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事!”姬景淳重新坐回罗汉榻上去,唇角泛起一抹苦笑,扬眉望着阿顾,“到底我也没有受什么伤,还是算了吧!”

“算了?”阿顾扬眉,不可思议道,“平乐姐姐,你堂堂一个县主,在长安街头竟然遭遇刺客,如何能就这么算了?”

姬景淳低下头,眉宇之间蹙起浅浅阴影,“我今日出门游玩,是瞒着父王、母妃的。若是上报京兆尹,事情定会闹大,父王母妃若是知道了,定会为我担忧的!”

阿顾闻言登时哑然。念着姬景淳丢亲人的看重之处,心中一酸,只是想起这行刺的凶徒逍遥无事,依旧有些不愉,“平乐姐姐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姐姐遭了这么一次罪,难道竟这般算了不成?”

姬景淳见阿顾松了口风,登时松了口气,眉目一扬,露出凛冽之色,“如何会算了?我明面里不报官,自会暗地里追索,总会让这个幕后真凶尝尝我的手段!”

她性情凛冽,阿顾瞧着,心生羡慕。她自己禀性中少了一些刚烈之性,对于这般刚烈之人便多了几分欣赏,笑盈盈道,“平乐姐姐能这般想,我就放心了!”荔枝眸微微一闪,陡然生出一个念头,笑道,“我给姐姐荐一个人,他为人仗义,军职高,手腕能干,若他能够出手襄助,我想定能帮姐姐擒住幕后真凶。”

姬景淳问道,“你说的这位是?”

阿顾颔首,“便是千牛卫中郎将谢弼!”

姬景淳一愣,道,“是他!”想起那个镜子湖边策马击球的少年,虽性情有几分桀骜之处,却也受宠能干,思索片刻,点头道,“多谢阿顾妹妹,劳烦阿顾妹妹了!”

“不劳烦!”阿顾面上登时露出愉悦笑意,招来慧云,悄悄吩咐,“慧云,你这就往千牛卫跑一趟,请谢郎将过来一趟。”

慧云脆生应道,“是。”

窗外的太阳渐渐西移,在雅室中投过一个弧度。阿顾心中渐渐焦虑起来。她刚刚出于一种显示心上人的心理,出口推荐了谢弼。开始的时候尚不觉的,等待的时候渐渐觉得唐突,心中迟豫起来。谢弼和自己的关系说起来并不是十分熟稔,他听了自己的传话,是否觉得突兀?会不会不耐前来?

正在阿顾思绪纷乱的时候,一阵囊囊六合靴踏的声音从百岁春楼梯上传来。阿顾面上lu露出喜色,忙迎了上去,望着谢弼唤道,“谢郎将。”

谢弼大踏步的登上楼梯,抬起头来,露出甲胄下一张脸,英俊俊俏,“顾娘子!”

“阿顾今日请你过来,是为了平乐姐姐!”阿顾道,“姐姐今儿在东市遭刺,谢郎将,你能不能替姐姐将凶犯找出来?”

谢弼抱拳,朗声道,“刚刚的事情,谢某已经听丫头提起过了。”转头面对姬景淳,声音沉肃,“县主,请恕末将直言,你今日出门未带一名侍卫,着实莽撞了!”

姬景淳一诧,不想谢弼到此旁的不问兜面训斥自己一番。心中不悦,皱眉道,“谢郎将,这些年我都是这般过来的!”

“县主这话轻忽了!”谢弼重声道,“从前县主在长安不知名,便是独自行走,自也不会出事。但县主既前些日子在宗室宴上闹了那么一场,便相当是将自己放在了全长安权贵的眼睛下。”顿了顿道,“我知县主性子高洁,不喜拘束,只是县主毕竟非孑然一人,家中还有齐王和柳王妃,便是只为着齐王和柳王妃着想,出门也当多带一些从人护卫。如此便不会出现今天这等事了!”

姬景淳不料谢弼竟说出这样一番话,怔然良久,面色变幻不定,终叹了口气,对着谢弼拜道,“是平乐刚刚想差了,谢郎君说的极有道理,平乐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谢弼见姬景淳服气,登时面色一舒,泛唇而笑,容色如春水解冻,华灿春山,“县主您太客气了,谢某只求您不觉谢某鲁莽就好!”

谢弼坐在榻上听完姬景淳描述着遇刺始末,开口问道,“县主对那凶徒模样可有什么印象?”

“是两个男子,”姬景淳道,“穿的都是灰衣裳。其中一个大约二十余岁年纪,另外一个年长一些,身材微胖。”

谢弼皱眉,“县主描述的太过寻常了,这两个凶徒可有什么别于常人的特征?”

“事发紧急,当时倒没有特别注意。”姬景淳皱起眉头,苦苦思索,忽的拍掌道,“啊,那位年轻恶徒称旁边的人‘老蔡’,那个中年男子嘴角边有一颗铜钱大的黑痣。”

谢弼闻言精神一震,得了这些线索自己派人在长安寻人便有迹可循了。于是点了点头,起身拱手道,“此事我便着手去查!”

姬景淳目中露出感激之色,朝着谢弼道了一礼,“谢郎将此番之恩,平乐心中定谨记!”

阿顾在一旁瞧着,唇角露出舒心笑意,想着自己今日促成了一件善事,心中高兴!

神熙二年末的一个肃杀冬日,一辆翠盖蒲轮的马车从官道上驶向长安城,一路行了很长的路,尚带着风尘仆仆的霜色。

经过灞桥的时候,御者在灞水旁停了下来,做入城前的最后一次休整。

车中翠绿色的帷帘微微动荡,车中人伸手揭开,露出一张妩媚美艳的容颜。那置于帷帘上的手,比高岭上的积雪还要洁白。

“娘子,”丫鬟的声音清脆,“咱们从太原到长安,一路走了大半个月,如今总算要到了!”

“是啊,”薛采发出一声轻轻的喟叹,“总算到了!”

乐游原秋草犹如一张金色的地毯,一直铺陈到天际远方,绚烂苍凉。一轮红日挂在高淡的蓝天之上,射出和温絮絮的光芒。薛采伸手搭起凉棚,向着北方的方向张望。

灞桥离着长安城还有一里半的路程,从这儿张望出去,根本看不到长安城门。但这位薛娘子的目光却十分深邃,仿佛能够穿过距离,看到此时长安城门高大,次第敞开的模样!

——这儿就是大周京城长安,这个时空天下的中心,繁华、高贵、包容、开放,一切溢美之词加诸在这个城市之上都不过分的地方!

十九:容冶春风生(之新景)

神熙二年倏尔而过,转眼就到了三年。

这是今上出了孝期后的第一次新年,办的格外隆重。上元那一日,朱雀门前一片灯火辉煌,火树银花。

“阿顾,快些儿,”於飞阁庭院中,一身玉色夹棉衫子、葱绿锦半臂的姬红萼立在其中,下身系着绿色团花褶裤,扬头望着大明门方向,扬声催道,“大明门外头的灯都点起来了!”

“哎!”於飞阁内室温暖,玫红立领绣梅花夹衣映衬的少女面色红润,阿顾坐在罗汉榻上,由着纱儿、罗儿二婢系上一条紫红交龙斗凤筒裙,扬声应道,“就来了!”

正月的长安空气中尚残存着些冷意,暮色微醺,两个少女从鸣岐轩出了廊下,冷风兜头一吹,面上泛起了凉意。碧桐伺候阿顾披上一条大红色狐狸毛斗篷,姬红萼亦由宫人缥骑伺候着披上一条墨绿毡毛斗篷,二女拢着手炉,从景风门出了皇城,沿着皇城绕了一圈来到朱雀门。

朱雀门是宫城太极宫的正门,门前广廷上搭起了一座高高耸起的台子。天色刚入暮,朱雀大街上此时已经陷入一片人山人海。

皇室因着先皇孝期沉寂了三年,今年终于大办新年庆典,百姓们心中也积存了蓬勃的热情,太阳刚刚落下西山,便都拖家带口的来到这儿。

一队绿衣歌伎俏立在高台上,手上轻拨着琵琶琴瑟诸样乐器,唱着旖旎多情的《好时光》曲:“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阿顾和姬红萼掩立在台下人群中,静静的听着清细绵长的歌声,一时间都有些痴了。

台上一管洞箫声忽的突兀一扬,众伎曲调一转,转入下半阙,歌声欢快积极,犹如天边奔腾的云朵:“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一曲既终,台下百姓大声鼓掌赞道,“好!”

“这首《好时光》周宫都唱了好多年了,”姬红萼喟道,“想来还要再唱上个十来年吧?”

阿顾转向姬红萼,面上露出好奇神色,“阿鹄,听说这首《好时光》是神宗皇帝写给唐贵妃的,是不是真么?”

太极宫中传言,天册二年三庶人之事后,太皇太后从避暑的骊山赶回,痛斥神宗皇帝,神宗皇帝亦心中暗暗恼悔,念及因贵妃之故自己连失三子,不免心中迁怒,疏冷了唐真珠。贵妃受了先帝冷遇,日子难熬,痛定思痛,对着妆台盛装打扮一番,前往神宗所在宫内苑邀宠。神宗皇帝见着佳人消瘦荏弱中带着的妩媚模样,不由心中怜惜,念及唐贵妃到底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心中一软,伺候重又宠幸贵妃起来。天册三年,正是唐贵妃刚刚复宠不久的时候,这首艳词自然是和唐贵妃相互唱和的。且唐贵妃是一位符合主流审美的美人,丰满多姿,这首词中的“莲脸嫩,体红香,”写的不是唐贵妃又是谁?

如今,阿顾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按说,歌曲的传唱是有时代性的,一旦时代掀篇,很快就会被遗忘。这首《好时光》是神宗皇帝为自己宠爱的贵妃唐氏书写的艳词,神宗皇帝在世之时自然在宫中传唱,如今神宗皇帝已经故去三年有余,属于唐贵妃的华丽传说也渐渐到了尾声。为什么这首《好时光》还在宫人口中津津乐道?

大明门外的灯彩闪掠过姬红萼的脸上,姬红萼神情有些奇怪,“你听谁说这首歌是父皇写给唐贵妃的?”

阿顾瞠目结舌,“大家都这样说啊!不是这样么?”

姬红萼静默了一会儿,忽的轻轻一笑,“这样说,也不能算错。”

“——但神宗皇帝写的仅仅是《好时光》的上半阙,这下半阙诗,却是皇兄补的。”

她抬头,瞧着阿顾愕然的神色,笑的更开怀了。

“阿顾不知道了吧:当时太液池中的千瓣莲开了,神宗皇帝携唐贵妃游湖,忽起了诗兴,就做了上半阙,待要续写下半阙,却忽然间觉得诗意尽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续。正在这个时候,几位皇兄来拜见他,他便命几位皇兄续诗。三皇兄、六皇兄和八皇兄还在想着怎么写,皇兄便提了笔,朗声续下了这下半阙。补全了整首诗。”

阿顾愕然,这首传唱长安的《好时光》竟是姬泽续的?“可是…天册三年的时候,九郎才十三岁吧?”

姬泽那样的冷肃的性子,实在不像是写下这样艳诗的人。更何况,十三岁的男孩子,就写下“嫁娶个、有情郎”的诗句,是不是有些太…太早熟了?

如今,当年的九皇子已经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回头看当年的故事,一些事情就有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谁说不是呢?”姬红萼笑道,

“父皇当时就笑着道,‘还觉得樊奴小呢。原来已经到了想娶媳妇的年纪了。’话虽然如此,对皇兄补的这下半阙诗却很是赞赏了一番。据说,神宗皇帝也是因了皇兄补的这首诗,才起了立皇兄为储的心思。”

《时光》词的往事犹如一支插曲,旖旎摇曳,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小节。时间如一条长河奔腾,神宗皇帝的时代终究过去,如今天下显示出方兴的气象,已经开启了新帝姬泽的时代。朱雀大街上百姓熙熙攘攘,面上露出富足喜悦的神情,两个华裳少女落在其中,犹如大海中的两滴细小水滴,掩盖了痕迹。

到了申时一刻,宫中鼓乐齐鸣,城门楼上灯火猛的一盛,一线帝王仪仗从一侧登上朱雀门楼。内侍的声音扬声道,“圣驾到。”一身玄色帝王冠冕的新帝出现在城门楼正中,大街上的百姓都恭敬的拜伏下去,口中山呼,“吾皇万岁。”

阿顾和姬红萼随着人群福跪下去。

姬泽展开广袖,示意门楼下百姓,“众…平身!”

百姓们参差开口,“谢圣人恩典。”从伏跪的地上爬了起来。阿顾坐在百姓之间,早一步仰起头来,远远的望着朱雀门楼上的姬泽。

朱雀门楼大约有数百步之遥,门楼上数十盏宫灯大作,将门楼照耀的分外明晰。依稀可见姬泽俊秀风姿,冠冕上的山章龙纹分外威严华美,身上属于至尊的尊贵疏冷气质却越发清晰。这一刻,门楼上的少年身上少了仙居暖阁中教导自己习字时的亲切之感,多了一种独属于帝王的威严。

阿顾立在门楼下百姓之间,心忽然有一些凉。

她从来没有一刻这么清楚的认识道,他不仅是教导自己书法的表兄,更是一国之君,大周的皇帝。

君临天下!

内侍高无禄从身后行出来,朗声宣道,“圣人有旨:今日乃是上元佳节,圣人临此朱雀门,与民同乐,百姓们不必拘礼,自行取乐便是!”

坐部伎弹拨一声琵琶,弹唱着优美的曲目,穿着水袖长裙的舞伎款款登上高台,歌舞伎跳着优美的舞蹈。

“好。”百姓们大声喝彩。大街上热闹非凡。

“上元节真热闹!”姬红萼也在下头拍着手,朱雀大街通明的灯火照在少女清美的容颜上,开怀神色生动,“直到了这个上元,整个长安才像是重新活了过来!”

她转头望了望阿顾,“阿顾,如今这幅情景,可比先帝时候差的远了。神宗皇帝爱好歌舞之艺,命人集梨园,集天下艺人于此。教授歌舞艺术。最盛之时,人士多达十余万人。那时候,皇宫毎有盛典,梨园之人云集,蔚为盛景。”

“十万?”阿顾咋舌,“大周有些县城人口也不足十万,小小梨园,竟有这般规模?”

“是呀!”姬红萼点了点头,“你也觉得梨园规模大吧!所以父皇山陵崩后,皇兄又是个素不爱这类歌舞之事的,梨园之人人心惶惶,以为必定是要被遣散了,皇兄却发了话,大周盛世,还是需要一些歌舞典礼点缀的。梨园当存,却不需维持这么大的规模。便只留下了两万出色者。其余的梨园歌舞伎,部分被分赠给长安各权贵府上,部分则直接遣散归乡了!”

阿顾听着姬红萼错落高低的话语,抬起头,目光凝在门楼上的少年帝王身上。

这位少年皇子年纪轻轻接过接过重任,显示出了众人难以企及的沉稳手腕。梨园人口太盛是对大周财政的一个沉重负担,若留诸下来,难免劳民伤财;但若全部取缔,不说大批梨园子弟一时之间流落四散,衣食无着,到底盛世之国也是需要一定排场的。姬泽这般做法,既显示了盛世之君的气度,又体恤大周财力,可谓是两全其美。再也没有人能够比之做的更好了!

广廷上忽的噪声大作,“永新娘子,”百姓们扬头喊道,“是永新娘子!”“永新娘子来了!”

高台一侧阶梯陡然光亮大盛,一名绛色纱裳的女伎沿着阶梯缓缓的登上台去。

姬红萼望着绛裳女伎的美眸倏然亮了起来,拍着手掌笑道,“好久没有听杜永新的歌声了!”

“这永新娘子是什么人?”阿顾奇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姬红萼抿嘴笑道,“父皇雅好音乐歌舞,梨园养了一万歌舞姬,永新娘子是梨园最出色的一位。传闻她的歌声可以引来雀鸟,曲调可以让池鱼忘归,可当真是神品呢!”

“真的有那么神么?”阿顾疑惑道。

“当然!”姬红萼朝着阿顾重重点头,忽的嘻嘻一笑,“不信,你等会儿听着就知道了。”

说话间,杜永新已登上了高台,朝着朱雀门楼上的皇帝拜了三拜,待到皇帝颔首后,方转过身来,朝着长安百姓做了团团一个揖礼。

台上立部伎清幽的琴箫声响起,杜永新启口唱道,“盛世开周元,环宇风物新。万民朝长安,共庆太平景。”声音清亮悠扬,宛如天籁。

适才还熙攘鼎沸的朱雀大街此刻静寂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永新娘子天籁的歌声中,偌大的地方只有永新娘子的歌声在飘荡。仿佛春暖花开,万国来朝,一派盛世太平景象,就在杜永新的歌声中,被捧到了众人面前。

上元佳节热闹非常,百姓一直熙熙攘攘声音不绝,如今竟因为听这位永新娘子的歌喉而不约而同静默,可见得杜永新的歌声动听到如何程度。如果说之前那一班立部伎唱的那一支《好时光》原来听着还算动听的话,在永新娘子的这一首《太平景》对比之下,便生生的被比成了童谣。

阿顾沉醉在杜永新的歌声之中,忍不住瞅了瞅朱雀门上的皇帝。上元夜色深深,姬泽离着自己的距离颇远,只瞧的见身上玄色的端贵盘龙冕服,面上轮廓有些模糊,侧着头,神情飘渺,似乎也被永新娘子的歌声所染。

立在朱雀门楼画扇下的,是尊贵的大周帝王;熙熙攘攘挤在大街上的,是长安百姓。他们贵贱有别,这一刻,都沉醉在美丽歌姬嘹亮动听的歌声中。在音乐的国度之中,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在这一刻都是一样的。

一曲《太平景》既毕,杜永新复转向过来,朝着天子福了福身。城门上下依旧一片安静,直到片刻之后,百姓从美丽歌声中醒神过来,方轰然叫好。喝彩声将大明门几乎震响,无数人盼着永新娘子再唱一曲,可是望着高台,永新娘子早已经身影渺渺,消失不见了。

“——杜永新沉寂了三年,如今复出,歌声一如当年,哎,不对,却是比当年更出色了!”高台教坊歌舞演毕,天子便下了朱雀门楼。上元宵禁不设,百姓散开来,在长安城中四处玩耍。朱雀门外的一条长街上,各家长安贵胄及东西市商家们纷纷在自家画摊上挂起了彩灯,展览自家扎的花灯。五花八门的花灯高高挂起,几乎将一条街染成了一条金碧辉煌的长廊。从半空中看过去,画成了一道明亮的银河。阿顾和姬红萼随着人流行走在长安街头,说起刚刚那支听的人心神动荡的歌谣。

“这位永新娘子歌声确实出众!”阿顾叹了口气,仿佛刚刚从杜永新绕梁三日的天籁歌声中回过神来,“我久来便听说长安乃是帝都,人杰地灵。如今进长安一年多,瞧着长安果然是人物丰茂,便是歌舞之上,也有着永新娘子这样的杰出人物!”

“——瞧你说的!”姬红萼瞪了阿顾一眼,“好像你是从外地进长安的客人似的。其实你本就是真正的长安人,如今回长安算是回家。在长安待的久了,自然知道长安的好处啦!”

“哎哟,”姬红萼转头望着远处灯铺上挑出的一支鲤鱼灯笼,指着道,“这个红鲤鱼扎的真漂亮!活灵活现的,好像摆摆尾巴就要跳过龙门似的!”

“是呢,”阿顾也兴致勃勃的凑上去,瞧着一会儿,转过头去看姬红萼,忽的扑哧一笑,“我瞧着,怎么这鲤鱼的眼睛和阿鹄你的好像呢!”

“好呀!”姬红萼跳起来,恼道,“你敢笑话我!”

“哎哟,”阿顾笑倒靠在轮舆上,求饶道,“好阿鹄,你别这样!”

“哼,”姬红萼收了手,倚在阿顾身边斜着眼睛蔑着,“我觉着啊,鲤鱼跳不跳龙门我不知道,阿顾你怕是盼着谢郎将这时候跳出现到你的面前来吧!”

阿顾登时脸上一热,低下头去。

姬红萼望着阿顾这般优娴情态,没奈何的心中烦躁起来,跺了跺脚道,“虽然我不知道那个谢弼究竟有哪里好了,惹的你和八姐姐一个个的都喜欢上他。但,我便是百般看不上那姬华琬,至少姬华琬敢于大胆对着众人示爱,这点上的坦荡我倒是佩服的。你若当真喜欢他,便当着他的面说出来。如你这般的胆怯迟疑不敢上前,竟不像是我喜欢的阿顾了!”

朱雀大街上灯光耀眼,一路铺过去,犹如一条金碧辉煌的走廊,阿顾遥遥的望过去,仿佛通往天水人间,看不见尽头。咬了咬水润的唇,“阿鹄,你不明白!”

姬红萼睁大了眼睛,“你若觉得我不明白,就说给我明白啊!”

“谢弼于我,是一轮温润的太阳,”阿顾道,“我一见着他,心里便欢喜。希望沐浴在明朗的阳光下,却并不想靠的太近,怕被阳光灼伤。所以我不想对他开口,要他回应我的感情。我心里总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似乎一开口,这种温暖欢喜的感觉就会被打破了。”

姬红萼眉目之中迷茫,她虽然聪慧,到底年纪还小,惯来认为喜欢了就应该切切实实的握在手中,对于阿顾这种迷离中带着美感的迷恋之感无法感同身受,索性甩手道,“我不管你啦,只要你觉得自己好就好。”

“阿鹄,”阿顾心中感激,握着姬红萼的手道,“你对我的好,我心里知道的!”

姬红萼摆了摆手,无谓道,“这算什么!”转过头去,却不知怎么回事,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怅惘起来。

“阿鹄,”阿顾露齿盈盈而笑,“我们…”目光投向姬红萼,掠过长街角落,见着一处灯铺前驻足停留的少女,不由一怔。

姬红萼问道,“怎么了?”随着阿顾的目光向右前方望过去。

见角落一处灯位上,硕大的牡丹灯明亮流转绽开盛放,一个鹅黄色绫袄的少女立在花灯灯瓣之下,身上披着一条艳黄色金绣大窠菊花斗篷,侧脸皎皎,微微颦着一双英气的剑眉,犹如一株凌霜秋菊,经霜犹灿!

姬红萼眸中闪过惊喜之色,伸出手大声招呼道。“平乐姐姐!”

姬景淳回过头来,见着阿顾和姬红萼,眸子中诧了一刹,笑着道,“十妹妹,顾妹妹!”

二人前往对方面前。射月上前,福身道,“奴婢见过十公主,公主万福!见过顾娘子,顾娘子万福!”碧桐和缥骑也上前向姬景淳见了礼。姬红萼问道,“平乐姐姐也来大街上看花灯啊!”

“是啊!”姬景淳点了点头,“今儿是上元节,我在家中觉得寂静,便自己出来看看。”

“这就对了!”姬红萼热络笑道,她素性豪阔,前些日子见了宫宴上姬景淳义愤辞位的举动,心中欣赏这位堂姐,和姬景淳赛过几次马,与姬景淳也算相熟了,笑着道,“我今儿也是陪着阿顾前来看花灯的呢。咱们各家姐妹彼此联络,一直热闹的紧。平乐堂姐从前不爱出来见人,实在是可惜了。不过从如今开始也不晚,待到上元灯节办完了,开春各家便会轮流办起春宴,一年到头有着数不尽的热闹,堂姐日后一起玩就知道了!”

姬景淳感受到姬红萼的热情,一时间有些怔忡,过了片刻,方笑着点头道,“多谢。”

“自家姐妹不必客气。”姬红萼嘻嘻一笑,转头挽着阿顾道,“今儿阿顾第一次看上元朱雀大街的灯火,是我领着她一道逛过来呢!”

“就你显摆吧!”阿顾瞟了姬红萼一眼,转向姬景淳道,“平乐姐姐,阿鹄今个儿可得意了。一会儿我们一块儿走,好好压压她的威风去!”

姬景淳怔了片刻,道,“不客气!”悠悠道,“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看朱雀大街的宫灯呢!”

她的声音悠悠的,阿顾和姬红萼闻言,俱都怔了一怔。

说起来,阿顾幼年受磨难,流落在湖州多年,如今刚刚归来不久,从未看过长安上元的宫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姬景淳却是正经的宗室贵女,从小在长安长大,一度曾贵为郡主,便是如今罢黜了位份,也是大周实打实御封的县主。在长安待了十数年,竟是从未到过朱雀大街看过上元灯火!

一瞬间,一股难言的感慨之意流过长街上三个少女的心田。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上,三个少女静了一瞬。

过得片刻,姬红萼方扬眉一笑,打破了众人间的沉默,“嘻嘻,竟有这么巧的事情。我也算是半个主人,今晚便招待两位姐姐,好好观赏一番这朱雀大街的花灯吧!”

姬景淳嫣然笑道,“那就承妹妹的情了!”

朱雀大街之上,各种灯楼、灯台铺陈在各家宫灯展位之上,人物灯,花果灯,动物灯纷纷打出来,五光十色,争奇斗艳,犹如彩灯的海洋。三姐妹一道在大街上随意走着,只觉各色花灯如走马一样掠过眼帘,眼前一片光亮,目不暇接。阿顾记起当日姬景淳东市之伤,忍不住转头去瞧姬景淳的手臂。

姬景淳瞧见了她的目光,微笑着道,“阿顾妹子不必担忧,我的伤口早就好了。”

“那就好!”阿顾笑道,“姐姐日后要小心呢!”

姬景淳闻言心中一暖,这繁华的长安城,不仅有着如自己生母一般抛夫弃女的凉薄人,也有着热心纯良的姐妹,她顿了顿,唇边扬起和煦温暖的笑意,“我知道!”

朱雀大街横贯长安城中,占地宽敞,五光十色的宫灯向两侧延伸过去,一眼望不到尽头。三个美丽的少女从朱雀大门门楼处一路往西逛过去,观赏着各家展台上挂出来的华丽花灯,无忧无虑,犹如春花秋菊冬梅,各擅胜场,落在长街走过来的那人眼中,美丽灼烫入心。

谢弼立在长街之上,步伐悠闲。

今日乃上元夜,他任职千牛卫中郎将,本应在皇帝身边值守,姬泽临行之前,却盯了他,皱眉道,“自你回长安之后,一直守在朕身边,严肃像个小老头似的。今儿个是上元佳节,朕要登上朱雀门楼与百姓同乐,也放你一日假,让你好好观赏一下朱雀大街的灯火。”竟是不由分说,便将谢弼逐出宫来,不许谢弼再入宫。谢弼无可奈何,闲来无事,便换下了平日里宫中值戍的甲胄,换上一身天青色圆领衫,少了数丝昔日戎装的英挺之感,多了几丝闲适风采。在朱雀大街上走了一阵子,一眼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迎面而来的协伴三位少女,眸光不由明亮起来。

他走近少女,耳中听见十公主轻扬的声音传来,“…朱雀大街往年年年办上元灯节,灯节上的灯王自是由内府所造。内府每年集齐能工巧匠,花费重金,打造一套主题灯盏。因着皇家守孝的缘故,灯节停了三年,今年重开,内府能工巧匠也是卯足了劲,打造了这套封神灯盏。你们瞧那位妲己女娲娘娘,足有好几人高呢!”不由笑得一笑,扬声道,“周朝八百年春秋,百代之下,犹能缔造盛周王朝。如妲己、妹喜这般狐惑之辈,不过小节而已!”望着闻声转过头的少女,含笑道,“十公主、顾娘子安好。”

目光往后移,最后落在三人中最末的姬景淳身上,微微一深,“平乐县主!”声音陡然多了一股深沉之意!

阿顾不意偶遇谢弼,不由“呀”了一声,脸蛋上泛起了一阵飞红。她适才不久前和姬红萼谈起谢弼,如今就和谢弼撞了个正着,不由生出几分手足无措之感,应承道,“谢郎将,我很好!”抬头望着谢弼俊秀如日下春山的眉眼,过了片刻,“你也好。”目光中自有一股痴傻之意。

谢弼似乎感受到了阿顾的痴迷之意,目中生起了一丝微微讶异,笑着点头道,“顾娘子。”

“谢郎将!”姬景淳也点头示意,声音清冷。

谢弼的注意力登时便被姬景淳清冷的声音吸引过去,道礼道,“平乐县主!当日县主将东市之事托付于谢某,谢某也曾着力追查,可惜凶徒被人灭口,线索也被人清理干净,谢某无能追索真相,这儿向县主道歉了!”

姬景淳摇头道,“其实就算没有查证,我心里也能猜到一些。无论如何,谢郎将都算是帮了我,平乐感激于心!”

“县主心思高淡,”谢弼道,“谢弼佩服之至!”

姬景淳心思疏朗,对外物不萦于怀,谢弼言语神态之中却对这位平乐县主着实颇有情致含蓄之处。若是平常,阿顾心思灵动,早便当察觉了,只是她此时偶遇谢弼,心中情绪动荡,感官竟是带了几分迟滞。

姬红萼目光微微一转,在满街的灯火中略一张望,忽的指着左手边一个灯台上高高挂着的一盏金碧辉煌的飞燕宫灯笑道,“哎哟,那盏飞燕宫灯好漂亮!”

“谢郎将,”她回过头来斜着眼睛看着谢弼,“咱们姐妹几个在灯街上闲逛,身上都没带什么银钱。所谓相逢不如偶遇,今日是上元佳节,不知你可愿送我一盏宫灯?”

若是旁人这般直言向人索要东西,难免会令人讨厌,姬红萼年纪幼小,身份又贵重,由她做来倒是有几分可爱之态。谢弼怔了一怔,目光望向小公主,笑着道,“能为十公主效劳,是臣的荣幸!”转过身,行到对面灯铺前,买下了姬红萼指定的飞燕宫灯,转过头递到十公主面前。“还请公主笑纳。”

姬红萼抿唇一笑,接过飞燕宫灯, “这盏飞燕宫灯真好看,我很喜欢。”灯笼晕黄的烛光映照出盈盈的笑脸,抬头望着谢弼,“谢郎将,我如今可是和两个姐姐一道,你既送了我灯,难道竟要厚此薄彼,不送顾姐姐和平乐姐姐一盏么?”

谢弼登时怔然,明悟之后眸中露出一丝喜色,朗声笑道,“公主说的是,竟是我谬误了!”

转过头大踏步的重新走到朱雀大街中间,左右张望。逡巡片刻,来到一家灯铺前,择了一盏金壁辉煌的红芍药灯,提着向老板索了,递到阿顾面前,笑盈盈道,“顾娘子秀外慧中,风姿过人,这满朱雀大街的花灯都不大配的上,只这盏芍药灯还有几分趣致,惠赠顾娘子,还请顾娘子笑纳!”

芍药花妩媚灿烂,谢弼择的这盏芍药灯笼纸笺质地硬朗,沿边镶着金线。犹如一朵盛开慵懒的金带围芍药,灯笼雪白的竹篾之间蜡烛烈烈燃烧,将绯色的花瓣照耀的更加光明灿烂。阿顾抬头看了谢弼一眼,接过芍药灯,朝谢弼福了一礼,道,“多谢谢将军!”声音细细的!

谢弼笑道,“不客气!”

又返回灯市,在街头凝视许久,逡巡过无数盏五光十色的花灯,终于目光落定在左手灯台上的一盏黄金菊花灯前。

这是一盏硕大的菊花灯,悬在横梁之上,足有一个南瓜大小,花瓣上可见花纹脉络,金碧辉煌,璀璨美丽。

谢弼走到灯台前,对着台上掌灯人求道,“老板,替我将上头那顶菊花灯取下来。”

“哎,好叻!”老板脆生生应了,笑容满面应了,“这就来!”取了一根竹钩,将悬挂在铺子上光华璀璨的黄金菊花宫灯取下来,捧到谢弼面前,“这位郎君,惠顾银钱十贯!”

谢弼付了十贯银钱,举着黄金菊花灯踏步走到姬景淳面前,道了一礼,道,“县主。依着谢弼遇见,这盏黄金菊花灯最配县主风姿,不知县主可愿笑纳?”

姬景淳一双高高的眉头皱起,她素来喜欢骑马射猎一类的东西,对于女儿家寻常喜欢的精致花物不太放在心上。道,“多谢谢郎将美意,只是我素来不爱这些小玩意儿,这盏宫灯取回去也没处放,倒是不劳谢郎将破费了,还是请你收回吧!”

“不过是一盏小小灯笼而已。”谢弼笑着劝道,“十公主和顾娘子我都送了,县主怎好不要?再说了,如今乃上元佳节,朱雀大街上人人都手提着一盏宫灯,县主也不好免俗,倒不如收下这盏灯,若是当真不爱,出了这条大街便扔了不要也是可以的!”

他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姬景淳不好推辞,犹豫片刻,身后接过,清淡道,“多谢谢郎将了。”

谢弼朗朗一笑,“县主太客气了!”

“…安西的雪大的,急行军,雪积深的能够没过膝盖。”几人沿着朱雀大街前行,谢弼述说着当初安西在大都护府下行军往事,阿顾、姬红萼、姬景淳三人听的津津有味。朱雀大街上一片光明热闹,三个少女手中都提着一盏宫灯,阿顾手中的金带芍药灯妩媚多姿,姬红萼手中的的飞燕灯明丽可爱,姬景淳手中的黄金菊花灯金碧高透,三盏宫灯俱都精致无比,美丽多姿。

姬红萼目光瞟到阿顾身上,见好友目光迷离,心神不知道漂游在何处去了。滴溜溜一转,忽的朝谢弼扬着脸,朗声笑问,“谢将军,说起来你今年年纪也不小了,是不是也该娶妻了吧!”

谢弼怔了怔。按理说,姬红萼年纪幼小,问出这样老气横秋的问话,难免有些怪异。谢弼却只觉有机会一敞心中意愿,便做恍若未觉状,凝视了姬景淳一眼,含笑道,“回公主的话,却有此事。谢家乃是将门世家,弼身为谢家子嗣,日后难免会再上战场,因此,我母亲希望我娶一个性子坚贞的妻子,日后就算遭遇困苦,也能撑起一个家来。”

阿顾凝神细听,听了这句话,不由一怔,只觉谢弼此言之间似乎别有深意,一时之间又琢磨不透其意在何处,一时之间,竟有些怔惘。姬景淳却是心头疏朗,并无所觉。她自幼独自长大,独来独往惯了,与阿顾、姬红萼两位姐妹算是投缘,处在一处便也罢了。却与独身男子相处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对军旅之事有些兴趣,这才一路静静听闻,这时候见着话题一转,不免兴致索然起来,立定脚步,开口道,“天色不早了,母妃在府中等着我回去,怕是有些担心了,我便先回去了!”

谢弼闻言目光一黯,他心性聪敏,如何不知道姬景淳这是托言,怕只是多半不想与自己一介外男同游缘故。不愿扫了姬景淳兴致,忙笑着开口道,“平乐县主留步。今日上元灯市十分热闹,县主若是回去了,不免可惜!倒是我应当先告辞了”

姬景淳闻言心中一舒,倒生出几分不好意思,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还是我回去吧!”

“没有关系!”谢弼笑道,“其实我今日不是一个人来逛朱雀大街的,乃是与同伴一道,如今在这边耽搁久了,怕他早就等急了,这就真的是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