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怀德脑子灵活,马上反应过来,心想那场大火多半也是天策的密子所为,造成高家数口人失踪的假象,虽然此事一查多半会有破绽,但已足以拖延时间了。

因为知道奶奶和母亲并没有在火灾中出事,因此高怀德便不担心,笑了笑道:“不怕不怕,那火烧得好!”

刘彦超瞪着高怀德,心想这孩子怎么不知轻重,只是一时之间还不知是否要将噩耗告诉他,吩咐仆役道:“去拿酒来!”心想先灌高怀德几碗酒,再说事情让他好接受些。

却听高怀德道:“彦叔,这次不止我回来,还有一个人,彦叔见了会更欢喜。”

“谁?”

穿着普通士兵袍服的高行周闻言便从门外走进来,刘彦超整个人跳了起来,叫道:“将主…你…你没死啊!”

高行周微微一笑道:“没死。说我自刎殉国,是张元帅故意传出来的谣言。”

“张元帅…”刘彦超脸色微微一变:“将主,你…”

“没错!”高行周更不隐瞒,说道:“我被困金河山,怀德将云州发生的事情带回来告诉我后,我便知道石敬瑭气数已尽,如今我已弃暗投明,领了元帅将令,兴兵南征,第一站就是要取这共济仓!彦超,你我名为上下级,实为兄弟也!可愿意随我效忠张元帅,共成千秋大业!”

这时议事厅内已有四五个白马校尉,刘彦超的手下只有两人,且这两人也都是高行周的旧部,五代时期,各路兵将大多拥兵自重,高行周对刘彦超来说不只是老上级,更有主从之份,是他的大靠山,当初高行周“死讯”一传来,刘彦超便感觉自己靠山塌了,情知若不能找到一个新的靠山,降级罢权便是迟早的事,不想这时高行周突然出现,而且已经弃晋投唐!这时天下大势,人人皆知唐强晋弱,石敬瑭麾下不知多少将领其实早有弃主西投之心,只是投靠无门罢了。

因此刘彦超只是经历了一开始的震惊,马上醒悟过来,跪下道:“将主啊!老将主待我恩重如山,高家对彦超来说就是天,莫说将主是要带我们去走一条富贵道路,就算是赴汤蹈火,将主在前面走了,彦超在后面肯定就跟着跳!共济仓这五千兵马,从现在开始就是将主的了!”

高行周大喜,将刘彦超扶起来道:“中原最近发生的事情想必你也清楚,石敬瑭这条船就快沉了!你我能在沉船之前转投天策,那是天大的缘分!龙骧元帅又是不世出的圣主,我等能够追随他,他日必有一番新的功业!”

刘彦超连声称是,这时仆役端了酒进来,看到高行周坐在最上面,不由得怔了。刘彦超骂道:“没眼色的东西,没看见将主么!还不过来磕头!”那仆役急忙上前磕头,刘彦超一边给高行周斟酒,一边道:“今天真是高兴,今晚咱们也别睡了,一边喝酒,一边听将主给我们仔细说说别来之事。”

高行周按住酒壶道:“饮酒且慢,如今砦中校尉,可还都是老兄弟?”

刘彦超脸露黯然道:“自从将主的‘死讯’传来,杜重威那边已经开始往我们这里安插人了,只是被我硬生生顶住了,也亏是如今天策大兵压境,杜重威大概也怕引起变乱,因此没动用霹雳手段。但若是将主不来,再有一两个月的功夫,我老刘只怕也要被闲置了。”

高行周道:“既如此,那就将杜重威安插进来的那些人先请进来喝酒如何?”

刘彦超哈哈笑道:“正是,正是!正该如此!”

他当即传下命令,叫来七八个中级将校,那些人高行周个个面生,他们也都不认得高行周,其中一个一进门就嚷嚷,原来他收到风声知道刘彦超连夜开了砦门收容“逃兵”,因此言语讥讽,暗刺刘彦超不知还知不知道军律!

但他们的讥讽话没说完,就陡然发现议事厅的正位上坐着一个不认识的人!刘彦超这个镇仓主将反而在旁边侍立,一时暗叫不好,高行周虽是微服,但其大将气度不是瞎子便都看得出来,那七八个将校以为是上面派下来的大将,一个两个便都噤若寒蝉。

高行周挥手道:“帐前无礼,拿下!”

十几个白马将士涌上,两个拿一个,将所有人都捆翻了,那七八个将校都不敢反抗,只是大叫求饶,又请问座上是哪位将军。

高行周笑道:“我是高行周。”

那八个将校一听无不脸色大变,高行周道:“我不愿杀人,但今夜却只能从权。”一挥手,白马将士早将人塞住了嘴巴,拉下去一刀一个。

高行周带来的八百人尽是精锐,又是从刘彦超手中接过的兵权,因此只花了半夜功夫就将五千兵马拿到手中,这时白马银枪团又有第二拨后续人马抵达。

高行周清点账目,知道自己离开之后,仓中粮草并未它调,一时喜上眉梢,对刘彦超道:“有了这批粮草,你我这场功劳足以在天策军中立足了!”

刘彦超也是欢喜,说道:“老刘别的不知,就知道跟着将军,肯定没错!”顿了顿,又道:“定州离此只有三十里,城内守军不过四千人,如今南北州县又全无动静,肯定是还不知道共济仓已经易手。既然如此,一不做二不休,将主,不如我们将定州也取了吧!”

高怀德忽然道:“取定州,还不如去取平幽仓!”

高行周一个愕然,道:“你说什么?”

高怀德道:“天策缺的是粮食,不是兵马城池啊。河北一马平川,易攻难守。天策刚刚大破上京,军容鼎盛,挥师南下那是横扫千里,多一个城池少一个城池又有什么所谓。但如果我们取了平幽仓,那这场功劳可就大了去了!”

高行周素性谨慎,这次奇袭共济仓,说是奇袭,其实无惊无险——不但一路之上智珠在握,而且就算所谋不成也不会被困死,因此他才敢向张迈请命。但要他再袭平幽仓,那就非其稳重性格所敢谋。

刘彦超也是被高怀德这一计吓了一跳,道:“太冒险了吧。从这里到平幽仓,还有横跨整个祁州,整个深州,以及整个定远军,这一路去,可就都没有我们的人了。平幽仓又没有内应,万一拿不下来…”

高怀德道:“拿不下来,那就退回来啊。千骑去,千骑回,谁能拦我?”

高行周不禁也颇为心动!

自古两军对峙,若能断敌粮道,战争就赢了一半,是以曹操破乌巢,袁绍便败。不过乌巢本在边境上,边境上的屯粮之地肯定设有重兵,正如共济仓位于定州,靠近边境,因此是仓也是砦,砦内有五千兵马,其东三十里的定州城内又有四千兵马,定州西北的唐县又有三千兵马,且兵马皆非弱旅,三处据点彼此呼应,一处遇到袭击,另外两处便可呼援,一州之地布置有一万两千兵马,按照常理来说足堪御敌了。

但平幽仓和共济仓又不同,平幽仓已经是深于境内,其所在地北面有莫州、瀛洲,如今还有涿州,幽州,东面有祁州、深州,再往东北是定州,此地已属河北之心脏,若敌人真打到了这里,整个河北的防御早就糜烂了。因此平幽仓的布置主要是进行行政管理,而不是军事防御。

当然这些机密细节,非石晋军中大将不能深知。就连刘彦超这个层次也是不知,但高行周却是晓得的,他被儿子一说,心头大动,如果这个时节真派一支轻骑前往,说不定还真能把平幽仓给打下来!

到了那时,可就不只是为张迈南下的兵力提供粮食,更将会给幽州的杜重威以致命一击了!

第286章 定州军议

高行周间道南袭,既得共济仓,高怀德少年心性,就建议再袭平幽仓,高行周一时间颇为意动,但他始终不是敢于冒险的性格,一番思前想后之后,还是摇了摇头,道:“如今河北诸州,除边境之外,其余多无防备,现在我们南下的消息还没传开,数百里奔袭而取平幽仓,胜算颇大,但平幽易取而难守,一旦平幽有失,那是断绝了杜重威的粮道,届时他必定不顾一切倾巢南下,那时候你如何抵挡?”

因此拒绝了儿子的建言,转而准备袭取定州,高怀德正摩拳擦掌,但乃父既决定谨慎行事,他也没办法。

就在这时,定州、唐县同时派人来告,原来他们尚不知共济仓已经易主,其使者是好心来告诫,言最近西北方山路间似有异动,要共济仓这边小心。

刘彦超安抚了使者后来禀高行周,高行周笑道:“他们的耳目倒也还算灵敏,只可惜迟了一步。彼既来,我们正好行事!”

按下高行周这边军略不提,却说白马银枪团到达灵丘县后,张迈就召集众臣诸将,宣布了派遣高行周南下之事。

诸将一听这是打算向石晋开战了啊,个个兴奋叫好。若这时是在陇右,曹元忠肯定也会倒向武将这边跟着叫喊,钱粮的事情自有郑渭张毅范质魏仁浦他们去担心,但在云州他总领军政后勤事宜,正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一变,想法也就不一样了,叫来计粮官,问道:“现在我们控制下的代地各州县,钱粮储备如何?”

计粮官道:“如果大军城内就食,挨到秋收还有余粮,如果大军出境,最多支撑三四万人一月之粮。”

诸将一听眉头大皱,要想攻打石晋,少说也得出动数万大军,何况真要开战的话,多半就要引薛复的北征大军南下了,那时云州这边对南下的大军仍然要有所接济。

大军行动,从来只有将粮草往宽裕里计算的,一月之粮哪里足够?只怕没走出关隘几步粮食就吃光了。若到那个地步,对方只要把城门一闭,仗都不用打,唐军就只能灰溜溜回来了。

刘黑虎道:“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只能坐等到秋收之后了?”

折德扆插口道:“到了秋收,只怕也难。过去两年代地大受折腾,为了与民休息,我们可刚刚颁了免税政策的,岂能朝令夕改?届时我们将失信于民。”

如今天策比起石晋来,不止军力上更加强大,民众向心力和政府公信力上也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宁可承受一战之败也断不肯轻易失信,这一点就算武将们也是认同的。

刘黑虎道:“我们只是没粮食,却还拿得出钱来,破漠北,破上京,破中京,一路所得金银财宝实在不少,加上商路开通的收益,我们从甘凉带来的财货,虽然我不知道有多少,总之应该少不到哪里去!到时候便拿钱出来买粮不就是了?我们只是说不征税,可没说不能向百姓买粮食!”

折德扆摇了摇头道:“大战之后,岂有丰年!晋北受了这般折腾,今年肯定歉收,百姓能保证自己的口粮就不错了!要他们拿出仅能糊口的余粮来卖,谁肯?谁敢?若是我们强行征买,那时候…只怕会引发民变。”

这两年他巡游于代地诸州县间,熟知民情,所以他的话便很有分量。

刘黑虎大为失望,他虽然是一员猛将,战场上勇猛无比,论到军政要务却比折德扆还有所不如,这时无计可施,只是连连叹息。

曹元忠道:“这事要是在凉州就好多了。”

天策政权在甘陇扎根已久,信誉已立,若在那边,政府通过许诺从他处调粮入境,是有可能动员豪强、宗族乃至百姓们留下半年口粮、卖掉出半年口粮的,但在云州,空口白话的谁能信任?

张迈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道:“我们在这里,毕竟是信用未立。因此才需要取得敌粮,若高行周能够得手,我们便可行动,否则万事皆休!”

曹元忠道:“不能只依赖一支奇兵啊。”

“当然要两手准备。”张迈道:“算算日子,现在白马骑兵应该已经出动,我们也可以行动了。各营马上南下、东移,李彝殷进驻应州,白承福进驻朔州,这两支部队,表面上是威慑雁门关,其实是以攻为守,作为云州的南面屏障。我自领中军,进兵定安县,作出向东用兵的姿态,威慑幽州;杨光远进军蔚州广陵,折德扆进军蔚州灵丘,作为高行周的后援——各路兵马就食于边境诸城,诸城储粮不足者,由有余粮处调配。赵普随折德扆南下,伺机发动舆论攻势;曹元忠居中调度。高行周大事若成,东、南三路兵马便趁势入境,高行周若败,那我们仍作欲攻之势,鼓动河北士民,以待石晋内部之变。”

曹元忠道:“那之前我们在河北埋下的棋子,可以举事了?”

张迈道:“可!”

他顿了顿,朝向南方,说道:“我要传檄两河,谁来执笔?”

天策大唐如今最大的两个笔杆子都不在,在场全都是武将,赵普负责着对两河的舆论攻势,这也算文臣系列的事务,便斗起胆子来道:“臣虽不学无文,愿执笔一试。”

张迈笑道:“不用什么文采,你照抄就是!就这么写…”他说着手按腰间佩刀,对着中原一阵沉思,哼了一声,道:“石敬瑭,你个沙陀小儿,不配拥有这个天下!”

说完帐内一阵沉默,好一会,刘黑虎道:“写啊!怎么不写?”

赵普恍然大悟,道:“就写‘石敬瑭,你个沙陀小儿,不配拥有这个天下’?”

刘黑虎道:“那当然,难道这还不够清楚吗!”

“石敬瑭,你个沙陀小儿,不配拥有这个天下!”

这是檄文,也是天策即将南下的口号!

这句话从张迈口中而出,不到半日就传遍全军,以及云州全城,所有士兵,所有百姓,无不琅琅而呼!

“石敬瑭,他不配拥有这个天下!”

轻轻一句话,却通过口耳相传不胫而走,同时又有成千张传单被印了出来,被送往已经开动的各路兵马,甚至送出境外。

折德扆率领两千骑兵和三千骑马步弩,后勤五千人随后,赶赴应州,前几天高行周是晓行夜宿,为了保密在境内行军的时候也牺牲了一点速度,折德扆却是光明正大地赶路,全军只准备了两日口粮,第三日就抵达蔚州的广陵,在广陵饱餐一顿,睡了一夜,然后又走一日便抵达灵丘——这是当下天策控制下最东南的边境县城,蔚州的另外一个县城——灵丘以东的飞狐县还在晋军手中。

结果听说天策大军开到,晋军的飞狐守将竟连夜卷铺盖逃了!当地士绅便开了城门,派人去灵丘请折德扆入城保境。折德扆也不客气,当晚就派遣五百骑兵,兵不血刃就收了飞狐县。

折德扆得到前线捷报后,便要拔营东进,这时后方传来消息:杨光远已经抵达广陵了。

折德扆对使者道:“飞狐来降,我要前往受降,请杨将军南下灵丘。”然后便带领兵马东进,早在他到达灵丘县之前,白马银枪团的后军也都已经进入石晋境内,而收取飞狐后一问,才发现飞狐这边对此毫不知情。

原来这蔚州已处于燕、代边界,从飞狐往东南要进入河北,必须翻过五回岭,往正东进入易州必须经过紫荆岭,这些都有关隘可守,而飞狐面对灵丘、广陵则无险可守,因此留守的晋军十分消极,在张迈的威压之下,作的是唐军一来就逃的打算,将兵只有逃窜之意,而无进取之心,因此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高行周的异状。

赵普对折德扆道:“白马骑兵从灵丘西南,绕太行山小路进入河北已有六七日,如今连飞狐这边都未发现,可见他行事果然隐秘。飞狐既然不知,东边的易州、东南的保州还有南边的定州多半也被瞒在鼓里,这次奇袭看来至少有八成胜算了!”

折德扆道:“算算日子,白马骑兵的前锋如果顺利的话,现在只怕也到了共济仓了。传令,全军进驻飞狐休整,明天我引八百兵将兵发定州!”

飞狐县的西南是常山,飞狐县的东南是五回岭,在两山之间丘壑起伏,道路难走,晋军在这里修筑了三座堡砦,凭险而守。在这三座堡寨之后,又有十七座连环坞堡军寨,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十七座连环坞堡军寨的尽头,就是定州境内的另一军事重镇唐县。

这样的地形,容不下千军万马一起驰骋作战,但少量兵马又很难攻下这片连环坞堡军寨,因此这里从来不是大军行动的好道路——当然,比起高行周奇袭时走的那条山路,这条路又要好走得多。

第二日折德扆只带了四百步弩,四百轻骑,沿途扣砦,最前沿的三座堡寨早听说了飞狐失守的消息,风声鹤唳了一个晚上,望见了折德扆的兵马,便有一个堡寨的守将率兵逃跑,另外一个堡寨的守将领兵出降,只剩下最角落里那个叫五回堡的堡寨还在负隅顽抗。

折德扆进驻了空堡,又接受了投降,然后将张迈的檄文传播开去,号召南面的十七座连环坞堡弃暗投明。

但这十七座连环坞堡和前面三座不同,前面三座驻守的都是流兵,而这十七座坞堡都是在这里住了上百年的宗族,就算来了百万大军也吓不跑他们,这十七坞堡分为韩、张、赵、刘、高、安六姓,在这里山高皇帝远,向来只是交税纳粮,族中事务外人却插不进手,有几分听调不听宣的味道,石敬瑭在中心城市和各大州县的名声早就烂掉了,却还祸害不到他们这里,因此对这六姓十七坞堡而言,石敬瑭仍然是稳坐洛阳的中原皇帝,折德扆在这个地区威信又不高,而前线又尚有五回堡未破,因此六姓十七坞堡便不肯轻易投降。

不过他们也畏惧张迈的威名,早在飞狐投降时,六姓宗族就已经闻风而动,这时更是聚集在最要害的花塔子砦商议对策。

有部将请命攻击五回堡,折德扆道:“从向导口中得知,那五回堡又叫无回堡,取‘有来无回’之意,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一旦我们开始进攻,不拿下来有损士气,要强行攻占却势必旷日持久损兵折将,非是善策。”

“那该如何是好?”

折德扆道:“且不着急,白马骑兵的成败就在这两日了,我们且忍个三五日,三日之内,南方必定有变!”

“那我们就这么等着不动?”

“不,总得有些动作!”

折德扆便派了使者前往花塔子砦,自称奉了天策上将之命要前往定州,要求十七连环坞堡借道。

那六姓之中,韩姓最富,张姓最强,高、安两姓最为悍勇。刘姓怕事,其族长便道:“他们要借道那就让他们过去吧!要是契丹人来,咱们自然抵抗,但天策听说也是汉人,他们自去争天下,关我们什么事!”

张姓于十七连环坞堡中独占七堡,在这个地区算是势雄力大,论见识却是井底之蛙,闻言驳斥道:“糊涂!洛阳坐着的那才是天子!敢去打天子的,那就是乱臣贼子!咱们六姓的祖宗歃血为盟,素来是奉正朔、秉王命!若他们是皇上派来的,那我们不敢阻拦,但他们是去攻打皇上的,那我们怎么能放他们过去!帮着乱臣贼子造反,那可是灭族之罪!”

不可否认,经过千年熏陶,华夏大地皇权思想已经深入骨髓,这也是范质魏仁浦乃至冯道等有识之士都认为张迈应该称帝的原因之一。

这时高姓族长道:“昨日我听到消息,似乎南面有大变呢!”

几个族长一起变色道:“什么大变?”

高姓族长道:“好像是有兵马从西面山道偷过,袭击了共济仓,唐县那边都调兵去增援了,听说定州也有人赶去了。”

刘姓族长道:“我也听说了,我也听说了。要那支兵马是张唐的,一旦共济仓有失,那唐县还保得住吗?唐县如果失守,那我们就要被包了包子了。”

“没有的事!”张姓族长道:“你们说的我也知道,我那犬子就在唐县带兵呢,诸位知道的事情,我能不知道?但你们也不用担心!唐县、定州加上共济仓,那有上万兵马!共济仓又筑得牢固,没那么容易被攻破的。而且你们想想,西面的山路,可不比这边好走,那条路上的五座堡寨,虽比我们这边散落些,却是曾得白马将军调教过的!兵马要从那边过去,谈何容易!再说那支偷袭的兵马还没亮出旗号呢!兴许只是太行山中窜出来的一伙山贼!没什么大事,没什么大事!”

众族长听了,微微安心,当下听了张姓族长的话,将折德扆的使者赶走了。

如此过了半日,砦外有人奔入,大叫:“少爷回来了!少爷回来了!”

张姓族长一喜道:“我儿回来了!”随即一愣:“我儿怎么回来了?”

不一会,就看见儿子满脸烟尘,散发披肩,衣袖残破,还带着两个同样狼狈的汉子,闯入厅来。

张姓族长惊问:“儿啊,你怎么了?”

其子恍如惊魂未定,叫道:“唐县,唐县失守了!”

“失守?怎么会失守?是哪里来的兵马?”

“是天策唐军的人马…”

“天策唐军?这怎么会!天策唐军的兵马,还被我们堵在北边呢!他们怎么过去?飞过去?”

众人与张姓族长一般,都听得都有些糊涂了,却听其子道:“是这样的,那日共济仓忽然遇警,其守将派人前来求援,共济仓是军粮所在,不容有失,我军将主当即调兵遣将,前往增援,路上遇到同样赶去增援的定州人马,便合兵一处,没想兵马赶到共济砦前,却见砦门紧闭,我们近前叫门,城头忽然箭如雨下,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跟着一支埋伏在砦外林中的骑兵忽然杀出,冲乱了我军阵脚,这时共济仓砦门大开,兵马冲杀过来,前后夹击之下,我军大败,不得已退往定州,谁知敌人好生狡猾,竟然已将定州取了!”

“取了定州?”张姓族长叫道:“那是州城啊!哪那么容易!”

“父亲不知!那日定州听说共济仓有变,几乎也是倾巢而出,结果敌人早埋伏了另外一支人马在岔道上,只等定州兵马出动,就袭取了州城!我等不得而入,便又逃回唐县,哪知那唐县的县令,眼看势头不对,竟然已经献城投降了。儿子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干脆逃回家中来了。”

六姓十七坞堡的族长寨主们听到这个消息无不轰动,这一片地区都归定州统辖,因此州城易手,对他们来讲就如同天崩地陷一般。

张姓族长道:“究竟是什么厉害人物,能干出这样的大事!”

“是…是白马银枪高行周!”

“什么!”

满堂都大哗了一声,个个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但又“原来如此”的神色!

高思继曾落户的常山一带离此不远,在那里教授子弟,立下了赫赫声名,高行周身为石晋大将,当初又曾率领中路大军经过定州,因此阖州豪强均慑服其威名!

别人干出这件事情,堂内豪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换了传说中的白马将军高行周,大伙儿就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唐县县令的闻风投降也被视为顺理成章。

众人惊惶一阵过后,不免七嘴八舌地问:“怎么会是他!他不是大晋的将军么?怎么会去攻打共济仓,袭取定州?”

“我还听说他死了!自刎殉国呢!之前常山那边,才有人跑过来说皇帝给高家赏赐封荫了!”

“不会是搞错了吧?”

“这怎么可能!”

张姓族长之子在众人纷乱的询问中不知回答谁,直到安姓族长一声暴喝,才将众人压住,指着他问:“你这消息,属实么?”

“自然属实!是我亲眼所见,怎么会不实!当日从林中冲出来的,领头是一员骑着黄骠马的小将,当时我就觉得眼熟,后来到了定州见对方亮明旗号,才想起那是高家的公子高怀德——当初他们路过定州时,我曾奉命前去迎接的,没错!还有去取了定州城的,是原来共济仓的将主刘彦超——若不是他,怎么能轻易骗开定州的城门?我们到达定州城下的时候,他就站在城头,这位刘将军我曾见过他三次,不会认错的。”

厅中一下子死寂下来,这些定州土豪没什么国家天下的大视野,但本州军事还是知道的,都晓得刘彦超是高行周的旧部,若非高行周出面,谁还能驱策得动他?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六姓十七坞堡众土豪心目中,张迈再厉害那也是遥不可及,但高行周的威名却是他们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何况现在对方又投靠了天策,袭取了定州,因此人人惶恐,个个惊慌。

忽然,那个刘姓族长嚎啕大哭,叫道:“果然要被包饺子了,这下怎么办,这下怎么办!”

众人一听,先是一愣,跟着就明白了过来!眼看折德扆大军在北,高行周人马在南,他们要是两相夹击。区区十七坞堡岂能抵挡?

其实若十七坞堡能团结一致,就算高行周和折德扆真的南北夹击,要一个个将他们拔除也得煞费一番工夫,但当此境地,满堂却是个个恐惧,人人害怕。这是在大势影响下,群情互激,以至于失去了理智与勇气。

一时间仓皇者有,惊呆者有,战栗者有,却听那安姓族长又是一声暴喝:“怕个什么!怕个鸟!天策的使者应该还没有走远,咱们把他请回来,答应让路不就行了吗?”

众人一听,心中都划过一道光亮,张姓族长急道:“对!快,快!快去将人截住!”

派出去追赶的人出门后,那刘姓族长又道:“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刚才我们没肯答应,现在嘛,只怕仅仅是让路,对方未必就肯依!”

众人都觉有理,又复愁眉苦脸,张姓族长原本态度强硬,但一觉得抗衡无望,心又倒向另外一个极端,这时也怕极了,说道:“若是仅仅让路都不肯,那咱们就将态度再放低些。他们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些争天下的人,不会看得上我们这山疙瘩的,来回只是过路罢了。只要将他们送走,就算破了家,只要留下土地,苦上几年钱粮便又回来了。”

众人又都觉得有理,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由六姓宗子跟随折德扆的使者前往军中请罪,并愿意引路搭桥,奉送天策大军过境。

折德扆派来的使者中午抵达时被六姓十七坞堡的人不冷不热地拒之门外,傍晚被追了回来,又被好酒好肉地伺候了一夜,当晚还有个张姓的小娘子来暖床,他旁敲侧击,得知了白马银枪团在南边已经得手的消息,心中大乐,不乐白不乐,乐完之后,第二日便带了六姓宗子回军。

折德扆和赵普听说白马银枪团已经成功,对望一眼,眼中同时露出狂喜之色,折德扆历练了这么久,早非当初刚刚北上时的毛头小伙子了,当下不动声色,收了六姓贡献的土产与金银,说道:“本将奉元帅之命,要前往定州与高行周将军会合,尔等能及时弃暗投明,将来我必禀明元帅封赏你们,叫你们福之所及,泽于子孙。”

六姓宗子大喜,当场磕头谢恩,折德扆又厉声道:“但若尔等敢,暗藏奸计,来日大军到处,莫说六姓十七坞堡,就算是六十姓,一百七十坞堡,也只有满门坑杀一条死路!”

六姓宗子吓得跪下,惶恐战栗,连称不敢。

折德扆便扣下六姓宗子为质,下令全军向南,部将问五回堡如何处置,折德扆道:“若三堡俱全,又有十七坞堡首尾呼应,那是很棘手的。但现在三堡已去其二,十七连环坞堡又都投诚,那就只剩下一座孤堡,不足为患!”

派了一队士兵,征调安姓坞堡的数百本地民丁,堵截了五回坞堡的出入路口,然后其它兵马便陆续南下。

这一路走得可就顺了,那十七坞堡的土豪们又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得那日张姓族长之子带来的消息果然不假,心中更增惶恐,一路出人出力,壶浆箪食,一直将折德扆送到唐县,这时后面有一份军报追来,却是那五回堡的将兵从安姓民丁口中听说定州易手、白马转投,堡中士兵登时哗变,逼着将领出来投降。

折德扆收到书信,一笑置之。

这时那唐县早已树立大唐旗帜,折德扆听说高行周仍在共济砦,也不入城,直接赶往共济砦。

这共济砦是新立之砦,以原曲阳县外一座兵镇为根基立起来的屯粮堡垒,因处可以兼顾东西两路大军,所以取名共济,却不料这时尽数落入天策手中。

折德扆的人马抵达后两日,杨光远的前锋也到了——他是走高行周奇袭之路而来,那条路更加迂回,但一路没有阻滞,因此兵马来得也不慢。

这时三员将领会齐,相约开会议事。

三路兵马互不统属,折德扆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但折家有折从远立下大功,后又举族投靠,在三人中最是亲信;杨光远资历老,但归唐以来未立大功,而且张迈对他也不算看重,是北上之后才有所改观;高行周刚刚立下大功,张迈对他又显得十分看重,但初归之将,不敢妄尊。

三人为了主位之属推了半日,最后听了赵普的建议,才将杨光远硬推到主将的位置上去,高行周次之,折德扆又次之。三人以下就轮到赵普——他是负责文政与舆论工作的,在用兵期间算是参谋中的班头了,至于安之虎、刘彦超等人,反而站在四人的外围了。

折德扆这一路走来,将飞狐到定州的道路打通,张迈的大军便能随时南下,原本深入敌境的白马银枪团立刻人心大定,三军一会师,更是雄心万丈!

高行周道:“共济仓一得手,便派人回传捷报,现在元帅多半已经收到消息了。接下来如何用兵,不知两位临行时元帅有什么指示?”

赵普说道:“元帅的意思以为,燕云早有防备,在杜重威士气未全面崩溃之前,非强攻难以得手,相反河北之间则内部空虚,我们既得共济仓,便可以此为据点,向东、南同时出击——向南,是以一支骑兵兵逼黄河,作出要直取洛阳的威势,以图震慑天下;向东,则是以兵威慑守军,以道义动士林,以图吞食河北!同时还要留下一部人马守住定州,这里是我们的粮饷所在,不容有失。”

高怀德站在堂下,闻言叫道:“打洛阳?我去!”

高行周喝道:“混账东西,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下去!”

高怀德看看折德扆,看看赵普,这两人都不比自己大多少,却能在堂上侃侃而谈,自己却得站在堂下,只能听不能说,甚是不服。

赵普道:“现在元帅应该已经知道这边的情况,但同样的,杜重威那边多半也知道了。我们需防杜重威南下来攻,因此出击的部队固然需要良将,留守者的任务也不轻。依在下愚见,取河北需要一支完整的兵力,如今白马骑兵最先抵达,兵力休养最足,适宜先行出征,此其一。攻城略地之时,白马银枪团威名远震,又刚刚弃暗投明,既可以对各州县造成威慑,又可以作为各州县投诚的榜样,取得不战而下的效果,此其二。再则以白马之强,就算杜重威南下,白马迎之也有一战之力,此其三。”

他是以一个参谋的身份提出建议,但正因为是参谋身份,自身不统兵马,所以这番建议说出来三将皆服,再联想到赵普是从张迈那里过来的,这个安排,其中多半也有张迈的指示在内,因此皆点头称善。

高行周道:“既如此,我就整顿兵马,随时出击。”

折德扆道:“在下的骑兵都已经抵达,步弩到了一大半,后续人马也可以在三日之内全部到齐,南下威吓洛阳那一路,就由我去吧!”

杨光远笑道:“那好,西面那条山路难走,我所部尚有大半还在路上,等都到齐至少还要七八天,那我就在这里坐镇,为两位守住后方!至于取得的州县政务嘛,赵参军,可就有劳你了。”

赵普慌忙道:“哪里敢,哪里敢!河北人才荟萃之地,不知有多少大儒,多少名宦。我只是个后生小子,只能代元帅求贤访才,请他们为国效力!”

杨光远嘿嘿道:“赵参军何必过谦!”他自然知道河北纵然多才,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士林众人若想投靠天策,少不得要走赵普的道路,赵普居于此位,位卑而权重,如果他手腕运用得当的话,将来必能就此为自己捞下一桩不可限量的政治资本。

跟着高行周又为杨光远、折德扆和赵普引见刘彦超,对于刘彦超的首义之功,三人都是赞口不绝,同时表示要上书张迈为刘彦超求封,这三人之口一开,刘彦超便知道自己在新主麾下算是站住阵脚了,自然大喜。

猪肉分毕,众人哈哈大笑。

“终于可以出兵了啊!”高怀德扼腕道:“可惜了,可惜了,当初要是听我的话,那我们就不止一个共济仓了。”

折德扆一愕,道:“怎么说?”

刘彦超便将当日高怀德的建议说了,众人尚未评价,外间便有飞报传来,却是杜重威听说张迈以奇兵袭取定州共济仓后大惊失色,连夜派景延广领重兵南下,如今已经进驻平幽仓了。

第287章 河北烽火

天策挥师南下,就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整个河北都动荡了起来。

在以前,天策唐军对于河北的士民来说,那就是一个如同传说般的存在——传说总是既辉煌,又遥远。无论是西域的胜负,还是漠北的大捷,那都是远在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外的事情。

尽管所有士人都揣测张迈意在天下,但是谁也没想到唐骑会这么快就来到了家门口!

唐军打下定州了!

定州往南,就是恒州、赵州,再往南,就是邢州、赵州,赵州再往南,可就是整个河北的心脏——邺都了!

别看中间还隔着四州,但这四州之地可是一马平川!既没有能够阻挡马蹄的天险,也没有能够野战的大军!

而邺都之于河北,就如太原之于河东、西都之于关中,邺都如果被天策攻陷,那整个河北几乎就算完了!

如果河北都完了,洛阳还会远吗?

一骑六百里加急,打破了洛阳伪装的安静,撕破了石敬瑭最后的面皮!

自杜重威兵马北上以来,桑维翰都在朝野之中制造舆论,将混乱的末世粉饰成太平景象,是啊,幽云都要回归了,金瓯即将无缺,契丹都得将吃进去的领土吐出来,这是国家昌盛的表现啊!

但云州百姓将晋军硬生生赶出城外一事,狠狠地打了桑维翰一记耳光!

桑维翰还没胆子隐瞒这样重大的军情,当他颤抖着将事情禀报上去的时候,便挨了石敬瑭实打实的一记耳光!

他已经身居枢府,位同宰执,被君主当众打了一记耳光,这宰执还如何做下去?在那一刻,在周围围观者热辣的目光中,桑维翰连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和现在相比,桑维翰忽然发现那一刻其实也不算什么!

看到战报,他的手都抖了起来,他知道如果拿着这份战报入宫,迎接他的就不会只是一记耳光,而是砍头的钢刀了!

石敬瑭会杀人的,石敬瑭肯定会杀人的!

哇的一声,桑维翰咬破舌头,猛地吐出一口血来,鲜血染满了战报,然后他的人就晕了过去。

下属慌张了起来,一边将桑维翰送回府去,一边将染血的战报送入宫中。

送战报的属官,被石敬瑭抓起一个金瓜,当场打得脑浆迸裂而死!

然后,皇宫之中便传出了狼一般的嘶嚎!

在与契丹达成燕云协议之后,精神状态逐步转好的石敬瑭,一夕之间又忽然失控!皇宫之中,几乎每一个时辰都要死人,没有朝会,石敬瑭不上朝了,但被他叫进去议论军政的大臣都两股颤栗,许多人出来的时候甚至下身发出臭味——那是被吓尿了!更有的人进去之后就没出来!

洛阳在一日之内几乎就要乱了起来,由于禁军的戒严,所有乱象在还没爆发时就被压了下来。但威压之下的平静并非真正的安宁,它在无事的表皮底下,却加剧了满城士民的恐慌!

洛阳都这样了,比洛阳更近前线的幽州,受到的震撼就更加剧烈了!

如果说,在云州出事后,幽州这座已经没有多少百姓的城市变得外厉内荏,那么定州的消息传来后,它就变得一日三惊!

这么大的消息,是不可能隐瞒的!更何况张迈也不会让杜重威有功夫去隐瞒!

在杜重威得到快马捷报之后,消息就传遍了全军!

然后,当天幽州就出现了逃兵!

毕竟,纸包不住火,过去一个月,许多军士已经从各种小道消息中,听说天策已经取得上京大捷!

对于这个传闻,几乎没人怀疑过!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契丹屡败于天策之手,这回再败一次也不奇怪。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契丹退出幽州,退得太慌张了,慌张到让任何有点边疆经验的老兵就看出其中的不对头来!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杜重威的反应!

杜重威在得知上京胜负已决、张迈即将东进时,马上排布兵马,以三路重兵驻防居庸关、古北馆、石门镇,这三个地方分别位于幽州的西、北、东北三个方向,正是要堵截张迈进入幽州的道路!

而严防死守的重点,显然就是来自北面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