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中又是一片惊讶的议论声,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希律王的继女莎乐美居然爱上了施洗者约翰,求爱不成于是便要约翰的人头。希律王一顿酒杯道:“我已经答应了你将给予一切可能的赏赐,既然你已经决定,那么,我就赐你约翰的人头!”

时间不大,约翰的头颅被装在盘子里端了上来,很多客人都闭上眼睛不忍看这个血淋淋的场面。莎乐美却面不改色的抱起了那头颅,当众亲吻了约翰的额头与嘴唇,然后抬头道:“父王,我还有一个请求,请让我安葬他。”

终于处死了约翰,希律王也心满意足,装作遗憾的样子挥手道:“你去吧,好好的安葬他!”

受人爱戴的施洗者约翰,死于绝世舞者莎乐美之手,这个消息迅速在撒冷平原上传开。民间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传说是在指责希律王的罪行。希律王好色成性,不仅娶了弟弟的妻子,还对年轻貌美的侄女兼继女莎乐美有觊觎之心,要求莎乐美在他的生日宴会上脱衣起舞。

莎乐美忍受了这种耻辱,穿上七层纱衣为希律王献舞,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她想要施洗者约翰,因为她爱上了这个人。传说到这里又分成两个版本,有人说是约翰拒绝了莎乐美的求爱,所以莎乐美命人砍下了约翰的头颅,并捧起头颅亲吻他的双唇。也有人说是希律王嫉恨约翰获得了莎乐美的心,命人将他的头颅赐给了绝世舞者。

这个传说后来成了民间的神故事话,它的名字叫作《七重纱》。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施洗者约翰确实是死了,奥林匹斯诸神与希律王都除掉了心腹大患。而莎乐美在安葬了约翰之后便不知所踪,历史上再无她的痕迹。

约翰在撒冷城中告别人世的时候,约稣就像受到了某种召唤,也离开苦修之地渡过内陆湖再次回到撒冷平原。此时的他已是一位大成就者,如此的精进速度,不仅令普通人惊叹也令世上那些所谓的天才们汗颜。

但若清楚他的身份,这一切都不会令人意外,因为他就是在人间轮转的阿蒙神。

自从在耶旦河边受洗,到结束苦修返回撒冷平原,时间过去了两年,约稣竟然已经通过了生生不息的考验。对于生生不息中见证的经历,向来有两种看法,一是将之视为世上很多生灵的经历,二是将之视为自己的灵魂在人间世世轮转的经历,对于通过考验而言,只要心念坚定不为所动,并无什么不同。

第十卷:新约 第340章 安息日

但约稣并没有在考验中见证阿蒙神的经历,只是见证了这三百年来的轮转而已,这个考验对于他而言显得很轻松。为何约酥在生生不息中没有见证阿蒙神以及再往前的经历呢?因为生生不息只是凡人的成就,而阿蒙神重入轮回世世轮转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说来也有趣,约稣通过生生不息的考验很轻松,远比最初“欲望的唤醒”考验要轻松的多,似乎他领悟的成就越高、通过考验就越简单,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约稣辉回到撒冷平原,沿着耶旦河北上一路宣讲、传播阿罗诃的信念指引,就如约翰曾经所做的事情。但他明显比约翰更成功,所过之处留下的影响也比约翰当年大的多。

那根神奇的手杖中似有无穷无尽的法诀,只要约稣本源力量的修炼到了某种境界,自可以去学习各种他想学的技艺。他已是一位出色的大魔法师,魔法师这个称呼在撒冷平原并不是贬义,而是取代了原先神术师的称谓。

但约稣从未以魔法师自称,他只是一位信念的传播者,这一点倒很像当年的亚里士多德。

约稣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实际上他非常聪明,拥有世上绝佳的口才,同时也善用人间的各种手段。在各种神术中,他修炼的最专注、造诣也最高的是祈福神术。尤其是祈福神术中的治疗神术,他的修为几乎已到了人间登峰造极的境界。

他在布道的同时也给人看病,一路行善救人,这使他的宣讲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欢迎,追随者越来越多。为人们治疗疾苦,既是约稣的善行,也是吸引更多民众来听宣讲、接受真正的指引的一种手段。

在这样的年代,民间医疗水平很落后,很多人的病症都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医治,普通的医生往往是用一些镇痛类的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大多数病痛其实是患者硬抗着自愈。祈福神术中的治疗神术当然是一种神奇的手段,可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无缘享受。

魔法师们不会无谓的消耗法力为所有人治病,如果法力使用过渡也是在消耗生命。实际上如今魔法师的数量并不比当初神术师的数量更多,掌握治疗神术者少之又少,而且他们地位尊贵,请求神术治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奢望。

而约稣并不在乎这些,他毫不吝惜自己所掌握的力量,也不刻意宣扬自己的神奇,只是为人治疗疾苦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约稣告诉人们,需要治疗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疾苦,他来到这里,更重要的使命是指引人们找寻到心灵中的圣殿。约稣不可能让所有的信众都抛家舍业去追随他,而是挑选其中资质与悟性最高者为门徒,跟随在身边帮助他的事业,最初的门徒共有十二位。

这十二位门徒在约稣宣讲时维持秩序,在行路时跟随身边,在治病时提供种种携助,他们也被唤醒了力量,能够给人治疗病痛,并在人群中传播约稣所宣讲的信念。就是在率门徒沿耶旦河北上的时候,约稣听闻了约翰的死讯。

约翰当初的门徒沿耶旦河南下,找到村庄里正在为人们治病的约稣,拜伏在地流泪道:“我们的指引者、施洗者约翰离去了,请问您才是伊利亚预言中的那个人吗?”

约稣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叹息着答道:“施洗者约翰,是神真诚可靠的信使与守护者,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我敬重他,也像他一样不需要什么称号,只是帮助和指引所有愿意接受阿罗诃光辉洗礼的人。”就这样,约翰的门徒从此也追随了约稣。

在约稣的队伍后面,远远还跟着两个“人”。约翰的遭遇已经是一种提醒,天国中的众天使担心约稣也遭受那样的不测,于是派出最熟悉撒冷平原的梅丹佐与林克暗中保护他们的神。而在约稣行走道路的前方,摩西与伊利亚也来到人间,悄悄关注着一切异常的危险。

这四位天使从不主动接近约稣,只是以凡人的身份混迹于撒冷平原,小心翼翼不露出任何异常。约酥在人间承受的磨砺,他们自然不敢插手,但若奥林匹斯的诸神来到人间企图对约稣不利,他们就会现身阻止。

尤其是阿波罗那样的神灵,梅丹佐恨不得亲手将之斩落,如今的梅丹佐已是一位大天使,而且是战斗力最强的大天使之一。

但这一路风平浪静,没有奥林匹斯诸神以及神使们的动静,而从天国那边传来的消息,奥林匹斯诸神最近也没有什么异常。看来他们果然把约翰当成了轮转中的阿蒙,约翰这一世身亡之后,可以说错过了三百年来最好的机缘,他们暂时也就放松了监视。

反倒是约稣的行为,在得到民众爱戴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嫉恨,痛恨约稣者并非神灵。

这天,梅丹佐远远的跟随在约稣的队伍后面,皱着眉头问林克道:“约翰的遭遇,虽说是阿波罗在幕后操纵,但砍下他头颅的毕竟是撒冷人。总有一天,这里的人们会意识到约稣才是预言中弥赛亚、撒冷人传说中的阿罗诃之子。约稣并没有想隐瞒自己的身份,他只是不想这样宣扬而已,真到了那时,恐怕还会有与约翰类似的遭遇。”

林克苦笑道:“我们的神这么做,自有他的原因,可能这正是他所求。我只是觉得有点滑稽,阿蒙神就是阿罗诃,他来到人间世世轮转求证誓愿。可是撒冷人听见伊利亚的预言时,却称呼他为阿罗诃之子。等到将来,这一切又该如何解释呢?凡人是很难理解的。”

梅丹佐也苦笑道:“这倒不用担心,如果约稣这一世修行圆满,人们自会以他们的方式做出解说。没听过大陆上流传的各种神话吗?总之人们不会愿意认为那阿罗诃之子是一位木匠的儿子,自然会有神奇的附会编排。我倒在担心另一件事,当撒冷人终于意识到这位阿罗诃之子并不是他们想像中的王,失望之下会怎样?”

林克忍不住点头道:“是的,撒冷人或撒玛人的称呼,只是他们内部的地位划分,在撒冷平原之外的人看来,这里的人都是撒冷人,他们信奉的神是阿罗诃。撒冷人期待的阿罗诃之子,其实是亚历山大或凯撒那样的君王,将带领撒冷人统治天枢大陆。上百年来,人们都在期盼着这位王者的出现,甚至幻想自己在那新王国中将拥有怎样的权位。”

梅丹佐感慨道:“一旦约稣承认他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人们发现他所指引的王国,并不是那样一个帝国,会骂他是骗子的,而约酥恐怕也会遭到很严厉的处罚。”

林克又叹息道:“并不是约稣在欺骗他们,是他们自己宁愿欺骗自己。但你也应该看到,追随约稣的人是这么多,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心灵的圣殿正在撒冷平原上迁徙,这个王国已经现出了轮廓。也许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不必再有今天的担忧。”

梅丹佐沉声道:“拿样是最好不过的,可是麻烦还是会不断出现在约稣的面前,你看,现在就有麻烦来了!”

林克安慰道:“那是我们的神,虽在轮转中为凡人,但也应该能搞得定。”

约稣确实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他刚刚来到一个较大的市镇,走进了镇上阿罗诃圣殿的开放会堂。这个会堂不仅是祭司们定期讲经的地方,也是民众们聚会的场所,镇上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会在这里宣布,平时也是流传各种小道消息的地方。约稣来到的这一天,恰好是撒冷人的安息日。

阿罗诃当年与摩西约定了十条戒律,其中第四条是“族人们很辛苦,工作六天之后应安息一日,不应再驱使他们劳作。”便是安息日这个传统的来源。但是自以为掌握神灵意志的撒冷长老们,后来将这条约定变成了一种严苛的守则,安息日禁止一切工作活动,甚至农民在自家的地里干活,都被视为违反神灵的意志。

医生为病人治病,这也是一种工作,但到了安息日这一天,医生们都不敢轻易为病人看病,除非这个病人马上就要死了。至于圣殿中的祭司们,自然不会在这一天答应人们祈福的请求,而在很多市镇上,掌握神术的祭司往往就是最好的医生,甚至是仅有的医生。

约稣的声名早就沿着耶旦河两岸逆流传播到这里,而镇上恰好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人从楼上摔了下来,一条手臂失去了知觉,如果不尽快得到治疗,可能这只手就会残疾,以后就不能用它干活挣钱养家了。

于是这个可怜的人来到圣殿请求祭司的治疗,祭司们以安息日为名拒绝了,却又告诉这位伤者:“有一位叫约稣的医生今天会来到镇上,听说他这一路借治病为名,擅自宣扬自己对神的理解。你可以向他请求,如果他就在今天治好了你的手臂,我们会给你赏金!”

第十卷:新约 第341章 你们谁是义人

阿蒙带领门徒走进会堂的时候,这位伤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跪在约稣的面前哀求,而镇上的民众就在一旁看着。有人同情这位不幸的伤者,希望约稣能够将他治愈,也有人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比如圣殿中的撒冷祭司们。

这是一个两难处境,如果约稣不为伤者治病,便违反了他所宣扬的阿罗诃之仁慈。但如果约稣就在今天为伤者治病,又违反了撒冷长老们所谓的阿罗诃的戒律。约稣环顾周围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撒冷祭司们故意给他出了这个难题,就等着抓他的把柄。

约酥上前一步伸手扶起那名伤者道:“神爱世人,你起来吧。”

那名伤者不由自主的被一股力量带了起来,犹在那里哀求道:“听说你在四处宣讲阿罗诃的信念,一路为人治病,是一名神奇的医生。请您也为我治好这条手臂吧!”说话间抓住约稣的手臂不放。

约稣笑着反问道:“陌生的人啊,你在用哪一只手抓住我?”伤者愣住了,紧接着整个会场中的人都愣住了,因为那人就是用受伤失去知觉的那只手抓住了约稣的袖子。

就在约稣扶住手臂让他起身的同时,就在不动声色间将条手臂给治好了。那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伤,但是若不及时救治也很可能会落下残疾。约稣并没有告诉他“我在为你治病”或“我要为你治病”,一伸手就搞定了。

那人动了动手臂,除了关节还有些撕痛外,整条手臂已经完全恢复了知觉与活动能力。他惊叹道:“谢谢您,谢谢神!您一定是神的使者、在传诵神的声音!”

“哇——!”会场里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声,大家开始切切私语,纷纷赞叹约稣的神奇。那些等着看热闹的神殿祭司却有些灰头土脸,他们本想在约稣治病的过程找茬的。如果约稣是个医生,总要为病人诊治吧;如果约稣是一名魔法师,总要施展神术吧?可是约稣比他们所能想象的还要高明,只在搀扶间就化解了病痛。

约稣的门徒们不禁暗暗觉得好笑,这名伤者不就是关节错位吗?用得着搞出这么的大动静吗,就好像在演什么节目!

而约稣并没有忘记那些借这件事想让他难堪的人,他环顾众人又说道:“今天是安息日,神曾与摩西约定——‘族人们很辛苦,工作六天之后应安息一日,不应再驱使他们劳作。’这是神在告诉我们应心怀善意,并不是要我们在安息日拒绝善行,否则就违反了神的本意。

有人拒绝在安息日为这位可怜的伤者治病,却让他来到这里求我,我心里对这一切都清楚。我想问问诸位、也包括那些人,如果你在安息日摔倒,希不希望你有人伸手拦扶?神指引我们远离罪恶、亲近善行,如果有人在安息日犯罪,该不该制止他呢?

安息日可以休息也应该休息,但遇到了应该去做的事情也要去做,更不能阻止别人的善意。阻止善行也是恶、阻止恶行也是善!大家认为安息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呢?怎样的选择才符合神的原意?”

说完这番话,约稣带领门徒离开了会场,去镇子旁边河畔的一颗大树下休息,但会场中发生的事情却传遍了整个镇子。

傍晚时分,不断有人来向树下的约稣行礼致敬,并给他和门徒们送来各种吃食。仿佛全镇的民众都在感激他所做的事情,更感谢他所说的那番话给众人的启发。

约稣不仅解决了撒冷祭司的刁难,而且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当第二天他在树下宣讲的时候,身边聚集了很多民众,人们甚至不再去圣殿会堂。很显然,如果让大家自己选择的话,人们更愿意从约稣这里得到阿罗诃的指引。

这样的场景,使撒冷圣殿中的几位祭司感到了内心的寒意,约稣的出现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动摇。河边的那颗树下,因为约稣的存在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圣殿。不能再让这个人继续这么做下去了,他们准备给撒冷城中的长老们写信,汇报这里发生的事情——新出现了这样一个危险的人物,一定要设法除掉。

这时有一名祭司说道:“昨天那位约稣在圣堂中说‘阻止恶行也是善,阻止善行也是恶’。今天有人来汇报,他在树下宣讲神的宽恕与仁慈。那么我们就再给他出一道难题,镇长带着治安官去抓一个罪犯了,让他们就把那个罪犯带到河边的树下,看看约稣会怎么处置?”

约稣正在树下向镇民宣讲,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吵杂声,有人在高喊:“镇民们,快拦住那个罪犯,用石块打倒他!”

有一个人跌跌撞撞的冲进了人群,很快被周围的人摁住反绑了双手,约稣的宣讲被打断了,大家都在围观那名被抓住的逃犯。有人认出了他,惊呼道:“天啊,这不是裘千仞吗?那个罪行累累的恶棍,感谢神,终于抓住他了!”

那个叫裘千仞的逃犯好像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场合,抬起头颅高喊道:“你们凭什么抓我!请问你们谁是完全纯洁的义人?请告诉我!如果你们中有人在神面前无罪,就可以用石头打死我,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来指责我的罪行呢?在阿罗诃面前,世人都是罪人,有人在宣扬神的宽恕与仁慈,为何要把我绑缚在此处?”

这番话与其是喊给镇民听的,还不如说就是再质问着约稣。裘千仞只朝着约稣大喊,说话间已经站了起,气势汹汹、模样十分狰狞,镇上的治安官也没有阻止他。然而他还没走两步,约稣已经举起手杖迎了上来,一杖将他击倒在地。

裘千仞被打了个嘴啃泥,挣扎着再也爬不起来。

只听约稣喝道:“你的罪就是你的罪,就算你曾经逃遁,也证明不了你无罪,你如今被捉,也是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世上存在罪恶,并不是你做出下恶行的借口,做出选择就要承担后果。谁的错都应该受到惩罚,不能以因为世上的罪行众多,有罪就能变成了无罪,错误就能变成了正确。

就算这里没有一个义人,你也一样应该受到惩罚、这样才能让世人离罪恶更远、离善行亲近。世人不尽是不是义人,但不能纵容罪恶为自己遮羞,既然你是知道自己有罪的,就说明你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就明白后果。就算你摆脱了追捕一样,也要接受痛恨与谴责,如果他人皆有罪,也绝不能证明你的罪行高尚。

人可以不是义人,但不能嘲笑义人,更不能因自己有错而指责他人不是义人,那是更深的罪。为何我们需要审视内心、神的宽恕与仁慈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人们审视内心,为自己的所为坦然承担后果,才能迎来灵魂的新生。这灵魂的新生不仅在你死后,也是在你承担应有的代价之后,不再继续今天这样的恶行。否则你永远无法解脱,不论在人间还是在地狱中。

这世上不是恶才能惩治恶,善也可以惩治恶。看看你身后的治安官,他小时候也许偷过邻居的鸡,但并不代表他不可以履行职责来抓住你,如果他纵容你继续犯罪,那才是他不可饶恕与原谅的罪行…治安官,你还愣着干什么?让这个人用撒旦的声音打断我的宣讲?快履行你的职责、押他去你的官衙。”

裘千仞挨了约稣一杖,全身酸软已经无力挣扎。在众人的围观中,镇长命令治安官把他带走了。

人们犹在议论约稣刚才说的话,约稣的门徒中也有一个人叫约翰,与那位大名鼎鼎的施洗者约翰同名。他皱着眉头小声对同伴道:“约稣的话很有道理,但如果就这么传扬出去,恐怕会对老师的声望造成影响。这世上几乎人人皆犯过错,内心中都有过罪恶的念头,他们希望在祷告中得到神的宽恕。我们的指引者应该是一位宽恕者,这样的事情不足以形容他的伟大情操。”

另一位门徒小声嘀咕道:“我们可以告诉人们另一个故事,有一名犯错的人跪在约稣面前,而约稣向着人们问道——你们谁是义人?”

约翰点了点头道:“人们更爱听那样的事迹,它才更有感染力!”

恰在这时,约稣叹息一声向着众人问道:“你们谁是义人?”正在说话的约翰与另一位门徒吓了一跳,赶紧收声倾听宣讲。

只听约稣继续说道:“让我们举行一个仪式,向着阿罗诃祷告。这祷告不仅是给神听的,也是给自己听的,我们没有理由将恶行加诸他人,神的宽恕与仁慈是宽恕洁净的灵魂。就算我们的灵魂不曾洁净,也不要失去真正的指引、远离光明的方向。”

他的这番话即是说给民众听的,也是说给门徒听的,说完之后便手拄着法杖在大树下跪了下来,进入了一种祷告与冥想的状态。周围的人也都跪了下来,学着约稣的样子在祷告。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片惊呼声打破了树下的宁静,有一侧的人们纷纷跳了起来闪避一旁,发出不可思议的叫声和惊恐的呼声。约稣睁开眼望了过去,只见一只大狗熊不知何时也混进了人群中,学着人的样子跪在那里,一对前爪拢在胸前低着头做祷告状。

第十卷:新约 第342章 千万别把我当熊

那是一只黑熊,胸前有一弯月牙状对称的白色印迹,人模人样的跪在那里,体型十分壮硕,和身边的人站起来一样高。它微闭着眼睛,样子显得十分专注而虔诚,但是一只熊在这个严肃的场合模仿人们的祈祷,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搞笑。有意思的是,它身边还放着一个蓝布包裹,好像就是这只黑狗熊自己拎来的。

这时有人小声提醒同伴道:“不必害怕,它是河对岸的伯大尼镇郊外有一个叫拉萨路的人家养的熊,就像人一样养大,脾气好得很,还经常被村子里的小孩子欺负呢。”受到惊吓的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约稣望着那只熊,对众人温言道:“大家不必担心,它根本没把自己当熊。也许它还不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但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在祷告。”

直至这天天黑,那只熊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祷告的姿势。

天终于完全黑透了,镇民们皆已散去,树下只剩下了约稣和他的门徒,四下静悄悄的,月光无声的穿过树影洒落。那只熊终于站了了起来,用稍显粗短的前肢挽起了蓝布包裹,迈着一对大熊掌像人一样直立行走,来到约稣的身前。

它将包裹放在地上,俯下身去用一双前掌扒拉开,里面有几张面饼和三个苹果。熊是杂食动物,如果它是人养的熊,这应该就是它的食物,此刻却献给了约稣。

约稣看着面饼与苹果,平心静气的问道:“你将自己的食物献给我,是有事相求吗?”

狗熊不会说话,却好像听懂了约稣的意思,不住的点着大脑袋,抬起前掌指着河对岸上游的方向,满脸恳求的神色。

门徒们都被搞得莫名其妙。约稣却收起地上的包裹,站起身来道:“它要请我去一个地方,我们跟它走。”

曾有很多人请求约稣治病,哪怕是再偏远的村庄也去过,但是深夜里跟着一头熊走还是第一次,这大半夜的,他也不怕有危险吗?

门徒们知道自己的指引者无所畏惧,也好奇的跟随者约稣来到河边。只见那头大狗熊走进河水中,展开四肢游到了对岸,在岸边站起身来抖了抖全身的毛,显然是在等约稣他们也过去。

约稣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蓝布包裹,发现上面有明显的牙印,这头熊应该是昂头叼着包裹从河对岸游过来的,包裹里的食物都没打湿。

接下来更神奇的事发生了,约稣拄着手杖踏上了水面,朝众门徒道:“跟随我。”众门徒小心翼翼的跟在耶稣身边,耶旦河上的水波竟成了可以脚踏的路面,还在轻微的动荡中,众人就这样走了过去。

那头熊又转身沿着一条小路向上游方向走去,月光下直立行走的脚步蹒跚,不快也不慢,恰好能让约稣他们能跟上。

有一位门徒皱眉道:“那头熊长的可真壮,它这么站着走路不累吗?熊如果把前爪放下来四肢着地,跑的会比这样快得多。它既然是在给我们领路,为什么不走快一点呢?”

说话的者叫犹大,是约稣给他起的这个名字,但是没有人清楚约稣为何要给门徒起这样一个名字。听见问话,约稣微笑着答道:“这是夜里,它又是头黑熊,不敢走太快,怕我们跟丢了…再说了,你问它为什么站着走路,你自己不也是直立行走吗?”

犹大一愣,不解的说道:“我是人,当然会站着走路了。”

约稣又笑了:“人们都会站着走路、也可以站着走路,但是刚出生的婴儿都知道爬比走容易。我说过那头熊根本没把自己当熊,在它的意识里就以为自己是个人,人们站着走路,它当然也要站着走路。”

犹大挠了挠后脑勺道:“真有意思,怎么会有这样的熊?”

约稣耐心的解释道:“我听说在深山里被狼养大的婴儿,长大了不会说话,其行为也会变得像狼,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人,也没人教过他怎样做人。而这只熊应该是被人从小收养的,它没有见过别的熊,以为自己就是人的同类,一切行为都在模仿人。”

听到这里犹大心念一动,似是受到了某种启发,话锋一转又问道:“恐怕不是所有的熊被人养大后都会这样,不仅是这头熊特别聪明、脾气特别温顺,也要看它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其实人也一样。

尊敬的指引者,今天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在镇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听见了您同样的宣讲,但是他们的收获是不同的、理解与反应也不一样。有人会感激您,但也有人会痛恨您甚至想加害您。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的事情。”

约稣仍然面带微笑,此刻的神情竟然有些像当年的伊索,他用故事打了一个比喻——

“神派出一位农夫,在大地上播撒万物的种子。有的种子落在荆棘丛中,只能在缝隙中生长,小心翼翼的避开荆棘上的刺,未等收获便被荆棘吞没;有的种子落在布满碎石的浅土中,如果有足够的雨水滋润,它们也能发芽,但是环境稍显恶略,新苗就会枯萎;有的种子落在肥沃而合适的土壤中,最值得耕耘。我也许就是那个农夫,而你们、追随在我身边的门徒,就是那最肥沃的田园。但神将种子洒向了整片大地,带着收获的希望,并不特意偏袒于谁,正如我向所有人宣讲。”

犹大点了点头,明白了约稣的意思,不由得在心中赞叹指引者的睿智。

然而夜幕下的约稣却复叹一声道:“我曾去过遥远的东方,听闻过更遥远的地方流传的一句话。那是比我到过的天竺更远的昆仑,有一位叫太上的人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刚才与你说了那么多,而他只用一句话便全然明了,我尚不到那种境界,仍在求索之中。所以只能与你谈我自己的感悟。”

犹大闻言若有所思,他在约稣身边继续跟随那头熊行走,夜色渐深,过了一会像是又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开口道:“尊敬的指引者,昨天和前天那镇上所发生的事情,您应该是清楚的。那名伤者和那个罪犯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分明是有人安排好要为难你。你没有被他们刁难,坚守了自己的信念、也打动了更多的人。但如此一来,有人会更加嫉恨你的,你就像一根扎进他们心中的刺,你的存在,会折磨的他们寝食难安。”

约稣看着大狗熊蹒跚的背影一直面带微笑,他又对门徒打了一个比喻:“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一切都是陌生未知,从陌生到熟悉,人们在打交道的同时拥有了种种关系。假如有那么一种人,你从未伤害过他们,你做你的事,也从未妨碍过他们。你所说的话、你讲的故事,他们不愿意接受,却又觉得刺痛他们的想法,于是不希望你出现,不希望你再说自己的话,你该怎么办呢?”

犹大想了想道:“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很多事,世上真有这么一种人啊!不仅是因为您刚才说的理由,他们不愿意看到你出现,并不是因为你伤害了他们什么,甚至就是最简单搞笑的原因。也许是你你没有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去行事,却获得了自己成就,于是一想到你就会不自在,一看到你就会莫名觉得受到了某种刺激。”

一向严肃的约稣,此刻也用玩笑的语气道:“那就让他们去兴奋或者恶心吧,自以为寻找到了一种高潮!灵魂的刺痛是他们自找的,你不必因此而逃避或改变自己。我的出现,只是在指引愿意接受指引的人,不因他们的希望而来也不因他们的希望而去。说实话,你难道认为我会在乎吗?那样的灵魂如果没有被我刺痛,我反倒会感到遗憾的。”

犹大眨了眨眼睛,在仔细回味约稣的话,一路上不再言语。

就在这天夜里,河对岸那个镇子,圣殿中的祭司们已经有些恼羞成怒。他们听说约稣渡河而去,一致决定立刻派人给撒冷城的长老们送信,指控约稣用撒旦的力量蛊惑人心。

约稣对此浑然不知,可是暗中跟随的梅丹佐与林克却了解的清清楚楚。这两位天使在暗中嘀咕,梅丹佐道:“这帮祭司是想找死吗?他们住在阿罗诃的圣想中,居然想用阿罗诃的名义去陷害来到人间的阿罗诃!”

林克说道:“看样子约稣还不知情呢,既然让我们俩碰到,总得管一管吧?”

梅丹佐答道:“先别着急,等那位信使出发之后,我们在半路上将他拿下。连同他送出的密信一起丢给约稣,也算是提醒了。”

赶路的约稣当然不知道那两位天使的计划,此时天色已经渐渐亮了,他们竟然跟着一头直立行走的黑熊,徒步跋涉了整整一夜!有一位门徒说道:“怎会这么远,这头熊究竟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约稣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它要把我们带到哪里,但是很显然,它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我,这对于一头熊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十卷:新约 第343章 玛利亚

当太阳在地平线上露出半张脸的时候,那头大狗熊终于走进了一个村庄,一口水井边喘着粗气停了下来,看来这一路它也累得够呛!时间还早,又不是农忙季节,村庄里的人大多还没有出门,只有一个姑娘抱着一个大陶罐来到井边打水。

大狗熊是看到这个姑娘才停下来的,一只前爪扶着井沿,另一只手指着随它前来的约稣等人,焦急的向着姑娘比划着,也不知道它想说些什么。

姑娘顺着狗熊的手势望了过来,村子里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陌生人使她很惊讶,扭头问大狗熊道:“维维,他们是你带来的吗?那人手里拿的是我的头巾!”

约稣手里那块包着面饼和苹果的蓝布,原来就是这位姑娘的头巾,看来熊也应该是她们家的。约稣本应该上前说话,他从不是一位失礼的人,但此刻却反常的愣住了,就如一尊石像般拄着手杖站在原地,眼神定定的望向那姑娘。

那是一位撒玛姑娘、乡下的普通村姑,清晨出门打水没有带头巾,她柔顺的长发披散开一直垂到腰际,虽然穿着粗布裙子,但也掩饰不住那美丽的青春气息。她眼眸中的光泽就似朝霞中晶莹的露珠,额前的刘海稍微有点乱,看着约稣等人的眼神,也显得稍有一丝慌乱。不得不承认,她带着一种特有的天然秀美气质。

但约稣也不是没有见过女人,一位村姑为何能使她如此失态呢?没有人清楚约稣看见姑娘的感受,就似春风吹绿了原野、阳光融化了冰雪,那灵魂中与生俱来却又深深封存的印迹顷刻间被唤醒了。

约稣并没在第一时间认出她是谁,而是明了自己为何来到人间,阿蒙神的灵魂印记被唤醒。而下一瞬间他就清楚自己遇到了谁、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姑娘望着约稣也有一瞬间的走神,在初生的晨曦中,恍然乎以为自己看见了神灵。约稣迎着朝阳出现在村口,全身上下连同手中的手杖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金光。

众门徒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或者说感应,他们也看见了笼罩在约稣身上那淡淡的金辉,他们的指引者在这一霎那仿佛变得不一样了。以约稣为中心,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气息弥漫在天地之间,既神秘又庄严还带着脉脉的温情。

远处的梅丹佐与林克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息,不约而同的惊呼道:“太好了…这下糟了!”

这两位天使为什么会说出两句截然不同的话来?因为他们感受到了阿蒙神的气息。阿蒙离去时将玛利亚留下众神之泪融入身心,他见到转生的玛利亚时,魂印记将被唤醒,这当然是个喜讯。可是约稣这一瞬间所发出的气息无法掩盖,说不定会被其他的窥探者察觉、暴露了他的身份。

约稣身边的众门徒当然不了解这些内情,见约稣愣愣的盯着一位陌生的姑娘,少显得有些失态,有人悄悄地推了他一把道:“尊敬的指引者,怎么了?”

约稣的身形随之一震,金辉隐去,复了正常的样子。尽管灵魂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但他的神色却在一瞬间恢复了平和,上前一步尽量用轻柔的语气问道:“姑娘,这头熊是你家养的吗?这个包食物的包裹就是你的头巾吗?这头熊非常聪明,是它带我来到了这里。”

姑娘哦了一声道:“它叫维维,是我的弟弟在树林里捡到的。那时候它很小,尚未完全睁开眼睛。它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脾气很温顺就像一个小孩,几天前突然不见了,原来是跑出去了,希望没有吓着你们。”

约稣已经走到了姑娘身前,开那个包裹道:“原来如此,你知道它什么要领我们来吗,还把他的食物献给了我?这苹果已经从树上摘下来四天了,他走了很远的路去河对岸找我。这蓝色的头巾是你的吧?它叫维维,你叫什么名字?”

他的声音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抑很深的悸动,问了姑娘一连串的问题。姑娘微微低下眼帘答道:“我叫玛利亚。”

约稣的嗓音终于忍不住有些发颤:“哦,真是太巧了,玛利亚!…我的母亲也叫玛利亚。”

他说的是实话,约稣的父亲叫约瑟,母亲叫玛利亚。玛利亚在如今已是个很常见的名字,这样的巧合并不意外。但约稣的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他凝望着眼前的姑娘,已穿越了这么多时空,仿佛在另一个世界找到了未知的她。这一世的姑娘,她居然还叫玛利亚。

也许是因为约稣的眼光有些太炙热,无形中给人一种压迫感,那姑娘悄悄退后半步,抬起眼帘道:“陌生人,你总是这么和姑娘家搭讪的吗?”

约稣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他也退后半步道:“我说的是实话,听见你的名字,我觉得非常亲切。我不知道这头叫维维的熊为何要引我来到这里,难道是为了见你吗?这面饼和苹果对于它来说也许很珍贵,我不能轻易接受这样的馈赠,而你一定知道它找我来有什么事吧?”

姑娘一直没有露出笑容,这时才看着约稣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是谁?”

约稣差点没有脱口而出“我就是阿蒙!”但还是尽量平和的答道:“我叫约稣。”

“约稣——!”玛利亚发出一声惊呼,手中的陶罐没抓稳落向了地面。

约稣用手杖一指,那只陶罐并没有落地摔碎,而是奇异的定在了空中。他上前一步伸手抄起陶罐,又递给姑娘道:“拿好你的东西,不要再摔碎了。听见我的名字,你为何如此吃惊?”

姑娘放下陶罐,似乎伸手想抓住约稣的袖子,但却没有触碰他,又把双手捧在胸前道:“是你!我听过你的名字、还有那些神奇的传说…我的弟弟拉撒路病了,病的很重,我和姐姐在家中说,假如您来到这里、传播您的福音,拉撒路就有救了!维维很聪明,它虽然不会说话,却听懂了我们的意思…我和姐姐要照顾弟弟,就用头巾给他包了一点吃的。没想到它叼着包裹去找您了,来回用了三天,居然把您请来了。”

姑娘的语气很急切、神情很激动,眼中也涌出了泪花。约稣赶紧安抚他道:“不要着急,我已经来了,你有话慢慢说。”

他叫玛利亚不要着急,可是旁边有另一个“人”却很着急。维维走了过来,用一对大熊掌分别轻轻按在玛利亚与阿蒙的肩膀上,看样子像是要把两个人拍在一起,又抬起熊掌指着村子里的一个方向,嘴里呜呜的叫着不知想说些什么。

玛利亚终于忍不住哀恸,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道:“已经来不及了,你回来晚了,拉撒路前天已经去世了!”

说到这里她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朝着约稣跪了下来,用哭泣的声音哀求道:“关于您的传说是那样的神奇!请问您有起死回生之能吗?如果有的话,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请求您施展?”

维维见玛利亚跪了下去,它也学着她的样子跪下,将一对前掌伸向约稣。

约稣在心中叹息,他最不愿意看见玛利亚流泪,可是在世世轮转中刚刚重逢,却恰好看见她如此哀痛。他俯下身去道:“我也希望有起死回生之能,如果那样的话,你不需要向我请求,我也愿意尽一切力量帮助你。可惜我没有,就连神灵都无法逆转生死,否则我也不会在这里见到你。”

他的话另有深意,如果神灵有逆转生死之能,阿蒙也不会在三百年后才在这里找到转生的玛利亚。而玛利亚却听成了另一种含义,她拭去泪水站了起来,低声道:“是我失态了,不该提出这样的请求。”

约稣连忙摇头道:“不不不,你有这样的愿望,我完全理解。我心中曾经也有这样的想法,远比你此刻要强烈的多!我既然接受了维维的馈赠,能否带我去看一眼你的弟弟?表达我的哀思、祝福他已进入天堂。”

约稣不知道自己能为玛利亚做些什么,可是此生相见总想为她做些什么,于是提出了这个的请求。

这时梅丹佐的灵魂中突然听见了约稣的声音:“请告诉我,拉撒路去了哪里?”

梅丹佐吓了一跳,随即又是一阵狂喜,三百年了,终于听见了阿蒙神的召唤!他赶紧答道:“我的神,既然您唤醒了灵魂印迹,您应该是最清楚的。我刚刚已经问了埃雷彼和内尔迦勒,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没有迎接拉撒路的到来。”接着又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难道他并不信奉您?或者…他还没死?”

恰在这时,玛利亚已经答道:“我的弟弟,他昨天已经下葬了。”

约稣忍不住又问了一句:“请问他生前信奉神吗?信奉的又是哪一位神灵?”

第十卷:新约 第344章 起死回生

约酥此问挺令人不解,显得很多余甚至有侮辱的嫌疑,玛利亚有些激动的答道:“虽然那些长老们称呼我们为撒玛人、平时看不起我们,但我们也信奉神,我的弟弟一直虔诚的信奉阿罗诃!”

约稣长出了一口气:“那就好办了,我也许还能救他。玛利亚,你快带我去他的墓地,再耽误的话,恐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说着话他想去挽玛利亚的手,伸出一半却又缩了回去,这是烙在灵魂印迹中的下意识习惯,他呼唤她的名字时,就像在呼唤曾经的伊西丝神殿守护圣女,所以没有触碰她,而是顺势挽住了维维粗短的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