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幸好,疏勒地区的畜牧业并非农业的补充,而是可以与农业媲美的支柱,疏勒境内究竟有多少大牲畜(不计算猪)郑渭也没法确切统计,只能估摸,他告诉张迈大概有一百万头——不过实际上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这个估计。

从大宛地区和新碎叶城迁徙来的新民,善养家畜,主要是马和羊,疏勒地方的唐裔农夫则善养猪与家禽,三大族群混居以后,互相传授经验,在疏勒地面上慢慢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的农牧方式。他们将粮田与草田区隔着种,上等草料喂马,中等草料喂羊,草料末就丢在田里任其腐烂,养了家畜家禽,分辨全部下田还肥,这些族群聚居的地方是疏勒地区单位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不过这类的精耕细作尚待推广。

作为特使,张迈大力提倡食用奶类制品与蛋类制品,将肉食与蛋奶混合米面杂粮,除了大大改善民众与士兵的饮食结构之外,那些适宜运输的粮食也可以节省下来以备军需。民部的一些妇女正在张迈的启发下研究如何制造速食面,大宛地区搬来的新民则贡献出了制作肉脯的技术,这些看起来很微小的技术张迈却很重视,因为会对往后的战争产生相当大的助力。

“这个年关,能过去了。”郑渭说,“到了明年,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因为杨定国已经在疏勒界出了大概五十万亩的备用耕地,在莎车则界出了十五万亩。

疏勒地方很大,其可待开发的耕地数目其实还是蛮可观的。

“那就是有七十五万亩了!”张迈叫道:“如果全部用来种植稻麦,那我们的稻子和小麦的收成,岂不是可以一下子增加将近两倍?”

“没那么多!”杨定国道:“这七十五万亩田地,能用来种植稻麦的不过三分之一,此外今年的稻田麦田,有三分之一要空出来荒置保养地力。还有这些新田就算开发出来,也需要人手来种植,这人力也就成问题了啊。”

张迈笑道:“我们不是有许多奴隶么?”

“那些人,大部分种田不大行的,而且又喜欢偷懒。”杨定国说:“通常得是由我们的老练农夫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人盯人地监督他们做,通常就算是奴隶中的壮汉,一个也还抵不上半个,而叫他们独立去耕田,暂时来说是不行的。尤其是在老田亩上,在很多地方乃是精耕,这些人就更不行了。”

张迈点了点头,知道如何调动这些奴隶的积极性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副大都护不要老说消极的话,”郑渭笑道:“就算七折八扣的,我估计明年咱们疏勒的粮食产量,也可以比今年增加四成。不过这里头有个前提,就是副大都护界出来的七十五万亩新田能够开出来。”

四成,算算也有八十万石粮食啊,那可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张迈叫道:“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去干。”

说干就干,当天便召集全军,将葛罗岭以东、温宿以西的八成士兵解甲屯田开荒,只剩下两成防守各处要害,又投入了大量的奴隶,就连妇女儿童,也都发动了帮忙。

这次是农忙与开荒重叠在一起的行动,所以其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所谓的七十五万亩农田,并非连成一片,而是东边一块,西边一块,这时或长着青草,或长着灌木,或者就是一片湿地,一眼望去啥也不是。将人手分配下去,仍然用主将负责制,一个府的士兵将配备若干老农作督导,同时安插一千五百个奴隶,两千匹劣马或者牛、骆驼,负责开荒两万亩左右。

石拔听到命令之后甚是不乐,叫道:“还要种田啊?我可是都尉了,手下管着上千兵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西域各国对我都闻风丧胆——还叫我去种田?难道叫我用獠牙棒去犁地吗?咦,那边扛锄头的是谁?”

“好像是特使啊!”

“啊!特使,真的是特使!”

石拔飞步跑了过去,叫道:“特使,你扛着锄头干什么?”他发现张迈鞋子都不穿,还卷着裤腿呢。

张迈笑道:“种地啊!我负责三万亩荒地呢。”

石拔怔了怔:“你…你也去种田?”

“当然啊。”张迈道:“现在不去开荒,入冬之后农夫们就来不及播麦,那来年我们吃什么?我不和你说了,疏勒雪下得早,法信大师说从现在到第一场雪到来,大概不到四十天时间,这还得祈祷老天爷今年不要太早下雪。四十天内要开出三万亩荒地,我想想就头皮发麻。小石头,你负责多少?”

石拔讷讷道:“一万八千亩。”

张迈拍拍他的肩头,道:“好极了,咱们来比赛吧,看看一个月后,谁开的快,谁开得好。”

马小春在旁边嘿的一声冷笑:“他?他行么?种田不但是个力气活,也是个巧活儿,不像杀人那么简单。”

石拔大怒,指着马小春叫道:“你敢看扁我?哼!我告诉你,区区一万八千亩,我也不用四十天,二十天就弄完他!”

张迈笑道:“小石头,你要是能二十天就做完,我就表你为开荒大元帅!让你骑马戴花,从疏勒出风头出到莎车去。”

石拔叫道:“一言为定!”跑回营寨,大叫:“快动手,开荒去!从现在起二十天之内,我要将这一万八千亩地整理完,开不完从第二十一天开始谁也别想睡觉!咱们打仗从来不落人后,种田也不能被人看扁了。”

有部属道:“都尉啊,咱们可是百战精兵啊,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西域各国对我们都闻风丧胆——还叫我们去种田?”

石拔大怒,指着张迈的背影:“你们看看,那是谁?那是特使啊!他都扛着锄头下田了,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个不字?”

众兵将便都没话,均想张迈都下田了,自己还能怎么推托?

“赶快干活赶快干活!就把营地安扎在荒地上!活儿不干完,大家都别回城了!这不是种田,这是打仗!这次我们的敌人就是这片大敌!我们要打败她,然后俘虏她!直娘贼的!明年她长不长毛,就看今年我们刨不刨得动她了!”

一场风风火火的开荒行动,众将兵在石拔的带领下人人踊跃,但一天下来,进度却大不如意,负责辅佐石拔的老农算了一下,觉得按照第一日的进度,要开完那一万八千亩荒地非得四十五天不可。

“四十五天?”石拔叫道:“那就超期限了!不行,一定要在十九天之内开完!今晚不睡觉,连夜开工!”

众将兵都暗暗叫苦,纷纷道:“都尉,我们不是铁打的啊,一个晚上不睡觉可以,但总不能十九天都不睡觉吧?”副都尉也说:“都尉,这么下去,只会欲速而不达。”

石拔烦躁地挥手叫道:“好了好了,睡觉去吧!”这天晚上他自己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了整整一天,就是不知道怎么办,半夜里跳起来和副都尉商量,副都尉说:“除非增加人手,要不不可能十九天之内整完这片土地的,不如我们去借兵吧。”

“哪里有兵可借!”石拔道:“现在到处人手都紧得很。嗯,只有这样了,明日派人回城,把有家室的,老婆也都拉来帮忙。”算算也能拉来三百多个妇女,但恐怕作用也不大。

“要是那些奴隶能积极点就好了。”副都尉嘟哝了一句。

“积极点?什么意思?”

“那些人都很懒啊。”副都尉说:“踢一踢,才动一动,还得看着他们别让逃跑,看着他们都要费很多功夫,如果他们也能像我们这样有劲就好了。”

石拔忽然跳了起来,道:“对,得让他们也有劲起来。这些人没什么劲头,所以干出来的活儿不多,一个人干不到我们半个人的活儿,但如果我们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卖力,那不就相当于我们的人手多了起来吗?”

“都尉说的是,可是,我们怎么让他们有劲起来呢?”

石拔蹲在荒地上,想了一整晚,第二天起来,召集了所有奴隶,问道:“你们是不是想一辈子做奴隶?”

众奴隶纷纷摇头,石拔叫道:“现在我给你们指出一条明路!”

他负责的一万八千亩荒地,被划成了十八块,每块又被划成了两百片左右,共约三千六百片,每一片大概五亩左右。他对那一千五百个奴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不集体干活了,我每人给你们一片地,一匹马或者骆驼或者牛,你们怎么干我不理。如果不懂就找督导农伯问。我只给你们下命令:你们得在十九天之内,按照督导农伯的要求,把活儿给我干出来,十九天之内干不完的,我就贬了你们去开矿山!如果你们妄想逃跑,被我抓住当场就杀了!”

安西境内的奴隶,按照职业配属有工奴、牧奴、农奴、军奴、矿奴等等,工奴是在各个工坊帮忙,给工匠打下手,农奴是跟着农夫干活,给农民打下手,马奴就是没有人身权的马夫牧民,军奴是随军做后勤工作,至于矿奴则是被贬去入山开矿,都是犯有重罪或者曾经逃跑的人,开矿奴的工作极其繁重而危险,到了那里那真的就如做了畜生一般。众奴隶一听都害怕起来,石拔又说道:“不过如果你们完成了,那干完之后我会去请示特使,让他去做牧奴,或者来我军中做军奴。”

这些奴隶多是牧民与士兵出身,做牧奴对他们来说是干老本行,相对来说最为轻松,至于做军奴则有可能通过训练与立功进入军队,摆脱奴隶的身份,是许多比较悍勇的奴隶最乐意的种类。

“但如果你们能够提前干完,提前一天,我就奖励你们一石谷子,提前两天就两担,提前十天的话,我不但赏你们十石粮食,还帮你们脱奴籍!”

众奴隶听说无不耸动,十石粮食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若再脱了奴籍成了平民,往后就能过日子了。按照安西大都护府的规定,平民都能从租到田地或者羊群,至不济也可以到工坊打工,这可是个很大的诱惑——何况如果没能干完被贬去做矿奴,那就如同下了地狱。

石拔下令将马和骆驼都分配下去,这些奴隶本来懒懒散散在旁帮忙时,马驼是有余的,这一分配下去光是众奴隶就分了一千五百头,剩下的五百头军士们就不够用了。

石拔便派人另外去借,借兵不易,借牲畜却不难。同时选出五十名士兵来作为巡逻队伍,但见有要逃跑的就杀无赦,将自己这次西征所得的犒赏,全部换了面食、羊肉,给全部人加菜,又让媳妇们在荒地上做饭,不管军士还是奴隶,不管他们吃多少,每天两餐管饱。

石拔给的这个设定,一头是天堂,一头是地狱,从这一天开始,众奴隶便都玩命般地干活了,军士们虽然热情高涨,不过毕竟不如他们有动力。也有个奴隶跑来问可不可以几个人合作开荒,石拔道:“你们要怎么干随你们便!总之十九天后我来验收。”

几天之后便见成果,那些奴隶也不管是湿地还是旱地,是草地还是灌木,是平坦还是崎岖,都不要性命了一般。这不止要拼命,而且还得琢磨:怎么将活儿干得快而且好。

到第七天就有五个既强壮又聪明奴隶将分到的五亩地开完了,石拔跑来一看不由得大喜,按照督导农伯的评估,这二十五亩地已经可以播种了,而且从其他奴隶的进度看,只怕十天之内完成开荒任务的将会达到一千人以上!

副都尉原来认为这些奴隶能够在十九天之内干完就算不错了,哪里想到会这么快!吓了一跳,低声道:“都尉,你好像没权真的放了他们吧。还有,一千多人的话,那可是要赏赐上万石的粮食——我们哪里找来这么多粮食赏给他们?”

石拔瞪了他一眼:“你管我!”

却叫来那五个奴隶,问他们怎么能开得这么快,其中四个奴隶都望着最矮的那个,用结结巴巴的唐言说:“是阿齐术儿带领我们干的。”

石拔看那个阿齐术儿,黄皮肤,黑头发,褐眼睛,却是个羌人,就问他如何能干得这么快,那个阿齐术儿说道:“天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先是选好人,然后让大家有热情做事,然后按照最正确的步骤,让他们去干合适的事情,我选的这几个兄弟,他们都相信我,也相信都尉会兑现自己的承诺,所以都愿意干苦活,其中三个是身体最强壮的,一个手脚灵巧,我让三个最强壮的干重活,手脚灵巧的在旁收拾守卫,我自己全程帮忙,活儿自然就干得快了。”跟着说了一些干农活时体会到的细节,他的唐言可比其他几人流利多了。

石拔大喜,道:“你是个人才,做奴隶太可惜了,等这事完了后我就帮你脱了奴籍,你敢不敢上战场?敢的话,我就让你到我麾下听命。”

阿齐术儿叫道:“敢!不过能否请让我这几个兄弟也一起从军?”

石拔点头道:“行,行,没问题,不过你得改个唐名,就叫齐术吧。”

齐术跪下,双手高举道:“从今天开始,我就叫齐术,我的姓名和我的性命一样,都是石都尉的了!”

石拔哈哈笑道:“好!”又让他帮自己调度人手、督导众奴,凡是已经理完所属土地的奴隶便都投入到新的田亩之中,石拔承诺,每多干多一分的活儿,都能领到赏赐,花了十七天,就将所属的荒地都整理完了,算算共有九百名奴隶得脱籍,此外石拔还欠下了一万二千石粮食的赏金。

副都尉愁眉苦脸,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了,石拔道:“你怕什么呢!我告诉你这事不会有问题的。”

“不会有事?莫非…”副都尉低声说:“莫非都尉你想赖账?”

“谁赖账了!”小石头有些狡黠地笑了起来:“张特使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啊,只要我做的是对大局有利的事情,他一定会撑我的。有他撑我,什么事情摆不平!”

第174章 安西大都护继任者

石拔跑到郑渭处交了任务,郑渭吃了一惊,道:“石都尉,你怎么会干得这么快!”

石拔哈哈大笑,说:“我是开荒大元帅啊,当然快了!”郑渭一怔,对石拔这句话有些不知所云。石拔领了签押,就跑去见张迈,张迈和马小春见了也都目瞪口呆,石拔洋洋得意,道:“特使,我说能二十天内开完荒吧。”

张迈道:“走!我看看你怎么能这么快去!”到了石拔所开的田地上一瞧,不由得连连赞叹:“小石头,你的人手还不到我的一半,居然干得这么快,我可得好好嘉奖你才行。”

马小春道:“特使,你该不会真要封他为开荒大元帅,让他戴红花骑大马,从疏勒游到莎车吧?”

张迈笑道:“这个自然是要的,不过得等咱们农忙过后再做,此外我还得重重赏赐他,叫大伙儿知道我们安西大都护府是有功必赏!小石头,你要什么东西,说吧。”

石拔道:“我也不要什么,不过这次开荒能这么快,主要是手下的功劳,尤其是拨给我们的那一千五百个奴隶,简直是拼了性命,特使,我想给其中表现最好的人脱奴籍,不知道你许不许。”跟着详细描述了齐术等人如何如何拼命。

张迈笑道:“这样的好男子是该给他们脱奴籍,我们让他做奴隶目的是要改造他们,不是为了压迫羞辱他们。他们既然为我们安西的事业表现得这么积极,给他们脱奴籍也没问题,不过还是那句话…”

石拔道:“得让他们学会唐言,对不?放心,这个我会教他们的。还有一事,当日为了激励他们,我曾下了死命令,限定他们在十九日之内完成,提前一天,我就奖励他们一石谷子,提前两天就两担,提前十天的话,就赏他们十石粮食,结果这些家伙都拼了性命,有几个竟然花了七天就平整出偌大一块田亩来,现在这荒田我算是提前开出来了,却欠了一屁股的债务,特使啊,你能不能借点儿钱粮给我打赏?”

张迈笑道:“你欠了他们多少赏金?”

“全部加起来,要一万两千石粮食呢。”

马小春叫了起来:“一万两千石!”

张迈却不放在心上一般,笑道:“没问题。”马小春叫道:“特使,那可是一万两千石啊!”张迈道:“也不用全部给粮食,给一部分粮食,然后其它的就折合成棉衣、器物、牲畜,小石头你让人算一下数目,然后到功曹处报功,再到仓曹领赏,也不要说是你的私赏——那不符规矩,就说是我定的规矩,让你的赏的吧。”

石拔大喜,他走了以后马小春道:“特使,你听出来没有,小石头设计坑你呢。”

张迈笑道:“也不算坑,他只是先斩后奏。但他毕竟把事情办成了不是?而且还办得这么漂亮,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小石头居然也会用点小手段了,难得,难得。”

当天就将石拔的功绩传遍全境,其他各部的将领听说就如同受了刺激,人人不甘落后,各展神通,又过半个月,各府便陆续到郑渭处交差。

奚胜的动作最慢,诸将都笑话他时,奚胜淡淡道:“只要不误事就行了,就算是打仗,也有急行军和殿后军的区别,急行军有人干了,总得有人殿后啊。我素来慢性子,就该殿后。”

杨定国见主将提前完成了任务,心中大喜,接下来便赶着播种,第一场小雪飘下时,疏勒地面的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底下的种子也已经埋好,这个初冬看着飞雪落下时的心情,与去年看见初见雪花时感觉完全不同。

去年这个时候,安西唐军的许多事情都还没个定数,从张迈到杨定国,脸上虽然没表露出来,心里却总是悬着,就像人漂浮在水面上没踏到实地一般,直到这时才算真正地放心,不止因为手头有了粮草,更因为疏勒的一切正在走向正规,成为一个持续的产粮地。

郑渭计算着入仓的粮食,对张迈道:“如今算是有盈余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自产粮食而不是靠掠夺而有盈余,往后若再有三个平年或者一个大熟年,积攒下来便可抵御一个大灾年,或者一场大战争了。”

“三年…”张迈道:“只怕没法等那么久。”

农忙之后,大部分士兵都得以回去休息,托云关方面却传来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刘岸以及抵达宁远,正式敲定了安西与萨曼的和平协议,双方同意以西鞬、库巴的中界为国界,两国平等相交,互派使节——萨曼的使节驻于宁远,安西的使节则驻于撒马尔罕。在西鞬与库巴之间还划了一块方圆十里的土地作为榷场,许两国商人在此交易,榷场秩序由安西与萨曼共同维护。

消息传开以后民众欢呼雀跃——尤其是商人,这个榷场一设,就相当于河中地区的商品与市场都向安西敞开了,这样于阗、莎车、疏勒、宁远与整个河中地区的商脉就联系了起来,自东至西长达三千里。在这个时代,要想找到一条安全畅通的商路是不容易的,许多商家都匆匆要扯着托云关尚能通行越过山口赶往宁远,心想或许能赶上第一场集呢。

和这个经济上的喜讯差不多同时传来的是一个政治上的消息:萨图克正式向大唐称臣了,而且还接受了张迈的赐姓,改名张怀忠,按照原先的计划,郭洛便将萨图克的两个儿子连同胡沙加尔都送了回去,没想到两个少年只在怛罗斯见过乃父之后,便都被派了回来,要他们到疏勒学习,这相当于是萨图克主动向唐军提交人质。

“此人当真忍得!”

郑渭对萨图克的称臣也显得有些惊讶,甚至连提议此事的李膑也没想到萨图克会答应得如此彻底,表现得如此顺从。

不过,郑渭对此反而有些担心:“此人恐是勾践一流的人物,需要严防。”

张迈笑了笑,道:“就算他是勾践,我也不是夫差。就算是相同的策略,放在不同形势下对付不同的人,便未必有用。”

李膑道:“既然他宣示投诚,咱们便交代个活儿让他干吧。”李膑所说的“活儿”自然不可能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张迈道:“暂时还不到时候,得先看看杨易那边的消息再说。”

萨图克的这次投诚,给西域的军政局面带来了相当大的震动。

“连博格拉汗都归附大唐了,看来大唐这次是真的崛起了。”

自雅尔以西、怛罗斯以南直至吐火罗旧土,无数本来还在观望的部族听到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向宁远伸出了橄榄枝,或者来朝,或者来附,萨曼亦因此而更加不敢生出异心。但八剌沙衮方面却趁机发难,指责萨图克数典忘祖,聚集了大兵准备进攻怛罗斯,只是顾忌着在声势上如日方中的安西唐军,暂时不敢妄动,然暗地里却已经派遣使者在疏勒与宁远之间活动。

西域的格局,在表面安稳之下涌现着各种各样的潜流。

这个时候,莎车边界却迎来了一个来自于阗的使团,使团的首领乃是于阗的重臣、检校太尉马继荣,安西与于阗此刻亲如骨肉,见是于阗的使者,莎车的守将赶紧迎入并派人护送前往疏勒。

张迈听说马继荣来亲自出迎,笑道:“这是什么好风,吹来了马太尉这位贵客。”

马继荣笑道:“张特使威震西域,萨曼请和,回纥请降,我主听到消息后自然要来庆贺。”

其实萨图克归降的消息马继荣是在途中才听到的,计算时日,消息要传到于阗还没那么快,但张迈等也不点破,只是道:“怛罗斯只是边疆羁縻之部,日后还要看他们以后是否对我大唐忠心。马太尉,这次你来疏勒,不会只是为了贺这件事吧?”

马继荣微微一笑,道:“自然不止此事。是我主听说疏勒秋收已毕,准备到疏勒来做客,所以先派了我来打点。”

张迈大喜道:“李国主要来?这回我们可得好好招待了。”

郑渭李膑等则都想到,一国之君一年之内两至邻邦,这可不是常事,就算两国邦交再好,一年来两次也嫌过于频繁,更何况李圣天西征在外呆了好几个月,这才回国多久呢?

郑渭便道:“马太尉,咱们是自己人,不必拐弯抹角,于阗国内,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张迈也道:“是啊,不会是国主离国日久,境内竟有叛逆行不轨之事吧?若是这样,马太尉不妨直说,只要李国主传出一句话来,我马上带兵赶往于阗,助我兄平叛。”

马继荣笑道:“诸位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于阗境内平安无事,这次来为的却是安西这边的事情。”

“安西这边?”

马继荣道:“特使,郭老都护逝世也很久了吧,安西大都护一位也不宜虚悬太久,否则对安西也罢,对我大唐诸藩也罢,都非好事。只是不知安西这边已决定继任人选未,若已决定,我主便想问一问这件喜事的日期,到时候好来观礼。”

郑渭和李膑对望一眼,马上就明白了于阗方面的用意,两人均想:“我们这位盟友想的比我们还要周到,这件大事,确实也该敲定了。”

第175章 尾声

张迈听马继荣此来竟是为了安西大都护继立之事,这时诸中郎将除了郭杨之外都在跟前,法如禅师与郭汾也在近侧,张迈道:“安西大都护一职,历来都由郭姓子孙继承,郭洛如今见在宁远,需得派一中郎将去替了他来才行。”

诸将面面相觑,一时接不得口,郭汴叫道:“姐夫,安西大都护得由你来做。”

张迈喝道:“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郭汴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哥哥的意思。我从宁远来时,大哥就曾跟我说,爹爹逝世多时,咱们安西也该再立大都护了,他说这大都护之位,得由姐夫你来做。不但我哥哥这么说,就是我爹爹生前也曾托我嫂子告诉我们,要我们奉姐夫为安西之主——所以这也是我爹爹的意思。”

郭汴开了这个口以后,众人便都好说话了,郭师庸道:“阿洛所言甚是,虽说自郭昕公以降,历任安西大都护都是郭姓子孙,但那是在新碎叶城时,情况与今日不同,如今我们安西东西上千里,城镇十余座,不再是当年小城小邦可比了,论功劳,论地位,论威望,论将来我安西的前途,都应该由特使继任此职。”

张迈道:“如果不一定要由国家子孙接任,若论功劳、论威望,岳父逝世以后,就该由副大都护杨定国叔叔接掌这个职位。”

杨定国忙道:“特使这是什么话,我年老昏庸,这半年多来以副大都护代师道兄行权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内外已定,正该立一个更有作为的英雄,才能带领我们安西继续走下去。我们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个立足之地,但回纥、萨曼虎视眈眈,龟兹、焉耆尚为异族窃据,东归之路也未打通,大唐存亡未卜,往后的道路仍然难走,若是由我来接掌安西,以我的衰朽残年最多不过带领诸位保境安民而已,如何能够实现规复故土、东归中原、振兴大唐的重任?特使请勿再推辞,速即大都护之位,以安境内军民之心。”

法如亦道:“疏勒故民、西域旧裔,都是赖张特使方得平安,人人感激张特使之大恩,佛教、祆教、摩尼教也都许张特使为教外护法,安西大都护之职,需得张特使方做得来,若由他人来做,无论是谁,恐怕都难以服众。”

郑渭道:“自从我们在怛罗斯与郭老都护分开以后,特使便已是我安西实际上的领袖。如今疏勒境内虽然稍安,但四周虎狼林立,无不在窥伺我安西是否有机可乘,诸国皆畏张特使之威名,若是特使即为安西大都护,则诸国见我无隙,便不敢妄加侵犯,若是由他人来做,诸国必以为我安西有内斗之忧,必起觊觎之心。”

石拔叫道:“对,对,这安西大都护就是得特使来做才行!若是让别人来,我小石头第一个不服!”

张迈喝道:“不许胡说!推举大都护乃是公正之事,轮得到你来说服与不服?”

李膑亦道:“特使,石都尉此言不止是代表了他自己,也是代表了藏碑谷遗民以及军中所有将士的心声。”

安六道:“是极是极!咱们安西境内,无论男女老幼,谁不拥戴张特使?”

刚刚从托云关回来的合舍里也道:“我们黑头乌护故民,也拥戴张特使即大都护之位。”

薛复道:“当今能平定这西域乱世,唯有特使一人。我等新归军民,亦亟盼特使能正名即位。”

各方领袖纷纷来劝,张迈道:“这事我且问问郭洛、杨易的意见再说。”

杨定国道:“阿洛的意见,已经由阿汴说了,我杨定国在此,几时轮到易儿开口?既然重臣大将、军民上下都拥护,此事须当早决!至于外臣边将,等决议已定,再派人通知他们也就是了。”

张迈道:“安西大都护乃是极为紧要的职位,本来该由朝廷敕封才是,我当日带来的圣旨,封的是郭昕公,如果是由郭昕公的子孙继立那也还说得过去,但若由我一个传旨人继立,恐怕却说不通。”

马继荣在旁道:“张特使,你这话可就不对了,陇右隔断已久,我大唐诸藩但能保民守土、震慑胡虏者便可为一方之主,此事百年来早已约定俗成,如归义军规复沙州,先定名份,然后驰报长安,朝廷便加以封赏承认,并无见罪之意,我主派我前来,正是担心张特使不知此节。”

安守敬道:“原来如此。”

马继荣继续道:“所以就请张特使放心即位,我主当连同归义军一起,共推张特使监临安西。待安西平定,我们三家再一起派遣使者,东使长安,奏明朝廷,到时朝廷定然追认。”

诸将都道:“正是,正是。李国主之美意,万万不可推辞。”

张迈再推不去,当即由马继荣居中摆正了虎皮大椅,杨定国和法如禅师一左一右,夹了张迈往大椅坐落,杨定国道:“呜呼!自老都护郭师庸逝世,安西唐军万里辗转,自今方定。大都护府不可一日无主,今依老都护遗命、安西军营拥戴,于阗友邦赞扶,请钦差张特使兼任我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诸曹诸将,上前叩拜。”

当即由郭师庸率领诸将,郑渭率领诸曹,安六率领诸老,法信率领诸教,上前拜见新任大都护,第二日法如大师亲自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定在十一月初二正式即位,马继荣当场表示于阗国主李圣天必会携曹王后到场来贺,郑渭拟定了文书,通告四方。

杨易人在温宿,听到消息哈哈笑道:“迈哥终于肯正式做我们的头儿了么?”

慕容春华咳嗽了一声说:“是张大都护了,以后不可乱说。”

杨易笑道:“是钦差兼大都护兼四镇节度使,哈哈,什么头衔都好吧,总之就是我们的头儿。”又问了信使当日即位的情形,杨易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迈哥居然也会扭扭捏捏假推辞,当真好笑之至。”

慕容春华也笑了一笑,说道:“于阗使者面前,总得行些礼数,不过我也没想到于阗在这件事情上会这么主动帮我们的忙。那个马继荣还说,要联同三家一起向长安派遣使者,那么接下来应该就会将力气往东方使了吧。”

杨易道:“于阗使者说要三家联袂东进,可是咱们与沙州都还隔着老远呢,至今都还没联系上,如何联合?”

哥硕道:“将军,从疏勒前往沙州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沿着天山南麓东进,第二条是沿着昆仑北麓东进,总路程来说难分长短,不过天山南麓绿洲众多,昆仑北麓过于阗之后就多是浩瀚荒漠,其中更有两段间隔达到八百余里,往来十分不便,大军通行尤其困难。于阗国主李圣天娶的是沙州归义军领袖曹议金的女儿,两家乃是至亲,但也没法频密来往。所以我们若要前往沙州,要么就是派遣小队使团,跟随于阗的人从南路出发,要么就得从温宿起始,向龟兹、高昌借道了。”

杨易笑道:“借道?人家肯借么?嘿嘿!”他冷笑了两声,又道:“你刚才说于阗国主李圣天是曹议金的女婿。那个曹议金现在应该很老了吧?”

哥硕道:“曹议金是平定沙州乱局的老英雄,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前几年曾传他卧病,不过我们和沙州隔着于阗,以前回纥与于阗关系又不好,所以消息知道的不确切,也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不过听说曹议金有好几个儿子都已成人,沙州在曹议金手里政局又颇为稳定,就算曹议金不在了,曹家在沙州的地位应该也难以撼动。”

慕容春华道:“沙州方面的情况,我们与其在这里揣测,不如直接派人去问于阗的朋友,于阗和归义军既是亲家,如今我们和于阗关系又正密,定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确切的消息。眼下要做的,是先向我们的新大都护道贺。”

杨易当即代表驻于温宿的三千兵将向张迈宣誓效忠,不久宁远的贺信也到了,不过宁远的贺书上在郭洛之上尚有刘岸的名字,并提到刘岸已经回到了库巴。此外也比杨易的贺书多了一些内容,那是关于西面局势的。

张迈拿了书信来找郑渭和李膑,与他们商议。郑渭接过书信,见上面提到了和萨曼、萨图克以及阿尔斯兰三方面的内容。

萨曼方面,库巴与西鞬之间的榷场所进行的第一次交易顺利进行,郑渭读到这里以后说:“这桩买卖一做开来,以后萨曼这边就不用担心了。”

再看萨图克方面,他却已将两个儿子送了来接受张迈的教导,同时还接受了张迈的封赐。与此同时,阿尔斯兰已经对怛罗斯方面发动了攻势,并且有过了两次接战,但却都被萨图克逼退了。萨图克送来儿子的同时也向唐军求援,郭洛在信中正向张迈请示该如何应对。

李膑问郑渭道:“郑伯渠,你以为如何?”

郑渭心道:“张龙骧既然留了郭洛镇守宁远,西面之事他自然可以便宜处置,现在却来问,那不是问计,而是问权。相比于杨易,郭洛的性子显然谨慎得多。”微一沉吟,道:“我们如今的力量无法吞并怛罗斯,再说接下来我们的战略需得先东而后西,若被西面的事情缠得太久,耽误了我们东进的步伐,对我们将有不利。萨图克与阿尔斯兰之间,让萨图克处于下风却又不被阿尔斯兰消灭,对我们来说才是上策。只是不知萨图克是否抵挡得住阿尔斯兰。”

张迈道:“萨图克是很坚韧的,按我推断,只要不到兵尽粮绝,应当不会轻易灭亡。而且萨曼方面一定也不希望萨图克所部被阿尔斯兰吞并,所以对萨图克应该也可能会暗中加以支援。”

李膑道:“若是如此,那就好办了。咱们就派一个使者前往八剌沙衮,就说给两家调停,出声不出力。也算应付了萨图克的敦请。”

郑渭却道:“依我看,这事不如就交给郭洛自己决断如何?”

张迈看了郑渭一眼,笑道:“好。”

李膑一怔,看看郑渭,再看看张迈,也反应了过来。

张迈叹道:“如今我们若自夸一点,也可号称自己拥有千里之国了,可惜这千里之国却只有宁远、疏勒、莎车、温宿等几个绿洲,荒地多而良田少,地广人稀,就算吞了宁远、温宿,招徕边民,纳入隐户,境内人口也不足五十万,算起来也不过是中原一个大县,而且种族又杂,教化起来阻力太大。越往西这种情况就越严重。所以当日我们对西面进兵虽然越来越顺,却不得不止步于亦黑、库巴、冲天砦,说到底还是人力财力支撑不起来。”

郑渭道:“所以东进的事情才要加紧了,我们所亟需的人力与财力,只有东进才有可能获得。”

张迈道:“如今陇右的形势究竟如何,我西征这段期间你可打听清楚了未?”

郑渭道:“眼下我们东进的北路被隔断,要打听陇右的情况,唯有通过于阗。据于阗的人说,陇右如今是胡汉杂处,当年威震一时的归义军如今已大不如昔,却还牢牢控制着沙、瓜二州,瓜州再过去的肃州、甘州,就落在回纥人手里了,甘州再过去的凉州,听说则在汉家边将手中。凉州再过去的兰州,听说则是在吐蕃人与回纥人所分据。”

兰州再过去,那就是雍秦大地了。

“不过,陇右道毕竟是我汉家经营千载之地,眼下就算是胡人控制的州县,其百姓也多是汉人,甚至就是胡人汉化也很深。与葱岭以西不同,陇右的胡人其人种皆与我汉家相近,而且许多都懂得唐言。不止陇右如此,就算是龟兹、焉耆,听说也是如此。”郑渭道:“所以如果我们继续东进的话,越往东走,唐风汉味就会越浓。我大唐诗篇:‘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道:‘春风不度玉门关’!唉,我可真想去看看,阳关以东的‘故人’、玉门关内的‘春风’,和疏勒这边相比是不是真有那么不同。”

张迈也想起了上一辈子的经历,心想:“我虽是从东方来,但这个时代的中原大地,和我所认识的那片土地,应该是又一样,又不一样吧。”

郑渭感叹了一会后,继续道:“也就是说,我们越是东进,汉人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当日马继荣说要联合我们安西以及于阗、沙州,三家联袂派遣使者,这个提议让我得到了启发,但我却又觉得这个提议有些消极了。我以为如果三家能够联手,大可搞得更轰轰烈烈些,干脆就建立一个西域大唐联盟!”

李膑脸上现出几分讶色来,张迈却抚掌赞道:“大唐西域联盟?这个好!”李膑却道:“如何联法?”

郑渭道:“如何联法?自然是遥尊中原,号召西域所有的大唐子民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一起将陇右、安西联合起来,改变肃州、甘州唐民人多而力弱的局面,尊倡华夏,压制胡虏。”

李膑道:“只是陇右道上,已被胡人占据的土地且不论他,就算是汉人当家作主的地方,也大多是各成割据势力,我们既要东进,与他们究竟是怎么个联盟法?如果只是个松散的联合,只怕外敌一来,未战就垮了,但如果是要兼并了他们,只怕他们对我们的抵触,未必会比胡人对我们的抵触来得小,凭着我们疏勒一地的人力物力,是否能够鲸吞陇右三千里呢?”

张迈却笑了起来:“李膑,你多虑了。”

“多虑?”

张迈道:“我们这次东进,并不是要吞并沿途的势力,而是要激发沿途唐民的血性与斗志,并引导诸族入华,帮他们过上好日子。沿途的割据者虽然会有自己家族的利益,但你别忘了,除了这些地方权势者的自利心之外,藏在每一个唐人心目中,还有着对大唐的怀念,对母国的忠爱。就算不是唐人,而是胡人,在他们心目中也有着一份对文明的向往——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力量!东进的道路上,也许会有强敌,比如高昌回纥、甘州回纥,也会有世家大族,比如归义军曹家,但是他们谁都不曾像我们这样高举振兴大唐的大旗!更不曾像我们这样认认真真地在做引导诸族走向大同的工作!所以,我们和他们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拥有激发唐民勇气的能力,拥有引导诸族入华的志向,而这种能力与志向与我们的军事胜利合在一起,则必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在这股力量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高昌回纥也罢,沙州曹氏也罢,都注定了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李膑听得怔了,郑渭却哈哈大笑,不知不觉间也带着几分狂意,道:“说的好!说的好!前途虽有险阻,但就凭着张龙骧这几句话,我便已经预感到我们必能成功!”

第三卷 长安东望

第001章 割地?免谈!

相比于后世的工业污染,农业手工业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力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张迈也很注意环境保护问题,这里毕竟是祖国的西疆重镇,过度开发只会导致竭泽而渔。

“将来如果人力充足的话,疏勒或者可以多开发出五百万亩农田出来。”杨定国说:“那我们就可以多养活几十万人哩。”

但张迈认真地听取了这个时代的生态专家——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农夫和老牧民的意见后,并没有一味扩大农田的打算。

“这边的粮田种植,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只要粮食压力不是那么大,有些地方尽量也保持其原生态。如果是比较适合草料生长的地方,就没必要强行改造成农田了。”

眼下疏勒与莎车的粮田主要是小麦,间以水稻与耐旱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油料作物,此外由于这里日照阳光足,瓜果类也十分出名,最有名的莫若高昌瓜——也就是张迈记忆中的“哈密瓜”,这可是张迈的最爱。此外还有一些豆类食物如鹰嘴豆,对于补充区内食材的多样性以及改善土壤也有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功利主义得很彻底的将领提议说少种那些瓜果,“棉花种了还能做衣服穿,这些瓜果也就吃着,不如都种成了粮食,粮食能填饱肚子啊,瓜果只能解馋。”

但这种意见却被张迈驳回了,他给诸曹诸将灌输各种自然平衡理念:“别看瓜果好像填不饱肚子,因为它们能够补充糖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体力增长是很有用的。此外,油的作用也很大,难道你们没发现炒菜用油、吃饭有肉的人家,米面会消耗很少么?这些东西看来似乎不能填饱肚子,实际上却会让我们不用消耗那么多的米粮。”

张迈对疏勒未来的定位是:短期来说作为安西唐军的第一个根据地,承担起全军的主要经费与粮食来源;长期来说作为安西唐军西进的门户,能够在养活本地人口之余承担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驻军与商旅)。但是这里显然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心区域。

地区内的棉纺手工业与毛纺手工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再下一步安西军还考虑铸币,只不过目前尚未找到足够大的铜矿与银矿,要铸造金属货币还欠缺一点实物条件,所以这事暂时便只是处于计划之中。

就眼下的情况来说,疏勒的人口是偏少的,劳动力也不算很足,所以这就要设法提高生产技术,宁远的机械大师萨迪归降之后,张迈没有亏待他,还特使拨了一个和玄天馆差不多大的地方给他居住并做研究,给予了他比玄天馆地黄阁更好的条件,设立了一所“格物院”让他主持,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而萨迪也没有让张迈失望,他拿出了许多秘藏的设计图来献给张迈,其中第一项投入应用的是他所设计的水力轴轮车,这个水力轴轮车在张迈眼里自然没有什么神奇可言,但张迈却很明白它的价值,这个轴轮车借着水的冲力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在棉纺、冶炼等手工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忙之后,张迈便调动了三千人准备第一期建造五个大型水车投入使用。

见到自己得到重用萨迪十分高兴,尤其萨图克虽然也用他,但主要是想用他设计战争器械,但萨迪本人却觉得那些战争器械只是他所研究的一小部分而已,许多能够改善民生的得意之作都被弃之如履。至于萨图克之前的主子麦克利,对萨迪也是如此。

“只有张大都护,才是真正的贤君,才真正知道我这些设计的意义啊!”

尤其在和张迈几次深谈以后,萨迪发现这位钦差大臣的知识真是罕见的渊博,有一些甚至超出了萨迪本身的,“从来没见过一位君王竟然有如此系统的机械学原理呢!”

他这样高的评价让张迈的老脸也微微一红,其实他的物理知识有很多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是在和萨迪的谈话中才偶尔露出了那么一两句,但那一两句原理已经常常让萨迪眼界大开,甚至大大拓展了他的思路了。

这一日张迈正在和萨迪探讨“聚焦灯”的发明,在亦黑一战中,卡查尔之所以能够趁黑渡河,就是因为当时唐军中没有能够聚焦的照明设备,如果有了这种设备的话,从亦黑山城居高临下,白天设瞭望手,晚上用聚焦灯照河,就不怕回纥人摸黑偷袭了。这个发明对于减少亦黑驻防士兵的数量同时又提高防御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这个从道理上来说,完全没问题。”萨迪知道宁远有什么样品质的玻璃,更明白什么样品质的玻璃能够更好地反射光线,说:“不过怎么让光不但聚焦,而且能照得远,就得仔细想想了。”

两人谈得正起兴,司马署派人来请,说是有紧急军情请大都护过去商议。

这时刘岸已经从宁远回来,正式接掌司马署,他和李膑一正一副,在参谋上却开始有了偏重——刘岸主要负责葱岭以西的军务战略,李膑则将研究的方向投放到东方来。

这时听说司马署有事,张迈心想:“莫非是阿尔斯兰又来捣乱?”

亦黑一战以后,安西唐军的西线迅速稳定了下来,和萨曼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萨图克更是人前人后一副小弟模样,唯有八剌沙衮方面却表现得有些反复无常。在唐军撤回托云关以东后,阿尔斯兰又恢复了往昔的傲慢,当日为了与唐军达成谅解以便尽早赶回去对付萨图克,阿尔斯兰曾口头承诺说愿意纳女联姻,但回到八剌沙衮之后这事就没了下文,这时唐军已经在八剌沙衮发展出了不少眼线,就是回纥高层有一些人也开始和安西大都护府眉来眼去,根据这些人反馈的消息,阿尔斯兰回去之后,公主听说自己要被迫远嫁大哭了一场,大汗心中不忍,便下令从此不得再提此事,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张迈本身对于政治联姻并不热衷,甚至有些反感,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反而松了一口气,但刘岸、郭洛却都认为这是阿尔斯兰准备背弃盟约的先兆,并先后派人前往八剌沙衮公开谴责阿尔斯兰不守信用。

不过这些也只是西线整体稳定形势下的小插曲,安西唐军和岭西回纥之间仍然保持着对等的使节来往,十月间还按照约定进行了冬季交易,宁远的商人带去了玻璃,疏勒的商人带去了棉衣,莎车的商人带去了从马鞍山口转口来的印度产珊瑚象牙,于阗的商人带去了美玉与丝绸——除了棉衣之外,大部分都是回纥上层的需求,而换回来的则是羊与马,甚至还有台面下的人口交易——安西境内的手工业在商业的带动下正处在蓬勃发展期,对人力的需求不小的。而安西所提供的这些商品又都是回纥上层社会所必须的奢侈品,所以八剌沙衮方面也就无法拒绝。

本来回纥人还希望能够从安西这边进口到小麦和稻谷,然而由于安西大都护府的严厉控制,这项期盼却是落空了。

外交和商业在正常运作,但又不影响局部战争的爆发。

一个多月前,阿尔斯兰忽然兵分两路进攻怛罗斯——进攻的方向和萨图克当年进攻唐军的路线是一样的,一路从沙漠扑往俱兰城,一路直逼灭尔基,由于阿尔斯兰的兵力比当初的萨图克来得足,而且不像萨图克当初那样有着重重后患,所以八剌沙衮方面是双管齐下,两路大军都用实了。

防守方呢?他们防守的路子和当初唐军的路子也是一样的:由术伊巴尔镇守灭尔基,而由萨图克在俱兰城对付越过沙漠原来的大军,霍兰则在灭尔基山地与沙漠之间骚扰阿尔斯兰的粮道。由于奈斯尔二世与张迈都不希望阿尔斯兰一统岭西回纥,所以暗中都没给萨图克拖后腿,萨曼甚至还给与了一些支持。

阿尔斯兰的军力比萨图克当初的军力更强,但萨图克的处境也比当初唐军的处境好一些,所以双方一攻一守,竟然还是斗了个难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