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撒冷人还是撒玛人,他们都遵循同一种传统,死后用白布包裹身体,放在石头垒成的墓穴中,然后再在石头上堆砌沙土为坟茔。

约稣到来的消息传到了村子里,很多人都赶到墓地去看热闹。约稣站在拉撒路的坟前,露出一丝轻松的微笑,他能感应到墓穴中还有微弱的生命痕迹。拉撒路并没有真的死去,只是他曾经停止过呼吸、心跳也过于微弱甚至难以察觉,让人们误以为他死了。

这种短暂的休克假死现象,阿蒙曾经在战场上见过。约酥抬起手杖一指坟墓道:“玛利亚,你的弟弟还没有死,打开墓穴,他就可以回到人间。”

维维仿佛听懂了约稣的话,跑过去用双爪刨沙土然后想搬开墓穴上的石块。约稣将手杖一挑,石块和沙土自然向两边涌动分开,维维也随着沙石滚落在一旁,墓穴中被白布包裹的拉撒路出现在阳光下。

这一幕发生在大白天,人们看见墓穴突然分开露出了尸体,纷纷惊恐的后退,躲到了远处观望。

约稣却走到墓前一招手,空中飘来一片树叶,恰恰落在了拉撒路包裹白布的脸上。然后他解下了腰间的皮囊,含了一口水喷了出去。一片水雾落在“尸体”以及那片树叶上,就见那片树叶微微动了动,下面有一个虚弱的声音传来:“神啊,我这是在哪里啊?为何动都动不了?”

离得最近的围观者听见了这个声音,惊骇的大呼道:“天啊!约稣让死人开口说话了!”

而玛利亚和她的姐姐马大已经扑了过去,伸手解开包裹弟弟的白布,将面色苍白的拉撒路从墓穴里扶了出来。这个年轻人显得非常虚弱,但在阳光下他,的的确确已经活过来了!

约稣拥有神奇的力量、能使死人复生的消息,迅速在伯大尼一带传扬开来。尽管约稣告诉马大与玛利亚姐妹,其实拉撒路并没有真的死去,那只是一种暂时的假死现象。但人们并不理解这些,仍然更愿意相信他们亲眼所见的“事实”。

约稣真真切切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一个已经入葬的死者从墓穴里活过来了。他不可能向每一个人都去解释这件事,而且实际生也是解释不清楚的。所谓的假死,在人们看来也是一种真的死亡,否则马大姐妹也不能接受自己将活着的弟弟葬入墓地的事实。

那些追随约稣的信众、感谢与尊重约稣的人们,自然也更愿意宣扬这样的神迹,让死者复生,当然比救醒一个还没有死去的人更加令人惊叹。就是从这一天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为约稣是受神的指派而来、将拯救他们脱离苦难。这个意外的事件,使约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性影响力与巨大的民间声望。

玛利亚住的村子在伯大尼城邦的郊外,与约酥的家乡伯利恒隔河相望,再往北就是撒冷城了。而约稣带领门徒终于停止了连续不断的跋涉,暂时就在这个村庄住了下来,以此为基地向人们宣讲阿罗诃真正的信念指引。

约酥为那些拥有正信的人尝试唤醒本源的力量,并告诉所有的民众通往天国或天堂的道路,公开在村庄的会堂里讲读撒冷人的圣经。与此同时,有些人愈加不愿意听闻约稣的宣讲、不愿意看到约稣的出现。

尤其是制定了各种各样守则约束人们的撒冷祭司们,最不愿意看见约酥这样的人。因为约稣告诉民众:“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要比怎么洗手、吃哪些东西等规矩要重要得多。”

撒冷祭司们禁止约稣在会堂里讲解经文,于是他就到野外为门徒和民众们讲授,玛利亚成为了他最虔诚的信众之一。

河对岸就是家乡,往北走不远就是撒冷城,约稣为什么要停留在伯大尼郊外的这个村庄呢?门徒们并不清楚指引者的用意,而约稣是在蓄积他的力量。所谓力量并不是要强大到战胜什么人,而是要将他所传播的信念尽可能的深入人心,同时他也希望尽量多的与玛利亚呆在一起。

约稣救回了拉撒路的命,实际上等于答应了玛利亚在井台边的请求。玛利亚曾问过约稣——该怎么报答他?而约稣笑着说道:“我希望你送我一件礼物。”

玛利亚诚挚的说:“不论您想要什么样的礼物,只要告诉我,我都会尽一切努力将它找来、呈献给您。”

约稣仍然笑道:“你已经送给我了,还记得维维的那个包裹吗?包食物的蓝布是你的头巾,我能留下它吗?”

玛利亚赶紧答道:“当然可以。”

答完这句话,玛利亚退出约稣所在的地方来到无人之处,粉脸这才变得通红,一颗芳心砰砰乱跳。一位成年男子向一位姑娘索要她的头巾为礼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隐喻与暗示呢?如果换成别人,玛利亚自然会有正常的遐想。

可是对于约稣,她却不敢那样去想。在追随者的心目中,约稣是代表神的存在、宣扬的是神的信念。像玛利亚这样的撒玛女人,连碰都不敢轻易触碰他,只能带着一颗虔诚的心默默仰望着他的光辉。

玛利亚的确是一位很忠诚的追随者,她也经常向约稣提出各种问题,而约稣会当众做出解答,其中最著名的一段问答,就是关于人们应该怎样去祷告?而这段问答,竟然与那头叫维维的大熊有关。

约稣经常在宣讲之后率领众人祷告冥想,以专注的内省净化灵魂。这也是一种力量的唤醒仪式,只有天资出众且拥有虔诚正信的人,才有可能被唤醒本源的力量。维维听不懂这些复杂的宣讲,但它却是一位最忠实的听众,每到这个时候,它就会跪下硕大的身躯,将一对前爪捧在胸前做虔诚的祷告状,甚至成了约稣身边的一道风景。

约稣的宣讲竟然能够让一头熊如此虔诚的聆听,这也成了他被人们宣扬的“神迹”之一,很多人慕名而来看稀奇,然后被约稣的宣讲打动,也成了他的追随者。

其实要说祷告的仪式,撒冷圣殿中仪式更加完备而复杂,比约稣在野外随意举行的方式显得庄严神圣得多。伯大尼城中的祭司们听说了熊的故事,便向人们嘲笑道:“那约稣不过是一个蛊惑人心的神棍,他让人们学着一头熊的样子祷告,是想让人们变得和狗熊一样无知吗?”

还有人说:“让一只受过训练的熊装模作样的祷告,来吸引人们听他的宣讲,可那样的祷告有意义吗?约酥简直就像那些耍猴的卖艺人!”

这种质问很刁钻,玛利亚听到消息忍不住去问约稣:“尊敬的指引者,我们应该怎样祷告呢?像维维这样只做出祷告的样子,是否也会得到神的指引呢?”

约稣笑了,站起身来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话:“其实,不祷告的时候更重要!”

见众人不解,约稣又解释道:“我们向神祷告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净化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在告诉神——你如何虔诚的信奉他。净化灵魂的结果,反映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在你如何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便意味着你是否真的信奉神。

不必去模仿维维这只熊,但也不应去嘲笑他,你的祷告只是你的祷告。维维也许不懂我们在祷告什么,但是它曾为了解救收养自己的恩人,叼着食物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找到了我,并将我请到了这里。这只熊把自己当做了人,并且比大多数人都更懂得怎样去对待他人。”

约稣坦然而犀利的回击了质问,让信徒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祷告。消息传回到伯大尼城中的祭司们那里,他们感到惊慌同时也更加愤怒。有一位长老说道:“必须要阻止约稣,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所有的人都会追随他。”

另一名祭司道:“最好能除掉他或者囚禁他,可是能用什么样的罪名或是借口呢?”

又有一名祭司道:“民间流传约稣拥有起死回生的力量,从未有哪位魔法师展示过,他一定是撒旦的化身!告诉人们,约稣能将唤醒地底的亡灵,来到争夺活人的世界。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不会惊恐的,陌生的人将会远离他、远远的躲开他。”

第十卷:新约 第345章 夜里等待的人

伯大尼的祭司们密谋散布谣言,但是这个卑鄙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因为很快又有轰动性的传闻在民间散布开来。而这个消息使祭司们原先准备的谣言已经没有办法再传播了,否则会激起公愤的。因为人们都在传说,约稣就是伊利亚预言中那位拯救者、阿罗诃之子、真正的弥赛亚。

当初也有人这么议论过约翰,但约翰已死、希望破灭,这种议论便不了了之,可约稣的出现又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约稣一路为人治病,并宣讲阿罗诃所指引的信念,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拥有起死回生的力量,人们认为这是必须得到神的认可才能出现的神迹。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迅速在撒冷平原传开,而这种说法最初的出现,竟然与伯大尼的姑娘玛利亚有关——

约稣住在伯大尼乡下,影响越来越大,也经常有人邀请他,就算没人知道他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阿罗诃之子。但他是一位“神医”,这一点就足够令人尊敬了,自会有很多人会设法结交。伯大尼郊外住着一位有钱又有权势的大领主,他听说了约稣的声名,便邀请约稣到家中做客。届时将会有很多尊贵的客人到来,请约稣在酒席上宣讲、并向众人赐福。

一直以来耶稣毫不歧视贫苦的村民与地位低贱的撒玛人,有些人已经把约稣只当成穷人与平民的指引者,认为他是不会接受这种邀请的。然而令他们意外或失望的是——约稣接受了邀请。

有的门徒问道:“尊敬的指引者,您怎会接受邀请参加那样的宴会?大家都认为您的到来是指引苦难的人们获得解脱,如果您把讲堂设在那种宴会上,穷人们会认为您想远离他们。”

约稣摇头道:“如果有人这样说,你就告诉他们——神所指引的信念属于所有人,不分贫富与贵贱。那些认为神只属于自己的人,都是走错了道路。”

约稣如约赴宴,酒席设在豪华的庭院中,旁边有一柱美丽的喷泉带来丝丝凉意,客人们都围坐在喷泉旁,桌子上摆满了美酒佳肴。有人没有接受邀请也闻讯赶来,他们在庭院的墙角下站着聆听约稣的宣讲。约稣是赤着脚走来的,在喷泉下洗干净自己的脚入席。

这时有一位撒玛姑娘捧着一个精美的陶罐走了过来,正是玛利亚,陶罐中装的是价值不菲的香膏。她带着虔诚的神情将香膏淋在约稣的头发上,又俯下身子用剩下的香膏抹净约稣的脚背,然后安静的退到了院子外面。

在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约稣一言不发,既没有谦让也没有躲避,只是温情脉脉的看着她。而酒席上的贵客们却都惊呆了,那位大领主诧异的问道:“约稣,您已是无数信众所追随的指引者,一位尊荣的撒冷人。怎么可以让那样一位撒玛姑娘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的接近你?”

约稣却很奇怪反问道:“假如有两个人都欠了债,一个人欠了五枚金币,另一个人欠了五百枚金币,债主决定都一笔勾销,你觉得谁更应该感激?”

宴会的主人答道:“当然是欠了五百枚金币的那个人。”

约稣笑了:“既然你这么认为,就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对于你这样拥有财富和权势的人来说,解脱灵魂苦难的欲望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对于她,感觉也许是不一样的,而我的宣讲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请了这么多尊贵的客人设宴款待我,却没有请我洗净脚上的尘污,甚至没有用诚心的拥抱来欢迎我。而她却把那珍贵的香膏淋在了我的头发上,抹净了我的双脚。我既能接受你的邀请,更应该接受她的祝福——那才是纯净的灵魂中真正的仪式。”

这时有位客人突然失声惊呼道:“弥赛亚!那是献给弥撒亚的祝福!”

这一声让所有人都回过神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先知伊利亚的预言:“弥赛亚会到来,率领所有真心信奉阿罗诃的人,建立他们的家园国度;就像当年摩西率领撒冷人返回家乡,建立流淌奶和蜜的家园。”

“弥赛亚”的意思是拯救者,传说中人们用珍贵的香膏淋在拯救者的头发上,以示对神灵光辉的崇敬。而那个撒玛姑娘便是这样一种仪式,表达在她的心目中约稣便是来到人间的弥赛亚、先知伊利亚预言中的拯救者。

约稣在众人面前坦然接受了这样的仪式,又意味着什么呢?虽然约稣本人什么话都没说,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约稣从未宣扬过自己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撒冷传说里的阿罗诃之子,但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一点,自发用那样的仪式向他祝福的时候,他也坦然接受并不拒绝与否认。流传于撒冷平原近百年的预言,其影响是那么的深远。当伯大尼的祭司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散布谣言去中伤与诽谤约酥,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如果人们认为约稣就是那传说中的阿罗诃之子,那么诽谤他的人反而会受到围攻与唾骂,人们等待这位传说中的撒冷之王降临,已经有近百年了。如果想对付约稣,只能像当年对付约翰那样把他除掉,才能彻底的解决麻烦。

于是伯大尼的祭司们也决定派出一个人,向撒冷圣殿中的长老们送信,提醒他们要尽快设法消灭约稣。

阿罗诃曾与摩西立约“不可杀害无辜的人。不可因金钱或私欲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是摩西留给撒冷人的十戒之一,但如今这些以阿罗诃的名义享受着世俗地位的神官们,却在策划着谋杀阿罗诃本人的勾当。这一切都被暗中守护约稣的林克与梅丹佐察探的清清楚楚。

无独有偶,约稣前不久所经过的那个市镇也派出了另一名信使,经过伯大尼将要进入撒冷城,所要汇报的内容也是约稣的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威胁,提醒长老们应设法囚禁或处死这个人。

林克对梅丹佐道:“来得正好,我们就把这两个送信的家伙一起抓了,连着他们送出的罪证都交给约稣。”

梅丹佐刚想答话,两位天使的灵魂中突然听见了阿蒙的声音:“让那信使去撒冷城吧,就算他们不去,撒冷城中的长老们也已经在策划同样的事,这便是我来到人间所要面对的考验。你们都已了解所谓‘命运的考问,末日的审判’是什么?那是人怎样成为神的过程。可是神如何成为一个人?便是我的求证。我必须要面对那样的命运,而真正接受审判者,却是给了我那种命运的人们。”

两位天使明白了,约稣走上这条道路,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命运。至于他们的神究竟要完成怎样的求证,梅丹佐与林克尚不是很清楚,于是在灵魂中问道:“我的神,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阿蒙的声音笑道:“多谢你们的守护,但是没必要再为我多做什么。如果愿意的话,倒可以给我准备一些面饼和咸鱼,尽量多一些。”

约稣知道自己将面临着什么命运,他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去迎接它,而门徒们并不清楚这一切,他们因约酥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而欣喜若狂。他们是传说中撒冷之王最早的追随者,一想到这一点就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着各种美好憧憬。

玛利亚也没想到,自己发自内心的祝福将会造成这么大的连锁影响,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问约稣道:“尊敬的指引者,您能告诉我吗?您就是弥赛亚!虽然我对此深信不疑,人们也都这么认为,可我希望听你亲口说出来。”

约稣看着她答道:“真想听我亲口说出来吗?那么今天夜里,请在你的房间里等我。”

一个大男人要一位姑娘半夜在房间礼等他,意味着什么事情,不用说谁都能想到!但玛利亚却不敢那样想,传说中的阿罗诃之子、伟大的拯救者弥赛亚,怎会与她这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关系呢?

可是她又忍不住胡思乱想,晚上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心如鹿撞忐忑不安,迫切期待着约稣的来到,却又不知道约稣来了之后该怎么办、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假如约稣真的要做些什么或者提出什么要求,她不会有丝毫的抗拒,在灵魂中一切都是愿意的;但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应该的,她甚至不敢轻易触碰他。

他们在一起相处了那么久,所发生过的唯一接触也只是那一次她用香膏抹过他的脚背。

夜晚的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又仿佛过得热别慢,心绪不宁的玛利亚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点灯,赶紧点亮了桌上那盏早已准备好的油灯。豆粒大的灯焰燃起,昏暗的灯光照亮了小小的屋子,然后玛利亚看见了约稣。

约稣的身形随着灯光的照亮,缓缓出现在玛利亚的身前,就像一个影子又变成了一幅画,最终成了一个鲜活的人。

第十卷:新约 第346章 星星点灯

约酥用这种方式现身,宛如一位悄然降临人间的神灵。玛利亚惊讶的难以形容,下意识的就要俯身行礼,约稣赶紧伸手扶住她的胳膊道:“玛利亚,请记住,今后不论发出什么事,你都不必惊讶。我今天这样来见你,就是准备好回答你的问题。”

他的眼光中有种热烈的气息,就像包裹着某种渴望和期盼,简直让玛利亚不敢抬头。她像将手臂缩了回去,有些慌乱的问道:“尊敬的指引者,您为何用这样的眼光看着我?”

约稣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玛利亚,你为何不敢触碰我,在害怕什么?”

玛利亚低头道:“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来到人间的圣子,千真万确,您就是圣子!我不敢触碰您,是怕玷污了您神圣的光辉,一不小心便是我的万劫不复。我心中明明知道答案,可是白天还是忍不住问出那样的问题,想听你本人亲口说出来,却没想到您要像这样来回答我。”

约稣仍然望着她:“我来就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是的,我就是那个人!人们并没有说错,但他们未必明白伊利亚预言的真正含义。”说到这里他又叹息一声道,“我莫名想起了快四百年前的事,那时也有两个人,他们就似现在的你和我,但身份却换了位置,我终于明白她当时的心情了!…玛利亚,你想问我为何要用这样的眼光看着你,等你度过生生不息的考验之后,自然就会明了一切。但到了那时,你还是现在的玛利亚、便是我所找寻。”

玛利亚终于抬起了怯生生的眼眸,迎向约稣的视线道:“生生不息的考验?我不太明白您说的话,但我听您讲解过本源的力量,那是通往天国道路必经的一站,您认为我也有希望吗?”

约稣情不自禁的上前一步抓住了她的手,玛利亚的身体颤了颤,似有一股电流从手掌蔓延到全身。这次她却没有把手抽回来,约稣的大手是那么的宽厚有力,又那么的温暖人心。

玛利亚又听到约稣那似能印入灵魂的声音:“你当然有希望,就算此生迎不来,未来的世世轮转中也会迎来。我已经找到了你,就一定会等待那一天,但约稣恐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我很清楚将要面对什么,所以今天才会来找你。请原谅我,我无法告诉你——你尚不能理解的一切;只希望你能感受——感受那灵魂的向往。”

玛利亚白天问约稣的话,彼得与犹大这两位门徒也听见了。约稣要玛利亚为晚上在房间里等着,他要去那里回答她。彼得非常好奇,于是拉着犹大来到村中一棵树下,远远望着玛利亚住的房子,想看约稣什么时候去?

犹大问道:“你干嘛这么多事呢?”

彼得样子很认真的说道:“我们的指引者就是传说中的圣子,我们这些圣子的追随者同时也应该是守护者、保护圣子的安全,这个理由还不足够吗?”

两人在树下等来等去,也没看见约稣出现。半夜的时候,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光,现出了约稣的身形投影。彼得小声的惊叹道:“哇!果然降临人间的圣子,他居然就这么去了!”

犹大劝道:“我们的圣子有这么大的本事,还用得着你在这里保护吗?我们不必观望了。”

彼得又摇头道:“我们守在这里,也可以不让别人来打扰他啊!”

窗户上有灯光和剪影,但屋子里却没有半点声音传出,没人知道玛利亚和约稣都谈了什么。又过了一会,灯光突然熄灭了,彼得有些惊讶的说道:“咦怎么吹灯了?”

犹大白了他一眼道:“吹灯说话节约灯油,会过日子嘛!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不明白吗?”说着话抓住了彼得的胳膊,不由分说把他拉走了。

夜色渐深,漫天星星静悄悄的眨着眼睛,凝望着夜幕下的村庄。

天快亮的时候,玛利亚对约稣说:“你的名字早就传遍了撒冷城,那里有很多人都在期望着您到来。如果您就喜欢住在这里,我当然非常开心。但其实这个村庄离撒冷城很近,如果脚程快的话白天进城,晚上就可以回来休息。而我夜里见证了您神奇的出现,已确信一件事,对于您来说——距离不是问题。”

约稣叹息道:“当我进入撒冷城,便将迎来那等待的命运。在此之前我要返回家乡,完成约稣的告别。”

玛利亚主动拉住了他的手,带着无限惋惜的问道:“真的会是那样吗?”

约稣温言道:“真的会那样,因为就如你昨天所问,我的确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人。”

约稣决定,在前往撒冷城完成使命之前,要返回他的家乡伯利恒,那是他此世出生的地方,他要向父母告别。这一天,他带着门徒上路了,却没有让村子里的信众准备食物。当他们离开村庄行走在野外的路上,有一位门徒问道:“尊敬的指引者,假如找不到村庄的话,我们今天吃什么?”

约稣答道:“食物会有的,请你们学我的样子,每人捡起一块石头带在身边。”说着话伸手他捡起了一块石头。

见约稣拿的那块石头比较大,众门徒捡起的石头也都不小。只有彼得心眼最活,心想还要长途赶路,于是就拿了一块很小的石子揣在兜里。一直走到傍晚,他们果然没有遇见村庄,坐下来露营的时候,约稣说道:“把你们的石头都拿出来,放在身前。”

然后约稣带领众门徒开始祷告,祷告完毕他一挥法杖,让众门徒低头看身前的石头。不知何时石头已变成了面饼,恰好和原先一样大。众门徒都能吃饱,而只有彼得身前那块面饼比半个鸡蛋还小,恰如他拣的那块小石头。

第二天继续赶路,当他们度过耶旦河进入伯利恒境内的时候,遇上了空前的欢迎场面,足足有五千人来到河边迎接。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消息,圣子约稣将要在今天光临,有人是为了请约稣治病、有人是为了听约稣宣讲、有人是为了亲眼目睹传说中的圣子,还有人纯粹就是为了看热闹。

场面闹哄哄的,五千多民众自发聚拢而来,可以想象现场的秩序是多么的混乱。门徒们为了维持秩序累的精疲力尽,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看到站在土坡上的约稣。约稣望着现场的每一个人,眼里有着深深的悲悯,他的声音清晰的传遍每个人的耳朵里,宣讲了整整一天。

天黑之后,众人却都没有离去,疲惫不堪的门徒们央求约稣道:“您让他们都散去吧,天已经黑了,大家都还没有吃晚饭呢。”

约稣却摇头道:“这里离最近的村庄都太远,他们已经来不及赶回去了,这样吧,我们为大家准备一顿晚餐。”

有一位门徒道:“我们没有那么多吃的,白天的时候有个孩子献给您一顿午饭,有两条咸鱼和五块面饼,您还没有来得及吃呢。”

彼得又想起了约稣将石头变成面饼的神迹,急忙去找石头,但这一片草地干干净净连一块碎石都没有。他又想去远处寻找,结果被约稣叫住了,只听约稣吩咐门徒道:“请他们都做好,五十个人分成一组,率领众人祷告,我将亲手给所有人分发食物。”

五千人在河岸边的草坡上祷告,仪式完毕之后约稣走入人群,提着手杖亲手将包袱里的面饼和咸鱼分发给大家,一直忙到夜幕降临,竟然让所有人都吃饱了。

这时有人注意到他的手杖,在那里喃喃自语道:“果然是圣子降临,他拿的就是摩西的法杖!传说中摩西率领族人返回家乡的时候,就曾煮过一锅汤,让所有族人都吃饱了。”

约稣的手杖原本就是老疯子为阿蒙所打造的,其中有一枚炼化成空间法器的风之魅舞,当它彻底被熔炼为神器之后,当然是更神奇的空间法器。约稣早就让梅丹佐和林克准备好了足够的食物携带其中,他仿佛已预料到今天发生的事情。

约稣来到伯利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称赞他的人四处传扬这位圣子的事迹;而敌视他的人更加确信他是位蛊惑人心的神棍、将来来极大的威胁。

伯利恒的祭司们也做出决定,派人往撒冷城送信,提醒阿罗诃圣殿中的长老们——有一位极端危险的人出现。约稣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什么都没说,又回到了他在伯利恒乡下的家乡、一个叫拿撒勒的地方。

生活在拿撒勒的乡亲们对约稣再熟悉不过了,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帮助父亲做木匠活,为人们打造桌椅、修理马车。后来约稣离家远行,乡亲们还感到很惋惜,提起约稣的时候经常感叹——“约瑟家的那个孩子,真可惜,他本可以成为拿撒勒最好的木匠,甚至能为国王打造家具!”

约稣回到感觉最亲切的家乡,却遭遇到他传播信念以来最大的困境,这次并不是那些敌视他的人在制造难题,而是那些从小就熟悉他的乡亲们发出了种种质疑的声音。

第十卷:新约 第347章 他怎能是木匠的儿子

这里的人们也听说过圣子的名字,为弥赛亚的降临欢欣鼓舞——因为神指定弥赛亚为穷困者带来福音、解救受压迫的全体撒冷人!至于木匠约瑟的儿子也叫约稣,人们认为那只是一个重名的巧合。可是当那传说中的弥赛亚率领门徒到来的时刻,相亲们却惊讶的发现——他就是那个约稣!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他怎能够承认自己是圣子呢?这里的人们谁都知道他是木匠约瑟的儿子!”、“约稣到底在埃居学会了什么戏法,蛊惑了那么多人?”、“我可是看着他长大的,他才不是圣子,就是小村子里的一个木匠!”

在质疑声中,约稣的宣讲不再那么广受欢迎,他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神棍和骗子。也难怪乡亲们会有这样的质疑和想法,他们一直就把约稣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很难接受他的摇身一变。

而另一方面,约稣并非是衣锦还乡,他仍然穿着粗布长袍,拿着一根树枝削成的手杖,头顶没有王冠、身上没有光环,甚至连一辆马车都没坐,而是率领门徒徒步而来,看上去仍然是和乡亲们一样的普通人。

若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阿罗诃之子,别说乡亲们不敢相信,就连他的父母心里都犯嘀咕。假如约稣在外面做了官或者发了财、有了很高的地位,穿着华服率领金碧辉煌的车队而来,人们或许更接受他的身份转变。

约稣心里明白这一切,于是不再向家乡的民众宣讲什么,安顿好门徒之后,就回到家里继续帮助父亲做木匠活。这反倒让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们所熟悉的儿子又回来了。

门徒们却不能接受他们的圣子只在家里做木匠活,过了一段时间,大家终于忍不住来找约稣道:“尊敬的指引者,您怎么又回村庄里做起木匠了呢?您是先知预言的弥赛亚,难道忘记自己的使命了吗?”

约稣一手拿着锤子另一手拿着凿子,正在加工一张椅子,他向众门徒叹息道:“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来到要做什么,我回到家乡、来到父母的身边,这也是一种告别。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尊敬父母,永远不要忘记是谁把你带到这个世上、给了你生命。’——这也是神与摩西所做的约定。”

约翰又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继续等待您吗?”

约稣摇头道:“我还在这里,你们就已经困惑;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们又该如何?我传播的是神所指引的信念,你们也可以像我一样去传播它。”

众门徒问道:“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效仿我!”约稣答道,“你们都应该见过那头叫维维的大熊,它虽然听不懂复杂的宣讲,但是一样能模仿人们祷告。而你们跟随我这么久,难道就什么都没有学会吗?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抚养成人,我们学习一切知识与技能,也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最终心中要清晰的知道你在做什么,真正领悟与接受你所追寻的信念。走吧!到各个村庄里去、做我曾经做的事情,而不是守在我身边喟叹。”

约稣派他们去各个村庄宣讲神的福音,为人们治疗疾苦,并特意吩咐道:“出门不必带太多的东西,为那些热情招待你们的人们祷告,如果有人不欢迎你们的宣讲,你们也不必恼怒。我约定半年的期限,就在家乡等你们归来。”

随行在约稣身边的门徒,都是追随者中资质和悟性很优秀的人,约稣为他们唤醒了本源的力量,重点传授的是祈福神术,又根据个人的擅长传授了其它的技艺。但约稣并没有向圣殿指引魔法师那样讲解各级成就,而是重点向门徒们阐述——踏上通往天国的道路需要通过哪些考验?

大约半年后,约定的期限快到了,门徒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风尘仆仆却兴高采烈。他们去各地宣讲约稣的福音,按约稣教授的方式传播阿罗诃所指引的信念,虽然没有约稣本人那么成功,但都获得了各自的成就。

当众门徒再度聚在一起时,兴奋地说着各自的见闻。约稣所传播的福音,在外乡显然比在拿撒勒更受欢迎,而约稣仍然留在家中做木匠。

众门徒们也忍不住分析这件事,其实他们心中都很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约稣在家乡的遭遇。彼得长叹一声道:“拿撒勒的人们怎么就不明白呢,约稣就是真正的圣子!”

犹大说道:“他们自有根深蒂固的看法,因为约稣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就是一个普通的木匠的儿子。以前他们听说圣子之名,还以为是重名的巧合。圣子之名约酥会伴随他的事迹传遍整个大陆,到那时人们追究他的来历,还是会提到这件事的。”

彼得一拍大腿道:“约酥怎么可以是木匠之子?不!将来流传的事迹一定要有全新的诠释,圣子就应该是阿罗诃之子,是受圣灵感孕出生!向人们做出这样的解释,一切才显得完美。”

众门徒对约稣就是传说中的弥赛亚、将建立新国度的撒冷之王早已深信不疑。说着说着,大家不约而同开始展望起未来,有人满心以为在不久之后,约稣将成为撒冷之王、统治撒冷平原的君主,并且将率领撒冷人与撒玛人一起建立空前强大的国度,取马罗帝国而代之。就像约稣传播的神所指引的信念,在民众中已经渐渐取代圣殿祭司们的权威。

众门徒对未来的展望很快又变成一场讨论与争论,他们都在想,将来在那个新王国的宫廷里大家可以担任什么职务?比如谁可以做宰相、谁可以做军务大臣、谁可以做内政大臣等等…彼得的兴致最高,他认为自己可以做百官之长,而财政部长当然应是曾做过马罗帝国税务官的马太。

当讨论最热烈的时候,众门徒突然听见约稣的声音:“你们以为我是什么人?”

大家止住话声抬起头来,才发现约稣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众人眼前。约稣这段时间虽然一直在家中做木匠活,但门徒的事情他都很清楚,也经常到河对岸的伯大尼乡下去看玛利亚,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来回的,也没有人在路上遇见过他。

听见约稣问话,众门徒答道:“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您是施洗者约翰的继承者;后来人们又认为您是带来福音的另一位先知;而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您就是神所指派的弥赛亚、您是降临人间的圣子、您也将是撒冷之王!大家都在迫切的盼望您前往撒冷城,完成预言中的伟大事业。”

约稣长叹一声道:“你们已经追随了我这么长时间,见证过我所做的一切,却还不完全清楚我是什么人,今天有必要解说清楚了。是的,我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而我从未主动如此宣扬自己。因为人们一旦得知我的到来,就会唤起心中的渴望,他们所渴望的撒冷之王,是一位征服马罗人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一切、让撒冷人统治天枢大陆的王。

那不是我将成为的王,我的圣殿在人们的心灵中,种子已经播撒,你们这半年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将这圣殿遍布撒冷平原。人们了解到真相之后,他们恐怕会感到失望,进而会愤怒,认为我是个骗子。然而我的确就是弥赛亚,神没有欺骗谁。

遗憾的是,我已经看到我将被怒火吞没,仇视我的人也将像对付施洗者约翰那样对付我,我要承受他们的罪行。你们也许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些人也是信奉神的子民,但人们自以为在代表至高无上的神行事时,也就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或者那仅仅是私欲的名义。

未来总有一天,阿罗诃所指引的信念会伴随着我所播撒的福音传遍整个天枢大陆。马罗人所信奉的奥林匹斯诸神将在黄昏中隐退,消失于不生不灭的永恒中成为传说,而我——约稣的事迹也会成为另一种传说。人们也会醒悟过来我是谁,而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我来到人间,不仅传播阿罗诃的福音、建立心灵中的圣殿,也是在完成我的求证与誓愿。若我求证了誓愿,人们是否就能迎来所想像的人间呢?我也不知道答案,因为此刻的我与你们一样,仍在求索之中。我只是指出了通往天国的路,它们不在那宏伟高耸的圣殿中,只有灵魂中才能清晰的呈现。

如何看待神性与人性,它们是否包含着同一种源流?我希望在约稣的身上找到答案,但也许还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在我之后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吗?我给人间留下希望,但天国的距离很近也很远…”

众门徒凝神倾听着圣子的宣讲,终于彻底明白了一件事,约稣并不是撒冷人百年以来热切期盼的那位弥赛亚。这并不是他在欺骗谁,他就是那个人,但人们心目中却有着自己的设想。

第十卷:新约 第348章 时间快到了

约稣的这番话并不显太突兀,其实有些门徒已经有所预感,此刻忍不住热泪盈眶;也有的门徒很聪明,预见到了某些可怕的事情,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约稣最后说道:“时间快到了,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我们将去撒冷城。”

当天夜里,众门徒收拾完行装都休息了,然而彼得、约翰、雅各这三位门徒却睡不着,他们悄悄的走出帐蓬来到村外的一座小山上,想在高处静静的祷告,平复心中杂乱的思绪。

与此同时,约稣也走出了屋子来到村外的山中,开口召唤道:“摩西、伊利亚,你们出来吧。”

这两位天使曾经都是撒冷人的先知,摩西率领族人返回了都克平原,这支族人就是撒冷人的祖先。而伊利亚曾是撒冷圣殿中的大祭司,是他留下了弥赛亚将要到来的预言。当天使们找到在人间世世轮转的阿蒙时,林克与梅丹佐跟随在约稣的队伍后方守护,而摩西与伊利亚则在约稣将要去的地方提前查探状况。

约稣唤醒阿蒙神的灵魂印迹之后,已经劝阻了梅丹佐与林克,当他要进入撒冷城之前,又叫这两位天使现身见面。摩西与伊利亚从山林中走了出来,向着约稣行礼道:“我的神,您终于召唤我们了。”

约稣一摆手道:“在这里,我就是约稣,不必如此向我行礼。今天是想告诉你们,我将要去撒冷城,以阿罗诃的子民自居的那些人们,将要处死我。你们不必做什么,这就是人间的事情、见证的就是世间的人性。”

三位门徒爬到半山腰,突然看见山中有人在说话,站在中间的就是圣子约稣。不知何故,他们竟然认出了另外两个人——赐法者摩西与伟大的先知伊利亚。约稣此刻的形容也变得与平时同,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金辉,衣服洁白炫目,显得无比庄严与神圣。

约稣知道三位门徒来了,是故意让他们看见的。三位门徒静静的望着,内心中压抑不住的兴奋。当约稣与两位天使的身形隐去之后,他们悄悄的下山,回到帐篷里推醒其它同伴,讲述了夜间看见的事情。