们没有看见,一旁的萧娴却看了个正着,她扑哧想笑,强忍住了,稍稍挪了挪身子,附耳过去与谢筝道:“倒是忘了问你了,案子结了,你还要顶着阿黛的名头吗?”

谢筝闻言微怔,下意识地看了屋里众人一眼,又沉沉看着萧娴,压着声儿道:“还未定下,晚些想听听陆伯父的意思。”

清楚知道她的身份的,除了李昀,也就只有这一屋子的姻亲,以及几位心腹婆子丫鬟。

在其他人眼里,她依旧是阿黛,并未说穿过。

萧娴颔首,道:“是该与长辈们商议妥当。”

夜色渐渐重了。

萧府设了洗尘宴,为了方便老太太,就摆在了延年堂的小花厅里,左不过就这么些姻亲,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主子们上桌,谢筝这个名义上的丫鬟就只好与许嬷嬷一道,在倒座房的小屋子里用了。

萧娴有些过不去,谢筝却极其自在。

延年堂的两位妈妈支了个铜锅,小炉子烧得滚烫,热得正好的女儿红、桂花酒,一桌子的蔬菜、牛羊肉,香喷喷的麻酱,招呼谢筝与许嬷嬷坐下吃锅子。

锅子都是冬天用的,谢筝去了镇江之后,就没品过京城口味的锅子了。

这些时日虽是入了冬,但案子忙碌,也没顾得上尝尝费时的锅子,这会儿见了桌上的美食,谢筝眼睛都眯起来了。

“还是妈妈们最晓得了,闻一闻这想起,可馋死我了。”谢筝笑着道。

两位妈妈哈哈大笑,一面拉着谢筝与许嬷嬷坐下,一面给她们递筷子。

大伙儿都是心知肚明的。

平素她们这两个婆子再是体面,去厨房里要锅子吃,也是要塞不少银钱的,只有馋得不得了了,相熟的几人才会并一并凑一凑,饱饱口福。

今儿个不用她们开口,厨房里就什么都备下了,冬日里金贵的新鲜蔬菜,上好的肉片,一概不拘着她们拿,这到底是沾了谁的福气,一想便知。

眼前这一位阿黛姑娘,从前就是大姑娘身边器重的,眼下又跟了衍二爷,就照屋里那几位主子们对她的看重,往后日子可与她们大不同了。

谢筝没去想身边的人在琢磨什么,她的心思暂且都在锅子上。

炉子一直烧着,谢筝只抿了两口桂花酒,就没有再饮了,倒是几个婆子,热热闹闹地分了女儿红。

酒过三巡,稍稍有些醉了,说话也就直接了许多。

妈妈们最忧心的还是傅老太太的身子。

“我看老太太是差不多了的,”徐妈妈摇了摇头,道,“我那婆母临走前,也和我们老太太似的,一天比一天瘦下去,皮包骨头了,当儿女的看着,当真是心都痛死了。”

许嬷嬷比了个噤声的手势,道:“这话咱们在这儿说说也就罢了,千万别去老太太跟前讲。”

“怎么敢到老太太跟前说去?”徐妈妈道,“姑太太回来了,老太太正是高兴时候,我们这几天呀,也都挑些高兴事情与老太太说,能欢喜过个年,比什么都好了。”

“可不是!”一旁的左妈妈拿着酒碗附和,“可是,真的没想到的。上半年时,我们都当老太太不行了,太太是哭着求老太太,让老太太与圣上开个口,让老爷回京一趟。

老爷跟大姑娘回来,眼瞅着老太太好起来了,中秋的时候,老太太听戏听得多高兴呀,当时私底下我们都说,老太太这是从鬼门关爬出来了,还能再多活好几年。

哪里想得到,这才几个月,又跟下坡道一样,滋溜着就…”

许嬷嬷不禁叹息,道:“可不是,我跟着老爷、大姑娘回来之后,看老太太日渐好起来,真的不像撑不住了。”

“也许是这冬天太冷了吧。”徐妈妈抹了一把脸。

左妈妈道:“咱们想点好的。姑太太回来,老太太说不定又挺住了呢?若老爷再能回京来,儿女都在跟前,我们老太太坚毅,也许能熬过冬天,等天气热起来了,不就好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年礼

??0_?j??pjur?7??:?mc?7e??_tv'?xi?ioq?!2?n陆??着筷子,不由往花厅方向打量。\r

那里灯火通明的,映出几人身影,是跟她们这里不同的热闹。\r

可傅老太太的身子骨,还能坚持几回团圆饭?\r

左妈妈说得对,中秋时,傅老太太的身体好了许多的,所有人都以为她能一天天更精神,却突然间又急剧转下,入了腊月后,越发不好了。\r

上了年纪的人,大概就是如此吧。\r

谢筝没有照顾过大限将至的老人,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早早就不在了。\r

而她的父母,原本还该是身强体壮的中年人。\r

谢筝没有经验,她看了眼徐妈妈,这位送走过婆母,定然比她有经验。\r

舍不得,如何舍得?\r

思及此处,那香喷喷热腾腾的锅子,也没有那么好滋味了。\r

花厅里,老太太靠坐着,含笑看着身边的晚辈们。\r

年纪大了,吃喝都不讲究了,就觉得一家人坐满了圆桌,就是最好的了,无论他们说什么话题,都叫人欢心。\r

傅老太太听了会儿,到底挨不住,身子骨有些乏了,闭着眼睛坐着打瞌睡。\r

众人看在眼中,沈氏与萧玟一道,让人把傅老太太挪回了西暖阁里。\r

陆毓衍放下筷子,与一旁伺候的婆子道:“等老太太睡踏实了,请太太与姑太太过来。”\r

坐在边上的萧临听见了,疑惑道:“怎么?有事儿要说?”\r

陆毓衍颔首。\r

傅老太太很快就睡沉了,沈氏与萧玟从西暖阁退出来,就被请到了花厅里。\r

人都齐了,陆毓衍敛眉,把莫太医的话转述了一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