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上一章:第 104 章
  •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下一章:第 106 章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来的人真心不少,除了大多数商人之外,还有一些进来专门看热闹的。

弘治帝一家三口就是后者。

这茶楼当初建的时候,秦韵还留了后门,为了安全起见,弘治帝一家三口到来后,秦韵本来打算将这一家三口直接带到三楼的雅座就座算了。

可弘治帝却不答应,皇帝同志大概真的是在皇宫里待的太憋屈了,如今出宫本就是打算放松放松,自然希望能够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做一些事情,所以,还是打算自己扮作普通人直接从前门大厅进入。

而张皇后毕竟是女流之辈,就不适合一起跟着了,最后还是决定让朱厚照这熊孩子陪着自己的母后还有一些侍卫直接从后门上三楼等着。

秦韵能得到弘治帝一家三口到来的消息,两位国舅爷还有英国公世子等人自然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他们也要下来迎接,只不过马上就被弘治帝派来传消息的人给截住了。

吩咐这些人不要出现在自己面前,做他们自己的事就好。

楼上的这几位,听到这样的吩咐,虽然遵从了旨意,仍不免有些抓耳挠腮,原本这茶楼没开张之前,他们心中没底,害怕一开张根本没人光临,遭遇冷遇,丢了自己的脸面,可现在客商这么多,他们又担心这么多人冲撞了皇帝一家三口,为自己引来祸事和麻烦。

可不管怎么着,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希望接下来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弘治帝大踏步到了茶楼门前,正好看到茶楼侧面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大大的布告栏,上面贴了东西,他当下也随着那些客商兴致盎然地挤了上去,那些留在身边保护的大内侍卫们急忙跟上,不露声色地隔开其他客商与弘治帝,不让别人碰触到自己的主子。

心中则在腹诽真的是个苦差事,只希望一切都平平安安的。

人群中,许多客商相互之间本就是熟识的,所以相互之间不停地打着招呼。

这茶楼墙上的布告倒不是后世超市那种促销信息,而是对进入茶楼的一些规矩做了注释。

尽管在这些客商眼中,五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大数目,可对有些商人来说,一文钱也是钱呀,有少部分人倒是直接花了那五两银子进门了,但更多的站在茶楼门外的还是一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客商和看热闹的人。

因为里面的场地有些,或者是为了信息的保密,秦韵规定这客商进门至多只能带一人。

如果是主仆两人,那加起来就是十两银子。有些客商小气,自然也不愿为自己的身边的掌柜或者下人出这五两银子,因此,这些人大多都留在了茶楼门外。

因为守门的锦衣卫早就得了消息,虽然弘治帝身边带了三个侍卫不符合规矩,但众目睽睽之下,还是象征性地交了二十两银子,四人混了进去。

看着每进一个人就要交五两银子,弘治帝觉得,如果今天有一百人出入这茶楼,就刚这进门费就要五百两银子,里面的吃吃喝喝才是大头,这么想想,似乎这茶楼一个月赚个十万两银子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嘿,这个秦卿家,虽然只是一个女流之辈,说不定还真是能赚钱的好苗子,只可惜,毕竟是个女儿身,否则,应该将这样的人才放到户部,当朝廷的钱袋子才是。

虽说有些得到招呼的锦衣卫已经知道今日有大人物光临,可并不是这茶楼里每个伙计都得到了消息。

弘治帝他们一行四人进门之后,学过微笑服务的锦衣卫伙计们马上上前招呼,这些伙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如果那些客商们得知这些对自己笑的有些谄媚的伙计是锦衣卫。

碍着锦衣卫的凶名声,恐怕早都给吓跑了,所以,不能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是这茶楼里锦衣卫们需要谨记的第一条规矩。

弘治帝虽然觉得这茶楼的伙计笑的有些太灿烂了,可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还是身后的一个侍卫,见状接过了话头。

弘治帝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个茶楼里面与众不同的布置,实在太不雅致了,第一眼看上去,好似真的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

那些茶楼的伙计抱着服务到家的态度,还等着进行下一步的解说呢。

看着弘治帝一行四人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但又觉得这四人不是一般的穷酸,当下露出四颗牙齿进一步解说道:“几位客官,是不是觉得咱们这茶楼看起来不起眼,那是你们还没看到咱们这茶楼真正让人称道的地方,等你们看了,一定会觉得,这一趟不白来。”

“哦,何以见得?”弘治帝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他现在的确还没有看出什么出奇的地方。

“请几位跟着小的来。”这伙计见对方追问了,当即又抖起了精神,自家百户大人可是说了,每个伙计一天接待十拨人的话,每个人就能拿到一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三十两,对他们这些普通的锦衣校尉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所以每个人都很卖力。

弘治帝一行几人跟着这伙计的引导来到右边的侧厅,一进门就发现,这侧厅里面摆的并不是吃饭用餐的桌椅,而是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的黑色的小长条木板。

这木板上面除了最中间的那块比较长比较大上面写的字也更大一些,上面书写的是京城茶叶的价格。

而下面围绕这木板的则是四五条比较短比较小字也比较小的木条,这木条上面书写的则是全国一些有名的城市的茶叶价位,特别是产茶区的价位。

不管哪个时代,商品价格信息本就是商业流通中最重要的一环,弘治帝正在琢磨这里面的门道,却马上就被旁边的客商欣喜若狂的喊声给吓了一跳。

在看看周围的客商,都一副不是欣喜若狂,都是痴呆的样子,倒是他们一行四人的表现实在太淡定了。

弘治帝虽然不是商业人才,可他还是看出这不同地方的茶叶的价格差距还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产茶区与京师的价格,这里面的差价高的离谱,那怪,古来以往,那些士人们都说商人重利。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恐怕也难以抵抗这价格里面的差距吧。

到了这个时候,弘治帝似乎彻底明白,秦卿家为何会在自己儿子面前夸下那样的海口了。

其实,这侧厅里面不仅有各地茶叶的价格,还有生丝,布匹,粮食,牛马等等商品的价格,除了这些大宗的商品价格之外,还有一些小宗的商品价格也罗列在上。

除了这些价格之外,还对一些不容易保存的货品尤其受天气变化影响的货物下面做了一些简单的注明,提醒这些商家,如果天气有变,这商品的价格可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有些商家注意到这些,更激动了,这年头的物流可不像后世那样,火车地上跑,飞机天上跑,大大地缩短了时差,这时代,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这就导致这些商人更注重天气和交通的变化。

侧厅的地方其实一点都不小,可现在这里面挤了这么多人,有的人在大声吵嚷,尤其是有些出售了货物的人,许多后悔不已,有些则默默观看,不发一语。

弘治帝就是不发一语中的一人,虽然这些客商们说的有些行话他听的不是很明白,可看着这些商家的样子,他突然觉得,这中间的好处都让这些商家赚了去,朝廷却没有落了好处,是不是太亏了。

所以说呢,皇帝就是皇帝,他们时时刻刻想的就是自己的祖宗江山,要坐稳江山,没钱怎么行,以前那些大臣们都说,向商人收税是与民争利,可弘治帝现在却觉得,这些商人们,不劳而获,从里面挣了这么多钱,让他们交出少一部分给朝廷似乎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秦韵也没想到,就这么容易对弘治帝完成了一次洗脑行动。

☆、180,大明皇家商业会所

其实,秦韵心里很清楚,只要是稍微有点眼光的商人进到这个会所,马上就能懂得这里面的价值,不会再为区区五两银子的进门费纠结。

当然,这会所真正赚钱的大头不是这进门费,而是茶水单子,这一点,只要是个现代人都知道,一瓶从超市买的啤酒和某间有名的会所买的啤酒尽管是同样的东西,但价格上面往往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距。

这所茶楼里面的茶水尽管用的也是好茶叶,可一壶差点的也要一两银子,更好的则达到了一二十两的价格,按照此时大明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来说,这一壶茶的确称得上高端消费。

所以,这会所真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进的起的。

宫中的东西一向不便宜,主要是这采买的大头被中间采买的太监们给贪了,弘治帝看到茶水单子,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还是顺势点了一壶中等的十五两一壶的茶水,要了个小间继续看热闹。

弘治帝对这茶水的价格不以为然,楼上的几个股东既然平常也是茶楼的茶客,怎么能看不到这里面的蹊跷。

当即就喜笑颜开,心中对秦韵身为一个女子,却有此等经商手段佩服不已,这茶楼几乎等于抢钱有木有,偏偏还是这些商人主动将银子交到自个手中的,这等生意简直太好赚了。

就和他们吃穿要讲究一个身份地位一样,这些客商们在这等地方,并不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吝啬鬼,他们也要显示自己的身家,显示自己的实力,所以,这茶水点起来,都是怎么贵怎么来。

这会两位国舅爷再不担心丢人现眼了,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每个月拿到那一万两银子的分红要做些什么了。

弘治帝的心思这会早已从银子上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他还留意到自己所在的雅室地方真心有点小,可还有专门一个小厮打扮的伙计侍候,因为自个并不是真心做买卖的,那专门的小厮没有什么动作,倒是隔壁雅座的小厮正在一字一句地为商谈的两位客商解说契约文书的内容,以及律法中相应的条款,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个茶楼小厮竟然有这等水平,让弘治帝不得不留心,他相信朝中的诸位大臣们,恐怕也有很多人无法将这等律法知识背的头头是道,当即对身边的侍卫头领道:“隔壁那个解说律法条令的小厮留意下。”

“是,属下遵命。”

旁边服侍的小厮见状,笑道:“也叫这位老爷得知,我们茶楼里每个雅室都是配备这样一个小厮的,都是熟读律例的,为的就是为各位商家排忧解难,服务一步到位的。”

“哦,原来如此。”弘治帝闻言,倒没觉得自己闹了个笑话,他本就是心胸宽广之人,只能心中再次慨叹秦韵身为女子,竟然有此等奇思妙想,竟然生生将天下男子大多比了下去,真不知道,这对朝廷是好是坏。

这个时候,他大概也明白了这样的女子为何不愿意成为大明朝的太子妃,大概后宫那地方真的太小了,实在不适合这位。

也罢,她身为女子,将来至多也就封一个荣耀的称号,却不会位列在朝臣之中,成为权臣,也省的将来君臣见疑。

其实,秦韵设计这雅室时,是考虑了保密性的,这雅室要是关上门,隔音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可隔壁这两个客商,一时还没有适应这等变化,又是急着达成协议,所以,门都没关,就开始谈起了生意,那服务的小厮的声音才让弘治帝给听了个正着。

就在这时,秦韵觉得弘治帝应该看的差不多了,该是自己适时出场的时候了,当下带着两个伙计寻到了弘治帝所在的雅室。

进门关门见礼后,迎着弘治帝到后院要和张皇后母子一起去会和。

几人出了这雅室后,弘治帝却留意到隔壁那谈成生意的两人并没有急着离开茶楼,反而在一个茶楼伙计的带领下,向后面那层小楼走去。

这座会所占地面积本就不小,当然不仅仅只建立了一栋小楼,后面还有其他建筑,弘治帝心下好奇,当即也跟随再后,想要再看个究竟。

秦韵并没有阻止,本来她就要带着弘治帝过去的。本就走的同一条路。

和前面布置的简约不同,转过一个回廊之后,弘治帝就发现,这后面别有洞天,很有几分苏州园林的味道,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山石,小道处处都是风景,让人看了,一下子变得心旷神怡起来。

这里面不同的小楼,都有不同的用处,里面精致风雅的有,堂皇富丽的有。

弘治帝竟然还闻到了食物的香气。

“皇上,这后面其实就是个让客商们花钱享受的地方,吃的喝的玩的听的一应俱全,这里面的花费才是大头。”

秦韵说的话还是比较含蓄的,说白了,这后面就是一个销金窟,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她事先当然要给弘治帝打一个预防针。

弘治帝闻言,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他本性对这些享受不太注重,反正今日该看的已经看过了,心情也不错,就找自己老婆儿子会和了。

秦韵一直纠结这会所到底要取个什么名字,现在看弘治帝还算满意,这茶楼收入的一半进的又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的私库,当即打算,给这茶楼起名《大明皇家商业会所》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是。

回头,进宫亲自请旨,让弘治帝写个门匾给自己,定做好了再挂上去。

还有后世有名的会员服务,自个也要很快将这个推出去。

看着这会所内聚集的越来越多的客商,秦韵不但看到银子哗啦啦地正向自己的口袋流来,仿佛也看到了她改变一个时代的开始。

等掌握了大明朝八成商业信息,她对将来发展经济就有了一个总体的定位,才能在将来制定出最适合的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出相应的商业税收标准,为国库收取相应的税收,而不是向那些穷哈哈的老百姓征收更多的农业税。

只有降低农业税,才能暂时缓解因为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只有那些老百姓有机会吃饱肚子,将来就算真的因为气候的原因,天下大旱,进入小冰河时期,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转换为工人,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轻易起来造一反。

而国库有了充足的税收,在军费的支出上,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既然各地军户已经不堪大用,那么,建立一支新的军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她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大明朝的军队不仅能抵挡,北边蒙古鞑子和后金鞑子的侵略,还能在南方继续深入,抢夺土地资源,更甚者,她希望建立起大明朝的第一支海军,能够在西方航海发现新大陆的过程中分一笔羹。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有了钱,才能武装军队,才能改造武器,才能社会安定,所以,她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等待了,既然当初没打算做一个普通的相夫教子的女子,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手一步步去改变历史了。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引起相应的反响,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成功,在京城自然引起了相应的震动。

而弘治帝一家三口的出席,更是为这个会所做了免费的广告,原本在朝中大臣的眼中,不管这会所多么了不起,也不过就是个茶楼罢了,可如果这会所被皇帝同志关注了,那些大臣勋贵们不以为然的目光顿时没有了。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新事物的出现对大明的农耕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因为这会所出现,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那些制造各类商品的作坊主们一时之间都想吃了鸡血一般,回去后开始加工加点制作新的商品出来,有资本的也开始扩大生产规模。

这一扩大商品规模,自然需要更多的工人,这一招工,自然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改变整个社会结构。

土地一直是华夏民族一个割除不了的情结,虽说最早的这些作坊们需要大量的工人,可由于这时代消息闭塞,大多数农村人口还没有进城打工的思想,这就导致城市工人的匮乏,最后,商家们终于将魔手伸向了广袤的农村剩余人口。

那些佃农们辛辛苦苦一年,想填饱肚子真的很难,如今有了另一条路,许多没有土地的农民们干脆进城打工,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地主家佃农的数量减少,在一个没有机械化的时代,种地全靠人工,没人种地,这地里怎么能长出粮食来?

偏偏这些地主们一时之间还不愿给佃农们提高待遇,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土地没人耕种,直接荒废了。

地主们一看这样不行呀,泥腿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没人给自个种地了,他们不同意了,他们在朝廷的代理人们自然要跳出来,扼杀这股从商的风潮。

☆、181,是对是错

当然,就目前来说,事情还没发展到那一步,只是有了一个小小的苗头而已。

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可能是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最忙的几个月。

主要是秦韵接着就推出了会所的会员制。

会员制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新奇的东西,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和后世一些公司的注册资质没有两样,要想成为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会员,这些商家们首先要先报上自己的身家,主要还是以不动产为主,比如这商家经营的店铺,作坊,或者田地,宅院等等。

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收到这些商家报上来的资料后,第一步先要核实对方呈报的资料是否属实,这点就需要动用锦衣卫去当地官府查明,等确定对方申报的资料无误时,就会取得基本会员资格。

不过,会员资格也是分级的,那些资产超过一万两的商家,才有资格成为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会员,这只是普通会员,发放的是铜牌,如果申报的资产超过五万两,那就是大明皇家会所的银牌会员。

以此类推,如果申报的资产超过十万两的就是会所的金牌会员,只有资产超过一百万两的才是会所的宝石会员。

当然,就目前来说,虽然大明皇家商业会所名字带了皇家二字,听起来很是高端大气,可商人们自古以来就对自己手中的钱财看的很紧,目前申报的资产中,只产生了两位宝石会员,倒是银牌会员几乎占了一半。

这并不意味着进门的商家们大多只有五万两的身家,而是商人们在一件新事物面前,除了个别特别具有冒险精神的之外,大多数人都习惯留一手,更何况,他们在习惯上还有财不露白这一说。

不过,秦韵也没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因为不同等级的会员,不但缴纳的会费不一样,所享受的权利也是不一样的,等这些银牌会员们知道,金牌,宝石会员的好处后,就不信他们不升级。

不同的会员会费自然是不同的,铜牌会员的会费最低,一个月也不过缴纳十两,银牌是五十两,金牌是一百两,宝石会员是五百两。这些钱虽然是一步交清,可这会员费也是算在消费里面的。

这些钱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大笔钱,可对这些商家们来说,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秦韵办这个会所不仅仅是为了敛财,她更多的是为了刺激大明朝的商业发展,以及形成一定的商业规范,所以,在那些商家办理会员时,专门有伙计向这些商家做解说,特别对,商谈,签约,交易,付账等一条龙服务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做出了解说。

比如说验货的规范,签约的规范,以及付账的规范,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这些商家们的交易,还给对方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如果发生什么商业纠纷,完全可以寻求大明皇家商业会所出面解决,比如说契约欺诈,商品质量问题,欠账不还等等纠纷,都可以凭借会员资质提出申请解决。

因为交易的双方都是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会员,在申请会员时都是查证过资质的,这年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又不怕这些人去移民,如果有人不遵守商业规范,秦韵也不介意动用相应的手段对对方做出惩罚。

如果说先前有些商家只是花个进门费想看个热闹,可这种服务却有许多人动了心,毕竟这时代,没有什么成熟的商业法规,甚至有时一趟交易,有些商家纯粹是靠口头商议,连最简单的合约都不签订,出了事情后,求告无门。

而商业欺诈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骗子吃的就是这口饭,这会员资质的确定,至少把一些空手套白狼的骗子给挡在了门外。

至于会员之间的欺诈,好歹还有不动产可以做为抵押不是,这样一来,至少给一部分商家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被骗的血本无归。

而秦韵更是让这些商家们选择交易时,选择级别比较高的商家做交易,可以说,这时代人对皇家二字还是挺信服的,甚至一些商家们把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看成朝廷设置的一个专门针对商人的非官方机构。

商人们之间传递消息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最先神情会员的一批人大多都是京师或者京师附近的客商,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可等到半个月后,外地的客商们开始大批的进京。

开始对这会所不买账的一些商家们,看着秦韵挂起的这一股风潮,许多人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先前他们可以凭借他们过往的名望来做生意,可当秦韵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整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时,他们的名望这东西看起来就有些虚无缥缈了。

毕竟,当一件事情变成了一件规矩后,规矩外的必然会被排斥,这些大商家们许多人也不是目光短浅之辈,随着他们对大明皇家商业会所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这些人也觉得不过是一年几百两银子的会费吗。

这点银子他们还出的起,已经被别人占了先机,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就这样,这会员申请的商家们在一个月后,达到了一个高一潮。

人都有从众心理,更何况是一件看起来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一时之间,京城这一段时间,最热门就算是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新闻了。

由于大量商家进京的缘故,在无意中也带动了进京商业的繁荣和犯罪率的上升,至少,京城的客栈们一时之间房间紧张,有些商家不得不租住民房来住。

而秦韵也打算在大明皇家商业会所后面,建个大明皇家商业客栈,也就是后世的五星级酒店的存在。

她已经怂恿朱厚照这熊孩子找工部技术人员先一步设计客栈的图纸了。

谁让这时代的建筑,在高度,用料,还有色彩,等等方面,是不能违制的,可不像后世还要你有能力,哪怕大楼能戳天。

任何一项新的变革出现,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秦韵现在要冲击固有的利益阶层,就首先要先推动新的利益阶层的形成。

这些商家们现在可能还没感觉出什么来,他们现在所追求的只是商业方面的利益,政治诉求还没怎么萌芽。

但是这其中的变化却引得他们一时之间对秦韵增加了许多好感,就算有些人先前对秦韵的女子身份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就差点叫秦韵为财神奶一奶了,特别是,这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最西边的一栋小楼,名字叫大明皇家商业钱庄的地方,提供给这些商家们交易的票据。

可以说,商业的繁荣必然促使金融业的兴起,所谓的大明皇家商业钱庄,其实就是大明朝银行的雏形。

因为有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担保,让这些票据们本身就具有了信用度,又方便了商业和货币的流通,不过暂时还没有吸收专门的储蓄业务。

倒不是秦韵不想一步到位,而是这时代缺少相应的专业的金融人才,涉及到银行的信用问题,秦韵必须慎重再慎重,宁肯先把开始的步子放慢一些。

就算这样,秦韵还是低估了商家们的疯狂,一个半月之后,大明皇家商业会所明显开始人满为患起来,那些锦衣卫伙计们虽然月钱提成拿的很丰厚,可明显是服务不过来了,甚至一度还发生了踩踏事件。

没办法,秦韵只好让人在大明皇家报上刊登会员准入制度,意思就是说,因为大明皇家商业会所人满为患,硬件和软件跟不上,以后只能让拥有会员资格的会员进入,其他人,对不起了,没有会员资格的,以后就不能进门了。

其实,秦韵知道,目前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南方开设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分店,可这需要考察地点,和当地的官府打交道,秦韵只好暂时放弃,她希望将来等到在南方一些大城市找到可靠的官府代理人后,再考虑遍地开花的策略。

也有一些商家们动了建立同一家会所的的脑子,可在探知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后台后,还是放弃了,就算他们有这个能力,可没有相应的后台,根本就拿不下这等事情来。也就不自找麻烦了。

现在两位国舅爷还有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股东们早就不怀疑自己英明的投资了,两位国舅爷现在好像也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干脆每天坐镇会所内,不但可以享受会所各项免费服务,还可以看着商家们源源不断地给自己送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秦韵这一段时间虽然看起来挺忙,可所有的事情都是手下的人处理的,表面上她还是把身心投注在继续教育朱厚照这熊孩子身上。

这熊孩子原本对诗书经义本就兴趣不大,现在由于大明皇家商业会所的成功,那些会费一下子就收入了几百万两,这样一大笔银子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到了自个手中,让这熊孩子一下对赚银子有了极大的兴趣。

偏偏这熊孩子好似在这一点上还有些天分,秦韵已经不知道自己培养出一个对商业感兴趣的未来皇帝是对是错了。

☆、182,封赏伯爵

不过,总比培养出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胡作非为的皇帝好。

再说了,一个纯粹的商人往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可朱厚照这熊孩子明显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就秦韵看来,他这样的人,本性也无法成为一个冷酷无情,只追求利益的人。

也正因为这熊孩子个性中还有一份纯善,她这个当老师的才想将他培养成一个好皇帝,而不是养一条毒蛇,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她不想有一日,由于上位者的猜疑或者什么,闹的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