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上一章:第 103 章
  •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下一章:第 105 章

☆、176,论战

“正因为王家姑娘是我们都认识的,你家师父我才觉得惊讶,毕竟,有选择的余地,不是吗?”秦韵实在拿不定朱厚照这熊孩子真正的心思,她也不好在一个准备向自己献宝的孩子面前,直言不讳地攻速他,你这宝贝没啥价值。

“反正其他人本宫都不认识,就选小鱼儿了。”朱厚照这熊孩子现在满心觉得成亲后,又让他发现了一项新爱好,那就是欺负自己的太子妃,那里还会再去多想秦韵心中的纠结。

“那好,只要你以后不要后悔就好。”秦韵貌似无奈地道,虽说她觉得小鱼儿应该不是大明后宫未来女主人的最佳人选,可既然朱厚照这熊孩子都放出了这样的风声,就说明,小鱼儿成为太子妃的可能性至少有百分之七十。

说不定,一向宠爱儿子的弘治帝也不打算在这一点上违背自己儿子的心意,毕竟,他和张皇后的感情是真的很不错,也没觉得太子妃就是个政治产物,让自家儿子选个自己喜欢的也没什么不好。

唯一的变数反而是张皇后了,天底下婆媳关系向来都是个无解的方程式,也许张皇后这个当婆婆的喜欢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儿媳妇,而小鱼儿的个性能得张皇后的喜欢吗?

可关于这一切,秦韵都不能说出口,如果自己轻易就能让朱厚照这熊孩子改变主意,在这熊孩子他爹当皇帝时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弘治帝能玩转大明朝政,就绝对不会不懂帝王心术,如果自己先阶段表现出对朱厚照这熊孩子强大的影响力,超越了一定了界限,没准就会引起弘治帝的忌惮。

一旦引起弘治帝的忌惮,在这个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的时代,那就是找死,除非她先一步先做掉弘治帝,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她做掉了这熊孩子最敬爱的父皇,就算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延续大明皇朝的寿命,恐怕也唔怕坦然面对朱厚照这熊孩子。

政治固然是肮脏的,充满了各种不得已的交易,可也要看对象,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穿越后的朱厚照,这丫还是很重情的一个人,尤其是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往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信任。

对一个未来帝王来说,这种信任是何其珍贵,对秦韵这种多疑的人来说,被信任有时就是一种最好的回报了。

反之,要是对方是那种过河拆桥的皇家人,她也许从一开始就先要想好如何保全自己,甚至不介意皇帝位置上唤个人来坐,秦韵相信,这等事情,她绝对是做的出来的。

可现在,她只是想真的将面前的这熊孩子培养成一个很不错的未来帝王,顺便在朝政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实现她在这个时代的人生价值。

结果不出秦韵所料,弘治帝对自家宝贝儿子选的太子妃人选并无什么意见,而张皇后似乎有些微词,但最终不知这熊孩子怎样说服对方的,原本最不可能入选的小鱼儿反而成了朱厚照这熊孩子的太子妃。

这算不算自己引发的蝴蝶效应呢,秦韵也说不清楚,可历史是真的改变了,原本历史上那位姓夏的太子妃直接被啪掉了,朱厚照这熊孩子根本就没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到对方身上。

据秦韵所得到的消息,这夏家打算成为太子妃还是走了相当的路子的,可惜,这次没有成,就连原本可能的太子良娣人选也被朱厚照这熊孩子放弃了。

秦韵私下里也曾见过这位历史上的夏皇后一面,结果,第一眼的印象的确不太好,这位夏皇后怎么说呢,表面上来看,好像容貌教养都很不错,可秦韵却从调查的相关资料得知,这位历史上的夏皇后,见识有限,心胸很不宽广,品行也不怎么样,身上实在没什么大的闪光点。

难怪在历史上她那么失败,根本拢不住那熊孩子的心,换了秦韵也觉得,这样的姑娘一点都不可爱,看来,历史上她能当选太子妃,最后成为皇后,说不定真的是走了贿选的路子。

既然太子妃的人选尘埃落定,最后,朱厚照这熊孩子也没打算多选几个美人充斥自己东宫的打算,其它的姑娘们只好各回各家,打道回府了。

朝中有些吃饱了撑的官员不知是为这些姑娘打抱不平,还是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跳出来说是朱厚照这此选的美人太少了,至少除了太子妃之外,还应该再选两名。结果,上的折子,到了弘治帝面前没有什么反应,他们只好偃旗息鼓。

从这一点上,秦韵对弘治帝的好感又更近了一步,只是可惜,弘治帝这个不错的皇帝,寿命实在不太长,现在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不过弘治帝的身体先天比较弱,是药三分毒,秦韵倒是写了几个药膳方子,希望能多少调理下对方的身体。

毕竟,她现在和柳折眉的级别都太低,还没有聚集起自己的势力,如果弘治帝像历史上那样,再有一两年就挂掉了,那么,就算朱厚照这熊孩子日后登基了,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底子不稳,参与朝堂博弈的资格就要大打折扣。

还有,她留在京城,不仅仅是为了整合锦衣卫的势力,还需要为以后的事情做一些铺垫。

比如仓促间,发起的《大明皇家报》这报纸是新事物,可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就必须要加以合理的引导,才不会半途夭折。

就目前来说,《大明皇家报》的时效性还是有限,不管是纸张还是印刷的水平包括收集新闻的时效性都不能和后世相比。

目前只能是大概五天的时间出一期,五天对大明朝的交通信息传播来说,并不算缓慢,可秦韵并不满意,她的打算是最不行,必须是三天一期。

就算这时效性不怎么样,可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不管是朝堂上摘抄邸报的部分,还是一些思想方面的文章,甚至关于一些江洋大盗的通缉令也上了报纸。

更别说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要闻要事也会在上面登载,秦韵知道舆论信息强大的威力,所以,从一开始,她就很严格地审核其中的内容,尽量不给那些御史们找到打击的借口。

最主要的是,她把每一期的报纸样本就先送给弘治帝一份,等对方审阅后,第二天才开始印刷发行。

尽管如此,那些御史们总还是会找到机会挑刺,不过,秦韵却发现,所谓的程朱理学虽然在这个时代暂时占据统治地位,但也不是绝对的,民间还有其他的学术学派,其中有些学派还是有很大的先进意义的。

比如三原学派等等,这些学派的理念,有些和后来的王阳明的心学有一脉相承的理念,有些学派已经具备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对了提到王阳明,秦韵觉得,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圣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文武全才的代表,按照历史记载,对方现在打算是二三十岁的样子,想要查询对方的资料实在不难,因为王阳明本就是官宦之家出身,他老爹现在就是礼部尚书,他自己现在只是兵部一个六品的郎中。

这是个潜力股,秦韵觉得有结交的可能,她相信,能在未来创造出一种新学说的思想家,本身就绝不会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家伙。

如果对方将来能在朝堂上成为自己的同道或者同行,那将来的改革的成功率恐怕会更大一些,不过就目前来说,对方还是很青涩的。

秦韵比任何人都清楚,历史上不管要进行革一命,还是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否则,就像王莽的改革,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其实许多措施很不错的,可事实证明,当时的历史根本没有成功的土壤,包括辛亥一革一命,最后让华夏大地变成四分五裂的状态,何尝不是民众的思想根本就没有跟上去。

所以,她想要在将来进行一些改革,从现在起,必须要在思想上进行相应的准备,这些思想流派的文章就是第一个试金石。

果然,这些文章发表之后,很快引起了理学学派人士的反击,关于学术方面,各有各的坚持,然后,在秦韵的故意引导下,发展成了思想论战。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进一步扩大了《大明皇家报》的影响力,不管是赞成这一方还是赞成另外一方的人,都开始积极地关注到这场论战之中,而大明朝有机会接触到这份报纸的,或者对这份报纸感兴趣的大多都是读书人,他们也纷纷开始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时之间,《大明皇家报》编辑部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让秦韵不得不决定增加编辑人手。

可就算如此,《大明皇家报》由于基数有限,盈利也是有限的,迟早还是要通过商家广告盈利。

秦韵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她还打算进行另一个尝试,那就是打算在京城建立一个大明朝目前最大的商品物流市场。

☆、177,每月送你一万两

秦韵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她还打算进行另一个尝试,那就是打算在京城建立一个大明朝目前最大的商品物流市场。

就现在大明朝的人,没有几个比秦韵更清楚商品流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

更别说,皇帝也不差饿兵呢,虽说她目前还没在户部混过,可弘治朝国家一年的赋税收入到底有多少,她是心知肚明的,扣除这里面地方和户部扯皮的地方,还有那些户部假账之类,弘治朝的国库其实也是相当空虚的。

也是,到目前为止,大明朝的赋税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农业土地税,可就如同,她当初替柳折眉考试所答的试题一样,大明朝现在有大部分的土地其实是落在那些有功名当官的人名下,这些人的土地是不交税的。据说历史上嘉靖朝的徐介在他的老家,家族的名下就有四十万亩土地是不交税的。

更比说,大明朝的官员数目也不小,更别说,有了秀才举人功名的,更是多如牛毛。这些土地都不交税,指望那些穷哈哈的老百姓交税,又能交多一点。

确切地说,这些人的土地,主家是收税,但这一部分税收是落入他们的口袋,而不是朝廷的口袋,剩下的少一半普通百姓的土地,才是大明税收的来源,长此以往,大明朝经济崩溃是必然的,所以,历史上明朝灭亡,除了天灾*之外,主要的还是明末国家的财政体系彻底崩溃掉了。

一个财政体系彻底崩溃的朝廷,还怎么运转,所以,秦韵知道,要真的改变明王朝的命运,必须从现在开始,解决经济基础这个问题。

钱从来没人嫌多的,这句话适合与各个时代,更别说,为钱财铤而走险的人从来都是前赴后继的,她希望将来在朝廷上的盟友除了政治理念相同联合起来的外,有一部分更是经济同盟,只有相同的利益,同盟关系才能够长久。

秦韵也知道,这个新鲜的尝试真的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人力,财力,统筹策划必须要到位,只有一鼓作气成功,才能赢个开门红,才能打开局面,不过,前期的准备,只能先借助锦衣卫系统做点私活了。

先收集全国各地重要商品的需求和价格信息,然后,除了建立商品集散市场外,再建立一个专门提供商品消息的会所。

秦韵前世虽然不是商业上的全才,可商品经济运行的大部分规则她懂,加上她的智商向来不低,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已经完成。

今天,她特意选了一个酒楼,忽悠朱厚照这熊孩子请了他两位舅舅来赴约。

这两位国舅爷虽然不受京城大多数人待见,包括他的外甥,朱厚照这熊孩子对自家舅父的感情也很是平淡,但谁让人家的身份在那呢。

最主要的是秦韵了解这两人的智商,只要给对方相当的利益,就可以稳住这两人,稳住这两人,一方面让这两人有了人生追求,少做些倚仗权势强取豪夺的事情,败坏张皇后和弘治帝父子的名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张皇后面前刷个好感度。

她不希望将来自己改革的阻力是来自与后宫的。

“秦师父,你所说的那个商品集散市场,真的可以赚大钱吗?”朱厚照这熊孩子虽然很爱玩,作为皇太子不至于对钱财看的那么重,可不等于他就是个白痴,不知道银钱的重要性。

“当然,师父说的话什么时候不作数过。”

但是秦师父说的前景太美好,他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别说朱厚照这熊孩子不相信,两位国舅听说每个月至少有一万两银子进账时,嘴也张成了O型,同样有些不敢相信。

别看他们两人有爵位,可他们这爵位是半路封的,没有那些世袭的勋贵们有祖上的军功,家底丰厚,他们全家几百口人,是真的穷呀,就现在那状况,每年钱庄的收入也不过万两上下而已。

现在换成每个月至少万两进账,那概念是完全不同了。

可做生意银子真的这么好赚吗?他们也曾让府中的下人挂着掌柜的名义做点小买卖,可结果却亏的一塌糊涂,再也不敢随便拿钱糟蹋了。

所以,他们最怕的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姓秦一个女人家家的,这官当的风生水起的,但不等于她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呀。

要是真的靠谱,别说一个月一万两的进账了,五千两进账他们都愿意呀。

“两位国舅爷不必这样看着下官,让下官误会今早出门没洗脸。”看着几人之间的气氛有些怪异,秦韵出口活跃了一下气氛。

“哦。”两位国舅爷回过神来,才想起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年轻女子,说起来也奇怪,这位秦千户秦侍读,也是极其美貌的小娘子,可他们每次看到对方时,总是忍不住忘了对方是女儿身。

“本宫也在秦师父的生意中掺了一手,两位舅父就等着两个月后和本宫一起数钱吧。”朱厚照这熊孩子是见不了别人磨磨唧唧的,他一直在旁边当壁花,这时开口加了一句。

也是这句话,让两位国舅爷下定了决心,既然这生意里有自家外甥的份,这姓秦的敢坑别人,总不敢坑太子殿下吧,这样,他们还怕什么,不就开始几万两银子的投入吗。

除了两位国舅爷之外,《大明皇家报》的各位股东这次也是她重新联络的重要对象,需要再一次巩固双方之间的联盟。

京杭大运河京城这一边的码头,永远是一副繁荣的景象。

秦韵筹措的会所就打算建在这个地方,说是会所,其实就是个大的茶楼,但她这茶楼建的很有气势,又是通过锦衣卫的消息系统调集来的人手,这工程进度自然要快过许多地方。

既然是商品集散市场,那当然要选择有利地形和交通,这所茶楼说是茶楼,可一点也不小,占地就达一百多亩,是锦衣卫旗下的一处房产,也是秦家老爹名下的一处私产。

这附近不但商铺林立,货栈也林立,地段很不错。

但这个茶楼明显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因为它用了秦韵找人实验出的石灰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外表还用白灰全都粉刷过了,一共是五层高的楼房,建筑风格外表看起来,带点西洋风,总之很独特。

要不是这时代京城房屋建筑高度有限制,她说不定还打算建的更高一些,节省建筑面积。

除了楼下三层,作为信息流通场地,她还打算将茶楼的一些房间出租给一些大商家,作为他们固定的办事处。

只是条件限制,她只能先盖上五层,又把五层最好的房间留给朱厚照这熊孩子。

因为这茶楼一部分工人本就是从工部抽调而来的,所以,这年头的建筑质量很不错,虽说水泥板里面的钢筋纯度不能和后世相比,但也比后世偷工减料的那种豆腐渣工程好上许多倍。

钢铁是一个国家重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明朝现在的手工冶炼作坊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纯,但这样的投入就巨大的,现在秦韵还没那个能力和资本去进行这一块的改造,只是让锦衣卫先留意这方面的人才。

进行人才储备,这次让他们造水泥板中的钢筋,就是检验一下他们总体的水平,以后才能制造枪械,轮船什么的。

虽说在这方面,重工业的投资是要大一些,可要发展大明朝的经济,这一点都是绕不过去的。

只是,现在的冶炼能力不足以造出机床来,仅凭手工制造,生产效率还是提不上去。

可惜,秦韵前世,虽然很了解一些枪支的结构,但没有标准化的配件,一切都是妄想呀。

算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她也没想着一下吃个胖子,要不然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现在她先通过咱们建立的这个物流集散市场先为这时代的人打开一扇商品经济发展的大门,让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接触另外一个世界,然后粗使上层士人的思想进一步发生分化,改变,然后最终走上富国强兵之道。

因为这所独特外形的建筑,耸立在人来人往的码头上,还是迅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许多来往的商人路过时,也会近一些伫立在一边打量打量,有些人还试图通过周围的一些码头上扛活的人,了解这所楼子的底细。

秦韵这次来,倒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这次合伙的几个合作对象一起来检验成果的。

包括两位国舅爷以及英国公世子在内的这些合伙人第一眼看到这茶楼时,还是挺满意的,觉得这茶楼的样子的确是很吸引人的。

但随之还是有些疑惑,京城也不是没有人开茶楼,可据他们所知,那些最有名的茶楼一个月的盈利,也不过几千两银子,而这位秦千户给他们的承诺是这个茶楼,一个月的盈利不少于十五万两。

就这么个现在看起来冷冷清清的地方,真的能赚那么多银子吗?他们表示很怀疑!

☆、178,皇帝出宫

在他们的记忆中,一般高档的茶楼,走的都是风雅的路线,可这个秦千户弄的茶楼里面,根本就没什么名贵的花花草草,里面布置的也不奢华,除了那栋主楼的大厅留了出来,正在进行最后的布置外,其他的地方都被隔成无数个小房间。

那小房间里面倒也雅致一点,里面还准备了专门的笔墨纸砚,可除了桌子椅子屏风这些基本的布置外,在醒目处还放了一个做工不凡的算盘,让人想忽视都难。

总之,在参观的众人眼中,这个秦千户弄的这茶楼是不伦不类,这地方真的有人愿意来吗?两位国舅爷没多少城府,觉得自己是不是轻易被忽悠了,弄不好,就会变成全京城的笑话。

哼,要真是这样,他们一定进宫向自己的姐姐姐夫告状,让人知道,他们兄弟两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糊弄的。

倒是英国公世子等人,城府比较深,就算心中多有怀疑,可不到最后一刻,他们绝对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相信,锦衣卫女千户能在朝堂上混的风生水起,他们想到的事情,对方绝对不会想不到,莫非这位秦千户还有什么后招不成?

秦韵看着随着自己参观的众人一下子都保持了最高品质静悄悄,可那脸上的表情却变来变去,就知道这些人心中会怎么想。

不过,这原本就是她意料中的事情,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放在心中,她也没有专门出声解释,事实胜于雄辩,在没有出成绩前,任凭现在她说的天花乱坠,这些人恐怕也不会轻易相信的。

更何况,她本来就打算在开业后,给所有人一个惊喜的,现在有些话说出来,那惊喜就没有那么大了,造成的心理冲击就会消减一些。

虽说她现在在京城和朝堂上也算有了点小名气,可这些还不够,她必须尽快地给这些大明朝的古人最大的心理冲击,建立起她的名望来。

在这个时代,名望这东西有时比政治权利更好使,她不是读书人,不能像柳折眉那样通过正常的科举升迁来达到目的,她还是个女人,在一个男权为主的社会里本就是附庸的存在,这就导致,她想要建立名望要比普通人更难一些。

怎样才能建立起名望呢?就让新奇的商品经济来冲刷大明百姓的日常生活吧。

见到秦韵这一行人来参观,茶楼的负责人这时也迎了上来。

秦忠是秦家老爹最得用的心腹之一,虽然也在锦衣卫里面挂了一个百户的虚衔,可他在经营财货上很有一手,秦家的财产一向都是由他来打理的,这么多年来,倒是做的很不错,就连秦家老爹失踪那些年,这秦忠也忠心耿耿地替秦家老爹打理财产。

这样不但忠心而且还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秦韵怎么会放过,特别是秦韵将自己凭借后世的印象好不容易弄成的计划书给秦忠看了之后,这位出身锦衣卫的掌柜在第一时间内就发现了这中间可能蕴藏的前景。根本没怎么犹豫,就接下了这个掌柜之职。

除了秦忠之外,这茶楼其他的伙计,看起来都是普通人,可他们都是秦韵从锦衣卫中抽调出来的精干人手。

因为这茶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向进入这个会所的所有商人提供许多种类不同的商品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通过锦衣卫的渠道汇总上来的,让这些人充当伙计也是一职多用,特别是,他们平日里还要负责茶楼的日常秩序。

“小姐,您所吩咐的事情,外派的人三天前就上路了,估计明日就开始陆续传回消息了。”那秦忠上前见礼后道。

“秦叔办事,我是放心的,其他的人手这几天要加紧多练练手,省的开业时,手忙脚乱,丢了太子殿下以及两位国舅爷以及国公爷侯爷们的脸。”

五日后,乃是个黄道吉日,正是这会所开张的大好日子,且不说,秦韵今日亲自坐镇会所,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朱厚照这熊孩子这段时间也没闲着,自从选了小鱼儿做太子妃外,这熊孩子就跟小鱼儿给卯上了。

平日里偷溜出宫,就是偷偷地去折腾小鱼儿,但就目前看来,他丝毫不占上风,不过比起刚开始已经好多了。

小鱼儿这丫头,从小特殊的环境造成了这丫头的所作所为不能按常理来推断,就算现在选上太子妃,王家的人欢天喜地,可这丫头的怪癖还是那么重,除了跟宫中的嬷嬷学习一些宫中礼仪和规矩外,在空闲时刻,这小丫头,仍痴迷她的验尸和制毒大业。

因为闺房摆了骷髅头,就将两位宫中嬷嬷吓了个半死,这两位嬷嬷也算是宫中的人精,她们都知道这位太子妃是太子殿下亲自选的,就将回宫给皇后娘娘告状的心思给打消了大半,要是她们真的将这门婚事给搅合了,回头,就算这位王姑娘做不了太子妃,可要是让太子殿下给记恨了,那她们恐怕就没命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这两位嬷嬷只好忍了。

好在这位未来的太子妃除了这些怪癖外,其他方面倒是不难相处,王家人又给了她们足够的好处,她们除了做到必须做的外,就闭嘴了,相互之间倒也算相安无事。

会所开张的今天,朱厚照这熊孩子原本是打算从王家将小鱼儿拐带出来去会所看看,只是他最近出宫的次数太多了,今日又是和皇帝爹和皇后娘一起用餐的,想要偷溜出宫有些难,坐在那里,就像屁股上按了个东西似的,有些坐立不安的。

“皇儿今日可是有事?”弘治帝是什么人,早把儿子的表现看在眼中,对这唯一疼爱的儿子,这一年多倒是长进了不少,当初当秦侍读这个锦衣卫女千户做皇儿的师父,他当时也只是一时兴起,却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只是自家皇儿这性子,还是要磨一磨的。

“父皇,今日是秦师父的茶楼开张,儿臣也在里面入了份子,想去看看热闹。”朱厚照对宠爱自己的父皇,倒是缺少寻常皇子的敬畏,这会听到自家皇帝爹问话,干脆有话直说。

“一个茶楼而已,皇儿何须放在心上。”张皇后闻言也开口了,张皇后进宫前,也偶尔跟着家人进过一些有名的茶楼,所以,对自家儿子说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母后,秦师父这个茶楼是不一样的,两个舅舅也在里面入了份子,据说每人一个月有一万两的进账,那儿臣至少也该有三四万两的进账才是。”

“这么多?”弘治帝原本也有些不以为然,可闻言,正在喝滋补饮品的小盅也停在了唇边,一万两的银子说多也不是特别多,但对照大明朝公务员的收入来看,这个数目就太惊人了。

秦韵在京城建立商品交流中心这等事情,弘治帝也听说了的,可这等事情他还是没放在心上的,如今听到儿子说的话,倒真的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

“父皇您是不是不信,那就允许儿臣今日出宫亲自去看看情况,回头再告诉父皇母后。”

“嗯,梓潼今日可愿跟朕和皇儿一起出宫去看看热闹。”尽管弘治帝心中对秦韵这个会所还有众多疑虑,可秦韵这一年多,闹出的事情也不少,特别是她以女子之身,让自家顽劣的皇儿听话,手底下的本事还真不好说。

虽说他一直看不到这个出身锦衣卫的女子,可却不相信对方是个随意说大话的人,竟然露出那等风声来,想必一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虽说名义上皇帝富有四海,可弘治帝却知道不管是国库还是自己的私库其实并没有多少钱,皇帝家也缺银子呀,如果这秦侍读也是弄钱的好手,也许可以参照一下,为国库多增加一些收入。

正是有了这个想法,他才想出宫一趟,看看究竟。

张皇后自从十几年前进宫之后,除了两次回娘家之外,就没有出过宫,想起外边的世界都觉得很遥远了,此时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不由地大喜,也就没有出言反对。

朱厚照这熊孩子闻言,也是很高兴的,虽说跟在爹娘身边有些不自在,可他经常偷溜出宫,看到民间的那些小孩子跟父亲母亲一起逛街的情景,他自己却没有机会领略,如今终于有了这等的机会,自然也是满心雀跃的。

弘治帝一家三口出宫,要是弄个全副的皇帝銮驾跟着,不但声势浩大,也会惊扰百姓,要是到了那个茶楼,有他们一家三口在,人家还怎么做生意。

所以,三人都是轻装简从,身边带了几个侍卫护卫,再让锦衣卫暗地里保护就行了,并不打算惊扰什么人。

秦韵这会也忙的要死,毕竟关于这个会所的开张,她早就在《大明皇家报》上面打了广告,等的就是这一天,人多也是好事,没人光顾才发愁呢,可当她接了弘治帝一家三口到达的消息时,还是吓了一跳。

☆、179,对皇帝洗脑

人们对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事物总是有相当的好奇心的,秦韵这个茶楼会所本就矗立在人来人往的运河码头,建筑风格又独具一格,又在《大明皇家报》上面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广告,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那些住在码头附近客栈的客商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到京城,正积极的寻找买家,打算寻找一个合适的买家出手,好将银子拿到手中,再决定要不要跑下一趟。

而有些已经将货物出售的,看到《大明皇家报》上面刊发的广告,不急着离京的却滞留了下来,打算留下来看看,这个奇怪的茶楼,刚进门就要五两银子。

对这些商家们来说,五两银子他们还不怎么放在眼里,可如果这五两银子仅仅是个进门钱,他们就觉得这茶楼开的未免太霸道了吧。

这样开茶楼真的有生意吗?可他们不认为开茶楼的人就是傻子,这里面一定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花五两银子进门看个究竟还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