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这时候才看见沈数背后的桃华,不由得一怔:“蒋姑娘也在?”恍然明白,原来这是来私会了…不过,人家已经是指定了亲事的未婚夫妻,似乎也说不上“私”会。

崔幼婉紧握着帷帽,勉强才抑制住想上前去给桃华一记耳光的冲动。她费了那么多的心思,小心翼翼地期待了那么久,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全被这个低贱的医家女占了去!

最初听到皇帝下旨指婚的消息时,她虽然心中失望,却还觉得事情犹有转机。一个医家女怎堪做郡王正妃?这显然是皇帝和太后有意而为之,就是不想沈数娶到一个出身高门的妻子。

沈数自己一定也不会高兴的吧?他毕竟是先帝血脉,怎么会愿意娶这样一位王妃?虽然皇帝的旨意无法违背,但他一定会想要另择一位出身相当的侧妃,那时候她的机会就来了。虽然以她的出身去做侧妃太过委屈,但不得沈数欢心的正妃其实也与摆设无异,到时候郡王府依然可以是她的天下。

就是这一丝信念支持着她直到今日。这段时间里,她婉转地、旁敲侧击地向崔夫人和崔敬表达了这个意思。这两人当然都是反对的,毕竟以崔家的地位,送女为侧实在有失身份。但是崔幼婉始终没有死心——只要沈数厌弃蒋氏,她就觉得这件事还大有可为!

但是现在,蒋氏竟然也在这里!崔幼婉极想说服自己这只是巧合,但她无论如何也骗不了自己。

今日她来春华轩,就是因为之前听说了于铤事件,知道沈数出现在春华轩过。不过崔家如今消息并不灵通,因为崔敬闭门读书,无事根本不出门,所以直到此事将近平息之时,他才得了消息讲给母亲和妹妹听。

其实崔幼婉也知道,沈数那日出现在春华轩是为了于铤去的,之后未必会再来。然而她跟魔障了似的,只觉得哪怕在这里见不到他,知道这是他来过的地方也好。万没想到竟然真的见到了,只是还没容她高兴,就发现他来这里竟然是为了那个蒋氏!

崔幼婉真想拉住沈数大声问一句:难道他不知道蒋氏是个医家女吗?难道他不明白太后和皇帝给他指这样一桩婚事的用意吗?难道说——他真的对蒋氏满意?是因为她会医术,还是因为,她生得美貌?

情不自禁地,崔幼婉又将目光盯在了桃华脸上。自从崔秀婉“暴病身亡”,她有半年不曾踏出家门。这半年里,她长高了一寸,胸前也开始发育,揽镜自照时也觉得比从前多了些韵味。

然而半年未见,蒋氏也有了变化,毕竟是比她大将近两岁,一件银红色长夹袄虽然并未掐紧腰身,也能看得出玲珑浮凸的线条比她更加明显。那张端庄的鹅蛋脸上多了些难以描述的灿烂,仿佛整个人都被罩了一层淡淡的光似的,更显得明艳照眼。一想到这层光是谁带来的,崔幼婉就想冲上前去狠狠一巴掌打掉它!

薄荷注意到了崔幼婉敌视的目光,连忙往前站了站挡住桃华,低声嘀咕道:“姑娘,有人瞪着您呢。”

这句话声音不大不小,春华轩这些日子因为于铤事件已经门前冷落,大堂里除了崔敬一行别无客人,格外安静。于是薄荷的话就落进了每一个人耳中。

这里除了沈数和春华轩的伙计掌柜,就只剩下崔家人。于是薄荷这话所指的目标简直不要太明确。崔敬下意识地转头去看自己妹妹,眼角余光扫过沈数微皱的眉头,心里暗暗叫糟,干咳了一声道:“前些日子王爷大喜,敬不便登门,尚未恭喜王爷。”

妹妹死了不到半年,自然不好到处串门,崔敬此举也是合礼数的。崔幼婉低下头,耳听沈数语气平淡地应酬了几句,就带着桃华走出去了,才发觉掌心里一阵阵疼痛,是被自己掐出了几道血印。

如此一来,崔敬也没什么心思买纸笔了,胡乱挑了些就结账出来,上了马车才皱眉道:“幼婉,你今日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出来帮他挑纸笔的吗?怎么见了蒋家姑娘竟如此失态?

“我只是恨她!姐姐才死了不到半年,她就——”

崔敬沉下脸:“她是皇上指婚的。”又不是蒋家自己向郡王府提亲,恨蒋氏根本就是毫无理由,“你不会是对安郡王有什么想头吧?”

如果说之前崔幼婉说自己愿意顶替崔秀婉嫁入郡王府的时候崔敬还没有多想的话,那么这半年来崔幼婉时常透出的几句话已经渐渐让他起了疑心。今日春华轩这一见,他已经完全肯定了,崔幼婉对沈数,定然已经有了不该有的念头。

☆、第137章 谈判

虽然不可能听到崔敬的话,但其实用不着听,桃华也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女子看女子,有时候更敏锐得多——崔幼婉盯着沈数的神色,绝对不像是看见了“姐夫”的模样。

薄荷没有想得那么深,但她对崔幼婉瞪着桃华的目光看得更清楚:“崔二姑娘那是什么意思,看见姑娘跟看见仇人似的,几时惹着她了不成?”

桃华轻轻笑了一声:“别理她。多半是有癔症。”崔家是决不会让她嫁做侧室的,所以崔幼婉其实并不能构成威胁。

薄荷哼了一声:“说不定真是有癔症。从前姑娘去给她姐姐治病,她也是这么一副嘴脸,好像姑娘是去害她姐姐的。如今人没了,倒更变本加厉起来了——姑娘,她不会觉得崔大姑娘死了是因为你没给她治好吧?”

这丫头联想力也挺丰富的。桃华笑着摸摸她的头发:“既然是癔症,你管她想什么呢,横竖她又不能扑上来咬我。”

薄荷忿忿地哼了一声:“依奴婢看,崔家没个好人。”崔大姑娘当初态度也未见得多好,王爷若是真娶了那个女人,肯定没有娶她家姑娘来得开心。

毕竟还是要有所避忌,沈数并没有把桃华送到鲁家,而是在街口就分了手。临走的时候他在车厢上敲了敲:“放心,崔家那边我会找人看着。”

桃华知道他是把刚才薄荷说的话都听进去了,心里一暖,掀开帘子对他笑了笑:“我不怕她什么,你别为崔家分心。”要做的事情太多,崔家又算什么呢?

沈数也回她一笑,伸手替她把一绺碎发往后抿了抿,低声说:“明天等着我。”随即双腿一夹马腹,往前走了。

薄荷扒着窗户边啧了一声,十分骄傲地道:“王爷骑马真是好看。”也只有王爷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她家姑娘。

桃华被她逗得笑出来:“好了,有王爷在,你也不用担心崔家了。”现在更应该好好想想,去了鲁家,她该怎么对鲁显提那件事。

鲁老夫人早就等着桃华了。原说是十日复诊,早几天就该到了,结果京城里都知道太后给蒋家赏了一个宫人去教规矩,蒋家姑娘怕是在成亲之前都不好再出来了。

这十日用药之后,鲁老夫人觉得并没有之前喝瓜皮汤的效果那么明显,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生怕桃华再也不能来。昨日得了蒋家那边的消息,今日一早就翘首以待,见了桃华便忍不住问起来:“…仿佛跟前些日子没什么不同…”

桃华一边给她诊脉一边含笑道:“老夫人这是多年积下来的症候,之前乃是因为夏日食瓜实在太多而突然爆发出来,所以稍一缓解,老夫人便觉得效果显著。如今用药是要调节积年旧疾,这就慢了。”

鲁老夫人略有些失望:“那要多久才能好?”她现在腿已经不疼,但走路总觉得不太得劲。

桃华略算了算:“总要再吃六副药才行。”她说的一副药是指十天,六副就是两个月,“等到入夏,老夫人就会觉得身上轻快了。只是夏日里务必注意不可再过食生冷。另外三伏之时我还要给老夫人来做几次艾灸,今冬就不会再有腰腿不适了。”

鲁璇在旁忍不住问道:“为何要等到三伏才做艾灸?今日难道不能做?”

桃华微微一笑:“治病以时,事半功倍。三伏是阳气最盛的日子,此之谓冬病夏治。”

鲁璇听得半懂不懂,还想再问,被鲁夫人以眼神制止了,亲自给桃华端过茶来:“蒋姑娘辛苦了。”原本想着徐徐图之,关系近些再提鲁璇的事儿,可看样子桃华以后出门的次数大概也不会太多,还是早点说了这事的好,“庄子上今日一早送了新鲜的鱼虾过来,蒋姑娘可肯赏脸在寒舍用饭?”

一早让城外庄子送新鲜鱼虾过来,显然是预备着要请她吃饭了。桃华目光在鲁夫人母女身上一掠,就大致猜到了鲁夫人的意思。鲁璇未有所出的事她也知道,总脱不了是要看看为什么不孕不育了。正好她也要等鲁显回来,两得其便。

鲁夫人听桃华答应留下吃饭,忙不迭叫人下去预备,又问桃华的口味如何,支使得下人们团团转。鲁璇在旁边看得直撇嘴,被鲁夫人瞪回去了。

桃华并不在意,只叫薄荷回去瞧瞧,看宫里是否派了太医过来。若海姑姑问起,就说她想请的郎中不在家中,她正要等一等。

鲁夫人早有准备,一桌饭菜不过片刻就流水般传了上来。菜色显然是精心准备过,不但有京城风味,还有几道特地做的江南风味。席间鲁夫人谈谈笑笑,也算是宾主尽欢。

鲁老夫人上了年纪,惯于歇午,用饭之后略坐片刻消了食,就去歇下了。鲁夫人借口请桃华去赏早开的玉兰花,将人带到园中小亭里坐下,奉上好茶,这才吞吞吐吐地说起了鲁璇来。

这亭子地势修得略高,能一览园中景色,此刻即使是正午时分也凉风习习。桃华惬意地坐着,听鲁夫人说完便微微一笑:“不知道鲁大人什么时候回来?”

鲁夫人心领神会:“姑娘是有什么事要跟我家老爷说?他知道姑娘今日来给老夫人复诊,定然会早些回来的。”

鲁显是不是早就计划着要早点回来桃华不管,反正只要他赶紧回来就行了。

果然约有半个时辰之后,就有丫鬟来回话:“老爷回来了。”

鲁显是从衙门里急急赶回来的,一路上心里嘀咕,这时候把他叫回来,只怕是为了要履行那个承诺了。只不知道究竟这蒋氏会提出什么事来。倘若她要提些令人为难的事,要如何才能推辞?

鲁显一路打着腹稿回家,见了桃华简直是一脸戒备:“蒋姑娘可是有什么事?”

桃华却不接话,反而说起了鲁璇:“鲁夫人提到令千金数年未曾见喜,听夫人的意思,似乎是想让我给令千金也诊诊脉。鲁大人怎么看?”

这种客客气气的声调简直让鲁显要抓狂。在他听来,这分明是在说:你鲁大人不让我行医,现在你女儿需要我诊脉了,你说我是诊呢还是不诊呢?

他真想说不要诊了,可是鲁璇数年无出,不知找过了多少郎中诊治,甚至还请过太医,为了求子吃过偏方,各寺庙里更是没少上香,可就是没动静。现在她婆家连通房丫鬟都赏下来了,鲁璇若是始终不能生育,只怕就要麻烦。鲁显憋了半天,还是道:“蒋姑娘是想要怎么样呢?”

“今年是太后娘娘五十九岁圣寿。”桃华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扯起了别的,听得门外的鲁夫人急得火蹿头顶,“虽说不是整寿,但也是逢九之年,皇上的意思,是想要大办的。”

逢九分为明九和暗九,明九即是寿数中带着九字,暗九则是寿数合九之倍数。不过无论明暗,按时下风俗,逢九之年都不甚吉利,须要处处小心。皇帝要大办圣寿,也是想着给太后冲一冲。

“既然要大办圣寿,总要赦一赦的。若说大赦天下,未免有些不大适宜,不过今年山东那些人里,有些并未造反却因家人涉嫌造反而被判秋后处斩的,似乎可以赦了为太后积福。”

鲁显吃惊地看着桃华,本能地道:“蒋姑娘,这是朝政之事!”

“我自然知道这是朝政之事,总要有人先上个折子才好办事。”桃华慢条斯理地道,“鲁大人,这是积福积德的事,并不违背了什么。这个折子,你应该可以上的吧?”

鲁显紧闭着嘴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老实说这件事对他而言冲击也是颇大,尤其在于铤莫名其妙的死后。或许外头的传言还有怀疑于铤死于沈数之手,但他心里却是极明白的,于铤分明就是被于家舍弃了!

现在蒋氏突然向他提出这个要求,几乎就等于向一片表面勉强维持平静,底下却是暗涌不断的水面上突然扔下了一块巨石,将他好不容易才重新做好的心理建设又给打了个粉碎。

不上这个折子吗?其实他心里也还是有些可怜那些无辜百姓的,且如蒋氏所说,这是件积福积德的事,哪怕不积于自身,也积在儿女身上。

可若是上了这个折子——他可是于阁老的门生,这个折子一上,将置于阁老于何地呢?而且,于家能放弃于铤,会不会也就放弃了他?

桃华悠然地等着,观察着鲁显的表情。她不是心理医生,不能从鲁显的表情和动作上挖掘出他内心的确切想法,但是大体的猜测还是能做的——她提出这件事的时候,鲁显不是强硬地拒绝而是先找了个朝政的借口,证明他对这件事本身其实还是有些想法的。很有可能,他对此次于家以无辜百姓颈血铸起于锐军功的事也并不赞成。

“这件事——”鲁显挣扎地喃喃了一句,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半晌才道,“那终究是造反,本也该族诛。十恶原本就是不赦之罪。”

十恶之罪,谋反在首,自然是不赦。

“谋反之人已经都处斩了,剩下的这些只是被他们牵连而已。这些人未犯谋反之罪,自然也就谈不上十恶了。”桃华手指轻轻敲了敲桌沿,“鲁大人,当初你可是答应过我的。现在再加上令千金…”

鲁夫人一直在门外偷听,听到这里不由得心里一紧。鲁显此人并不喜受人威胁,蒋氏这样说话正犯了他的忌讳。上次为了鲁老夫人他才勉强低头,此次只怕…

她还没有想完,鲁显已经冷冷地道:“蒋姑娘,你这是威胁鲁某?”

鲁夫人很想进去捂住蒋氏的嘴,告诉她不能跟鲁显硬顶。然而她马上就听到蒋氏同样冷淡地道:“难道鲁大人要出尔反尔?若是如此,也请恕我不履行承诺了,令慈的病症,就劳鲁大人另请高明吧。”

鲁夫人实在忍不住,悄悄探头看了一眼。鲁显正背对蒋氏站着,大半个侧脸正好落在她眼中。然而让她惊讶的是鲁显的表情并不像他的语气一般冷硬恼怒,脸虽然板得很紧,但做为多年的枕边人,鲁夫人仍旧在丈夫的眉宇之间发现了一抹轻松。

轻松?鲁夫人有一瞬间怀疑自己看花了眼。然而之后她就听见鲁显冷冷地道:“当初的承诺是家母做的,如此,鲁某不敢悔诺。但此事一了,鲁某就再也不欠蒋姑娘什么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仍旧板得紧紧的,可是双眉之间的川字纹反而展开了些。

鲁夫人缩回头去,在门外怔怔地站了片刻,突然明白了。其实鲁显是愿意上这个折子的,可是他也知道,上了这个折子就等于对于阁老的背叛。在自己的良心与对座师的忠诚之间,他摇摆不定,而蒋氏用鲁老夫人的一个承诺,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蒋氏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呢?鲁夫人站在门外情不自禁地思索起这个问题来。不过她马上就听见蒋氏似笑非笑的声音:“鲁大人,还有贵千金呢。”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鲁夫人立刻就在心中得出了这个答案——否则她就不会如此得寸进尺,竟然还想用鲁璇再要一个承诺。她却不知道,鲁老夫人是母亲,为了孝道鲁显才会认下这个承诺,鲁璇可没有这个份量。

不知怎么的,鲁夫人觉得稍稍松了口气。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心思被人摸得一清二楚,如果蒋氏真能做到,那鲁夫人觉得自己大约是不敢请她再来给鲁璇诊治了。

果然鲁显硬声道:“蒋姑娘若是不愿给小女医治,鲁家并不敢强求。”

桃华微微一笑:“罢了。医者父母心,虽然鲁大人总是不想让我做个医者,不过家训不敢忘。请令千金过来吧,至于说这报酬,就请鲁大人日后再得好茶,送我一些就是。”

鲁显偷偷松了口气,板着个脸出门,在门外看见鲁夫人,脸上不由得略有几分尴尬。鲁夫人心知肚明,只装做不知道,一脸急切地问道:“老爷,蒋姑娘可答应了?”

桃华在屋里听见鲁夫人的话,不由得微微一笑。刚才她都看见鲁夫人的首饰在门边上晃了晃——鲁家的丫鬟至多不过是一枝银簪,能戴那样镶珠金钗的,除了鲁夫人还有哪个?

不过她可无意揭破此事,人家夫妻间的事,要她多嘴不成?今日把折子的事办成,也就够了。如今有鲁老夫人和鲁璇在,日后跟鲁家打交道的时候怕还多着呢。

鲁璇被鲁夫人叫了过来,才知道是要让桃华给她诊脉,不由得就露出点别扭的神色来。鲁夫人急得掐了她一把,嗔道:“这时候你倔得什么劲儿!你爹都为了你低头了,你难道还要将这大好机会浪费了不成?”硬拖着女儿进了屋里。

桃华并不在意鲁璇的态度,径直给她诊了脉,又看了眼底和舌苔,再问过日常起居,眉头就微微蹙了起来。鲁夫人一直盯着她的脸,一见她皱眉,顿时就有些紧张:“蒋姑娘,这是——”以前来的郎中乃至太医都说鲁璇只是略有些宫寒,然而调理之后仍旧无孕,再求诊时也只说儿女缘分未到,劝她放宽胸怀,静待机会即可。

这些话听得多了,鲁夫人都快要会背过了。甚至那些方子,也无非就是活血化瘀之类,万变不离其宗。

“之前那些药方,夫人还保存着吗?能否拿来给我看看?”

鲁夫人急忙叫丫鬟去拿药方,转头看见鲁璇,便道:“这怕是还要些时候,你祖母大约要醒了,我陪着蒋姑娘,你去瞧瞧。”

鲁璇正觉得向桃华讲述这些隐私之事十分的不自在,巴不得这一声,立刻起身走了。丫鬟飞快地取来一迭子药方,桃华细细看过,眉头始终未曾展开。鲁夫人在旁边静静坐了良久,才缓缓道:“蒋姑娘,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看她将鲁璇打发走,桃华就知道她多半是猜到了什么,遂放下手中药方道:“令千金在求医问药之前,曾经小产过一次。”

“什么?”鲁夫人腾地站了起来,“不可能!”真要是小产过,那就是能生啊!

桃华镇定地对她比了个请坐下的手势:“夫人不要激动。方才我已经问过了,令千金出嫁之前行经规律,虽然略有些宫寒的毛病,不过是饮食上有些不慎,尚不致到不孕的程度。而嫁人之后,则有几个月经量忽少忽多,且伴腹痛。之后经水又规律起来,可行经量却是比从前增加了,对吗?”

这都是方才伺候鲁璇的贴身丫鬟详细讲述的,鲁夫人也在旁边听着,并无一字差错。

桃华手指习惯性地在桌沿上轻敲了几下:“这几个月的经量先少而后多,其实就是一次小产。有些女子初初有孕之时,仍有些许见红,会被误认为是经水,加以本身有孕的时日尚浅,并无反应,因此并不知自己已经有孕了。之后的经量突然转多,其实就是小产所致。”不过那会儿孩子还不知有没有花生米大,流掉了也看不出来。

鲁夫人脸色铁青,鲁璇的贴身丫鬟还等在屋里,闻言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夫人,奴婢实在不知啊。姑娘身上并无半点不适,那日是经期之前吃了些冰,所以经水才少的。蒋姑娘又未亲眼看见,如何能说姑娘是小产呢?”这会儿她是抵死不能承认的,否则鲁夫人说不定会打死她。

“那你就让姑娘吃冰?”鲁夫人气得手脚乱颤。鲁璇在家中时,她是极重养生的,便是炎炎夏日,也极少允鲁璇吃那冰水之物。只是鲁老夫人不以为然,也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乱给鲁璇吃些凉性的瓜果。鲁夫人一直觉得,鲁璇这宫寒就是鲁老夫人造成的,却没想到鲁璇出嫁之后竟更不在意了,居然在经期将至的时候吃起冰来。

丫鬟哭道:“姑娘嫌热,奴婢实在拦不住。”那年也不知怎么的,才进夏季,鲁璇就嚷着身上燥热,非吃冰不可。

桃华摇了摇头:“如此反常,就该延医就诊。其实那个时候,你家姑娘已经有孕了,所以才会与平日不同。”

丫鬟眼看鲁夫人脸色铁青得吓人,怎么敢承认此事,硬着头皮道:“后头请来的郎中极多,还有太医,可都没说姑娘小产过!”

桃华淡淡道:“那是因为郎中多是男子,即使向你们询问,你们又岂会答得如此详细?医者四诊,望闻问切,切脉乃是第四。仅凭诊脉,自然难以尽数知悉,难免有误。”刚才她连鲁璇是否白带增加都问了,问得鲁璇都有些坐不住。倘若换了个男子来问这些话,恐怕鲁璇根本就不会让他诊治了。

鲁夫人这会儿没时间跟这丫鬟斗气,挥手叫人将她拖了下去,追问桃华道:“可是璇儿小产伤身,所以不孕?”

桃华叹了口气。如果仅仅是小产伤身,倒还没那么麻烦了。可现在鲁璇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小产之后抵抗力低下引发了急性输卵管炎。之后又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腹痛的症状虽然自己好转,但炎症却并未消失,数年下来已经导致了输卵管堵塞,这才不孕的。

关于女子不孕,在《千金要方》里就已经出现了“断绪”的说法,便是与输卵管有关。但是输卵管究竟是否堵塞,堵塞到什么程度,中医都是很难确认的,必须要做造影才行。而一旦确认堵塞严重,除了手术疏通之外,难有它法奏效。

桃华翻看的这些药方里,就有几张开的药其实就是在治疗输卵管堵塞,然而这些药方吃了都没有效果,恐怕鲁璇的病已经比较严重。至于所有的郎中太医们都只说她是宫寒,这里头自然有些是医术不够精湛,全部将其归为宫寒一类,还有几个却恐怕是说出来只会招致病家的不满,干脆也都说是宫寒了。

鲁夫人听不懂那么多,只追问道:“那璇儿的病可还能治?”

桃华沉吟了一下,还是道:“恐怕难。此病症深在腹中,药力难至,针砭不达,单饮药汤实在难以治愈。”至于手术疏通输卵管,这里可没设备。

鲁夫人扑通一声坐倒在椅子上:“难道说,璇儿她,她就——”

桃华叹了口气:“我可以开个方子,然而也只是试试看。虽然这话说得难听,但我必须告诉夫人,倘若——倘若令婿纳侧之后能得子女,令千金这病全是确凿无误,极难有孕了。”除非她的双侧输卵管没有完全堵死,或者哪天发生奇迹,能让她有个孩子。

☆、第138章 笄礼

离开鲁府,桃华的心情不算太好。毕竟要等男人纳妾之后才能确认女子病症这种事,委实让人有些憋气。

薄荷已经从蒋家又跑了回来接人,一上马车就忍不住想笑:“姑娘,宫里派了太医过来了。”为了一个宫人,传召的太医竟跑得这样快,为了什么还不是一眼就看得出来?怀疑她家姑娘动了手脚呗。

桃华有点懒懒的打不起精神来:“太医怎么说?”

薄荷把嘴一撇:“他们查了又查,问了又问——海姑姑居然还藏了些昨晚的饭菜呢,可惜太医检验过后都说没有问题。”

桃华闷笑。她怎么可能在饭菜里下药,这种法子实在太容易被发现了。毕竟现在并没有什么真正无色无味的毒药,海姑姑这等在宫里呆久了的人,对于食物的味道是很敏锐的,有什么不对都能吃得出来。

薄荷眉飞色舞:“太医说饭菜无事的时候,海姑姑那眼都睁圆了。后来太医给她诊了脉,说她是在宫中积年的胃肠旧疾,平日里吃得清淡倒不觉得,现在换了个地方,饮食过于丰富,又劳累了些,就发作出来了。太医说,她其实是有些‘水土不服’!”

桃华也忍不住嗤地笑了出来。水土不服,倒也叫人无法辩驳。既然有些人会认床,那么有人的肚子会认菜也是可能的。

“姑娘不知道,海姑姑听见这个,那脸上的神色——啧啧,真叫一个精彩!”当时她就站在旁边,看得可是清清楚楚呢,“奴婢立刻就向海姑姑认错,说咱们家里只顾着好生供奉,竟没想到海姑姑不宜用这些荤腥厚味,打今儿起,就全照着宫里的份例来。”

宫里的份例都是有数的,给海姑姑这等年长宫人的比下头粗使宫人自是要好些,但也多是清汤寡水,有时还是凉的,哪有蒋家每餐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的供应丰厚?

“这个太医还是有些医术的。”桃华若有所思地道。其实她也同样利用了这一点,只不过又不仅仅是这一点罢了。

“那姑娘,太医给海姑姑开了药了,她吃了会好吗?”薄荷笑完了又有点担忧。

“哪有那么容易。”桃华微笑。如果太医一治就好,她不是白折腾吗?

桃华知道海姑姑一直疑心着。第一日开始腹泻的时候,桔梗就瞧见她私下里解了衣裳,仔细地察看当时被她用木块尖端戳中的位置。不过她当然看不出什么来,那地方顶多只有一小块青瘀,不用两天就消散了,且按之不痛,看起来就跟不小心撞在桌子角上是一样的。

“那姑娘,是你用那个刺了她一下的缘故吗?要不要奴婢再找机会去给她一下?”薄荷跃跃欲试。

桃华失笑:“不用。”那个位置的确是刺激肠胃,但并不是所有人被戳一下都会有这么大反应,还是因为海姑姑自身就有点问题,多个方面综合起来,才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太医如果不找到这病的源头,开什么药也是治标不治本——用药初期能缓解腹泻,然而再吃下去药也会刺激肠胃,反而会让海姑姑泻得更厉害。至少,等到她及笄礼那日,保证她拉得爬不起来。

等到桃华回到蒋家,太医已经回宫复命了。可想而知,太后听见这样的回复,肯定是很不满意的:“是海宫人自己贪嘴?”也幸得这太医是她信任的,否则真要怀疑是不是被蒋家收买了。

太医也知道太后让他去不是想要这个回答,然而实在是没什么可挑剔:“蒋家所供奉的饭食并无问题。”非但没有下什么泻药,就连搭配都极合理,不会因食物之间的相互冲突引发什么疾病。

“她竟然如此没出息!”遣走太医,太后一肚子的恼火。

青玉替她揉着两边太阳穴,低声道:“海氏想也是看着那饭菜无事才多吃了几口…”宫里的宫人们因要伺候贵人,什么重味的东西都要避忌着,免得带出些令贵人们不喜的气味,所以即使是像青玉这样的大宫女,平日里的饮食也没多少滋味,且为防侍奉时要内急,甚至不敢吃饱。以己及人,青玉觉得就是自己出了宫,说不定也会多吃两口的。

“无用!”太后长吐了口气,“早知道就不该挑她去!”

青玉忙道:“太医不是说无甚大碍,想来用了药一两日也该好了。得了这个教训,想来她再不敢贪口腹之欲了。”

很可惜,在预言这方面,青玉显然是远不如桃华的,因为到了桃华及笄那一日,海姑姑果然头一天夜里就又泻了两回,早晨连床都不想起。

伺候她的桔梗捧了一碗白粥两碟香油醋拌的小菜进来,顿时皱起了鼻子——屋子里的味道可不大好:“姑姑用饭。”

海姑姑现在身上软得跟抽了骨头似的。俗话说得好,好汉还架不住三泡稀,何况她已经远远不止是三泡了。现在肚子里饿得叽哩咕噜在唱空城计,却只觉得口里发苦无甚滋味。

“姑姑还是吃一点。”桔梗儿看海姑姑脸色蜡黄,心里不知有多痛快,脸上却装出一副担忧的模样,“今日是我们姑娘及笄,一会儿吉时就到,姑娘还等着姑姑出去观礼呢。”

海姑姑勉强就着那小菜吞了几口白粥,实在觉得难以下咽。大约人在饿的时候鼻子会特别灵,忽然就闻到一股子油香:“这是什么味儿?”香得她口水都要出来了。

桔梗儿笑道:“今日姑娘及笄嘛,家里给奴婢们都加菜呢,这是酥肉。”

海姑姑不由自主地用力嗅了嗅。桔梗儿看着她的表情,几乎要笑破了肚子,脸上却装出天真的模样道:“瞧我,都糊涂了。姑娘说酥肉就是陕西这边的菜式,宫里一定也有的,姑姑怎么会不知道呢,还用我来说。倒是我们南边不大吃这个菜,姑娘就特地吩咐厨下又加了点我们南边的调料,说是出来的味道与这边就不大一样了。姑姑一定是因为这样才没分辨出来的吧?”

她越说,海姑姑就越觉得馋得厉害,口水简直都要泛滥成灾一样。就是年轻时在宫里净吃些淡菜熬日子的时候,也没觉得肉闻起来会这么美味,好像有只小手正从喉咙里伸出来,再不让她吃一块就要抓心挠肝了。

桔梗儿还在自顾自地说:“虽说这味儿跟南边不一样,不过闻起来是一样的香呢。姑娘吩咐每人都有一碗,只可惜姑姑不能吃…”

越说不能吃,海姑姑就越想吃。看着眼前的拌小菜,她终于忍不住道:“这菜有些淡了,你给我拿块酥肉进来下饭罢。”

桔梗儿硬把一声笑咽下去,故做惊慌地道:“可是薄荷姐姐前天才骂过我,说都是我不会伺候,让姑姑多吃了油荤才会病的…太医也说了,不让姑姑动大油…”

香气顺着风一阵阵地吹进来,根本让人无法抵挡。海姑姑不耐烦地道:“只拿一块下下饭就好,我不会跟人说的。”她照着太医叮嘱的吃了好几顿白粥了,结果第一天还好些,昨日开始又泻个没完,可见这药根本不顶用,她又何必再听太医的这么苦着自己呢。再说就吃一块而已…

桔梗儿一脸为难,但终于一步一蹭地出去了,半晌用个小碗盖着碟子溜进来。海姑姑打开一瞧,她竟真的只捧了一块肉回来。

好在这一块肉也不算太小。比起宫中切肉只三分见方来,蒋家这块肉长有一寸半,宽厚也有一寸了,乃是极好的肋条肉,五花分层,肥三瘦七。外头滚了用鸡蛋调好的粉浆,下油炸成金黄,再加调料蒸透,上头再浇上晶莹油亮的汁子。蒋家在里头大约是加了腐乳和好酒,一掀开盖着的小碗,立刻就飘出一股子诱人的浓香。

海姑姑几乎是几口就将这肉吃了下去,一碗白粥也都喝光了。桔梗儿看她吃得香甜,终于绽开了笑脸:“太好了。姑姑肯用饭,薄荷姐姐就不会骂我了。”

一块肉下肚,海姑姑也觉得身上仿佛有了力气,便起身道:“给我换衣裳。姑娘吉礼,我总要去前头看看。”

根本没人想让你去好吗?桔梗肚里暗暗骂着,有点着急——怎么这老婆子吃了这肉反而精神抖擞起来了?姑娘千万不要弄错了才好。

不过,海姑姑才换上衣裳,忽然肚子里咕噜一声,噗地就放出个屁来,其臭无比,熏得桔梗儿都忍不住捏起了鼻子。海姑姑脸胀得通红,刚要说句话掩饰一下,就觉得肚子沉沉下坠,似乎下一刻就要破门而出了,顿时顾不得别的,飞快地向屏风后的马桶奔去。

也亏得肚子里有这一块肉,腿脚也觉得有了力气,竟赶在大军出动之前奔到了马桶上,才解开腰带坐下去,就来了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

桔梗儿站在屏风外头,捂着嘴无声地笑得险些没了气,好半天才揉着肚子喊了一声:“姑姑是不是又不自在了?我去给姑姑熬药。”连桌子上的剩菜都不收拾,扬长而去了。

海姑姑在跟马桶缠绵难离的时候,前院已经准备停当了。

此次及笄礼,主人自是蒋锡,正宾请的是靖海侯夫人,曹蕙就做了赞者,有司则是蒋燕华。

蒋燕华身上穿的也是一件新衣,不过看看雍容华贵的靖海侯夫人,再看看曹蕙那条湖水绿色的缭绫裙子,便觉得自己身上的衣裳黯然失色。

曹氏今日虽也在座,蒋锡却并没让她登主人位来主持笄礼。原本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不过到了前头见蒋柏华被安排坐在她旁边,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搂了儿子只管心肝肉儿地亲热。到底母子天性,蒋柏华虽然最亲近的是桃华,但桃华此刻不在身边,他也就让曹氏抱着。喜得曹氏心花怒放,一时连蒋燕华都忘记了。

主人开礼之后笄者就位,桃华穿着镶朱红色边的黑色采衣走出来,向观礼的宾客行礼。

观礼的人并不多,除了蒋家自家人之外,就是靖海侯府与几家蒋老太爷的旧交女眷。另外,文氏虽然自己不能来,却遣了碧春送来厚礼。其实她是很想来的,然而现在江家天天都如同黑云压顶一般,她也不敢在这时候去撩南华郡主的虎须。

座中最高兴的人大概就是蒋莲华了,连景氏看着这样子都有点儿心里不大自在。因蒋莲华及笄之时一家子人还住在一起,蒋莲华又不愿意兴师动众,于是连笄礼都未曾认真地办。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生后悔,忍不住就低声嘀咕了出来。

蒋莲华却丝毫不以为意地道:“三妹妹要嫁入郡王府,这笄礼自然要办得隆重些,才有身份。普通人家女儿连生辰都未必过,何况是笄礼呢。”那些农工之家,怕是连笄礼是什么都不知道。

景氏对女儿也是无可奈何。从前也就罢了,如今蒋铸也是官了,很该给女儿办起来才是。既然笄礼已经错过了,今年女儿十六岁生辰,一定要大办生辰宴,也算是个补偿。

桃华行礼之后,向西正坐。曹蕙拿起梳子,正要为她梳一下头发,便听外头丫鬟飞也似地跑来道:“安郡王来了!”

众人连忙起身,桃华也惊讶地站了起来——沈数说他会来,她还以为开玩笑的,原担心他会不会惊世骇俗地来个爬墙偷窥,没想到竟然是从大门进来的?

沈数一进来就看见了桃华。她比曹蕙还要高一点,穿着一身黑衣更显得身材修长,虽然还挽着女童的双鬟髻,但神色中已经全然脱了童稚。

“奉皇上口谕——”沈数托起手里的匣子,目光却只看着桃华,“赐蒋氏青玉笄,行笄礼。”

一片哗然。蒋丹华紧抿着嘴唇,眼圈都要红了。能得皇帝赐笄来行笄礼,这是多大的福气,说出去谁不羡慕?就算是曹蕙这样出身侯门,也没得过皇帝亲赐的玉笄吧。

蒋家原来给桃华备的是一支檀香木笄,乃是蒋锡自己亲手雕的。样式极简单,笄首也是一朵桃花,然而打磨得极其光滑,可见用心。不过既然皇帝有赏赐,那自然得用这一支了。

青玉笄从匣子里取出来,众人免不了又要赞叹一番。蒋丹华忍不住低声道:“不过是青玉的罢了。皇上也是看安郡王面上,不然何不赐羊脂白玉的。”

蒋莲华与她邻座,闻言便道:“五妹妹这就走眼了,这是古物,怕是前朝宫里流传下来的东西。且那笄首上的沁色恰似一朵桃华,正合了三妹妹的名字。”景家富贵,景氏从小就见惯好东西,有了女儿后也是一样教导的,因此若论看这些东西的眼力,蒋莲华远胜这些堂姊妹们,就连进了宫的蒋梅华,怕也未必比得上她。

蒋丹华被堵了回去,咬着嘴唇不再说话了。

既然是来代皇帝颁赏的,沈数摆出一副要看了之后才好回宫交差的模样,蒋锡自然就得请他上座,共同观礼。

于是初加,二加,三加。桃华的衣裳由采衣换为月白色的襦裙,再换为深红色曲裾,最后换成散绣的大袖长裙礼服。头上的发饰也由玉笄换为衔珠金簪,最后戴上镶宝石的花冠。

阳光下那冠上的小粒宝石折射出五色的光彩,衬着桃华明丽的面容,再加上绣花的礼服,真是艳光照眼。蒋锡看着女儿,满眼都是自豪。转身看见沈数在席间也出神地看着桃华,顿时心里又是得意又是不舍——唉,听说钦天监已经把吉日算出来了,今年十月,女儿就要出嫁了呢。

及笄礼毕,沈数也不好再赖着不走,总不能跟女宾们一起再混顿饭吃,遂起身向蒋锡告辞出来,心里略有点遗憾没能跟桃华说句话。初一在外头接着,冲他使了个眼色:“王爷——”

沈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离蒋家大门不远处的巷角,一辆马车正停在那里,看起来就是外头车马行里租来的,极不起眼。

“里头的人,好像是江家二公子。”

沈数微微皱眉:“江二公子?”他是知道桃华曾经在无锡给南华郡主治过腹泻之疾,也听宫里的宫人说过桃华与江恒相识,然而江恒曾经想让父母向蒋家提亲之事却并不知晓。

初一低声道:“那马车早就来了,只是刚才王爷进去的时候窗帘掀了一下,属下才看见是江二公子。不知他来此何意。”

沈数凝目望去,果然车窗上的帘子掀起一个角,然而里面的人却是看不清的:“一直在此?”

初一点头。已经半日了,马车就没挪动过,车把式一直靠在车辕上,似乎在打瞌睡,而那车窗上的帘子也就一直那么掀起着一点儿。如果不是沈数进门时窗帘掀开的缝隙忽然大了些,而他又有一双好眼睛,还真是看不清楚。

“那车把式不是普通之人。”初一对自己的眼力还是自信的,“必定是个练家子。”别看他仿佛靠在那里迷糊,可是身体始终没有完全放松,一只右手更是始终放在腰间,显然腰带里是有玄机的。

“留个人在这里看着——”沈数还没说完,车里人不知低声说了句什么,打瞌睡的车把式睁开眼睛,翻身跃上车辕驱动马儿,掉头往巷外去了。

沈数皱皱眉,还是道:“让人跟着,看看究竟是不是他。”

马车里的人当然就是江恒。他坐着那辆租来的马车一直回到江府后门,青盏正在那里等着,一见他回来顿时松了口大气,一边抹汗一边上来道:“公子可回来了。郡主派珊瑚姐姐过来送了一回汤,说让公子不要尽顾着念书,时常也要起来歇歇眼。原还要进来看着公子把汤喝完的,小的好歹给拦下了。公子下次可千万别再这么干了,您要去哪儿,只要跟郡主说一声就是了,郡主又不是不让您出门。”

江恒埋头读书已经好几个月了,尤其最近这段日子,他简直连书房的门都不出一步,吃饭睡觉都在书房里,每日只去南华郡主房里问一句安,之后转身便走,只说读书,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说。

南华郡主开始在家里发脾气,后来江郡马充耳不闻,江悟夫妻退避三舍,江恒则只管读书,她这脾气也发不下去。眼看着江恒日渐沉默,人还瘦了,南华郡主也慌起来,态度顿时大变,不但天天嘘寒问暖,还时常叫人来传话让江恒不要只管苦读,如今天气日暖,最好是能与朋友们出去走走,也散散心。

无奈不管她是软是硬,江恒都只是以秋闱春闱推托,仍旧关在书房里不出去。南华郡主为难之下,又拉不下脸自己过来,便叫珊瑚三不五时地来送汤送水,没完没了。

青盏随侍江恒,自然知道他今日为何出门,但他觉得江恒完全可以随便指件事出去,南华郡主现在巴不得他出了书房,绝不会阻拦。何苦这样偷偷摸摸的,还害得他要跟珊瑚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