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鲁老夫人的腿疾的确是一天天明显地在好转着。这瓜皮汤喝到第三天,她就觉得腰腿轻松了好些,疼得也轻了。到第七天,便觉得那种凉气嗖嗖往骨头缝里钻的感觉也消失了。因此第十天头上,鲁老夫人才起来,就嚷着叫人套了车去蒋家接人。

蒋家这几天可是挺忙的。刘家的聘礼已经送了过来,果然是十分俭薄,但好歹比之前送来的单子上还添加了几样,按礼数来说,该有的也都有了,但不必一定有的,却是一样都没有。

曹氏和蒋燕华接了这份聘礼,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且与媒人又约定了请期的日子。

请期,就是男方拟定婚期,然后备礼告知女家,请女方同意。当然这个婚期其实在请期之前大家就已经相互透了意思,是早点成亲还是再晚几年,要不然真送过来了女方不合意,难道再给打回去?那是结亲呢还是结仇呢。

不过这次,曹氏可是真的没什么主意了。原先她怕蒋家出事,巴不得立刻就让蒋燕华嫁出去。现在看看不但没事,桃华还成了未来的郡王妃,就又有些舍不得蒋燕华了,毕竟说起来她才十四,连及笄之年都不到呢。

这事儿蒋锡和桃华父女两个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桃华自从那天好心提醒被蒋燕华顶回来了之后,这些日子连曹氏的院子都不进了。蒋锡自然是向着亲生女儿,曹氏拿这事与他商量,他就只一句话:“你做主就是了。”

曹氏知道这下子算是把家里的顶梁柱给得罪了,私下里急得要哭。蒋燕华心中也不无后悔,然而这回是犯了犟,硬是挺着不肯去跟桃华道歉,且表示婚期就由刘家定,是早是晚都依着他们。这下曹氏又不大愿意,母女两个因为这还小小拌了几句嘴。

这些事儿白果都悄悄传到桃华这里来了。主要是她觉得蒋燕华自进了京城之后变化有点大,这几天更是人消瘦了,一双眼睛却亮得跟鬼火似的,偶尔她看见了都会吓一跳。

桃华听完就算。如果说以前她对蒋燕华还有点儿姐妹情分的话,现在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本来她们就没有血缘关系,现在唯一的联系不过是蒋柏华罢了。

再者桃华自己也有好多事要做呢。礼部那里已经开始拟定六礼的日子,钦天监算吉期,内务府也要派人过来量身,好制郡王妃的礼服等物。

这么一忙,到鲁家的马车过来接的时候,桃华才想起来今天是去复诊的日子了。

鲁老夫人的精神比十天前好了许多,原本因为失眠而憔悴发黄的脸色都红润了起来,一见桃华就满脸笑容:“这瓜皮汤真是神了!我现在不用人搀就能走路。”

任何一个医生看见自己治的病人有所好转,心里都会高兴的,哪怕这个病人其实他们并不怎么喜欢。

桃华也是如此,看鲁老夫人这么有精神,不由得微微笑了笑:“这也是如今天气暖了,病症自然要减轻些,老夫人可不能因为这样,下头就不好生用药了。”

鲁老夫人伸出手来让她诊脉,笑道:“那哪能呢,你说怎么吃药,我就怎么吃。”

鲁夫人在旁边伺候着婆母,也连忙接了几句奉承的话,又叫人斟上茶来:“这是正宗的蒙顶石花,亲戚从剑南带来的,只不知蒋姑娘喝不喝得惯。”

如果说之前她对桃华的医术还存疑,觉得或许是有碰巧,又或者是有蒋家那位做过太医的老爷子在背后指点,那么治好鲁老夫人这件事,就把她之前的想法全推翻了。蒋家老爷子从来没有见过鲁老夫人,更不可能知道鲁老夫人爱吃瓜,所以凭一味瓜皮就叫鲁老夫人病症消了大半,这绝对是桃华自己的功劳。

鲁夫人起的念头,是想让桃华给鲁璇也诊一诊脉,看到底为什么这么几年都连个动静也没有,是不是能开点药调养调养。但是她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开口,须知桃华给鲁老夫人的诊治还是用鲁显日后的一个承诺换来的呢,可不是鲁老夫人笑呵呵地说几句话能抹去的。更不必说她已经问过下人,当日在兴善寺里,可就是鲁璇要把蒋家两位姑娘送官的,这事儿,任谁也不会那么轻易忘记的。

说起会做人,鲁夫人比鲁璇不知高出多少去。她一字不提鲁璇的事儿,却送了桃华半斤蒙顶石花,并约好请她十日后再来。只有先打好关系,才能开口求人不是吗?

桃华倒还不知道鲁夫人的心思,只是这半斤茶叶她还是挺喜欢的——蒋老太爷和蒋锡都爱品茶,可蒙顶石花这样的好茶价太昂贵,两人都舍不得喝。之前景氏倒是孝敬了蒋老太爷六种好茶,不过里头没有蒙顶石花。

薄荷看她高兴,在马车里笑道:“奴婢看这鲁夫人倒是个极精明的人。若是跟姑娘处好关系,日后姑娘真要鲁侍郎兑现那承诺,怕也不好意思狮子大张口了。”

桃华失笑:“我本来也没打算要他做什么,不过有这事儿悬在那里,日后他再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得先掂量掂量了。”这承诺就好比一个十字架,只要一直压在鲁显头上,他就不得不弯一弯腰。

主仆两个正低声说笑,车厢外一声马嘶,马车突然猛地一晃,把两人一起往前抛了出去。桃华反应得快,一把抓住了座椅,总算没把脸拍到对面车厢壁上去。薄荷比较倒楣,正想起身给她换个手炉,就整个往后倒了下去,幸而是摔在座椅上,只是头在车厢上咚地撞了一记。

“怎么回事!”薄荷顾不得眼前都有点冒金星,勉力就要起身去掀车帘,被桃华按住了,自己移到车门处去看,只见三七死死扯着马缰,马蹄底下却躺了个人。

“姑娘,这人自己从那边出来,撞到咱们马车前头的!”三七也快吓死了。他赶车速度并不快,但这人横冲直撞的出来,把马给惊了,挨了一蹄子就倒在那儿不动了。这万一要是出了人命可怎么办?

“姑娘,您先回去,奴婢来——”薄荷话还没说完,桃华就跳下车去了:“先别慌,我瞧瞧。”

地上那人穿着件半新不旧的绸袍子,一动不动地躺在石板地上,散开的头发盖住了脸,看上去确实有点触目惊心。不过桃华一蹲下去,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酒气,再伸手一搭脉,心里就有几分把握了——这是个醉鬼。

醉鬼的袍子上印着一个马蹄印,大概在大腿的位置,桃华伸手轻轻按了按,又多了几分把握——腿骨没事,看来马这一蹄子踢得并不重,这人现在躺着不动,多半不是摔的,而是醉的。

三七也跑了过来,伸手把那人的头发拨开,想要拍他的脸:“醒醒,醒醒!你怎么样啊?”

头发一拨开,桃华就愣了一下,这张脸看起来有点眼熟。她想了一会儿,才从记忆里抠出一个名字来——于铤,就是在猎场里那个说话带刺的年轻人!

☆、第131章 冒功

安郡王府上的书房里,邬正刚刚说完山东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红莲教确是有的,但究竟是不是红莲教煽动灾民造反,这实在不好说…”

沈数脸色冰冷:“皇上也发现了,山东那边的奏折是年前就送出来的,然而下头说是因为路有暴民无法通行,才一直拖到年后。”

邬正嗤之以鼻:“暴民如今不过两县而已,何况山东离京城并不很远,这样要紧的折子,如何能拖得一个月?就算真的在路上延误了,难道山东知府就不会再上一道,他不知道事情紧急吗?”

沈数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如果真是有人煽动造反,山东知府绝不敢懈怠。”

邬正点头道:“如果山东知府真的没有再上折子,那么就有两种可能。其一,他知道折子已到京城,有人授意他拖延。其二,此事并没有于阁老说的那么可怕,山东知府未曾将它看得太过严重,所以没有加上奏折。”

沈数有点头疼地按了按眉心:“皇上也有所怀疑,但如今并无真凭实证…”别说真凭实证了,就连能做旁证的都没有,一切都只是皇帝发现了奏折延误而产生的怀疑,然而红莲教又是确实存在的,至于他们究竟有没有煽动——这种事难道会公开宣扬吗,所以还是没有证据。

邬正也有点发愁:“若是当时能在于锐身边安插个人就好了。”

这话跟没说一样。皇帝现在手头能用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军中。于阁老通过兵部安拨兵马,皇帝根本插不上手。沈数更不必说,他在西北呆了十二年呢,军中的人都不认得几个。

邬正也知道自己这话说得没味儿,只是心里有点憋屈,叹道:“等于锐回来,这个功算是立下了。”因为没有凭证,皇帝都不敢说不让于锐去剿这个匪,万一真是邪教煽动造反,你不去剿,让它成了气候怎么办?尤其是,如今已经有了新传言,说红莲教里有先英王的后代。

英王,是先帝的一个兄弟。当年先帝有五六个兄弟都意在大位,英王虽然不是太子,却是贤名最盛的一个,据说先帝也瞩意于他。结果后来兄弟阋墙,英王再贤也死了一家子,倒被先帝渔翁得利了。现在红莲教说自己有英王的后代,这简直就是明白地意在江山了,皇帝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两人正面面相觑,初一快步进来:“王爷,春华轩来人,请王爷尽快过去,说是——蒋姑娘在那儿。”

沈数立刻起身:“我去看看。”能对他说尽快,那必定是有什么急事了。

春华轩已经上了门板,沈数从后门进去,就闻到一股子酒气混合着药味儿,中间似乎还夹杂着什么酸腐的味道,真是不怎么好闻。

春华轩掌柜跟在他身边,边走边道:“刚才蒋姑娘带了个人过来,说是喝醉了被她的马车撞倒,然后就让小的去请王爷了。”说实在的他有点糊涂,看起来那醉汉也没有被撞伤,送回家去就是,何必还要劳动王爷呢?结果搬过来,那人就在春华轩里吐了个翻江倒海,搞得到处都是味儿,他不得不提前打烊。

沈数眉头一皱:“是什么人?”难道是撞了什么要紧的人,所以桃华要找他出面?

春华轩掌柜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然而这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他大概都认识,现在撞的这个二十出头,有些面生,就是看穿戴也并不像高门大户里出来的子弟啊。不过——

“蒋姑娘似乎是认识的。”

人安置在后边账房住的房间里,沈数一过去就见薄荷守着门,见他来了连忙福身行礼:“王爷快进去吧,我们姑娘有要紧事跟王爷说。”

春华轩掌柜都被拦在外头,也只能跟薄荷一起守门了。虽然他觉得这仿佛有点儿小题大做,但王爷都不介意呢,轮得着他说话?

沈数才进门,后头薄荷就把门关了。屋子里一股药味,桃华坐在床边,转过脸来的时候眉头紧皱:“你来了。”

“出什么事了?”沈数一步过去,“听说是撞了人,你可有受伤?”

“我没事。”桃华拉住他伸过来的手,“你看这人是谁。”

床上的人还紧闭着眼,脸上有些不太正常的红潮,嘴唇偶尔微微蠕动,似乎在念着什么,只是声如蚊蚋又含糊不清,教人听不明白。不过这人沈数还真有印象:“这仿佛是于家的——于铤?此人不是跟着于锐去剿匪了吗?”

“果然是跟着去了吗?”桃华脸色微微一变,“他喝醉了,冲到我的马车前头,被马踢倒。我原是怕撞出个好歹来,本想着送去医馆让郎中仔细检查,谁知道他在马车上就呓语起来…”

“他说——堂兄你不能如此,这是杀良冒功!”桃华低声地说,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有种难以形容的压抑,入耳惊心。

是的,就是入耳惊心。当时在马车里,醉得跟一滩泥似的于铤突然抬起脖子说出这句还算清楚的话的时候,桃华也是一阵惊心。堂兄指的是谁?杀良冒功,说的又是什么?

“杀,良,冒,功。”沈数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四个字,“于锐?”所以说,红莲教之事果然有假,于阁老真的是为了让于锐立功,不惜编造谎言,以生民之命堆起于锐的军功吗?

“他虽然醉得不行,但嘴里一直都嘀嘀咕咕的,只是根本听不清楚。”桃华下意识地往沈数身边靠了靠,拉住了他的衣袖,“就连这句话也是我和薄荷各听清了几个字,最后拼凑出来的。可是听出了这句话之后就能看得出来,他嘴唇动来动去,经常说的就是‘百姓何辜’四个字。”

沈数低头看去。于铤眉头紧皱,仿佛很不舒服的样子,但嘴唇动的时候确实像是在说“百姓何辜”。只是声音全都含在喉咙里,若不是先听见了杀良冒功的话,谁也不会发现他在说什么。

“他现在怎样了?”沈数把涌上胸口的怒火往下压一压,伸手轻轻握了桃华的手,“别怕。”

“我不是怕,只是觉得冷…”桃华苦笑。她不是没见过死人,之前在疫区,还不是看到无数病人因为被耽误了而死去?可是那毕竟也是先得了病,而杀良冒功…她只要想一想就觉得背后直冒冷气,看着一个人死去,与亲手结束一条活蹦乱跳的生命总还是有区别的。

于铤在发热。他看起来比在猎场那时候黑瘦且憔悴,即使在昏睡中眉毛也紧紧地拧着,在眉心处挤出一个深深的川字纹。

“我已经给他诊过了脉,是郁结于内,又感了风寒,身上还带着伤,被酒一冲发作出来,此病非轻。”

“他是跟着于锐去的,但如今于锐并未回兵,也未曾派遣他回京报信。”也就是说,于铤很可能是自己跑回来的。

桃华靠在沈数身上,看着在床上不停翻腾的年轻人:“他被吓到了…”想来他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会看见自家人杀良冒功,而他就是其中的帮凶。

沈数看了于铤片刻,忽然问:“能让他醒过来吗?”

桃华敏锐地理解了他的意思:“你想让他作证?我觉得不太可能。”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她才知道那些大家族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于铤如果真有出来揭露自己堂兄的勇气,也不会郁结于心以至于病成这样。

沈数狠狠地皱了皱眉。其实他也知道不可能。于铤应该是刚刚从山东跑了回来,估计于阁老都还不知道。一旦于家接到于锐传回来的消息,估计就会把他禁闭在家里,根本休想再出门,更不用说去揭发于锐。

“我得先把他带走。”沈数略一盘算,迅速拿定了主意,“如果让他回去于家,那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扣在手里,至少能让于家不安。

“怎么带走?”桃华怔了一下,“我在街上把他撞倒,肯定有不少人看见的,于家能查得出来。”

沈数微微一笑:“他是奉皇命随军剿匪,现在皇上尚未宣召,亦未收兵,他自己就回了京城,单这一条就能把他扣下了。”

“有理由就行。”桃华松了口气,“你也不要太落了别人的口实。”

沈数心里一暖,握着她的手又紧了紧,低声道:“我送去的那些图样,你选了没有?”

桃华脸上微微红了一下:“下次不要送那么多了,总共只是三样,我瞧着样样都好,挑得眼都花了。”她倒没觉得及笄礼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为沈数的用心而感动。

沈数低声笑道:“及笄礼怎么能马虎。”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可以出嫁了,意味着她可以嫁给他了,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哪能轻忽呢。

桃华脸上更红了,正想说句什么,就听外头隐隐传来喧哗的声音,接着春华轩掌柜就敲了敲门:“王爷,于家来人了,说蒋姑娘撞了他家儿子,现在是要杀人灭口,在门口闹起来了。”

沈数轻蔑地一笑:“果然来了。先拦住他们。于铤无召私自回京,乃是临阵脱逃,自有律法治罪,容不得他们胡闹。”

春华轩大门前,于铤的父母带着几个下人堵在那里,于母已经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拍着腿大哭大叫起来。

于父觉得这有些不像样子,正打算劝阻一句,背后一个管事打扮的人便低声道:“六老爷,还是先把少爷弄出来吧,不管用什么法子,人弄出来就行。要是弄不出来…”

于父脚下一顿,又缩回去了。于铤随军剿匪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还是挺高兴的。族里想给承恩伯做嗣子的太多,于铤倘若能立点功劳,承恩伯说不定就看在眼里了。谁知道这逆子出去没多少日子,竟然自己跑回来了。问他为什么回来也不说,挨了一顿竹板嘴都闭得死紧,倒是跑出去喝酒去了。

这个儿子于父向来也不怎么管得了,只能冲着他的背影骂了一通。只是过了一日,本家那边就派来了这个管事,问于铤的去向。

这管事他认得,是阁老府上管外门的,每年他们去阁老府拜年的时候,八成都是这个管事在接待。虽说不是什么大管事,但在这些穷亲戚眼里也是要紧的人了。他一来,于父自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接待,一听他是来找于铤的,马上就冲出门去找那个逆子,谁知道到了街上,才听说他被一辆马车撞了,送去了一个笔墨铺子。

于父暗骂小兔崽子不省心,正打算向管事陪个不是,请他先回去上复于阁老,他自己马上去把于铤弄回来,这管事却亲自与他一起来接人,还把于母也叫了出来,让他们务必把人弄回家去。

虽则这一辈子都是个无用之人,但于父察颜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不然也不能年年靠着拍马从族中得些实惠。这管事如此态度,只怕于铤是沾上了什么事情。

春华轩本已上了门板,这会儿于母又哭又嚎,引得旁边店铺里都有人走出来指指点点,更有些闲人停下来看热闹。片刻之后,门板打开,里头走出个人来。于母也不管是谁,立刻跳上前去拉扯:“快把我儿交出来!你们撞了人,难道还要毁尸灭迹不成?”

出来的正是春华轩的掌柜,听于母这恶狠狠的语气不由得皱起眉头:“老太太这说的什么话,令郎大醉,身上又带着病,蒋姑娘正在给令郎诊治,怎么就成了毁尸灭迹了。”

于母死拉着他:“有病该去医馆,跑你这笔墨铺子来做甚!”

掌柜嗤了一声:“老太太难道没听说过蒋姑娘的医术?令郎能得蒋姑娘医治,乃是大幸事呢。”这可是未来的郡王妃,你以为人人都能得她治病的吗?

于母的确还不知道撞了儿子的人是谁呢,她被于父叫出来,只知道要可劲儿地闹,好把儿子接出来,并不知道别的事情,闻言便撒泼道:“什么酱姑娘醋姑娘的,你只叫她快把我儿子交出来,若是我儿子少了一根头发,我揪她去见官!”

“好大的口气啊。”沈数刚才从后门悄悄出去,又绕了回来,策马从街口走了过来,“谁敢说要拿本王的王妃去见官?”

于府的管事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这位六老爷真是屁事不懂,于铤昨日就回了家,他竟不知道叫人来说一声,以至于今日接到山东的信才知道。这赶着出来找人,怎偏就那么巧竟被未来的郡王妃给撞了呢?安郡王跟于家不合不是一天两天,看来今日这人是难以弄回去了。

管事一边想着,一边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袖中的两个油纸包。临出门的时候他已经得过吩咐,若是于铤不肯来阁老府,那就要封住他的嘴。现在他袖子里揣了两种药,一种是迷药,一种是毒药。原本是打算用迷药把人弄倒了关起来的,毒药不过是以备万一。但现在看来,恐怕这毒药才是能派得上用场的了。

春华轩掌柜已经带头向沈数跪下行礼了:“回王爷,蒋姑娘借了小店的地方为于公子诊治,小人并不知这几位跑来大吵大闹是为了什么。”

于母到了这会儿也不敢撒泼了,嘴里却还嘟囔道:“我儿子被撞了,难道还不许我问吗?”

春华轩掌柜忙道:“我方才已说了,于公子并未被撞伤,只是原有风寒,酒醉之后激发出来,正在发热。蒋姑娘好心,才为于公子诊治的。”

管事轻轻咳嗽了一声,上前行礼道:“如此说来定是误会了,那我们这就接我家少爷回去,不敢再劳动蒋姑娘了。”

沈数一提马缰,挡在他前面:“于铤未经奉召私自回京,你知道是什么罪吗?”

于母可不知道这居然还是有罪的,顿时紧张起来:“什,什么罪?我儿子就是回来了而已啊…”

“这是临阵脱逃。逃兵,死罪。”沈数居高临下地看着于母,一摆手,几名侍卫就往春华轩里走。

于母已经吓得腿都软了,于父也呆住了。这个儿子是不大讨他喜欢,可是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若是于铤死了,谁给他养老送终,他把谁过继给承恩伯啊?

不假思索,于父一把拉住管事:“二管事,快救救我儿子!我可就这么一个儿子啊。”

沈数刚才就觉得这个管事与旁人不大一样,现在看于父居然要拉住他求救,顿时心里已经猜出他是什么人了。

管事却是心里大骂于家六房都是蠢货,当着沈数的面这么扯住他,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这不是我家管事吗?就算沈数原来没疑心,现在也该疑心了。

然而这时候也不能喝斥于父,管事只得硬了头皮上前道:“王爷有所不知,我家少爷并非临阵脱逃,而是奉于侍卫之命回京送信的。”

“你是什么东西,也配到本王面前来说话。”沈数看都不看他一眼,“带走!”其实真说起来,于铤就算是临阵脱逃,也不是他能管得着的,幸好来的只是个管事,就算有再大胆子也不能拦他这个郡王。

管事连忙向于父于母使眼色,示意他们去拦住沈数的马。于父还在犹豫,于母却当真急了,真的扑过去就要抱沈数的马腿:“我儿只是回来送信,不是临阵脱逃啊!”

她这也真是豁出命来了。沈数的马是从西北带回来的,身高体长,比一般的中原马更为神骏,这要是被惊着了,一蹄子蹬过去,于母连肠子都要被踹出来。她这般扑过来,沈数倒被她吓了一跳,连忙勒马后退。于母抱了个空,也不知道厉害,索性躺在地上就号啕起来。

这会儿两名侍卫已经把裹了被子的于铤抬了出来,于母一见儿子,什么也顾不得了,嗷地一声扑上去,儿呀肉呀地叫着,就伸手在于铤身上到处乱摸:“可是被马踢了?可是他们要弄死你呀!”这会儿她已经全不记得里头那个是未来的郡王妃,只管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死扯了儿子不放手。

桃华在里头听见,只好走出来道:“他并没有被马踢伤,不过是风寒发作,又饮酒太多,烧热起来了。我已经给他灌了药,并无性命之忧。”

于母只当没听见,抱着儿子只管嚎。两名侍卫怕她扒掉了被子再让于铤病得更重,且男女有别也不好硬拽,倒被她阻住了脚步。

桃华皱皱眉,过来在于母两边肩上一捏,于母双臂顿时失了力气,被薄荷拦腰抱着就拖开了。此时于父和管事也都挤了过来,管事借着于父身体的遮掩,从袖子里摸出一颗药丸来,身体扑在于铤脸上,手就在底下将药丸塞进了于铤嘴里。

周围的人都未发觉,沈数高踞马上却觉得那管事的动作似乎有点不对,立刻喝道:“看他在干什么!”一名侍卫转身就扭住管事的手臂,将他拎了开来,但于铤在昏睡之中觉得嘴里被塞进了什么东西,本能地喉头一动,竟已将那药丸咽了下去。

侍卫将人拎开再去看于铤,已经并无异状,但他出于谨慎,还是伸手去管事袖里搜查,一摸就摸出一个纸包来。

管事被按着跪在地上,却暗暗松了口气。他这剩下的包里是迷药,就算被搜出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果然桃华过来闻了闻包里药就道:“这是曼陀罗花,迷药。”

沈数眉头却是一皱:“不对。”他刚才虽然离得远,但目光没有被遮住,清楚地看见管事扑到于铤头部,手在身体遮挡下面做了个动作,现在回想起来,极像是往于铤嘴里塞了什么东西。但人都已经烧得昏头昏脑了,下迷药岂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王爷,他口中并没有什么。”另一名侍卫已经去掰开了于铤的嘴,然而什么也没找到。

桃华转头就到于铤身边去了,侍卫眼看着她半跪下去几乎紧贴到于铤脸上,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地抬头去看沈数——未来王妃跟个年轻男子贴到一起去了,这可成何体统?

沈数却翻身下马,一面叫人将管事押住,一面几步走到桃华身边:“怎么样?”

桃华仔细地闻了又闻。于铤刚刚喝过治风寒的汤药,口中还有一股药味,对她辨认实在是极大的妨碍。但她终于还是从里头辨别出了一种汤药中没有的味道:“是断肠草!”

☆、第132章 救人

断肠草,学名雷公藤,有大毒。中毒后会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所以才得了断肠草的威名。

桃华呼地站起来,冲着春华轩掌柜厉声道:“去弄些生蛋清来!备灰水,备皂角水!”转头又向薄荷急促地道,“去买绿豆、金银花和甘草,马上!”

于母愣愣地听了半天,才慢半拍地明白过来桃华说的这是于铤,顿时嗷地一声又要扑上来:“我儿怎么了!你们,你们要毒死他吗!”

桃华把她往旁边一推,冲着两个侍卫道:“抬回去!”这得马上催吐洗胃。

于母号啕大哭起来,连滚带爬地跟在担架后头。于父还在发愣,半天才将目光转到管事身上,一脸不能置信的表情。

沈数沉声对按住管事的那名侍卫道:“先看起来!”显然,这是于家怕于铤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要灭口了。

管事顿时叫起撞天屈来:“王爷这是要做什么,小的就是不合身上揣了包蔓陀罗粉,怎么就将断肠草的事儿也扣到小的头上?”到了此时,他也知道事情不好办了,不由得有些后悔方才不该那么着急。

这管事也算是于阁老的心腹之人,经常在外头给他做些事的,然而上头有个打小就伺候于阁老的大管事压着,离出头就差那么一截。这人有了争胜之心,做起事来虽然勤奋,却也容易被前方的目标晃花了双眼,做出些过犹不及的事来。

这管事如今就是如此。其实于铤已经病得昏昏沉沉的,就是被带走了一时半时也未必说得出什么,更何况他或许也根本不敢开口揭穿自家人的事,完全可以先回去禀明了阁老再行处置。只是他立功心切,生怕这桩差事做不好回去被责怪,再则于阁老又交了他这包药,显然是对于铤的性命并未怎么放在心上,所以他一时冲动之下,就用了药,没想到竟被沈数看破,知道这回棘手了。

他心里倒是极明白的,若是追究起来,于阁老定不会承认是自己授意,就是想想家里的妻儿,也知道这罪名只能他自己担着。既然如此,倒不如搅混了水,若有一线希望,于阁老看在他肚子里还有些秘密的份上,也会捞他出来的。

想透了这一点,管事就扯着喉咙叫起来:“方才我家少爷可是从这店里抬出来的,谁知道之前吃了些什么?莫不是有人暗地里给我家少爷喂了毒药?”眼珠子一转又叫道,“小的知道郡王妃医术超绝,定能治好这服了毒的人,只是可别拿我家少爷来试啊!”

这话说的可实在是恶毒,明着是指称桃华为了扬名,故意给于铤喂了毒药,然后再来救治。

沈数怒极,虽然知道这时候若是动手打人必然落下口实,也顾不得许多,扬手一鞭子抽下,管事脸上顿时斜过一条鞭痕,连嘴唇都被打破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然而被管事这样一闹,街上已经围了一圈的人,虽然不敢凑得太近,也都指指点点的小声议论。

沈数冷冷地让侍卫将管事拖到春华轩门口堵了嘴跪着,自己径直进了店里。他很明白这管事不怕死地闹是为了什么,虽然事情闹大了,于阁老那里也一样不好收场,但现在他们确实没有证据证明这管事下毒,恐怕到最后于阁老还是能把自己摘出来。

然而现在也顾不得这些了,首先于铤不能死,否则桃华就说不清楚了。

沈数一进后堂,就听见呕吐之声。桃华半跪在地上,把于铤的身体俯在自己膝上,用力拍打他后背。于铤大口呕吐,然而刚刚吐完就又被灌上一碗灰水,然后翻过来再吐。

他神智还有些不太清醒,只吐了两次就不肯再喝水了。桃华毫不客气地叫一名侍卫架住他,自己捏了他鼻子硬是将一碗皂角水灌了下去,再将他翻过来吐。

于铤连吐四回,整个人都萎靡了下去,吐出来的已经都是清水。

桃华满裙子都是他吐出来的污渍也顾不得了,扳过他的脸来仔细查看,半晌才松了口气:“给他再灌一碗生蛋清就行了。”到现在于铤也没有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的表现,吐出来的东西里也没有血,应该是药入口后时间不长,全都被催吐出来了。

于铤吐得手软脚软,毫无反抗之力,自有春华轩的伙计将他喂了生蛋清后抬进去换洗了。沈数走过去把桃华扶起来:“他无事了?”

“幸好没事。”桃华却又弯下腰去,在于铤第一次吐出来的一堆东西里翻了一下,拈出一小块东西来,“他被喂的是药丸。”

于铤第一次吐出来的还是半流质,有他吃下去的酒菜,还有喂下去的汤药,现在又全都从胃里倒出来,简直别提气味有多么好了,就连旁边那几名在战场上见过血肉之伤、见过肠子从肚子里拖出来的侍卫都禁不住皱眉。

桃华却并不在意,示意取个容器来将这小块东西盛起来:“我猜这药丸可能是备了给人自尽的。”药丸吞服起来比药粉方便,但因为做成了丸,融化的速度就比药粉要慢一些,药性发作自然也就慢。当然这也幸好是沈数当场就发现了那管事的小动作,否则等到于铤觉得腹痛的时候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为防万一,还是要煮点甘草绿豆水给他喝。”桃华自从穿越过来就没给人做过催吐,刚才忙活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看于铤没事,心里一松,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味道简直难以忍受,几乎也想吐了,亏得沈数还能在旁边站得住,“我去换衣服。”

这次出来本是去鲁家复诊的,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些事,薄荷自然也没想着带件衣裳。而且她的衣裳也弄脏了,主仆两个要了热水洗了一遍出来,就在房里面面相觑。薄荷看看自己的衣裳脏得还少一点,便道:“不然姑娘先穿奴婢这件,奴婢找个小伙计借身衣裳穿,马上回去给姑娘拿衣裳过来。”

桃华叹道:“反正也是坐马车,索性你我都借套伙计衣裳穿了就是,也不会有人看见的。”

薄荷看看自己那套衣裳,只得点头道:“那奴婢去找掌柜——”

刚说到这里,就听门上被人敲了几下,薄荷过去将门打开,就见一个绿衣女子抱着个包袱走了进来,福身向桃华行礼:“王爷让奴婢过来给姑娘送几件衣裳。”

“蝉衣?”桃华微有点诧异,这么短的时间,沈数居然还把她叫过来了?

“是。”蝉衣微低着头,“这几件衣裳虽是奴婢的,但从未上过身,姑娘别嫌弃。”

沈数一片心意,桃华自然不会嫌弃,一边穿衣裳一边问:“王爷呢?”她洗完出来,就听见院子里安静了,外头倒像是动静更大了。

蝉衣走过来跟薄荷一起伺候她穿衣裳,一面道:“京兆尹衙门来人了,于家人还在外头闹。王爷说,请姑娘不要出去,换了衣裳就回府吧,那些事自有王爷处置。”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也的确不是桃华能插手的了。穿上衣裳,三七的马车已经在春华轩后门等着,桃华上车的时候,就听前门处还是乱哄哄的,三七紧绷着个脸,仿佛在跟谁生气。

薄荷忍不住问他:“这是跟谁摆脸子呢?”

三七胀红着脸一指前头,又觉得不大妥当:“反正都是胡说的,姑娘也不用听他们的。”

“哦?”他这么一说,桃华倒得问了,“都说什么?”

三七支支吾吾不想说,倒是蝉衣答道:“有人说这毒药本就是姑娘下的,不过为了扬名。也有人说于铤根本没有中毒,姑娘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若是真中了毒的,根本就救不了。”总而言之,就是说桃华在沽名钓誉,贼喊捉贼。

三七略有点埋怨地看了一眼蝉衣,这些话何必说得这么清楚呢,岂不是让姑娘听了心中不快?刚才他在前头听见几句都气得要死,更何况姑娘这么费心费力地救了那姓于的,知道了岂不是更闹心?

桃华倒是轻嗤了一声:“若不这么说,于家如何脱得了身?”很显然,于锐杀良冒功的事是确凿无疑的,只是,如果就仅仅是这一件事,似乎也不到杀人灭口的程度。难道说于锐在于阁老眼里就如此重要,不惜杀掉旁枝子弟也要保证他不受连累?还是说,于家还有别的事情?

马车回到蒋家,蒋锡正好从蒋老太爷处出来,一见女儿换了衣裳回来,连头发都另梳过,身边还多了个陌生的丫鬟,不由吓了一跳:“可是在鲁家出什么事了?”

桃华连忙道:“爹不用担心,其实没什么事。”转头对三七道,“你送蝉衣姑娘回郡王府。”

蒋锡听见郡王府,不由得多打量了蝉衣几眼,才跟着桃华进屋,追问道:“究竟是出了什么事?这衣裳是谁的?”衣裳料子都是好的,跟桃华平日里穿的也差不多,但看那式样窄袖短襟的,应该是下人穿的,且裙子还短了一点儿,并不合身。

桃华走到屏风后头将衣裳换下来,一面将今日于铤之事说了一遍。蒋锡听得吃了一惊:“杀良冒功?这,这简直太造孽了!如此说来,于家这个孩子倒还是个好的,有他作证,皇上现在把那于锐召还问罪,或许还来得及?”

桃华不禁摇了摇头,自家这个爹爹的确是太天真了些:“于铤若是能这样大义灭亲,大概就不会在街上喝得烂醉了。”

“可是于家都要弃卒保车了,今日若不是你,他必定被毒死!”

桃华还是摇了摇头:“我觉得没有那么容易,何况现在也没有证据能向于铤证明,是于家人想毒死他灭口。”虽然于铤心里可能隐约也能猜到,但他究竟会不会因此开口,仍旧是个未知数,毕竟他也不是孤身一人,还有父母捏在于阁老手里呢。

这件事的结果,桃华过了四五天才知道。不过确切点说,这其实真不能算是个结果,只能算是个“事态发展情况”。

“…王爷说,请姑娘不要在意,这件事自有王爷处理。若是外头有一二闲话,姑娘也不要与那些小人生气…”

来传话的是十五。既然那天已经在春华轩门口摆明了替自己王妃出头,沈数也不忌讳太多了,知道桃华必然惦记此事,索性就派了十五过来。

那天于铤到底还是被带走了,因为事情闹得太大,皇帝在宫里都听说了,索性派了人来,将于铤直接带去禁中问话了。

可是人虽然带走,事态却并未因此平息,据说于铤被带到皇帝面前时还病得一塌糊涂,根本没法问什么话。不过他也不能证明是替于锐回来送信的,所以被皇帝关了起来。

既然于铤无法回话,自然就不能证明是谁向他下的毒,但从他胃里呕吐出来的那大半颗药丸却经太医院检验过后,认定是断肠草制成的蜜丸,从表面上看起来与治咳嗽或解酒的药丸都挺像的,没经验的人极有可能误会。

但是这颗蜜丸只把情况搅得更复杂了。于父于母在外头到处叫喊,说的话都是指桑骂槐,虽然不敢明着说是桃华给于铤喂了毒药,却明白地表示他们绝不相信是那管事做了此事。

不过虽然于父于母作为亲爹娘的话听起来十分有力,却也不能将另一种声音压下去——那就是于锐在外杀民冒功,于家为了遮掩才要舍弃于铤。不然于铤为何回京之后就狂饮,而据他平日行事,根本不是贪酒之人。更不必说若是奉命回京送信,更不应该这样醉酒误事了。

且于铤入宫面圣之前,已经先有太医为他检查过,并无骨折等伤,足见蒋家的马车并未将他撞伤,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要给他喂毒药。蒋氏本就有先帝的话并不能行医,桃华的医术又已经被太后和皇帝所证实,再去给人喂毒来扬名,未免也太多此一举。尤其她如今已经是未来的郡王妃,难道将来嫁进王府还能再出去给人看病?

于是两边如今都有嫌疑,然而一边是未来郡王妃,一边是朝中阁老,无论谁沾上下毒的罪名都够丢朝廷的脸,倒是势均力敌了。也正因着关系朝廷脸面,皇帝的意思是不欲闹得人尽皆知,无论有什么事都私下处置。

“那,皇上打算如何处置此事呢?”主要是于锐那边,难道还让他继续屠杀百姓吗?

十五有些为难:“这个——属下就不知道了。听说皇上已经派钦差前往山东,大约是要让于侍卫上折自辩吧。”

薄荷听得睁大了眼睛:“还让他自辩?他杀了无辜百姓,又欺瞒皇上,难道不是立刻抓起来吗?”

“没有证据。”桃华叹了口气,“于铤连口都没开,皇上只能派人去山东调查。”可是山东能不能找到证据呢?

十五点点头:“不过皇上已经让钦差带了旨意去,红莲教一事要仔细查证,不可枉杀。另有未剿之匪,当以招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