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寿宴

苏老夫人的寿辰在七月初二。

天气已经没有那般热,县衙的后园又挨着水边上,风吹过来带着水汽,便有些暑热也消退了,倒正是办宴的好时候。

蒋家一行三人到了县衙后门的时候,时辰还早。苏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落梅在二门上接着,见了他们就笑:”夫人就说姑娘会来得早,果然婢子这才望了一会儿,姑娘就到了。”

无锡的县衙虽也是按着制,前衙后府,中规中矩。然而毕竟江南素有园林之风,前头升堂办案的地方改不得,后头的园子却十分精巧。

园子中引了活水,因地方小些,也不用高大的假山,只将几块形态各异的湖石沿水立了,佐以花木,便有曲径通幽之感。

苏老夫人的寿宴就设在水边的轩榭里,既敞亮又风凉,还有开得正好的玉簪花香助兴。不过这会儿客人大半未到,因此苏老夫人还是在厅堂里坐着。

说是老夫人,年纪也不过才五十岁。不过听说她年轻时跟着丈夫在岭南之地为官,因着水土不服,一连三胎都小产了,对身体损害颇大。后头虽然终于生下苏衡,但身子也垮了一半,别说与那些保养得宜的官家夫人相比,就是比起同年龄的市井妇人们来,也显得老好几岁。

苏县令是个孝子,带母亲来无锡上任,也是为着此地水土养人,想着让母亲来调理身子。也别说,两年住下来,苏老夫人的确好了许多,只是因多次滑胎伤到的根本,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恢复如初了。

因着五十是整寿,苏家此次寿宴比前两年都要盛大些,无锡治下有些品级的官吏和当地乡绅都请了来。这也是官场上默认的规矩,总要给下级同僚们联络走动的机会,水至清则无鱼,你若跟个铁公鸡似的不出不进,反倒成了异类,必被排挤。就算苏县令在京中有靠山,这官场上的规矩也还是要遵循的。

苏老夫人今日穿了一身紫红绣万字团花长褙子,盘银马面裙,花白的头发已经不多,便戴了一顶银丝黑绉纱狄髻,中间端端正正一支金镶玉观音分心,两边各三根缕金丝如意簪。她年轻时容貌便不甚出色,如今更是现了老态,只是一脸的慈祥,叫人看着舒服大方。

苏夫人坐在她下首,也穿着紫红色长褙子,只是料子轻薄些,上头织的是暗云纹,边上包了淡银闪缎的边子,下头配浅色六幅裙,显得更明亮轻快些。

一见桃华抱了柏哥儿进来,婆媳两个顿时都笑了开来,苏夫人上去就要接柏哥儿:”有些日子不见,又结实了。”

桃华忙将蒋柏华放下地来,先叫他向苏老夫人行礼:”昨天跟你说,今天要来做什么的?”

柏哥儿昨晚被教了好几回,刚才在马车上桃华又提醒了他一次,这会儿倒还记得,弯着小胖腿,团了小胖手来拜:”婆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他年纪小,家里也没正经学过跪,不过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拜拜祖宗牌位。第一年小得很,是蒋锡抱着进去代行礼的,今年才会自己去拜,才往拜垫上一趴就险些滚成一团。这会儿丫鬟拿了蒲团来,他没乳娘扶着便不会跪,只蹲了下来,抱着手上下直晃,倒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句话,父母姐姐生辰时都要讲上一遍,说得清楚顺溜,嗓门还很大。

苏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线:”快抱起来,快抱起来。乖乖过来,婆婆有好东西给你。”拿了个金项圈,亲手给他戴上。

苏衡至今没个子嗣,苏老夫人自家年轻时,因着不断滑胎吃尽了苦头和公婆的白眼,便不忍苛责媳妇。也请了有名的郎中来给苏夫人诊过脉,都说身子无碍,并非不能生育,只是子女缘未到。苏老夫人推己及人,便不催逼,只是见了别家的小孩子,便喜欢得不行。

柏哥儿总被曹氏护着,不常出来见人,略有些怕生,桃华也是因着这个原因,有机会才一定要带他出门。不过苏老夫人和苏夫人他都是见过的,便随便他们抱,得了苏老夫人的金项圈,还知道抱着手弯身致谢。大脑壳儿有些沉,一弯腰就往下栽,逗得满厅丫鬟们都跟着笑。

这项圈通身刻花,瞧着好看,份量又不重,正适合小孩子戴。桃华连忙道谢:”还没给老夫人送上寿礼,倒先偏了老夫人的好东西了。”打开丫鬟捧来的盒子,一一说明。

苏老夫人先拿了那抹额仔细看看,笑道:”这针线好,我瞧着比你的还精细些。”说着又打量了蒋燕华一眼,”果然是大姑娘了,瞧着又长高了好些似的。”

蒋燕华初来蒋家的时候瘦巴巴的跟那芦柴棒一般,因在陈家吃不好穿不好,发育也比一般女孩子晚些。去年苏老夫人寿辰,她尚还是瘦掐掐的一把儿,今年从过了年倒长了开来,不单是高了一截子,胸也长了些,穿着夏日的衣裳腰身也显了出来,果然是大姑娘的模样了。

蒋燕华忙上前福了一礼:”些许针线,也只老夫人慈爱,才敢拿出来献丑。只图这纹样有点说头,盼老夫人万福万寿,万事如意。”

这话说得略谄媚了些,然而若论一论蒋苏两家的门第,谦卑些却也不算有错。苏老夫人冲她点点头,就叫丫鬟将抹额收起来:”待天再冷些便好戴了。”转手又拿起香囊来,”这颜色鲜亮,里头又装了什么?”

每个香囊里头装的香药方子都不尽相同,随着节气各有改变,但都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桃华一指点,苏老夫人便拿了绣桂花的那一只递给丫鬟:”这一只挂到我帐子里去,其余的都收好了,这可是要用一年的。”

丫鬟忙接了,打开里头的纸封,便有淡淡香气飘出来。苏夫人正抱着蒋柏华逗弄,闻了这味道便笑道:”怎么闻着这里头还有果香味儿?这般好闻,你也不送我一个。”

苏老夫人闻言便笑骂道:”人家上门拜寿,你竟硬要起东西来,也不知羞。这里头都是药,就跟那安神香似的,你好端端的要这些个做什么。”

是药三分毒。香料虽不是药,却也不是用起来就能无所忌讳的。苏老夫人听过见过的多,很知道有些因为用错了香坏了胎的事例,因此家里无事是不得用香的。苏夫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是随口说说,为着博苏老夫人一笑罢了。

桃华便笑道:”老夫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我今儿带了新茶来。”

苏老夫人眯眼看那茶罐上的图案:”又是什么好东西了?这花倒像柚子花的模样。”

桃华拍手笑道:”到底老夫人经过见过的多,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个东西跟柚子花还真是相似,药名叫做福寿草的,一般都叫玳玳花。”将玳玳花的功效说了一遍。

苏老夫人就是个脾胃不调,苏夫人则因无孕之事免不了有些有抑郁,这玳玳花茶开胃疏肝,可不正对了她们婆媳的症?苏老夫人立时便道:”将这茶拿出一罐来,今儿席上就用这个,也叫客人都尝尝。”

客人都尝了,可不就等于替这新茶来了个广而告之?桃华便起身笑道:”多谢老夫人替我作脸,这么着,我今天又能出一回风头了。”

苏老夫人笑道:”你这猴儿又打坏主意。不看在你孝敬的心虔,每回有新玩艺都先送来,才不给你做这脸面。”桃华借着苏家推销新货的意思,苏老夫人怎么看不出来?只是桃华送来的东西全都是她和苏夫人用得着的,那不宜她们用的东西绝不会送来,并不是为了赚钱就不管不顾。

且这些东西每次用了效果都甚好,譬如那芦荟药油。苏老夫人体弱怕热,又不敢多用冰,太阳穴上擦了那药油便觉得头都轻快许多,味道又好,故而也乐得替她宣传。

众人说着话,后头的客人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先来的便是县丞家的女眷,后头主簿也到了。这些虽然品级低也是官家,且是县令的左右手,蒋家二房不过有个秀才功名,不能相比。桃华便带了燕华和柏哥儿渐渐退出来,让了地方让她们与苏老夫人说笑。

苏夫人心里明白,叫落梅引了他们去园子里走动。玉簪开得满枝雪白,临着一弯碧水,色香两全。水边一个亭子,里头已经设下了茶点,专供女眷们休憩。

柏哥儿好动,园子里又再没生人,他便撒起欢来。桃华和燕华在亭子里坐了,他便绕着亭子跑,累得薄荷桔梗两个跟了他,寸步不敢离。

落梅与另一个落英同是苏夫人贴身大丫鬟,苏夫人一刻离不得的。桃华坐下无事,便催她回去伺候。落梅也不与她客气,屈膝笑道:”姑娘体恤,婢子就先回去了。”留下一个小丫鬟叫小橘的在亭子下边听吩咐,自己先回厅堂里去了。

这会儿亭子里只有萱草在旁,蒋燕华才吁了口气道:”来了这许多人,总觉得有些紧张…”摸了摸自己头上的珠花,有些羡慕地道,”主簿家那个姑娘,戴的那根珠钗真是好看。”

主簿家姓李,今日带了个女孩儿来,年纪十五六岁,腰身柳条一般,脸蛋儿瓜子一般,穿着银红衣裙,说起来话来都娇怯怯软绵绵的。乌黑的发髻上插一根钗子,钗头一颗粉色湖珠衬着粉脸,倒显得格外出色些。

蒋燕华在旁边瞧着,觉得这李家姑娘生得并不算顶好,只是肌肤白嫩些。若论眉眼精致,她自认不输李姑娘,然而人家衣裳精致,首饰贵重,就原有七分姿色也变了十分;而她只戴这么一对儿珠花,身上衣裳也不如人家鲜亮,便逊色许多了。

桃华只笑了一下,没有接话。李家那个姑娘,一举一动的不像个正经教养出来的,便是南方姑娘本就娇软些,也不能看人的时候还半垂个眼皮。说难听一点儿,竟是有些姨娘做派。

姨娘这东西,蒋家二房是没有的。然而南边读书人风雅,喜欢那红袖添香,有点身份的身边没妾也有个侍奉笔墨的丫鬟。桃华十岁之前,蒋锡还带着她出过门,最远到过南京。雨花台上,钟山脚下,多是携了一家子赏花看酒的,这样的人也见过几个。

蒋锡对这些个不大在意,可是桃华并不是真正八九岁的小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正妻的作派,跟妾那是断不相同的。就是正经教养的女孩子,虽然出入都要帏帽遮面不见生人,可也不是教你不拿正眼看人。李家那姑娘,可真不像个正经样子。

等客人到得差不多,有几户乡绅人家也到了,蒋家放进去也差不多的时候,落梅过来请她们过去。桃华起身,嘱咐了蒋燕华一句:”父亲虽然不是白身,但官家的人,咱们搭不上,敬而远之就行了。”

这辈子没看见过,上辈子难道没读过小说看过电视剧的?她大学毕业在外地找了工作,上班的时候忙得脚打后脑勺,下了班无处可去,除了看那一箱子行医手记,偶尔也看看小说打发时间。

苏夫人进门四年无出,苏县令二十五了,膝下子女俱无,若换了别家,少不得这时候就要纳妾,先生个庶子女出来也好。苏老夫人是因着从前自家吃过这苦,才宽容着,可是外头那些钻头觅缝想讨好的,未必就不打这个主意了。

去年苏老夫人也做了寿,虽然不如今年办得这样隆重,县丞和主簿家的女眷却必是要请的,那时候可没见着主簿太太带这位李姑娘来啊。若是正经嫡女,这个年纪还没定亲,早就带着出来走动了。可见这位李姑娘,多半是个庶出,又或者是族里旁枝的女孩儿,这么娇怯怯的带到苏家来,打的是什么主意还两说着呢。

蒋燕华却想不到这么多。她在陈家是拘在屋里做针线,到了蒋家生怕人看轻,学着大家闺秀的作派,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得人少,哪里看得出李家姑娘有什么不对,倒看着她一身衣饰有些羡慕。

桃华若不说这话,她还真有去搭两句话的意思。主簿不过是个九品,最末流的官吏,以蒋家在本地的声望,勉强还够得上结交。眼下桃华这样一说,她不敢违了,只能低头答应,心里却有些不服气——说是官家就要敬而远之,桃华自己怎么跟苏老夫人和苏夫人那般亲近?

蒋柏华玩了这半天便累了,已经有些打起瞌睡来。他是个小孩子,也不宜入席,苏夫人便叫落梅将他抱到自己房里去,另安排了鸡蛋羹之类好克化的饭菜给他吃。桃华派了薄荷和桔梗去照顾他,只留一个萱草跟着姐妹两个伺候。

水榭里头客人已经开始入座。桃华和燕华的位置自然要排在那些官眷们之下,与乡绅家的女眷们一起坐了。才被苏家丫鬟引进了水榭,就有个穿茜红衫子的女孩儿挡在前头:”桃华!”

这女孩儿十四五岁,一张圆脸儿银盘一般,又生了一对大大的杏眼,一笑两个酒窝里似乎能溢出蜜来似的。燕华认得她,先行礼招呼:”陆姐姐。”

陆盈冲她笑着还着个礼,转头就拉了桃华的手:”我猜着你今儿一定会来,早早就拉着我舅母过来,怎的你倒来得这样迟?”

”我早过来了,刚才带着弟弟在园子里看玉簪花来着。”桃华也有些惊喜,”你几时来的?”

陆盈家不在本地,乃是金陵人。她祖父曾做过国子监祭酒,然而到了儿孙辈就不成了。还亏着陆老先生桃李得力,几个儿子都得了官,不过最高也不过五品闲官罢了。

陆盈的父亲去得早,又没个儿子,只得从大伯父处过继了一个侄子来,日子便难免要看着大房的脸色过了。陆盈的母亲心疼女儿受委屈,时常将她送到外祖家来住些时候。陆家那边倒喜少些开销,并不阻拦。

陆盈外祖家姓谭,在本地有水田桑林,家里还出过几个举人,在乡绅中也算得是第一等的了,苏老夫人寿辰自然少不了要请。陆盈在陆家不得重视,在谭家却颇受宠,谭太太没个女儿,就将这个外甥女儿当亲女儿一般,若是隔一段时间陆盈不来,谭家还要遣了人上门去接。算下来一年里头,在谭家住的时日也不比在陆家少多少。

”过了年我就想来的…”陆盈脸上的笑容淡了一点儿,”不过我娘病了,四月里才好些。”

谭家再怎么喜欢她,也总要回陆家过年。以前都是出了二月就过来,这次拖到六月,必然是有事了。陆盈在自家不得自在,就连通信也不方便,桃华虽然猜到多半家中有事,却不知道是陆太太病了。

”伯母是怎么了?”

”说是风寒,其实是被气着了。”陆盈低头用脚尖蹴了蹴地面,闷闷不乐地说,”可恨我不是个儿子,不能支撑门户。”

这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市井人家或许还有招赘的办法,似陆家这样的官宦人家却是完全不可能的。桃华也无力改变这无情的事实,只能安慰地拍了拍陆盈的手背:”寿宴要开始了,你快去你舅母那边坐好,等会儿得闲我们再好好说话。”

☆、第16章 有喜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古代的女人们虽然讲究笑不露齿言不高声,但凑在一起的热闹程度却丝毫也不比桃华上辈子逊色。

苏老夫人的寿辰,早就说了不收重礼,礼既送不进来,多说几句好话那就是必须的了。桃华坐在那里,听着那一篇篇的恭维话儿花样翻新,不由得也要感叹一下汉语的博大精深了——这许多人,居然没什么重复的。有一家带了个男孩子来,瞧着顶多也就三四岁的模样,就在水榭里长篇大论念了至少一百多字的祝寿词,句句引经据典。相比之下,她教柏哥儿的那两句大俗词儿,简直被人家比到沟里去了。

苏老夫人喜欢孩子,等那孩子说完了,便叫人拿了块三元及第的玉佩来给了他,又叫到身边来,摸着脸问了几句话。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这孩子身上,颇有几个人露出点儿后悔的意思,大概是悔恨自己怎么没想到带个孩子来拜寿。

一般年纪这样小的孩子,出门作客是不大带的。除非是亲戚或真正的通家之好,否则万一孩子顽皮哭闹起来,倒扰了主人家。

李主簿太太看苏老夫人将那男孩子拢在身边,便笑了一声:”难怪老夫人稀罕,就是我也瞧着怪喜欢的。小孩子虽则时常要闹腾,可这家里头若没个孩子,还真是有些冷清清的。”

水榭中的谈笑声有一瞬间低了下来,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李主簿太太身上,连带着她带来的那个李姑娘也一并接收到不少含意深刻的扫视。接着谭太太就笑了:”可不是呢,李太太这个表外甥长得虎头虎脑的,又这么聪明伶俐,我瞧着也喜欢得很。”随手拿出个荷包来,”没带什么好东西,两个小锞子拿着玩。虽不及老夫人那个三元及第的口彩好,也是事事如意的。”

事事如意就是把金银锞子上铸出柿子和如意的花样来,取柿与事同音。这都是大户人家过年的时候预备着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用的,用在这里倒也合适。

谭太太这话说出来,水榭里倒有不少人笑了。到了这时候,李太太的心思简直已经昭然若揭——先拿个男孩子来引起苏县令无子的话题,之后怕就是想把那李家姑娘送进苏家门了吧?

这主意其实打得也不错。苏县令二十多了仍旧无子是事实,且还算是件大事。苏老夫人再对儿媳宽容,在后嗣上也不会放任的,毕竟苏县令自己就是独子,若是无嗣岂不绝了这一支的香火?

既然没有孙子,苏老夫人见了活泼可爱的男童自然会撩起这段心事,此刻李主簿太太再来敲敲边鼓,说不得苏老夫人就想为子纳妾了。

方才在厅堂里,李主簿太太瞧着苏老夫人对自己带来的这个庶女也颇为亲切的样子,便觉得今儿这事成功的把握又大了几分。即使这个庶女苏家看不中,只要苏老夫人露了纳妾的口风,李家自然会想办法再找合适的人来。至于说此事若是不成,会坏了李姑娘的名声,李主簿太太却并不放在心上。一个姨娘养出来的丫头片子,若不是容貌还过得去,谁会把她当盘菜呢。

只可恨竟被谭太太叫破了这表外甥的关系。其实说起来这表姨表外甥的,也已经是几竿子才能搭得着的远远亲了,但一被说穿,就露了她这是刻意安排的底儿。苏老夫人若是知道这是有意为之的事儿,还看不看得上自家的女儿,可就不好说了。

李主簿太太心念电转,但看苏老夫人仍旧笑眯眯地摩挲那男孩子的头,终究还是决定试上一试:”老夫人知道,我家里也几年没有小孩子的声儿了,这孩子偶尔见着,倒恨不得抱了家去,只可惜他爹娘不肯答应。如今我只能等着儿子成亲,好抱孙子了。”

苏老夫人仍旧笑眯眯地回答:”是啊,亲戚家的孩子再好,总不能抱回家去。”

李主簿太太心里没底儿,试探着又道:”其实这孩子的事儿也怪,往往起头来了一个,就带出一串儿来。”指着那男孩子道,”我表妹初嫁过去的时候,也是两三年都怀不上。眼瞅着我那表妹夫就二十多了,家里头几个弟弟都有了儿子,只他没有,把我那表妹急得不行。后来还是她那婆婆经得多,叫她先纳了个妾来。这妾进门半年就怀上了,接着我表妹便有了。后来妾生了个闺女,我表妹便生了个儿子。哪知这一儿子倒好,接二连三的又生一儿一女,这个就是小儿子了。我表妹有时与我说起,还要多谢她婆婆,说这是从别处听来的说法,纳个妾进门带一带,便带了一串儿女来了。”

到了这会儿,谁还听不出来李主簿太太的意思,谁就是个傻子了。苏夫人脸上还笑着,眼神却已沉了下来。苏老夫人却仍笑道:”还有这个说法啊?有趣。”

这态度有些暧昧不明,李主簿太太瞧不出她是什么意思,便道:”其实这说法也未必就准,只是到了那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归试一试也没什么坏处,许就带了儿女运来呢?听我表妹说,也要找那八字合适的,总须有些福气的才好。”

”这可不好办呢。”苏老夫人一点儿异样的表情也没有,”女孩儿家的八字哪里是能随意示人的,若是看了八字不适合,可叫那女孩儿如何自处呢?”

这话听着仿佛有门,李主簿太太还没说话,下头已经有人抢着说:”自然也要女家自己愿意才是。若别人家不好说,若如老夫人您家里,不知有多少人情愿呢。”

桃华往下看了一眼,见这妇人坐的席位并不好,头上虽有几枝鲜亮金饰,式样却不时兴了,想是没钱打新首饰,只将从前的旧钗簪”炸”一次翻翻新便罢了。无锡鱼米之乡,又有茶丝之利,本地乡绅人家倒多富庶,再没有这般充场面的。

这妇人多半是衙门里小吏的家眷了,难怪攀附之心这般迫切,嘴脸竟比李主簿太太还要难看些。看她身边并没带适龄的女孩儿,想是一时没想到送女入门,此刻得了提醒,生恐落于人后,也就顾不得好看不好看了。

苏老夫人对这样的人也还能保持得住一脸笑容,只是并不接话,反转头问苏夫人:”我说要拿新茶来待客的,可记得吩咐下去了?”

这就是要岔开话题了。谭太太马上道:”老夫人又得了什么好茶?今儿又要偏老夫人的好东西了。”

苏老夫人笑眯眯道:”也是今日才得的。汇益茶行出的新花茶,说用的是什么玳玳花薰制,这花又有个名儿叫福寿草,怪好听的。且饮了疏肝和胃。还有别的好处,我记性不好,一时也记不得那许多。只是我这素来脾胃不和,又懒怠吃药,倒是正该用用这茶。我开了一罐闻了闻,觉得那香味儿与众不同,一会儿叫丫头们泡上来大家尝尝,看可还合口味不合。”

谭太太笑道:”老夫人最会品茶的,您说香味与众不同,那定然是好东西了。说起来我这些日子家里事多,也总觉得有些肝火,若这茶喝了好,我也去买些来。”

这三岔两岔的,就把李主簿太太说的事岔到一边去了。陆盈坐在谭太太身边,觑着空儿向桃华吐舌头,做个鄙夷的鬼脸。李姑娘低头坐着,眼角余光瞥见了,脸顿时胀红。她不敢惹陆盈,便拿眼角剜了桃华一下。

桃华只当没有看见,冲陆盈眨了眨眼睛,气得李姑娘脸上顿时又红了一层,连那支珠钗下头垂的细珠穗子都有点儿哆嗦。

苏夫人其实心里也有些惴惴。当然她不是担心李姑娘进门,苏家就算纳妾,也断不会要这种烟视媚行的女子。至少也得选个身家清白心性平和的,否则纳进门便是搅家星。然而毕竟四年无出,婆母再宽容也会起心思,纵然不纳妾,在丈夫身边放个开了脸的丫鬟也是正当的。

眼下苏老太太岔开了话,她心里也并不轻松。有些事苏老夫人是断不会当着外人面说的,要说也是寿宴之后,婆媳俩关起门来商量。

她正想着,丫鬟们已经端上了新菜肴来,却是清蒸的太湖白鱼。

这鱼肉质细嫩,清蒸最能得其鲜味。只放几根葱几片姜,那鱼肉便能吃出鲜甜来。苏夫人往日也甚爱这一口儿,只是今日不知怎么了,那白鱼才端上来,她便觉得腥味冲鼻,急忙往后仰了仰身,仍旧觉得胃里一阵阵地往上翻。

若吐出来却是太失礼了,苏夫人转头低声向身后的落梅道:”一会就将那茶沏了,先给我一杯罢。”玳玳花茶说是和胃的,饮几口或者就舒服了。

桃华的座位离苏夫人有些远,但她时不时要关注那边,因此苏夫人往后仰身并脸色有些发白的情况,她却都看见了。眼看落梅转身,忙向她招了招手。

落梅吩咐了小丫鬟去沏茶,自己走了过来:”蒋姑娘唤婢子有什么事?”

桃华把声音压低一些:”苏夫人可是身子不适?你去跟夫人说,若方便,我给她把把脉如何?”

桃华来苏家多次,苏家人也都知道她是懂些医术的,只是还从来没有给人把过脉。落梅有些犹疑,但事涉苏夫人的身子,也便回头去低声向苏夫人说了。

苏夫人正觉胸口这烦恶之意不减,于是点了点头,借口更衣出了水榭。

水榭旁边便有间小小花厅,四扇窗子全部打开,小风习习。苏夫人进去坐下,顿时觉得身上舒坦,刚才那股子难受劲儿全没了,见桃华进来便带笑道:”我这会儿倒不觉得怎样了。想是今儿厨下做的白鱼不合我平常口味,倒劳动你担心。只是倒不知道,你也会把脉呢?”

桃华笑道:”在家里跟我父亲学过些,一些常见的脉象倒还诊得出来。”说着搭了苏夫人的腕脉,诊了片刻便眉毛一扬:”夫人的小日子可来过了?”

一句话问得苏夫人和落梅都变了脸色。落梅忙道:”上个月按时来过的,就是六日前,只是量少。这个月还没到日子呢。”

桃华追问:”量少是多少?比平日里如何?”

苏夫人小日子素来是准的,故而落梅不须思索便道:”大约不足平常的一半。那几日夫人有些贪凉,多吃了几口西瓜,原想着或许是这个原因——难道竟不是的?”

”夫人换一只手让我再诊一诊。”

此刻苏夫人与落梅都屏息静气的,花厅里落针可闻。桃华诊了一会儿,放下手笑道:”若是我没诊错,夫人该是有一个来月的身孕了。只是日子少,这脉相不显,也没甚大反应,难怪夫人自己不觉察。”

苏夫人已是怔住了,落梅忙道:”可上个月的小日子…”

”那不是小日子,而是假行经。有些孕妇是会如此的。不过夫人见红有点多,与贪凉和劳累不无关系,打从现在起可要注意保养了。这几日不妨先卧床,再请位精通妇人科的郎中来,开几服安胎药为宜。”今天是苏老夫人寿辰,这时候请郎中进门,说起来也有些忌讳。

苏夫人主仆二人面面相觑。消息固然是极好的消息,可人人都知一个多月的脉相是极浅的,有些郎中甚至诊不出来。桃华固然出身蒋家,可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女孩儿,自家尚未出阁,当真能诊得准脉?

还是落梅先拿定了主意:”夫人,不管怎样奴婢先去回了老夫人,请老夫人定夺就是。”也是为着寿宴之事,苏夫人已经忙了好几日,若真是有了,却累掉了如何是好?横竖寿宴已然进行了大半,再过几巡酒便好上茶了。都知道苏老夫人身子弱,便是宴客时间略短些也说得过去。

落梅说了,便掉头去水榭里,附在苏老夫人耳边说了。果然苏老夫人也有些动容:”真的?既这样,去回春堂请人来——不必那许多忌讳!”

落梅得了这句话,立时就叫人去了。苏老夫人仍留在席间与人说笑,好几家女眷坐得近,想打听一二的,也都被她拿话岔开去了。又有谭太太等人在旁凑趣,一时间苏夫人离席的事倒无人提起。

桃华在花厅里陪着苏夫人坐着。丫鬟们不在,苏夫人便有些忍不住了:”桃姐儿,这——你这脉相可诊得准?”

这点桃华还是有自信的。苏夫人身体其实不错,虽然时候还浅,但有经验的医者是能诊得出来的,再加上她闻到鱼腥就作呕的模样,有孕是十之八九了。

”夫人别急,回春堂的郎中经验都极丰富,定然诊得出来的。”

苏家下人去请郎中是极快的,然而在苏夫人仍旧觉得度日如年一般。好容易郎中请来了,乃是回春堂最精于妇人科的赵老郎中,行医已有三十年。老郎中将苏夫人左右两手脉都诊过,便捋了胡子笑:”恭喜夫人了,是喜脉无疑,只是时日还浅,大约也就一个来月。不过夫人或许是劳累了,胎像略有些不稳,稳妥起见,还是卧床休息几日,再吃几服安胎药为好。”

在旁边伺候的丫鬟们顿时喜笑颜开,落梅急着请赵郎中开药,落英转头就跑去向苏老夫人报喜了。苏夫人欣喜之余,却若有所思地看了桃华一眼——赵老郎中的说法,跟刚才桃华说的几乎是一字不差…

寿宴上又有了怀孕这样的喜事,客人们一面说着双喜临门的话,一面识相地起身告辞。桃华自然也告辞要走,苏夫人一面叫落梅去把蒋柏华抱出来,一面道:”哥儿一来,我就诊出喜脉,今日是借了哥儿的福气呢。去把我那个福在眼前的玉坠子拿出来。”

落梅机灵地笑道:”可不是。方才老夫人也这么说呢。”抱了个男孩儿就诊出喜脉来,说不得肚子里这个就是儿子,这也是习俗的说法。

那玉坠子通体洁白,雕成一枚铜钱的模样,只有一块褐色的斑点,恰好雕成一只飞翔的蝙蝠。蝙蝠飞翔在铜钱的钱眼之前,正是福在眼前的寓意。

苏夫人亲手给蒋柏华挂在项圈上,笑道:”等哥儿大了,这个就好做扇坠儿。”

桃华知道她心里高兴,遂也不推辞,大大方方道谢,抱了蒋柏华告辞。

走到门上,正碰上谭太太和陆盈在等自家马车过来。陆盈一见桃华便过来,先捏了捏柏哥儿的小胖脸,接着冲桃华眨眨眼睛:”看那边——”

”那边”说的是刚刚等来马车的李主簿太太和李姑娘。

因县衙后门的街道狭窄,马车并行不开,故而客人们只得排着队,等一辆马车走了,另一辆才能过来接人。

此刻前面县丞的马车刚走,李主簿家的马车堪堪赶过来,于是桃华看个正着——李主簿太太的脸拉得老长,李姑娘似乎刚吃她骂过几句,眼圈都是红的。

”脸比拉车的马都长…”陆盈趴在桃华耳边,小声笑着说道。李主簿是本地人,为人不大厚道,还曾因着买田的事跟谭家起过冲突。这会儿李主簿太太主意落空,陆盈自然开心。

桃华笑着拧了她一把:”仔细被你舅母听见,回去罚你。你家马车来了,快上去罢。再过几日我爹爹回来,家里走得开,咱们去上香。”

”好啊!”陆盈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那我就等着你的帖子啦。”

☆、第17章 父女

蒋锡是七月初十回家的,比桃华预计得快很多,就连他自己也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搭了人家的船,一路上畅通无阻,顺风顺水的就快了。”蒋锡坐在厅里,亲手打开自己带回来的箱子,将东西分给妻女。

从广东往本地来,能走水路自然快且舒服,然而花费也比旱路要大些。蒋锡自己是包不起船的,还是因着在广东帮人看出假药材来,那人替他找了一条船,因此才能这么快到家。

”那边真有不少新鲜东西。”蒋锡取出一个匣子,”这就是那安息香,还有别的几样西洋药材。对了,还有这个,说是叫什么神树粉的,我还是托人才弄到了这么一小包,据说治疟疾百试百灵。我闻了闻,就是个树皮味道,尝起来极苦,应该是我从未见过的药草。”

曹氏正在看着蒋锡带回来的一对珊瑚镯子,闻言吓得猛地抬起头来:”老爷,你吃了这个药?都不知道是什么药草就吃,万一吃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蒋锡笑道:”无妨的。我问过了,说是并无毒性。再者我只尝了极少一点,之后也没什么不适。你放心罢。”

他离家数月,虽然在外头时觉得有趣,倒也并不十分挂念家中,然而现在回了家,沐浴换衣之后,洗去了满身风尘和劳顿,便觉得还是家中舒适。此刻看着妻女们都在兴致勃勃翻看自己带回的东西,怀里又抱着胖乎乎的小儿子,只觉心满意足。

桃华对那些东西倒不怎么感兴趣,然而蒋锡带回来的几样药材,她却立刻接了过去。这个神树粉如果真的能治疗疟疾,那应该就是金鸡纳树皮了。这东西在这个时代还真是只能从西洋运来,在本地可是找不到的。蒋锡能弄到这么小小一包,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些日子,药堂里可有什么事么?”蒋锡左右看看,觉得屋子里仿佛有点变了样子,”家里可有事?柏哥儿的奶娘呢?青果到哪里去了?”

曹氏正拿着珊瑚镯子往手上比,闻言顿时停了下来,张了张嘴不知说什么。蒋燕华在一旁正看一副玳瑁梳篦,这时怯怯地道:”爹爹,青果那丫头实在可恨,姐姐屋里没人,她竟敢私自进去,还打碎了姐姐的那座玉石水仙。还有宋妈妈,管着母亲的院子,私下里却贪了好些东西。母亲被她们气得病了,姐姐就将她们两个发卖了。”

”玉石水仙?”蒋锡只听见了这个,若不是怀里抱着柏哥儿,就要站起来,”是你娘最喜欢的那块玉?”

桃华默然点了点头,看蒋锡脸色都有些发白,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柔声道:”爹,物件已然是碎了,您若再气坏了身子,母亲地下有知,也必然不乐的。您对母亲的心意,母亲自然知道,也不在这一件东西上…”

蒋锡神色伤感,半晌才道:”可那是你娘生前最喜欢的东西,是你外祖父传给她的,每年过年,她总要拿出来摆上…青果那个丫头,怎么竟敢如此大胆!”

曹氏的脸忽青忽红,嗫嚅着说不出话,还是蒋燕华站起来,忽地就对着蒋锡跪了下去:”爹爹,青果这般的糊涂,也是我和母亲不曾管教好,请爹爹责罚…”

”你这是做什么——”蒋锡不防继女突然跪了下来,倒吓了一跳,”丫头们自己不好,怎么怪得了你?快起来,快起来。”

桃华稳稳坐着,淡淡笑道:”是啊。又不是妹妹你的丫头,怎么也怪不到你头上去。快起来吧,总不成让爹爹亲自去扶你。爹爹可是才长途跋涉地回来,别弄些事儿倒让爹爹烦心。”

蒋燕华被说得脸上一红,只得站起身来。桃华转头便对蒋锡道:”至于柏哥儿那个乳娘,实在是不用心。早告诉过她,柏哥儿年纪小,屋里不可多用冰。我说了好几回,只当耳旁风,到底柏哥儿病了一场——爹爹你瞧,这小脸都尖了些——我回头就给打发出去了。现在先安排在我院子里住着,薄荷照顾人还精心,桔梗儿也能陪着他玩,若有合适的乳娘就再找一个,若是没有合适的,倒不如不找了。”

曹氏才听不再提玉雕水仙的事儿方松了口气,就听又提起柏哥儿这场病来,不由得又红了脸。桃华一句句的,说的哪里是乳娘,分明就是在说她!

蒋锡听得眉头直皱,摸摸蒋柏华的脸,果然觉得儿子看起来瘦了些:”这样的人正该打发出去!桃姐儿你仔细瞧着,有好的人再挑一个进来。柏哥儿住你那里我倒放心,只是也太累了你。”

曹氏忙道:”正是这话。前阵子我一直病着,桃姐儿怕过了病气给柏哥儿,才把他抱到自己院子里照顾着。如今我也好了,哪能再劳动桃姐儿呢。”

桃华似笑非笑:”太太院子里走了青果和宋妈妈,人手正是不够用的时候,所以柏哥儿才会生病。这会儿连柏哥儿的乳娘也不在了,人手岂不更少,哪里照顾得过来呢?何况太太病了几个月,如今说是病愈了,可身子还虚着呢,还是先将养好了身子,再照顾柏哥儿为好。”

蒋锡虽然对后宅这些事并不怎么仔细,但桃华连续两句太太,他也听出不对劲来了。再一回想,从他回来进了门,桃华言语之间就再也没有管曹氏叫过母亲,且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就算再迟钝也听出点不对劲来了。当即便道:”先这样吧,等你身子好了,再说这事也来得及。横竖柏哥儿只在姐姐院子里,两三步也就到了。哎,在外头跑了这么久,就是惦念家里的饭菜,桃姐儿,这饭什么时候能摆上来啊?要饿坏爹爹了呢。”

桃华一笑,转头吩咐摆饭,便将这话岔了过去。

一桌子菜都是蒋锡爱吃的,蒋锡说说笑笑,只管谈些路上的见闻,并不提别的事。桃华对此本就感兴趣,又有蒋燕华在旁边捧场,说得十分热闹。曹氏心虚,并不敢再提把蒋柏华接回来的事,等到吃完饭,也只得眼睁睁看着桃华又领走了儿子。

小孩子忘性大,乳娘走后,蒋柏华找过她一段时间,但有桔梗陪着他玩,便也渐渐忘记了。何况桃华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讲故事,如今倒更喜欢住在桃华院子里。虽然见了曹氏也亲,但小孩子到底更喜欢玩耍,曹氏只会拘着他,在他心里便不如待在桃华身边有趣了。

桃华讲了个故事将蒋柏华哄睡,便听外头薄荷道:”姑娘,老爷过来了。”

女儿大了,蒋锡已经很少在天黑之后来这边院子,此刻进来,看院子里景色如旧,宛然便是当初自己与妻子挽手同看牵牛织女星的模样。转头看见桃华从屋里出来,那容貌与妻子有七分相似。只是女儿双眉微挑,便多了几分英气;不像妻子,眉毛弯弯如月,不笑的时候也像是在笑。

”爹怎么过来了?”桃华笑着过去挽住蒋锡的手臂,”柏哥儿刚睡下,爹来瞧瞧他,四仰八叉的,像只小青蛙。”

”胡说,哪有这般说自己弟弟的。”女儿一笑起来,眼睛一弯,便与她母亲更像了。蒋锡轻轻责备了一句,就不舍得多说,跟着女儿进了卧房。

蒋柏华睡着的时候还真像只小青蛙,两手都举在头边,仰着小肚子,还打着小呼噜,父亲和姐姐进来,他也浑然不知。蒋锡坐在床边看了他一会儿,见他小脸睡得红扑扑的,小手小脚都胖得有肉窝窝了。

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不见,蒋柏华又蹿了一截儿。蒋锡看他身上穿的衣裳合身合体,显然是新做的;衣料用的是柔软的松江细布,针脚细密,线头都放在外边,就知道儿子在桃华院子里被照顾得十分精心。

蒋锡低头看了片刻,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匣子:”今年没在家中给你过生辰,爹爹补上这生辰礼。”

匣里是三颗透明的宝石,最大的一颗有黄豆大小,颜色呈淡淡的玫瑰色;另外两颗都是绿豆大小,颜色纯白,乍看像水晶,细看却又不是。

”这是跑南洋的船带过来的,说是金刚石,比水晶硬得多了。买的人不多,我瞧着这大的颜色还不错,那两颗白的也能配对耳坠子,只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桃华颇有些惊喜:”当然喜欢!爹爹这是花了多少银子?”居然是粉钻!这要是换了她上辈子,这么大的粉钻她根本连价都不敢问的。

蒋锡摆摆手:”值不了什么,你喜欢就好。”这金刚石在码头上无人问津,他买的时候也有些犹豫,幸而大女儿看起来的确喜欢。

等桃华把匣子小心收起来,蒋锡才问道:”爹不在的这些日子,家里可是出了什么事?”若是没事,女儿断然不会忽然改了称呼。

桃华默然片刻,还是说了实话。她曾考虑过究竟要不要隐瞒下来,但想来想去,此时隐瞒虽可太平无事,可若是日后她离了家,曹氏再干出什么糊涂事来,蒋锡不知,说不定惹出什么麻烦来。倒不如现在说了,挑破这个脓包,省得养痈成患。

蒋锡半天没说出话来,过了良久才道:”她,她居然敢偷换了你娘的陪嫁!”

”太太自己不会生这个念头,都是曹五太太撺掇的。”桃华把青果母女卖出去之前审问了一番,宋妈妈生怕桃华把青果卖进风尘之地去,什么都说了,”我只是怕,如今能打母亲陪嫁的主意,日后若是要害了我们蒋家去助他曹家,也未必做不出来。太太是个糊涂人,耳朵又软,或许就被说动了,三不知的做下事来,便后悔莫及。所以爹爹少不得要仔细看着些,以后与曹家,还是少来往的好。”

若说曹氏是个坏人,桃华倒不能同意。曹氏纵然有些私心,但并不敢过份,多半只是心里想想便罢。然而她却糊涂得很,被人怂恿两句就听从了,这哪里像个当家主母的样子。更不必说,她不该听的听从了,那该听的话反而又不听了。

”所以柏哥儿还是在我院子里先住着吧。再过几年他大一点,就得由爹爹亲自教导了。他将来是要顶咱们二房门户的,自己总要立得起来,再娶个能持家的媳妇,那时候家里事交给他们,爹爹就能享清福了。”

蒋锡不由得叹了口气,摸摸女儿乌黑顺滑的头发:”爹是一直在享清福,却辛苦了你。你说话这口气,活脱脱就像你娘。只是叫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儿家想得这般长远,若你娘知道,定要怨我了。”

桃华笑起来,抱住了蒋锡的手臂摇了摇:”爹爹怎么说这个话。爹爹对娘的一片心,娘都知道的。若说女儿辛苦,女儿觉得,做爹爹的女儿才是最幸运的。”

这是实话。如果说这个时空对桃华来说还有什么比前世更满意的,那就是她有了一个真正疼爱她的父亲。虽然蒋锡有些粗心,甚至性情里还有些天真,有时候也让桃华有些啼笑皆非,可是蒋锡是真心疼爱她的,如果换了一个别的人家,桃华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过得这么自由自在。

得了女儿的肯定,蒋锡略有几分怅然地笑了起来。桃华趁机要求:”既然爹爹回来了,那什么药堂啊庄子啊,女儿就不管了,这就下帖子找陆家姐姐上香去。”

无锡寺庙众多,但蒋家行医之人,素来并不笃信佛道之事,说是上香,其实就是出去玩儿。蒋锡自然明白,闻言失笑道:”去就是。眼看着中元节也快到了,去庙里也给你娘上炷香。”不管信不信,既然到了庙里,总要上炷香为好。

桃华乖乖地点头。别看经历过借尸还魂这样的怪事,她仍旧是不信这个的。不过从前爷爷就说过,不信没关系,但要尊重。

”去账上支十两银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算是爹给的。”蒋锡颇觉得亏欠女儿,大方地又许诺了银子。

桃华笑起来:”上香哪用得着十两。爹爹真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